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朝阳区二模历史题.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2061653 上传时间:2022-10-26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551.3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北京市朝阳区二模历史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北京市朝阳区二模历史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北京市朝阳区二模历史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北京市朝阳区二模历史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北京市朝阳区二模历史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北京市朝阳区二模历史题.docx

《北京市朝阳区二模历史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北京市朝阳区二模历史题.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北京市朝阳区二模历史题.docx

北京市朝阳区二模历史题

2021年北京市朝阳区二模历史题

学校:

___________姓名:

___________班级:

___________考号:

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1.中国和西方都创造了辉煌的文化。

下列属于同一世纪的是

A.商鞅变法梭伦改革B.《九章算术》《物种起源》

C.《红楼梦》《十日谈》D.《本草纲目》日心说(《天体运行论》)

2.学术界认为《论语》最初有《古论》《鲁论》《齐论》三个版本,汉魏时期《齐论》失传。

汉代海昏侯墓考古发掘出土了失传已久的《齐论》竹简;同《鲁论》《古论》相比,一是多了“知道”“问王”两篇,二是章句多于《鲁论》。

该发现

A.揭示了汉代儒学独尊的事

B.佐证了秦始皇焚书对文化传承的破坏

C.推动了儒家思想研究的深化

D.证实了汉代儒学与先秦儒学的差异性

3.宋朝常常对农器、粮食、布帛等买卖免税,对民间小摊小贩零星细碎的日常生活品交易免税。

据此可知,宋代通过税收

A.抑制土地兼并B.稳定社会秩序C.促进租佃经营D.集聚商业资本

4.宋代史学家袁枢负责撰写国史人物传,其同乡章惇的家人请袁枢粉饰章惇的生平传记,袁枢回答说:

“子厚(章惇的字)为相,负国欺君。

吾为史官,书法不隐,宁负乡人,不可负天下公议。

”袁枢认为治史应该注重

①借古鉴今②经世致用③秉笔直书④赏善罚恶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②④

5.观察《晚清时期出口货物》简表

年份

茶(担)

丝(担)

棉花(担)

豆(吨)

1871~1873

1022159

37529

8486

57560

1881~1883

1238145

39345

17473

84760

1891~1893

1055064

59945

290417

760522

上表反映出

A.传统的经济结构发生了根本性变化B.洋商垄断中国的进出口贸易

C.中国逐渐沦为西方列强的原料产地D.中国近代民族工业逐步发展

6.从战国到清末,《诗经》一直被奉为儒学经典,关于它的学术史也被纳入经学史,成为经学史的组成部分。

“五四”以后,对以《序》《传》为代表的传统《诗经》学展开了猛烈批判,并认定《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

据此得出的正确认识是

A.《诗经》的思想内涵超越时代的局限

B.对《诗经》的评价受特定历史条件的影响

C.《诗经》的文学价值高于其思想价值

D.西方文明传入提高了《诗经》的历史地位

7.有学者称,20世纪初期,中国的青年学生、工商业者、工人等阶层将“一战”“巴黎和会”“山东问题”赋予了非同寻常的“历史记忆”。

这反映出当时社会的一种价值取向是

A.维护政局稳定

B.进行革命动员

C.建立统一战线

D.培育国家认同

8.

1984年

北京停用牛奶供应证

1987年

北京停用侨汇券

1991年

北京停用糖票

1992年

北京停用肉票、蛋票、肥皂票、居民购货证

1993年

全国各地基本取消粮票,票证时代彻底终结

 

上表反映了

A.商品流通走向了市场化

B.中国入世市场资源供应充足

C.分配制度出现根本变化

D.实现了由富国到强国的目标

9.葡萄牙在16世纪打败了在数量上占优势的阿拉伯舰队。

据此可知,葡萄牙

A.揭开了开辟新航路的序幕B.确立了在印度洋上的霸权

C.垄断了与中国的丝茶贸易D.建立了工业同市场的联系

10.英国画家德•卢戴尔布格(1740年~1812年)的绘画《卡尔布鲁克代尔之夜》:

