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小学数学教学质量分析与评价最新教学文档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县小学数学教学质量分析与评价最新教学文档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县小学数学教学质量分析与评价最新教学文档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第二通读,我大声读,我大声读,幼儿小声读,边学边仿;
第三赏读,我借用录好配朗读磁带,一边放录音,一边幼儿反复倾听,在反复倾听中体验、品味。
课程改革的一个特点是更加重视数学应用,应用型试题主要考查学生两个方面的能力,一是数学建模能力,即从数学的角度,观察、思考和分析问题的能力(把实际问题数学化);
一是数学能力,即对于转化而来的数学问题,运用数学知识和方法加以解决的能力。
因此,应用型试题是考查学生能力和素质的良好试题。
这种试题的选择背景贴近学生生活实际,如购物、用水、租车、租船、旅游等等。
目的是引导我们的教师和学生在平时的数学学习中重视数学建模,重视经历“问题情境—建立模型—解释、应用与拓展”的解决问题的过程,以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其实,任何一门学科都离不开死记硬背,关键是记忆有技巧,“死记”之后会“活用”。
不记住那些基础知识,怎么会向高层次进军?
尤其是语文学科涉猎的范围很广,要真正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单靠分析文章的写作技巧是远远不够的,必须从基础知识抓起,每天挤一点时间让学生“死记”名篇佳句、名言警句,以及丰富的词语、新颖的材料等。
这样,就会在有限的时间、空间里给学生的脑海里注入无限的内容。
日积月累,积少成多,从而收到水滴石穿,绳锯木断的功效。
(5)体现数学的人文价值。
宋以后,京师所设小学馆和武学堂中的教师称谓皆称之为“教谕”。
至元明清之县学一律循之不变。
明朝入选翰林院的进士之师称“教习”。
到清末,学堂兴起,各科教师仍沿用“教习”一称。
其实“教谕”在明清时还有学官一意,即主管县一级的教育生员。
而相应府和州掌管教育生员者则谓“教授”和“学正”。
“教授”“学正”和“教谕”的副手一律称“训导”。
于民间,特别是汉代以后,对于在“校”或“学”中传授经学者也称为“经师”。
在一些特定的讲学场合,比如书院、皇室,也称教师为“院长、西席、讲席”等。
题目设计过程中,我们力求使学生在试题解答过程中,体会数学与自然及人类社会的密切联系,了解数学的价值,增进对数学的理解,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同时引导教师在平时教学过程中注意对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综合素质的培养。
4、试题设计
按照上面的指导思想和命题原则,我们首先根据每部分内容在教材中所处的地位、教学要求及安排的课时数,制定了“双向细目表”,确定了各部分内容在试题中所占分数的比例,编制了知识、理解、应用、分析、综合、评价六个层次的测试题目。
具体命题过程中,我们力求稳中求活,活中求新。
具体来说,在2—6年的试题中,我们分别编制了填空题、判断题、选择题、计算题、应用题等各种形式的习题。
其中,填空题主要以基础知识为主,记忆型、理解型、应用型题目占70%左右,分析型、综合型题目占30%左右;
判断题,我们是以教材中的重点并且易混的概念、定义、公式等为主;
选择题,是以一些小巧、灵活的题目为主,大多属于综合型题目,既可以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又可以看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培养训练学生的分析、综合能力;
计算题,在各年级的测查中占了较大的比例,平均在35%左右,主要形式有口算、笔算、简算、估算、解方程、列式计算等多种形式。
安排专项测查,旨在考查、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应用题,可以说是数学测试的传统项目,在本次应用题编制过程中,我们的做法是:
(1)紧紧围绕教材的重点,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理解与掌握;
(2)紧密联系生活实际,促进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提高;
(3)题目灵活,开放有度,注重学生的思维训练,增进学生对数学的情感。
一年级的数学测试题,根据一年级孩子的年龄特征,我们编制了填一填,做一做,写一写,算一算,答一答等不同形式的题目。
在题目编制过程中,为了减少考试给孩子们带来的心理压力,我们也努力使试题儿童化、生活化,努力增强试题的灵活性、开放性,以达到通过测试训练孩子的思维、促进孩子的发展、提高孩子学习兴趣的综合目的。
二、数据统计
在全县1—6年的考生中,我们随机抽取了1913份试卷进行了统计,并以其为样本进行了分析。
1、总体情况统计
2、题目数据统计
注:
在总计中,带“——”号的分数不包括一年级成绩。
3、成绩分布曲线
三、试卷分析
本次测试我们抽调了6个乡镇(包括平原、山区各3个),12所小学(包括中心校、村小各6个)的1913份试卷。
查阅了抽调上来的所有试卷,进行了成绩统计之后,我的心情可以说是“喜忧兼半”。
喜的是我们的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忧的是我们的工作还有很多不足。
主要成绩:
1、基础知识掌握好。
从1—6年的题目数据统计可以看出,填空题和计算题的得分较高。
尤其是计算题的样本平均得分率达到了92%,填空题的样本平均得分率达到了87%,分别高于各年级样本平均得分率。
从学生的计算题得分率高我们可以看出学生的计算能力较强;
从学生的填空题得分率高我们可以看出学生的记忆、理解能力较强。
因为,在填空题中多数是知识记忆型和理解型的题目,所占分值达到填空题总分的85%左右。
由此可见,学生对记忆、理解、计算等方面的基础知识掌握的还是比较扎实的。
2、创新思维能力强。
“灵活开放,注重创新”是我们本次命题的原则之一。
因此,在各年级的试题中都有一定数量的灵活、开放的题目。
比如:
一年试题中“9+3=()+()”一题,结果孩子们写出了很多种答案:
像9+3=10+2,9+3=7+5,9+3=11+1,9+3=12+0等等。
还有五年级试题中“正方形的周长是24厘米。
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是多少?
