禁毒防艾教案Word下载.docx
《禁毒防艾教案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禁毒防艾教案Word下载.docx(3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7.眼睛明亮,反映敏锐,眼睑不发炎;
8.牙齿清洁,无缺损,无疼痛,牙龈颜色正常,无出血;
9.头发光洁,无头屑;
10.肌肉、皮肤富弹性,走路轻松。
世界卫生组织提出了人类新的健康标准。
这一标准包括肌体和精神健康两部分,具体可用“五快”(肌体健康)和“三良好”(精神健康)来衡量。
“五快”是指:
1、吃得快:
进餐时,有良好的食欲,不挑剔食物,并能很快吃完一顿饭。
2、便得快:
一旦有便意,能很快排泄完大小便,而且感觉良好。
3、睡得快:
有睡意,上床后能很快入睡,且睡得好,醒后头脑清醒,精神饱满。
4、说得快:
思维敏捷,口齿伶俐。
5、走得快:
行走自如,步履轻盈。
“三良好”是指:
1、良好的个性人格。
情绪稳定,性格温和;
意志坚强,感情丰富;
胸怀坦荡,豁达乐观。
2、良好的处世能力。
观察问题客观、现实,具有较好的自控能力,能适应复杂的社会环境。
3、良好的人际关系。
助人为乐,与人为善,对人际关系充满热情。
二、提高生活技能、避免对健康又危害的行为
(一)、什么是青少年健康危险行为?
青少年历来被认为是最健康的人群,死亡率、患病率在各年龄群体中最低,所以他们的健康问题从来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
然而,伴随疾病谱变化,伤害己取代躯体疾病,成为发达国家和我国青少年的首位死因。
伤害和不健康的行为习惯、生活方式关系密切。
在欧美、日本等发达国家,3
/
4的青少年死亡与健康危险行为有关。
青少年健康危险行为有以下直接的或潜在的危害:
(
1)危及健康和生命。
美国20世纪末的调查表明,10一24岁青少年、青年所有死因的70名%可归咎于以下四类:
车祸;
其他非故意伤害;
暴力,;
自杀。
饮酒、吸毒也与青少年死亡和患病密切相关,并成为导致车祸、暴力、性乱和自杀的主要影响因素。
2)成年期疾病的发生基础。
WHO专家指出:
青少年期建立的吸烟习惯,将导致他们将来每年有巧0万人死于烟草相关疾病。
3)引发性疾患和社会问题青少年性行为有三大特点:
无计划性、无保护性和不安全性。
(二)六种“生活技能”=完整的心理社会能力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建议,家长、老师及所有关心儿童青少年的人士,都要努力帮助他们在日常生活中学习和掌握生活技能。
1、了解自身特点,培养自我认识能力要让他们明白世界上不存在十全十美的人,只有看到自己的长处,才能培养乐观健全的个性,造就快乐自信的人格。
2、学会倾听和表达,培养良好人际交往能力要使他们懂得要对人采取和睦相处、友好对待、克己让人的态度,对人际交流出现的问题和矛盾,采取宽容、公平、有理有节的处理方式。
3、认识情绪,学会缓解压力的能力要培养他们学会缓解精神压力,要教育他们懂得和学会宣泄和放松。
4、理解支持他人,培养换位思考能力应培养他们懂得什么叫理解,什么叫爱心,在这当中,将心比心,设身处地地站在对方的立场和角度上,换位思考能力的培养就显得十分重要。
5、有效解决问题,培养应对能力应该教育和训练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他们应对的技巧,帮助他们认识问题出现和存在的客观性,帮助他们寻求解决问题的突破口和方法步骤,要讨论,要协商,要探讨,要尝试。
6、避免攻击性言行,培养自律能力要培养他们严格的自律能力,严格要求自己,不讽刺讥笑他人,不为自己的利益火冒三丈,更不能使用武力甚至暴力,学会用和平的方法替代攻击性行为。
2、认识艾滋病
教学目的
1掌握艾滋病的基本知识
2了解我国艾滋病的发展情况,认识到问题的严峻
教学对象:
高二学生
教学方式:
学生交流和教师讲解
教学内容:
比较浅显、比较实用的知识
教学准备:
学生:
课前布置学生自己上网查有关艾滋病的资料;
以小组为单位编制3~与艾滋病有关的问题;
每个小组想一句宣传预防艾滋病的口号。
教学过程:
一、导语:
1985年6月,一位美籍阿根廷人,来中国旅游,因得了怪病住进北京协和医院5天发病后死亡,这是首先报告中国境内第一例艾滋病病人。
2001年9月30日止,全国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共报告28,133例,其中艾滋病病人1,208例,死亡641例。
专家估计,2001年底,全国实际感染艾滋病病毒的人数已超过60万。
艾滋病已经遍及全国31个省、自治区和直辖市。
如果不花大力气控制,到2010年,预计我国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将会超过1000万。
而如果控制的好的话,这一数字会降到150万。
二、学校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的内容
1、有关艾滋病的基本概念如:
什么是AIDS(艾滋病AcquiredImmuno-DeficiencySyndrome的英文缩写)?
