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毒入侵微机的途径与防治研究计算机应用论文Word格式.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20699708 上传时间:2023-01-25 格式:DOCX 页数:25 大小:187.0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病毒入侵微机的途径与防治研究计算机应用论文Word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病毒入侵微机的途径与防治研究计算机应用论文Word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病毒入侵微机的途径与防治研究计算机应用论文Word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病毒入侵微机的途径与防治研究计算机应用论文Word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病毒入侵微机的途径与防治研究计算机应用论文Word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病毒入侵微机的途径与防治研究计算机应用论文Word格式.docx

《病毒入侵微机的途径与防治研究计算机应用论文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病毒入侵微机的途径与防治研究计算机应用论文Word格式.docx(2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病毒入侵微机的途径与防治研究计算机应用论文Word格式.docx

”这个问题至今无法说清楚,但是有一点可以肯定,即计算机病毒的发源地是科学最发达的美国。

虽然全世界的计算机专家们站在不同立场或不同角度分析了病毒的起因,但也没有能够对此作出最后的定论,只能推测电脑病毒缘于以下几种原因:

一、科幻小说的启发;

二、恶作剧的产物;

三、电脑游戏的产物;

四、软件产权保护的结果.

IT行业普遍认为,从最原始的单机磁盘病毒到现在逐步进入人们视野的手机病毒,计算机病毒主要经历了如下发展阶段。

DOS引导阶段:

1987年,计算机病毒主要是引导型病毒,具有代表性的是“小球”和“石头”病毒。

当时的计算机硬件较少,功能简单,一般需要通过软盘启动后使用。

引导型病毒利用软盘得启动原理工作,它们修改系统启动扇区,在计算机启动时首先取得控制权,减少系统内存,修改磁盘读写中断,影响系统工作效率,在系统存取磁盘时进行传播。

1989年,引导型病毒发展为可以感染硬盘,典型的代表有"

石头2"

DOS可执行阶段:

1989年,可执行文件型病毒出现,它们利用DOS系统加载执行文件的机制工作,代表为"

耶路撒冷"

"

星期天"

病毒,病毒代码在系统执行文件时取得控制权,修改DOS中断,在系统调用时进行传染,并将自己附加在可执行文件中,使文件长度增加。

1990年,发展为复合型病毒,可感染COM和EXE文件。

批处理型阶段:

1992年,伴随型病毒出现,它们利用DOS加载文件的优先顺序进行工作。

它感染EXE文件时生成一个和EXE同名的扩展名为COM伴随体;

它感染COM文件时,改为原来的COM文件为同名的EXE文件,在产生一个原名的伴随体,文件扩展名为COM。

这样,在DOS加载文件时,病毒就取得控制权。

幽灵、多形阶段:

1994年,随着汇编语言的发展,实现同一功能可以用不同的方式进行完成,这些方式的组合使一段看似随机的代码产生相同的运算结果。

幽灵病毒就是利用这个特点,每感染一次就产生不同的代码。

生成器阶段:

1995年,在汇编语言中,一些数据的运算放在不同的通用寄存器中,可运算出同样的结果,随机的插入一些空操作和无关指令,也不影响运算的结果,这样,一段解码算法就可以由生成器生成。

当生成的是病毒时,这种复杂的称之为病毒生成器和变体机就产生了。

具有典型代表的是"

病毒制造机"

VCL

网络、蠕虫阶段:

1995年,随着网络的普及,病毒开始利用网络进行传播,它们只是以上几代病毒的改进。

在非DOS操作系统中,"

蠕虫"

是典型的代表,它不占用除内存以外的任何资源,不修改磁盘文件,利用网络功能搜索网络地址,将自身向下一地址进行传播,有时也在网络服务器和启动文件中存在。

Windows病毒阶段:

1996年,随着Windows和Windows95的日益普及,利用Windows进行工作的病毒开始发展,它们修改(NE,PE)文件,典型的代表是DS.3873,这类病毒的机制更为复杂,它们利用保护模式和API调用接口工作,清除方法也比较复杂。

