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宝安区高二语文统测阅卷手记整理精校版.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062943 上传时间:2022-10-26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8.2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1宝安区高二语文统测阅卷手记整理精校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1宝安区高二语文统测阅卷手记整理精校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1宝安区高二语文统测阅卷手记整理精校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1宝安区高二语文统测阅卷手记整理精校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1宝安区高二语文统测阅卷手记整理精校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1宝安区高二语文统测阅卷手记整理精校版.docx

《1宝安区高二语文统测阅卷手记整理精校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1宝安区高二语文统测阅卷手记整理精校版.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1宝安区高二语文统测阅卷手记整理精校版.docx

1宝安区高二语文统测阅卷手记整理精校版

2015高考模拟_1宝安区高二语文统测阅卷手记

教学相长

011109:

40

2015高考模拟.1区统测阅卷总结

第4题阅卷小结   

   第4题是诗歌意象赏析题,满分4分,平均得分2.143,标准差1.10,难度系数0.54。

本题得分不算高,2、3分较多。

   原本以为本题较为简单,答案也比较清晰合理,应该容易改改得快,但诗歌赏析题就是这么出人意料,学生的理解里是无穷的,有天马行空不着边际的胡思乱想,当然也有能自圆其说的另类解读,有些是需要我们稍作思考酌情给分,所以改起来多数情况下一直很慢。

   下面是在改卷过程中发现的学生出现较多的问题。

   审题不严谨。

题中要求“分析尾句中”“在诗中的意蕴“,但不少学生单纯地对“斜阳”“蝉”两个意象进行分析,分析在多数诗歌中他们的含义,而没有结合诗歌进行分析,脱离文本。

又或者只分析诗歌情感,而不对意向本身内涵进行解读,比较片面。

这个问题是学生不能得满分的重要原因。

   想象过度。

有学生借鉴了王维诗歌“诗画相生”的鉴赏方法,把“蝉”归为动景和听觉效果,从动静结合视听结合等角度分析,将原本清晰简单的意向解释得更复杂。

虽然不算错,但和题目要求的“两个意向在诗中的意蕴”:

并不一致。

而又有学生将斜阳理解为思乡之情,或将蝉声理解成欣欣向荣生机勃勃,甚至生命力顽强,则完全南辕北辙。

 

  无中生有。

对于“蝉”这个意向,搭配“斜阳”“柳”,自然而然是将近尾声的秋蝉,但也有学生写出谐音“惨”“禅”的解释,后者尤其离谱;又或者将蝉声解释成诗人控诉不公怀才不遇的心声,将自己比成“廉颇老矣,尚能饭否”的壮心不已之士,又甚至蝉声是谗臣宵小的毁谤之言,更是臆测,这说明学生在赏析诗歌时没有仔细品读,联系全诗。

虽然根据李商隐生平,这样解释也能勉强自圆其说,但在这首诗歌中,明显是无中生有了。

问题还有不少,我的一孔之见能抛砖引玉,期待其他老师发表自己独到的更深刻的见解。

                                   第8题阅卷情况小结

   第8题是翻译题,满分5分,平均分2.997,标准差1.56,难度系数是0.6。

这两道翻译题整体考察的难度不大,指向也很明确,考察了一些基本的文言常识。

但是这道题两极分化比较明显,不少满分的学生,也有很多完全不作答的学生,也有部分答了题但是完全不着边际的学生。

下面谈谈这次评卷的整体情况:

   1.关于两道题实际评改中的评分标准:

我们组员在认真阅读了评分标准后进行了试评,在试评的过程中我们发现第一道题中“所动结构”这一项基本上没有学生能明确答到位,即翻译成“所……的人”,操作起来比较困难,后面征求胡总的意见后我们将这条评分标准改到对“听、爱”这两个词语的理解上。

第一道题的评分标准变成“听、爱”理解到位(听理解为听从;爱理解为厚爱、钟爱、喜爱也没有扣分)1分,判断句式1分,句意通顺1分。

第二道题按照评分标准进行改卷。

即“来”的使动用法1分(在实际改卷中因为来字直接翻译成“使……回来”句意相对别扭,因此很多学生都是翻译成“让……回来”,“请……来”,“把……请来”),“客”、“寡人”人称翻译准确1分。

    2.在改卷中我们发现学生主要出现以下几种比较典型的情况:

   

(1)有不少学生望文生义,没有在语境中理解句子。

如:

第一句中“子”的翻译可以说五花八门,很多翻译成“妻子与儿子”“儿子”、“你的儿子”、“太子”、“小子”、“孩子”、“弟子”、“王子”等;听”翻译成“听话”;“爱”翻译成“爱好”、“爱人”;“听爱”翻译成“爱听话”。

第二句“客”翻译成“客人”“谁”。

“来”很少人翻译出“回来”的意思。

(看后面的附图)

   

(2)在翻译的时候有不少学生缺少翻译的一些基本技巧(留、删、补、换、调、变),如对于古代人名、官名翻译时应该直接保留,但有不少学生把“靖郭君”翻译成“田婴”、“靖郭”“国君”等。

又如“来”这个字在翻译的时候,按照使动的翻译应该是“使……来”,但是学生在表达的时候都写成“请来靖郭君”,而不是“请靖郭君回来”。

在后面的文言文教学中,我们还是要加大这方面的训练。

   (3)在翻译的时候学生缺少“字字落实”的意识,“所动结构”只有极少部分学生能翻译出来。

“所”字被很多学生直接忽略掉。

“者”字也很多学生没有翻译出来。

有的甚至直接不管原句,翻译出来的句子与原句相去甚远。

如第一句有学生翻译成“听说你与靖郭君关系极好啊”、“臣子靖郭君是一位仁厚、赤诚、容易受到听众影响而又忠于爱国的人”等等。

(看后面的附图)

   (4)这次评卷中发现有不少作弊的学生,这点改卷时胡总已经做了通报。

作弊试题的答案是:

第一句:

你是靖郭君手下的宠臣,那他是不是一切都听你的呢?

第二句:

你愿意替我把靖郭君请回来吗?

这两句的翻译一般都是同时出现,大家可以对查看一下本班学生的卷子,一般出现这样翻译的都是XX上弄下来的句子。

对这些学生还是要加强考纪教育。

附图:

 

、“”

 

12题阅卷情况小结

   12题是一道语言赏析题,满分是4分,其平均得分是0.929,标准差是1.02,难度系数是0.23。

该题满分卷不多,0分卷不少。

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1.部分同学审题不到位、不精准,曲解题意,把它答成赏析句子中加点词的含义或好处。

建议平时多加强“言意统一”的思维训练,尤其是紧扣题目语言进行审题的训练。

   2.语言表达很不规范,不善于抄题,很多试卷多用一个“词语”答题,答题针对性不强,不能用完整通顺的语句陈述答案。

   3.很多同学对“语言特点”和“语言的表达效果”这两个概念的理解模糊不清,答题常出现交叉现象。

   4.很多试卷的书写不规范,不工整,字不漂亮,平时应注重书写训练。

   5.学生做题没有比较意识,答题没有智慧,不能很好的关注和利用题目本身的语言和试卷暗含的信息进行分析思考,多凭惯性思维进行套作,答案空洞,没有针对性。

13题阅卷情况小结

   一、试题简介

   《谈梦想》是一篇课外阅读,林语堂先生是本学期选修四《中国现代散文选读》中《论趣》的。

学习《论趣》这篇课内文章时,学生对林语堂的语言的知识性、哲理性、趣味性应该不陌生,课后习题二就有具体赏析的题。

   考试中13题要求学生以文章第一自然段为例,分析林语堂散文的知识性、哲理性和趣味性,考查学生文本分析的能力。

   给分说明:

①知识性:

了解猴子、牛、象几种动物的表情特征(了解人性不满足的特性);②趣味性:

以拟人的手法写动物,饶有情趣;③哲理性:

由动物的特征说到人性的不满足,引人思考,富有启发性。

(答对一点给2分,两点给4分,三点给5分,关于趣味性即使没答道“拟人”这种修辞手法,只要考生能找到描写猴子、醒醒、大象等动物的具体风趣语言简单分析也可给分。

   二、试卷作答情况

   全区平均分2.557,最高分满分5分,最低分0分,空白卷较多。

存在主要问题:

   1.趣味性答得较好,但知识性和哲理性答得较差且区分不了。

知识性应该体现在文本让读者“了解”、“认识”、“读懂”、“获得”了什么知识;而“哲理”应是具有人生普遍意义的深刻道理,第一段主要由动物的不满足谈到人性的不满足,哲理深刻,引人深思,有启发性。

   2.缺乏序列化,不会分点作答,很多考生笼而统之、泛泛而谈,只把知识性、哲理性、趣味性三个词语用另外的语言形式表述一番,最后总结一句“充满知识性、哲理性、趣味性”。

   3.缺乏具体分析,有些考生分点回答做得很好,但在每一性质下只用引号引用某句原文,对这几句话怎么体现趣味性或知识性、哲理性不做任何分析。

(宝安中学语文组:

罗娟娟)

 

《谈梦想》第14题阅卷情况小结

   一、 试题分析

   这道题我个人认为出得非常好,考查了学生的综合能力,包括语言运用能力和围绕论点论证的能力,从评卷的情况来看,学生基本上也较好地完成了答题。

   二、评分标准

   我们组员结合参考答案和部分学生答题情况最后确定了评分标准:

   

(一)要能论证“人性具有不满足的特征”,占2分;

   

(二)要运用比喻论证的方式,比喻贴切,两点各占1分;

   (三)要按照例句“这个世界很像……,每一个顾客……,总以为……,比……更,更……”进行仿写,占1分;

   (四)体现幽默感,占1分。

   三、学生答题情况

   改完之后可以看到这道题的基本情况是:

满分6分,平均分3.776,标准差1.12,难度系数为0.63。

有空白卷。

    学生的答案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最普遍的问题是幽默感体现的不太明显,当然我觉得这个层次的要求对高中生有点高,所以这道题满分的答案也不太多;第二种情况是比喻不是特别贴切;还有一种情况是只是偷换了例句中的名词而已,并没有自己对这个问题的思考,比如“这个世界很像一家照单另点的咖啡馆,每一个顾客,总以为邻桌顾客所点的咖啡,比自己所点的更香浓,更甜。

   补充满分答案:

   这个世界很像一家让人眼花缭乱的服装店,每一个挑选衣服的女人,总以为别人买到的衣服,比自己挑选的衣服更漂亮,更高档。

   这个世界很像一个有孩子的家庭,每一对父母,总以为别人家的小孩,比他们自己的小孩学习成绩更好,更乖。

   这个世界很像一群已婚男人的聚集地,每一个男人,总以为别人所取的老婆,比他自己所娶的老婆更漂亮,更体贴。

(宝安中学语文组:

喻英贤)

 

高二语文作文简况

   这次宝安区期末调研测试卷高二语文作文题目是《说后悔》,题目的引导材料是课文郑庄公的故事和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题后有四点明确提示:

要确立一个论点;动笔前先构思一个基本框架;运用多种论证方法分析说理;尽量写出自己的语言风格。

   我参加了作文阅卷。

借此机会,说说我对这个作文命题的看法以及有关改卷子的情况,和大家交流。

不当之处,请批评指正。

这个题目平淡朴素,似乎老生常谈,无甚新意,但稍作思考,又不难发现其拙中有巧,可谓藏巧于拙。

   其一,话题有普遍性,也是生活中经常遇到的问题,正如题目的引言所说“悔”与“不悔”都是人之常情。

对此,学生多少都会有体会,有感受,因此应该说是人人有话可说。

这就避免了部分程度差一些的学生写作文时常有的畏惧感,疏离感。

   其二,从课文中引出话题,鲜明地体现了命题者重视引导学生学会把课文学习与生活实际相联系的语文教育理念,这也是我们日常语文教育也该切实贯彻的一个基本原则。

   其三,本学期学习了钱钟书《论快乐》、林语堂《论趣》等论述文,现在要求以《说后悔》为题写作文,那么,善于学习的学生很自然地会从立意、选材、表达方式和语言等方方面面学习、借鉴课文。

这样看,命题其实也很好地考查了教与学两个方面的情况。

   其四,再结合题后的四点提示看,前三点,即确立论点、构思基本框架、灵活运用论证方法说理,是考查议论说理的基本能力——高二年级写议论文将近一年了,大多数学生应该具备这方面的能力;第四点“尽量写出自己的语言风格”是更高层面的能力要求,一般学生难以达到。

所以,从总体来看,命题既充分考虑到绝大多数学生的实际,也为部分学生提供展示作文能力的空间。

   再说说改卷情况。

这次参加作文评卷的有46位老师。

评卷之前,命题人胡滨老师简要解说了自己的命题意图和原则,使老师们对此次命题有了较深入的理解;为了更好地把握标准和评分尺度,宫能祥老师组织大家对几类样卷进行了认真研究,讨论,在此基础上,老师们在类别界定、赋分尺度等方面基本取得共识。

这些工作,比较有效地保障了作文评卷的质量。

   “说后悔”这个题目只是一个议论说理的话题,没有具体的观点。

具体在文中,可以肯定“后悔”在生活中的积极意义,也可以批评经常“后悔”的危害;可以从引导材料谈起,联系实际生活谈自己的感受,也可以辩证地谈对“后悔”问题的看法……在评改中,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农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