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二经济工作的总体要求和主要任务Word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20597370 上传时间:2023-01-24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7.5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专题二经济工作的总体要求和主要任务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专题二经济工作的总体要求和主要任务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专题二经济工作的总体要求和主要任务Word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专题二经济工作的总体要求和主要任务Word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专题二经济工作的总体要求和主要任务Word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专题二经济工作的总体要求和主要任务Word文档格式.docx

《专题二经济工作的总体要求和主要任务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专题二经济工作的总体要求和主要任务Word文档格式.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专题二经济工作的总体要求和主要任务Word文档格式.docx

当前,主要发达国家的大企业不差钱但就是不愿扩大投资和扩张,政府差钱并处于财政危机边缘而不得不搞财政紧缩,争夺日益缩水的外需市场就成为促进增长的重要手段。

同时,大家都不想浪费这场危机,都希望通过这场危机来推动本国经济结构转型。

如美国一方面鼓励资本从国外撤资转而投资国内以缓解其产业空心化困局,另一方面,则通过保护主义手段来实施重振高端制造业的战略。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最新预测,2013年仍然是世界经济增速黯淡的一年,全球经济增长率仅为3.6%。

美国、欧元区和日本三大发达经济体的经济增速分别为2.1%、0.2%和1.2%,显著低于其潜在增长水平;

新兴市场与发展中经济体的情况相对乐观,整体经济增长率有望反弹至5.6%。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经济形势分析”课题组认为,2013年世界经济仍处在危机后的调整期,结构改革不到位和需求增长乏力等问题难以根本改观,金融危机的影响呈现长期化趋势,发达国家和新兴市场回升动力不足。

  中国社会科学院《2013经济蓝皮书》认为,欧债危机影响持续渗透,国际金融市场反复大幅波动,贸易保护主义抬头,发达国家失业率居高不下,新兴市场增速回落,全球物价上涨和通胀压力加大。

不过,中国人民大学经济研究所则认为,随着世界金融环境的逐步改善、悲观情绪的提前释放、新兴经济体和美国经济的稳定以及全球新一轮宽松政策的全面实施,2013年世界经济将在波动中小幅回暖。

  2、国内经济形势:

两种不同看法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国内市场潜力巨大,社会生产力基础雄厚,科技创新能力增强,人力资源丰富,生产要素综合优势明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机制不断完善。

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基本面长期趋好。

另一方面,我国发展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问题依然突出,经济增长下行压力和产能相对过剩的矛盾有所加剧,企业生产经营成本上升和创新能力不足的问题并存,金融领域存在潜在风险,经济发展和资源环境的矛盾仍然突出。

基于此,专家与研究机构对国内形势的认识形成两个不同的阵营。

  对国内形势比较乐观的前世行首席经济学家林毅夫认为,当前中国的内需市场强大,居民收入和国民消费还会快速增长,投资对中国经济的拉动作用仍然很强。

此外,中国的城市化进程、基础设施建设和产业升级都具有很大的发展空间,而且政府的财政状况良好、负债率较低,拥有超过3万亿美元外汇储备。

这些都是经济发展的动力所在。

 而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经济形势分析”课题组则认为,国内原有竞争优势、增长动力逐渐削弱,新优势尚未形成,市场信心和预期不稳,经济运行正处于寻求新平衡的过程中。

2013年国内需求面临一定下行风险,物价上涨压力有所增加。

中国社会科学院《2013经济蓝皮书》也认为,从国内环境来看,人民币升值,劳动力成本上升,通货膨胀仍处于高位,经济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进一步深化,经济增长速度将会放缓。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学术委员会秘书长张燕生认为,我国产能严重过剩的行业将进入脱胎换骨转型的痛苦期。

2013年我国东部沿海地区增长将继续保持低速。

2012前三季度,我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10%,其中东部地区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8.6%,中部地区增长11.6%,西部地区增长12.8%。

其中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东部沿海地区如果不能率先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从依赖要素投入增长支撑的“旧经济”转向要素生产率增长支撑的“新经济”,即使采取更激进的招商引资策略,启动更大规模的投资项目,更积极地追求GDP增长目标,也只会延缓减速进程而不可能改变减速趋势。

因此,东部地区率先把发展的立足点转向提高质量和效益上来,是2013年转型的一大关键。

2013年我国重化行业、建筑和房地产行业及相关装备制造业也将进入一个长期调整时期。

2012年前三个季度,我国发电量增长3.6%,钢材增长5.7%,水泥增长6.7%,十种有色金属增长7.1%,乙烯下降2.9%,汽车增长7.3%,其中轿车增长8.4%。

