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下册因数与倍数教案Word格式.docx
《四年级下册因数与倍数教案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四年级下册因数与倍数教案Word格式.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一、探究发现,总结概念:
1、师:
(出示三个同样的小正方形)每个正方形的边长为1,用这样的.三个正方形拼成一个长方形,你能拼出几个不同的长方形?
同学独立考虑,然后全班交流。
2、师:
这样的四个小正方形能拼出几个不同的长方形?
同学各自独立考虑,想像后举手回答。
3、师:
同学们再想一下,假如有12个这样的小正方形,你能拼出几个不同的长方形?
师:
我看到许多同学不用画就已经知道了。
(指名说一说)
4、师:
同学们,假如给出的正方形的个数越多,那拼出的不同的长方形的个数——,你觉得会怎么样?
同学几乎是异口同声地说:
会越多。
确定吗?
(引导同学展开讨论。
)
5、师:
同学们,用小正方形拼长方形,有时只能拼出一种,有时拼出的长方形不止一种。
你觉得当小正方形的个数是什么数的时候,只能拼一种?
什么情况下拼得的长方形不止一种?
并举例说明。
先让同学小组讨论,然后全班交流,师根据同学的回答板书。
同学们,像上面这些数(板书的3、13、7、5、11等数),在数学上我们把它们叫做质数,下面的这些数(4、6、8、9、10、12、14、15等数)我们把它们叫做合数。
那究竟什么样的数叫质数,什么样的数叫合数呢?
同学独立考虑后,在小组内进行交流,然后再全班交流。
引导同学总结质数和合数的概念,结合同学回答,教师板书:
(略)
6、让同学举例说说哪些数是质数,哪些数是合数,并说出理由。
7、师:
那你们认为“1”是什么数?
让同学独立考虑,后展开讨论。
二、动手操作,制质数表。
1、师出示:
73。
让同学考虑着它是不是质数。
要想马上知道73是什么数还真不容易。
假如有质数表可查就方便了。
(同学们都说“是呀”。
这表从哪来呢?
(教师出示百以内数表)这上面是1到100这100个数,它不是质数表,你们能不能想方法找出100以内的质数,制成质数表?
谁来说说自身的想法?
(让同学充沛发表自身的想法。
2、让同学动手制作质数表。
3、集体交流方法。
三、练习巩固:
完成练习四第1、2题。
四、课题小结:
这节课你在激烈的讨论中有什么收获?
四年级下册因数与倍数教案第2篇
一、认识倍数和因数
(1)师:
一起看大屏幕,数一数,几个正方形?
(12,12就是一个自然数)你能把12个正方形摆成一个长方形吗?
你有几种摆法呢?
你能用乘法算式把你心中的摆法表示出来吗?
(2)学生写算式后汇报
谁愿意把自己摆长方形的方法和列出的算式讲给大家听?
还有其它摆法吗?
还有不同的乘法算式吗?
猜一猜,他是怎样摆的?
学生交流几种不同的摆法。
随着学生交流一一演示。
12个同样大小的正方形能摆出不同的的长方形,可以用乘法算式来表示。
千万别小看这些乘法算式,我们这节课的研究就从这些算式中开始。
我们就以最后一道乘法算式为例,(板书:
3X4=12,3和4在乘法算式叫(因数),那12呢?
(积)因为:
3X4=12,我们可以说3是12的因数,那4(也是12的因数,),3和4都是12的因数,反过来呢?
12是3的倍数,12(也是4的倍数)。
同学们很有迁移的能力。
这就是我们今天所要研究的两个重要的概念:
因数与倍数。
(板书课题)(齐说3、4、12)
(3)师:
这儿还有两道乘法算式,选你喜欢的一个,说一说谁是谁的因数?
谁是谁的倍数?
刚才这位同学的发言就象绕口令,你们听明白了吗?
谁再来说说?
(4)质疑:
如果我说12是倍数,1是因数,行吗?
引导学生说出12是谁的倍数,1是谁的因数。
小结:
倍数和因数是指两个数之间的关系,所以不能单独说谁是倍数,谁是因数。
一定要说“谁是谁的倍数,谁是谁的因数。
”
(5)举例内化
1、同桌出题互说。
你能写一道乘法算式,让同桌说说()是()的倍数,()是()的因数吗?
