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化学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学期第十单元课题2酸和碱的中和反应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0654651 上传时间:2023-01-24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212.1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中化学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学期第十单元课题2酸和碱的中和反应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初中化学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学期第十单元课题2酸和碱的中和反应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初中化学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学期第十单元课题2酸和碱的中和反应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初中化学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学期第十单元课题2酸和碱的中和反应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初中化学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学期第十单元课题2酸和碱的中和反应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初中化学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学期第十单元课题2酸和碱的中和反应文档格式.docx

《初中化学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学期第十单元课题2酸和碱的中和反应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中化学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学期第十单元课题2酸和碱的中和反应文档格式.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初中化学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学期第十单元课题2酸和碱的中和反应文档格式.docx

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 

二氧化硫和二化化氮

5.用pH计测得一些物质的pH如下:

物质

苹果汁

西瓜汁

牛奶

鸡蛋清

炉具清洁剂

pH

2.9

5.8

6.4

7.6

12.5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牛奶放置一段时间后变酸,pH变大

等量的西瓜汁比苹果汁所含氢离子数多

炉具清洁剂的碱性比鸡蛋清的碱性强

胃酸过多的人应该多喝苹果汁

6.已知,常温下氯化钙、氯化钠的水溶液均呈中性,向含有盐酸和氯化钙的混合溶液中逐滴滴入过量的x,溶液pH与滴入x的量的关系如图所示,则x可能是下列物质中的()

水 

氢氧化钠溶液 

纯碱溶液 

硝酸银溶液

二、填空题(共5题;

共34分)

7.宏观和微观相联系是化学独特的思维方式,微观探析化学反应的规律是化学科学的核心任务。

根据下列微观示意图回答问题。

(1)从微观的角度说明图示反应的实质是________;

(2)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

(3)若反应中NaOH稍过量,则反应后,溶液中存在的微观粒子有________。

8.________和________生成________和水的反应,叫做中和反应,中和反应的实质是酸电离的________与碱电离的________生成水。

中和反应是复分解反应中的一种反应,大多数酸是可溶的,它跟可溶性碱或不溶性碱都能发生中和反应。

9.下表列出了家庭中的一些物质的pH.。

牙膏

食盐水

肥皂水

3

9

7

10

(1)上述物质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的是________。

(2)蚊子的毒液中含有甲酸,如果你被蚊子叮了以后痛痒难忍,你应该把表中的物质________涂在痛痒处。

理由是________。

10.下图是稀盐酸和氢氧化钠反应发生过程中各项的变化,请分析:

①图一用滴管滴入一定量的溶液后,烧杯中的溶液恰好由红色变成无色,滴管中的试剂是________,此时是图二中的________(填“A”、“B”或“C”)点,继续滴加该试剂,得到完成的图二、图三。

根据图二、图三的变化分析,判定此反应发生的依据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

②图三C点溶液中含有的溶质是________;

③在没有指示剂的情况下,下列试剂不能帮助确定上述反应是否发生的是________。

a.铁粉 

b.AgNO3溶液 

c.Na2CO3溶液

11.向盛有NaOH溶液的烧杯中滴入几滴酚酞试液,试液变为红色,此时溶液的pH________7,向此溶液中逐渐滴加稀盐酸,并不断振荡,直至试液刚好无色时,溶液呈________性;

继续滴入稀HCl,溶液呈________色,pH________7,在整个实验过程中,溶液发生了________反应,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当溶液呈红色时,溶液中的溶质有________.

