度陕西省渭南中学高一地理第二章 城市与城市化 单元检测人教版必修2.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065805 上传时间:2022-10-26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427.8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度陕西省渭南中学高一地理第二章 城市与城市化 单元检测人教版必修2.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度陕西省渭南中学高一地理第二章 城市与城市化 单元检测人教版必修2.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度陕西省渭南中学高一地理第二章 城市与城市化 单元检测人教版必修2.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度陕西省渭南中学高一地理第二章 城市与城市化 单元检测人教版必修2.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度陕西省渭南中学高一地理第二章 城市与城市化 单元检测人教版必修2.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度陕西省渭南中学高一地理第二章 城市与城市化 单元检测人教版必修2.docx

《度陕西省渭南中学高一地理第二章 城市与城市化 单元检测人教版必修2.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度陕西省渭南中学高一地理第二章 城市与城市化 单元检测人教版必修2.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度陕西省渭南中学高一地理第二章 城市与城市化 单元检测人教版必修2.docx

度陕西省渭南中学高一地理第二章城市与城市化单元检测人教版必修2

第二章 城市与城市化

本卷分为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综合题),满分100分,

时间9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 共50分)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5分,共50分)

下图为某小城市平面图,该城市被评选为宜居城市。

读图,回答1~2题。

1.以下宜居条件中与该城市的规划关系最密切的是(  )

A.位于海边,风景秀丽

B.交通顺畅,堵车现象少

C.工业区设计于自然防护带之外

D.气候宜人

答案:

C

解析:

四选项均为宜居条件,与城市规划关系最密切的是工业区的布局,巧妙利用山脉和河流作防护带,工业区对市区的影响小。

2.某退休老人欲在该城市安度晚年,最佳购房区是(  )

A.a处        B.b处

C.c处D.d处

答案:

D

解析:

退休老人的居住地应选择在环境优美、安静、交通便利、靠近医院的城区。

a处靠近车站,噪音大;b、c两处位于城市中心区,环境嘈杂;d处远离主城区,靠近干线公路、医院和海边,适合老人居住。

下图是我国西南地区某中等城市的功能区分布示意图。

读图回答第3题。

3.随着城市发展,Y住宅区较X住宅区更有利于居民的居住和生活,理由是(  )

①依山傍水,风景优美 ②远离铁路,噪音污染轻 ③交通便利,方便居民上下班 ④远离工业区,空气清洁

A.①②B.③④

C.①③D.②④

答案:

D

解析:

本题考查了城市功能区布局。

Y住宅区距离铁路远,且环境污染轻,X住宅区距工业区、铁路近,有较重的污染。

下图为某地区城市规划图。

读图回答4~6题。

4.从城镇规划来看,该地区的地形最有可能是(  )

A.平原B.高原

C.山地D.丘陵

答案:

A

解析:

该地区的城镇大体以城市为中心,较均匀地在四周布局,这说明该地区的城镇规划受地形的制约较小,故该地区的地形最有可能是平原。

5.图中信息显示,城市的服务功能(  )

A.沿铁路线较强B.沿干道较强

C.沿环路较强D.区域内一样强

答案:

B

解析:

由图可知,该地区的城镇主要沿干道向两侧扩展,这说明城市沿干道的服务功能较强。

6.城市中心的雾往往多于郊区,主要原因是(  )

A.市中心温度更高B.市中心水汽更多

C.市中心尘埃更多D.市中心人口更多

答案:

C

解析:

城市中心的灰尘杂质较郊区多得多,这些尘埃物质作为凝结核易使城市中心多雾。

下图表示以上海为中心、南京和杭州为副中心的长三角大都市圈城市体系。

读图回答7~8题。

7.图中南京都市圈中的城市按等级可分为(  )

A.2级B.3级

C.4级D.5级

答案:

B

解析:

南京都市圈的城市按等级可分为县、省辖市和省会三级。

8.该区域城镇体系构成的主要条件是(  )

A.城镇之间形成了交通网络

B.各城镇功能基本相同

C.该地区经济发达

D.该地区城市化水平高

答案:

A

解析:

城市之间便捷的交通联系是该区域城镇体系的主要条件。

下图为某城市不同时期人口密度与距市中心距离的关系变化曲线图。

读图回答9~11题。

9.按照城市化发展进程,图中四条曲线发生的先后顺序是(  )

A.①—②—③—④B.②—③—④—①

C.③—④—①—②D.④—③—②—①

10.下列因素中对该城市人口密度的变化影响最弱的是(  )

