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型题中考七年级历史下第一单元隋唐时期繁荣与开发的年代模拟试题附答案1Word下载.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20600119 上传时间:2023-01-24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140.7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典型题中考七年级历史下第一单元隋唐时期繁荣与开发的年代模拟试题附答案1Word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典型题中考七年级历史下第一单元隋唐时期繁荣与开发的年代模拟试题附答案1Word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典型题中考七年级历史下第一单元隋唐时期繁荣与开发的年代模拟试题附答案1Word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典型题中考七年级历史下第一单元隋唐时期繁荣与开发的年代模拟试题附答案1Word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典型题中考七年级历史下第一单元隋唐时期繁荣与开发的年代模拟试题附答案1Word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典型题中考七年级历史下第一单元隋唐时期繁荣与开发的年代模拟试题附答案1Word下载.docx

《典型题中考七年级历史下第一单元隋唐时期繁荣与开发的年代模拟试题附答案1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典型题中考七年级历史下第一单元隋唐时期繁荣与开发的年代模拟试题附答案1Word下载.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典型题中考七年级历史下第一单元隋唐时期繁荣与开发的年代模拟试题附答案1Word下载.docx

A.君权与相权的矛盾

B.中央与地方的矛盾

C.汉族政权与少数民族政权的矛盾

D.文臣与武将的矛盾

6.唐朝对陶瓷业有“南青北白”之说,其著名的产地各是

A.越窑、邢窑B.越窑、定窑C.汝窑、邢窑D.汝窑、定窑

7.“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

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

”诗歌主要描述了开元盛世时期()

A.政治清明B.科举兴盛C.民族融合D.经济繁荣

8.618年,一位末代皇帝在江都(今扬州)自觉大势已去,揽镜自照,无奈哀叹:

“好头颅,不知谁当斩之!

”从这段材料中可以得出的正确结论是()

A.外戚杨坚夺取北周政权,建立隋朝

B.隋朝灭掉南方的陈朝,实现了统一

C.隋朝开凿大运河,加强了南北联系

D.隋炀帝酷虐残暴,隋朝行将灭亡

9.文物具有多元的证史价值。

下列图片既能证明唐朝陶瓷工艺水平,又能反映当时社会风气的是()

A.

B.

C.

D.

10.“一个伟大僧人西行取经的传奇故事,一条由信念、坚持和智慧浇铸而成的求知之路,一个民族胸襟开放、海纳百川的真实写照”。

文中的“伟大僧人”是指(  )

A.张骞B.郑和C.玄奘D.鉴真

11.隋朝是个短命的王朝,仅传二世即亡,你认为隋朝灭亡的根本原因应该是

A.权臣当道

B.土地兼并严重

C.隋炀帝的暴政

D.隋末农民起义

12.唐朝是我国诗歌的黄金年代,唐诗风格各样,题材广泛,展示了广阔的生活画卷。

下列诗句最能反映“开元盛世”景象的是。

A.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B.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C.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D.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禀俱丰实

13.诗歌能反映历史现象。

下列诗句最能反映“开元盛世”景象的是

D.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康俱丰实

14.有位历史老师是个对联迷.他写了许多有关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帝王对联,下列哪一对联是描写唐太宗的

A.开明君主吸隋训,贞观之治创唐荣

B.武周政治得发展,无字之碑任后评

C.调整政策呈开元,沉淫清色误王国

D.陈桥兵变成君主,黄抱加身显威风

15.小强和爸爸都是历史迷。

一天,小强让爸爸猜我国古代的一位皇帝,他给出如下提示词:

开通大运河、正式设置进士科。

爸爸给出的正确答案应该是

A.隋文帝B.隋炀帝C.唐太宗D.元世祖

16.唐太宗曾说:

“此木虽曲,得绳则正;

为人君虽无道,受誎则圣。

”这说明他

A.鼓励手工业发展B.善于纳谏

C.身为人君,不讲道理D.关心百姓生活

17.“渔阳颦鼓动地来,惊破霓裳羽衣曲。

”紧急的战报打破了唐玄宗与杨贵妃的歌舞生平。

促使唐朝由盛转衰的是()

A.安史之乱B.藩镇割据C.宦官专权D.黄巢起义

18.有学者认为,“它(科举制)是唯一没有被动摇过基础的制度,是在权威一再崩溃和颠覆中唯一能维持全面而广泛影响的制度”,“中国竞争性文士考试制度是该国特有的制度,并持续了一千多年”。

