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告书简本福建省华厦建筑设计院Word格式.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20694407 上传时间:2023-01-25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37.3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报告书简本福建省华厦建筑设计院Word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报告书简本福建省华厦建筑设计院Word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报告书简本福建省华厦建筑设计院Word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报告书简本福建省华厦建筑设计院Word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报告书简本福建省华厦建筑设计院Word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报告书简本福建省华厦建筑设计院Word格式.docx

《报告书简本福建省华厦建筑设计院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报告书简本福建省华厦建筑设计院Word格式.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报告书简本福建省华厦建筑设计院Word格式.docx

地面生产

原1号井工业场地设一简易滑坡煤台,容量为800t

在1号井西北侧约150m处新建一煤台,容积1000t。

为封闭式彩钢板钢架结构,设窄轨连接1号主井

原有简易滑坡煤台

辅助工程

主井(1号井)工业场地

主井北侧设有井口值班室、机修车间、空压机房等。

保留1号井工业场地内原有地面设施

主井办公生活区

设有办公楼、职工宿舍楼,占在面积2777.5m2。

保留1号井办公生活区内原有建筑物

5号井工业场地

井口设有井口值班室、职工宿舍楼、煤台及排矸场、风机房等

保留风机房

拆除除风机房外地面设施

副井(3号井)工业场地

井口北侧设有井口值班室及排矸场。

保留3号井工业场地内原有地面设施

副井办公生活区

设有办公、宿舍楼,占地800m2。

保留3号井办公生活区内原有建筑物

火工库

原有工程在1号井口西北侧200m处建一火工库,库容量3t。

在1号井西北侧248m,标高在+563m处新建火工库,包括雷管库及炸药库,库容量3t。

拆除原火工库

公共工程

供水系统

在5号井上方设一高位水池(容积150m3),供北采区主井生产用水。

在3号副井上方设一高位水池(容积100m3),供北采区副井生产用水。

保留原有工程供水系统

供电系统

1#主井井口10(6)/0.4kV变电所10kV电源Ⅰ回路引自龙岩电力公司变电站,导线型号为LGJ-50;

Ⅱ回路6kV电源引自红炭山煤电公司田螺形煤矿变电站,导线型号为LGJ-35。

两路电源同时工作,工作压降均满足要求。

3#副井井口10/0.4kV变电所10kV电源引自龙岩电力公司变电站,导线型号为LGJ-50。

工作压降满足要求。

保留原有工程供电系统

环保工程

矸石淋溶水处理设施

主井排矸场下方新建650m3矸石淋溶水沉淀池;

副井排矸场下方新建350m3矸石淋溶水沉淀池。

矿井水处理设施

主井工业场地建有162m3矿井水沉淀池,副井已建24m3矿井水沉淀池。

保留原有工程的矿井水沉淀池

煤泥水处理设施

主井煤台下方新建10m3煤泥沉淀池

生活污水

化粪池

保留原有化粪池,主井、副井各新设一套二级生化处理设施

水膜除尘

在翻车机房设置水膜除尘器

喷水除尘

煤台设置喷雾洒水降尘

矸石堆场

主井井口北侧200m处设有排矸场,容量1.94万m3,弃渣现状0.4万m3;

副井井口东北侧70处设有排矸场,容量2.66万m3,弃渣现状0.2万m3,5号井设有排矸场,占地1.66hm2。

保留主井及副井排矸场

5号井排矸场淘汰

储运工程

矿山

道路

主井工业场地建有1.7km矿山道路(1.3km矸石路、0.4km水泥路)与外界肖坑——红坊四级公路相连接;

副井工业场地建有1.4km矿山道路与外界肖坑——红坊四级公路相连接

利用现有矿山道路

南采区

9号井(+460m)

为南采区副井,辅助运输、进风及行人

11号(+540m)

为南采区风井

12号(+531m)