宏病毒阶段:

1996年,随着WindowsWord功能的增强,使用Word宏语言也可以编制病毒,这种病毒使用类Basic语言,编写容易,感染Word文档文件。

在Excel和AmiPro出现的相同工作机制的病毒也归为此类。

互连网阶段:

1997年,随着因特网的发展,各种病毒也开始利用因特网进行传播,一些携带病毒的数据包和邮件越来越多,如果不小心打开了这些邮件,机器就有可能中毒。

(三)计算机病毒的特性

寄生性:

计算机病毒寄生在其他程序之中,当执行这个程序时,病毒就起破坏作用,而在未启动这个程序之前,它是不易被人发觉的。

 传染性:

传染性是病毒的基本特征。

在生物界,病毒通过传染从一个生物体扩散到另一个生物体。

在适当的条件下,它可得到大量繁殖,并使被感染的生物体表现出病症甚至死亡。

同样,计算机病毒也会通过各种渠道从已被感染的计算机扩散到未被感染的计算机,在某些情况下造成被感染的计算机工作失常甚至瘫痪.

潜伏性:

有些病毒像定时炸弹一样,让它什么时间发作是预先设计好的。

比如黑色星期五病毒,不到预定时间一点都觉察不出来,等到条件具备的时候一下子就爆炸开来,对系统进行破坏。

一个编制精巧的计算机病毒程序,进入系统之后一般不会马上发作,可以在几周或者几个月内甚至几年内隐藏在合法文件中,对其他系统进行传染,而不被人发现,潜伏性愈好,其在系统中的存在时间就会愈长,病毒的传染范围就会愈大。

隐蔽性:

计算机病毒是一种具有很高编程技巧、短小精悍的可执行程序,如不经过程序代码分析或计算机病毒代码扫描,病毒程序与正常程序是不容易区别开来的。

 破坏性:

计算机中毒后,可能会导致正常的程序无法运行,把计算机内的文件删除或受到不同程度的损坏。

通常表现为:

增、删、改、移。

可触发性:

病毒因某个事件或数值的出现,诱使病毒实施感染或进行攻击的特性称为可触发性。

为了隐蔽自己,病毒必须潜伏,少做动作。

如果完全不动,一直潜伏的话,病毒既不能感染也不能进行破坏,便失去了杀伤力。

病毒既要隐蔽又要维持杀伤力,它必须具有可触发性。

病毒的触发机制就是用来控制感染和破坏动作的频率的。

病毒具有预定的触发条件,这些条件可能是时间、日期、文件类型或某些特定数据等。

病毒运行时,触发机制检查预定条件是否满足,如果满足,启动感染或破坏动作,使病毒进行感染或攻击;

如果不满足,使病毒继续潜伏。

 除了上述五点外,计算机病毒还具有不可预见性、衍生性、针对性、欺骗性、持久性等特点。

正是由于计算机病毒具有这些特点,给计算机病毒的预防、检测与清除工作带来了很大的难度。

随着计算机应用的不断发展病毒又出现一些新的特性如:

利用微软漏洞主动传播、局域网内快速传播、以多种方式传播、大量消耗系统与网络资源、双程序结构、用即时工具传播病毒、病毒与黑客技术的融合、远程启动。

(四)计算机病毒的分类

按照科学的、系统的、严密的方法,计算机病毒可分类如下:

按照计算机病毒属性的方法进行分类,计算机病毒可以根据下面的属性进行分类:

1.按病毒存在的媒体

根据病毒存在的媒体,病毒可以划分为网络病毒,文件病毒,引导型病毒。

网络病毒通过计算机网络传播感染网络中的可执行文件,文件病毒感染计算机中的文件(如:

COM,EXE,DOC等),引导型病毒感染启动扇区(Boot)和硬盘的系统引导扇区(MBR),还有这三种情况的混合型,例如:

多型病毒(文件和引导型)感染文件和引导扇区两种目标,这样的病毒常都具有复杂的算法,它们使用非常规的办法侵入系统,同时使用了加密和变形算法。

2.按病毒传染的方法

根据病毒传染的方法可分为驻留型病毒和非驻留型病毒,驻留型病毒感染计算机后,把自身的内存驻留部分放在内存(RAM)中,这一部分程序挂接系统调用并合并到操作系统中去,他处于激活状态,一直到关机或重新启动.非驻留型病毒在得到机会激活时并不感染计算机内存,一些病毒在内存中留有小部分,但是并不通过这一部分进行传染,这类病毒也被划分为非驻留型病毒。

3.按病毒破坏的能力

无害型:

除了传染时减少磁盘的可用空间外,对系统没有其它影响。

无危险型:

这类病毒仅仅是减少内存、显示图像、发出声音及同类音响。

危险型:

这类病毒在计算机系统操作中造成严重的错误。

 非常危险型:

这类病毒删除程序、破坏数据、清除系统内存区和操作系统中重要的信息。

这些病毒对系统造成的危害,并不是本身的算法中存在危险的调用,而是当它们传染时会引起无法预料的和灾难性的破坏。

由病毒引起其它的程序产生的错误也会破坏文件和扇区,这些病毒也按照他们引起的破坏能力划分。

一些现在的无害型病毒也可能会对新版的DOS、Windows和其它操作系统造成破坏。

例如:

在早期的病毒中,有一个“Denzuk”病毒在360K磁盘上很好的工作,不会造成任何破坏,但是在后来的高密度软盘上能引发大量的数据丢失。

4.按病毒的算法

伴随型病毒,这一类病毒并不改变文件本身,它们根据算法产生EXE文件的伴随体,具有同样的名字和不同的扩展名(COM),例如:

XCOPY.EXE的伴随体是XCOPY-COM。

病毒把自身写入COM文件并不改变EXE文件,当DOS加载文件时,伴随体优先被执行到,再由伴随体加载执行原来的EXE文件。

“蠕虫”型病毒,通过计算机网络传播,不改变文件和资料信息,利用网络从一台机器的内存传播到其它机器的内存,计算网络地址,将自身的病毒通过网络发送。

有时它们在系统存在,一般除了内存不占用其它资源。

寄生型病毒除了伴随和“蠕虫”型,其它病毒均可称为寄生型病毒,它们依附在系统的引导扇区或文件中,通过系统的功能进行传播,按其算法不同可分为:

练习型病毒,病毒本身包含错误,不能进行很好的传播,例如一些病毒在调试阶段。

诡秘型病毒它们一般不直接修改DOS中断和扇区数据,而是通过设备技术和文件缓冲区等DOS内部修改,不易看到资源,使用比较高级的技术。

利用DOS空闲的数据区进行工作。

变型病毒(又称幽灵病毒)这一类病毒使用一个复杂的算法,使自己每传播一份都具有不同的内容和长度。

它们一般的作法是一段混有无关指令的解码算法和被变化过的病毒体组成。

5.按计算机病毒的工作方式

①引导型病毒的工作方式

②文件型病毒的工作方式

在目前已知的病毒中,大多数属于文件型病毒。

文件型病毒一般只传染磁盘上的可执行文件(COM、EXE)。

在用户调用染毒的可执行文件时,病毒首先被运行,然后病毒驻留内存伺机传染其他文件或直接传染其他文件。

其常见的传染方式是附着于正常程序文件,成为程序文件的一个外壳或部件。

(a)引导型病毒(b)文件型病毒

③混和型病毒工作方式

混和型病毒在传染方式上兼具引导型病毒和文件型病毒的特点。

这种病毒的原始状态是依附在可执行文件上,以该文件为载体进行传播。

当被感染文件执行时,会感染硬盘的主引导记录。

以后用硬盘启动系统时,就会实现从文件型病毒转变为引导型病毒。

例如BloodBound.A,该病毒也称为Tchechen.3420,主要感染COM、EXE和MBR。

它将自己附着在可执行文件的尾部,将破坏性的代码放入MBR中,然后清除硬盘中的文件

④宏病毒的工作方式

宏病毒是利用宏语句编写的。

它们通常利用宏的自动化功能进行感染,当一个感染的宏被运行时,它会将自己安装在应用的模板中,并感染应用创建和打开的所有文档。

Office中的Word、Excel和PowerPoint都有宏。

⑤Java病毒工作方式

Java是由Sun公司创建的一种用于互联网环境中的编程语言。

Java应用程序不会直接运行在操作系统中,而是运行在Java虚拟机(JVM)上。

因此用Java编写的应用程序的移植性非常强,包括现在的手机中的一些程序也是用Java编写的。

JavaApplet是一种内嵌在HTML网页中的可携式Java小程序。

具有Java功能的浏览器可以运行这个小程序。

JavaApplet可供Web开发人员建立含有功能更丰富的交互式动态Web网页。

它们会在使用者访问网页时被执行。

黑客、病毒作者或其他恶意人士可能会用Java恶意程序代码当作武器攻击使用者的系统

⑥网络病毒工作方式

随着互联网的高速发展,计算机病毒从原来的磁盘进行传播发展到现在的通过网络的漏洞进行传播。

到如今,网络病毒已经成为计算机网络安全的最大威胁之一。

网络病毒中又以蠕虫病毒出现最早,传播最为广泛,例如“冲击波”、“红色代码”病毒等。

⑦脚本病毒工作方式

脚本病毒也是一种特殊的网络病毒。

脚本是指从一个数据文档中执行一个任务的一组指令,它也是嵌入到一个文件中,常见的是嵌入到网页文件中。

脚本病毒依赖于一些特殊的脚本语言(例如VBScript、JavaScript、Jscript、PerlScript、PHP、Flash等)。

有些脚本语言,例如VBScript(VisualBasicScript)以及JavaScript病毒,必须通过Microsoft的WindowsScriptingHost(WSH)才能够激活执行以及感染其他文件

⑧PE病毒工作方式

PE病毒,是指感染WindowsPE格式文件的病毒。

PE病毒是目前影响力极大的一类病毒。

PE病毒同时也是所有病毒中数量极多、破坏性极大、技巧性最强的一类病毒。

如FunLove、“中国黑客”等病毒都属于这个范畴。

(五)计算机病毒传播途径关键环节

计算机病毒要实现传播,有三个关键环节:

(1)带毒文件的迁移。

即感染病毒的文件从一台计算机复制、迁移到另一台计算机。

(2)计算机操作者的触发。

计算机病毒是寄生在受感染文件上的,只有计算机操作者执行或者打开受感染的文件,计算机病毒才有执行的机会,才能取得主机的控制权。

(3)感染。

病毒在取得主机的控制权后,就随时可以寻找合适的目标文件进行感染,把病毒副本嵌入到目标文件中。

(六)计算机病毒入侵的途径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科学的不断发展计算机病毒的种类也越来越多,但终究万变不离其宗!

那他们是靠什么途径传播的了?

目前比较常见的病毒入侵的途径有几种:

1.木马入侵

  木马有可能是黑客在已经获取我们操作系统可写权限的前提下,由黑客上传的;

也可能是我们不小心,运行了包含有木马的程序,最多的情况还是我们防范意识不强,随便运行了别人发来的“好玩”的程序。

所以,我们自己要多加注意,不要随意打开来历不明的电子邮件及文件,不要随便运行别人发来的软件,之前要查毒。

安装木马查杀软件并及时更新。

2.共享入侵

  是为了方便远程管理而开放的共享,这个功能对个人用户来说用处不大,反而给黑客入侵提供了便利。

个人用户应禁止自动打开默认共享,给自己的帐户设置复杂密码,最好是数字、字母以及特殊符号相结合,安装防火墙。

3.漏洞入侵

(InternetInformationServer)服务为Web服务器提供了强大的Internet和Intranet服务功能。

主要通过端口80来完成操作,因为作为Web服务器,80端口总要打开,具有很大的威胁性。

长期以来攻击IIS服务是黑客惯用的手段,远程攻击者只要使用webdavx3这个漏洞攻击程序和telnet命令就可以完成一次对iis的远程攻击,这种情况多是由于企业管理者或网管对安全问题关注不够造成的。

