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地理备考必背知识点《水文》Word格式.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0615783 上传时间:2023-01-24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20.4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地理备考必背知识点《水文》Word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高考地理备考必背知识点《水文》Word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高考地理备考必背知识点《水文》Word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高考地理备考必背知识点《水文》Word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高考地理备考必背知识点《水文》Word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考地理备考必背知识点《水文》Word格式.docx

《高考地理备考必背知识点《水文》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地理备考必背知识点《水文》Word格式.docx(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考地理备考必背知识点《水文》Word格式.docx

冰川融水补给为主的河流,其流量夏季最大。

(3)河流水地下水之间可相互补给,湖泊对河流径流起调蓄作用。

见右图

(4)

【技能扩展】等潜水位线的判读:

①等潜水位线是指某地潜水面的海拔高度。

②潜水面是一个自由水面,随地势起伏,略有起伏。

同一地区,天气晴朗、气温高时,潜水位低,阴雨天、气温低时,潜水位高。

③判断潜水埋藏深度:

一地海拔高度与该地的等潜水位线的海拔高度之差为该地潜水的埋藏探度。

④判读潜水与河流水的互补关系:

数值大,潜水位高,对应地的地势也高;

数值小,潜水位低,对应地的地势也低。

右图中的河水自地势高处流向地势低处,河流都是自北向南流。

a图中河流两岸的潜水位高于河流水位,潜水补给河流。

b图中河流两岸的潜水位低于河流水位,河流补给潜水.(箭头表示潜水流向,垂直等潜水线,从高处流向低处)

3、我国河流补给的差别:

(1)我国东部河流以降水补给为主(夏汛型,东北春季有积雪融水)

(2)我国西北地区河流以冰雪融水补给为主(夏汛型,冬季断流)

我国河流的流量季节变化和年际变化较大,西欧地区和热带雨林气候区的河流流量季节变化和年际变化较小。

4.世界和我国的河流、湖泊

(1)河流

(2)湖泊

世界上面积最大的湖一里海;

世界上最大的淡水湖一苏必利尔湖;

世界上最深的湖一

贝加尔湖;

非洲面积最大的湖一维多利亚湖;

非洲最深的湖一坦噶尼喀湖;

世界最低的湖一死海;

我国最大的淡水湖一鄱阳湖;

我国最大的湖泊和咸水湖一青海湖;

我国著名的火口湖一白头山天池。

5.人类对水循环原理的应用

(1)水循环主要有四个环节:

蒸发、水汽输送、降水和径流输送。

目前人类活动对全球大气的水汽输送几乎没有影响.而对地表径流输送在局部地区可以施加某些影响。

因此,我们可以利用水循环的规律,恰当地改变水的时间和空问分布,化害为利。

例如,一个地区修建水库、引水灌慨;

修建跨流域的调水工程(如引滦入津工程)等都属于这种化害为利、造福人类的例子。

(2)不合理利用:

人类活动如果忽视了该地区水循环的规律,不恰当地改变水的时间和空间分布,如大面积地滥伐森林,大面积地排干湖泊和沼泽,过度抽取地下水,都会给生产生活带来不利影响。

例如、l998年夏长江流域出现百年不遇的特大洪水,其主要原因,一是气候异常变化,二是人类活动大面积毁坏森林和大面积围湖造田(如洞庭湖、鄱阳湖等湖泊)所造成的。

我们要接受这个教训,大面积植树造林,退田还湖,平垸行洪。

6、地下水的问题与保护

①不合理灌溉-----土壤盐渍化;

------科学灌溉。

②过量开采-------地下漏斗区;

地面下沉;

沿海海水入侵,地下水水质变坏。

------及时人工回灌淡水。

考点二、世界洋流分布规律,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7、海水等温线的判读:

①判断南北半球(往北温度降低是北半球)

②洋流流向和海水等温线凸出方向一致:

高温流向低温是暖流,反之是寒流。

8.影响海水温度因素——太阳辐射(收入)、蒸发(支出)、洋流

9、洋流

(1)形成:

定向风(地球上的风带)是形成洋流

最基本的动力,风海流是最基本的洋流类型。

(2)分布(画一画右面洋流分布模式图):

