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推进会网络视频会议典型Word格式.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20698443 上传时间:2023-01-25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6.1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推进会网络视频会议典型Word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推进会网络视频会议典型Word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推进会网络视频会议典型Word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推进会网络视频会议典型Word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推进会网络视频会议典型Word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推进会网络视频会议典型Word格式.docx

《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推进会网络视频会议典型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推进会网络视频会议典型Word格式.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推进会网络视频会议典型Word格式.docx

《意见》制定了多项措施,完善了现有的政策体系,为实现高校毕业生充分就业提供了根本保障。

——在拓宽就业领域方面。

建立投资带动就业机制,在政府投资重大项目和制定创业规划时,按一定比例为高校毕业生提供就业岗位。

鼓励各类企业和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吸纳高校毕业生就业,在3年内给予有关税收的优惠政策,定额扣除标准为每人每年4800元。

——在引导基层就业方面。

为鼓励高校毕业生面向城乡基层就业,自治区级机关录用公务员,均从具有2年以上基层工作经历的人员中录用;

全区事业单位公开招聘工作人员,旗县及旗县以下事业单位每年要安排不低于招聘总数40%、盟市及盟市以上事业单位每年要安排不低于招聘总数20%的岗位,定向招聘基层就业项目服务期满高校毕业生。

——在鼓励自主创业方面。

加大了税费减免力度。

3年内按每户每年8000元为限额扣减有关税收,创业项目全部纳入小额担保贷款扶持范围全额贴息。

单笔最高贷款额提高到30万元。

贫困家庭毕业生创业,一次性给予每人不低于5000元的场地租赁补贴,所需经费从各级政府专项资金中列支。

加强了创业教育和创业培训,每人创业培训补贴标准为2000元。

  

——在就业援助和帮扶方面。

十二五期间自治区每年拿出1万个以上就业岗位,基本解决全区266万贫困人口中大学毕业生的稳定就业问题,基本解决目前占高校毕业生总数28%的贫困家庭大学生的稳定就业问题。

——在促进少数民族毕业生特别是蒙古语授课毕业生就业方面。

鼓励蒙古语授课大学生辅修宜于就业创业的第二学位、第二专业或汉语授课的应用类课程,由各级财政分级负担选修费用。

公务员考录、事业单位招聘以及服务基层项目,每年要从录用(招聘)计划总数中拿出15%的岗位,国有企业每年要按接收计划20%的比例专门用于定向招录蒙古语授课毕业生。

二、构建“招生-培养-就业”联动机制,实现充分就业

近年来,在自治区党委政府的统筹协调下,各高校坚持以就业和社会需求为导向,以保障生源数量和质量、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主要途径,对高校招生、培养、就业三项核心任务进行系统性思考、一体化统筹,积极构建“招生、培养、就业”联动机制,以招生促培养,以培养促就业,以就业促招生,逐渐缩小人才培养和社会需要之间的差距,实现高校毕业生充分就业。

一是进一步强化政府统筹。

建立健全了高校招生、培养、就业联席会议制度,将现有的高校招生委员会职能纳入其中,吸收组织、人社、教育、发展改革、财政、税务、工商、团委、工会及高校和企业代表参加,统筹研究高校招生、培养和就业创业工作中的重大改革与机制建设问题。

二是调整招生计划。

根据近年的就业情况及将来的社会需求,及时对招生专业、计划及教学进行调整,制定科学的招生计划,对处于稳定状态的专业,保持现有招生规模;

对处于招生或就业单项指标较低的专业,控制招生规模;

对招生和就业指标均较低的专业,适当减少招生;

对调整后仍不能改变现状的非基础学科专业果断停招。

三是优化学科结构和专业设置。

健全完善专业调整机制。

根据我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确立动态的市场化专业调整机制,建立和完善院系间、跨学科、跨专业发展的协调机制,促进跨学科交叉专业的发展,大力培养社会需要的复合型人才。

我们将全面贯彻落实本次会议精神,学习借鉴兄弟省市先进经验和做法,全力以赴,确保高校毕业生顺利成才、充分就业!