月亮高挂在天幕,但是夜深人不静,大熔炉飞溅的火花照亮了夜空,也照亮了周围的小镇和远处的群山,运输的马车整装待发……该作品

A.描绘了英国工业化的场景

B.以夸张强烈的色彩表现物象

C.反映了世界市场初步形成

D.体现了现代主义艺术的风格

11.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关贸总协定被公认为调整二战后世界经济贸易和金融的三大支柱。

它们

①推动了二战后两极格局的形成

②反映了世界经济朝着体系化、制度化发展

③顺应了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

④消除了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贫富差距

A.①②B.③④C.②③D.②④

12.下列选项中史实与结论之间逻辑关系正确的是

史实

结论

A

1789年8月法国《人权宣言》颁布

欧洲掀起空前的思想解放运动

B

1958年1月1日《罗马条约》生效

欧洲摆脱了美国和苏联的控制

C

1961年《不结盟国家和政府首脑宣言》发表

非州经济区域一体化进程加快

D

2001年《上海合作组织成立宣言》签署

中国与周边国家的关系得到加强

A.A

B.B

C.C

D.D

二、材料分析题

13.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有反作用。

材料一汉武帝及其近臣将所谓“儒术”扩展之后又延长,包括了有利于中央集权官僚政治所必需的种种理论与实践的步骤。

孔子所提倡的自身之约束,待人之宽厚,人本主义之精神,家人亲族的团结和礼仪上之周到等等全部构成官僚集团行动上的规范。

孟子所倡导的人民生计与国本攸关也毫无疑问地被尊重。

——摘自黄仁宇《中国大历史》

材料二北宋时,儒家学者融合了道佛思想来解释儒家义理,形成了以理为核心的新儒学体系——“理学”。

欧洲步入近代社会以后,启蒙思想家提出了一整套哲学理论、政治纲领和社会改革方案,要求建立一个以“理性”为基础的社会。

启蒙运动时期被称为“理性时代”。

材料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不断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成果的过程。

具体而言,就是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结合起来,同中国的优秀历史传统和优秀文化结合起来,既坚持马克思主义,又发展马克思主义。

一是马克思主义在指导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中实现具体化。

二是把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经验和历史经验理论化。

三是把马克思主义植根于中国的优秀文化之中。

(1)依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分析儒家思想对当时中国社会的影响。

(2)依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分别说明古代中国的“理学”和近代欧洲的“理性”的不同内涵;并指出两种不同思想对中国历史发展的积极影响。

(3)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中国革命和建设”为主题,结合所学,对材料三所蕴含的历史信息进行解读。

14.逢山开路、遇水架桥体现了中国人民积极自信、锐意进取的精神以及努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梦的力量。

武汉长江大桥于1955年9月动工。

1956年6月毛泽东题写了“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

1957年10月15日武汉长江大桥正式通车。

1962年4月大桥图案入选第三套人民币。

(1)分析武汉长江大桥图案入选第三套人民币的原因。

15.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系民族未来的大计,要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

20世纪70年代,德国通过实施一系列环境法律,推进经济结构调整和技术进步。

到90年代,严重的环境污染得到治理,环境质量得到很大改善。

日本从1970年开始,日本确立环境优先原则,实行世界上最严格的环境法律和标准,经过几十年的努力,基本解决了工业污染问题。

——摘自周生贤《我国环境保护的发展历程与探索》

(1)分析德国、日本处理环境与经济关系的原因及特点。

参考答案

1.D

【解析】《本草纲目》是1578年,日心说(《天体运行论》)是1513年,都是16世纪,D正确;商鞅变法是公元前359年,梭伦改革是公元前509年,A错误;《九章算术》是西汉时期,《物种起源》是1859年,B错误;《红楼梦》是16世纪;《十日谈》是14世纪,C错误。

2.C

【详解】

结合所学《论语》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由材料“汉魏时期《齐论》失传。

汉代海昏侯墓考古发掘出了失传已久的《齐论》竹简;同《鲁论》《古论》相比,一是多了‘知道’、‘问王’两篇,二是章句多于《鲁论》”可知推动了儒家思想研究的深化,故C项正确;材料强调的是《论语》内容的新发现而非儒学独尊的事实,A项错误;材料强调的是儒家经典而非秦始皇对文化的破坏,故B项错误;汉代儒学是对先秦儒学的继承和发展,故D项错误。

