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北师大版学年三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案Word格式.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20606751 上传时间:2023-01-24 格式:DOCX 页数:80 大小:2.52MB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新北师大版学年三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案Word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0页
最新北师大版学年三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案Word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0页
最新北师大版学年三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案Word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0页
最新北师大版学年三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案Word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0页
最新北师大版学年三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案Word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最新北师大版学年三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案Word格式.docx

《最新北师大版学年三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案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北师大版学年三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案Word格式.docx(8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最新北师大版学年三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案Word格式.docx

4=12(元),12+6=18(元)

②4×

3=12(元),12+6=18(元)

③3+3+3+3+6=18(元)

④3×

4+6=18(元)……

学生还会出现画图的方法。

如若学生没有列出第④个算式,则引导学生把第①或第②种方法中的两个算式合成一个算式

如若有学生说出第④个算式,你能结合小熊购物图向大家介绍一下这个算式是什么意思吗?

也就是说应该先算乘法还是先算加法呢?

(贴出:

有加法又有乘法,先算乘法再算加法)

4、结合画图的方法讲清算式的含义:

(1)两个算式中的3×

4表示什么?

(2)为什么6可以放在算式的前面,也可以放在算式的后面?

总结:

把两个分步算式整合成一个有加法又有乘法的算式,他们所表示的实际意义是相同的,而算式中先后出现的加号和乘号的顺序是不同的。

【设计意图:

画图帮助理解题目的意思,借助画图帮助学生分析数量关系,也为更好地理解运算顺序做铺垫。

5、运算顺序:

(1)选择一个算式独立试着算一算

(2)探索运算顺序和书写格式

(3)再次体会运算的顺序

(4)交流书写体会

指导书写格式:

这是我们以前没有学过的两步式题,计算的时候不把等号写在算式的右边,而是另起一行,在比第一个数字3更靠左边的位置写上等号,把没有参加运算的+6抄下来,然后再另起一行算加法,=18(元),最后还要答。

(5)离开具体情境,掌握混合运算的一般方法

(6)总结计算方法

活动二:

探索“乘减”的运算顺序。

1、大家看,壮壮也来到了百货店

小熊:

我有20元钱,想买3包饼干应找回多少钱?

2、同桌两人说一说怎样算出应找回多少钱。

你们是怎么想的。

可能想到:

4=12(元)20-12=8(元)

4+4+4=12(元)20-12=8(元)

20-3×

4……(可指名板书,集体评议)

(最后集体交流中,“有减法又有乘法,先算乘法再算减法)

师小结:

我们刚才通过“小熊购物”学会了两步计算,有乘有加时,先算乘法再算加法,有乘有减时先算乘法再算减法。

(三)基本练习

(1)选择两种食物算算需要多少钱?

(分组汇报一下,同学评议)

(2)出示图,算算淘气共买了多少瓶饮料?

让学生观察后说说图意,再列式计算,最后集体交流,说说你是怎样想的。

(3)计算。

3+530—4×

57+6  63+7+21

81+9+91  35-5×

7 80—951+6×

8

(教师巡视,个别辅导,选择部分优秀作业及运算顺序或书写格式错误的作业在实物投影仪上展示,让学生指出)

关于计算两步式题时的书写格式,你想提醒大家注意什么?

(四)数学游戏:

模拟购物。

(四人小组活动,生每人准备20元、50元的纸币及零钱)

请小小售货员挂上工作牌,把信封里的食品拿出来摆在桌子上。

游戏规则:

同学们从老师发给你们的20元钱和50元钱中选择一张,根据食品上的标价向售货员购买自己喜欢的东西,并和售货员一起计算买这些东西需要多少钱、应找回多少钱。

同学们轮流购物,当一位同学在买东西的时候,其他同学也要注意算一算他和售货员算得对不对。

今天我们学会了什么?

你最喜欢哪个活动,为什么?

