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教学文档.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2063550 上传时间:2022-10-26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105.0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1章教学文档.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第1章教学文档.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第1章教学文档.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第1章教学文档.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第1章教学文档.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第1章教学文档.docx

《第1章教学文档.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1章教学文档.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第1章教学文档.docx

第1章教学文档

课题1化学使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

教学目标

知识和技能:

知道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规律的自然科学,它与人类进步和社会发展的关系非常密切。

过程和方法:

通过学生间相互讨论交流,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激发学生亲近化学、热爱化学并渴望了解化学的情感。

2.激发学生对化学的好奇心和探究的欲望。

3.体会化学与人类进步及社会发展的密切关系,认识化学的价值。

课题分析

化学对于初三学生来说是一门起始学科,而本课题又是化学的第一课题,能否上好这一节课,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对学生今后的学习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课题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提出了许多富有想象力的问题,使学生亲身感受到生活离不开化学,同时也感受到许多美好的愿望不是一朝一夕能实现的,而是要靠化学家的智慧和辛勤劳动逐步实现的。

由此产生了希望了解化学的强烈愿望。

教材抓住这种情感,导出了“什么是化学”“化学与人类有什么关系”,并以丰富多彩的图画和语言,概述了人类认识化学、利用化学和发展化学的历史和方法,充分展示了化学的魁力和学习化学的价值。

教学策略分析

本课题不同于以往教材中的绪言课,属于非知识性教学,其编写的主要意图是让学生结合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从生活走进化学。

这就为教师创设了较大的教学空间和教学自由度。

教学中,建议通过趣味性实验、图片、影像资料、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体会等创设教学情境,使每个学生能以轻松愉快的心情去认识多姿多彩的世界,从而产生浓厚的化学学习兴趣,加深对化学的了解。

设计思路

教师引导学生做趣味性实验,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学生看书上的彩图,感知到化学真奇妙→学生看录像带,初步感知化学的重要性→带着问题,学生看书,知道什么是化学,化学与人类的关系→学生列举生活中的一些与化学有关的例子。

初步感知“观察”在学习化学中的重要性→假设“没有化学”,让学生预测世界将变成什么样子,进一步感知化学的重要性→指导化学学习的方法和要求。

教学流程 

教学流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课前准备 

课前在一张白纸上用无色酚酞写上“化学”两字,将纸张贴在黑板中央。

让学生将碱溶液喷向白纸,出现红色的“化学”两字。

 

创设趣味性化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好奇心。

 

导入 

要求学生看教材中猫插图、图1-9及图l-10  

看图片思考  

让学生在欣赏精美的图片中感知化学的魅力,激发强烈的求知欲。

 

[讲解]这些精美的图片都与化学密切相关,都是用化学方法制成的特殊材料产生的神奇效果。

这节课,我将与大家一起走进化学世界,领略化学魅力。

  

结合图片中有关化学材料的介绍,使学生在强烈的求知欲作用下,深切感受到学习化学的重要性。

培养学生树立良好的化学情感。

创设情境

(引导发现)

[播放录像]:

走进化学世界(或幻灯片)

[欣赏]:

走进化学世界

利用录像(或幻灯片)中丰富多彩、接近生活的画面,创设问题情境,激活学生的思维,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感知化学就在我们身边。

 

组织学生阅读教材,并思考下列问题:

l.什么是化学?

2.化学与人类的关系?

 

阅读教材后,分小组讨论,交流对化学的认识。

 

 培养学生的小组合作意识。

 [介绍]普通铜制品和纳米铜的性质与用途,提高学生对“组成、结构、性质、变化规律”的认识。

  

 拓宽学生的学习视野,提高对化学科学的认识,树立学以致用的意识。

 从人类衣、食、住、行的角度,列举大量的事实,说明化学与人类发展密不可分的关系。

 

 引发学生对化学的亲近感,感知学好化学的重要性。

 让学生列举生产、生活中与化学有关的现象或事例。

 独立思考或小组讨论。

 引导学生确立“从生活走进化学,从化学走向社会”的学习意识。

深入

探究

 [假设]:

如果没有了化学,彩图中的猫、小鸟、汽车等将怎样变化?