A.交通运输B.社会经济发展水平

C.地形、气候D.城市规模

11.该城市在图示阶段出现的现象是(  )

A.人口逐渐向市中心聚集,城市化水平提高

B.城市中心区人口减少,工业在城市中心区日趋集中

C.城市中心区经济萎缩,城市化水平降低

D.郊区第一产业比重下降,居民生活条件大幅度改善

答案:

9.D 10.C 11.D

解析:

第9题,根据城市市中心人口与郊区人口的变化特点(市中心人口由多变少,郊区人口不断增多)可知,图中四条曲线按城市发展过程发生的先后顺序是④—③—②—①。

第10题,交通运输条件、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城市规划是影响城市人口密度发生变化的主要因素。

第11题,在城市发展过程中,郊区环境条件不断改善,市区内的工业迁移到郊区,郊区农业人口成为城市人口,导致第一产业比重下降,居民收入增加,生活条件得到改善。

下图是“我国某城市1990年和2010年的功能区分布简图”,读图完成12~13题。

12.图中表现出来的城市化的标志是(  )

A.城市人口规模扩大

B.城市用地规模扩大

C.城市人口在总人口中的比重上升

D.形成城市带

答案:

B

解析:

城市用地规模扩大是该城市化的最直接显示的标志。

13.从1990年到2010年该城市的工业部门大部分由城区迁移到郊区,主要原因不可能是(  )

A.城市用地紧张,地价上涨

B.城市交通网的不断完善

C.为了缓解市区日益严重的环境污染

D.郊区劳动力素质高

答案:

D

解析:

图中工业部门大部分由城区迁往近郊区,并不是因为郊区劳动力素质高。

读某城市零售业区位决策示意图,完成14~15题。

14.若仅考虑利润因素,该城市零售业的最佳区位是(  )

A.M    B.N    C.P    D.Q

答案:

B

解析:

零售业的利润是由付租前的利润和地租高低决定的,付租前利润减去地租后得到的净利润最高的地区为该城市零售业的最佳区位。

15.近年来,在部分特大城市的边缘地区形成了一些大型综合商场和超级市场,其主要原因是(  )

①市区边缘地租相对较低 ②市区边缘人流量大

③市中心停车不便 ④市中心交通拥堵

A.①②③B.①②④

C.①③④D.②③④

答案:

C

解析:

在特大城市的边缘,地租相对较低,且城市边缘地区的停车条件、交通状况都较市中心好,因此有利于大型综合商场和超级市场的发展,但市区边缘的人流量并没有市中心大。

下图为印度某城市(由西至东相距25千米)人口密度与土地价格统计图。

读图回答16~18题。

16.图示甲地土地价格和人口密度均很低,其主要原因是(  )

A.位于城市中心,为市政中心广场

B.距离城市中心近,不利于房地产开发

C.位于城市边缘,基础设施不完善

D.位于郊区,只适合电子工业发展

17.乙地土地价格高,人口密度低,应属于(  )

A.中心商务区B.园林

C.住宅区D.工业区

18.丙地在城市功能区中(  )

A.为最普遍的类型B.生态环境最佳

C.交通条件最佳D.工业点最密集

答案:

16.C 17.A 18.A

解析:

第16题,影响地价的因素主要是距离市中心的远近和交通通达度,甲地位于城市边缘,地价低,人口密度低,说明该地基础设施不完善。

第17题,一般市中心为中心商务区,地价最高,图中乙地地价最高,应为中心商务区。

第18题,丙地人口密度最大,地价较低,应为住宅区,它是城市占地面积最大的功能区。

下图为我国某沿海城市50米高度大气中NO2浓度等值线图(单位:

毫克/立方米),读图回答19~20题。

19.下列关于该城市在城市化过程中存在的主要环境污染及其发生的季节说法正确的是(  )

A.水污染和工业污染——春季

B.噪声污染和光化学污染——夏季

C.固体废弃物污染和海洋污染——秋季

D.化学农药污染和粉尘污染——冬季

20.目前,该城市在城市化的同时生态环境也日益恶化,其根本原因是(  )

①城市人口增多,超过城市合理人口容量 ②放射性物质大量泄漏,使生物物种数量减少 ③工业膨胀,产生大量废弃物,超过环境的自净能力 ④城市化过程中车辆剧增,排放的有害气体物质增多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答案:

19.B 20.C

解析:

第19题,在城市化过程中,城市汽车数量的增多,可产生噪声污染;汽车尾气中NO2排放量随汽车数量的增多而增多,城市内的NO2和水汽等在夏季高温晴热条件下,容易造成光化学烟雾污染。

第20题,近年来,我国中、西部人口大量向东部沿海地区迁移,沿海城市人口剧增,超过城市合理人口容量;工业无限膨胀产生大量废弃物,超过环境的自净能力;城市车辆剧增,排放的有害气体物质增多,致使我国许多沿海城市生态环境日趋恶化。

第Ⅱ卷(综合题 共50分)

二、综合题(50分)

21.下图为我国东南沿海某城市示意图。

读图回答问题。

(11分)

(1)简述海港选址在P地而不是Q地的原因。

(2)在该城市的规划中,A、B、C、D四处为预留地。

现在该市决定在上述四地中建设一化工小区,你认为选择哪个地点适合,并说明理由。

(3)造成图中局部地区等地租线由中心向外凸出的因素是什么?

(4)据史料记载,该城市早期商业活动主要集中在沿河地区。

请推测早期的城市形态。

答案:

(1)Q地位于河流入海口,受水域条件(海水较浅)限制,通航和停泊条件不理想;河流携带的泥沙可能造成航道淤塞。

P地等深线密集,海水深,水域条件优越;P地为非城市用地,海港建设费用较低。

(2)D地。

 D地海陆交通便利,原料和产品运输便利;D地远离市区,且位于盛行风的垂直方向,对城市水源地和空气影响较小。

(3)等地租线由中心向外凸出说明该地地租偏高,影响因素主要是交通。

(4)早期商业活动集中在沿河地区,说明早期城市是沿河流分布的,城市形态可能是条带式或放射状。

解析:

(1)题,根据等深线分布可知P地坡度较陡,有建设海港的水域条件。

(2)题,工业区建设一是要考虑交通运输条件,二是要考虑对城市的影响。

第(3)题,等地租线向外凸出说明地租较高,主要是交通因素的影响。

第(4)题,城市早期商业活动集中在沿河地区,说明该城市形态可能是条带式或放射状。

22.阅读图文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各题。

(15分)

材料一 香港境内多低山、丘陵,山峰海拔多为300~400米,平原仅占香港土地面积的1/6,人多地少。

材料二 香港以港立城,城市围绕港区发展。

它是著名的自由贸易港,港口设施先进,远洋巨轮可自由出入。

经济以服务业为主,与中国内地及亚太其他地区关系密切。

(1)概括香港城市的空间结构特征,从经济因素对城市用地结构的影响角度分析图中中心商务区的形成原因。

(2)在香港岛城市功能分区中,高级住宅区逐渐趋向半山区和山顶发展,简要分析其原因。

(3)简述香港工业区布局的合理性。

答案:

(1)结构特征:

以维多利亚港区为中心,形成圈层式的布局(或同心圆结构模式)。

中心商务区形成原因:

①地处市中心,地价高,商业利润高,地租支付能力强;②交通便利,客货流量大。

(2)地势高,绿地多,环境优美;建筑空间大,交通便利,配套设施完善;远离工业区。

(3)临近港区,水运便利,便于原料和产品运输;位于市区边缘,地处城区的西北、东南端,与盛行风向垂直。

解析:

(1)题,由图可知,香港的城市功能区以港区为中心,由内向外依次为商业区、住宅区、工业区,呈圈层状分布;根据图示信息从地租、交通通达性和付租能力等方面分析中心商务区的成因。

(2)题,从图中高级住宅区的位置,结合材料可以判断:

地势高,绿地多,环境优美;与城区相比,空间大;有铁路、地铁连通,基础设施完善;离工业区远。

第(3)题,由图可知,临近港区,水运便利;位于与盛行风向垂直的郊外;远离城区。

23.图甲是某城市略图,该城市有四个工业区,分别是钢铁、机械、轻纺和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图乙是该城市2008年不同地点人口变动统计图。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0分)

(1)如果该城市工业布局比较合理,则盛行风向最可能是_______风。

A.西南偏西     B.西北偏西

C.东北偏东D.偏北

(2)该地最可能是下列哪一个城市?

________

A.上海B.孟买

C.新加坡D.伦敦

(3)该城市道路分布有明显不合理之处,表现在哪里?

(4)2008年该城市的A、B、C、D、E五地中,人口不断减少的是____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农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