届江西省赣州市寻乌中学高三上学期开学考试语文试题.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066771 上传时间:2022-10-26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54.3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届江西省赣州市寻乌中学高三上学期开学考试语文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届江西省赣州市寻乌中学高三上学期开学考试语文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届江西省赣州市寻乌中学高三上学期开学考试语文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届江西省赣州市寻乌中学高三上学期开学考试语文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届江西省赣州市寻乌中学高三上学期开学考试语文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届江西省赣州市寻乌中学高三上学期开学考试语文试题.docx

《届江西省赣州市寻乌中学高三上学期开学考试语文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届江西省赣州市寻乌中学高三上学期开学考试语文试题.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届江西省赣州市寻乌中学高三上学期开学考试语文试题.docx

届江西省赣州市寻乌中学高三上学期开学考试语文试题

江西寻乌中学2016-2017学年度新高三入学考试

语文试题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第I卷(阅读题)和第II卷(表达题)两部分,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作答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第I卷阅读题甲必考题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毎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现在一提到“经”,就给人以庄重严肃的感觉,实际上“经”字的本义只是指纺织上的一条条竖线,而横线则叫“纬”。

没有“经”,“纬”就无所依托,因此在汉代被命名为“经”的应该是朝廷最重视的文献。

不过,清代今文经学派认为只有孔子亲手所定之书才能称作经”,而古文经学派则认为《诗》《书》《礼》《乐》等都是周代官书,“官书用二尺四寸之简书之”,所以称作“经”。

汉代凡是重要的文献、官书,大都用二尺四寸的竹简书写。

《春秋》属于“经”,简长二尺四寸;《孝经》据说是汉人所著,低了一等,筒长短了一半;解经的文字,如《左传》

《公羊传》《毂梁传》则用六寸的简来写。

即使是书写在绢帛上,也分二尺四寸和一尺二寸两种,用整幅或半幅的绢帛横放直写。

可见,当时书籍虽非印刷出版,但其抄写也必须遵从

社会规定的格式。

与社会流行的二尺四寸的大书比较起来,《论语》只是个“袖珍本”,才八寸。

《论语》

虽然记孔子的言行,但并非孔子所作。

当初孔子的弟子记录孔子的言行,受教的时间长,要

记的文字多,采用八寸的竹简,也是为了记录简捷,携带方便。

作为官方发表的文书和“经”,简长二尺四寸,与现代人所用书桌的宽度差不多了。

南北朝以前没有桌子,宽达二尺四寸的书只能放在案子上,需要把臀部放在小腿上,正襟危坐地看,很累。

而“袖珍本”则不同,拿在手中或坐或卧,甚至箕踞也可以看,虽然其庄重性大大降低了,但用现代的话说,也更“人性化”了,与读者更接近了。

从作用上看,《论语》既是小学教科书,又可以终生涵咏。

汉代最初级的读物《仓颉篇》

《急就篇》等都是识字课本。

以《急就篇》为例,三十四章二千余字,生字密度很大,内容也涉及社会生活诸方面。

这些书编写目的比较单纯,就是识字。

《论语》就不同了,《论语》的文字基本上是当时的口语,平易好懂:

其中的道理多为常理常情,儿童易于理解,那些较深奥的也可以在以后的岁月中慢慢体会;《论语》多有故事,又富有感情,老幼咸宜,所以它是可以读一辈子的书。

唐代诗人杜甫有诗云:

“小儿学问止《论语》,大儿结束学商旅。

”这是嘲笑夔州人好经商,没有读书的习惯。

现今别把读《论语》看作有学问,这也可算是学术变迁、世风推移的反映了。

1.下列关于“经”的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A.所谓“经”是指古代经典,其实“经”最初只是指纺织上的经线,经线是无所谓庄重

不庄重的。

B.在纺织时,“经”是“纬”得以依傍的根基,受朝廷重视的文献被命名为“经”也是同

样的道理。

C.清代今文经学派认为古代经典被命名为“经”,这跟孔子亲定有关,而跟“经纬”之“经”没有关系。

D.古文经学派认为《诗》《书》《礼》《乐》,等都是周代宫书.都用二尺四寸的竹简书写,所以称作“经”。

2.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A.在汉代,《孝经》虽然称为“经”,但是一般认为等级较低,所以简长才一尺二寸。

B.《左传》《公羊传》《穀梁传》是解经的书,所以尽管很重要,也只能使用六寸的简。

C.宽达二尺四寸的经书必须放在案子上,正襟危坐地读,虽然很庄重,但是也很累。

D.《急就篇》生字密度很大,内容也较复杂,《论语》则文字质朴易懂,修养意味较浓。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在汉代,虽然命名为“经”的都是朝廷最重视的文献,但是并非所有最受重视的文献