什么是HIV(艾滋病病毒HumanImmuno-DeficiencyVirus的略称)?
HIV这种病毒有哪些生物特性?
等。
2、艾滋病的主要传播途径
师:
课前大家通过多种渠道了解、搜集了许多有关艾滋病的资料,下面以组为单位,每组进行讨论,最后请各组派一名同学当一回解说员,帮助我们一起了解艾滋病的主要传播途径。
生:
讨论得出分别通过血液传播、性传播、母婴传播。
教师小结:
艾滋病传播的三大主要途径(大屏幕展示)
1、性接触传播:
(1)目前全球主要的艾滋病病毒传播途径;
(2)艾滋病可通过性交在男性之间、男女之间传播;
(3)性接触者越多,感染艾滋病的危险越大。
2、血液传播:
(1)与他人共用注射器或医疗器械,共用注射器吸毒是感染艾滋病的重要危险行为;
(2)接受未经血液筛查的输血;
(3)接受未经筛查的器官或组织移植。
3、母婴传播:
(1)母婴传播的概率在25%~40%之间;
(2)感染的母亲可通过胎盘、分娩将病毒传播给婴儿;
(3)感染的母亲也可通过哺乳将病毒传播给婴儿。
(设计思想:
学生之间进行讨论可培养学生的团结合作精神以及提高学生学习的热情,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真正做到以学生为主体;
通过教师的纠正,帮助学生提高分析问题的能力,加强对自身已掌握知识的认识及运用能力,让学生真正的掌握知识,理解知识,灵活运用知识)
3、艾滋病的症状
下列概念和临床表现十分重要:
(1)人感染HIV后,一般经历多年后才出现症状。
他表面上可是完全健康的,但血液、精液和阴道分泌液中存在着大量HIV病毒,有很强的传染性。
(2)若某人发生上述危险行为后,出现长期低热、体重急剧下降、盗汗、慢性腹泻和咳嗽、全身淋巴结肿大等症状,应注意排除艾滋病。
(3)进入发病阶段后,患者体内免疫系统受到全面破坏,所以会出现肺炎、脑炎、结核、乙肝、病毒性疱疹、口腔霉菌感染等“条件性感染”(对正常人不会致病的病原体能在他们身上引起感染),以及恶性肿瘤等。
上述病症一旦出现,表明患者已进入艾滋病晚期,生存时间将明显缩短。
4、艾滋病的诊断
重点介绍两个概念。
第一,因为不同HIV感染者的潜伏期(从感染到发病)长短不同,短则2-3年,长则10年以上。
这段时间没有表面症状。
若有怀疑应尽快到医院,通过HIV血清检测来确诊。
这样做,不仅使自己能通过服用药物等,使生存期明显延长,且可避免使他人受害。
第二,在感染HIV初期,可能因身体产生的HIV抗体数量还少,尽管已被感染但检测不出来。
这段时间称“窗口期”。
他应该一两个月后再去检测一次,真正确定是否感染。
5、预防措施
包括:
(1)遵守性道德,洁身自爱,不发生婚前和婚外性行为;
(2)万一有性伴侣,又不知对方是否感染HIV,可通过使用安全套来保护自己免受感染;
(3)不输用任何未经检测的血液和血制品;
(4)坚决拒绝吸毒,尤其不共用注射器静脉吸毒;
(5)接受任何注射或验血,使用一次性器具;
(6)不到未经许可的医疗单位进行注射、拔牙、针灸和手术;
(7)不用未经消毒的器具穿耳朵眼、纹身、美容,不与他人共用牙刷、剃须刀等。
3、艾滋病的感染过程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了解艾滋病感染的各个时期以及其特点。
2、了解艾滋病对人体的伤害,对家庭和社会的危害。
3、了解艾滋病的一些诊断方法。
教学重点:
1、患上艾滋病后的几个阶段。
2、在患病的不同阶段人体的状况如何。
教学难点:
1、患病后分为几个阶段。
2、患病不同阶段的表现状况。
教学安排:
(一课时)
1、教学内容:
艾滋病的感染阶段以及各个阶段的表现。
2、新课导入:
我们已经学习过艾滋病的集几种传播方式,在这几种方式中,性传染是最主要的方式,但是我们也知道艾滋病的前夫时间很长,我们要怎么知道一个人是不是有艾滋病了呢?