”一题,学生的答案更是多种多样:
有的列式24÷
4=6(厘米)6×
6=36(平方厘米)6×
6÷
2=18(平方厘米)36-18=18(平方厘米);
4=6(厘米)6×
6=36(平方厘米)36÷
2=18(平方厘米);
还有的列综合算式:
(24÷
4)×
4)÷
2;
4)-(24÷
2等等。
可以说形式不一、不拘一格。
由此我觉得,孩子的创造思维能力是不可估量的,我们应该多给他们提供这样的机会,肯定他们的成绩。
3、解决问题的方法活。
“联系实际,注重应用”是我们本次命题的又一原则。
因此,在各年级的试题中我们都编制了一些解决实际问题的题目,最明显的就是各年级试题的最后一道。
这类题目虽然总体得分率不高,但有很多学生的解题方法出乎我的预料,令我十分叹服。
五年数学中的租车问题“300人乘车去旅游,可供乘坐的车辆有两种。
甲种车每车可坐48人,每天租金800元;
乙种车每车可坐20人,每天租金500元。
(1)设计一种租车方案,并计算出所需的费用是多少。
(2)找出费用最少的租车方案,写出来。
有一名学生分别这样回答两个问题:
300÷
20=15(辆)15×
500=7500(元);
300÷
48=6.25(辆)6.25×
800=5000(元)。
这位学生的第2个问题的答案与我的预想是不同的,而且比我的预想还要省钱(我的想法是最少要用5300元)。
因此,通过这一题,我的认识也得到了提升:
如果单独包车,则最少要用5300元;
如果随团搭配,则最少要用5000元。
所以,我也从心底里感受到“新课程的确是一个学习的共同体”。
还有一名学生采用列表的方法解答的:
1种2种3种
在这样写出3种租车方案后,他又对比找出了费用最少的租车方案,即大车6辆,小车1辆,共花5300元。
多么高明的办法,多么了不起的孩子,真的是给了我一个十分的惊喜。
4、学习习惯良好。
抽调上来的试卷,90%字迹清晰、书写规范。
说明大多数的学生日常学习习惯好,学习态度认真仔细。
可以说,这些为学生今后的学习打下了基础,提供了保证。
但是并不能排除个别学校的、个别班级学生,书写潦草、卷面混乱的现象。
更值得高兴的是:
我们有的乡镇把考试、分析作为一次学习的机会,教研的机会。
吉洞乡在批阅试卷的过程中,发现四年级应用题的第5题“一列火车3小时行驶147千米。
从成都到北京的铁路长2048千米,照这样的速度,大约要行多长时间?
(得数保留整数)”由于学生采用不同的估算方法,结果出现了三种不同的答案,分别是40小时、41小时、42小时。
他们在一番争论后及时与我联系,问我哪种答案是对的。
当时,我十分欣慰,可以说是因为我预想的目的达到了:
不仅学生的答案多种多样,而且,引起了教师的争论和关注。
因此,我非常高兴地告诉他们三种答案全是对的。
通过以上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
我们的很多教师已经把新课程的理念落实到教学实际之中。
他们在夯实基础的同时,关注了学生“数学思考、解决问题、情感态度以及个性发展”等全方位的综合素质,促进了学生创新思维能力、解决问题能力及学习习惯等综合素质的拓展和提升。
这些是我们工作的成绩,我们也因此感到高兴和欣慰。
存在问题:
学生方面:
1、学生的思维受定势的影响比较严重。
具体反映在比较简单的与例题类似的典型题目学生解答正确率高,对于比较陌生的题目解答则不太理想,正确率较低。
一年级“算一算:
1、写出计算过程,再算出结果。
第1小题8+6=()”正确率达到98.5%,而“第2小题4+9=()和第3小题5+7=()”正确率则分别为95%和88%。
这三个小题大体相同,为什么正确率却有如此差距呢?