生汇报。
2、老师根据学生出的一道乘法算式随机得到一道除法算式让学生说一说:
()是()的倍数,()是()的因数。
看来,乘法算式和除法算式中都存在着倍数和因数关系。
师指明:
,为了研究方便,我们在说倍数和因数时,所说的数一般指不是0的自然数。
因此以后小数与分数就不讨论因数倍数关系。
(3)、小结:
好了,刚才我们已经初步研究了因数和倍数,下面我们进一步来研究因数和倍数。
二、创设情境,自主探究找因数和倍数的方法.
(一)探索找因数的方法
1、(屏幕显示):
试一试:
你能从中选两个数,说一说谁是谁的因数?
谁是谁的倍数吗?
先自己试一试。
3、5、18、20、36
生说略。
还有补充的吗?
能不能说3是20的因数?
师:
看来同学们对于因数和倍数已经掌握的不错了。
不过刚才沈老师好像听到有好几个都是36的因数,你们发现了吗?
谁能在五个数中把哪些数是36的因数一口气说完?
(3、18……)还有谁?
36
3、18、36都是36的因数,只有这3个吗?
(1、2、……)
看来要找出36的一个因数并不难,难就难在你能不能把36的所有因数既不重复又不遗漏地全部找出来呢?
因为这个问题有点难度,你可以独立完成也可以同桌合作完成,请你选择你喜欢的方式,找出36的所有因数,想一想怎么找不会遗漏?
如果你全部找到了,填在作业纸的横线上。
同时将你找因数的方法写在横线的下方框内。
生写后小组内交流。
学生填写时师巡视搜集作业。
2、交流作业。
出示学生的不同作业。
交流找因数的方法。
师:
出示36的因数有:
1、36;
2、18;
3、12;
4,9;
6
你知道这个同学是怎样找出36的因数的吗?
看着这个答案你能猜出一点吗?
生:
他是有规律,一对一对找的,哪两个整数相乘得36,就写上。
找到什么时候为止?
那为什么算到6,你们就不往后找了呢?
相同的只写一个6。
他是用乘法找的,其他同学还有补充吗?
可以用除法找。
用36除以1得36,36和1就是36的因数。
再用36除以2……
老师发现不管是用乘法还是用除法,你们都是从几开始的啊?
为什么?
(板书:
有序)
我也是跟你们一样很有顺序,从1开始找的。
我们一起来写出36的因数,好吗?
根据算式,一对对找,找到了1就找到了36,找到了2就找到了18,依此类推,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
(板书:
36的因数有:
1、2、3、4、6、9、18、36。
)写的时候可以一头一尾地写。
这样也可以做到答案的有序性。
36的因数还可以这样表示。
(小黑板:
板书集合圈图)
4、启迪思考。
现在你找一个数的因数有办法了吗?
怎样才能有序地、既不重复、又不遗漏地找出一个数的所有因数呢?
在小组里说一说。
学生想到的方法可能是:
从小到大找;
一对一对找;
找到两个数接近为止。
3、学生小结。
好,我们已经说了那么多,谁能完整地说一说?
4、尝试练习:
36的所有因数已经找到,那你能运用刚才的方法找一找20,18,5的因数吗?
试着在圈中填一填。
20的因数18的因数5的因数
5、发现一个数因数的特征
刚才我们找了36、20、18和5的因数,请大家仔细观察这4个数的所有因数。
你发现这些数的因数有什么共同的特点?
把你的发现告诉小组里的同学。
(先思考,再交流)还有吗?
36的因数除了这些还有吗?
说明一个数因数的个数是(有限的)(板书)
师(小结):
一个非零自然数的最小因数是1,最大因数是它本身,因数的个数是有限的。
四、巩固练习。
刚才同学们认识了因数与倍数,并且掌握了求一个数因数和倍数的方法,想不想检测一下自己掌握的如何?