都叫作“经”。

B.《论语》采用“袖珍本”形式,除为了记录简捷、携带方便外,它当初未被当作经书也

是一个原因。

C.《论语》的内容本来是很庄重严肃的,但是因为采用了八寸的竹简,所以变得比较“人

性化”了。

D.从杜甫的诗句“小儿学问止《论语》”来看,一直到唐代;《论语》仍然被作为初等教

育的教科书。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尹直,字正言,泰和人。

景泰五年进士。

改庶吉士,授编修。

成化六年上疏乞纂修《大明通典》,并续成《宋元纲目》。

十一年迁礼部右侍郎,辞,不许。

丁.父.忧.,服除,起南京吏部右侍郎,就改礼部左侍郎。

二十二年春,召佐兵部。

占城王古来为安南所逼弃国来求援议者欲送之还直曰彼穷来归我若驱使还国是杀之也宜遣大臣即询量宜处置。

诏从之,命都御史屠滽往。

贵州镇巡官奏苗反,请发兵,廷议将从之。

直言起衅邀功,不可信。

命官往勘,果无警。

是年九月改户部兼翰林学士,入内阁。

逾月,进兵部尚书,加太子太保。

直明敏博学,练习朝章,而躁于进取。

而性矜忌,不自检饬,与吏部尚书尹旻相恶。

直初觊礼部侍郎,而旻荐他人。

直以中旨得之。

次日遇旻于朝,举笏.谢。

旻曰:

“公所谓简在帝心者。

”自是怨益深。

后在南部八年,郁郁不得志,属其党万安、彭华谋内召,旻辄持不可。

诸朝臣亦皆畏直,幸其在南。

及推兵部左、右侍郎,吏部列何琮等八人。

诏用琮,而直以安、华及李孜省力,中旨召还。

至是修怨,与孜省等比。

陷旻父子得罪,又构罢江西巡抚闵珪,舆论喧然不平。

刑部郎袁清者,安私人,又幸于内侍郭闰。

勘事浙江,輘轹诸大吏,吏部尚书李裕恶之。

比还,即除绍兴知府。

清惧,累章求改,裕极论其罪,下诏狱。

安、闰以属直,为言于孜省,取中旨赦之,改知郧阳。

孝宗立,进士李文祥,御史汤鼐、姜洪、缪樗,庶吉士邹智等连章劾直。

给事中宋琮及御史许斌言直自初为侍郎以至入阁,夤缘攀附,皆取中旨。

帝于是薄其为人,令致.仕.。

弘治九年表贺万寿,并以太子年当出閤,上《承华箴》,引先朝少保黄淮事,冀召对。

帝却之。

正德中卒,谥.文和。

(节选自《明史•尹直传》)

【注】①輘轹(línɡlì):

车轮碾压。

比喻践踏,欺压;②出閤:

皇子出宫接受和管理封国。

 

4.下列对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占城王古来/为安南所逼/弃国来求援/议者欲送之还/直曰/彼穷来归我/若驱使还国/是杀之也/宜遣大臣即询/量宜处置。

B.占城王古来/为安南所逼弃国/来求援/议者欲送之还/直曰/彼穷来归我/若驱使还国/是杀之也/宜遣大臣/即询量宜处置。

C.占城王古来/为安南所逼/弃国来求援议者/欲送之还/直曰/彼穷来归/我若驱使还国/是杀之也/宜遣大臣/即询量宜处置。

D.占城王古来/为安南所逼弃国/来求援议者/欲送之还/直曰/彼穷来归/我若驱使还国/是杀之也/宜遣大臣即询/量宜处置。

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丁忧,也称“丁艰”。

在我国古代,官员的父亲或母亲去世,官员则必须停职守制,处于丁忧期间的人皆不得为官。

B.笏,古代君臣在朝廷上相见时手中所拿的长方形板子,按品第分别用玉、象牙或竹制成,以为指画及记事之用。

C.古代官员正常退休叫作“致仕”,古人还常用致政、休致等名称,都指官员辞职归家。

D.谥号是一般指古代帝王、诸侯、卿大夫、高官大臣等死后,朝廷根据他们的生平行为颁赐的一种称号,带有评定性质。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尹直入仕以后,建言积极、有实干精神。

