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经济学复习思考题.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066246 上传时间:2022-10-26 格式:DOCX 页数:64 大小:106.3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城市经济学复习思考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4页
城市经济学复习思考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4页
城市经济学复习思考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4页
城市经济学复习思考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4页
城市经济学复习思考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城市经济学复习思考题.docx

《城市经济学复习思考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城市经济学复习思考题.docx(6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城市经济学复习思考题.docx

城市经济学复习思考题

2010年城市经济学复习思考题

1.什么是城市经济?

它有哪些特征?

其地位和作用如何?

城市经济:

是指城市空间范围内,以非农人口和非农产业为主体的经济形式、经济活动或经济体系。

城市经济的特征

1.以工商业为主体

2.以地域空间为组织形式

3.聚集性和高效性

4.开放性和网络性

5.综合性的经济。

城市的经济门类多、行业全、设施齐。

城市经济地位和作用:

其一,是各部门经济在城市空间范围内的重要纽带。

其二,是国民经济和区域经济的重要组成部门和核心支柱

其三,加深了社会分工,推进了社会生产力的进步。

其四,对其经济腹地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扶持、引导和推动作用。

另外,推动城市化进程,优化城市环境,从今科技进步、提高居民生活质量等发面发挥着重要的基础作用

2.什么是城市化?

城市化水平的测度方法有哪些?

城市化就是随着工业化的发展,非农产业比例不断增加,非农经济活动在一定区域不断集聚或扩散,非农经济的地位越来越高的动态演变过程。

城市化水平测度方法:

单一指标法和、复合指标法

单一测度方法主要包括:

人口比重测度法、非农业人口测度法和城市土地比重测度法

人口比重测度法,即采用某一地区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作为测度城市化水平的方法;

非农业人口测度法,即采用某一地区或城市的非农业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作为测度城市化水平的方法

城市土地比重测度法,采用城市建成区土地面积占总面积的比重来反映城市化水平。

复合指标法,主要是城市成长力系数测度法以及城市度测量法

3.城市化有哪些基本规律?

当代中国城市化有哪些特征?

一城市化发展的基本规律:

(即特征)

①时间上:

阶段性——城市化规律表现为城乡人口随着工业化进程的有序变化和呈现出来的阶段性特征。

②空间上:

地域推进——由城市集聚与扩散机制所决定的城市与区域经济运动规律。

③质态上:

性状与结构变动——在城市性状和结构的变动趋势上,它包括城市职能、城市产业结构和城市规模结构的演变。

④量态上:

数量和规模变化——城市人口迁移和流动规律作用下的城市数目和人口规模变化的规律。

即,初级阶段:

大城市数量较少,中小城市较多;

中级阶段:

大城市数量增多,中小城市较多;

高级阶段:

大城市数量稳定,中小城市较多。

二当代城市化的基本特征

(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波动性较大;

(二)乡村城市化开始显现;

(三)城市规模体系的动态变化加速;(四)城市化水平的省际差异显著。

4.什么是地方化经济和城市化经济?

它们之间的关系如何?

地方化经济:

主要指同一行业或一组密切相关的企业,由于集聚在一个特定的地区,通过产业功能联系所获得的外部经济。

城市化经济:

当单个企业的生产成本随着城市地区的总产量的上升而下降,或者当经济对企业和行业而言都是外部经济时,就出现了城市化经济。

两者之间的关系:

地方化经济和城市化经济是聚集经济的两种类型。

其中,地方化经济是一种行业的集聚经济,城市化经济是一种城市范围内的集聚经济。

不管是反映"单一产业集中程度"的地方化经济,还是"反映城市规模"的城市化经济都对劳动生产率起正向作用。

5.中国均衡城市化的方针政策有哪些?

你对均衡城市化的看法如何?

为了实现持续均衡城市化,我国应坚持以集聚效益和均衡城市化为基点,积极选择科学合理的城市化方针政策,政策包括:

(1)走多元化、差异化的城市化道路;

(2)走新型城市化与新型工业化以及现代农业发展的联动之路;

(3)加快城市规划、建设与管理的变革

(4)适当松绑现行的户籍、土地政策与社会保障制度。

看法可围绕中国国情回答

6.什么是城市规模与城市规模经济?

城市规模经济表现在哪些方面?