3.B

【解析】

材料说明对于重大商品实行收税,对于民间生活交易品免征税收,主要是稳定基层社会秩序,B正确;材料论述的是商业,不是土地兼并,A错误;租佃经营属于农业土地方面,C错误;D中商业资本不符古代农业社会特点。

4.C

【解析】“负国欺君。

吾为史官,书法不隐,宁负乡人,不可负天下公议。

”说明袁枢治史理念是不受权贵的影响,秉笔直书和赏善罚恶,③④符合题意,选择C正确;①②不符合材料信息主旨,排除。

5.C

【解析】

表格显示1871年以后,中国的茶、丝以及棉花和豆的出口量逐渐上升,说明中国逐渐沦为列强的原料产地,C正确;中国当时依然是小农经济模式,A错误;表格没有凸显洋人垄断中国出口贸易,B错误;近代民族工业发展不符合表格史实,D错误。

6.B

【解析】

《诗经》在不同时期的评价结果也不同,尤其是五四运动时期批判,说明对《诗经》的评价受特定历史条件的影响,B正确;《诗经》思想内涵并没有超过时代局限,A错误;材料没有比较思想和文学价值,C错误;材料没有说明西方文明对于《诗经》影响,D错误。

7.D

【解析】

巴黎和会对于割让中国山东给日本,引起了国内人们的反抗,说明是民族情节的激发,D正确;当时国人思想并不是维护政局稳定,A错误;革命动员和统一战线是国民大革命时期,B和C错误。

8.A

【解析】

【详解】

根据表格可知,从1984年开始,中国计划经济时期实行的“票证”制度逐步被废除。

在商品供应极为匮乏的年代,国家为了保障供需平衡,对城乡居民的吃穿用等生活必需品,实行计划供应。

改革开放后,生产力大幅提高,商品流通走向了市场化,票证失去了意义,也不符合市场经济的新秩序,故选A。

我国是2001年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时间不符,排除B;我国作为社会主义国家,分配制度以按劳分配为主,排除C;目前我国依然是发展中国家,排除D。

9.B

【解析】

阿拉伯舰队主要航海区域是印度洋,葡萄牙在16世纪打败了阿拉伯舰队,获得上了这一海域的霸权,B正确;A是15世纪迪亚士航海到好望角;C中垄断说法不符合材料主旨;D中工业革命是18世纪。

10.A

【详解】

由时间“1740年~1812年”,大致是工业革命期间,再由“月亮高挂在天幕,但是夜深人不静,大熔炉飞溅的火花照亮了夜空,也照亮了周围的小镇和远处的群山,运输的马车整装待发”用写实的手法描述了工业革命期间忙碌的情景,故排除B,选A;材料没有反映世界范围的商品、物资、人员等流通,排除C;现代主义艺术始于20世纪初,时间不符,排除D。

11.C

【分析】

【详解】

二战后世界经济贸易和金融的三大支柱主要调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贸易体系,反映了世界经济朝着体系化、制度化发展,顺应了世界经济发展全球化趋势,②③正确,选择C正确;材料属于经贸组织,不是推动两极格局形成,排除①,A错误;④中消除说法绝对,BD排除。

故选C。

12.D

【详解】

18世纪,启蒙运动中心转移到法国,它是一场欧洲掀起的空前的思想解放运动,受其影响,1789年8月法国《人权宣言》颁布,排除A;1958年1月1日《罗马条约》生效,欧洲进一步联合,但但是两极格局下,美苏两分天下,欧洲尚未摆脱美国和苏联的控制,排除B;1961年《不结盟国家和政府首脑宣言》发表宣告第三世界兴起,与非州经济区域一体化,故排查C;2001年《上海合作组织成立宣言》签署,旨在加强和深化上合组织成员国之间的睦邻友好合作,巩固与有关国家和国际组织的合作关系,为促进建立公平、合理的世界新秩序和上合组织的稳定发展创造条件,故选D。

13.

(1)影响:

加强了中央集权;规范了官僚集团的行为;关注国计民生,稳定了社会秩序;确立了儒学在中国传统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数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