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地理 核心考点复习 大气运动学生版Word文档格式.docx
《高考地理 核心考点复习 大气运动学生版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地理 核心考点复习 大气运动学生版Word文档格式.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C.③—极地高气压带D.④—副热带高气压带
读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5~6题。
5.甲地此时的风向是( )
A.东南风B.西北风C.西南风D.东北风
6.关于图中气压状况的叙述,正确的是( )
A.M地附近空气冷却下沉形成低压
B.M地同纬度的东部海洋上空气受热上升形成高压
C.副热带高气压带被陆地上形成的热低压切断
D.副极地低气压带被陆地上形成的冷高压切断
7.下图是两幅卫星云图(箭头表示气流方向),根据云层运动状态判断正确的是( )
A.图甲——北半球反气旋B.图乙——北半球气旋
C.图甲——南半球反气旋D.图乙——南半球气旋
8.云贵高原在冬季常出现下图所示天气系统,从图中可知( )
A.昆明准静止锋剖面图中剖面是东西向B.昆明冬季多晴朗温暖天气
C.云贵高原地势自东北向西南倾斜D.昆明与贵阳冬半年均以冷湿天气为主
读下图完成9~10题。
9.图示时间,下列城市风力最大的是( )
A.乌鲁木齐B.沈阳C.广州D.武汉
10.关于①~④四地点风向的判断,正确的是( )
A.①③的风向相反B.②④的风向相近
C.③吹西北风D.④吹西北风
11.下图是南京市及郊区1985~2000年年均温及其变化趋势图。
下列关于该图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市区温度高于郊区B.市区温度呈现上升趋势
C.郊区温度呈现上升趋势D.热岛效应强度呈现下降趋势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56分)
12.读图回答相关问题。
(27分)
(1)在图示气压形势下,a等压线的数值为__________百帕,①地可能出现的风向是__________。
若甲天气系统中心气压值增大,几天后长江中下游地区出现寒潮天气,在此期间,②地的气压和天气变化状况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随着季节变化,当甲天气系统消失时,控制澳大利亚大陆西南角的气压带或风带是______________。
(15分)
(2)图中A-B-C一线年降水量大致出现“由A至B逐渐减少、由C至B逐渐减少”的变化特点,试分析其成因。
(12分)
13.根据材料和图,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29分)
材料:
亚洲冷高压一般形成于9月份,并逐步影响我国大部分地区冬半年的天气。
受其影响,2006年9月3日至5日,四川盆地经历一次暴雨过程。
图2-2-9表示2006年9月3日20时地面气压场。
(1)图示时间银川气温________(高/低)于成都,分析成因。
(9分)
(2)图中成都的风向________,判断过境成都的天气系统是________,并简述理由。
(3)该天气过程在四川盆地边缘可能引发________、________等地质灾害。
若野营遇此情况,应如何防范和自救?
(8分)
预测训练
1.下图是该地当天的地理环境最可能出现( )
图2-2-22 我国某地某日气温变化曲线图
A.白天多云,夜间晴朗B.大气逆辐射较强
C.夜间风力较大D.昼最短夜最长
2.读某地海平面等压线分布示意图,图示时间内,该地区的天气变化为( )
A.高压中心东移,且逐渐增强
B.M地受暖锋影响可能出现云雨、大风天气
C.M地气温逐渐降低,气压升高
D.图示区域内风力逐渐增强
锋面性质不同,产生的天气现象也不相同。
读图回答3~4题。
3.甲、乙两图中,受锋面影响可能产生的天气现象是( )
A.甲图中暖空气被迫抬升,形成降雨天气
B.甲图中锋过境后出现升温、降压、晴朗天气
C.乙图中暖空气主动爬升,形成阵性降水
D.乙图中锋过境后狂风大作,出现短时雷暴天气
4.我国东部受甲图中锋面影响时,会出现的天气现象是( )
A.长江下游伏旱B.华北平原春旱C.北方寒潮D.江淮梅雨
5.每年的3、4月份,广东沿海地区一些室内的墙壁、地面会“冒水”,称为“回南天”。
“回南天”一般是由于长时间低温后天气突然变得暖湿而形成的。
读佛山市2011年3月份部分天气数据表,判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日期
18日
19日
20日
21日
22日
23日
天气状况
小雨
晴天
阴天
平均气温(℃)
12.3
14.6
16.9
23.5
17
14.7
相对湿度(%)
34~93
90~95
70~95
62~94
59~87
47~64
A.相对湿度与平均气温呈正相关
B.21日至23日期间,佛山可能有冷锋过境
C.21日比20日夜晚大气逆辐射更强
D.19日佛山最有可能出现“回南天”现象
6.亚洲某地,位于45°
E、20°
N,该地所在国家有着独特的自然与人文景观。
结合下图,该地所属的气候类型是( )
图2-T2-4
A.热带季风气候 B.热带稀树草原气候
C.热带沙漠气候 D.热带雨林气候
