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 13 中国的世界遗产教案 中图版选修3.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2077340 上传时间:2022-10-26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26.3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地理 13 中国的世界遗产教案 中图版选修3.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高中地理 13 中国的世界遗产教案 中图版选修3.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高中地理 13 中国的世界遗产教案 中图版选修3.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高中地理 13 中国的世界遗产教案 中图版选修3.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高中地理 13 中国的世界遗产教案 中图版选修3.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中地理 13 中国的世界遗产教案 中图版选修3.docx

《高中地理 13 中国的世界遗产教案 中图版选修3.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地理 13 中国的世界遗产教案 中图版选修3.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中地理 13 中国的世界遗产教案 中图版选修3.docx

高中地理13中国的世界遗产教案中图版选修3

2019-2020年高中地理1.3中国的世界遗产教案中图版选修3

教学目的:

1、认识与了解中国有哪些世界遗产

2、结合地图,指出我国的世界遗产

重点与难点:

世界遗产及其价值

课时:

1

教学过程:

阅读探索活动,

三江并流是一部地球演化的历史教科书,印度板块与欧亚板块的碰撞造成这一绝无仅有的高山峡谷自然景观。

三江并流地区的物种、地层和岩石的多样性是中国甚至世界上都罕见的。

雪山峡谷、急涧险滩、湖泊森林、草甸冰川、丹霞泉华,将大地的景色汇集在三江并流地区。

“这是地球上最后的净土;这是大自然留给人类最后的遗产。

问题:

三江并流有何独特之处?

江水并流而不交汇

问题:

为什么能被列为世界自然遗产?

(其独特性体现在哪里?

举世无双的美丽风光、世界罕见的生物多样性和各具特色的民族文化构成的独特审美价值。

一、世界遗产

三江并流列入世界遗产之后能有效地得到保护,但也有很多同样带给我们震撼的文化古迹与自然景观,正在受到多种原因的毁坏与破坏。

例:

P18,图1-3-5剥蚀严重的长城

为了保护这些全人类共有的独特的财富,(P18)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于1972年11月16日在巴黎通过了《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用以保护那些世界遗产。

根据公约,世界遗产可分为三类:

第l条、在本公约中,以下各项为“文化遗产”:

文物:

从历史、艺术或科学角度看具有突出的普遍价值的建筑物、碑雕和碑画、具有考古性质成份或结构、铭文、窟洞以及联合体;

建筑群:

从历史、艺术或科学角度看在建筑式样、分布均匀或与环境景色结合方面具有突出的普遍价值的单立或连接的建筑群;

遗址:

从历史、审美、人种学或人类学角度看具有突出的普遍价值的人类工程或自然与人联合工程以及考古地址等地方。

第2条、在本公约中,以下各项为“自然遗产”.从审美或科学角度看具有突出的普遍价值的由物质和生物结构或这类结构群组成的自然面貌;从科学或保护角度看具有突出的普遍价值的地质和自然地理结构以及明确划为受威胁的动物和植物生境区;从科学、保护或自然美角度看具有突出的普遍价值的天然名胜或明确划分的自然区域。

设置世界遗产的意义:

保护资源与环境

二、中国的世界遗产分布:

31处,次于西班牙和意大利。

地域名称

批准时间

遗产种类

长城

1987.12

文化遗产(附1)

北京故宫、沈阳故宫

1987.12

文化遗产(附7)

陕西秦始皇陵及兵马俑

1987.12

文化遗产

甘肃敦煌莫高窟

1987.12

文化遗产

北京周口店北京猿人遗址

1987.12

文化遗产

山东泰山

1987.12

文化与自然双重遗产

安徽黄山

1990.12

文化与自然双重遗产

湖南武陵源国家级名胜区

1992.12

自然遗产

四川九寨沟国家级名胜区

1992.12

自然遗产

四川黄龙国家级名胜区

1992.12

自然遗产

西藏布达拉宫

1994.12

文化遗产(附2、附3)

河北承德避暑山庄及周围寺庙

1994.12

文化遗产

山东曲阜的孔庙、孔府及孔林

1994.12

文化遗产

湖北武当山古建筑群

1994.12

文化遗产

江西庐山风景名胜区

1996.12

文化景观

四川峨眉山─乐山风景名胜区

1996.12

文化与自然双重遗产

云南丽江古城

1997.12

文化遗产

山西平遥古城

1997.12

文化遗产

江苏苏州古典园林

1997.12

文化遗产(附4)