为南采区主井,担负南采区主运输、进风及行人

原有工程主井、副井各有一简易滑坡煤台,容积均为500t

主井原有煤台进行全封闭,副井新建一煤台。

容积800t,为封闭式彩钢板钢架结构,设窄轨连接9号井

原副井煤台废弃,拆除

主井(12号井)工业场地

保留12号井工业场地原有地面设施

设有办公楼、职工宿舍楼。

保留12号井办公生活区内原有设施

风井(11号井)工业场地

设有井口值班室、职工宿舍等

保留11号井办公生活区内原有设施

副井(9号井)工业场地

保留9号井工业场地内原有地面设施

11号风井上方处设一高位水池(100m3),供南采区主井生产用水;

9号副井上方处设一高位水池(100m3),供南采区副井生产用水。

12#主井井口6/0.4kV变电所6kV电源引自红炭山煤电公司田螺形煤矿变电站,导线型号为LGJ-35。

工作压降均满足要求。

9#副井井口10/0.4kV变电所10kV电源引自龙岩电力公司变电站,导线型号为LGJ-50。

主井排矸场下方新建250m3矸石淋溶水沉淀池;

副井排矸场下方新建200m3矸石淋溶水沉淀池。

主井工业场地建有36m3矿井水沉淀池,副井建有60m3矿井水沉淀池,

主井煤台下方新建10m3煤泥沉淀池,副井煤台下方新建10m3煤泥沉淀池。

设置喷雾洒水降尘

主井排矸场容量1.63万m3,弃渣现状0.14万m3;

副井设有排矸场容量0.65万m3,弃渣现状0.12万m3

保留原有排矸场

在各排矸场下方新建拦矸坝

公路

副井工业场地建有1.4km矿山道路与外界肖坑——红坊四级公路相连接;

副井与主井之间有0.75km矿山道路相连接

保留现有工程

2环境影响评价

2.1地表水环境

⑴环境保护目标:

项目废水在南采区排污口汇入肖坑溪上游500m~下游5km红坊溪。

⑵水环境现状:

在肖坑溪和红坊溪设置的各个监测断面中,各监测指标(除SS)可以达到GB3838-2002中的

类标准,下游断面(5#、6#断面)的SS指标比较高。

⑶影响评价:

根据工程分析,项目扩建投产后的废水量和污染物排放量都有明显减少,项目排污对纳污水体的影响将比原来更小。

由于项目现有的排污仅仅对纳污水体造成SS污染,纳污水体能够达到要求的GB3838-2002中

类标准,因此在扩建项目投产后,在没有其他污染源排入的情况下,项目纳污水体依然能够达到要求的GB3838-2002

类标准。

⑷主要环保措施:

项目各矿井涌水经硐内排水沟自流至各工业场地现有地面沉淀池处理,采用聚合氯化铝(PAC)和聚丙烯酰胺(PAM)联合投加混凝沉淀,处理出水水质可达到《煤炭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GB20426-2006)表1、表2标准。

部分回用于生产,剩余部分排入肖坑溪。

生活污水采用A2O工艺的埋地式生活污水有动力生化处理装置,可以达到脱氮除磷的效果。

处理出水水质达《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表4中一级标准的要求后排入肖坑溪。

各工业场地煤泥废水(主要包括机修车间地面冲洗水含石油类废水等),其中机修车间地面冲洗水含石油类,先经隔油池(容积均为5m3)处理后再进入煤泥沉淀池,经沉淀后排水水质达《煤炭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GB20426-2006)标准后排入肖坑溪。

各工业场地排矸场矸石淋溶水通过平流式沉淀池(矸石淋溶水沉淀池容积分别为:

北采区主井650m3,副井350m3;

南采区主井250m3,副井200m3)处理达《煤炭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GB20426-2006)标准后排入肖坑溪。

2.2地下水

井田内含水层

⑵地下水环境现状:

共设置1个地下水水质监测点,地下水的各项监测值均符合《地下水质量标准》(GB/T14848-93)Ⅲ类标准,评价区地下水质量基本良好。

对煤系地层及上覆含水层的影响:

煤系地层上覆含水层主要是二叠系上统翠屏山组含水层,煤系地层含水层主要有童子岩组第一段和第三段。

根据导水裂隙带高度的计算可以看出,本井田主要可采煤33上覆岩层厚度230~0m,形成的导水裂隙带高度在14.01~25.87m之间,大部分区域38煤层开采形成导水裂隙带导入翠屏山组,将造成其上覆含水层地下水被疏干;

主要可采煤层35煤开采形成的导水裂隙带高度在12.74~28.49m之间,而35煤至33煤间距为25m,35开采形成的导水裂隙带将主要导入35煤至33之间的裂隙含水层,局部区域导入其它含水层。

对煤系地层下覆含水层的影响:

煤系地层下覆主要是二叠系下统文笔山组(P1w),厚度330m。

区域水文资料显示,上述两层是区内主要的隔水岩组,同时是煤系地层的低底,因此,本矿开采对其不产生影响。

对断层构造含水带的影响:

矿区内发育的断层有F0、F1、F2、F4、F5、F6、F7、F10、F11、F15、F21、F24、F27及F29断层,一般含水性差,巷道揭露这些断层时初见小流量滴水,随着时间推移流量变小直至消失干枯。

在开采煤层时对其影响不大,但在巷道施工时,应注意防范。

对地表水的影响分析:

根据该项目水患调查报告及矿区水文地质基础资料,区域内主要水系为矿区中北部流向近北西的顶峰山主沟,流量67.86m3/h,其余沟谷水流向近南西或北东流入矿区中北部顶峰山主沟流量较小。

由于矿井雨季最大涌水量为旱季最小涌水量2~4倍,说明矿区地下水的主要补给来源除大气降水,地表沟谷水与矿区地下含水岩组之间也存在一定的水力联系。

据调查,矿区内无湖泊、水塘、水库等其它水利设施地表水体,矿区范围内未发现其它与区内地表沟谷水有水力联系的导水断层、裂隙带、塌陷区、陷落柱等,目前各采区均无采掘工作面与其相接触,对沟谷水影响不明显。

⑴为防止地表水经上部小窑硐口倒灌井下,应封堵小窑,完善井下排水设施及地表排洪沟,雨季派专人地表巡查,防止大气降水、地表水经构造裂隙、采动裂隙和塌陷区渗入矿坑,加强井下工程测量,对与地表沟谷水联系密切的可疑区域留足隔水煤柱,修筑挡水墙。

⑵在煤矿生产中,加强矿山地质—水文地质分析研究工作,并密切注意井下水情,坚持“预测预报、有疑必探、先探后掘、先治后采”的井下防治水工作原则,做好矿井涌水量的观测工作。

建议对矿区溪沟水量进行动态长期观测,掌握其变化规律及其与降雨量的变化关系,

⑶矿区内原来充导水性弱的断层在采动影响下其充导水性可能变化,在生产过程中应进一步调查、分析断层对矿井开采的影响,

⑷在井巷施工阶段,巷道在穿透含水层时应及时进行封堵,并应用合理的施工方式和无毒无害材料,比如使用高标号无毒水泥等,最大限度减缓施工阶段对地下水资源的破坏影响。

2.3生态环境

井田范围内的植被、珍稀植物、水土流失、地表塌陷。

⑵生态环境现状:

矿区属侵蚀构造中低山地貌,地表植被茂盛,顶峰山主山脉呈北西~南东走向贯穿全区,沟谷及次一级山脉多呈北东~南西走向。

区内最高峰位于矿区东南方向,海拔747.5m,最低侵蚀基准面位于矿区西侧的溪流,海拔382.04m,区内地形切割较强烈,沟谷发育。

山脊地带山坡坡度约15~25°

,斜坡山坡坡度25~35°

土壤主要以红壤为主,其次是酸性、中性紫色土和黄红壤。

项目区属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地带,矿区植被覆盖良好,主要为常绿阔叶林和马尾松中幼林,以及杉木、毛竹等人工林,未发现珍惜保护的植物树种。