三、实验探究题(共3题;

共24分)

12.实验小组用图甲所示装置探究盐酸与氢氧化钠的反应,结果如图乙所示。

(1)稀盐酸和氢氧化钠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

(2)b点时,烧瓶内的溶液呈________(填“酸”“碱”或“中”)性。

(3)在a、B、c、d四点中,对应甲中烧瓶内溶液呈无色的是________(填字母序号)。

13.化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实验是科学探究的重要手段。

某化学兴趣小组在一次活动中进行了如图所示的探究实验。

(1)

【实验探究】

【收集证据】A烧杯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

根据C试管中的现象能得出B烧杯的溶液中一定没有的离子是________(填符号)。

滴加氢氧化钡溶液的实验现象________。

(2)

【结论应用】通过上述实验现象可以得出,在此过程中________(从宏观角度回答)。

根据这个结论,若向C试管溶液中加入氯化钡溶液有白色沉淀产生,则B烧杯的溶液中一定含有的离子是________(填符号)。

(3)

【归纳总结】经讨论我们能够总结出,根据明显的实验现象可以得出许多结论。

一般来说,常根据________,证明物质发生了化学变化。

14.某化学兴趣小组同学,用盐酸和氢氧化钠进行“酸碱中和反应”的探究,进行一段时间后发现没有明显变化,询问老师才知道忘记滴加指示剂。

因此,他们停止实验,并在老师的指导下对烧杯内的溶液中的溶质的成分进行探究。

【提出问题】该烧杯内的溶质是什么?

【猜想假设】猜想一:

NaCl 

猜想二:

NaCl和HCl

猜想三:

NaCl和NaOH 

猜想四:

NaCl、NaOH和HCl

同学们讨论后一致认为猜想四不合理,请你说出不合理的理由________(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查阅资料】NaCl溶液呈中性。

【实验探究】兴趣小组甲、乙、丙三位同学分别设计了如下的实验方案,请你帮助他们完成实验报告的相关内容。

实验方案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甲同学取少量烧杯内的溶液于试管中,滴入酚酞试液

溶液无变化

猜想一成立

乙同学另取少量烧杯内的溶液于试管中,加入________。

有气泡生成

猜想二成立

丙同学另取少量烧杯内的溶液于试管中,滴加适量的CuSO4溶液

没有蓝色沉淀产生

猜想________不成立

【评价反思】老师看了甲、乙、丙三位同学的实验报告,指出甲同学的实验结论不准确,请你分析甲同学实验结论不准确的原因:

________。

【得出结论】猜想二成立

(4)

【拓展延伸】某同学在进行酸碱中和滴定实验时,测得溶液的pH变化如下图1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①由图1可知,该同学实验操作是________。

A.将盐酸滴入氢氧化钠溶液中

B.将氢氧化钠溶液滴入盐酸中

②由图1可知,在b点处溶液中溶质是________。

③图2为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的微观过程,从微粒的角度分析,此反应的微观实质________(合理答案即可)。

答案解析部分

一、单选题

1.【答案】A

【考点】溶液的酸碱性与pH值的关系

【解析】【解答】A、柠檬pH(2~3),小于7,呈酸性;

B、橙子pH(3~4),小于7,呈酸性;

C、西红柿pH(4~5),小于7,呈酸性;

D、柿子pH(5~6),小于7,呈酸性;

在呈酸性的物质中,杨梅的pH最小,酸性最强。

故答案为:

A。

【分析】当溶液的pH等于7时,呈中性;

当溶液的pH大于7时,呈碱性;

当溶液的pH小于7时,呈酸性;

当溶液的pH<7时,随着pH的减小酸性增强。

2.【答案】C

【考点】中和反应及其应用

【解析】【解答】A.稀盐酸不能使酚酞变色,与氢氧化钠恰好反应后的溶液也不能使酚酞变色,不符合题意;

B.稀盐酸能使石蕊变红,加入氢氧化钠溶液恰好完全反应后的溶液呈中性,石蕊试液呈紫色,可以证明但不如C选项现象明显,不符合题意;

C.氢氧化钠溶液能使酚酞变红,加入稀盐酸后,若红色恰好消失,则可证明二者恰好完全反应,现象明显,符合题意;

D.滴有氢氧化钠的石蕊试液呈蓝色,盐酸与氢氧化钠恰好完全反应时石蕊呈紫色,可以证明二者恰好完全反应,但现象不如C明显,不符合题意;

