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兴县政府工作报告Word下载.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20647014 上传时间:2023-01-24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38.3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长兴县政府工作报告Word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长兴县政府工作报告Word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长兴县政府工作报告Word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长兴县政府工作报告Word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长兴县政府工作报告Word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长兴县政府工作报告Word下载.docx

《长兴县政府工作报告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长兴县政府工作报告Word下载.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长兴县政府工作报告Word下载.docx

累计新增规模企业275家、“亿千企业”105家、百亿企业2家、上市企业2家。

现代农业加快发展,新增七大特色产业33.8万亩,其中设施农业5.2万亩,建成亩产效益超5000元的县级农业示范园区103个;

培育市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28家、示范性合作社26家;

新增无公害、绿色、有机农产品148只,国家地理标志产品1只;

被评为“中国银杏之乡”、“中国花木之乡”、“中国果蔬无公害十强县”。

服务业稳步提升,综合物流园区A区投入运行,欧尚、大润发、金百尚家居等一批重点项目建成开业,新增2A级以上物流企业11家、限额以上商贸企业30家、生产性服务业分离企业22家;

大唐贡茶院、仙山湖、江南红村等一批旅游景点建成开放,新增国家3A级以上旅游景区4家,全县旅游收入由8.7亿元提高到54亿元,成功创建省级旅游经济强县;

房地产业平稳健康发展,交通运输、邮政、通信、中介等服务业较快发展。

全县三次产业结构由10:

56.1:

33.9调整为8.5:

55.2:

36.3。

过去五年,经济转型升级成效明显。

自主创新能力持续提升,组织实施省级以上科技项目166项,新认定国家重点扶持高新技术企业38家;

实施政产学研项目580项,累计授权专利5076件,其中发明专利204件;

省绿色动力能源技术创新公共服务平台、浙江大学农业科技示范园、科技创业园二期等科技平台相继建成;

新增中国驰名商标10件、中国名牌产品1只、省著名商标27件、省名牌产品22只、省区域名牌1只、省级专业商标品牌基地2个。

产业平台建设升级扩容,县经济开发区成为全省首家县域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并入选全国首批光伏发电集中应用示范区;

南太湖产业集聚区长兴分区启动建设,太湖图影旅游度假区、太湖新城建设扎实推进;

全县工业平台完成基础设施投入31.9亿元,累计开发面积18.7平方公里。

开放型经济取得新业绩,“大好高”项目明显增多,引进世界500强投资企业5家、央企2家;

出口结构逐步优化,机械汽配、纺织服装等出口重点产业不断壮大,新增自营出口实绩企业201家。

资源要素配置进一步优化,完成建设用地复垦1.4万亩、土地开发9155亩、土地整理7.8万亩,工业项目亩均投资强度由46万元提高到94万元;

引进各类人才1.4万名,其中高层次人才1100名;

新增银行业金融机构6家、小额贷款公司3家。

过去五年,城乡统筹发展步伐加快。

城乡规划体系不断完善,编制了《长兴县域总体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新一轮城镇体系规划,完成了县域村庄布局规划修编工作,实现了中心村村庄建设规划全覆盖。

中心城市建成区面积由28平方公里扩大到45平方公里,城市化率由52%提高到60%,中心广场、长兴展览馆等一批高品位市政工程投入使用。

龙山新区建设有序推进,配套设施日益完善;

总部经济园区加快建设。

城市管理进一步向社区、市场和乡镇延伸,精细化管理不断加强。

新农村建设“十大工程”扎实推进,小城镇基础设施更加完善,中心镇集聚功能不断提升;

共创魅力乡村85个、市级新农村建设实验示范村24个,村庄环境整治覆盖面由50%扩大到95%,区域供水工程基本完成,城乡生活垃圾收集处理率由30%提高到90%。

滨湖大道、画溪大桥和318国道长兴段改建等交通重点工程竣工通车,新增公路里程532公里,改造农村低等级桥梁234座,城乡交通网络更趋完善;