7.图中甲、乙两区农业发展条件的相同点是( )
图2-T2-5
A.地域狭小,耕地规模小 B.终年光照充足
C.雨热同期 D.全年降水分配均匀
读四地气候资料图,回答8-9题。
8.关于图中四地气候特点的描述,正确的是( )
A.①——冬冷夏热;
降水较多,分配较均
B.②——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和少雨
C.③——全年高温,冬季多雨,夏季少雨
D.④——冬温夏热;
夏秋降水多,年变化大
9.图中表示的四种气候中,在我国有分布的是( )
A.①、②B.③、④
C.①、③D.②、④
10.图是我国某地区气温、降水量和蒸发量年内分布示意图,该地区位于我国( )
A.华北地区B.华南地区C.青藏地区D.西南地区
读“等压线(单位:
hPa)分布示意图”,完成第11~13题。
11.关于P地风向及成因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西北风、海陆热力差异B.东北风、城市“热岛效应”
C.西北风、气压带风带季节移动D.东北风、沿岸洋流的影响
12.图甲中所示季节,下列现象可能发生的是( )。
A.非洲好望角风大浪高
B.加勒比海地区飓风活动频繁
C.日本群岛樱花盛开
D.南京花市寒梅绽放
13.若图乙为“与图甲同半球的某地某日海平面等压线分布示意图”,则图乙中从甲到乙的气流方向与a、b、c、d四地最有可能出现阴雨天气的分别是( )。
乙
A.①,bB.②,cC.③,dD.④,a
新华网2011年5月2日电 美国国家海洋和大气管理局2日发布消息说,初步分析显示,美国24小时内的龙卷风数量上周曾高达312场,创下历史新纪录,共有340人死于龙卷风。
下面为“美国和加拿大部分地区等温线图”,其中实线为1月平均气温(单位:
℃),虚线为7月平均气温(单位:
℃)。
据此完成第14~16题。
14.以下图示的四种空气运动状况,不可能出现在该地区的是( )。
15.下列四地中,气温年较差最大的是( )。
A.50°
N,120°
WB.40°
W
C.50°
N,80°
WD.40°
16.导致图中①②两地7月等温线分别向北、向南凸出的主要因素是( )。
A.地形B.纬度位置C.洋流D.海陆位置
17.下图是某区域近地面天气系统图(单位:
hPa),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①地比③地日温差小B.②地吹东南风
C.④地低温阴雨D.⑤地气压将升高
英国风险分析公司Maplecroft在前不久发布的全球193个国家和地区气候变化风险评估报告称,干旱、风暴等极端天气事件在增加,全球三分之一的人口面临着气候变化的巨大威胁,以下是气候变化风险最高和最低的前10个国家(见下图),据此完成18-19题。
18.关于气候变化风险国家(气候变化风险最高和最低国家分布图)的叙述,正确的是
A.风险最高的国家多为发展中国家B.风险最高的国家年降水都偏少
C.风险最低的国家都是欧洲国家D.风险最低的国家气候都温暖湿润
19.东南亚的菲律宾、柬埔寨等国家被列入受气候变化威胁最大的国家行列,最可能的原因是
A.连年干旱严重B.海平面上升、热带风暴增多
C.流星体活动频繁D.火山和地震多
下图为某大陆沿45°
纬度在地质历史时期从古至今的四个阶段的地形剖面示意图。
读图回答20-21各题。
20.图①中大陆上的植被是
A.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B.温带落叶阔叶林 C.亚热带常绿硬叶林 D.亚寒带针叶林
21.图④中大陆东岸的气候类型最可能是
A.亚热带季风气候B.地中海气候
C.温带海洋性气候D.温带大陆气候
读我国某区域风能资源分布图,回答22-23题。
图1
22.乙处数值最有可能是
A.150B.160C.130D.100
23.甲处风能资源少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A.地面状况B.太阳辐射C.大气环流D.人类活动
下图为19世纪中叶以来每10年全球表面气温距平变化统计,读图回答24-25题。
24.下列选项与图中信息相吻合的是
A.19世纪50年代以来,全球气温波动下降
B.19世纪50年代以来,全球气温直线上升
C.20世纪50年代,全球气温较1961-1990年平均气温高
D.20世纪70年代以后,全球每十年都比前十年明显变暖
25.近几十年,全球气温变化与温室气体排放量关系密切,是因为温室气体
A.强烈吸收太阳辐射B.强烈吸收地面辐射
C.强烈反射地面辐射D.强烈反射太阳辐射
26.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2011年3月11日,日本东部海域发生里氏9.0级强烈地震,地震及其引发的海啸造成了日本福岛核电站核泄漏事故。
材料二:
2011年3月16日2:
00(世界标准时间)东亚部分地区等压线图。
(1)图中气候分界线南北两侧的气候类型分别是__________和__________,甲、乙两地降水季节差异是__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图11 北极地区图
材料二 2011年10月,俄罗斯宣布将在北极建一座可容纳5000人居住,具有人工气候和完整生命支持系统的现代化冰城“乌姆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