就业工作推进会典型发言材料二

以大学生创新创业俱乐部建设为载体

大力推进大学生自主创业工作

湖北省教育厅党组书记、厅长刘传铁

近年来,我省认真实施“以创业带动就业”战略,以大学生创新创业俱乐部(以下简称“俱乐部”)为平台,大力推进自主创业工作。

据统计,2012年全省投入大学生创业工作资金5000万元,已建大学生创业基地(园区)面积达10万平方米,自主创业毕业生和在校生近5000人,初步形成了推进大学生自主创业的工作机制和良好氛围。

一、注重顶层设计,积极构建网络化工作体系

一是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

省委书记李鸿忠、省长王国生多次就建设好大学生创新创业俱乐部作出批示,并亲自参加俱乐部活动,专程考察大学生创业企业,推动解决大学生创业中的问题。

二是明确俱乐部定位。

俱乐部职能定位是构建大学生创新创业沟通交流、项目孵化和指导服务“三大平台”。

通过举办活动、整合资源、推进教学实践等,形成大学生创新创业文化氛围,为大学生创业提供条件保障和日常化、全过程的指导服务。

三是建立俱乐部网络体系。

加强各高校俱乐部分部建设,普遍建立学校创业基地、设立创业扶持基金、举办经常性创业沙龙活动、推进创业教育实践,在我省初步形成了省校联动、分层管理、资源共享的大学生创业网络化体系。

二、狠抓平台建设,努力提供全方位创业服务

一是开展文化交流。

俱乐部按照“每月有主题,每周有活动,每天能咨询”的要求,举办经常性主题沙龙活动,每月与省电视台合作,录播一期大型主题活动。

二是设立专项资金。

从去年开始,每年由省财政投入1000万元,为毕业生创业提供扶持资金;

我厅实施“大学生创业金种子计划”,筹措1000万元,撬动金融机构投入5000万元,为在校生创业提供无息贷款。

三是推进教育实践。

省政府印发了《关于进一步推进高校实习实训基地建设的意见》,各高校依托俱乐部和实习实训基地面向全体学生开展实习实训、创业教育实践活动,纳入教学计划和学分管理。

四是加强场地建设。

我厅免费为俱乐部开辟1000平方米活动场地和1000平方米创业孵化基地,投资建立1300平方米“湖北省大学生创业教育实践基地”,开展省级示范性创业项目的申报、遴选、扶持和指导服务,为大学生创业提供沟通交流、项目孵化的集中场所。

五是搭建信息平台。

开通俱乐部网站,与各高校俱乐部分部网站链接,搭建网上网下相结合的活动发布、政策咨询、讨论交流、指导服务一体化的信息平台。

三、加强评选考核,有效形成常态化激励机制

一是建立俱乐部考核奖励机制。

我厅研究制定了《大学生创业沙龙活动评价指标体系》,每年开展“优秀俱乐部”评选活动,对获奖俱乐部给予5-8万元不等的经费奖励。

二是实施“大学生创业示范基地建设计划”。

要求高校都要建立校级大学生创业基地,同时在院系建立创业工作室,与地方政府、企业合作建立校外创业基地。

从去年开始,我厅每年评选10个省级示范基地,每个基地给予20万元经费奖励。

三是评选“就业湖北先进高校”。

为激励高校做好毕业生留鄂就业创业工作,为我省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更加有力的人才保证和智力支撑,从去年开始,我厅每年评选10个“就业湖北先进高校”,每校给予20万元经费奖励。

四是评选“大学生创业之星”。

从2012年开始,我省每两年开展一次“大学生创业之星”评选活动。

同时,举办“大学生创业之星”高校巡回报告活动。

五是建立评估反馈机制。

从2011年开始,我厅每年开展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状况第三方调查评估及反馈工作,指导高校改革人才培养模式,推动高校改进创业工作。