合溪水库提前下闸蓄水,新建标准堤防169公里,加固水库、山塘127座;

吕山变、泗安变等一批输变电工程顺利建成;

铺设天然气管网136公里,发展用户1.7万户;

农村数字电视网络改造和整体平移工作全面完成;

宽带网络基本实现全覆盖。

过去五年,生态环境质量有效改善。

节能减排工作扎实推进,万元GDP和万元工业增加值综合能耗累计分别下降20%和30%,二氧化硫和化学需氧量排放量分别下降29.2%和31.8%。

纺织、印染行业整治成效明显,农业面源污染治理有序开展,太湖蓝藻防治扎实有效,完成河道清淤1520公里,地表水环境功能区达标率由17.4%提高到76.9%;

新建污水处理厂8座,在全省率先实现建制镇污水处理厂全覆盖。

落后产能淘汰工作不断深化,共关闭矿山企业82家、石粉厂70家,淘汰石灰土立窑148门,拆除烟囱223个,改造窑炉142门,关停小火电机组7.2万千瓦。

循环经济加快发展,清洁生产新工艺、新技术进一步推广应用,垃圾焚烧发电项目投入运营,新增清洁生产审核企业102家。

完成城乡绿化21.7万亩,平原林木覆盖率由18%提高到34%,空气环境质量优良率由77.8%提高到90.7%。

新创国家级生态乡镇10个、省级森林城镇3个,荣获全国平原绿化工作先进县、中国老年人宜居宜游城市、省级生态县、省森林城市等称号。

过去五年,各项社会事业协调发展。

教育优质化、均衡化步伐进一步加快,“名师名校长工程”深入实施,教师综合素质不断提高,教育质量稳步提升,教育设施更趋完善,累计投入11.2亿元,新建学校5所、迁建7所、改造79所,撤并农村中小学教育网点69个。

医药卫生体制改革逐步深入,县中医院、妇保院完成迁建,共创规范化社区卫生服务中心20家,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人均筹资额由87元提高到380元。

文体事业蓬勃发展,文化馆、艺术馆、国际射击中心等一批重点文体设施建成启用,圆满完成第八届全国残运会长兴分赛区自行车赛等赛事承办工作,新增省级文化示范村(社区)8个、省级体育强镇(乡)13个,成功创建省级体育强县。

计生服务不断优化,低生育水平持续稳定,被评为全国阳光计生示范县。

过去五年,社会管理服务不断优化。

安全生产形势稳定好转,事故起数、死亡人数和直接经济损失分别下降了65%、5%和36%。

全面开展重大事项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公共安全防灾减灾预警体系和应急救援机制更加健全。

“十小”行业整治成效明显,市场经济秩序进一步规范。

县、乡、村三级便民服务中心基本建成,村(居)事务公开有效落实,农村集体“三资”规范化管理明显加强。

“法治长兴”建设不断深入,三星级以上民主法治村、社区达标率达到100%,被评为全国“五五”普法先进县。

信访维稳工作机制日趋完善,一批影响社会稳定的突出问题得到妥善处置。

法律援助和人民调解工作不断加强,各类矛盾纠纷调处成功率达到97.6%。

社会管理综合治理工作深入推进,群众安全感满意率保持在96%以上,“平安长兴”建设获得省级“五连冠”。

过去五年,人民生活水平稳步提升。

城乡居民收入明显提高,2011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分别达到29725元和15640元,年均增长11.4%和13.4%。

城乡居民人均居住面积分别由31.3平方米、50平方米提高到42.9平方米、60.5平方米,城乡每百户家庭拥有电脑数量分别由57台、12台提高到80台、32台,全县每百户家庭拥有汽车数量由6辆提高到23辆。