1、判一判。
(小黑板出示)
2、填一填。
四年级下册因数与倍数教案第3篇
教学内容:
苏教版(义教课标数学)四下第70-71的例题以和72页“想想做做”的1-3页。
1、通过操作活动得出相应的乘除法算式,协助同学理解倍数和因数的意义;
探索求—个数的倍数和因数的方法,发现一个数倍数和因数的某些特征。
2、在探索一个数的倍数和因数的过程中培养同学观察、分析、概括能力,培养有序考虑能力。
3、通过倍数和因数之间的互相依存关系使同学感受数学知识的内在联系,体会到数学内容的奇妙、有趣。
理解倍数和因数的意义。
探索求一个数的倍数和因数的方法。
教学准备:
每桌准各12个一样大小的正方形,每人准备一张自身学号的卡片。
设计理念:
通过竟猜、操作、比一比谁写得多,找朋友等形式多样的活动激发同学持续的学习兴趣;
同学通过独立考虑、合作文流进行自主探索;
教师引导同学掌握数学考虑的方法。
一、智力竞猜引入新课
1、让同学进行“智力竞猜”——春暖花香的季节,公园里许多人在划船,一条船上有两个父亲两个儿子,但总共只有3个人,这是怎么回事呢?
(局部同学能猜出三个人分别是孙子、爸爸、和爷爷)
2、孙子、爸爸、爷爷的名字分别是韩韩,韩有才、韩广发。
请同学以韩有才为中心介绍—下三个人的关系。
同学可能会说出“韩有才.是爸爸”,“韩有才是儿子”的语句,这时引导同学说出“谁是谁的爸爸”“谁是准的儿子”。
3、上述“父子关系”是一种互相依存的关系,在表述时一定要完整。
并向同学说明自然数中某两个数之间也有这种类似的依存关系——倍数和因数。
设计说明:
“智力竞猜”走同学喜欢的形式,因为每个同学都有争强好胜之心,“竞猜”有两个作用,一是激发同学的学习兴趣,二是以此引出“相互依存”的关系,为理解倍数和因数的相互依存关系作铺垫。
二、操作发现理解概念
“‘智慧从手指问流出’,通过操作我们能发现许多的知识。
请同桌同学拿出课前准备的12个同样大小的正方形,试一试能摆出几个不同的长方形,并考虑一下其中蕴涵着哪些不同的乘除法算式。
2、请同学汇报不同的摆法,以和相应的乘除法算式。
(乘法算式和除法算式分开写)再向同学说明:
假如一个图形经过旋转后和另一个图形一样,我们就认为这两个图形是一样的,让同学特重复的图形和算式去掉。
(板书三十乘法算式,和几十相应的除法算式)
设计说明;
让同学写出蕴涵的乘除法算式符合同学的知识基础,同学有的可能用乘法表示,也有的可能用除法表示;
让同学将旋转后相同的去掉,这是一次简化,很多同学并不知道,需要指导,这样可以使同学认识到事物的实质。
3、让同学一起看乘法算式4X3=12,向同学指出:
12是4的倍数,12也是3的倍数,4是12的因数,3也是12的因数。
4、先请一个同学站起来说一说.然后同桌的同学再互相说一说。
5、让同学仿照说出6X2=12和12X1=12中哪个数是哪个数的倍数,哪个数是哪个数的因数。
6、同学相互出一道乘法算式,并说一说谁是谁的倍数,谁是谁的因数。
同学可能会出现0X()=0的情况,借此向同学说明我们研究因敷和倍数一般指不是0的自然数。
倍数和因数是全新的概念,需要教师的“传授、讲解”,需要同学的适当“记忆”——重复、仿照。
当然,要使同学真正理解还必需举一反三,通过互相举例可以逐步完善同学对倍数和因数的认识,同时使同学明确倍数和因数的研究范围。
7、以4X3=12与12÷
3=4为例,向同学说明后面的除法算式是由前面的乘法算式得到的,根据这个除法算式可以说谁是谁的倍数,谁是谁的因数,说好后再让同学试一试其他几个除法算式中的关系。
8、练习:
根据下面的算式,说说哪个数是哪个数的因数,哪个数是哪个数的倍数5X4=2035÷
7=53+4=7
(1)同学回答后引发同学考虑:
能不能说20是倍数,4是因数。
使同学进一步理解倍数是两个数之间的一种相互依存的关系,必需说哪个是哪个的倍数,因数也同样如此。