矿区周边森林覆盖率60%以上。

地表沉陷影响:

矿山开采变形地表最大下沉值为0.65m,对地面建(构)筑物的破坏等级属Ⅱ级(轻度损坏),结构处理为小修。

这说明矿山移动盆地沉陷造成地表建构筑物受损的可能性较小,损失较轻,危险性轻度。

煤矸石浸出毒性试验结果表明,该矿井煤矸石属Ⅰ类一般工业固体废物,矸石堆场的矸石堆存不会对土壤环境造成污染影响。

工业场地等工程建设用地将彻底改变部分林地的使用功能,从而对局地的土地利用产生一定的影响,但由于该矿属地下开采,地形变化不明显,且建设用地占当地土地面积比例很小,一般不会使井田内整体土地利用格局发生明显改变。

项目建设未恢复前造成的生物损失量约为245.4t。

本工程建设可能造成的水土流失总量3954t,新增水土流失量3728t。

做好工业场地排水、边坡防护的前提下营造分隔林带划分功能区,综合楼前栽植观赏性较强的树木、花卉、绿篱,并辅以绿地;

污水处理站、煤台等产生粉尘、噪声大的生产系统四周,职工宿舍地带,应以乔、灌林相配种植以防尘降噪。

实施水土保持方案,控制水土流失,在工业场地、生活区及道路区设置水土流失工程措施。

对塌陷造成的地表裂缝及时堵塞,然后种植林草恢复植被。

对项目评价范围内的名木古树均设隔离网并挂牌保护,同时加强保护意识教育,以减轻对这些珍惜植物的影响。

开采中应加强山体滑坡区的监测、监控工作。

如有产生裂缝的土地,应根据裂缝宽度的大小,对较小的裂缝平整恢复原状,对破坏严重的土地,进行复垦复种,并按有关规定进行一定的补偿;

若造成土地绝产,按新征地处置。

2.4大气环境

肖坑村、田螺形煤矿生活区

⑵大气现状:

项目区周边敏感点的TSP日平均浓度均能达到《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二级标准,说明项目所在地大气环境质量良好。

根据估算结果,项目正常生产且在采取抑尘措施的情况下,翻车机房煤尘水膜除尘后通过排气筒排放,治理后粉尘最大占标率为0.64%,下风向350m处最大落地浓度为0.006mg/m3;

煤台装卸产生的粉尘为面源,治理后装卸粉尘最大占标率为5.84%,下风向150m处最大落地浓度为0.053mg/m3。

煤台场界无组织排放环境防护距离为0m,因而项目无需设置粉尘无组织大气环境防护距离。

煤矸石堆放比重较大,没有煤堆易起尘,能使矸石堆表面颗粒起尘的最低风速即启动风速为4.8m/s,只有当环境风速大于此风速时才会产生扬尘。

根据本地区气象站统计资料,该区年均风速为1.84m/s,出现4.8m/s以上的风速频率较低,一年中多数时间里的风力不会对矸石产生影响。

当然,在具备起尘风速时,矸石堆场会对其周围局部地区产生影响,影响范围约在矸石场下风向300m以内,本项目敏感点(肖坑村和田螺形煤矿生活区)距各排矸场距离大于800m,基本不会受到项目排矸场扬尘的影响,但仍应对矸石进行洒水增加其湿度,减少矸石扬尘对环境造成的污染,另应加强堆场管理和矸石综合利用程度,亦可减轻或防止矸石扬尘对大气环境的影响。