今天我们就要讲患上艾滋病后的分段和表现情况。
3、教学方法:
陈述法
4、课堂内容:
(一)、 我国将HIV感染分为急性期、无症状期和艾滋病期。
1、急性期:
通常发生在初次感染HIV后2-4周左右。
临床主要表现为发热、咽痛、盗汗、恶心、呕吐、腹泻、皮疹、关节痛、淋巴结肿大及神经系统症状。
多数患者临床症状轻微,持续1-3周后缓解。
此期在血液中可检出HIV-RNA和P24抗原,而HIV抗体则在感染后数周才出现。
CD4+T淋巴细胞计数一过性减少,CD4/CD8比例可倒置。
诊断标准:
病人近期内有流行病学史和临床表现,结合实验室HIV抗体由阴性转为阳性即可诊断,或仅实验室检查HIV抗体由阴性转为阳性即可诊断。
80%左右HIV感染者感染后6周初筛试验可检出抗体,几乎100%感染者12周后可检出抗体,只有极少数患者在感染后3个月内或6个月后才检出。
2、无症状期:
可从急性期进入此期,或无明显的急性期症状而直接进入此期。
此期持续时间一般为6-8年。
但也有快速进展和长期不进展者。
此期的长短与感染病毒的数量、型别,感染途径,机体免疫状况等多种因素有关。
有流行病学史,结合HIV抗体阳性即可诊断,或仅实验室检查HIV抗体阳性即可诊断。
3、艾滋病期
为感染HIV后的最终阶段。
病人CD4+T淋巴细胞计数明显下降,多<
200/mm3,HIV血浆病毒载量明显升高。
此期主要临床表现为HIV相关症状、各种机会性感染及肿瘤。
HIV相关症状:
主要表现为持续一个月以上的发热、盗汗、腹泻;
体重减轻10%以上。
部分病人表现为神经精神症状,如记忆力减退、精神淡漠、性格改变、头痛、癫痫及痴呆等。
另外还可出现持续性全身性淋巴结肿大,其特点为①.除腹股沟以外有两个或两个以上部位的淋巴结肿大;
②.淋巴结直径≥1cm,无压痛,无粘连;
③持续时间3个月以上。
HIV相关机会性感染及肿瘤的常见症状:
发热、盗汗、淋巴结肿大、咳嗽咳痰咯血、呼吸困难、头痛、呕吐、腹痛腹泻、消化道出血、吞咽困难、食欲下降、口腔白斑及溃疡、各种皮疹、视力下降、失明、痴呆、癫痫、肢体瘫痪、消瘦、贫血、二便失禁、尿储留、肠梗阻
常见的机会性感染
(1)、呼吸系统:
卡氏肺孢子虫肺炎(PCP)、肺结核、复发性细菌、真菌性肺炎。
(2)、中枢神经系统:
隐球菌脑膜炎、结核性脑膜炎、弓形虫脑病、各种病毒性脑膜脑炎。
(3)、消化系统:
白色念珠菌食道炎,及巨细胞病毒性食道炎、肠炎;
沙门氏菌、痢疾杆菌、空肠弯曲菌及隐孢子虫性肠炎。
(4)、口腔:
鹅口疮、舌毛状白斑、复发性口腔溃疡、牙龈炎等。
(5)、皮肤、淋巴结:
带状疱疹、传染性软疣、尖锐湿疣、真菌性皮炎、甲癣、淋巴结结核。
(6)、眼部:
巨细胞病毒性及弓形虫性视网膜炎。
(7)、常见肿瘤:
子宫颈癌、恶性淋巴瘤、卡波氏肉瘤等。
疾病危害
1.对患者自身的危害:
目前艾滋病已成为一种可控的慢性病。
但仍有相当一部分患者因未及时诊治、病毒耐药或药物的副作用等原因,而死亡或致残。
同时由于社会对感染者的歧视,也常常给感染者带来沉重的精神压力。
2.对他人的危害:
感染者无保护的性行为、多个性伴、共用针具静脉吸毒及经过母婴途径等可将病毒传染给其他人。
3.对家庭及社会的危害:
虽然我国早已实施对HIV感染者“四免一关怀”的政策,但晚期并发症的治疗仍可能给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的经济负担和社会问题。
(二)、诊断鉴别
(1)HIV感染的辅助检查
①HIV抗体初筛试验(ELISA):
敏感性高,可有假阳性出现。
对于初筛阳性的患者,应经确证试验确证。
②HIV抗体确证试验(WB):
WHO规定,只要出现2个env条带即可判定为阳性。
③HIV-RNA:
敏感性为100%,但偶尔会出现假阳性,但假阳性结果通常低于2000cp/ml,而急性感染期病毒载量通常很高,平均在106cp/ml。
④p24抗原:
有助于早期诊断,灵敏性及特异性均较高。
⑤快速检测试验:
可采集全血或毛细血管的血液,一般15-30分钟可出结果。
但假阳性及假阴性率均较高,不作为常规检测。
(2)并发症的辅助检查
艾滋病是一种可以累及全身各个器官的疾病,因此总体上可能会涉及到所有种类的血液检查、排泄物、分泌物、体液检查(包括尿液、粪便、痰液、肺泡灌洗液、脑脊液、胸水、腹水)、骨髓检查及针对不同部位、不同种类的并发症的影像学检查(包括各部位的超声、X线、CT、MRI、PET-CT),活组织病理或细胞学检查(对肿瘤,分支杆菌、真菌、巨细胞病毒等感染的诊断及鉴别意义重大)。
以上检查需要针对每名患者的不同并发症进行选择性检查。
需要特别提到的是,各期的患者,无论病情是否稳定,均需要监测CD4+T淋巴细胞计数和HIV-RNA,以便及时开始抗病毒治疗和抗病毒用药调整。
①有流行病学史、实验室检查HIV抗体阳性,加上述各项中的任何一项,即可诊为艾滋病。
或②HIV抗体阳性,而CD4+T淋巴细胞数<
200/mm3,也可诊断为艾滋病。
课堂小结
通过这堂课的学习,我们可以了解艾滋病感染的几个阶段以及在这个阶段中不同的表现形式,同样,我们也讲了一些可以诊断艾滋病的方法。
总之,艾滋病对我们人体、对我们的家庭、对我们的社会,都会造成很大的伤害,所以,我们要积极预防艾滋病。
4、艾滋病的流行与危害
1、知识目标:
使学生认识艾滋病流行现状及危害
2、能力目标:
了解检测艾滋病病毒的意义及途径,增强自我保护意识
3、情感目标:
关爱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及病人,和谐相处,共享生命
本教案适合的教学对象及教学班级大小:
高2年级(约60名学生)
教学材料清单:
多媒体电脑、大屏幕、联合国公告标语内容、艾滋病相关资料内容、正常人与艾滋病患者各种行为的图片
教学概要:
使学生了解艾滋病的流行趋势及危害,增强学生珍爱生命,关爱艾滋病人的意识。
教学效果评价设计:
由学生自我小结这节课的收获,然后教师总结,回顾本节课的知识体系。
师生互动: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们有什么收获?