板书设计:

小熊购物(乘加、乘减混合运算及其应用)

(学生算法板书)

课后反思:

买文具(除加、除减混合运算及其应用)

1、结合“买文具”问题的探索过程,感受画图策略的意义和价值,体验“先算除法,再算加减”解决两步运算问题的合理性。

2、理解并掌握除加、除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能正确进行计算。

3、进一步学习借助直观图分析数量关系,会解决除加、除减两步运算的实际问题,发展解决问题的能力。

理解并掌握除加、除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能正确进行计算。

进一步学习借助直观图分析数量关系,会解决除加、除减两步运算的实际问题,发展解决问题的能力。

(一)情境导入:

新学期开学,同学们都到文具店挑选需要的文具。

(出示情境图)

(二)新授:

1、观察情境图,从图中你得到了哪些数学信息?

2、重点说一说:

原价每本3元和现价5本10元表示的意义。

3、提出数学问题。

4、重点解决:

笑笑一共需要多少元?

1、集体交流解决的方法:

可能会出现三种情况:

(1)直接画图解决问题

(2)画图并分步列式解决

(3)列综合算式解决

2、再次体会运算顺序:

结合算式说一说算式中每一步表示的意义。

3、解决“每本算术本现价比原价便宜多少元”的问题

(1)出示问题,理解题意

(2)引导学生思考:

要想求“每本算术本现价比原价便宜多少元”必须知道哪些数学信息,需要先求什么,逐步渗透解决问题的思考方式。

(3)独立试作,集体交流

(4)结合具体情境说一说为什么先算10÷

5,为什么3-写在10÷

5的前面。

(5)集体计算3-10÷

5,体验先除后减的运算顺序

活动三:

1、哪种做法对?

2、出示3×

5+8,25-20÷

5,学生独立计算。

3、集体交流,针对出现的不同结果进行比较、纠错。

4、如何避免出现错误,把你的好方法介绍个大家。

5、总结:

算式中既有加减又有除法,要先算除法,后算加减法,不参加运算的部分照抄,保证等号两边相等。

(三)练习:

1、做练习三的第1题,学生独立做,教师巡视,发现问题及时纠正,订正时,要让学生说说先什么和书写格式应注意的问题。

2、做练习三的第2题,先让学生自己检查、改正,然后共同讨论。

3、做练习三第3题,学生独立做,教师巡视,注意书写格式,发现问题及时辅导,最后集体订正。

买文具(除加、除减混合运算及其应用)

(学生算法展示)

过河(带有小括号的两步混合运算及其应用)

1、结合过河的情境,经历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认识小括号,体会小括号在混合运算中有改变原来运算顺序的作用。

2、理解并掌握带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能正确进行计算。

3、在与他人合作交流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积累运用混合运算解决问题的经验,逐步发展解决问题的能力。

结合过河的情境,经历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认识小括号,体会小括号在混合运算中有改变原来运算顺序的作用。

理解并掌握带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能正确进行计算。

三、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同学们,你们喜欢游玩吗?

今天,老师就带你们去一个美丽的地方春游!

导游阿姨听说我们班的同学们非常聪明,想考考大家数学学得怎么样,你们愿意接受挑战吗?

  1、比一比,看谁的眼力好。

30+8×

45×

2+380-60+85×

9-5

25-7×

335÷

7-564-24÷

63+4-5

  2、把二个算式合并成一个算式。

6=4260-42=18

2=318-3=15

 活动一:

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1、请大家仔细看图,从图中你可以获得哪些数学信息?

 2、学生看图回答

  说一说图意、数学信息及问题,相互补充。

  3、出示问题:

“河岸上有男生29人,女生25人,他们想要过河,都乘大船,需要几条船?

 活动二:

解决问题,探索新知

 1、学生试着做一做。

  试着独立解决问题,将算式写在练习本上。

指名部分学生板书

2、板书不同的算式,可能有:

A.29+25=54(人)54÷

9=6(只)

B.29+25÷

9

C.(29+25)÷

9

D.29÷

9+25÷

 3、集体交流:

  

(1)小组合作交流,讨论不同的算式,对每种方法的正误交换意见,并进行解释。

  

(2)指名汇报讨论结果,说一说想法与理由。

其他小组可以赞成,可以反对,进行辩论。

4、议一议。

29+25÷

9这样列式对吗?

5、谁来给大家介绍一下这个新朋友吧?

叫什么名字?

有了小括号的算式怎么读呢?