(2)通过3+4=7使同学进一步理解倍数和因数都是建立在乘法或除法的基础之上的。
乘法和除法是一种互逆的关系,在学习中应该沟通它们之间的联系;
通过三道练习可以巩固刚刚获得的对倍数和因数的认识,将融会贯通落到实处。
三、探索方法发现特征
1、找一个数的因数。
(1)联系板书的乘除法算式观察考虑12的因数有哪些,井想方法找出15的所有因数。
(2)同学独立考虑,明白根据一个乘法(除法)算式可以找出15的两个因数,在同学充沛交流的基础上引导同学有条理的“一对一对”说出15的因数。
(3)用“一对一对”的方法找出36的所有因数。
可能有的同学根据乘法算式找的,也有的同学是根据除法算式找的,都应该给予肯定。
(4)引导同学观察12、15、36的因数,说一说有什么发现。
一个数的因数个数是有限的,其中最小的因数都是1,最大的都是它自身。
先布置同学“找一个数的因数”可以使同学利用操作得到的算式进行,观察,这样比较自然,而且为于找一个数的因数指明了方向。
同学交流时突出了方法的多样性,既可以根据乘法算式想,也可以根据除法算式想,交流后引导同学“一对一对”的找是必要的,它可以培养同学的有序考虑。
最后引导同学观察。
使同学自主发现、归纳出一个数的因数的某些特征。
2、找一个数的倍数。
(1)让同学找3的倍数,比一比谁找得多。
(2)同学汇报后,引导同学有序考虑,并得出3的倍数可以用3乘连续的自然数1、2、3……,3的倍数的个数是无限的,所以写3的倍数时要借助省略号表示结果。
(3)找出2的倍数和5的`倍数,并引导同学观察3、2、5的倍数情况,说一说有什么发现。
一个数的倍数个数是无限的,其中最小的倍数是它自身,没有最大的倍数。
让同学比一比谁找的倍数多,可以使同学发生认知抵触,认识到一个数的倍数个数是无限的,在同学汇报后同样需要引导同学的有序考虑,需要引导同学自主发现、归纳一个数倍数的特征。
四、巩固练习
师;
刚才同学们认识了倍数和因数,并且探索了求一个数因数和倍数的方法,想不想检查一下自身掌握得如何?
1、“想想做做”的第l题。
同学表述后强调哪个是哪个的倍数(或因数)。
2、“想想做做”的第2题。
同学填好后引导同学说一说:
表中的“应付元数”其实都是什么?
表格中为什么用省略号?
3、“想想做做”的第3题。
表格中所有数都是什么?
这个表格中为什么没有省略号?
4、游戏——“找朋友”。
让同学拿出各自的学号卡片,找出自身学号数的所有因数,使同学发现每个学号数的因数都在全班的学号数以内;
再让同学找一找自身学号数的倍数,井说一说能不能在全班学号数内部找到一个,还有其他的吗?
第l题是基础练习.可以巩固对倍数和因数的认识,2、3两题联系实际,使同学感悟到其中蕴藏着求一个数倍数和因数的方法,以和倍数和因数的某些特征。
第4题通过游戏活动进一步激发同学持续的学习热情,而且可以综合应用求倍数和因数的方法,再次认识到倍数和因数的某些特征。
五、自我梳理探索延伸
1、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向你的同伴介绍一下。
2、生活中许多现象与我们学习的“倍数和因数”的知识有关,课后同学们可以利用今天所学的知识探索一下“1小时等于60分”的好处。
通过探索使同学明白由于60的因数是两位数中最多的,可以方便计算。
“向同伴介绍自身的收获”可以将课堂中学到的知识进行自我梳理,同时通过探索“1小时等于60分”的好处“,可以巩固倍数和因数的相关知识,沟通知识间的联系,拓展同学的知识面,使同学认识到数学知识的应用价值。
四年级下册因数与倍数教案第4篇
(出示三个同样的`小正方形)每个正方形的边长为1,用这样的三个正方形拼成一个长方形,你能拼出几个不同的长方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