材料表明科举制()

A.有利于选拔社会人才B.可以推动教育发展

C.具有稳定性和延续性D.能够防止政权覆灭

19.武则天“制公卿之死命,擅王者之威力“(意为诛杀公卿,独断专权)。

武则天遗言无字碑,由后人评价自己的功过。

史学家之所以肯定武则天主要是因为

A.她是中国历史唯一的女皇帝B.其执政时期社会经济继续发展

C.发展科举制度,创立殿试制度D.重用有才能的人

20.骆宾王曾经参加反抗武则天的队伍,并撰写声讨武则天的檄文。

武则天读了檄文后,惋惜地说:

“这么好的人才,没有得到重用,是宰相的过错!

”这说明

A.骆宾王很有文采B.武则天爱惜人才

C.宰相能力有限D.武则天不得民心

21.“有容乃大”是唐朝超越前期特有的文化气派。

唐朝以博大的胸怀兼容并蓄外来文化的精华,中外文化双向交流,共享繁荣。

下列事件能体现这一特点的是(  )

①遣唐使来华 

 

②文成公主入藏 

③鉴真东渡日本 

④玄奘西游天竺。

A.①②③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③④

22.民族友好、民族团结、民族融合是我们这个统一多民族国家的主流。

下列选项中不能体现这一观点的事件是

A.北魏孝文帝改革

B.文成公主入藏

C.鉴真东渡日本

D.回族的形成

23.“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这是杜甫描写唐都长安残破景象的诗句。

那么,促使唐朝由强盛转向衰亡的因素有()

①安史之乱②藩镇割据③宦官专权④黄巢起义⑤五代十国的更迭与分立

A.①②③④B.①②④⑤C.①②③⑤D.①③④⑤

24.人们常说:

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

唐朝时期诗坛名家辈出,我们常说的享有“诗仙”“诗圣”之美誉的是

A.李白白居易

B.李白杜甫

C.杜甫白居易

D.李白吴道子

25.明皇李隆基“以姚崇、宋璟为相,廓清武后则天以来之积弊,励精图治,至民夜户不闭,道不抬遗。

遂达臻全盛。

”这里“明皇”所创造的治世是指()

A.文景之冶B.贞观之治C.开元盛世D.康乾盛世

【参考答案】***试卷处理标记,请不要删除

1.A

解析:

A

【解析】

【分析】

【详解】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唐玄宗统治前期,政治清明,经济空前繁荣,唐朝进入全盛时期,历史上称为开元盛世。

“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是出自杜甫的《忆昔》中的诗句,描述的是唐朝开元盛世时期经济繁荣富庶的景象,A项符合题意;

BCD三项不符合题意;

故选A项。

2.C

C

依据所学可知,唐朝社会风气较为开放,“胡风盛行”,许多外来宗教得到传播,妇女有较高的社会地位。

C项符合题意,故此题选C。

3.B

B

依据所学可知,唐朝灭亡后,北方黄河流域先后出现了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五个政权,南方出现了吴、南唐、吴越、前蜀、后蜀、楚、闽、南汉、南平九个政权,在加上北方割据太原的北汉,史称“五代十国”。

五代十国是唐末以来藩镇割据局面的延续,虽然政权分立,但长期政治统一的历史影响和各地经济的密切联系,使统一始终是一个客观存在的必然趋势,故B符合题意;

ACD表述错误,不合题意。

故此题选B。

4.C

本题属于反向选择题,按要求应选择“不正确”的选项,依据所学知识可知,五代十国是唐末以来藩镇割据局面的延续,他们的开国君主都是掌握兵权的武将,北方政权更迭,战事不断,政局动荡不安。

因此C项说法错误,故选C。

【点睛】

解答本题的关键要熟悉“五代十国”。

“五代十国”的实质是唐朝末年藩镇割据局面的延续,使北方战事不断,政局动荡不安。

5.B

依据课本所学,安史之乱后唐朝的政治局面是藩镇割据,中央集权严重被削弱。

由题干可知,各个藩镇不听从中央号令,俨然是“国中之国”,这反映了中央与地方矛盾加深。

B项符合题意。

由此可知ACD三项不合题意,故选择B。

从题干材料“文武将吏,擅自署置,贡赋不入于朝廷,虽称藩臣,实非王臣也。

”提取关键信息:

“擅自署置”、“贡赋不入于朝廷”、“实非王臣也”可以判定是中央与地方的矛盾。

6.A

唐朝对陶瓷业有“南青北白”之说,其著名的产地各是越窑、邢窑,A符合题意;

