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章班级管理.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2075995 上传时间:2022-10-26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21.6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10章班级管理.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10章班级管理.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10章班级管理.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10章班级管理.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10章班级管理.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10章班级管理.docx

《10章班级管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10章班级管理.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10章班级管理.docx

10章班级管理

第十章 班级管理

1.掌握概念:

班级、目标管理、导生制★★

2.掌握班级管理的功能★★

3.掌握班级管理的模式★★★

4.了解当前班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5.班集体的基本特征和教育作用★★

6.班集体的形成和培养★★★

7.班主任与班级管理管理中的地位与作用★★

8.班主任班级管理管理的内容与方法★★★

第一节班级管理的意义

一、班级

(一)班级的概念

班级是一个复杂的小社会体系,是学校行政体系中最基层的行政组织。

它通常由老师、一群学生及环境组成,通过师生交互影响的过程实施教育教学活动,以实现教育教学目标。

班级是开展教学活动的基本单位,是学生从事集体活动、结交好友的场所。

具有满足学生的需求、促进学生的发展、矫正学生的行为等功能。

(二)班级组织的发展

班级组织是历史发展的产物。

16世纪,随着资本主义工商业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教育对象范围的扩大和教学内容的增加,这样班级组织应运而生。

率先正式使用“班级”一词的是文艺复兴时期的著名教育家埃拉斯莫斯。

17世纪,论证班级组织,奠定班级组织的理论基础--夸美纽斯《大教学论》。

中国采用班级组织形式,最早的雏形始于1862年清政府开办的京师同文馆。

20世纪初废科举、兴学校之后,全国各地的学校开始采用了班级组织的形式。

19世纪初英国学校出现了导生制这种管理模式。

对班级组织发展产生巨大的推动作用。

导生制:

根据儿童的年龄和发展水平划分等级,对进度相同的儿童系统地开设科目、编制班级,实施同步教学,除教师外,还为他们配备“导生”,对低年级的学生进行教学和管理。

二、班级管理

(一)班级管理的概念

班级管理是教师根据一定的目的要求,采用一定的手段措施,带领班级学生,对班级中的各种资源进行计划、组织、协调、控制,以实现教育目标的组织活动过程。

(二)班级管理的功能

班级管理的作用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主要功能:

有助于实现教学目标,提高学习效率

基本功能:

有助于维持班级秩序,形成良好班

重要功能:

有助于锻炼学生能力,学会自治自理

1、____是一个复杂的小社会体系,是学校行政体系中最基层的行政组织。

是开展教学活动的基本单位,是学生从事集体活动、结交好友的场所。

(班级)

2、率先正式使用"班级"一词的是文艺复兴时期的著名教育家____。

(埃拉斯莫斯)

3、夸美纽斯的《____》对班级组织进行了论证,从而奠定了班级组织的理论基础。

(大教学论)

4、19世纪初,英国学校中出现了"____",这对班级组织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导生制)

5、中国采用班级组织形式,最早的雏形始于1862年清政府开办的____。

(京师同文馆)

6、班级管理是________。

(教师根据一定的目的要求,采用一定的手段措施,带领班级学生,对班级中的各种资源进行计划、组织、协调、控制,以实现教育目标的组织活动过程。

7、班级管理的功能:

(1)有助于实现教学目标,提高学习效率。

(2)有助于维持班级秩序,形成良好班风。

(3)有助于锻炼学生能力,学会自治自理。

第二节 班级管理的几种模式

班级管理的几种模式:

常规管理(制度管理);平行管理(班级平行管理的理论源于马卡连柯的“平行影响”的教育思想);民主管理;目标管理(目标管理是由美国管理学家德鲁克提出的)

一、常规管理(制度管理)

二、平行管理(班级平行管理的理论源于马卡连柯的“平行影响”的教育思想);平行教育原则(平行影响原则)。

其基本要求是,对学生个体进行的教育,要通过学生集体并影响学生集体;对学生集体进行的教育同时要成为对个体每个成员的教育。

三、民主管理

四、目标管理

班级目标管理是指班主任与学生共同确定班级总体目标,然后转化为小组目标和个人目标,使其与班级总体目标融为一体,形成目标体系,以此推进班级管理活动、实现班级目标的管理方法。