请大家讨论交流,发表不同的见解,回家后把所掌握的知识向亲戚朋友宣传。
教案使用建议:
班级学生数不超过60人,分为四个小组,每个小组围坐在4张拼在一起的桌子周围(利于小组讨论),
课前准备:
学生活动:
课前搜集与艾滋病相关的资料,流行现状、危害,艾滋病病毒检测的意义及途径。
教师活动:
了解学生已有知识点,掌握学生学习的兴趣点,并准备相关材料,如图片、测试题等。
一、新课导入
大屏幕展示联合国发布的公告:
艾滋病威胁不亚于核武器。
艾滋病如今对世界造成的威胁不亚于让恐怖分子获得核武器。
师生共同讨论引出艾滋病的话题。
新课程倡导教学的重点在于培养学生学习的好习惯。
要求学生课前搜集资料,一方面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另一方面也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师生共同讨论,给学生自我表达的机会,也提高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
一、讲授新课
(一)艾滋病流行现状及危害
流行现状:
各小组交流课前收集的资料,指派一名同学公布收集的最新数据
(教学预测及设计思想:
每个同学所收集资料的侧重面不同,鼓励学生大胆讲述自己的观点并且提出质疑,鼓励学生和教师间、学生和学生间相互学习,共同分享健康信息、彼此的经历和经验,相互促进提高。
教师概括小结:
(大屏幕展示)
1、自1981年美国首次发现艾滋病以来,艾滋病以异常迅猛的速度蔓延到世界各地,几乎没有一个国家可以幸免。
感染者95%在发展中国家。
2、目前,艾滋病在全球范围内继续呈蔓延之势。
联合国艾滋病规划署和世界卫生组织共同发布的《2006年世界艾滋病报告》显示,2006年全球新增艾滋病病毒感染者430万,使艾滋病病毒感染者总数达3950万,同时全球又有290万人死于艾滋病。
3、80年代艾滋病流行几乎不涉及妇女和儿童,而现在有成千上万的妇女儿童感染HIV,他们已成为世界关注的中心。
到2010年,如果艾滋病的传播末得以控制,那么,在流行严重的地区,艾滋病将使婴儿死亡率增加75%,使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增加一倍还多。
4、卫生部通报显示:
①我国报告的感染者和病人人数增加。
我国自1985年发现首例艾滋病病例以来,截止2006年10月31日,全国历年累计报告艾滋病183733例,其中艾滋病病人40667例;
死亡12464例。
(二)艾滋病危害:
(通过案例,以叙述故事的形式让学生理解艾滋病给个人、家庭和社会所带来的危害。
如:
艾滋病孤儿的生存现状、国家青壮年劳动力的丧失给经济发展带来的影响、艾滋病人由于疾病遭受着巨大的痛苦和折磨、治疗艾滋病所需昂贵的药品等等问题)
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观点
鼓励学生从各个方面发表自己的观点,使学生认识到艾滋病不仅是医学问题,也是社会问题,不仅对个人、家庭造成极大影响,而且也对社会造成极大影响,预防艾滋病是每个公民的责任。
教师概括总结如下:
1、对个人的危害
生理上讲,艾滋病病毒感染者一旦发展成艾滋病人,健康状况就会迅速恶化,患者身体上要承受巨大的痛苦,最后被夺去生命。
心理、社会上讲,心理上会产生巨大的压力;
容易受到社会的歧视。
2、对家庭的危害
①容易产生家庭不和,甚至导致家庭破裂。
②使家庭经济状况恶化。
有艾滋病病人的家庭,其结局一般都是留下孤儿无人抚养,或留下父母无人养老送终。
3、对社会的危害
①艾滋病削弱了社会生产力,减缓了经济增长,人均出生期望寿命降低,民族素质下降,国力减弱。
②社会的歧视和不公正待遇将许多艾滋病人及感染者推向社会,造成社会的不安定因素,使犯罪率升高,社会秩序和社会稳定遭到破坏。
