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计基础》徐彪1316周doc.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2070084 上传时间:2022-10-26 格式:DOCX 页数:30 大小:96.9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统计基础》徐彪1316周doc.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0页
《统计基础》徐彪1316周doc.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0页
《统计基础》徐彪1316周doc.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0页
《统计基础》徐彪1316周doc.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0页
《统计基础》徐彪1316周doc.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统计基础》徐彪1316周doc.docx

《《统计基础》徐彪1316周doc.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统计基础》徐彪1316周doc.docx(3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统计基础》徐彪1316周doc.docx

《统计基础》徐彪1316周doc

鹤山职中教案检查

 

任课老师徐彪教研组财会

 

20011~2012学年度第一学期

第13~16周

班别

课程名称

班/周

周实际

上课节数

周停课实习节数

备注

(2)

统计基础

6

24

 

项目名称

项目五:

时间序列分析

课时

24课时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本章详细讲述了动态数列的编制方法和分析方法。

通过本章的学习,应了解动态数列的概念、种类及编制原则,熟练掌握动态数列的各项分析指标及计算方法,并能结合实际资料进行应用。

(2)技能目标:

熟练掌握动态数列的各项分析指标及计算方法,并能结合实际资料进行应用,培养职业技能人才。

(3)情感目标:

以学习小组形式,完成三个项目任务;养成良好的职业习惯,增强学生的观察、

分析、研究创新的能力以及与小组合作、沟通能力,还有学生的表达能力、组织能力和自学能力。

(4)环保/安全/健康教育:

培养学生良好的环保意识,爱护环境,节约资源,创建绿色校园和和

谐社会;培养学生安全意识和安全应对能力;培养学生健康意识。

任务

任务一:

时间序列概述

任务二:

时间数列水平指标

任务三:

时间序列的速度分析

任务四:

实训课

项目式教学法、小组合作探究法、小组提问法、讲练结合法等。

重难点:

重点:

本章主要讲授时间数列的编制,动态发展水平与速度,动态趋势分析与预测等。

难点:

是动态水平指标和速度指标的计算,各指标之间的关系和应用条件。

 

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任务一:

时间序列概述(2课时)

教学目标:

通过本节的学习,应了解动态数列的概念、种类及编制原则。

重难点:

分清时间数列的种类,尤其区分时期数列和时点数列。

教学方法:

1、前置作业:

1)、时间数列按其指标性质不同,可以分为哪几类?

(绝对数时间数列、相对数时间数列和平均数时间数列三大类。

其中绝对数时间数列又称之为总量指标时间数列。

2)、什么是时期数列?

什么是时点数列?

它们各有什么特点?

总产值是时期数列还是时点数列?

3)、时间数列的编制需要坚持什么原则?

2、展示情况:

1)学生讨论前置作业的解答情况。

2)老师通过学生的回答进行点评。

3、教师巡堂参与个别小组的讨论、在回答问题时进行点评、记录、板书。

1)定义:

动态数列指社会经济现象在不同时间上的系列指标值按时间先后顺序加以排列后形成的数列,又称时间数列。

2)组成:

一是反映时间顺序变化的数列,二是反映各个时间下指标值变化的数列。

3)种类:

A、按指标表现形式的不同分为总量指标、相对指标、平均指标动态数列

总量指标动态数列:

把总量指标在不同时间上的数值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形成总量指标动态数列。

B、根据总量指标反映社会经济现象性质的不同,又分时期指标、时点指标

时期数列:

在总量指标动态数列中,如果每一指标是反映某现象在一段时间发展过程的总量称时期数

特点:

①、数列具有连续统计的特点

②、数列中各个指标的数值可以相加

③、数列中各个指标值大小与所包括时期长短有直接关系。

时点数列:

在总量动态数列中,若每一个指标值所反映的是现象在某一时刻上的总量,称时点数列。

特点:

①数列不具有连续统计的特点

②数列中各个指标数值不具有可加性

③数列中每个指标值的大小与其时间间隔长短没有直接联系。

C、相对指标动态数列:

把一系列同类相对指标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而形成的时间数列

D、平均指标动态数列:

把一系列平均指标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形成的动态数列

4)、编制动态数列的原则:

A、目的:

是要通过对数列中各时期指标值的比较,来研究社会经济现象的发展变化及其规律。

B、编制原则:

•时间长短应该前后一致

•总体范围应该统一

•计算方法应该统一

•经济内容要统一

4.教师对内容进行总结、点评、提高

本节课主要学习时期数列的分类,区分时期数列和时点数列,认识编制动态数列的原则要有四个一:

时间长短应该前后一致;总体范围应该统一;计算方法应该统一;经济内容要统一

5、布置前置作业与课后作业。

课后作业:

1、时间序列由哪几部分组成?

它有什么作用?

2、时期数列、时点数列各有什么特点?

前置作业:

1、如何计算时期数列平均数?

连续时点数列计算平均数与时期数列计算平均数方法一样吗?

[教学反思]

任务二:

时间数列水平指标

教学目标:

认识时期数列和连续时点数列,学会对它们进行序时平均数的计算。

重难点:

学会时期数列、连续时点数列计算序时平均数的计算。

1-2课时:

时期数列、连续时点数列计算序时平均数(P82-P85)

教学方法:

1、前置作业:

1)、水平分析指标包括哪些?

(发展水平、平均发展水平、增长量、平均增长量)

2)、

月份

1月

2月

3月

4月

5月

6月

合计

月增加额(万元)

30

30

34

34

36

40

204

月利税额(万元)

4

4

5

6

5

6

30

求月平均增加额和月平均利税额。

(时期序时平均数)

3)、某银行2010年3月1、2、3、4、5日各天的存款余额分别是(单位:

万元)110、112、112、106、107,求这5天的平均余额?