北京颐和园

xx.11

文化遗产

北京天坛

xx.11

文化遗产

重庆大足石刻

xx.12

文化遗产

福建武夷山

xx.12

文化与自然双重遗产

四川青城山和都江堰

xx.11

文化遗产

河南洛阳龙门石窟

xx.11

文化遗产

明清皇家陵寝:

明显陵(湖北钟祥市)、清东陵(河北遵化市)、清西陵(河北易县)、盛京三陵

xx.11

文化遗产(附5、附6)(附8)

安徽古村落:

西递、宏村

xx.11

文化遗产

山西大同云冈石窟

xx.12

文化遗产

云南三江并流

xx.7

自然遗产

高句丽王城、王陵及贵族墓葬

xx.7

文化遗产

澳门历史城区

xx.7

文化遗产

news.xinhuanet/ziliao/xx-07/30/content_1000617.htm

三、中国的世界遗产价值

每一件世界遗址都有其独特的价值。

首先,为什么研究其价值?

1、研究世界遗产价值的意义

P21:

(1)提高和深化公众对世界遗产的认知和主动保护意况。

(2)可提高旅游业管理者与从业人员的职业道德和专业知识水平。

2、世界遗产价值内容:

其次,世界遗产价值包括哪些方面?

(与旅游资源的价值相似)在价值上体现为多样性,当然,总会有一种价值会处于突出的地位。

例:

故宫的价值:

P21。

每一项世界遗产都有其独特的价值,同时也具有很高的旅游价值,因为世界自然遗产和世界文化遗产是旅游资源中的顶级品牌。

但是,对世界遗产,我们不能只从经济上考虑它的旅游价值,更重要的是考虑对它的保护。

要做到三个负责:

(1)对历史负责

(2)对当代人负责

(3)对未来负责

案例研究:

北京世界遗产的价值

对于其它类似的区域及每项世界遗产都有其特定的价值,要求以一项世界遗产为例说明其价值。

本节要求:

在地图上指出我国的“世界文化与自然自然遗产”,并能举例说明其重要价值。

板书设计

第三节中国的世界遗产

一、世界遗产分类

(1)世界遗产可分为三类:

文化遗产、自然遗产、文化与自然遗产。

(2)中国已有37处世界遗产(截止到xx年底)。

文化遗产:

除教材上长城等24处,新增了2处:

开平碉楼、福建土楼(共26处)

自然遗产:

九寨沟、黄龙、武陵源、三江并流、四川大熊猫栖息地、“中国南方喀斯特”地形地貌奇观、江西上饶三清山(7处)

文化与自然遗产:

泰山、黄山、峨眉—乐山大佛、武夷山(4处)

此外,人类口述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昆曲、古琴

 

(3)在下图中填出中国的世界遗产位置及名称。

 

(4)中国世界遗产的价值:

世界遗产本身都有一段漫长的历史,不仅有它的科学价值、历史文化价值,还有它的美学价值和经济价值。

(5)中国世界遗产保护的重要性:

一方面可提高和深化公众对世界遗产的认知和主动保护意识,

另一方面可提高旅游业管理者与从业人员的职业道德和专业知识水平。

概括为“三个负责”:

(1)对历史负责,对创造人类高度价值和文明的祖先负责;

(2)对当代人负责,不仅是中国人,也包括全世界人民;

(3)对未来负责,要把它完整地交给子孙后代。

 

2019-2020年高中地理1.3《人类对宇宙的新探索》教学设计旧人教版必修上册

一、主要的理论依据

1.教学设计(InstructionalDesign简称ID)的理论和实践是当前教育技术学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作为一门学科是60年代末在美国兴起,从教育技术学中派生出来,80年代中期传入我国。

教学设计是运用教育技术去分析、研究教学问题和需求,确定解决它们的方法和途径,然后评价教学成果的这样一种系统的计划过程。

整个教学活动、教学过程都受教学目标控制,教学设计必须首先确定教学目标;教学过程,是一个由“教”“学”和“学习者”组成的动态开放系统,认真对该系统各要素进行分析,才能搞好教学过程结构设计;应用优秀方法和决策技术对各级设计方案进行分析、比较、评价,选择出教学设计的最佳策略,使其符合教学的需要;利用反馈信息将系统的反应输出状态与预期目标相比较,对输入进行修正,使系统输出状态与目标要求相一致,这四点便是教学设计的基本原理──即目标控制原理、要素分析原理、优选决策原理、反馈评价原理。