分析其原因:
第一题与书中例题、习题的形式相同,大数在前、分解小数凑整时;
第2题则稍有变化,小数在前、分解大数凑整时,写出思考则稍有困难;
第3题由于格式出现了变化,是将前一个数分解与后面的数凑整时,错误率直线上升。
这说明学生对“凑十法”理解不透,只能机械模仿,对惯常的问题比较适应,正确率高,稍有变化则难以应付,缺乏慎重思考、独立分析、触类旁通的能力。
再如:
二年数学“商店运来一些书包,卖出25个后,还剩45个。
运来多少个书包?
又运来18个,现在有多少个书包?
”一题,第二个问题有很多学生列式为“70+18”。
以上两例说明学生受教材习题的定势影响比较严重,不能仔细、认真地分析问题。
2、学生综合运用知识及分析、判断的能力较差。
从前面的题目数据统计可以看出,学生的判断题、选择题及应用题的得分率较低。
尤其是选择题的样本平均得分率仅有69%,其次是判断题和应用题的样本平均得分率接近80%,都分别低于各年级样本平均得分率。
由此可见,学生综合运用知识及分析、判断的能力较差。
教师方面:
1、个别教师的思想落后。
当前,在我们的教师队伍中,仍有部分教师对“应试教育”依依不舍、情有独钟,对素质教育不热心,甚至有排斥的情绪。
大家应该还记得:
一年试卷中的第二题做一做,在12张不同的数字卡片下面有6个小问题,如:
上面一共有()张数字卡片,其中最大的数是(),最小的数是();
把前面的3张卡片用笔圈起来,它们的和是()等等。
一位一年级的教师在试卷分析中是这样评价的:
题中生字太多,孩子不能正确理解题意,因此错误率较高。
对此,我不想多说什么,有兴趣的老师回去可以看一看,这道题中有几个生字,这是其一;
其二,即使题中生字再多,考试时也明确规定:
一年级学生答题,监考老师读一道学生答一道,难道老师读题之后,学生还会有什么不理解的吗?
还有一位教师针对二年级的最后一题,“一个人如果在刷牙时不关水龙头,那么刷一次牙要浪费7杯水。
你们家有几口人,如果这样做,会浪费几杯水?
算一算。
”这样说道:
“山区的孩子连水龙头都没见过,出题一点不考虑实际。
”切莫说题出得好坏,也别说学生见没见过水龙头,如果这道题直接写成:
“一个人刷牙浪费7杯水,3个人浪费几杯水?
”学生能不会吗?
所以,关键不是“水龙头”的问题,而是教师思想的问题,观念的问题。
我们都知道课程改革势在必行,因此就不要再拖改革的后腿。
虽然改革中会有阵痛,但是我们也必须身体力行,因为我们就处在这改革的年代,否则我们将愧对我们的学生。
2、个别教师的观念落伍。
前面说道,一年试题中有9+3=()+()一题。
本来学生的思维很灵活,答案多种多样。
可在一本试卷中却这样批示:
9+3=8+4(×
)9+3=11+1(×
)9+3=10+2(×
)……仔细查阅,终于找到了正确答案:
9+3=3+9。
因此,整本试卷26人只有3人答对。
其中两人的答案是:
9+3=3+9,一人的答案是:
9+3=9+3。
还有五年级设计租车方案一题,一位学生这样写道:
48=6(辆)……12(人)6×
800=4800(元)4800+500=5300(元),结果没得分;
还有一位学生这样写道:
20×
500=15×
500=7500(元),结果也没得分……类似的现象还有不少,因此我陷入了沉思:
通过上面的答案,我们的老师应该知道这两个孩子的租车方案是什么,可能是出于认真因为他们没有明确写出租车方案是什么,所以没给分。
我清楚地记得,前一个孩子叫高祥,因为我很欣赏他的做法,看完他的名字,我的心里一直在想:
我们真不该这么小气,真担心我们的孩子会因此失去自信,放弃高翔!