BC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7.D

D

题文诗句里的“小邑犹藏万家室”是解题的关键,依据已学知识可知,唐玄宗统治前期,政治清明,经济空前繁荣,仓库充实,人口明显增加,使唐朝进入全盛时期。

“小邑犹藏万家室”主要描述了开元盛世时期的经济繁荣局面。

故选D。

8.D

依据题干信息结合所学可知,材料反映了隋炀帝酷虐残暴,于618年隋炀帝被部将杀死,隋朝灭亡,故选D。

9.C

依据所学可知,唐朝时期,社会稳定,经济繁荣,制度先进,文化昌盛,与亚洲各国友好交往达到前所未有的盛况,新罗仿唐采用科举制选拔官吏;

朝鲜的音乐也传入中国。

骆驼载乐俑既能证明唐朝陶瓷工艺水平,又能反映当时社会风气。

10.C

依据题干中的西行取经,就可以判断出这位“伟大僧人”是玄奘。

联系所学知识,贞观初年,玄奘从长安出发,历经艰险,前往天竺,在天竺遍访有名的佛教寺院,并在佛学最高学府那烂陀寺游学,成为著名的佛学大师,贞观后期,玄奘携带大量佛经回到长安,根据他的口述,由弟子记录成书《大唐西域记》。

记载了他游历过的1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山川风物及社会习俗,是研究中外交流史的珍贵文献,所以C项符合题意;

A项是西汉时期通西域,B项是明朝时期七次下西洋,D项是唐玄宗时期六次东渡日本。

由此分析ABD三项均不符合题意,排除,故选C。

11.C

根据所学可知:

隋炀帝的暴政激化了隋朝的各种矛盾,导致农民起义,瓦解了隋朝统治;

隋炀帝被叛军所杀,隋朝灭亡,故C是根本原因,D是主要原因,故C符合题意,D不符合题意。

权臣当道、土地兼并严重是唐朝灭亡的原因,故AB不符合题意。

故选C。

12.D

依据所学可知,唐玄宗统治前期,政治清明,经济空前繁荣,仓库充实,人口增加,唐朝进入全盛时期,史称“开元盛世”。

大诗人杜甫在《忆昔》诗中这样描述:

“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

”诗句的意思的开元全盛时期,连小县城都有上万户人家。

农业连年获得丰收,粮食装满了公家和私人的仓库,人民生活十分富裕。

D项符合题意;

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形容贫富悬殊的社会现象。

A项不合题意;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意思是尽管前路障碍重重,但仍将会有一天会乘长风破万里浪,挂上云帆,横渡沧海,到达理想的彼岸。

B项不合题意;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意思是,不管烈火怎样焚烧,只要春天一到,小草又会生长的。

形象生动地表现了野草顽强的生命力。

C项不合题意。

由此可知ABC三项不合题意;

故此题选择D。

13.D

根据所学知识,“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禀俱丰实”的大意为:

稻米、粟米雪白如流脂,无论国家还是私人的粮仓里,都盛得满满当当,这两句描写唐玄宗开元时期农业生产繁荣,国富民丰的情景,符合材料中“开元盛世”的景象,D符合题意;

“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是杜甫的诗句,大意为:

贵族人家的美味佳肴食用不完,只好让它腐烂发臭;

黎民百姓饥寒交迫,悲惨地死在路边,不能反映“开元盛世”景象,A不符合题意;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鼓励人们不畏艰险,坚持自己的理想,不能反映“开元盛世”景象,B不符合题意;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赞扬了野草顽强的生命力,不能反映“开元盛世”景象,C不符合题意。

综上所述ACD都不符合题意,故选D。

14.A

依据所学可知,唐太宗统治时期,虚心纳谏,重用贤能,吸取隋亡的教训,在政治、经济、法律等方面推行了一系列的改革措施。

唐太宗统治期间,政治比较清明,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国力增强,被誉为“贞观之治”,“开明君主吸隋训,贞观之治创唐荣”是描写唐太宗的,故A符合题意;

“武周政治得发展,无字之碑任后评”描写的是武则天,故B不合题意;

“调整政策呈开元,沉淫清色误王国”描写的是唐玄宗,故C不合题意;

“陈桥兵变成君主,黄抱加身显威风”描写的是赵匡胤,故D不合题意。

故此题选A。

抓住题干关键词“唐太宗、贞观之治”是解题的关键,逐一分析各选项。

15.B

依据所学可知,为了加强南北经济交通,巩固隋朝对全国的统治,605年隋炀帝命人开凿大运河;