汽车道路扬尘主要影响范围在200m内,该项目运营期运输道路经过肖坑村、红坊镇区,运输扬尘对沿途经过区域的环境空气质量产生一定影响。

车辆离开工业场地时应先清洗轮胎后再上路,运输车辆采用箱式或加盖篷布以防止原煤洒落,经过上述措施后,运输粉尘对环境的影响程度和范围均较小。

⑷主要环保措施

项目各滑坡煤台采用彩钢板封闭,溜槽亦进行密闭处理,在煤台上方安置抽风系统和洒水喷头,定期洒水以达到降尘的目的。

翻车机房进行密闭处理,顶端设抽风系统和水膜除尘器除尘后高空排放,除尘效率83%以上。

煤炭运输车辆轮胎上所携煤尘采用自动冲洗槽除尘。

另外可在槽底装上特殊振动装置把超装的煤炭振实,多余的泼洒出来,以减少对沿途公路的污染。

煤炭外运易引起煤炭散落,从而引起地面扬尘,为杜绝或减少散落,可在运煤车辆上加盖雨布,以达到防尘目的。

装车煤尘的防治采用喷雾除尘的方法。

在排矸场翻矸架上方设置喷雾洒水装置对倾斜的煤矸石进行抑尘,并在排矸场内设摇臂式喷头定期对矸石堆洒水抑尘。

在工业场地周围尽可能种植高大树木,常青与落叶树种相搭配,绿化带宽度尽可能达到20~30m,以起到防风林带的作用,削弱风与煤炭之间的相对运动。

2.5声环境

⑵声环境现状:

项目区域厂界及敏感目标的监测点昼夜噪声值均符合《声环境质量标准》2类区标准要求,评价区内声环境总体状况良好。

项目正常生产时,设备噪声对厂界影响不大,厂界各监测点昼间、夜间噪声监测值均符合《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348-2008)中2类标准;

项目区最近的敏感点田螺形煤矿生活区及肖坑村距离项目区工业场地距离大于800m,项目设备噪声经距离衰减对田螺形煤矿生活区及肖坑村影响较小。

矿井建设对公路交通噪声和车流量有一定的影响,顶峰山煤矿建成后每小时车流量增加约9辆次,经过肖坑村时,对其声环境质量有一定影响。

①设计将电锯、泵类、风机等噪声较大的设备均置于室内,利用建筑物隔声。

②设计选用低噪声型号的产品,采用有利于控制噪声的工艺流程。

③扇风机通风机出风侧水平风道上安装消声器、风道内贴吸声材料,并将通风机排风口朝向设在噪声不敏感的方向。

泵类置于室内,并采取吸声、降噪、减振等措施。

煤台溜槽内衬高分子耐磨工程朔料垫,也可在溜槽外壁包扎废胶带和玻璃棉,达到降低噪声的目的。

运输车辆运输时间尽量安排在日间非休息时间,且应严格控制运输车辆途径速度,禁鸣喇叭,从而最大限度减少运输交通噪声对其影响。

2.6固体废物

固体废物:

矿井服务年限(5.3年)内共排矸石量为5.3万m3,运营期产生的矸石临时堆存于排矸场内,本期工程共有4个排矸场还在使用,分别是北采区主硐排矸场、副硐排矸场,南采区主硐排矸场、副硐排矸场。

排矸场总库容约6.88万m3,目前剩余库容约6.02万m3,定期外运综合利用。

项目投入生产后生活垃圾产生量39t/a。

顶峰山煤矿已与福建龙钢企业集团公司签订煤矸石综合利用协议书,项目运营期产生的矸石临时堆存于排矸场内,定期综合利用,矸石综合利用率可达到80%以上。

顶峰山煤矿分别在各办公生活区和工业场地内设置生活垃圾收集桶,定期由当地环卫部门外运进行处置。

2.7风险评价

本项目环境风险评价工作等级为二级,该项目易发生的风险事故为井下透水。

当井下发生透水事故时,矿井水量骤然增大,积蓄在井下,抢险过程中使用的物质材料、遇难矿工残留物严重污染水质,若未处理排放,会严重污染横坑沟水质。

针对事故产生的水量大,水质差的情况,建设单位除在安全上做好应急预案外;

