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朝阳区届高三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新人教版.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063555 上传时间:2022-10-26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745.9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北京市朝阳区届高三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新人教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北京市朝阳区届高三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新人教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北京市朝阳区届高三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新人教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北京市朝阳区届高三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新人教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北京市朝阳区届高三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新人教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北京市朝阳区届高三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新人教版.docx

《北京市朝阳区届高三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新人教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北京市朝阳区届高三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新人教版.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北京市朝阳区届高三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新人教版.docx

北京市朝阳区届高三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新人教版

北京市朝阳区2014届高三第一学期期末统一考试

历史试题

2014.1

(考试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

第Ⅰ卷(选择题共48分)

注意事项:

(1)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纸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不涂在答题卡上,只答在试卷上无效。

(2)每小题1.5分,满分48分;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观察下图,依据书写的字体判断,古代中国文字书法的演变

A.顺应了国家统一的需要B.体现了汉字发展为自觉的书法艺术

C.标志着书法理论的成熟D.反映了书法向世俗化、个性化转变

2.史书记载“汉承秦制,略有损益”,“汉承秦制”主要表现在

①皇帝掌握最高权力,实行专制统治②以郡县制作为全国基本的政区体制

③强干弱枝,以刺史监察地方官员④以通判监督地方,有权向中央通报

A.①③B.①②C.①④D.③④

3.解读下图信息,理解正确的有

①市署严格管理市场交易②市场交易界限分明,规划整齐

③印刷业中使用活字技术④邸店广布市内,兼营旅店、货栈

A.①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

4.“自宋以降,仗义死节之士远轶前古,论者以为程朱讲学之效。

”材料表明,程朱理学对宋代以后中国社会的影响主要表现为

A.丰富和更新了儒学思想体系B.成为维护封建专制的工具

C.压抑了知识阶层的个性发展D.重建了人们的价值与信仰

5.“海上(指明代松江府一带)官、民、军、灶(指明代的灶户,可以开垦明朝廷拨给他们的土地作为服盐役的生活保证),垦田几二百万亩;大半种棉,当不止百万亩。

”(徐光启《农政全书》)材料表明,明代

A.某些地区形成了棉花专业化经营区域B.植棉业已成为国家赋税的重要支柱

C.农业生产普遍出现了多种经营的方式D.明朝政府实行严格的重农抑商政策

6.从西汉昭帝追封孔子为褒成宣尼公,到东晋时皇帝亲自祭奠孔子,再到宋代下诏必须避讳孔子的名字,直到清康熙皇帝对孔子行三跪九拜之礼。

这一现象表明

A.皇权至上观念受到儒学思想的冲击B.孔子被统治者披上神话的外衣

C.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得到不断强化D.皇帝借尊孔来提高个人的声望

7.五口通商之后,洋商从中国收购的农副产品,以丝、茶为大宗。

受丝、茶大量出口的影响,部分农民放弃粮食生产,转而种桑植茶。

材料所述历史现象

①使中国完全卷入了资本主义世界市场②增强了中国出口贸易对外国资本的依附性

③促进了东南沿海地区商品经济的发展④为民族资本主义产生创造了某些客观条件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

8.“这场表面上轰轰烈烈,骨子里依然在传统文化范畴中运作的‘革命’,尽管已经渗入了一些近代先进的思想文化因素,但结果却还是一幕不堪回首的悲剧,对江浙一带地区经济与文化的巨大破坏是很难估算且无法弥补的。

”这场“革命”是指

A.太平天国运动B.义和团运动C.辛亥革命D.国民革命运动

9.下列表格中的言论客观反映了当时不同政治派别的思想倾向,其体现的共同主题是

1865年

李鸿章说:

“机器制造一事,为今日御侮之资,自强之本。

1894年

郑观应说:

“西人以商为战,欲制两人以自强,莫如振兴商务。

1903年

章太炎说:

“公理之未明,即以革命明之;旧俗之俱在,即以革命去之。

1913年

梁启超说:

“共和政治,非国民继续的觉悟努力,万万不会维持。

A.启蒙与救亡并重B.推动中国近代化

C.实行民主政治D.实现民族独立

10.20世纪初的《浙江潮》载文《民族主义论》有“三十年来之制造派,十年来之变法派,五年来之自由民主派”之说。

这一说法客观上反映了当时中国

A.民主革命的进程B.政体频繁的更替

C.社会思潮的演进D.社会风俗的嬗变

11.《遂川(位于江西省西南部)政府临时政纲》规定:

“工人、农民、士兵和其他贫民,都有参与政治的权利”,“凡地主、祠庙、公共机关的田地、山林和一切附属”,分给“贫苦人民和退伍兵士耕种使用”等等。

据材料,“遂川政府”属于

A.工农民主政权B.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性质的政权

C.民族自治政权D.国民政府领导的基层民主政权

12.历史上留存下来的借条作为一种借账的凭据,既反映了某一历史时期的面貌,也隐含着丰富的历史信息。

据下图判断,该借条反映的历史时期是

A.辛亥革命时期B.国民革命时期C.红军长征时期D.抗日战争时期

13.1943年12月1日,中、美、英三国签署的《开罗宣言》指出:

“三国之宗旨,在剥夺日本自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开始以后在太平洋所夺得或占领之一切岛屿,在使日本所窃取于中国之土地,例如满洲、台湾、澎湖列岛等,归还中国”,中、美、英三国“将坚持进行为获得日本无条件投降所必要之重大的长期作战”。

《开罗宣言》的发表

A.标志着中国加入了世界反法西斯统一战线

B.使中国国际地位得到美、英等大国的承认

C.从国际法角度确认中国对台湾的主权地位

D.表明中国抗日战争正式进入全面反攻阶段

14.“国民党正规军进入上海前,首先到上海的是属于军统系统的忠义救国军。

接下去就是‘鸡鹰满天飞,饿虎就地滚’,前者是指由重庆乘飞机前来的接收大员,后者是指原来潜伏上海而此时公开出面趁火打劫的‘地下工作人员’。

上海市民痛心疾首的问道:

‘难道这就是天亮了吗?

’”这段文字让作者有感而发的背景是

A.国民革命时期北伐部队进入上海B.国民党蒋介石发动“四一二”政变

C.抗日战争胜利后国民党进驻上海D.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逼近上海

15.毛泽东在中共七大的政治报告中指出:

“中国一切政党的政策及其实践在中国人民中所表现的作用的好坏、大小,归根到底,看它对于中国人民的生产力的发展是否有帮助及其帮助之大小,看它是束缚生产力的,还是解放生产力的。

”由此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A.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成果评价政党的作用

B.以是否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评价政党的作用

C.以是否能够促进社会进步来评价政党的作用

D.以工作重心是否从乡村转移到城市评价政党

16.“当希腊人正在探讨物质世界的性质、印度思想家正在思考灵魂和神的关系时,中国的圣人正试图去发现人类社会和贤明政治的根本原则。

”古代希腊和古代中国的哲学思想中相似的是

A.思想一统,法律至上B.道法自然,无为而治

C.以人为本,关注社会D.民主权利,源远流长

17.《十二铜表法》的颁布被视为是平民的胜利,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

A.它明确维护贵族的私有财产权B.它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贵族滥用特权

C.它使平民获得平等的婚姻权利D.法律内容基本上都是习惯法的汇编

18.1522年9月6日,某国国王举行嘉奖仪式,特地制作了一个地球仪,赠送给生还的18位勇士,说:

“你们第一个拥抱了地球。

”该国王嘉奖18位勇士的主要原因是他们

A.最早到达非洲最南端,开辟了前往东方的航道

B.四次横渡大西洋,抵达美洲,开辟了欧美航路

C.作为友谊使者,开通了亚洲与非洲的海上航路

D.横跨三大洋,完成人类历史上第一次环球航行

19.下图是《19世纪中期英国的海外贸易示意图》,根据所学知识判断,下列表述准确的是

A.英国开始确立世界殖民帝国的地位B.西方主要国家完成工业革命

C.英国取得“世界工厂”的垄断地位D.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开始形成

20.观察下图,据此判断它传入中国最早是在

A.葡萄牙侵占澳门时期B.鸦片战争时期

C.第二次鸦片战争时期D.甲午战争之后

21.启蒙思想家宣传的理性、科学、自由、平等、民主、法制等是人类共同的追求,虽然在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具体表现不同,但都对社会发展起了重大作用。