C

【分析】根据酚酞和石蕊遇酸、碱性溶液颜色变化分析,石蕊中性和碱性分别是紫色和蓝色,现象不如酚酞碱性和中性的颜色变化明显。

3.【答案】A

【解析】【解答】①用氢氧化钠溶液洗涤石油中残余硫酸属于酸碱中和反应;

②用氢氧化铝治疗胃酸属于酸碱反应的中和反应;

③用熟石灰改良酸性土壤属于酸和碱反应的中和反应;

④将稀氨水(含有NH4+、OHˉ)涂抹在蚊虫叮咬处(分泌岀蚁酸)止痒属于酸和碱反应的中和反应;

A

【分析】根据中和反应是酸和碱生成盐和水的反应分析。

4.【答案】D

【考点】酸雨的产生、危害及防治

【解析】【解答】A、甲烷是引起温室效应的主要气体,一氧化碳有毒,是大气污染物,A不符合题意;

B、二氧化硫是引起酸雨的主要气体之一,一氧化碳不是,B不符合题意;

C、二氧化碳是引起温室效应的主要气体,一氧化碳有毒,是大气污染物,C不符合题意;

D、二氧化硫和二氧化氮是引起酸雨的主要气体,D符合题意;

D。

【分析】根据形成酸雨的主要气体是二氧化硫和二氧化氮分析

5.【答案】C

【解析】【解答】A、牛奶放置一段时间后变酸,酸性增强,pH变小,A不符合题意;

B、苹果汁的酸性比西瓜汁强,等量的西瓜汁比苹果汁所含氢离子数少,B不符合题意;

C、炉具清洁剂的pH比鸡蛋清的大,炉具清洁剂的碱性比鸡蛋清的碱性强,C符合题意;

D、苹果汁显酸性,胃酸过多的人,应该少喝苹果汁,D不符合题意。

C。

【分析】A、根据酸性溶液酸性越强,pH越小分析

B、根据苹果汁的酸性比西瓜汁强分析

C、根据碱性溶液pH越大碱性越强分析

D、根据苹果汁是酸性的分析

6.【答案】C

【解析】【解答】由图像可知,pH开始时<7,逐渐增大至=7(且持续一段时间),然后>7。

符合此图像的反应为向稀盐酸和氯化钙的混合溶液中逐滴滴入过量的碳酸钠溶液。

稀盐酸先与碳酸钠反应,此过程中pH逐渐增大,但小于7。

稀盐酸反应完后氯化钙再与碳酸钠反应,生成碳酸钙的沉淀和氯化钠,此过程中溶液pH恒等于7。

然后继续滴加碳酸钠溶液至pH>7。

【分析】由图像可知加入的物质是碱性的,且当稀盐酸反应完后,溶液的pH不变,据此分析

二、填空题

7.【答案】

(1)酸溶液中的氢离子和碱溶液中的氢氧根离子结合成水分子

(2)NaOH+HCl═H2O+NaCl

(3)钠离子、氢氧根离子和氯离子

【解析】【解答】

(1)根据反应可以知道,中和反应实质就是氢氧根离子和氢离子结合形成水的过程;

故填:

酸溶液中的氢离子和碱溶液中的氢氧根离子结合成水分子。

(2)氢氧化钠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反应的方程式为:

NaOH+HCl═H2O+NaCl;

NaOH+HCl═H2O+NaCl。

(3)若反应中NaOH稍过量,则反应后,溶液中存在的微观粒子有钠离子、氢氧根离子和氯离子;

钠离子、氢氧根离子和氯离子。

【分析】

(1)根据中和反应的实质分析

(2)根据氢氧化钠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分析

(3)根据氢氧化钠是由氢氧根离子和钠离子构成分析

8.【答案】酸;

碱;

盐;

H+;

OH-

【解析】【解答】酸和碱生成盐和水的反应,叫做中和反应,中和反应的实质是酸电离的H+与碱电离的OH-生成水。

【分析】根据中和反应定义分析;

根据中和反应的实质是氢离子和氢氧根离子生成水分子分析。

9.【答案】

(1)醋

(2)牙膏或肥皂水;