应启动应急备用排水、处理设备。

环境风险防范措施与事故应急预案详见第12.5章节。

2.8退役期矿山恢复计划

顶峰山煤矿退役后,应由企业对地面占地负责进行生态恢复,防止因土壤裸露而造成水土流失等环境问题。

该项目生态恢复主要是对煤矿开发形成的损毁压占的土地,采取综合整治措施,经过工程复垦、生物复垦和监测、管理、修复三个阶段,使其变成林地、草地或建筑用地等,恢复土地的使用价值和环境生态。

项目在退役后工业场地和矿区内生态恢复应按项目编制的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方案中的措施进行实施。

2.9竣工验收

顶峰山煤矿改扩建工程竣工验收内容见表2-1。

表2-1顶峰山煤矿改扩建工程竣工验收一览表

项目

环保防治措施

验收要求

完成时间

废气

翻车机房

翻车机房密闭,并在上方设置抽风系统和水膜除尘器除尘

GB20426-2006表5的排放标准

项目出煤前

煤台

彩钢板密闭,并在上方设置抽风系统和洒水喷头除尘

溜槽

鸭头防尘罩、喷雾

同上

滑坡煤台装车口

喷雾除尘

运输车辆轮胎

自动冲洗槽除尘

地表水

矿井水

三级沉淀池(北采区主井:

162m3,副井24m3;

南采区主井:

36m3,副井60m3;

GB20426-2006表1、表2中的排放标准。

进行地下工程前

煤泥水

煤泥沉淀池(4个,均为10m3)

机修车间废水

隔油池(3个,均为5m3)

矸石淋溶水

淋溶水沉淀池(北采区主井:

650m3,副井350m3;

250m3,副井200m3;

营运期前

二级生化处理(4套)

GB8978-1996一级标准

施工期

地下水

地下开采

煤柱(保护带)留设,

开采时边采边探。

断层:

10米;

溪沟两边50米;

建筑物下50米

营运期间

噪声

压风机房等设备

隔声、吸声

GB12348-20082类

固废

矸石

运营期排入临时排矸场,定期综合利用

综合利用率100%

生活垃圾

集中收集,统一由当地环卫部门处置

严禁随意丢弃,乱堆、乱放

水土

保持

工业广场、生活区、临时排矸场、道路

截水沟、排水沟、沉砂池及地表植被恢复

投产前

其他

环境管理

建立工程有效的环境管理制度

开展环境监管,避免环境污染

3公众参与

根据公众参与调查结果表明,项目周围100%公众均支持该项目的改扩建,认为该项目的建设对当地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有利,也相信企业有实力解决自身开采所带来的环境问题。

但同时也对项目建设运营期及服务期满后带来的环境影响和生态破坏等问题感到担忧,呼吁要把环境保护放在首位,把经济利益放在第二位,提出要做好建设前的环境评价和水土保持方案工作,在工程施工期和营运期要采取严格的环保措施,力争将项目建设对环境造成的不利影响降至最低水平。

4清洁生产水平分析

顶峰山煤矿在采煤生产工艺与装备要求上符合三级水平;

在资源能源利用指标中采区回采率、工作面回采率均符合三级水平,电耗上符合一级水平,但其生产水耗、坑木消耗和土地资源占用未达三级水平;

硫分符合二级水平,灰分符合三级水平;

矿井废水COD产生量达一级水平,原煤含尘浓度符合三级水平,煤矸石产生量未符合三级水平;

煤矸石综合利用符合一级水平,矿井水回用率符合一级水平;

矿山生态保护指标和环境管理要求指标均符合清洁生产要求。

因此本环评从以下几个方面提出清洁生产措施,以使其符合清洁生产要求:

⑴提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面试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