四、健全条件保障,着力打造专业化工作队伍

一是提供政策保障。

我厅会同人社厅出台政策,要求高校在就业创业工作队伍建设上做到“人员、待遇、培训、体制”四到位,并在就业创业工作人员和指导教师职称等瓶颈性问题上取得了突破。

二是加强研究交流。

组织高校及有关单位成立了“大学生就业创业促进会”,加强就业创业教育理论研究和工作交流。

三是建立“专家库”。

我厅聘请企业家、创业成功人士、专家学者等,建立了“大学生就业创业导师专家库”,通过定期开设讲座、开展创业咨询、提供创业体验、会诊创业方案等方式提升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

就业工作推进会典型发言材料三

打造多元平台拓宽就业渠道

努力推动毕业生实现高质量就业

广东省委教育工委书记,教育厅党组书记、厅长罗伟其

在党中央、国务院和广东省委、省政府的高度重视和正确领导下,我省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取得显著成效,近年来毕业生初次就业率一直保持在95%左右,处于全国前列。

4月1日,我省召开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会议,陈云贤副省长亲自出席,提出打造广东特色就业平台,拓宽就业渠道,力争使我省毕业生就业工作取得新的、更大的突破。

一、发挥政府统筹协调机制,搭建就业政策平台。

一是建立政府各部门齐抓共管的工作机制。

省领导高度重视就业工作,亲自到高校调研毕业生就业工作;

每年都亲自参加全省毕业生就业工作会议,加强高校毕业生就业联席会议各部门间的联动协作,着力抓好政策落实。

二是建立就业工作督导机制。

省教育厅领导带队,组织省内就业工作专家,分赴全省各高校召开工作推进会,及时了解和掌握就业动态,督促各项就业工作的落实。

三是进一步完善创新创业政策。

我厅会同人社厅、财政厅等部门一道,较早出台了创业免税、提高小额贷款额度等一系列扶持政策。

近期,我厅正在配合工商局研究制定促进大学生网络创业的相关政策。

同时,我厅制定了创业示范校建设标准,开展“助你成功,赢在广州”创新创业大赛等,推动我省大学生创新创业工作取得积极成效。

二、开展多层次多形式招聘活动,打造就业市场平台。

一是建立省级毕业生就业常设市场。

我厅就业指导中心建立了全国大学生就业市场广东分市场,今年已面向2013届高校毕业生举办41场专场招聘活动,共计9822家 

企业参加招聘活动,提供岗位数22.3万个、入场学生超过45万人次。

二是开展特殊群体专场招聘活动。

针对首届退役大学生士兵,精心组织了就业专场招聘会。

有针对性地筛选近300家专业对口、需求较多、层次较高的知名企业参加,提供近2000个就业岗位,供需比例超过1:

1.6,对今后高校毕业生征集工作起到重要的导向作用。

我们还联合省助学中心、残联等单位为贫困大学生、残疾人毕业生等举办了多场专场招聘会。

三是应对严峻形势开展“春暖校园”系列招聘活动。

今年3月份起,我厅在原有招聘会的基础上追加30场专场招聘。

同时,推动各高校大力举办小型招聘会,把用人单位请进校园,做到“月月有大场、周周有招聘、天天有面试”。

据统计,全省高校共举办小型校园招聘1000多场,提供就业岗位超过10万个。

三、加强网络信息化建设,打造网络求职一站式服务平台。

一是完善就业信息化平台建设。

我厅整合现有资源,建立优质高效的毕业生网上求职招聘信息服务平台,及时发布就业信息,加快就业信息的收集、发布、更新。

现已发布招聘信息21397条。

二是大力开展网络招聘和视频招聘。

加大网络视频招聘推广力度,至今已开展全省性网络招聘专场5场,历时4个月,共收到网络招聘简历100多万份。

注重网上网下对接,开设多个面试室,近2万名学生在我厅就业市场参加了面试,打造了网络求职一站式服务平台。

四、深化“企业精英进校园”活动,搭建校企合作平台。

我省着力打造“企业精英进校园”系列活动,主要有三大主题。

一是开展“百人千企进校园”系列宣讲活动。

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更好地了解社会和企业对人才的需求。

到目前为止,全省参加活动的学生超过125万人次。

二是开展“优秀企业校园行”活动。

组织一批优秀企业进校园,建立校企合作保障机制。

目前已有5000多家企业与我省高校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开展了共建实训基地、人才培养等多项合作。