他上疏请求修纂《大明通典》,并续写完成《宋

元纲目》,在处理占城王以及贵州镇巡官求援等问题上表现出果决、明察的优点。

B.尹直聪敏博学,熟悉朝纲,但求官心切。

他一心想要担任礼部侍郎一职,但当尹旻举荐了

他人之后,他凭借内宫直接下旨夺得此位,与尹旻之间的怨恨逐步加深了。

C.尹直结党营私,在朝廷内部多不得人心。

在尹旻等人的阻挠下,尹直在南部为官八年,郁

郁不得志,等他回来便开始勾结万安、彭华、李孜省以及袁清等复仇,后他被李裕任命绍兴

知府。

D.尹直被人弹劾,被皇帝鄙薄,后来借上表为皇帝祝贺生日谋求复出,但是没有成功,死后

谥为“文和”。

7.把中文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性矜忌,不自检饬,与吏部尚书尹旻相恶。

(5分)

2)陷旻父子得罪,又构罢江西巡抚闵珪,舆论喧然不平。

(5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8~9题。

淇上送赵仙舟王维

相逢方一笑,相送还成泣。

祖帐已伤离,荒城复愁入。

天寒远山净,日暮长河急。

解缆君已遥,望君犹伫立。

8.请用几个词语概括这首诗诗人所经历的情感阶段,诗人在表达感情时使用了多种艺术手法,请选择一种结合具体诗句分析。

(5分)

9.本诗最后一句在《唐文粹》中是“望君空伫立”,你认为是“犹”字好,还是“空”字好?

为什么?

(5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6分)

(1)苏轼的《赤壁赋》中用“,”从侧面写出洞箫声的哀婉缠绵、凄恻动人的效果。

(2)《出师表》中诸葛亮劝刘禅对宫中、府中官员的赏罚要坚持同一标准的句子“,”。

(3)庄子在《逍遥游》中用“,”两句写出了宋荣子能够做到“举世誉之而不加劝,举世非之而不加沮”的原因。

乙选考题

请考生在第三、四两大题中选定其中一大题作答。

注意:

作答时必须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把所选大题题号后的方框涂黑。

只能做所选定大题内的小题,不得选做另一大题内的小题。

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大题计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4)题。

(25分)

吃完药就幸福了秦德龙

当幸福药片问世的时候,汉斯正在街头荡漾。

他看见那么多人正在排队买东西,便忍不

住好奇,凑了过去。

“原来,你们在买药啊。

”汉斯笑了起来。

“笑什么笑!

这是好药!

吃了它,可以获得内心的平静与和谐,对什么事儿都可以淡定如水!

“请问,这是什么药啊?

这么神奇!

”“这就是传说中的幸福药片!

如果你是个好斗分子,经常提意见或者写揭发信,要把谁投

入到监狱里去,那么,你最好服用这种药片。

幸福感会让你油然而生,你就不会再对那些肤浅的问题感兴趣,你会报以宽容的微笑!

汉斯的心咯噔了一下。

对方是怎么看出来的,他怀有冷箭意识?

没错,汉斯曾经为许多问题而困扰,看什么都不顺眼,写了许多举报信。

他认为,这个世界的信仰大厦正在倾斜。

“还犹豫什么?

快去后面排队吧!

汉斯摇了摇头。

他才不买药片呢!

这辈子,他还没吃过药呢。

“他这个人,怎么无动于衷!

“很简单,他不想重新做人了!

听了人们的议论和嘲笑,汉斯只能报以冷笑。

他知道,自己正在被一群疯子包围着,而自己是个健康的人。

回到家,他惊异地发现,父亲正拿着药片,准备吃药。

汉斯连忙夺过父亲手中的药片:

“爹,您老人家为什么要吃药呢?

父亲抢过药片,一口吞了下去。

然后,慢条斯理地说:

“我有病,我为什么不吃药?

”“您有什么病?

我怎么不知道?

“你真的不知道吗?

你总是批评我,说我不能看电视,一看电视新闻,我就骂,从上头骂

到下头,从国内骂到国外!

难道,我这不是病吗?

汉斯一时语塞。

父亲的这种状况,确实存在。

他曾经批评过父亲,说父亲脑子有病。

“现在好了,吃了药,我什么都不骂了,看什么都顺眼了,心平气和多了!

儿子,你要不

要吃一粒呢?

满大街的人都在排队购买,你不知道是什么药吗?

我告诉你,是幸福药片。

吃了这种药,会感到分外宁静!

”父亲说完,倒在床上呼呼地睡着了。

汉斯盯着父亲憨睡的模样,默不作声。

也许,父亲说得对,他需要吃药。

吃了这种药,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农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