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建筑史自考复习大纲Word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0596091 上传时间:2023-01-24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39.8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外建筑史自考复习大纲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中外建筑史自考复习大纲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中外建筑史自考复习大纲Word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中外建筑史自考复习大纲Word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中外建筑史自考复习大纲Word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外建筑史自考复习大纲Word文档格式.docx

《中外建筑史自考复习大纲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外建筑史自考复习大纲Word文档格式.docx(2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外建筑史自考复习大纲Word文档格式.docx

它以阴阳、五行、八卦等中国古代自然观为理论依据,以罗盘为操作工具,掺以大量禁忌、命卦、星象等内容,以之进行建筑选址,并参与建筑布局的工作。

15、中国古代建筑的类型:

①居住建筑②政权建筑③礼制建筑④宗教建筑⑤商业与手工业建筑⑥教育、文化、娱乐建筑⑦园林与风景建筑⑧市政建筑⑨标志建筑⑩防御建筑。

16、工官制度是中国古代中央集权与官本位体制的产物。

工官是城市建设和建筑营造的具体掌管者和实施者,对古代建筑的发展有着重要影响。

工官集制订法令法规、规划设计、征集工匠、采办材料、组织施工于一身,实施一揽子领导与管理。

历史上曾出现不少有作为的工官:

①隋代宇文恺:

隋代东西两大都城的规划与营造,宫室、宗庙的兴建,几乎都出自他之手。

大兴城的规划是古代城市建设史上具有代表性的成功范例之一。

②宋代李诫:

他经手的工程有王府、太庙、开封府署、朱雀门等。

他的突出贡献在于编修了《营造法式》一书,使后人得以全面了解宋代官失建筑的技术与艺术状况。

③明代蒯祥:

随其父为木匠,永乐时参与宫殿、长陵的兴建,后负责宫中前三殿、献陵、裕陵等工程,因工程实绩而被提升为工部侍郎。

17、中国古代建筑实际上存在两种发展模式:

一种实在工官掌管下营造的官式建筑;

另一种是各地自主建造的民间建筑。

18、中国古代建筑经历了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三个历史阶段,其中封建社会是形成我国古典建筑的主要阶段。

19、我国境内已知的最早人类住所是天然的岩洞。

20、浙江余姚河姆渡村发现的建筑遗址,是我国已知的最早采用榫卯技术构造木结构房屋的实例。

21、黄河中游原始社会晚期的文化先后是仰韶文化和龙山文化。

紧接着母系氏族社会的仰韶文化之后是父系社会的龙山文化。

22、西周有代表性建筑遗址有陕西岐山凤雏村的早周遗址和湖北蕲春的干阑式木架建筑。

23、中国早在春秋时期已经开始了用砖的历史。

24、整个汉代形成我国古代建筑史上一个繁荣时期,它的突出表现就是木架建筑渐趋成熟,砖石建筑和拱券结构有了很大发展。

25、三国、晋、南北朝时期最突出的建筑类型是佛寺、佛塔和石窟。

石窟寺是在山崖上开凿出来的窟洞型佛寺。

26、隋朝在建筑上的主要成就是:

兴建都城--大兴城和东都洛阳城,以及大规模的宫殿和苑囿并开凿大运河、修长城等。

最著名的建筑物有河北赵县安济桥,它是世界上最早出现的敞肩拱桥。

27、唐代建筑的主要特点有:

①规模宏大,规划严整②建筑群处理趋于成熟③木建筑解决了大面积、大体量的技术问题④设计与施工水平提高⑤砖石建筑有进一步发展⑥建筑艺术加工真实和成熟。

28、南北宋建筑水平达到了新的高度,具体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发展:

①城市结构和布局起了根本变化②木架建筑采用了古典的模数制(北宋时,政府颁布了建筑预算定额---《营造法式》)③建筑组合方面,在总平面上加强了进深方向的空间层次,以便衬托出主体建筑。

④建筑装修与色彩有很大发展⑤砖石建筑的水平达到新的高度⑥园林兴盛。

河南开封佑国寺塔,是我国现存最早的琉璃塔;