一方面,2003至2008年的全球泡沫经济进入“去泡沫”的长期调整时期,另一方面,2009至2011年我国应对危机的刺激措施综合效应也告结束。

在这种情况下,产能严重过剩的行业将进入脱胎换骨转型的痛苦期。

2013年我国要素价格将继续上涨。

既包括劳动力、土地、水电煤气等要素成本,也包括人民币汇率、利率和CPI,还包括社会保障成本和环境成本,将继续发生刚性的、持续性调整。

在这种情况下,我国低成本优势转向提高增长质量和效益,就变得更加重要。

(二)经济增长谨慎乐观,物价稳定或可期待

  1、经济增长谨慎乐观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经济形势分析”课题组对2013年经济增长最为保守,他们认为,考虑所处的发展阶段和潜在的不确定因素,为了我国经济在寻求新平衡的过程中保持基本稳定,并为体制改革和结构调整创造条件,建议将2013年经济增长预期目标确定为7.5%,CPI为4%左右。

  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中国人民大学经济研究所利用模型预测,尽管受到国际危机影响,但中国的实力、中国未来发展的空间依然是巨大的,2013年中国经济将重返9%时代,增速达到9.3%,CPI出现反弹,达到4.1%,对经济增长前景表示乐观。

  国内外大部分专家与研究机构对于我国2013年经济增长持谨慎乐观态度。

政府为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采取了诸如下调储蓄利率、加大基础设施建设等刺激经济增长的办法,经济增长率在8%—8.5%范围成为一种最大可能性。

一般认为,中国经济正常的增长区间应该是在7%—9%,高于9%会出现通胀甚至经济过热,低于7%则会通缩,8%左右应是中国经济最合适的增长率。

这个速度既不会损害发展潜力,也不会造成资源与设备的闲置浪费。

  2、物价稳定或可期待

  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经济形势分析与预测”课题组判断,由于受新一轮全球性宽松货币政策影响,大宗商品价格走高和短期资本回流,都可能推高明年的CPI。

2013年物价综合压力将略有上升。

再考虑要素价格改革等,应为CPI上涨预留一定空间。

  大通证券研究员郭世涛认为,居民消费价格进入新一轮上升周期,2013年涨幅在3%,资源价格改革将推动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回升,全年涨幅在4%。

不过,中国人民大学经济研究所认为,中国2013年依然有积极货币政策的空间,物价影响不大。

(三)“三驾马车”与城镇化驱动

  经济增长取决于消费、投资与出口“三驾马车”的拉动。

新一届政府高调推动城镇化战略,对2013年以及未来的经济增长一定会产生重大影响。

  1、消费:

有望常态增长

  目前,中国正处于城市化的中期阶段与居民消费升级的关键时期,住房、汽车、教育、健康、旅游等领域仍是2013年的消费热点。

新的收入分配政策可能出台,国民收入向弱势群体适当倾斜,有助于进一步提高边际消费倾向较强的群体的消费能力,2013年消费支出总体上保持乐观。

  中国人民大学经济研究所认为,在收入增速持续提升和消费政策的作用下,2013年消费将保持消费态势持续上扬。

模型预测2013年名义增速达到16.1%,消费增速步入常态区间。

  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经济形势分析与预测”课题组认为,由于就业总体稳定,城乡居民收入保持较快增长,为消费稳定增长奠定了基础。

2013年消费增长有望保持基本稳定,预计增长14%左右。

  清华大学中国与世界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李稻葵认为,2008年以来中国居民消费的增速已经出现了快速提升的局面,增长速度超过整体经济的增速,消费占整体经济的比重已经出现上升态势。

这种局面是可持续的,消费将成为中国经济增长的重要发动机。

  2、投资:

增速可能提升

  一般认为,投资是经济增长最为直接、有效的动力,要发挥好投资对经济增长的关键作用。

  中国人民大学经济研究所认为,在融资困境缓和、房地产政策常态化、政策宽松等因素的作用下,2013年固定投资增速将明显提升。

预计全年投资增速达到24.3%,与2011年增长速度相当。

  世界银行前高级副行长兼首席经济学家、北京大学教授林毅夫也认为,2013年投资对中国经济的拉动作用还会比较强。

中国作为一个中等发达国家,产业升级的空间还很大,基础设施改善的空间还很多,这方面都需要投资。

有投资就会有投资拉动的增长。

当然这投资不完全来自于政府,也会来自于企业。

  不过,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经济形势分析与预测”课题组认为,由于房地产投资回升力量不足、出口拉动的投资动力不足、地方基建投资扩张能力受到限制等原因,预计2013年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8%左右,投资增长面临一定下行压力。