3、个别学校考试不严肃。
这一点体现在个别乡镇、个别班级的试卷有集体涂改现象,还有的开放题答案一致。
一年数学最后一题,一本试卷从前至后统一作答:
7+3+10=20(元);
一本五年试卷最后一题,统一作答:
大车6辆,小车1辆。
其实这种做法大可不必,因为我们的测试不是为了难为学生,更不是为了难为老师。
4、个别教师阅卷不认真。
这一点体现在:
(1)有的教师过分宽容。
五年试卷中“一个平行四边形面积是2.5平方米,和它等底等高的三角形的面积是()。
很多孩子写成1.25,多数教师打对号。
(2)有的教师过分苛刻。
尤其是搞通考的单位,这种现象更为严重。
这种做法与我们教师的道德是背离的,学校竞争、教师竞争,怎么能拿学生的成绩作代价呢?
四、思考与建议
(一)转变观念
观念是行动的先导。
因此,深入学习课改理念,仍是目前推进素质教育向前发展,提高教学质量的首要工作。
只有从思想观念上彻底转变,才能将课程改革落到实处,才能使教学工作真正地走上素质教育轨道,教学质量才能得到真正的提高。
(二)改进教学
1、改进备课方式。
备课历来是教师最主要的工作之一,在不同的时代有不同的要求,在实施课程改革的今天,究竟该怎样去备一节课,才能体现“以学生发展为本”的课堂教学理念呢?
(1)深入了解学生,找准教学的起点。
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奥苏贝尔曾说:
“如果我不得不把教育心理学还原为一条原理的话,我将会说,影响学习的最重要的原因是学生已经知道了什么,我们应当根据学生原有的知识状况去进行教学。
”值得注意的是现在学生的学习渠道拓宽了,他们的学习准备状态有时远远超出教师的想象,许多课本上尚未涉及的知识,学生已经知道得清清楚楚了。
因此要顺着学生的思路设计教学过程,就必须找准教学的真实起点。
这就需要我们在备课之前,先回答下列问题:
①学生是否已经具备了进行新的学习所必须掌握的知识和技能?
②学生是否掌握或部分掌握了教学目标中要求学会的知识和技能?
没有掌握的是哪些部分?
有多少人掌握?
掌握的程度怎样?
③哪些知识学生自己能够学会?
哪些需要教师的点拨和引导?
只有这样,才能既尊重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又沟通新旧知识的联系,突出教学的重点,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2)客观分析教材,优化教学内容。
教材是落实教学大纲、实现教学计划的重要载体,也是教师进行课堂教学的主要依据。
但教材内容仅是教学内容的一个组成部分,而不是全部。
并且,教材的改革是一个长期的不断完善的过程,尽管编写者遵循教材编写的基本原理,力求符合学生的认知特征,深入浅出,循序渐进地来构建教材体系,但也会受到一些客观条件的限制,也无法完全满足现实中每个学生的需要。
所以教师必须客观地认识教材,从学生实际出发,对教材内容有所选择,科学地进行教学法加工。
实践证明:
同样的教材内容,同样的学生基础,由于教师对教材内容的不同处理,教学效果就不一样。
要真正地用好教材,教师在分析教材时,不妨对下列问题做出回答:
①教材内容是不是达成课时教学目标所必须的?
还需要补充什么?
有哪些内容与目标无关?
哪些内容要渗透数学思想方法?
②教学从哪里开始?
教材中所呈现的排列顺序能否直接作为教学顺序?
③从教学目标来看,本节课教学重点、难点是什么?
从学生的实际情况看,本节课的教学的重点、难点又是什么?
只有在回答了上述问题之后,才能采用有效的策略,比如调整教学顺序、提供现实背景、挖掘数学思想方法、改变呈现方式、设计或引进开放题、让学生参与教学材料的提供,甚至重组教材内容等等,使教材内容成为更易于课堂教学表达、有利于学生自主探索的教学材料,从而达到优化教学内容的目的。
(3)注意目标的可检测性,制定明确、具体的课时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是教学设计中必须考虑的要素。
它是教学的出发点,也是教学的归宿。
制定教学目标,要注意以下两个问题:
首先,必须把握学科教学改革的方向,体现学科教学的整体目标。
其次,课时教学目标的阐述必须明确而具体,具有可检测性。
如果说发展性领域的目标是隐性目标,很难在一节课内发生明显的变化,不便于检测的话,那么认知性领域的目标应该是显性的,通过一节课的学习应该有明显的变化,是可以检测的。
(4)设计板快式的教学方案,探索合理有效的教学顺序。
要使教学的方案具有效率意义,必须在全面深入研究学生和钻研教材的基础上,设计板快式的教学方案,探索合理有效的教学顺序。
顾名思义,“板块”是可以移动的,板块式的教学方案在实际的课堂教学进程中是可以调整的。
2、改进课堂教学。
(1)新课引入生活化。
《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
数学是日常生活和进一步学习必不可少的基础和工具。
数学教学应结合学生生活中实际问题和已有知识。
因此,在教学内容的引入部分,我们要本着“数学生活化”的思想,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使他们感到数学不再枯燥、抽象,数学就在他们身边。
(2)问题提出开放化。
这里所说的问题,我认为应该包括两个层面:
一是教师精心设问,也就是说,教师应该精心设计课堂提问。
通过有目的的设计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诱发学生产生认知冲突,激起疑点,引发解决问题的动机,使师生情感上达到共鸣,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课堂提问要多采用一些开放性的,没有唯一答案的问题,题目和答案均不必完全局限于教材。
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问学生“你们发现了什么?