酸和碱发生中和反应的原理

【考点】中和反应及其应用,溶液的酸碱性与pH值的关系

(1)酸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醋的pH=3,故上述物质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的是醋。

(2)酸和碱反应生成盐和水,蚊子的毒液中含有甲酸,如果你被蚊子叮了以后痛痒难忍,应该涂抹碱性物质,牙膏或肥皂水显碱性,故把表中的物质牙膏或肥皂水涂在痛痒处。

理由是酸和碱发生中和反应的原理。

【分析】溶液pH<

7,显酸性,溶液pH>

7,显碱性,溶液pH=7,呈中性,酸性溶液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

酸和碱发生中和反应,生成盐和水。

10.【答案】稀盐酸;

B;

溶液温度升高;

溶液pH逐渐变小;

NaCl、HCl;

b

【解析】【解答】①酚酞遇碱性溶液变红,遇中性或酸性溶液不变色,用滴管滴入一定量的溶液后,烧杯中的溶液恰好由红色变成无色,所以滴管中的试剂是稀盐酸。

酸碱反应放出热量,稀盐酸与氢氧化钠恰好反应后再滴入稀盐酸,温度降低,所以恰好反应时对应的点是B。

氢氧化钠溶液显碱性,pH>

7,稀盐酸与氢氧化钠恰好反应时,溶液的pH=7,继续滴入稀盐酸,溶液的酸性增强,pH<

7。

所以根据图二、图三的变化分析,判定此反应发生的依据分别是溶液温度升高、溶液pH逐渐变小。

②C点溶液的pH<

7,显酸性,说明有稀盐酸剩余,此时溶液中的溶质有生成的NaCl以及剩余的HCl。

③a.铁粉能与酸反应生成气体而冒气泡,符合题意;

b.无论反应是否发生,都有Cl-存在,能与AgNO3溶液中的Ag+结合产生白色沉淀,不符合题意;

c.Na2CO3溶液能与酸反应生成气体而冒气泡,符合题意。

c。

【分析】氢氧化钠与盐酸反应没有明显现象,所以判断其反应发生及反应过程需要指示剂来完成,通过指示剂的颜色变化确定反应的进程。

11.【答案】>;

中;

无;

<;

中和;

HCl+NaOH═NaCl+H2O;

NaOH

【解析】【解答】解:

氢氧化钠是一种常见的碱,其溶液呈碱性,能使无色酚酞变成红色,其溶液的酸碱度大于7;

氢氧化钠能与盐酸发生中和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氯化钠溶液呈中性,因此在与盐酸恰好完全反应时,所得溶液呈中性,溶液的酸碱度等于7;

继续滴加稀盐酸,由于盐酸的过量而使溶液酸性增强,溶液的酸碱度小于7,酚酞仍为无色;

故答案为:

>,中,无,<,中和,HCl+NaOH═NaCl+H2O.NaOH.

【分析】根据酸碱的基本性质和中和反应进行分析.

三、实验探究题

12.【答案】

(1)

(2)碱

(3)c、d

(1)稀盐酸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化学方程式为

(2)b点时,溶液的pH大于7,故烧瓶内的溶液呈碱性。

(3)在a、b、c、d四点中,对应甲中烧瓶内溶液呈无色,溶液显酸性或中性,故呈无色的是c、d。

【分析】向氢氧化钠溶液中逐渐滴加稀盐酸时,稀盐酸与氢氧化钠发生反应,当稀盐酸量不足时,溶液显碱性,pH>7;

当稀盐酸恰好与氢氧化钠反应时,溶液呈中性,pH=7;

当稀盐酸过量时,溶液显酸性,pH<7。

13.【答案】

(1)H2SO4+Ba(OH)2=BaSO4↓+2H2O;

H+、SO42-;

A黄色溶液中出现白色沉淀D试管中出现红褐色沉淀,溶液黄色逐渐变为无色

(2)在同一反应容器中同时存在碱与酸和碱与盐的反应时,酸碱反应一般是优先于酸与盐的反应;