隋炀帝正式设立进士科,科举制正式形成。

B项符合题意,故此题选B。

16.B

题干材料大意是说树木虽然弯曲,但在绳子的作用下就会变得笔直;

君主有时候做事虽然出现失误,但要是能够接受意见并做出改正就会变得圣明,可见唐太宗这番话旨在强调君主要善于纳谏。

故选B。

17.A

依据所学可知,755年---763年爆发了安史之乱。

安史之乱成为唐朝由盛转衰的转折点,A项符合题意,故此题选A。

18.C

依据题干信息“唯一没有被动摇过基础的制度、持续了一千多年”可知,此内容反映了科举制具有稳定性和延续性,故C符合题意;

题干没有涉及科举制有利于选拔社会人才、可以推动教育发展、能够防止政权覆灭,故ABD不合题意。

故此题选C。

抓住题干关键词“唯一没有被动摇过基础的制度、持续了一千多年”是解题的关键,逐一分析各选项。

19.B

依据所学可知,武则天统治时期,注重减轻农民负担,采取各种措施促进社会生产继续发展。

使人口明显增长,边境得到巩固和开拓,为唐朝全盛时期的到来奠定了基础,故史学家肯定武则天,B符合题意;

她是中国历史唯一的女皇帝属于客观因素,故A排除;

发展科举制度,创立殿试制度、重用有才能的人属于武则天统治措施的一部分,故CD排除。

20.B

依据题干可知,骆宾王撰写声讨武则天的檄文。

武则天读了檄文后,却惋惜地说:

”这说明武则天欣赏骆宾王的文采,爱惜人才,结合所学知识,武则天在位期间破格提拔了许多有才能的人,如后来成为一代名臣的姚崇等,B项符合题意;

AC项与题干的内容无关,不符合题意;

D项本身说法不正确;

21.B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遣唐使是日本政府派遣到唐朝进行交流的使团。

唐玄宗时,鉴真应日本僧人邀请,东渡日本,至第六次才成功。

他在日本十年,辛勤不懈地传播唐朝的文化,因此遣唐使来华、鉴真东渡体现了唐朝文化“向外传播”;

贞观年间,玄奘从长安出发,历经艰险,前往天竺求取佛经,因此玄奘西行体现了唐朝文化“向内引进”。

因此遣唐使来华、鉴真东渡和玄奘西行,体现出唐朝对外交往的特点是对外开放双向交流,因此①③④项符合题意;

文成公主入藏体现的是唐朝的民族关系,故②项不符合题意,排除含有②的ACD项,故选B。

22.C

民族友好、民族团结、民族融合属于国内的民族关系,依据所学知识可知,鉴真东渡日本,为中日文化交流做出了重大贡献,因此C项属于唐朝对外交流的史实,不能体现“民族”关系,故选C。

ABD都与古代民族融合、民族友好有关,排除。

23.A

依据所学可知,杜甫的这首《春望》描写了安史之乱的战火破坏。

安史之乱持续八年之久,对社会经济造成极大的破坏,尤其是北方地区遭到浩劫,唐朝的国势由盛转衰。

唐朝中央权力衰微,安史旧将和内地节度使权势加大,逐渐形成藩镇割据的局面。

唐朝后期,统治腐朽,宦官专权,中央已无力控制藩镇。

人民生活困苦,又遇到连年灾荒,爆发的黄巢起义给唐朝统治以致命的打击,因此促使唐朝由强盛转向衰亡的因素有①②③④,A项符合题意;

而⑤五代十国的更迭与分立是唐朝灭亡后出现的情况,排除。

综上所述BCD三项均不符合题意,排除。

24.B

依据题干“诗仙”“诗圣”的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唐朝时期,诗歌十分流行,诗坛名家辈出,例如李白和杜甫,都是当时著名的诗人,李白被称为诗仙,杜甫被称为诗圣,B项符合题意,白居易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吴道子被尊为画圣,ACD三项不符合题意;

25.C

唐玄宗李隆基开元年间政局稳定,经济繁荣,文化昌盛,国力富强,中国封建社会呈现前所未有的盛世景象,史称“开元盛世”。

故答案为C项。

文景之治是西汉汉文帝、汉景帝时期,贞观之治是唐太宗李世民时期,康乾盛世是清朝时期,均与材料信息不符,排除A、B、D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卡通动漫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