精品四年级音乐上册电子教案.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2077558 上传时间:2022-10-26 格式:DOCX 页数:67 大小:52.6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精品四年级音乐上册电子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7页
精品四年级音乐上册电子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7页
精品四年级音乐上册电子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7页
精品四年级音乐上册电子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7页
精品四年级音乐上册电子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精品四年级音乐上册电子教案.docx

《精品四年级音乐上册电子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精品四年级音乐上册电子教案.docx(6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精品四年级音乐上册电子教案.docx

精品四年级音乐上册电子教案

备课教案

 

 

 

 

科目音乐

年级四年级

 

教师

 

 

第一学期

学期授课计划

周次

章节

内容

课时

累计课时

主备人

第1、2、3周

第一单元

《五彩民歌风》

听:

《花儿与少年》

《月光下的凤尾竹》

唱:

《我的祖家是歌乡》

《跳柴歌》

歌表演:

《我的祖家是歌乡》

律动:

《跳柴歌》

 

5

 

 

第4、5周

 

第二单元

《丰收之歌》

听:

《丰收歌》

《喜洋洋》

唱:

《丰收之歌》

《打麦号子》

我的编创:

《丰收舞》

《喜洋洋》

 

4

 

 

第6、7周

第三单元

《雨中交响》

听:

《落水天》

《雷鸣电闪波尔卡》

唱:

《捉泥鳅》

《水花花,泥巴巴》

歌表演:

《水花花,泥巴巴》

 

4

 

 

第8、9周

第四单元

《飞翔的翅膀》

听:

《云雀》

《天鹅》

唱:

《翅膀》

《飞吧,飞吧》

歌表演:

《翅膀》

 

4

 

 

第10、11周

第五单元

《浪花里的歌》

听:

《水草舞》

《鳟鱼》

唱:

《小事情》

《水乡歌儿多》

综合表演:

《小事情》

 

3

 

 

第11、12周

第六单元

《山谷回响》

听:

《朝景》

《火车向着韶山跑》

唱:

《太阳出来喜洋洋》

《亲爱的回声》

露一手:

《山谷的回声》

 

4

 

第13、14、15周

第七单元

《难忘的歌》

听: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

《弹起我心爱的土琵琶》

唱:

《中国人民共和国国歌》

《红星歌》

《送别》

 

4

 

第15、16、周

第八单元

《地球妈妈》

听:

《雪橇》

《铃儿响叮当》

《冬天的故事》

唱:

《铃儿响叮当》

《踏雪寻梅》

露一手:

《铃儿响叮当》

 

3

 

 

本学期学科课程标准摘要

教学总思路:

本册是以《音乐课程标准》中的新教学理念为导向,以审美为核心,以兴趣、爱好为动力,既面对了全体学生,又关注了个性发展;既提倡了学科综合,又鼓励了音乐创造;既弘扬了民族文化,又理解了多元文化;即重视了音乐实践,又完善了评价机制,是创新小学音乐课堂教学的有效途径和方法之一。

新理念、新方式带来了音乐课堂的新变化,首先是学生学习兴趣大增,教学手段、评价都发生了变化,音乐学习课堂充满生机。

学生音乐、艺术综合实践能力、创新、创造能力充分展现。

知识、技能与音乐实践活动有机结合,学以致用。

学生的听觉、视觉、动觉(形体)语言通过小组式、开放式、探究式学习能力得到充分发挥。

为学生有效学习,教师能力充分施展提供了一个前所未有的广阔天地。

教学总内容:

欣赏曲:

17首;歌曲:

17首;表演、创作、律动等教学内容。

本册教材重难点:

音乐学科与其他学科的融合和沟通;有效地体现审美、情感、创造的价值观;有效地体现教师的组织、主导,学生的主动参与、主体作用;有效地体现文化素养,体现“人文价值”主题,发展学生的健全人格、高尚情操、开拓创新、合作精神,使教学寓教于乐,学生知情达理。

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

1、教学时,将人文性与音乐性结合,让学生在学中玩,玩中学。

2、突出实践体验,重视实践,鼓励学生创造。

3、多以活动的形式讲课,激发学生听课主动性,趣味性。

4、本册书内容贴近学生生活,在教学时注意进入时代性,拓展歌曲背景。

(一)单元课程标准摘要

本单元名称:

五彩民歌风

主备人:

 

本单元教学目标:

1、感受民族民间音乐的多彩,增强热爱祖国优秀音乐文化的情感和民族自豪感。

2、通过欣赏《花儿与少年》感受,体验音乐中各段落情绪与拍号的变化,运用肢体语言、打击乐器等。

3、通过欣赏《月光下的凤尾竹》感受葫芦丝的音色特点,学习简单的傣族舞蹈动作。

4、学习用轻松愉快的声音演唱《我的祖歌是家乡》和《跳柴歌》。

 

本单元重难点:

1、掌握学唱歌曲中节奏唱法和民族特色。

2、掌握圆滑线,延音线。

3、掌握少数民族特点。

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

 

本单元音乐作品以民族特色为主题,通过学唱《我的祖家是歌乡》,《跳柴歌》欣赏《花儿与少年》等歌曲,让学生体检音乐,感受民族特色;本单元音乐作品的选择与组织民族特点,让学生更好的了解歌曲出处。

 

小学电子教案

学科:

音乐

课题:

第一课时《我的祖家是歌乡》

主备教师:

教学内容:

1、唱:

《我的祖家是歌乡》 

2、听:

《花儿与少年》

教学目标:

1、通过乐句连接的练习,让学生体验音乐的流动与终止。

2、能准确演唱《我的祖家是歌乡》的乐谱和歌词。

3、用清晰明亮的声音,富有表情的演唱这首歌曲。

教学重难点:

1、通过表演歌曲,理解音乐的民族特点。

2、圆滑线、延音线的理解记忆

教学准备:

电子琴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二、乐句连接

1、认唱旋律短句

1)请学生打好拍子,注意附点音符的节奏。

2)自己练唱,想一想如何连接比较好听。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演唱。

3)把排列好的乐句来唱一唱。

三、欣赏《花儿与少年》

《花儿与少年》(民乐合奏)由作曲家吕冰(1930—)创作于1956年,系根据青海传统歌舞《四季调》改编而成。

《四季调》又名《四季歌》,流传于青海地区。

写的是姑娘与阿哥去踏青及谈情的故事。

语言生动,旋律优美而欢快,给人以美的享受。

全曲为ABA三段式结构。

A段的旋律欢快活泼,四二拍,以八分音符和十六分音符交织而成;B段与A段形成对比,旋律优美抒情,四三拍;第三段再现第一段的旋律。

欣赏多种表现形式的《花儿与少年》,学生感受歌曲中二拍子三拍子的变化,体会其变化带来的韵律感,为歌曲分段,并随着歌曲中的旋律片段唱一唱,尝试用歌声和动作表现出来。

四、新授课

(一)情境创设

1、师:

同学们喜欢听歌吗?

喜欢听什么样的歌呢?

今天老师见到你们特别高兴,所以我们来听两首欢快活泼的歌,好吗?

播放高山族歌曲《阿里山的姑娘》

播放高山族民歌《我的祖家是歌乡》

学生通过对比聆听歌曲片断,听后交流感受。

(歌曲的情绪、流传地域等)

2、导入:

中国地大物博,五十六个民族繁衍生息在这块富饶的土地上,我们去过美丽的新疆,也到过古老而神秘的“世界屋脊”——西藏,今天,老师就要和同学们一起到祖国的东南沿海去看看,去领略那里特有的椰风海韵,我们的第一站便是--台湾。

(二)感受体验

1、欣赏:

在背景《我的祖家是歌乡》音乐声中,欣赏台湾风光。

2、师:

我们刚才听的两首歌曲都是高山族的民歌,高山族主要都集中在台湾。

你们知道高山族有什么特点吗?

3、欣赏:

高山族舞蹈《杵舞》

(三)唱歌表现

1、教师范唱,欣赏歌曲回答问题:

(1)该歌曲表现了怎样的内容?

(2)音乐的情绪如何?

2、有感情的演唱全曲。

3、视唱曲谱。

(四)高山族的民歌主要有四类。

其一为劳动歌。

它产生于(其中也有一部分用于)农耕、狩猎、捕鱼等生产活动。

其二为生活歌。

它包括了情歌、舞歌、酒歌和儿歌等。

其三为仪式歌。

它多用于婚礼、葬礼及各种祭祀活动。

其四为叙事歌。

它多以传说、故事为歌唱的内容。

在上述四类民歌中,除了单声部歌曲外,还有丰富多彩的多声部歌曲。

《我的祖家是歌乡》是流传在台湾高雄、台东一带的排湾支系民歌。

它属于舞歌类的“欢乐舞曲”。

这首歌通过赞美祖祖辈辈喜爱唱歌的风俗习惯来表现高山族人民憧憬美好幸福生活的思想感情。

《我的祖家是歌乡》为C羽调、2/4拍,小快板速度,单乐段结构,由四个乐句组成。

歌曲的情绪欢快、活泼、带有舞蹈性。

(五)实践表现

1、播放音乐,教师拍手为歌曲伴奏。

师:

大家今天表现真不错,我不禁要为大家鼓掌了,可是我的掌声可是有节奏的,请大家听好了!