全民创业深入推进,新发展民营企业4183家、个体工商户4万余户。

累计新增就业5.5万人,帮助2.1万名城镇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

培训城乡劳动力14.3万人次,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4.4万人次。

社会保障体系日益完善,保障标准稳步提高,城乡居民养老、医疗保障等基本实现全覆盖,社会救助工作进一步加强。

建成乡镇养老服务中心18个、社区(行政村)养老服务站21个,新建、改建敬老院9所,农村“五保”和城镇“三无”对象集中供养率达到98%。

住房保障体系不断健全,建成拆迁安置房56.8万平方米、经济适用房2.6万平方米、廉租房2万平方米,完成农村住房改造建设1.3万户,帮助农村困难群众改造危旧房1986户。

过去五年,政府自身建设全面加强。

依法行政工作逐步深入,政府工作科学化、民主化、制度化水平进一步提高。

新一轮县政府机构改革如期完成,财政预算、国资监管、投融资、人事管理、行政审批等体制机制改革顺利推进;

政务公开工作不断深化,清理行政规范性文件1400多件,行政效能进一步提升。

严格执行县人大及其常委会的决议、决定,主动向县人大常委会报告工作,及时向县政协通报政情。

认真做好人大代表建议案和政协委员提案办理工作,共办理建议案654件、提案694件,办结率100%、满意率99.7%。

自觉接受社会各界监督,主动加强与各民主党派、工商联和人民团体的联系。

充分发挥12345县长热线、县长信箱等便民通道作用,累计受理群众咨询投诉2.3万起,办结率100%,理解、满意率96%。

全面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不断完善经济责任审计、述职述廉、建设项目公开招投标、政府采购等制度,认真执行党政机关厉行节约各项规定,严肃查处违法违纪案件,政府廉政建设取得新成效。

与此同时,国防动员、民兵预备役、人民防空、征兵、优抚安置、双拥共建等工作扎实推进,民族宗教、外事、侨台等工作有序开展,妇女、未成年人、残疾人等事业全面进步,气象、档案、科普、新闻传媒、慈善、老龄等工作取得新进展。

各位代表,2011年是县十四届政府任期的最后一年,也是不平凡的一年。

一年来,县政府认真贯彻落实县委决策部署,主动争取县人大、县政协的监督支持,攻坚克难、创新创优,统筹推进各项工作,实现了“十二五”的良好开局。

全县地区生产总值增长11.5%;

财政总收入增长36%,其中地方财政收入增长37.5%;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0.9%;

工业性投入增长18.1%;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7.8%;

金融机构存贷款余额分别增长16.8%和19%;

自营出口增长48.9%;

完成合同外资4.7亿美元、实到外资1.8亿美元、县外内资注册资本金31亿元;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4.1%,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增长17.5%;

人口自然增长率1.77‰。

2011年,我们着重抓了以下五方面工作:

一是抓改造提升,提高发展质量。

始终坚持好字优先、好中求快方针,扎实推进产业结构调整,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进一步提高。

制定出台了加快工业经济和纺织、水泥、蓄电池等产业转型升级实施意见,明确目标任务和具体举措,积极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努力做大新兴产业,新获“中国长丝织造名城”称号。

研究制定《长兴县工业平台主导产业发展定位目录》,促进各类平台科学发展、错位发展。

健全招商选资机制和项目评价体系,加大“大好高”项目引进推进力度,促进重大项目早落实、早见效。

精心组织实施农业“五四三二一”工程,两个高标准粮食生产功能示范区基本建成,三个省级现代农业综合区建设进展顺利。

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服务业发展工作,扎实推进综合物流园区、中心商务区、利时城市综合体等服务业重点项目建设;

启动实施“四五六”旅游发展战略,加快陈武帝故居、顾渚山茶文化景区等“十大”旅游项目建设,太湖图影旅游度假区成功创建省级旅游度假区。

二是抓统筹建设,完善城乡设施。

认真落实城乡统筹、协调推进要求,大力推进基础设施建设。

积极适应国家宏观调控政策变化,努力争取各方支持配合,着力加强重点项目建设要素保障。

全面完成九大交通重点工程建设,新建回龙山新区道路、环城西路公铁立交桥等城市建设重点工程,实施金陵路街面和人民路改造。

专门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快中心镇发展和改革的若干意见》,不断提升中心镇辐射带动功能。