我们要时刻关注微软官方站点,及时安装iis的漏洞补丁。

4.网页恶意代码入侵

在我们浏览网页的时候不可避免的会遇到一些不正规的网站,当打开一个网页后,就发现注册表和IE设置被修改了,这就是网页恶意代码造成的破坏,但是这种网页恶意代码有着更大的危害,很有可能在我们不知道的情况下下载木马,蠕虫等病毒,同时把我们的私人信息,如银行帐号,QQ帐号,游戏帐号泄露出去。

要避免被网页恶意代码感染,首先关键是不要轻易去访问一些并不信任的站点,尤其是一些带有美女图片等的网址。

否则往往不经易间就会误入网页代码的圈套。

但是这个并不能真正防止网页恶意代码的攻击,因为这些恶意代码有可能在任何地方出现。

我们应尽量避免从Internet下载不知名的软件、游戏程序,即使从知名的网站下载的软件也要及时用最新的木马查杀程序对软件和系统进行扫描,这样才能减少误中病毒的机会。

安装具有注册表实时监控功能的防护软件,做好注册表的备份工作,禁用RemoteRegistryService服务。

5.通过光盘

由于光盘的容量大,对于只读式光盘,不能进行写操作,因此光盘上的病毒不能清除。

为了使软件及相关的数字资源的传播而得到广泛应用。

一些不法分子将病毒刻录到光盘中让用户在不知不觉中被隐藏与其上的病毒感染从而入侵你的电脑系统。

6.通过U盘

U盘作为当前人们最方便、最常用的存储介质和文件拷贝、携带工具,同时病毒的传播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7.通过网络

计算机网络特别是Internet的普及,给病毒的传播提供了便捷的途径。

计算机病毒可以附着在正常文件中,当你从网上下载一个被感染的程序或文件,并在你的计算机上未加任何防护措施的情况下运行它,病毒就传染过来了。

通过Internet传播病毒的方式很多,包括FTP文件下载、访问恶意WWW网站、P2P文件下载、即时通讯等等。

人们使用Internet的频率是如此之高,使得Internet已是计算机病毒的第一传播途径。

(七)计算机病毒的入侵方式

知道了计算机病毒的传播途径,那他们都是通过什么样的方式传播的呢?

如按其入侵的方式来分为以下几种:

a、源代码嵌入攻击型

从它的名字我们就知道这类病毒入侵的主要是高级语言的源程序,病毒是在源程序编译之前插入病毒代码,最后随源程序一起被编译成可执行文件,这样刚生成的文件就是带毒文件。

当然这类文件是极少数,因为这些病毒开发者不可能轻易得到那些软件开发公司编译前的源程序,况且这种入侵的方式难度较大,需要非常专业的编程水平。

b、代码取代攻击型

这类病毒主要是用它自身的病毒代码取代某个入侵程序的整个或部分模块,这类病毒也少见,它主要是攻击特定的程序,针对性较强,但是不易被发现,清除起来也较困难。

c、系统修改型

这类病毒主要是用自身程序覆盖或修改系统中的某些文件来达到调用或替代操作系统中的部分功能,由于是直接感染系统,危害较大,也是最为多见的一种病毒类型,多为文件型病毒。

d、外壳附加型

这类病毒通常是将其病毒附加在正常程序的头部或尾部,相当于给程序添加了一个外壳,在被感染的程序执行时,病毒代码先被执行,然后才将正常程序调入内存。

目前大多数文件型的病毒属于这一类。

知道了计算机病毒的特性、分类和传播途径,找到了病根,只要对症下药就OK了!