三是举办“企业精英校园高峰论坛”。

邀请国内知名企业家进校园举办论坛,通过与大学生面对面交流,激励大学生创业就业,并为学生提供有针对性的指导和帮助。

我省将坚决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和教育部就业工作推进会精神,学习借鉴兄弟省市的先进经验,采取切实有效措施,全力以赴做好2013年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努力推动高校毕业生实现更高质量的就业。

就业工作推进会典型发言材料四

实施多元化就业帮扶力促毕业生充分就业

长安大学党委书记雷达

长安大学地处西部,以培养公路交通、国土资源、城乡建设等专业人才为办学特色,每年有毕业生8000多名,其中农村学生、少数民族学生、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比例高,就业工作一直面临着巨大的挑战。

本着对学生负责、对学生家庭负责的态度,学校始终坚持就业工作“一把手工程”和“全员工程”,落实“四到位”,创新就业工作模式,实施多元化的就业帮扶,力促毕业生充分就业。

我校的具体做法是:

一、挖掘自身资源,设置毕业生校内见习岗位

从2009年开始,学校投入专项经费,为毕业生设立100多个校内见习岗位。

见习岗位主要针对家庭经济困难、西部农村边远地区、少数民族学生中就业弱势专业的未就业毕业生。

见习时间1~2年。

见习期间,学校为他们提供生活补助,并办理人身意外伤害保险,本科生每月补助1500元,硕士生每月补助2000元。

2009~2012年,共有242名毕业生参加了校内见习岗位。

见习人员基本都在管理类岗位工作,辅助机关各处室、院系办公室的老师处理日常事务。

通过在见习岗位上的锻炼,这些毕业生心理更加成熟,管理能力、组织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等各项就业能力得到普遍提高。

目前,2009届参加见习岗位的毕业生98%都找到了理想的工作,2010届参加见习岗位的毕业生已有90%就业,2011届见习岗位毕业生已有67%落实就业单位,2012届已有30%落实就业单位,其余正在校内见习岗继续工作的同时,寻找就业机会。

二、多渠道筹措资金,进行就业帮扶

我校积极引进社会力量进行就业帮扶和就业指导。

从2008年至今,学校联系华民慈善基金会,每年为学校100名困难毕业生提供每人5000元的就业援助。

此项援助包括经济资助和就业指导培训两项内容,在指导困难毕业生提升就业能力的同时,减轻了就业经济压力。

针对享受该项援助的毕业生,学校就业中心和各院系予以全程、重点关注和帮助,促成他们顺利就业。

2009—2012年四届受助毕业生实现100%就业。

学校针对毕业生就业的情况,适时对家庭特别困难毕业生发放求职补贴,先后资助学生达400多人。

从2012年开始,学校为住在新校区的毕业生拨付专项交通补助,减少其就业成本。

三、积极邀请用人单位进校园招聘,降低毕业生就业成本

学校坚持每年举办冬、春两次大型招聘会,吸引800多家用人单位到校招聘毕业生;

同时广泛邀请用人单位进校举办专场、小型、中型招聘会,全年不间断、多达700余场;

积极发挥“全国公路交通类专业毕业生就业工作协作组”的纽带作用,为毕业生提供了良好就业平台。

这些都为广大毕业生,特别是经济困难、就业困难的毕业生提供了大量的就近、就地、低成本双向选择机会,每年大约有60%的毕业生通过校园招聘会就业。

四、加强特殊群体就业指导

做好就业困难毕业生、家庭经济困难毕业生、少数民族毕业生等特殊群体的就业指导和帮扶工作,切实帮助他们解决经济上、心理上、求职技巧上的实际困难,是实现毕业生充分就业的必要保障。