 6、认识小括号的学生介绍小括号的名称及读法。

并读算式(29+25)÷

 7、教师小结:

小括号可以帮助我们改变运算顺序,如果在一个算式中有小括号,就要先算小括号中的。

 8、脱式计算(29+25)÷

9,并练习讲题。

三、巩固练习

  1、比一比,谁的眼力好。

(说出运算顺序)

  30+8×

4(30+8)×

2+35×

(2+3)

  80-64+880-(64+8)5×

9-5(26-20)×

2、比一比,谁判断的最准确。

  

(1)(10+3)×

5与10+3×

5都要先算乘法。

  

(2)在一个算式里,如果有括号,要先算括号里面的。

  (3)8减去6的差。

再乘以乘6?

列式为(81-6)×

6。

  3、比一比,谁算的又对有又快。

  5×

(36-29)(83-35)÷

894-(25+19)

   

 

 总结:

同学们,今天有什么收获?

其实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希望同学们做生活的有心人,把今天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到以后的生活中去!

过河(带有小括号的两步混合运算及其应用)

(学生脱式计算展示)

练习一

1、引导学生进行练习,使学生进一步体会混合运算的顺序,引导学生进一步认识“先乘除,后加减”的运算顺序。

2、引导学生进一步认识小括号的作用,进一步认识有小括号时,应先算小括号里面的,使学生熟练掌握有括号算式的运算顺序。

3、通过练习,发展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认真审题,细心计算的习惯。

熟练掌握“先乘除,后加减”的运算顺序,以及小括号的作用。

(一)复习:

 1、提问:

混合运算的顺序怎样?

(指名口答)

2、说明练习内容,导入课题。

(二)指导练习:

1、第2题

 强调:

列算式时要注意上?

(小括号)

 2、第4、5、6、7题

 

(1)提问:

图上告诉我们什么信息?

要解答什么问题?

(指名回答)

 

(2)提问:

为什么要用小括号?

不用行吗?

 (3)指导提问:

根据这个画面你还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3、24点游戏

第二单元观察物体

单元教学目标:

1、经历观察、想象、验证的过程,逐步体会从不同位置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可能是不同的、观察一个物体最多看到三个面,并能根据具体的事物、照片、直观图辨认从不同角度观察到的简单物体。

2、在观察、想象、猜想、验证等活动中,初步发展合情推理能力及空间想象力,形成初步的空间观念。

已学过的相关内容

一年级上册

Ο前后、上下、左右

Ο长方体、正方体的认识

一年级下册

Ο从不同位置观察简单物体

3、在与他人合作观察交流的活动中,能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思考过程和结果,体验观察和想象的乐趣,积累观察物体的活动经验。

本单元的主要内容

Ο观察一个物体最多看到三个面

Ο从相对的位置观察物体

Ο从不同位置观察两个物体的相互关系

后续学习的相关内容

第二学段

Ο三个方向观察用小正方体搭成的立体图形的形状

Ο体会不同范围和角度观察到的物体的不同

单元教学内容的前后联系

单元教学重点:

经历观察、想象、验证的过程,逐步体会从不同位置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可能是不同的、观察一个物体最多看到三个面,并能根据具体的事物、照片、直观图辨认从不同角度观察到的简单物体。

单元教学难点:

经历观察、想象、验证的过程,逐步体会从不同位置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可能是不同的、观察一个物体最多看到三个面,并能根据具体的事物、照片、直观图辨认从不同角度观察到的简单物体。

单元学习内容分析

本单元属于“图形与几何”领域“观察物体”中的内容,主要是在一年级下册初步学习从不同位置观察一个简单物体的基础上,拓展到观察一个物体最多可以看到三个面、从相对位置观察物体以及从不同位置观察两个物体的相互关系,进一步积累观察物体的直观经验,培养空间想象能力,初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组织本单元学习内容的思路如下:

课时安排:

2

看一看

(一)

(观察一个物体最多看到三个面和相对位置观察一个物体)

教学目标:

1能根据照片或直观图辨认从不同角度观察到的简单物体。

2在实物观察、空间想象和推理等活动中,体验从不同的位置(角度)观察物体,每次最多看到三个面,积累观察物体的活动经验。

3在想象、推理、观察、验证的活动中,初步发展合理推理和空间想象的能力,形成初步的空间观念。

4在与他人合作交流中,能简单描述自己的思考过程和观察结果,体验观察的乐趣。

教学重点:

从不同角度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

教学难点:

会辨认简单物体从不同角度观察到的对应图形.