目标管理是由美国管理学家德鲁克提出的。

1、班级管理的模式有:

____、____、____、____。

(常规管理、平行管理、民主管理、目标管理)

2、班级____是指通过制定和执行规章制度去管理班级的经常性活动。

(常规管理)

3、开展以____为核心的常规管理,是班主任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

(班级规章制度)

4、班级____是指班主任既通过对集体的管理去间接影响个人,又通过对个人的直接管理去影响集体,从而把对集体和个人的管理结合起来的管理方式。

(平行管理)

5、班级平行管理的理论源于____的"平行影响"的教育思想。

(马卡连柯)

6、班级平行管理要实施对班集体和个别学生____、____的管理。

(双管齐下、互相渗透)

7、班级____是指班级成员在服从班集体的正确决定和承担责任的前提下,参与与班级管理的一种管理方式。

(民主管理)

8、班级民主管理的实质是在班级管理的全过程中,调动学生____的力量,发挥每一个学生的____精神,使人人都积极主动地参与班级事务,让每个学生都成为班级的____。

(自我教育,主人翁,主人)

9、实施班级民主管理主要做好两方面工作:

一是____;二是____。

(组织全体学生参加班级全程管理;建立班级民主管理制度)

10、班级____是指班主任与学生共同确定班级总体目标,然后转化为小组目标和个人目标,使其与班级总体目标融为一体,形成目标体系,以此推进班级管理活动、实现班级目标的管理方法。

(目标管理)

11、目标管理是由美国管理学家____提出的,其理论的核心是将传统的他控式的管理方式转变为强调自我、自控的管理方式,是一种以____为中心的管理。

(德鲁克,自我管理)

第三节当前班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当前班级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受到分数压力和教师权威的制约,班主任对班级实施管理的方式偏重于专断型

(二)班级管理制度缺乏活力,学生参与班级管理的程度较低

二、建立以学生为本的班级管理的机制

(一)以满足学生的发展需要为目的

(二)确立学生在班级中的主体地位

(三)训练学生自我管理班级的能力

第四节班集体的形成

一、班集体的教育价值

(一)班集体的基本特征

班级是学校中开展各类活动的最基本的基础组织,是按一定的教育目的、教学计划和教育要求组织起来的学生群体。

班集体必须具备以下四个基本特征∶

1.明确的共同目标;

2.一定的组织结构;

3.一定的共同生活的准则;

4.集体成员之间平等、心理相容的氛围。

(二)班集体的教育作用

在学校教育中,良好的班集体对学生健康成长是非常重要的,具体表现在以下方面。

1.有利于形成学生的群体意识;

2.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社会交往与适应能力;

3.有利于训练学生的自我教育能力。

二、班集体的形成与培养

(一)确定班集体的发展目标

目标是集体发展的方向和动力,一个班集体只有具有共同的目标,才能使班级成员在认识上和行动上保持统一,才能推动班集体的发展。

班集体的发展目标一般可分为近期的、中期的、远期的三种。

目标的提出由易到难、由近到远、逐步提高。

(二)建立班集体的核心队伍

一个良好的班集体都会有一批团结在教师周围的积极分子,他们是带动全班同学实现集体发展目标的核心。

建立班集体的核心队伍,首先,教师要善于发现和培养积极分子;其次,教师应把对积极分子的使用与培养结合起来。

(三)建立班集体的正常秩序

班集体的正常秩序是维持和控制学生在校生活的基本条件,是教师开展工作的重要保证。

班集体的正常秩序包括必要的规章制度、共同的生活准则以及一定的活动节律。

(四)组织形式多样的教育活动

根据班级教育活动的时间分布,主要由日常性的教育活动与阶段性的教育活动两大部分组成,所涉及的内容有主题教育活动、文艺体育活动、社会公益活动等。

(五)培养正确的舆论和良好的班风

班集体舆论是班集体生活与成员意愿的反映。

良好的班风是一个班集体舆论持久作用而形成的风气,是班集体大多数成员的精神状态的共同倾向与表现。

1、班集体必须具备四个基本特征:

(1)明确的共同目标;

(2)一定的组织结构;(3)一定的共同生活的准则;(4)集体成员之间平等、心理相容的氛围。

2、班集体的教育作用:

(1)有利于形成学生的群体意识;

(2)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社会交往与适应能力;(3)有利于训练学生的自我教育能力。

3、____是班集体形成的基础。

(明确的共同目标)

4、____是训练班级成员自己管理自己、自己教育自己、自主开展活动的最好载体。

(班集体)

5、班集体的形成与培养:

(1)确定班集体的发展目标;

(2)建立班集体的核心队伍;(3)建立班集体的正常秩序;(4)组织形式多样的教育活动;(5)培养正确的舆论和良好的班风。

6、班集体的正常秩序包括____、____以及____。

(必要的规章制度、共同的生活准则、一定的活动节律)

7、班集体教育活动根据班级教育活动的时间分布,主要由____和____两大部分组成,所涉及的内容有____、____、____等。

(日常性的教育活动、阶段性的教育活动,主题教育活动、文艺体育活动、社会公益活动)

8、____是一个班集体舆论持久作用而形成的风气,是班集体大多数成员的精神状态的共同倾向与表现。

(良好的班风)

第五节班主任与班级管理

一、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的地位与作用

(一)班主任是班级建设的设计者

1.班级建设设计的内涵

班级建设的设计是指班主任根据学校的整体办学思想,在主客观条件许可的范围内所提出的相对理想的班级模式,包括班级建设的目标、实现目标的途径、具体方法和工作程序。

2.班级建设目标的确立

班级目标是指在一定时期内班级所期望达到的境界。

班级目标的设计,主要依据两方面的因素,一是国家的教育方针政策,学校的培养目标;二是班级群体的现实发展水平。

(二)班主任是班级组织的领导者

1.班主任的领导影响力

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的领导影响力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班主任的权威、地位、职权,这些构成了班主任的职权影响力;二是班主任的个性条件,构成了班主任的个性影响力。

个性影响力取决于三个方面:

一班主任自身对教育工作的情感体验,二班主任对学生产生积极的影响的能力,三是高度发展的控制自己的能力。

2.班主任的领导方式

班主任的领导方式一般可以分为三种类型∶权威型、民主型、放任型。

在当前班级管理实践中,有两种领导方式运用得比较多∶一是“教学中心”的领导方式;二是“集体中心”的领导方式。

(三)班主任是班级人际关系的艺术家

1.班级中学生交往的类型

以交往双方所承担的社会角色的不同来区分,有学生间的交往、师生问的交往、教师间的交往;以交往双方的数量的多少来区分,有个体与个体的交往、个体与群体的交往、群体与群体的交往。

2.班主任对学生交往的指导

交往是班级人际关系形成和发展的手段。

班主任应悉心研究班级的人际关系,指导学生的交往活动。

①要把学生作为交往的主体。

②建立积极的交往环境,设计内容充实、频率高的交往结构。

③要在与学生的交往中建立相互间充满信任的关系。

二、班主任班级管理的内容与方法

班主任班级管理的内容:

了解学生、研究学生;组织和培养班集体;协调内外各种教育力量;建立学生档案;操行评定

(一)了解学生,研究学生

1.了解和研究学生的内容

①了解和研究学生个人。

②了解学生的群体关系。

③了解和研究学生的学习和生活环境。

2.了解学生的方法

班主任了解学生的方法有:

观察法、谈话法、资料分析和调查研究。

①通过阅读学生的有关材料来了解学生;②通过对学生本人或知情者的调查访问,从各个侧面间接地了解学生;③在自然条件下,有目的、有计划地对学生在各种活动中的行为表现进行观察。

(二)组织和培养班集体

(三)协调校内外各种教育力量

1.充分发挥本班任课教师的作用

2.协助和指导班级团队活动

3.争取运用家庭和社会教育力量

(四)建立学生档案

班主任在全面了解学生的基础上,对掌握的材料进行分析处理,并将整理结果分类存放起来,即建立学生的档案。

建立学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数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