Cl-、Fe3+、SO42-、H+

(3)明显的实验现象证明有新的物质生成

【解析】【解答】【收集证据】酸碱反应比较快,所以烧杯A中发生的反应是:

H2SO4+Ba(OH)2=BaSO4↓+2H2O,向C试管中滴加氯化钡溶液无明显现象,说明试管C中无稀硫酸,即无H+、SO42-。

氯化铁溶液是黄色的,2FeCl3+3Ba(OH)2=2Fe(OH)3↓+3BaCl2,所以滴加氢氧化钡溶液的实验现象是:

烧杯A的黄色溶液中出现白色沉淀;

D试管中是氯化铁溶液,实验现象是:

出现红褐色沉淀,溶液由黄色逐渐变为无色。

【结论应用】通过上述实验现象可以得出,在此过程中同一反应容器中同时存在碱与酸和碱与盐的反应时,酸碱反应一般是优先于酸与盐的反应。

若向C试管溶液中加入氯化钡溶液有白色沉淀产生,则B烧杯的溶液中一定含有稀硫酸及没有参与反应的氯化铁,含有的离子是Cl-、Fe3+、SO42-、H+。

【归纳总结】一般来说,常根据明显的实验现象证明有新的物质生成,证明物质发生了化学变化。

【分析】根据酸碱反应为中和反应进行分析;

发生中和反应时若没有明显现象的可借助于酸碱指示剂来证明或根据中和反应放热或根据酸或碱性质改变进行验证。

在证明反应后溶液中成分时,要注意反应物的用量。

14.【答案】

(1)NaOH+HCl=NaCl+H2O

(2)锌粒(Zn)、CaCO3、Na2CO3(碳酸盐)(合理答案均给分);

(3)酚酞在酸性和中性溶液中均不变色

(4)A;

氯化钠(NaCl);

氢离子和氢氧根离子结合生成水、H++OH-=H2O(合理答案均给分)

(1)氢氧化钠与稀盐酸可以反应,故不能共存,反应方程式为NaOH+HCl=NaCl+H2O;

(2)溶液中一定有氯化钠,如果猜想2成立,说明溶液中有稀盐酸,故加入的物质应该是可以和酸反应能放出气体的物质,故可以是碳酸钠、碳酸钙或活泼的金属锌等;

丙同学另取少量烧杯内的溶液于试管中,滴加适量的CuSO4溶液没有蓝色沉淀产生,说明溶液中没有氢氧化钠,故猜想三不成立;

(3)甲同学的实验中氯化钠和稀盐酸都不能使酚酞变色,故不能确定是否含有稀盐酸,故错误;

(4)①由图1可知,反应前溶液的pH大于7,反应后溶液的pH小于7,故说明是将稀盐酸加入氢氧化钠溶液中,

A;

②b点处溶液的pH=7,说明稀盐酸与氢氧化钠恰好完全反应,故反应后溶液中的溶质是NaCl;

③由图可知,稀盐酸与氢氧化钠的反应实质是酸中的氢离子与碱中的氢氧根离子反应生成水的过程;

【分析】根据中和反应的特点及反应物的量来进行分段分析进而进行求解。

试卷分析部分

1.试卷总体分布分析

总分:

70分

分值分布

客观题(占比)

12(17.1%)

主观题(占比)

58(82.9%)

题量分布

6(42.9%)

8(57.1%)

2.试卷题量分布分析

大题题型

题目量(占比)

分值(占比)

单选题

填空题

5(35.7%)

34(48.6%)

实验探究题

3(21.4%)

24(34.3%)

3.试卷难度结构分析

序号

难易度

占比

1

容易

64.3%

2

普通

28.6%

困难

7.1%

4.试卷知识点分析

知识点(认知水平)

对应题号

溶液的酸碱性与pH值的关系

15(18.5%)

1,5,9,11

中和反应及其应用

64(79.0%)

2,3,6,7,8,9,10,11,12,13,14

酸雨的产生、危害及防治

2(2.5%)

4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军事政治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