 小组讨论,提交结论。

 让学生在猜想,解疑中体验化学知识的重要性。

归纳

总结

生活中处处有化学,学好化学,用好化学,能造福人类,使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

  

 让学生真正理解“从生活走进化学、从化学走向社会”的内涵,树立学好化学、造福人类的远大理想。

学习

方法

 1.勤思考、敢提问、善交流、常总结。

2.讲规范、勤动手、细观察、务求真。

  

 结合化学学科特点,在学习方法和学习要求上,给予指导。

活动与作业

1.阅读“绿色化学”。

2.预习课题2。

板书设计

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

课题1化学使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

1.什么是化学?

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科学。

2.化学与人类的关系──生活中处处有化学。

3.化学学习方法。

(1)勤思考、敢提问、善交流、常总结。

(2)讲规范、勤动手、细观察、务求真。

课后反思:

趣味实验少,应该增加趣味实验以激发学习化学的兴趣。

 

课题2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了解在日常生活中存在着许多有探究价值的问题,并可以通过实验等手段解决这些问题。

了解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

培养观察、记录、描述和分析的能力,以及合作、交流和评价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本课题主要以学生的探究实验为主,因此采用探究式教学方法比较合适。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发挥引导、指导和辅助的作用,将学习的主动权留给学生,使学生在小组合作探究的活动中深刻理解化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学生求实的探索精神。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教学重点、难点及突破

重点

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

探究人体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

难点

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

2.探究人体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

教学突破

要想使学生理解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就要让学生亲身体验从实验中得出结论的过程,所以在本课题的学习过程中,以学生的探究活动为主,教师起引导作用,这样可以加深学生对化学实验的认识。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引导设问:

我们的生活处处都离不开化学,化学使我们的生活多姿多彩。

那么化学又是以什么为基础建立的呢?

讲述:

大家是否还记得《西游记》中太上老君的炼丹炉?

我们不要小看这个炼丹炉,其实古代炼丹和炼金的作坊就是今天的化学实验室的前身。

导入新课: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许多的化学成果与创造都是在实验室中反复地实验而得出的,所以说要想学好化学就必须重视化学实验。

(板书:

课题二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

二、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边做实验边完成下表)

陈述:

既然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今天我们就通过探究一个小实验来体验一下化学的奥秘。

组织学生进行实验研究,讲述:

在点燃蜡烛前,请大家开动脑筋,运用各种手段仔细观察蜡烛的组成、形状、颜色、气味、质地、密度等,并做好详细的记录。

(提示学生用水作为参照物来研究蜡烛的密度)

[

(1)蜡烛是石蜡和棉线做的灯芯组成的;一般蜡烛为圆柱形、乳白色、固体;特殊的蜡烛,如生日蜡烛,有多种颜色和形状,但那是添加染料后形成的;蜡烛一般都具有轻微的气味。

(2)如果用小刀切下一块蜡烛放入水中,会发现蜡烛浮在水面上,说明蜡烛的密谋比水小。

]

对学生的回答表示充分的肯定,让学生结合蜡烛的这些性质,点燃蜡烛,观察燃烧着的蜡烛有哪些特点。

燃烧着的蜡烛有没有声音?

形状有没有什么改变?

[蜡烛点燃后,可以持续安静地燃烧,不会发出响声音,且蜡烛在燃烧过程中缓慢地变短。

]

蜡烛的火焰有什么特点?

[蜡烛的火焰在轻微地闪烁,在火焰的上方有黑烟生成。

如果没有风,火焰可以一直保持轻微的闪动。

蜡烛的火焰可以分成三层:

最里面一层火焰较为暗淡,底部呈淡蓝色,为焰心;第二层火焰较明亮且呈圆锥形,为内焰;围绕在最外面的第三层火焰呈黄色,明亮而不耀眼,为外焰。

蜡烛靠近火焰的地方在形状、温度、质地上有什么变化?

[在靠近火焰的地方,蜡烛是湿热的,而且很软,可以用手任意捏塑,而距离火焰较远部分蜡烛仍是冰冷的,硬的。

燃烧着的蜡烛顶部受热溶化形成一个凹槽,溶液化后的液态石蜡储存于凹槽中,浸没着灯芯。

]

把一根火柴梗平在蜡烛的火焰中约一秒钟表,取出火柴梗,火柴梗有什么变化?