教学准备:

长方体纸箱.

教学过程:

一、活动一:

长方体.

(一)故事引入

1.你们听过“盲人摸象”的故事吗?

(听故事)

2.听了故事你们说一说,他们为什么都说不准大象的全貌呢?

教师:

了解一个物体的全貌,除了用手摸,还有什么方法?

今天我们一起学习观察物体.

(二)观察照片(教室图)

老师这里有几张照片,你们看一看,然后猜一猜是谁?

小结:

观察物体可以从物体的正面、侧面、背面等不同角度去观察.

(三)小组活动

1.每个组的桌面放一个长方体,请同学们站在箱子左边,后面,右前方位置上观察桌面上的长方体模型,然后把你看到的和小组里的小朋友说一说.

2.我们大家都看到的是长方体,为什么看到的却不一样呢?

3.出示三幅图,学生独立思考和判断:

分别是那个小朋友看到的。

从前面、侧面、后面等多个角度去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

通过这个活动,能够激活学生观察物体的已有经验,发挥他们的空间想象力。

二、活动二:

观察长方体

站在不同位置,每次最多能看到几个面?

要求:

1小组合作,先自己独立想一想,再与同伴说一说。

2看一看,验证自己的猜想。

把事先准备好的长方体放在讲台上。

视线低于物体最高处时正前方的同学看到1个面,斜前方同学看到2个面;

视线高于物体时正前方2个面,斜前方3个面。

有不同意见的同学上台演示,通过实物观察,让学生自己得出结论:

站在不同位置,每次最多看到三个面。

通过猜想、观察、实验得到的判断只是一个猜想,还需要验证。

让学生模拟图中的情境站在相应位置进行有效观察。

3讨论:

为什么每次最多看到三个面?

说一说

长方体一共6个面,分为三组。

看到上面就一定看不到下面;

看到左面就一定看不到右面,看到前面就一定看不到后面。

像妙想站的位置就只能看到三个面,相对应的另外三个面看不到。

所以站在不同的位置,最多看到三个面。

这个活动有助于发展观察物体的活动经验,以及空间想象与推理能力。

三、活动三:

玩具.

(一)小熊情境图

1、妙想的左边、对面、右边座位上分别坐的是谁?

左边:

淘气对面:

笑笑右边:

奇思

2、出示图片,四幅图分别是谁看到的?

独自思考后与同桌说一说。

3、小组汇报:

说说思考过程。

奇思看到的熊嘴在左边,为左下角那幅图;

对面淘气看到的熊嘴在右边,位右下角图;

妙想看到小熊的正面,为左上角那幅图;

笑笑在妙想的对面只能看到小熊的背面,为右上角那幅图。

还可以这么想:

小熊与妙想面对面,所以妙想看到小熊的前面;

笑笑在妙想的对面,所以笑笑看到小熊背面;

淘气在妙想的左边,所以妙想在淘气的右边,小熊的嘴巴冲着妙想,所以它的嘴巴在淘气的右边;

妙想在奇思的左边,所以它的嘴在奇思的左边。

通过刚才的活动,你发现什么?

从相对位置观察同一个物体,看到的画面正好相反。

四、全课总结

今天的课你了解到了什么?

观察物体要注意什么?

本节课让学生通过观察实物、模型、多媒体课件等活动,使所有学生都参与到数学活动中。

教学手段直观、新颖,创设了许多具有探索性的问题情境,让学生在观察、探索和实践中,根据自己的体验,感悟出站在不同角度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学生把从不同位置观察到的物体形状进行辨认,从而发展了学生的空间观念。

同时,在小组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探索精神及观察能力。

看一看

(一)

看一看

(二)

(从不同位置观察两个物体的相互关系)

1经历从不同角度观察两个物体的活动过程,进一步体验从不同位置看到的物体间的相对位置可能是不同的,并能根据物体的相对位置辨认从不同位置观察到的简单物体。

2在想象、推理、观察、验证的活动中,初步发展合情推理和空间想象能力,形成初步的空间观念。

3在与他人合作交流中,能简单描述自己的思考过程和观察结果,体验观察的乐趣。

教学重难点:

从不同位置观察两个物体的相互关系。

茶杯、牙膏盒,可以观察的物体

一:

情境导入

出示牙膏盒和茶杯情境图

1、仔细观察,说一说三名学生分别是从哪个角度观察这两个物体的,他们看到的画面应该是什么样的。

淘气所在的位置看,两物体处在水平方向一横排面上,物体侧面都能看到,茶杯在左牙膏在右;

奇思在淘气的对面,与淘气看到相反,牙膏在左茶杯在右,而且他是从上面看的,看到两物体上面。

2、出示下面两幅图,让学生判断是谁看到的,再说说自己的理由。

初步体会从不同角度观察两个物体,看到的两个物体的形状和相互关系是不同的,逐步发展空间观念。

3、那么笑笑看到什么画面?

用自己的语言描述。

笑笑坐的位置牙膏摆在茶杯的后面被挡住了,只能看到茶杯,看不到牙膏。

为什么看不到牙膏?

小组模拟实际观察,验证自己的判断。

当前面的物体比后面的物体宽、高的时候,后面的物体会被挡住。

提示学生如何进行判断,可以想象推理或者模拟观察。

观察两个物体时不但要注意观察的位置,物体的相对位置,还要注意物品的形状大小和相互遮挡是否对观察有影响。

接下来我们再来体会两个物体的相对位置对观察的影响。

二:

合作交流

1出示情境图,说说图意。

淘气从窗外观察教室内的情境。

笑笑在桌子的哪一边?

站在窗外的淘气看到的画面和我们看到的一样吗?

不一样

有什么不同?

我们看到的画面中笑笑在桌子的左边,窗外的淘气看到的和我们相反。

我们看到的是笑笑的正面,淘气看到的是背面。

2出示四幅图,哪一幅是淘气看到的?

独立思考并与同伴说说自己的理由。

小组汇报并交流思考过程

淘气看到笑笑在桌子的右边,并且看到的是背影,所以2是淘气看到的画面。

3模拟情境

体验从不同位置观察物体所看到的物体及其相对位置是不同的。

1两人一组模拟图中情景,一人分别站在相对的两个位置上进行观察,看到什么画面,用自己的话描述。

2变换位置前后,看到的画面一样吗?

如果不一样,发生什么变化?

3举例生活中遇到的类似情况,把你解决这类问题的办法介绍给大家。

积累观察活动的经验,发展空间观念。

三:

小结

不同位置看到两个物体的相对位置及相互遮挡的关系。

看一看

(二)

(从不同位置观察两个物体的相互关系)

第五单元:

周长

1.结合具体实物或图形,通过观察、操作、比较、归纳等学习活动,认识周长,理解周长的实际含义,初步建立周长概念。

2.能选择合适的方法测量出简单图形的周长,探索并掌握长方形、正方形和多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3.结合具体情境,运用计算图形周长的方法解决实际生活中的简单问题,感知图形知识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

4.在探究图形周长的活动中,激发探究欲望,感受数学学习的乐趣。

单元学习内容:

本单元是在学生已经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等平面图形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这一单元主要是理解周长的意义,学会测量和计算一些简单图形的周长,探索并掌握长方形、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是以后进一步学习其他平面图形周长和面积有关知识的基础。

掌握长方形、正方形和多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结合具体情境,运用计算图形周长的方法解决实际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本单元教材特点:

1.结合丰富的生活实例,帮助学生逐步建立周长的概念。

2.重视实际的测量活动,帮助学生积累测量各种图形周长的活动经验。

3.突出计算图形周长的一般方法,注重探索过程的展示交流。

4课时

《什么是周长》导学案

学习目标:

1.结合具体事物或图形,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认识周长。

2.能测量并计算三角形、四边形等图形的周长。

3.结合具体情境,感知周长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

学习重难点:

1.理解和认识周长。

2.测量并计算三角形、平行四边形、梯形等图形的周长。

学习准备:

线、绳子、直尺、皮尺、小棒。

学习过程:

一、解读教材

1.先观察,再画一画。

找一片树叶,在纸上小沿树叶的边一笔画出它的周长。

2.描一描(描出树叶的边线)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