2011年我校出台了《长安大学困难毕业生就业帮扶工作实施办法》,对特殊群体的就业指导又提出了新要求。

根据特殊群体的特点,要求各院系大力开展重点指导、重点服务、重点推荐的“一对一”帮扶。

有针对性地为他们提供就业形势、技巧等方面的指导,帮助他们了解自己,掌握就业政策、更新就业观念、调整就业期望,克服恐慌、焦虑、浮躁的心理,引导毕业生树立良好的就业心态,制定切实可行的求职措施。

面对今年严峻的就业形势,我们将认真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落实好本次会议要求,继续扎实做好各项工作,本着“就业空间有多大,学校发展空间就有多大”的工作理念,坚持以学生为本,充分发挥学校特色优势,努力提高毕业生就业竞争力,实现毕业生更加充分、更高质量的就业。

就业工作推进会典型发言材料五

把毕业生当作自己子女一样积极推荐就业

南昌大学校长周文斌

南昌大学每年有各类毕业生2万余人,为做好毕业生就业工作,学校党委、行政始终把就业工作作为涉及毕业生切身利益的民生工程和涉及社会稳定的重要政治任务来抓,全校教职员工把毕业生当做自己子女一样,积极做好就业服务和推荐工作,学校毕业生年终就业率保持在90%以上,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满意度、毕业生对学校就业工作的满意度均为95%以上。

我们的具体做法有:

一、主动推进就业市场建设,用爱心编织宽广的就业网络

一是重视发挥校友的积极作用。

学校每年通过举办各地校友联谊会,向校友所在企业大力推荐毕业生,邀请校友企业来校选聘毕业生,为毕业生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

如方大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深圳中兴发展有限公司等校友企业每年都会来母校招录毕业生。

二是加强就业实习基地建设。

每年春秋两季,学校都组织由校领导和院系负责人带队的30余支就业工作队伍分赴全国各地,走访用人单位,创建毕业生就业实习基地,积极推荐毕业生。

目前我校已在全国建立了500余个就业实习基地。

三是精心组织就业招聘活动。

学校的各级领导和专家教授主动通过自身所拥有的社会关系网络,邀请用人单位来学校招聘,分类别、分专业、分层次举办大型招聘会、周末专场招聘会、院(系)层面的中型招聘会及日常招聘活动,每年提供给毕业生的就业岗位达到10多万个。

二、推动就业服务四进公寓,将毕业生就业个性化服务落到实处

为给毕业生提供更加贴心的就业服务,学校将就业工作重心下移,使服务工作深入到毕业生公寓,做到了就业服务四进公寓。

一是就业信息进公寓。

除传统的就业宣传栏外,学校在每栋学生公寓安装了电子屏,经常滚动播放国家、江西省和学校的各类就业政策和相关就业工作信息,大力宣传就业创业典型,营造鼓励毕业生充分就业的良好氛围。

二是就业队伍进公寓。

学校所有毕业班辅导员与毕业生同住在公寓,电话保持24小时畅通,切实做到了及时答疑解惑和解决毕业生实际困难。

就业指导专家和就业工作人员经常深入公寓,和毕业生谈心,及时帮助毕业生解决就业有关问题,有效推进了毕业生就业。

三是就业指导进公寓。

学校在学生公寓楼栋设立了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咨询室,定期对毕业生提供一对一个性化指导;

每年在公寓区举办零距离就业咨询,就业指导教师和毕业生一对一交流、现场答疑解惑;

每年开展“让毕业生就业、使毕业生就好业”为主题的“五个一”活动,即为毕业生建一个职业规划档案、与毕业生谈一次心、与在外地求职的毕业生通一次电话或发一个短信、与毕业生家长交流一次、为毕业生提供一个工作岗位的活动;

每月都精心编写一期《就业指导报》并发放到每个寝室,为学生提供了优质的就业指导服务。

四是就业推荐进公寓。

学校在学生公寓设立招聘室,一些中小型用人单位来招聘时,毕业生足不出寓就能参加用人单位的招聘面试活动。

三、加强双困生的就业帮扶,让毕业生感受到学校的关爱

为做好贫困毕业生和求职困难毕业生群体的就业帮扶工作,学校专门下发了《关于做好家庭经济困难毕业生就业援助工作的通知》等文件,有针对性地为双困毕业生提供个体指导咨询、技能培训、就业补贴等系列帮扶。