城市规模:

指在城市地域空间内聚集的物质与要素在数量上的差异及层次性。

城市规模经济就是指在某个临界点之前,随着城市规模的增大,城市建设与运营成本递减,经济效益递增的现象。

城市规模经济的表现:

微观角度:

消费者聚集经济效益

中观角度:

厂商聚集经济效益

宏观角度:

社会综合聚集经济效益

7.什么是集聚经济和规模经济?

它们之间的关系如何?

(1)城市集聚经济:

是指因企业间或各种生产活动的选址彼此靠近而使成本降低所产生的正的外部性。

(2)城市规模经济:

就是指在某个临界点之前,随着城市规模的增大,城市建设与运营成本递减,经济效益递增的现象。

(3)关系:

是一组可相互替代的概念。

规模经济包括传统意义上的规模经济、地方化经济和城市化经济三种形式,而集聚经济包括地方化经济和城市化经济两种类型。

可见两者有一定交叉。

8.什么是城市扩张与城市发展?

它们之间的关系如何?

城市扩张:

即为城市量的增长,包括城市规模和城市数量的增长。

城市规模的增长表现为城市空间,人口规模,经济规模等的增长。

城市发展:

即为城市质的增长,指城市素质的增长,表现为城市自组织能力的增加,城市结构的进化,技术的进步,文化的发展,制度的变迁,管理的改善,环境的优化以及市民的全面发展等方面。

关系:

城市增长包括量的增长和质的增长,即城市扩张和城市发展缺一不可,它们是城市增长的两种形式。

9.什么是城市增长边界和城市增长管理?

结合北京的实际谈谈如何搞好城市增长管理?

城市增长边界(UGB):

通常是指围绕现有城市划出的城市土地和农村土地的法律分界线,也是城市开发和建设的区域范围。

城市增长管理:

是指城市政府为了解决或避免城市空间规模增长过程中已经或可能出现的一系列不经济的问题,以便达成一定的社会经济目标,而对城市规模增长进行的一系列有目的、有计划的引导、规范、控制和治理活动。

北京做法:

北京应采取“精明增长”,在提高土地利用效率的基础上控制城市扩张、保护生态环境、服务于经济发展、促进城乡协调发展和人们生活质量提高。

1建筑物许可证与开发限制。

2足够公共设施条例

3开发影响费

4社区影响报告和环境影响报告

5公共土地征购与购买开发权

10.城市集聚成本具体包括哪些方面?

其各自的涵义是什么?

集聚成本:

外在成本,门槛成本,疏散成本

其含义:

外在成本:

一些企业或家庭的生产或生活活动,对其他企业或家庭的生产或生活所造成的负面影响。

门槛成本:

跨越城市规模增长的“门槛”所付出的成本。

疏散成本:

为了逃避高污染,高噪声,高房价,高地价或者出于其他考虑,城市人口或企业迁出该城市所形成的费用,损失或成本。

11.什么是最优城市规模?

城市规模增长的影响因素有哪些?

最优城市规模是指城市的人均成本达到最低的城市规模。

影响城市规模增长的因素主要有三大方面:

规模经济、规模不经济以及不同城市的比较优势差异,规模经济为城市规模的扩大提供了吸引力和推动力,促动了城市规模的不断发展壮大;规模不经济构成了空间集聚的排斥力和约束力削弱了城市规模增长的经济力量,限制了城市规模增长的增长和扩张;而不同城市的比较优势差异则说明了为什么是某个城市规模增长较快,或者为什么是某个城市的规模大于另外若干城市的规模。

比较优势的差异归根结底主要还是规模经济或估摸不经济的差异。

12.什么是城市空间竞争?

其类型哪些?

它为什么会存在?

城市空间竞争:

是经济活动主体与其经济活动空间,如市场范围,生产地点,原料地点等的竞争。

类型:

区位竞争和市场区竞争

存在原因:

城市空间是城市一切经济活动的载体,作为经济活动载体的城市空间资源的有限性,特定阶段空间的有限性以及这个载体具有价值和使用成本的特点,决定了竞争成为城市空间的一个基本现象。

13.中国城市经济空间结构调整的背景和政策选择是怎样的?