这说明了什么?

[可以看到处于火焰最外层的先变焦,第二层变化次之,最里层变化最小;这说明火焰的温度是从里向外依次升高的,即外焰的温度是最高的,焰芯的温度是最低的。

充分肯定学生在实验探究中的表现,继续引导:

现在我们再来观察一下蜡烛燃烧后生成了哪些物质。

首先将一只干燥的烧杯罩在火焰的上方,观察烧杯壁上有什么现象发生。

片刻后取下烧杯,迅速中倒入少量的澄清石灰水,振荡,又有什么现象发生?

推测蜡烛燃烧后可能生成了什么物质。

[

(1)将烧杯罩在火焰上方后,过一会儿,烧杯壁有水雾生成。

(2)向烧杯中倒入澄清的石灰水,振荡后,石灰水变浑浊。

(3)说明了蜡烛燃烧时有水和二氧化碳生成。

]

5.指导学生:

现在请大家熄灭蜡烛,会发现有一缕白烟从灯芯飘出,立即用点燃

的火柴去点白烟,看看有什么现象会发生。

[火焰会顺着白烟重新将蜡烛点燃]

提问:

通过探究这个小实验,大家得到了什么启示?

有什么感受?

[第9页]

总结本课时的教学内容。

板书设计课题2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

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

探究步骤

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和描述

点燃前

组成

颜色

状态

密度

硬度

燃烧时

火焰的分层及温度

烛身的变化

生成的产物

熄灭后

练习:

1.某同学对蜡烛(主要成分是石蜡)及其燃烧进行了如下探究。

请填写下列空格

(1)取一支蜡烛,用小刀切下一小块,把它放人水中,蜡烛浮在水面上。

结论:

石蜡的密度比水。

(2)点燃蜡烛,观察到蜡烛火焰分为外焰、内焰、焰心三层。

把一根火柴梗放在蜡烛的火焰中(如右图)约1s后取出可以看到火柴梗的处最先碳化。

结论:

蜡烛火焰的层温度最高。

(3)再将一只干燥的烧杯罩在蜡烛火焰上方,烧杯内壁出现水雾。

取下烧杯,迅速向烧杯内倒人少量澄清的石灰水,振荡,澄清石灰水

变浑浊。

结论:

石蜡中一定含、元素。

课后反思:

学生参与实验,有助于学习效率的提高。

 

第二课时

一、导入新课

提问:

人每时每刻都要呼吸,那么大家是否想过我们呼出的是什么,吸入的又是什么呢?

(呼出的二氧化碳,吸入的是空气。

导入新课:

大家知道这个结论是怎么得出的吗?

如何来验证这个结论的正确性呢?

我们今天就来探究人体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究竟有什么不同。

(板书:

二、对人体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的探究)

二、对人体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的探究(边做实验边完成下表)

1.在引导学生进入实验室探究之前,给学生提供三条信息:

(见第10页)

2.要求学生以组为单位将实验仪器放好,然后让学生收集“呼出的气体”。

步骤如下:

将两个集气瓶分别盛满水,并用玻璃片先盖住瓶口的小部分,然后推动玻璃片将瓶口全部盖住,把盛满水的瓶子连同玻璃片一起倒立在水槽中;然后将饮料管小心地插入集气瓶内,并向集气瓶内缓缓吹气,直至集气瓶内充满呼出的气体。

在水下立即用玻璃片将集气瓶口盖好,然后取出集气瓶放在实验桌上。

(教师演示,让学生根据示范收集“呼出的气体”)另外,取出两个空集气瓶,其中为空气。

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开始探究以下问题,提醒学生作好实验记录。

(1)分别向一瓶空气和一瓶呼出的气体中滴入澄清石灰水,并振荡,两个瓶子中分别会发生什么现象?

说明了什么?

[滴入澄清石灰水后,两只瓶子中的石灰水都会变浑浊,但是呼出气体瓶中的石灰水更浑浊一些;说明了在空气与人呼出气体中都含有二氧化碳,但人呼出气体中二氧化碳的含量更高。

]

(2)将燃烧着的小木条分别插入空气和人呼出气体的集气瓶中,分别有什么现象发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数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