③艾滋病使千千万万的儿童沦为孤儿,使千万无辜儿童被迫承受失去亲人的痛苦,还要经常忍受人们的歧视、失学、营养不良以及过重的劳动负担。
5、我国艾滋病的流行现状及防治措施
知识与技能:
了解我国的艾滋病现状
过程与方法:
收集资料进行分析
情感目标:
让学生了解我国的相关政策
学生收集我国的艾滋病现状和相关政策知识
在首例AIDS病例报告20年后的今天,艾滋病已成为人类前所未有的最具毁灭性的疾病,艾滋病不仅是医学问题,而且是严重的社会问题,给社会、经济、家庭和个人带来了灾难性后果.在短时间内,非洲国家由于经济发展和计划免疫增加人均期望寿命的成就,己被艾滋病带来的死亡大大抵消了,其他一些国家情况也是如此,艾滋病在无法预测的范围内威胁人类生存、发展和稳定。
特别在我国,艾滋病成为严重影响我国经济发展的疾病,加强艾滋病的防治管理已是我国乃至世界性重大。
一、我国艾滋病流行现状与趋势
我国自1985年发现首例艾滋病病毒感染以来,艾滋病在我国流行经历了三个阶段:
1985年∽1988年为第一阶段即传入期或散发期,艾滋病病毒感染者主要为外来者,4年报告总数为22例;
1989年∽1993年为第二阶段即扩散期或局部流行期,1989年西南边境发现艾滋病病毒的感染群,5年共报告病例1221例;
1995年至现在,为艾滋病毒在我国步入的第三阶段即增长期或广泛流行期,目前尚处于聚集性流行阶段,即感染者主要发生在高危人群和部分脆弱人群,而一般人群感染率低[1]。
全国累计艾滋病毒感染者约84万,其中病人约8万人,但登记在案的只有62159人,约占7.4%,据专家测算,目前我国实际艾滋病毒感染者已超过100万,并且每年新增感染比例以30%速度递增。
《2004全球艾滋病疫情年度报告》特别对中国提出警告:
“如果不尽早采取有效对策,到2010年时,中国的艾滋病病毒感染者有可能从现在的100万增加到1000万。
从地区分布来看,由沿海开放地区向内陆省份!
由城市向农村蔓延,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分布在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局部地区正面临发病和死亡的高峰。
报告艾滋病毒感染者最多的为云南省,其次为新疆.广西.四川及河南,青海是最后发现感染者的省份,其中西南,西北部地区主要为吸毒人群;
中部地区以流动人口或有偿供血员等为主;
东南部沿海地区或大城市主要以性病等为主。
从传播途径来看,以吸毒为主,性病传播为次。
中国与世界上其他国家不相同,全世界都是以性传播为主(86%),吸毒为次(7%),相差10倍多,我国则以吸毒为主(69.4%),性传播为次(6.6%),也相差10倍多。
云南、广西等一些艾滋病病毒快速流行省份的事实也说明:
静脉注射毒品是主要的感染途径。
从艾滋病病人和病毒感染者的性别和年龄来看,以男性和青少年为多,男性约占81.9%,女性约占15.7%,另有2.4%不详。
艾滋病病毒感染人群正在向青少年集中。
我国的艾滋病病毒感染者中,20~29岁的占58%,有近10%的感染者年龄在16~19岁。
病毒感染者年龄的低龄化,在某种程度上说明了艾滋病及其病毒感染者在我国流行的深度和广度。
吸毒、卖淫、嫖娼、血液传播(献血,重复使用医疗器械)等是艾滋病病毒感染的主要影响因素。
由此可确定HIV高危人群:
性病患者、吸毒者、暗娼及嫖客、同性恋者、艾滋病毒感染者或病人的密切接触者、归国人员、用过进口血液制品者、涉外及服务人员、接触艾滋病毒检验及病人的医务人员及外宾、外商、外国在华留学生等。
二、我国预防控制艾滋病的主要防治措施
我国的艾滋病预防措施是针对全国的流行特点和流行形势而制定的。
随着艾滋病的流行对个人、家庭、社会和经济发展带来了严重的危害,随着艾滋病流行形势日趋严峻,我国也更加重视艾滋病的预防控制工作。
我国的预防措施概括起来有如下几方面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