2.建构主义的学习理论认为:

“每个学习者都不应等待知识的传递,而应基于自己已有的知识与所见的东西(新刺激)相互作用从而产生联系、顺应,构建自己新的知识体系,形成新的经验,并赋予经验以意义。

建构主义认为,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学习是获取知识的过程和其他人(包括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而获得。

由此,可以看出建构主义学习环境的教学设计,应该:

(1)重视情景的创设;

(2)重视协作学习;(3)重视学习者参与;(4)重视丰富资源的设计等。

二、对课程教学大纲的理解

1.教学内容要点:

(1)人类宇宙观念的发展

   

(2)宇宙探测

2.高中《地理》教学大纲关于本节知识要求:

(1)了解人类对宇宙的认识在不断深化。

   

(2)了解宇宙探测的意义。

   (3)了解宇宙探测的现状。

3.学习方法与情感、态度、价值观要求:

树立科学的宇宙观,培养学生热爱科学和勇于探索的精神。

三、对教学内容的分析

(一)通过前两课,已经把宇宙的大致轮廓和地球与宇宙的关系作了简要的说明。

人类探究宇宙的历史非常悠久,但本课的重点是“新探索”。

人造卫星的发射,标志着人类活动范围的又一次飞跃,所以教材以原苏联发射的第一颗人造卫星为起点,介绍人类对宇宙的新探索。

(二)人类对宇宙的探索,离不开航天技术的发展。

航天器可以分为无人航天器和载人航天器两种。

航天器从无人到有人的发展,恰好说明了人类对宇宙的探测也经历着由浅入深的变化。

教材按照这个思路,分三部分介绍了宇宙探测的发展。

第一,无人航天器上天后,发现了许多关于地球和宇宙的新知识。

第二,载人航天器上天后,使人类更直观地了解地球的宇宙环境。

教材根据需要,有针对性地选择了“火星”号探测器、“阿波罗”计划和“天空实验室”,因为通过它们,可以了解到人类已经实现了对行星、月球、太阳的逼近观测,获得了大量新的资料。

第三,宇宙探测的意义。

教材从两方面说明了这个问题。

一是宇宙探测具有天文学的意义,使人们对一些天体,包括地球本身有了进一步了解,促进了天文科学的发展。

二是宇宙探测对改变人类社会生活的意义。

教材主要说明了人们利用各种卫星服务于社会生活。

教材在本段内容的最后,说明了我国航天事业在世界上的地位,尤其是结合我国航天方面的最新成果──“神舟”号载人航天试验飞船试飞成功的例子,使学生增强自豪感。

为了使学生进一步了解我国宇宙探测和开发的情况,教材在这里还安排了阅读材料“中国向宇宙空间进军大事记”,把我国宇航事业发展中的几个重要事件,按照时间的顺序,排成了“大事记”,学生可以一目了然。

(三)人类对宇宙探索的目的之一是开发宇宙的资源。

宇宙中有哪些资源,利用、开发的前景怎样,这是本课要讲的两个问题。

对宇宙空间资源,教材举了两个例子来说明人类对于空间资源的利用。

第一个例子说明了人类利用相对于地面的高位置资源,发射了卫星;第二个例子说明了人类利用宇宙空间的真空、失重等条件,进行科学实验。

对太阳能资源,教材选了一幅“空间太阳能发电站设想”图,目的在于提高学生的兴趣。

既然是设想图,只要求学生大体了解科学家们的思路,不要过细地分析此图。

要把这种设想变为现实恐怕还要经过长期的努力。

对矿产资源,教材主要介绍了月球上的情况,因为月球是迄今为止人类惟一登临的除地球以外的天体,对月球上的矿产资源了解相对较多。

教材在这段内容的最后,提出了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即空间资源开发的国际合作问题。

(四)开发宇宙带来的一个重要问题就是宇宙环境的保护。

空间垃圾的问题已经越来越多地引起了科学家的关注。

教材在这一段中讲了两个问题:

一是空间垃圾是怎样产生的,以及它们的危害;二是科学家们考虑的清除空间垃圾的一些办法。

教材中有两幅照片,展示了坠落到地面的空间垃圾,对学生进行环境保护的教育。

四、学生情况分析

本年级学生纪律比较严明,思想很端正,尊师爱友,学风好。

对于地理这一学科,学生仅在初中接触过,时隔初三一年,导致学生的地理基础知识比较薄弱。

学生主动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数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