(连续时点序时平均数)

4)、

时序

1日

2日

3日

4日

5日

合计

出勤人数(人)

105

96

102

102

100

505

求日平均出勤率。

(连续时点序时平均数)

5)、

日期

日数(t)

职工人数(a)

at

1-8

8

500

4000

9-15

7

510

3570

16-25

10

520

5200

26-30

5

516

2580

合计

30

------

15350

求6月份职工平均人数。

(间隔不等的连续时点数列)

2、展示情况:

1)学生讨论前置作业的解答情况。

2)老师通过学生的回答进行点评。

3)学生互动:

练习册P44-45综合题的第1题。

3、教师巡堂参与个别小组的讨论、在回答问题时进行点评、记录、板书。

1)一般平均数:

是将总体各单位同一时间的变量值差异抽象化,用以反映总体在具体历史条件下的一般水平,不体现时间的变动,又称静态平均数。

2)、总量指标动态数列计算序时平均数

按时期数列计算:

(采用简单算术平均法)

 

3)、按时点数列计算

①、以天为间隔的连续时点数列:

 

4、教师对内容进行总结、点评、提高

时期数列和连续时点数列计算序时平均数,它们计算的方法如同简单算术平均数和加权算术平均数的计算,要熟记公式:

 

5、布置前置作业与课后作业。

课后作业:

练习册P45综合题2、3。

前置作业:

思考:

时间间隔相等的间断时点序时计算平均发展水平与时期数列计算一样吗?

如果不一样,如何计算?

教学反思

3-4课时:

时间间隔相等的间断时点序时计算平均发展水平(首尾折半法)

教学方法:

1、前置作业:

1)某企业有关资料如下,

项目

1月

2月

3月

4月

5月

6月

7月

月初职工人数(人)

124

126

124

122

126

128

124

月初固定资产额(万元)

60

60

61

64

64

70

70

求:

1、计算1-6月每月的平均人数。

2、平均职工人数及平均固定资产额。

2)某企业2009年下半年职工人数如下表,又知12月末职工人数为111人,求2009年第三、四季度及下半年的平均职工人数。

(课本85-87)

时间

7月

8月

9月

10月

11月

12月

月初人数

100

102

103

105

107

106

2、展示情况:

1)学生讨论前置作业的解答情况。

2)老师通过学生的回答进行点评。

3)学生互动:

练习册:

P47第8题

3、教师巡堂参与个别小组的讨论、在回答问题时进行点评、记录、板书。

1)当时点数列间隔相等,采用“首末折半法”计算:

“首尾折半法”——用于间隔相等的时点数列:

4、教师对内容进行总结、点评、提高

当时点数列间隔相等,采用“首末折半法”计算序时平均数,不能按照时期数列的方法来计算平均数,要切记“首尾折半法”——用于间隔相等的时点数列的公式,要把它与时期数列区分出来。

5、布置前置作业与课后作业。

课后作业:

练习册P46第5、6题

前置作业:

时间间隔不等的间断时点序列计算平均发展水平与时间间隔相等的间断时点序时计算平均发展水平方法一样吗?

如果不一样,它是怎样计算呢?

[教学反思]

5-6课时:

时间间隔不等的间断时点序列计算平均发展水平

教学方法:

1、前置作业:

1)某银行2009年下半年的存款余额如下表,求该银行下半年的平均存款余额。

(课本88页)

时间

7月初

9月初

12月初

12月末

存款余额

200

240

320

330

2)练习册P46第7题

某企业2009年钢材库存量如下表:

日\月

1\1

1\5

1\9

1\12

钢材库存量

22

24

18

16

求:

2009年平均钢材库存量。

2、展示情况:

1)学生讨论前置作业的解答情况。

2)老师通过学生的回答进行点评。

3)学生互动:

组与组之间来更正前置作业。

3、教师巡堂参与个别小组的讨论、在回答问题时进行点评、记录、板书。

1)间隔不等的间断时点序列(“两两平均法”)

 

4、教师对内容进行总结、点评、提高

当时点数列间隔相等,采用“首末折半法”计算序时平均数;间隔不等的间断时点序列采用“两两平均法”计算序时平均数,公式如下:

 

同学们要区分好这两种计算方法。

5、布置前置作业与课后作业。

课后作业:

练习册:

P47第9、10题

前置作业:

什么叫逐期增长量?

累计增长量?

平均增长量?

你会对他们进行计算吗?

[教学反思]

7-8课时:

逐期增长量、累计增长量、平均增长量的计算

教学方法:

1、前置作业:

1)根据下表内容填写有关数据

年份

2004

2005

2006

2007

2008

2009

钢产量

200

240

300

340

360

378

逐期增长量

累积增长量

求出:

1)各期的逐期增长量和累积增长量。

2)从表中你知道(04-09年)的累积增长量与逐期增长量有什么关系?

3)04-09年的平均增长量是多少?

4)相邻两个累积增长量之差与相应时期的逐期增长量有什么关系?

2、展示情况:

1)学生讨论前置作业的解答情况。

2)老师通过学生的回答进行点评。

3)例题分析

3、教师巡堂参与个别小组的讨论、在回答问题时进行点评、记录、板书。

1)定义:

增长量就是报告期水平与基期水平之差,用公式表示为:

增长量=报告期水平-基期水平=a1-a0

在增长量的计算中,由于报告期水平可以大于基期水平,也可以等于或小于基期水平,所以增长量可以是正值,也可以是零或负值,它们分别表示正增长、零增长或负增长。

2)类别:

由于基期的确定方法不同,增长量可分为逐期增长量与累计增长量。

逐期增长量是报告期水平减去基期水平说明现象逐期增长的数量;累计增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自然景观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