①中低纬度海区,形成以副热带为中心的大洋环流(反气旋型洋流,)

②北半球顺时针、南半球逆时针(北顺南逆);

③北半球中高纬海区,形成逆时针方向大洋环流(气旋型,逆时钟);

④北印度洋季风洋流:

冬季:

东北风,海水向西流,呈反时针方向流动;

夏季:

西南风,海水向东流,呈顺时针方向流动(冬逆夏顺)

⑤南半球40—60度海区形成西风漂流,是寒流。

⑥中、低纬度大陆东侧为暖流,西侧为寒流;

中高纬度大陆东侧为寒流,西侧为暖流。

(3)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①影响气候(暖流—增温增湿,寒流—减温减湿)

暖流(比流经地区温度高)增温增湿作用,如西欧温带海洋性气候的形成`

寒流(比流经地区温度低)有降温、减湿作用,澳大利亚西海岸和秘鲁沿岸荒漠的形成

②影响海洋生物—-渔场

渔场分布:

寒暖流交汇:

北海道、纽芬兰、北海渔场等;

与上升流有关:

秘鲁渔场等

注意:

渔场在大陆架海的原因:

A这里阳光集中,生物光合作用强;

B入海河流带来丰富的营养盐类,浮游生物繁盛,鱼饵丰富。

③影响航海:

顺流增速节能。

但海雾影响能见度,浮冰影响航行安全。

④影响海洋污染:

点上污染加快了净化速度,面上扩大了污染范围.

10、海洋资源类型:

海水可直接作工业冷却水源,也是取之不尽的淡化水源。

⑴海洋化学资源:

海盐、

⑵海洋生物资源:

有鱼、虾、贝、藻等,捕捞活动从近海扩展到世界各个海域。

除了直接捕捞外,通过养殖、增殖等还可实现可持续利用。

⑶海底矿产资源:

①大陆架海底:

石油、天然气、煤、硫、磷等。

②近岸带的滨海砂矿:

砂、贝壳等建筑材料和金属矿产。

③海盆:

深海锰结核,是未来可利用的潜力最大的金属矿产资源。

⑷海洋能源:

可再生、无污染;

但能量密度小。

具有商业开发价值的是潮沙发电和波浪发电,但也投资较大,效益不高

11、海洋环境具有复杂性和特殊性:

多变的海洋气象状况和海水运动;

深海的黑暗、高压、低温、缺氧环境;

海水的腐蚀性强,海冰的破坏力大,对工程材料和结构有严格要求。

∴海洋空间资源开发对科学技术和资金投入依赖性大(投资高、技术难度高、风险大)。

12、海洋资源利用方式:

凡是在陆地上进行的产业活动,都有可能在海洋中进行。

①交通运输:

海港码头、海底隧道、海上桥梁、海上机场、海底管道。

②生产空间:

海上电站、工业人工岛、海上石油城、围海造地、海洋牧场。

③通信和电力输送空间:

海底电缆。

④储藏空间:

海底仓库、海上油库、海洋废物处理场。

13、20世纪初开辟通往南北极的航线,巴拿马、苏伊士运河相继开通,人类能够驶入任何海域

14、中国濒临的海洋:

东临“四海一洋”:

渤海、黄海、东海(包括台湾海峡)、南海;

太平洋(台湾东海岸直临)。

两个内海:

渤海(山东、辽东半岛环抱)和琼州海峡(雷州半岛与海南岛之间)。

还临北部湾。

15、岛屿有:

台湾岛、海南岛、崇明岛;

舟山群岛;

南海诸岛等6500多个。

9/10在东海、南海。

16、我国海洋生物多样成因:

海域广阔,自北而南我国海域跨越暖温带、亚热带和热带,沿海大陆架面积宽而浅,阳光直射海底,海水温度适中,适宜多种海洋生物的生长繁殖。

17、舟山渔场最大。

成因:

处于大陆海岸的中间位置,位置适中,有长江、钱塘江等河流注入,带来丰富的有机质和营养盐类,浮游生物大量生长,为鱼类提供充足铒料;

有寒暖流交汇,是多种经济鱼类回游必经之路。

18、海洋养殖业:

在浅海滩涂上,“种植”海带,“放牧”虾群,

19、长芦盐场最著名,是中国最大盐场(成因:

有平坦的海滩和利于蒸发的天气);

南方有海南岛的莺歌海盐场,台湾的布袋盐场等(因为处于背风地带,降水相对较少,晴天多,蒸发旺盛)。

20、石油污染:

形成的油膜,会减弱太阳光透入海水的能力,影响浮游植物的光合作用;

干扰浮游生物的摄食、繁殖和生长。

我国海洋污染以石油污染危害最大。

21、赤潮:

指海水中某些微小浮游植物、原生动物或细菌,在一定的环境条件下,短时间发生突发性的增殖和聚集,引起水体变色和水质恶化的现象。

有自然因素作用,现在人类无节制地向海洋排放、倾倒废弃物是目前赤潮时有发生的主要原因。

22、海洋生态破坏破坏原因:

由人类生产活动(工程建设和渔业生产的围垦、滥捕)以及自然环境的变化(全球变暖和海平面上升)引起。

23、海洋污染防治的主要措施:

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恢复和改善近岸海域的水质和生态环境,调整产业结构、推行清洁生产,加强法制,依靠科技,强化海洋环境监测。

控制农业面源污染和海水养殖污染。

严格控制船舶和港口污染。

防止海上倾废和海上石油污染。

24、海洋生态保护的主要措施:

建设海洋生态保护区,保护海洋生物多样性和防止海洋生态环境全面恶化。

建设沿海防护林。

25.水半球和陆半球划分:

借鉴南、北半球的划分方法,人们通常以0°

、38°

N为极点,将

其所在半球称为“陆半球”(如图),另一半球称为“水半球”,以0°

S为极点.

26.

水圈(Hydrosphere):

水圈是地球外圈中作用最为活跃的一个圈层。

它与大气圈、生物圈和地球内圈的相互作用,直接关系到影响人类活动的表层系统的演化。

水圈也是外动力地质作用的主要介质,是塑造地球表面最重要的角色。

水体存在方式不同,其作用方式也有比较大的差别,按照水体存在的方式可以将水圈划分为:

海洋、河流、地下水、冰川、湖泊等五种主要类型。

水圈的主体是海洋水,淡水的主体是冰川;

人们目前主要利用的淡水资源主要是江河水,淡水湖泊和浅层地下水等。

人类大规模的活动对水圈中水的运动过程有一定的影响。

大规模的砍伐森林、大面积的荒山植林、大流域的调水、大面积的排干沼泽、大量抽用地下水等,都会促使水的运动和交换过程发生相应变化,从而影响地球上水分循环的过程和水量平衡的组成。

人类的经济繁荣和生产发展也都依赖于水。

如水力发电、灌溉、航运、渔业、工业和城市的发展,无不与水息息相关。

27.水文特征:

总的来说,水文特征包括如下几点:

a.径流量b.含沙量c.有无汛期(凌汛)d.有无结冰期等诸多因素。

河流的水文特征包括水量大小,汛期及水量季节变化,含沙量,流速,结冰期。

影响河流水文变化的最重要因素是河流的补给,即水源。

外流河的水文特征一般包括河流的水位、流量、汛期、含沙量有无结冰期等方面,影响河流水文特征的因素主要是气候因素,对应如下:

外流河水文特征及原因:

(1)水位、流量大小及其季节变化。

原因:

由降水决定的。

夏季降水丰沛,河流流量大增,水位上升,冬季降水少,河流水量减少,水位下降。

降水的季节变化大,河流流量季节变化也大,

(2)汛期长短。

原因:

雨季开始早结束晚,河流汛期长。

雨季开始晚,结束早,河流汛期短。

(3)含沙量大小。

由植被覆盖情况和土质状况决定的。

植被覆盖差,土质疏松,河流含沙量大。

反之,含沙量小。

(4)有无结冰期。

由流域内最低气温决定的。

月均温在0℃以下河流结冰,0℃以上无结冰期。

(5)河水流速大小。

由地形决定,落差大流速大、地形平坦、水流缓慢。

我的更多文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信息与通信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