深入推进新农村建设,扎实开展魅力乡村创建,有序推进18个中心村培育试点,巩固提升“江南茶乡”、“岕里人家”和“希望田野”3条实验示范带,启动建设“太湖风情”实验示范带,持续开展农村环境连片整治。

认真实施全国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建设项目,进一步完善水利和防汛设施;

加快建设220千伏金钉子变、昆仑变二期等输变电工程。

三是抓整治创建,深化生态建设。

始终坚持经济发展与保护环境并重原则,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以全面争创国家生态县为目标,深化生态环境综合整治“十三项工程”和清水入湖行动。

集中开展铅酸蓄电池行业专项整治,关闭低、小、散企业31家,顺利通过国家和省、市验收。

全面开展李家巷地区环境综合整治并取得阶段性成效;

扎实推进长牛线治超治尘、11省道吴山段等重点路段粉尘治理,大气环境持续改善。

深化排污权有偿使用和交易试点工作。

认真开展矿山企业环境专项执法检查、全国重点行业企业环境风险及化学品检查等专项行动,各类环境违法现象得到有效遏制。

广泛开展形式多样的生态创建活动,切实增强全社会环保意识。

深入实施“亿万千百十一”绿化工程,城乡绿化工作成效明显。

国家生态县创建顺利通过环保部技术核查。

四是抓民生实事,推动惠民利民。

坚持以“十有民生工程”为重点,加大投入、强化保障,加快民生改善步伐。

全面完成校舍安全工程,出台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有效落实校车安全管理措施。

深入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全面实施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基本药物制度。

完善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障和社会养老保险制度,新增社会养老保险参保4.1万人。

全年建成保障性住房2.6万平方米,城乡居民居住条件进一步改善。

筹措救助资金6278万元,实现政府救助5.9万人次。

深入实施残疾人共享小康工程,实现基本生活保障1700多人。

全面开展食品药品安全大检查、大整治工作,启动实施农贸市场改造提升工程,实现100个摊位以上的农贸市场和大中型超市食品质量抽检全覆盖。

加强城乡公交车更新和运营管理工作,建立健全农村公路养护管理机制。

深入推进农村文化“八有”保障工程和文化建设“六大行动”,农村文体设施进一步完善。

五是抓服务保障,优化发展环境。

面对严峻复杂的经济形势,研究出台《关于促进中小微企业平稳健康发展若干意见》等政策措施,在财政、税收等多方面扶持中小微企业发展。

集中组织开展“专项服务月”、“服务中小微企业”等活动,努力形成政企同心、共渡难关的良好氛围。

深入推进金融服务创新,大力引进银行业金融机构,组织开展“金融超市”等活动,加强银企对接,创新融资方式,多渠道为中小微企业和“三农”提供融资服务。

千方百计增加供地指标,加大“三类土地”处置力度,进一步加强土地节约集约利用工作,土地管理利用水平有所提高。

深入推进“南太湖精英计划”和十二项重大人才工程,加大“两高一紧缺”人才引进力度;

优化企业用工服务,新增劳务合作基地7个。

回顾过去,我们深切地感受到,成绩来之不易。

这些成绩的取得,是中共长兴县委正确领导的结果,是县人大、县政协和社会各界大力支持的结果,更是全县广大干部群众共同努力的结果。

在此,我谨代表县人民政府,向在各个领域、各个岗位辛勤劳动、无私奉献的全县人民,向给予政府工作热情支持的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向各民主党派、工商联、人民团体,向驻长部队、武警官兵、在长省部属企事业单位,向各位老领导、老同志,向在长的外来投资者和建设者,向所有关心、支持、参与长兴建设发展的各界朋友,表示衷心的感谢并致以崇高的敬意!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全县经济社会发展和政府工作还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