启蒙思想在北美的主要影响是

A.掀起反对教会权威,批判君主专制的革命

B.为民族独立国家的建立奠定思想理论基础

C.在文化领域内表达了资产阶级的政治要求

D.以民主科学作为衡量一切社会现象的标准

22.在启蒙运动和美国独立战争的影响下,法国于1789年爆发革命。

革命初期首先实践的政体是

A.君主专制B.君主立宪制C.共和制D.无产阶级专政

23.16世纪始,欧洲的商路和贸易中心从地中海转移到了北大西洋东岸;20世纪初,世界经济、贸易和金融重心逐渐转移到了北大西洋西岸。

在这两个过程中先后崛起的世界性大国是

A.葡萄牙和西班牙B.荷兰和法国C.美国和德国D.英国和美国

24.观察《1857年至1905年德国垄断组织卡特尔数量增长示意图》

结合所学,造成德国垄断组织卡特尔上述现象的原因是

①德国由分裂走向了统一②海外殖民扩张的步伐加快

③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推动④国家制定经济指导性计划

A.①②B.③④C.①②③D.②③④

25.“战争是革命的加速器!

”最能证明这一观点的是

A.华盛顿领导的北美独立战争B.普鲁士的三次王朝战争

C.19世纪末中国的义和团运动D.俄国1917年的十月革命

26.西方某历史学者说:

“外国资本家被邀请到俄罗斯投资,私人经济在贸易、服务甚至工业领域都得到鼓励。

在农村,农民可以随意耕作他们新获得的土地,并在市场上出售其产品。

”材料所述历史现象处于

A.亚历山大二世改革时期B.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时期

C.列宁的新经济政策时期D.斯大林快速工业化时期

27.失业率的高低能从某一角度反映经济发展的趋势。

观察《1925至1945年美国失业率》,最符合1933年~1941年状况的表述是

A.政府延续自由放任政策,经济危机没有好转

B.美国的失业率起伏不定,说明经济比较萧条

C.美国失业人数猛增,说明经济危机异常严重

D.美国失业率渐趋下降,经济逐步恢复和发展

28.福利制度是国家或政府在立法或政策范围内为所有对象普遍提供在一定的生活水平上尽可能提高生活质量的资金和服务的社会保障制度。

它是二战后西方发达国家经济调整的重要方式之一。

这一政策主要体现出

A.对社会生产的调节B.资本社会化的趋向

C.企业“经营者革命”D.分配领域的社会化

29.用概括的语言做历史笔记有助于深化对历史概念的理解。

下图为一位同学的课堂笔记,记录了对某一历史事件的不同评价,据此,推断他学习的内容是

A.关贸总协定B.欧洲共同体C.北美自由贸易区D.亚太经合组织

30.下列各项历史叙述与结论之间逻辑关系正确的是

历史叙述

结论

A

林则徐是“开眼看世界的一人”

系统地将近代西方文化介绍到中国

B

“日不落帝国”在一定意义上是英国的工业家、企业主开创的,而不是殖民军队和海军将领们通过征服缔造的。

揭示英国经济实力远在军事实力之上的事实

C

鸦片战争后到甲午战争前的1894年,土布生产中使用洋纱的比重达到23.4%,到1894年至1913年的20年中,其比重已经高达73%(包括国内生产的机纱)。

中国的家庭纺织业可有效抵制列强的经济侵略

D

要搞大农业,首先要把富农小的庄园消灭掉,发展集体农庄;要搞大农业的关键问题就是要把富农作为一个阶级来消灭。

用强制手段、行政命令,在农村调整阶级关系,实现农业集体化

31.“欧元的建立是一个伟大的创举。

1995年欧盟决定将欧洲单一货币定名为欧元(EURO),2002年1月1日欧元正式启用。

”若对“欧元的建立是一个伟大的创举”进行解读,下列选项正确的是

A.欧元的诞生标志着欧洲经济一体化的开始

B.启用欧元标志着欧盟关税同盟建立

C.欧元使欧盟成为经济政治双重性质的组织

D.欧元的诞生促进了欧洲一体化进程

32.观察下图,它反映了经济全球化

A.以西方发达国家为主导B.表现为生产、贸易和金融的全球化

C.引发了全球性生态危机D.加剧了世界经济的投机性和风险性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52分)

注意事项:

(1)第Ⅱ卷共3大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农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