  3、外贸:

面临许多不确定因素

  面对2013年世界经济黯淡的预期,不少研究机构对我国外贸形势持保守态度。

  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经济形势分析与预测”课题组判断,结合总体国际形势和以往经验推算,并考虑到我国劳动力成本上升、低成本优势逐步削弱以及结构调整升级等,预计2013年出口增长与2012年大体持平。

也有专家相对乐观。

大通证券研究员郭世涛认为,出口增长面临许多不确定因素,预计出口增长8%,进口增长7%,贸易顺差将占国内生产总值的2.5%。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宏观经济研究院副院长王一鸣认为:

我国外贸减速已成定局。

2012年,我国外贸的增速已从过去20%以上降至个位数(7%左右),2013年仍将保持低速增长态势。

中国现在处于一个夹心层。

在中高端基础领域,我们因为研发能力和人力资本条件的限制,难以与发达国家全面竞争。

中低端基础领域,要素的成本又在上升,又难以与要素成本更低的新兴经济体去竞争。

因此处于一个前有围堵,后有追兵的状态。

如果说国际上出不去,我们过去形成的巨大的产能就会面临严重的过剩压力。

现在这种压力正在全面的显现。

不仅是传统领域,新兴产业领域也是这种状况。

  4、城镇化战略:

经济增长的持久动力

  城镇化是中国经济增长持久的内生动力。

不仅可以用来进行巨大的基础设施建设与固定资产投资,而且有助于消化工业化的过剩产能,充分释放国内巨大的消费潜力,拉动经济增长。

  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副主任、著名经济学家厉以宁表示,在中国城镇化进程中,新公路、新医院、新厂房的建设将给民营企业带来大量机会。

提高城镇化的持续投资将起到长期带动经济增长的作用。

  清华大学中国与世界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李稻葵认为,城镇化毫无疑问是中国经济的新一轮增长点,将大范围拉动农村基础设施的投资。

中国的城市化率近年来已经明显加快,每年有近1%的提速,快速城市化将成为中国经济的最大发动机。

  中国国际金融有限公司发布的宏观经济报告《2013:

政策定乾坤》报告认为,城镇化将推动产业结构升级,同时对城市的公共服务能力以及政府支出结构提出相应要求。

预计2013年的城市化推进将首先从户籍改革入手,加快推进农民工就地市民化,扩大中小城市和部分省会城市农民工就地入籍试点范围。

  (四)压力与风险

  由于国内外环境变化、经济政策变化、经济周期性波动以及若干不确定性因素的影响,2013年宏观经济运行可能出现一系列的压力与风险。

  1、货币风险

  中国社会科学院《2013年世界经济黄皮书》认为,进一步使用信贷扩张的刺激政策,短期内企业的经营情况将获得改善;

但从长远来看,财务杠杆的进一步提高会使企业在面临外部冲击时更为脆弱,在此基础上的宏观经济也将更为脆弱和缺乏内在稳定性。

  德意志银行认为,2013年人民币兑美元预计会升值2%—3%,中国人民银行将紧跟中国的贸易伙伴国货币兑美元的外汇波动管理人民币兑美元的汇率。

汇率浮动政策区间很可能会进一步扩大至±

2%,推动即期交易价和中间价之间更大的差异和即期交易价更高的波动性。

  东方证券研究员邵宇认为,从中长期来看,过去几年来我国企业经营成本大幅上升,未来实体经济需要经过痛苦的调整过程来消化企业高企的经营成本,政府要在通货膨胀和失业之间做出选择,一般认为,2013年政府最终会选择通胀风险。

  2、房地产风险

  中国社会科学院《2013年住房绿皮书》指出,2013年住房市场发展有三种可能的趋势。

第一,如果政策不当或乏力,住房市场将发生整体反弹和局部崩盘;

第二,如果政策比较有力得当,住房市场可实现稳中有进,即“大稳定小震荡”;

第三,如果政策十分有力得当,住房市场理性回归。

但是,第二种可能最大。

  中国人民大学经济研究所认为,控房价与保增长、短期民生问题和中期房地产可持续发展之间的冲突依然在2013年严重存在。

新一届政府如果没有成功实现短期“去泡沫”、“打投机”,中期“扩供给”、“去管制”,中长期进行“全面制度建设”,那么出现房价短期反弹,产业管制更严格,房地产畸形发展可能存在。