一是经济发展的素质性、结构性矛盾仍然比较突出,高消耗、低产出的传统产业占比较高,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不快,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不强,经济转型升级任务十分繁重;

二是要素制约问题日益突出,土地、能源等节约集约利用水平亟待提高,局部地区环境问题尚未得到根本解决,化学需氧量减排等少数指标未能达到预期目标;

三是城乡区域发展不够协调,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旧城改造步伐有待加快,农村卫生等公共服务有待加强,少数村级集体经济仍然比较薄弱;

四是民生改善与群众期望尚有差距,一些群众反映强烈的民生问题有待解决,少数低收入群众生活仍然比较困难,财政刚性支出大幅增长,收支平衡压力加大;

五是少数政府部门和工作人员还存在作风不实、效率不高、服务不优等现象,政府自身建设需要进一步加强和改进。

对于这些问题,我们将在今后的工作中高度重视,认真研究,加快解决。

今后五年和2012年工作安排

各位代表,长兴的发展正处在新的历史起点上。

县第十三次党代会提出了建设县强、民富、景美、人和的“太湖望县、锦绣长兴”新目标,明确了打造富庶之城、活力之城、秀美之城、幸福之城的新任务。

我们要紧紧围绕这一目标任务,进一步认清形势、把握趋势,进一步抢抓机遇、乘势而上,进一步加快发展、科学发展。

从总体上看,我县发展的有利条件很多,困难挑战也不少。

特别是随着新型工业化、农业现代化和经济国际化、区域一体化的持续推进,国家宏观政策的适时适度调整,有利于经济转型升级的体制机制日渐完善,为长兴今后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外部环境;

经过多年的实践,长兴的综合实力和发展后劲不断提升,心齐、气顺、人和的干事创业氛围更加浓厚,更为长兴今后的发展创造了重要的内部条件。

同时,我们也必须看到,世界经济发展的不确定性、不稳定性因素增多,国内经济运行的新情况、新问题增多,个别领域影响社会稳定的隐患、矛盾增多,使我县保持经济社会平稳较快发展的压力明显加大。

因此,今后五年,既是我县经济快速发展、健康发展和协调发展的重要时期,也是社会转型、矛盾多发和利益调整的特殊时期,更是建成惠及全县人民的全面小康社会、在省市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关键时期。

我们必须坚定信心、积极应对,开拓创新、真抓实干,切实肩负起时代和人民赋予我们的重任,全力实现“十二五”规划和县第十三次党代会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

根据县第十三次党代会的总体部署,今后五年政府工作的指导思想是: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深入实施工业立县、开放活县、生态优县、科教兴县、文化强县和新型城市化战略,全力推进“三升一改”,为加快建设县强、民富、景美、人和的“太湖望县、锦绣长兴”而努力奋斗!

今后五年政府工作的主要目标是:

加快打造富庶之城,经济实力更加雄厚。

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1%以上,财政总收入年均增长18%以上。

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18%以上,五年累计突破1600亿元,其中工业性投入年均增长18%以上,累计突破900亿元。

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农业规模化生产、产业化经营和社会化服务水平不断提升,综合生产能力和农产品市场竞争力明显提高;

新型工业化加快推进,战略性新兴产业占比稳步提高,到2016年,规模以上工业产值超过1800亿元;

现代服务业加快发展,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增长16%以上,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到40%。

县域经济综合实力和基本竞争力在全省排名稳步提升。

加快打造活力之城,发展后劲更加充足。

各项改革统筹推进,体制机制更加完善。

自主创新能力进一步增强,到2016年,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支出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到2.4%以上。

人才支撑作用明显增强,每万人口拥有人才资源数达到2430人以上。

对内对外开放的广度和深度进一步拓展,产业关联度大、产品附加值高的“大好高”项目明显增多,五年累计实际利用外资10亿美元以上、县外内资注册资本金150亿元以上,自营出口年均增长15%以上。