2、请学生放慢速度练习拍手。

3、请一半学生唱歌,一般学生伴奏。

然后调换。

4、集体演唱并伴奏。

批注或调整: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小学电子教案

学科:

音乐

课题:

第二课时《跳柴歌》

主备教师:

教学内容:

1、唱:

《跳柴歌》

2、律动:

《跳柴歌》

教学目标:

1、学唱《跳柴歌》,指导学生运用气息的控制,做有弹性的歌唱和力度与速度的变化,来表现歌曲轻快、欢悦的情绪.

2、根据歌曲创编动作,跟着音乐跳一跳,感受海南民族的风族特点。

教学重难点:

1、独立自信的唱好歌曲

2、编创《跳柴舞》

教学准备:

电子琴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1、听曲入室,师生问好!

2、精彩三分钟,模仿各地方言。

二、练一练,我的创造

1、按不同的排列顺序唱一唱;

2、哪一组旋律最通顺、流畅?

三、教学新歌

1、谈话:

同学们,现在老师给大家听赏一首海南民歌《跳柴歌》,听完后请告诉我你们想干什么?

想跳一跳,那我们先来学唱歌曲。

黎族:

是最早居住在海南一带的民族,黎族人民每年三月初三这天,各村寨的同胞聚会在旷野上,举行射击、跳竹竿、对歌等具有浓郁特色的民俗民风活动。

其中的“竹竿舞”跳遍大江南北,越来越引起国内外游客的兴趣,他们盛赞竹竿舞是“世间罕见的健美操”。

2、播放竹竿舞的视频

3、师:

黎族人民根据竹子相打发出的有节奏、有规律的碰击声,在竹竿开合之间不仅要敏捷的跳跃,而且要做出各种优美的动作。

(播放《跳柴歌》,学生根据音乐打节奏)

3、模唱全曲;用柯尔文手势视唱旋律。

4、朗读歌词,注意咬字、吐字。

5、跟琴唱词,注意歌唱弹性

6、小组合作唱词至熟练。

7、歌曲艺术处理。

1)小组交流意见;

2)小组练唱,在分组展示;

3)选择打击乐,自由创编节奏为全曲伴奏。

4)编创《跳柴歌》

四、教师小结

批注或调整: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小学电子教案

学科:

音乐

课题:

第三课时《月光下的凤尾竹》

主备教师:

教学内容:

1、听:

《月光下的凤尾竹》

2、评:

成长的足迹

教学目标:

1、通过欣赏培养学生热爱少数民族音乐,增进民族感情。

2、了解葫芦丝的构造,感受葫芦丝特有的音色。

3、欣赏《月光下的凤尾竹》,感受乐曲情绪并能跟着音乐哼唱主要旋律和部分歌词。

4、能根据音乐即兴创编与乐曲情绪一致的律动或舞蹈,并参与表演。

教学重难点:

1、欣赏葫芦丝曲《月光下的风尾竹》。

2、感受葫芦丝的音色特点及乐曲所表达的情绪。

教学准备:

电子琴录音机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二)说竹,交流课前研究成果,激发学习兴趣

1、师:

同学们在课前大家已经开展了广泛的研究竹子的活动,我看到有的同学从书上查找资料,有的同学到互联网上查找资料,老师很想看看,愿意向大家展示并介绍一下吗?

请你们说一说竹与人类的密切关系。

2、给同学们3分钟的时间,并试着先介绍一下。

3、指名介绍,学生交流课前研究的竹与人类密切关系的初步成果。

师:

中国是竹的故乡,有毛竹、紫竹……从古至今,竹一直受到人们的青睐,许多大画家、大诗人都以竹为题材作画作诗呢!

人们还用竹来比喻那些具有高尚品质的君子。

(三)走进竹乡——西双版纳

师:

走进这片如海的竹林,你听到了什么?

(生回答初听时感受。

揭示课题:

师:

这就是我们今天要欣赏的乐曲——《月光下的凤尾竹》的片段,下面让我们一起来完整欣赏。

(四)完整欣赏《月光下的凤尾竹》

1、完整欣赏葫芦丝演奏的《月光下的凤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数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