在21世纪这个新的时期内,城市经济空间结构的发展也面临全球化、地方化、信息化、市场化等时代背景,这些时代背景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城市经济空间结构调整与重构的走向。

(全球化、地方化、信息化、市场化等相关定义、影响要了解)

政策选择:

第一,编制城市信息化发展战略。

第二,做好城市空间发展规划。

第三,利用市场机制调控城市空间结构。

除此以外,政府还可以通过对城市的直接投资来引导、控制或促进城市空间结构的变化。

也可以通过限制投资、冻结户口等限制措施以及直接资金援助、充足的信贷等鼓励手段,来引导、约束或鼓励某些地区和产业的发展

14什么是基础产业与非基础产业?

它们之间的关系如何?

基础产业又称输出产业,它是满足城市外部市场需要,为其他产业发展提供基本条件并为大多数产业提供服务的产业,如能源、交通、运输、原材料产业等。

非基础产业又称地方产业,它是满足城市内部需要的产业,如饮食、服装、服务业等。

对城市发展来说,基础产业是起着主导作用的动因,出于支配地位;非基础产业则是支撑前者存在与发展的条件,属于从属地位。

15什么是城市经济结构?

它与城市产业结构、城市空间结构有何不同?

城市经济结构是指组成城市经济系统的各种要素之间的相互适应、相互协调和相互制约的关联组合状态及其数量比例关系。

城市产业结构是指城市社会再生产过程中形成的各产业之间及其内部各行业之间的比例关系和结合状况。

城市空间结构是指城市经济要素及影响这些要素的要素在城市空间范围内的分布和组合状态,以及反映这种分布和状态的空间集聚程度和规模,它是城市经济活动在城市空间上的印记、表现、投影和存在形式。

16什么是集中系数和区位嫡?

如何计算?

集中系数,是指城市的某一产业部门,按人口平均的产量、产值等相对数,与全国或全地区同一产业的相应指标的比值,即。

其中,C-集中系数,a-城市某产业部门的产量或产值等指标,m-城市的人口数,A-全国或全地区同一产业部门的产量或产值等指标,M-全国或全地区的人口总数。

区位熵,又称专门化率,是指城市某产业部门在全国或全地区同一产业部门中的比重与城市全部产业活动在全国或全地区全部产业活动中的比重之比,即。

其中,Q-区位熵,a-城市某产业部门的产值、就业人数等指标,A-全国或全地区同一产业部门的相应指标,b-城市的总产值或全部就业人数等指标,B-全国或全地区的相应指标。

17什么是主导产业?

一般可以从哪几个方面入手来判断和选择城市主导产业?

主导产业是指在产业结构体系中处于主体地位,并起着产业发展的引导和支撑作用的产业。

主导产业的判定标准:

产业规模、经济效益、发展速度、市场需求、技术进步、比较优势、产业关联。

18城市产业结构的影响因素和演变规律有哪些?

影响城市产业结构的因素包括供给因素、需求因素以及综合因素三种。

供给因素包括自然条件和资源禀赋、人口因素、科技水平、资金供应状况、商品供应状况以及环境因素;需求因素包括消费需求、投资需求、国际贸易、国际投资以及其他因素。

综合因素是指很有供给因素,又含有需求因素的一些因素。

城市产业结构的演变规律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霍夫曼定理。

霍夫曼把产业结构演变分为四个阶段,第一阶段,消费资料工业的生产在制造业中占主导地位;第二阶段,资本资料工业得到较快发展,但规模较小;第三阶段消费资料工业和资本资料工业比例相当;第四阶段,资本资料工业规模大于消费资料规模。

配第——克拉克定律。

随着人均国民收入的增加,劳动力首先有第一产业向第二产业转移,随后,当人均国民收入进一步提高的时候,第一产业的劳动力就会减少,第二、第三产业的劳动力将逐渐增加。

库茨涅茨法则。

库茨涅茨认为随着时间的推移,农业部门的国民收入比重不断下降,工业部门的国民收入比重大体不变或略有上升,第三产业部门的国民收入比重也大体不变或略有上升。

19什么是产业结构优化?

具体内容包括哪些?

我国产业结构优化的途径和措施有哪些?

(1)城市产业结构优化是指通过产业调整,使各产业实现协调发展,并满足社会不断增长的需求的过程

(2)具体内容:

主要包括产业结构合理化和产业结构高级化两个方面的内容。

所谓产业结构合理化是指各产业内部保持符合产业发展规律的内在联系的比例,保持各产业持续、协调发展,同时各产业之间协调发展。

产业结构高级化是指在产业技术创新基础上,发挥主导产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农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