加快打造秀美之城,城乡环境更加优美。

城市功能进一步增强,新农村建设取得明显成效,城乡发展更加协调,到2016年,“1+3+6+6+N”的县域城市化体系基本建立,城市化率达到64%。

中心城区基本实现有机更新,功能配套更加完善;

中心镇辐射带动效应明显增强,镇域人口集聚率达到45%以上;

全县80%以上行政村建成魅力乡村,基本建成中心村30个。

生态环境质量稳步提升,地表水环境功能区达标率达到80%以上,空气环境质量优良率保持在92%以上;

平原林木覆盖率达到36%以上。

万元GDP综合能耗和主要污染物排放量等约束性指标下降率达到省市要求。

新增省级风景名胜区1个、国家4A级景区3个以上,新创建国家生态县、全国绿化模范县、中国人居环境奖。

加快打造幸福之城,人民生活更加富足。

社会就业更加充分,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

城乡居民收入稳步增长,年均增幅11%以上。

广覆盖、多层次的社会保障和救助体系更加健全,保障水平进一步提高。

民生支出占新增财力的2/3以上,教育、卫生等基本公共服务城乡差距明显缩小,群众文化生活更加丰富。

社会管理水平不断提高,“平安长兴”建设深入推进,群众安全感满意率保持在96%以上。

要顺利实现上述目标,我们必须始终坚持并认真落实以下工作要求:

一是要牢牢把握主题主线。

主题主线是加快经济发展、破解矛盾问题的根本要求。

今后五年,我们要始终突出科学发展这一主题,全面落实发展第一要务,坚定不移抓调整,齐心协力促转型,推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

要始终围绕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这一主线,坚持质量、效益、速度相结合,投资、消费、出口相促进,三次产业发展相协调,切实做到在发展中调整、在调整中提升,努力增创科学发展新优势。

二是要紧紧抓好统筹协调。

统筹协调是坚持科学发展、做好各项工作的基本方法。

今后五年,我们要正确处理好经济发展与社会建设、经济建设与环境保护、城市建设与农村进步等关系,切实加快社会事业发展、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加大新农村建设力度,促进经济社会相协调、人与自然相协调、城乡区域相协调,努力增创协调发展新优势。

三是要处处体现民本民生。

民本民生是壮大县域经济、实现县强民富的最终目的。

今后五年,我们要进一步强化执政为民理念,落实以人为本要求,最大限度地调动全县人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认真做好新形势下的群众工作。

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认真落实好惠民、利民、安民各项措施,切实解决好就业、就医、就学等领域的实际问题,真正让广大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努力增创和谐发展新优势。

四是要时时注重创新开放。

创新开放是加快科学发展、推进“三升一改”的不竭动力。

今后五年,我们要主动适应新形势、新变化、新要求,坚持用改革的方法破解难题,用创新的举措推进发展,加大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力度,加快探索具有时代特征、长兴特色的创新发展之路。

要充分吸收先进发达地区的成功经验和有效做法,不断提高对内交流和对外开放水平,努力增创创新发展新优势。

各位代表,2012年是新一届政府的开局之年,是实施“十二五”规划承前启后的重要一年。

做好今年的各项工作,对于实现今后五年目标至关重要。

一、2012年政府工作的总体要求是:

全面贯彻中央、省、市经济工作会议和县第十三次党代会精神,认真按照“全面协调、转型提升、稳中求进、好中求快”的工作基调,深入开展“三升一改”推进年和“三比一讲”深化年活动,扎实做好促增长、调结构,重投入、强实体,抓改革、优统筹,惠民生、增和谐各项工作,努力保持经济社会平稳较快发展,加快建设县强、民富、景美、人和的“太湖望县、锦绣长兴”。

二、2012年全县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

——地区生产总值增长11%以上;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认证 > 从业资格考试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