如何破除房地产僵局是实现2013年中国经济持续复苏的一个很重要的环节。

  国际统计局原总经济师、国务院参事室特约研究员姚景源认为,房地产问题是中国深层次的体制机制问题,既然是深层次问题,就绝对不会短期解决。

  3、政策操作风险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院长刘迎秋认为,稳健货币政策要继续维持当前的适度宽松的政策取向,在操作力度上可以继续有所放松,调整货币投放结构。

当前,央行倚重逆回购进行公开市场操作,虽然有利于构建回购利率机制和推进利率市场化进程,但不利于降低企业的融资成本。

  东方证券研究员邵宇认为,2013年政策操作风险主要集中在地产调控、政府债务问题和影子银行系统的治理等问题。

这些问题如果处理的力度过低,经济增速即使明显回升,但将显著加大中长期风险。

反之,如果采取的整治力度过大,则可能造成实体经济流动性紧缩。

  4、不确定性风险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刘世锦认为,目前阶段,我国宏观经济开始进入转换期,经济增长的不确定性和脆弱性在增加。

从中长期来讲,要防控风险,包括高增长时期隐含的风险、增长速度短期内出现大幅下滑的风险,同时还要注意一些新风险。

中国在高速增长期的后期不确定性加大以后,投资的风险也会增加。

清华大学中国与世界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李稻葵认为,中国经济在2013年将会面临不少风险。

首先,制约中国经济发展的最大风险来自美国,必须警惕由美国国债评级可能下调所引起的新一轮经济波动对我国的影响。

其次,历史经验证明,每一轮经济增长的加速都会带来地产价格的上涨,而地产价格上涨的根本制度因素并没有得到解决。

此外,城镇化尽管是中国经济的新一轮增长点,但在其背后的融资方面存在漏洞,这也很有可能变成新一轮的金融隐患。

二、2013年经济工作的总体要求

2012年12月15~16日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

“做好明年的经济工作,要深入学习和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紧紧围绕主题主线,以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为中心,稳中求进,开拓创新,扎实开局,进一步深化改革开放,进一步强化创新驱动,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积极扩大国内需求,加大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力度,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增强经济发展的内生活力和动力,保持物价总水平基本稳定,实现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

政府工作报告:

“今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

国内生产总值增长7.5%左右,发展的协调性进一步增强;

居民消费价格涨幅3.5%左右;

城镇新增就业900万人以上,城镇登记失业率低于4.6%;

城乡居民人均收入实际增长与经济增长同步,劳动报酬增长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

国际收支状况进一步改善。

三、2013年经济工作的六大任务

(一)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必须坚持发展是硬道理的战略思想,决不能有丝毫动摇。

党的十八大强调要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要求的是尊重经济规律、有质量、有效益、可持续的速度,要求的是在不断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不断优化经济结构中实现增长。

要牢牢把握扩大内需这一战略基点,培育一批拉动力强的消费增长点,增强消费对经济增长的基础作用,发挥好投资对经济增长的关键作用。

要增加并引导好民间投资,同时在打基础、利长远、惠民生、又不会造成重复建设的基础设施领域加大公共投资力度。

要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充分发挥逆周期调节和推动结构调整的作用。

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要结合税制改革完善结构性减税政策。

各级政府要厉行节约,严格控制一般性支出,把钱用在刀刃上。

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要注意把握好度,增强操作的灵活性。

要适当扩大社会融资总规模,保持贷款适度增加,保持人民币汇率基本稳定,切实降低实体经济发展的融资成本。

要继续坚持房地产市场调控政策不动摇。

要高度重视财政金融领域存在的风险隐患,坚决守住不发生系统性和区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

(二)夯实农业基础,保障农产品供给

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必须长期坚持、毫不动摇,决不能因为连年丰收而对农业有丝毫忽视和放松。

我国有13亿人口,只有把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才能保持社会大局稳定。

要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严格保护耕地,大兴农田水利,加强科技服务,不断提升农业物质技术装备水平。

要稳定完善强农惠农富农政策,充分保护和调动农民生产经营积极性,使务农种粮有效益、不吃亏、得实惠。

要在坚持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基础上,创新农业经营体制,加快发展现代农业。

要加强绿色生产,从源头上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

(三)加快调整产业结构,提高产业整体素质

实现尊重经济规律、有质量、有效益、可持续的发展,关键是深化产业结构战略性调整。

要充分利用国际金融危机形成的倒逼机制,把化解产能过剩矛盾作为工作重点,总的原则是尊重规律、分业施策、多管齐下、标本兼治。

要加强对各个产能过剩行业发展趋势的预测,制定有针对性的调整和化解方案。

要着力增强创新驱动发展新动力,注重发挥企业家才能,加快科技创新,加强产品创新、品牌创新、产业组织创新、商业模式创新。

要合理安排生产力布局,对关系国民经济命脉、规模经济效益显著的重大项目,必须坚持全国一盘棋,统筹规划,科学布局。

(四)积极稳妥推进城镇化,着力提高城镇化质量

城镇化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历史任务,也是扩大内需的最大潜力所在,要围绕提高城镇化质量,因势利导、趋利避害,积极引导城镇化健康发展。