一是为双困毕业生建立就业档案。

深入了解双困毕业生家庭经济状况、心理状况、学业状况,及时解决其生活、心理、学业等方面的问题。

二是提升双困毕业生就业竞争力。

对双困毕业生开展一对一辅导,免费对其进行就业技能培训,提升其就业能力,促进弱势群体公平就业。

三是学校设立专项经费,援助困难毕业生。

学校每年投入不少于100万专项资金为贫困毕业生提供生活、求职等就业补助,有效缓解了双困毕业生生活、求职等方面的压力。

就业工作涉及面广,是一个系统工程,面对不断发展变化的形势,我们还有很多工作要做,但我们始终坚持一点,那就是“把毕业生当作自己子女一样积极推荐就业”。

我们认为,只要有这种精神,我们就能不断提升就业工作水平和大学生就业质量,推动毕业生就业工作再上新台阶。

就业工作推进会典型发言材料六

遵循职业发展导向创新就业工作模式

浙江机电职业技术学院院长管平

浙江机电职业技术学院是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浙江省先进制造业紧缺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每年毕业生2500名左右。

学院高度重视毕业生就业工作,并将其纳入学院十二五发展规划,纳入学院教育教学与人才培养改革创新体系。

学院根据区域经济的产业需求,明确专业技术特色,将行业、产业标准融入专业标准,开展专业建设工作,不断完善人才培养模式,提高毕业生就业竞争力。

2012年学院被教育部授予全国毕业生就业典型经验高校,同年,在由浙江省教育厅组织的对全省高校2011届毕业生职业发展与人才培养质量调查中,我院的综合排名列同类高校第一名。

下面我仅就就业渠道拓展和创新就业服务工作两个方面作个简要汇报。

一、统筹兼顾、多措并举,着力拓展就业渠道

学院多措并举、采取“走出去”和“请进来”的方式着力拓宽毕业生就业渠道。

截至目前,学院为2013届毕业生累计提供就业岗位已达1.2万个,供需比为4.8:

1。

主做法如下:

1.依托校友,加强宣传。

学院依托体系完善的校友会平台,加强学院的宣传,并组织校友企业进校园招聘毕业生。

近年来,每年由校友企业提供的岗位需求数约有300~500个。

2.校企合作,就业前置。

学院与厦门航空、上海大众等知名企业合作,试点在大二学生中开展预招聘或提前去企业进行就业实习的新模式,前置就业工作。

近年来,每年均有200多名学生成功参与就业实习,学生和用人单位反映良好。

3.建立产学合作工作站,搭建就业平台。

学院在全省各地建立产学合作工作站,依托合作站为用人单位和毕业生搭建双选平台。

有的工作站还组织当地企业来校招聘毕业生。

4.校企联合,订单培养。

学院与部分企业联合开展订单班培养,如学院的“西子奥的斯班”、“用友班”等已连续举办了多年。

在2012届毕业生中共组织了订单班6个,合计有287名毕业生参加了订单班,其中102名学生成功签约。

5.扶持创业,带动就业。

近年来,学院培养了一批创业新苗,这些同学除了实现自身的高质量就业外,还带动了其他同学就业。

2012届毕业生中由创业带动就业的毕业生有120余人。

二、科学规划、加强研究,创新就业延伸服务

学院抓好就业指导课程建设与队伍建设,创新性的提出“延伸服务”的理念,深化了就业服务工作的内涵。

1.提升就业指导课标准。

学院将就业指导课设为公共必修课,纳入教学计划,并制订全新的课程标准。

同时,积极举办校友讲座、企业家讲座、专家讲座,丰富就业指导课程内容。

2.加大就业指导团队建设。

学院构建由学院领导、就业指导中心专职人员、总支书记、辅导员、班主任、专业教师、兼职教师和学生团学组织组成的全员就业指导网络。

加强就业队伍的教育、培训工作,每年都会根据就业队伍的实际情况量身定做详细的培训计划,同时,不断优化和调整就业指导队伍的知识、年龄、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理化生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