二、计算机病毒防范和清除的基本原则和技术

计算机病毒的存在和传播对用户造成了很大的危害,为了减少信息资料的丢失和破坏,这就需要在日常使用计算机时,养成良好的习惯,预防计算机病毒。

并且需要用户掌握一些查杀病毒的知识,在发现病毒时,及时保护好资料,并清除病毒。

(一)计算机病毒防范的概念和原则

计算机病毒防范,是指通过建立合理的计算机病毒防范体系和制度,及时发现计算机病毒入侵,并采取有效的手段阻止计算机病毒的传播和破坏,恢复受影响的计算机系统和数据。

原则以防御计算机病毒为主动,主要表现在检测行为的动态性和防范方法的广泛性。

(二)计算机病毒防范基本技术

计算机病毒预防是在计算机病毒尚未入侵或刚刚入侵,就拦截、阻击计算机病毒的入侵或立即警报。

目前在预防计算机病毒工具中采用的主要技术如下:

1.特征代码技术

特征代码法被早期应用于SCAN,CPAV等著名病毒检测工具中,目前被认为是用来检测己知病毒的最简单、开销最小的方法。

防毒软件在最初的扫毒方式是将所有病毒的病毒码加以剖析,并且将这些病毒独有的特征搜集在一个病毒码资料库中,每当需要扫描该程序是否有毒的时候,启动杀毒软件程序,以扫描的方式与该病毒码资料库内的现有资料一一比对,如果两方资料皆有吻合之处的话,既判定该程序已遭病毒感染。

特征代码法的实现步骤如下:

①采集已知

病毒样本。

如果病毒既感染com文件,又感染EXE文件,那么要对这种病毒要同时采集COM型病毒样本和EXE型病毒样本。

②在病毒样本中,抽取病毒特征代码。

在既感染COM文件又感染EXE文件的病毒样本中,要抽取两种样本共有的代码。

③将特征代码纳入病毒数据库。

4)检测文件。

打开被检测文件,在文件中搜索,检查文件中是否含有病毒数,根据数据库中的病毒特征代码。

如果发现病毒特征代码,由特征代码与病毒一一对应,便可以断定,被查文件所感染的是何种病毒。

2.校验和法技术

通常,大多数的病毒都不是单独存在的,它们大都依附或寄生于其它的文档程序,所以被感染的程序会有档案大小增加的情况产生或者是档案日期被修改的情形。

这样防毒软件在安装的时候会自动将硬盘中的所有档案资料做一次汇总并加以记录,将正常文件的内容计算其校验和,将该校验和写入文件中或写入别的文件中保存。

在每次使用文件前,检查文件现在内容算出的校验和与原来保存的校验和是否一致,因而可以发现文件是否感染,这种方法叫校验和法,它既可发现己知病毒又可发现未知病毒。

运用校验和法检查病毒采用三种方式:

①在检测病毒工具中纳入校验和法,对被查的对象文件计算其正常状态的校验和,将校验和写入被查文件中或检测工具中,而后进行比较;

②在应用程序中,放入校验和法自我检查功能,将文件正常状态的校验和写入文件本身中,每当应用程序启动时,比较现行校验和与原校验和。

实现应用程序的自检测;

③将校验和检查程序常驻内存,每当应用程序开始运行时,自动比较检查应用程序内部或别的文件中预先保存的校验和。

3.行为监测法技术

利用病毒的特有行为特征性来监测病毒的方法,称为行为监测法。

通过对病毒多年的观察、研究,有一些行为是病毒的共同行为,而且比较特殊。

在正常程序中,这些行为比较罕见。

当程序运行时,监视其行为,如果发现了病毒行为,立即报警。

4.软件模拟技术

多态性病毒每次感染都会变化其病毒密码,对付这种病毒,特征代码法失效。

因为多态性病毒代码实施密码化,而且每次所用密钥不同,把染毒的病毒代码相互比较,也各不相同,无法找出可能的作为特征的稳定代码。

虽然行为检测法可以检测多态性病毒,但是在检测出病毒后,因为不知病毒的种类,难于做杀毒处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卡通动漫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