要构建科学合理的城市格局,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城市群要科学布局,与区域经济发展和产业布局紧密衔接,与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相适应。

要把有序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作为重要任务抓实抓好。

要把生态文明理念和原则全面融入城镇化全过程,走集约、智能、绿色、低碳的新型城镇化道路。

(五)加强民生保障,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要按照“守住底线、突出重点、完善制度、引导舆论”的思路做好民生工作。

重点保障低收入群众基本生活,做好家庭困难学生资助工作。

要注意稳定和扩大就业,做好以高校毕业生为重点的青年就业工作。

要善待和支持小微企业发展,强化大企业社会责任。

要加强城乡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继续完善养老保险转移接续办法,提高统筹层次。

要继续加强保障性住房建设和管理,加快棚户区改造。

要引导广大群众树立通过勤劳致富改善生活的理念,使改善民生既是党和政府工作的方向,也是人民群众自身奋斗的目标。

(六)全面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坚定不移扩大开放

稳增长、转方式、调结构,关键是全面深化经济体制改革。

要坚定信心、凝聚共识、统筹谋划、协同推进,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改革方向不动摇,增强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以更大的政治勇气和智慧推动下一步改革。

要落实好已经出台的改革措施,同时从解决当前突出矛盾出发,及时推出改革新举措。

要深入研究全面深化体制改革的顶层设计和总体规划,明确提出改革总体方案、路线图、时间表。

要坚持有效的改革路径,尊重人民首创精神,尊重实践、尊重创造,坚持全局和局部相配套、治本和治标相结合、渐进和突破相促进,鼓励大胆探索、勇于开拓,允许摸着石头过河。

要稳定和扩大国际市场份额,发挥进口对结构调整的支持作用,促进国际收支趋向平衡。

要加强外商投资权益和知识产权保护,稳定利用外资规模,扩大对外投资。

要继续推进多双边经贸合作,加快实施自由贸易区战略。

经济发展思路的六大转变:

1、应对危机方式的转变,由被动转为主动。

过去几年我们对外部金融危机和自身经济下行压力的应对主要体现为“保”和“稳”,带有很强的人为维持高增长色彩,应对方式是“筑堤垒坝”,避免冲击,结果不仅经济高增长保不住,而且延缓了经济结构调整。

去年12月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的“倒逼机制”令人耳目一新,强调内外经济调整都是机遇,化经济下行的压力为结构调整的动力。

不再强调保增长或稳增长,而是利用外部内部的困难倒逼发展模式和经济结构的调整,把形成新的经济发展方式作为倒逼的重要目标。

2、经济发展目标的战略转变,由快速转为可持续。

把经济发展目标确定为“持续健康发展”,而过去常常表述为“持续快速平稳健康发展”。

“快”从中央文件中消失,这是一个重大的转变。

表明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十分务实,接受经济增长调整、经济速度趋势性放慢这个事实,开始去“高增长思维”。

提出要“因势利导、顺势而为”,不再人为地拉高经济增长速度。

与之相适应的,考核干预的绩效标准也将发生根本改变,不以增长速度高低作为主要考核指标,而要更加强调经济发展效益与质量指标。

3、发展重点的转变,由数量扩张型转为质量效益型。

如重提“以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为中心”。

尤其重要的是,在实施扩大内需战略上,体现了消费优先,力求改变过去的投资优先的思路和做法,提出要培育一批拉动力强的新消费增长点。

同时,特别强调推进城镇化发展在扩大内需和经济结构调整中的关键作用。

4、国际竞争策略的转变,由融入转变为自主。

过去我们在开放发展上强调融入全球分工体系,强调出口的作用,但却为自主创新能力不足而苦恼,一些行业原想“以市场换技术”,结果既没换来技术,又对自主品牌形成巨大约束,因此,必须改变这一战略,要更加强调扩大内需和自主创新能力的提高。

5、改革推进力度的转变,由常规转为加快和突破。

改革已步入深水区,许多体制性机制性障碍是绕不开也躲不过的,发展方式难以转变、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难以推进,主要原因是因为体制障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