”“你有什么想法?
”“你有哪些收获?
”等问题,激活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能力。
二是鼓励学生善问。
爱因斯坦曾说过:
“提出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要创造条件,让学生质疑问难,把“教师提问,学生回答”的模式,变为“学生有问题,师生共同讨论来解决”的模式,真正解放学生的一切。
(3)练习设计多样化。
课堂练习是促进学生思维发展,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有效手段。
作为教学内容的巩固提高部分,练习的开放性应体现在多样化上。
一是条件的开放。
条件不足,或没有给出条件,需要学生具体分析,寻找解决问题的条件,从而达到解题目的。
二是结论开放。
给出条件,没有给出结论,或结论不是唯一的,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选取最佳的结论。
三是解答方法开放。
在练习中,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多设计一些一题多解或从不同角度分析的问题,培养学生的思维广阔性和独创性。
四是问题情境开放。
结合生活中的实际,设计一定的的情境,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是时空的开放。
有些练习的内容,可以让学生走出教室,走出校园,亲自去观察、实践、搜集材料、统计数据、归纳整理,最终解决问题,学以致用,体会数学学习的乐趣。
可以说课堂教学是课程改革的主阵地,我们要让课堂教学内容的设计、选取一切从学生出发,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使其更加科学化、合理化、生活化、多元化。
以培养出具有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人才。
3、注重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
课本、报刊杂志中的成语、名言警句等俯首皆是,但学生写作文运用到文章中的甚少,即使运用也很难做到恰如其分。
为什么?
还是没有彻底“记死”的缘故。
要解决这个问题,方法很简单,每天花3-5分钟左右的时间记一条成语、一则名言警句即可。
可以写在后黑板的“积累专栏”上每日一换,可以在每天课前的3分钟让学生轮流讲解,也可让学生个人搜集,每天往笔记本上抄写,教师定期检查等等。
这样,一年就可记300多条成语、300多则名言警句,日积月累,终究会成为一笔不小的财富。
这些成语典故“贮藏”在学生脑中,自然会出口成章,写作时便会随心所欲地“提取”出来,使文章增色添辉。
掌握数学的思想和方法能帮助学生科学地思考问题,探索规律,发现真理和解决问题。
小学数学教学中可以渗透的思想方法主要有:
分析法、综合法、演绎法、归纳法、类比法、试验法、图表法、假设法、列举筛选法、代入法等等。
五年数学判断中“长方形的长和宽都增加5米,它的面积增加25平方米。
”一题,用举例法就可以轻松地判断这道题的对与错。
因此教学过程中,一定要重视学法指导,提高学生的素质。
主要策略有:
①示范引路,授之学法。
②依据教材,设计学法。
③因势利导,鼓励“创法”。
④揭示规律,指点学法。
这个工作可让学生分组负责收集整理,登在小黑板上,每周一换。
要求学生抽空抄录并且阅读成诵。
其目的在于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热爱生活,所以内容要尽量广泛一些,可以分为人生、价值、理想、学习、成长、责任、友谊、爱心、探索、环保等多方面。
如此下去,除假期外,一年便可以积累40多则材料。
如果学生的脑海里有了众多的鲜活生动的材料,写起文章来还用乱翻参考书吗?
4、改进教学评价。
唐宋或更早之前,针对“经学”“律学”“算学”和“书学”各科目,其相应传授者称为“博士”,这与当今“博士”含义已经相去甚远。
而对那些特别讲授“武事”或讲解“经籍”者,又称“讲师”。
“教授”和“助教”均原为学官称谓。
前者始于宋,乃“宗学”“律学”“医学”“武学”等科目的讲授者;
而后者则于西晋武帝时代即已设立了,主要协助国子、博士培养生徒。
“助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