福建泉州开元寺东西两座石塔,用石料仿木建筑形式,高度均为40余米,是我国规模最大的石塔。

辽代的山西应县佛宫寺释迦塔,是我国现存唯一的木塔。

29、减柱法:

在祠庙殿宇中大胆抽去若干柱子的做法。

由于没有科学依据而失败,但也是一种革新的尝试。

30、明代建筑随着经济文化的发展有了很大进步,主要表现在:

①砖已普遍用于民居砌墙②琉璃面砖、琉璃瓦的质量提高了③形成了新的定型的木架构④建筑群的布局更为成熟⑤官僚地主私园发达⑥官式建筑的装修、彩画、装饰日趋定型化。

第二章

1、中国古代城市的基本要素是:

统治机构、手工业区、商业区、居民区。

2、各时期城市形态大致可分为四个阶段:

①城市初生期(相当于原始社会晚期和夏、商、周)②里坊制度确立期(相当于春秋至汉)③里坊制度极圣期(相当于三国至唐)④开放式街市期(宋代以后的城市模式)

3、战国时成书的《考工记》记载的“匠人营国,方九里,旁三门,国中九经九纬。

经涂九轨,左祖右社,面朝后市,市朝一夫”被认为是中国最早的一种城市规划学说。

4、中国古代都城建设的模式大致有三种类型:

1新建城市②依靠旧城建设新城③在旧城基础上的扩建。

5、我国五大古都是:

①西安②洛阳③开封④南京⑤北京

6、元大都是以宫城、皇城为中心布置的。

明清北京城的布局以皇城为中心。

7、北京全城有一条全长约7•5公里的中轴线贯穿南北,轴线以外城的南门永定门为起点,经过内城的正阳门、皇城的天安门、端门以及紫禁城的午门,然后穿过大小六座门七座殿,出神武门越过景山中锋和地安门而止于北端的鼓楼和钟楼。

第三章

1、中国古代住宅构筑类型包括:

①木构抬梁式、穿斗式和混合式②竹木构干阑式③木构井干式④砖墙承重式⑤碉楼⑥土楼⑦窑洞⑧毡包⑨阿以旺。

第四章

1、宫殿、坛庙、陵墓是我国古代最隆重的建筑物。

2、对比西方古代建筑物的宏伟、典雅、豪华,中国古代具有纪念性的建筑物则以群体布局的空间处理见长。

3、中国古代宫殿建筑的发展大致有四个阶段:

①“茅茨土阶”的原始阶段②盛行高台宫室的阶段③宏伟的前殿和宫苑相结合的阶段④纵向布置“三朝”的阶段。

4、坛庙建筑主要有三类:

1祭祀自然神②祭祀祖先③先贤祠庙

5、清西陵包括的四座帝陵:

泰陵、昌陵、慕陵、崇陵。

6、宝城宝顶:

地下宫殿上起圆形坟称宝顶,以适应多雨的地理气候,便于雨水下流不致侵润陵墓,且用城垣包绕,称为宝城。

第五章

1、最早见于我国史籍的佛教建筑,是明帝时建于洛阳的白马寺。

2、肇始于两晋、南北朝时期的我国著名石窟包括:

①云岗②龙门③天龙山④敦煌等。

3、佛教在明、清时期以四大名山为其圣地:

①山西五台山(文殊菩萨道场)②四川峨嵋山(普贤菩萨道场)③安徽九华山(地藏菩萨道场)④浙江普陀山(观音菩萨道场)

4、道教建筑:

一般称宫、观、院,其布局和形式,大体遵循我国传统的宫殿、祠庙体制。

道教圣地中最著名的有:

①江西龙虎山②江苏茅山③湖北武当山④四川青城山⑤陕西华山。

5、佛塔在类型上大致可分为:

①阁楼式塔②密檐塔③单层塔④喇嘛塔⑤金刚座宝塔

6、阁楼式塔是我国佛塔中的主流。

7、密檐塔底层较高,上施密檐10-15层,大多不供登临远眺。

在我国最早的实例是北魏的河南等封嵩岳寺塔。

8、北京妙应寺白塔是尼泊尔著名工匠阿尼哥的作品。

9、经幢:

是在八角形石柱上镌刻经文,用以宣扬佛法的纪念性建筑物。

10、中国佛教石窟的特点:

1建筑以石洞窟为主,附属之土木构筑很少②其规模以洞窟多少与面积大小为依凭③总体平面常依崖壁作带形展开④需开山凿石,故工程量大⑤在其雕刻、绘画等艺术中,还保存了许多我国早期的建筑想象。

第六章

1、唐宋至明清,我国自然式山水风景园林的主要表现方面:

①理景的普及化②园林功能生活化③造园要素密集化④造园手法精致化。

2、计成在总结实践经验的基础上,著成《园冶》一书,是我国古代最系统的园林艺术论著。

3、明清私家园林中园林布局的手法有:

1主题多样②隔而不塞③欲扬先抑④曲折萦回余意不尽⑤远借邻借⑥尺度得当

4、我国古代自然风景建设按其性质与规模可分为:

1邑郊风景名胜②村头景点③沿江景点④名山风景区

5、我国古代风景名胜区广泛发展的原因:

1礼制②宗教③风俗④标榜政绩⑤开山采石⑥崇饰乡里

6、我国古代风景建设的原则和手法:

1巧于因借②旷奥兼用③塑造意境

7、中国古代风景点中常见的几种意境塑造手法:

1空寂出世~宗教山林理景的意境。

其手法有三:

一曰标。

即标志出与世俗不同的存在价值与意义,营造出一种远离市井,没有喧闹,只有钟声和香烟缭绕。

所见所闻和世俗环境是一种强烈的对比。

二曰藏。

“深山藏古寺”,寺庙为了创造与世不同的幽静气氛,往往建于深山密林中。

三曰隔。

就是“隔红尘”。

佛徒得依靠人间供应,又要清净出世,二者的矛盾只有“隔”来解决。

2涤我尘襟~登高及治水理景的意境。

登高远眺理景与城邑治水理景都能展现开阔、辽远的场面,引起人们豪迈奔放的联想。

3标帜意蕴~诗文题字追求的意境。

江南邑郊风景中,有大量的题记、碑刻和摩崖石刻。

这些文字对风景起到了深化主题的点景作用,从而使风景富有内涵与意蕴,使之充满诗情画意。

第七章

1、在影响中国古代建筑发展的诸多观念中,天人合一的观念是根本性的。

2、我国古代选址时遵守的原则是:

1近水利而避水患②防卫性好③交通通畅④注重小气候⑤理想的景观模式⑥有良好的环境主体。

3、在中国建筑群中,制约着周围空间的不是柱网层,也不是台基,而是屋盖层。

第八章

1、踏道:

用以解决具有高度差的交通设施。

2、11开间的建筑,除了陕西西安唐大明宫含元殿、麟德殿遗址和北京清故宫太和殿以外,还没有见到其他的实例。

3、雀替:

是置于梁枋下与柱相交的短木,可以缩短梁枋的净跨距离。

第二篇近代中国建筑

第十章

1、从1840年鸦片战争开始,中国建筑转入近代时期,开始了近代化进程。

2、近代中国建筑大致可以分为三个发展阶段:

119世纪中叶到19世纪末②19世纪末到20世纪30年代末③20世纪30年代末到40年代末

3、梁思成于1947年在清华大学营建系实施“体形环境”设计的教学体系,为中国的现代建筑教育播撒了种子。

第十一章

1、经过封建社会漫长的历史发展,到明清时期,我国形成都城、省城、府(州)城、县城、镇五级行政中心组构的城镇体系。

2、张謇开发近代工矿专业城市南通,采用“一城三镇”的城镇结构。

这种卫星城的分布式布局,保留了完整的老城,突出了城市的功能分区,避免了大拆大建和见缝插针式的改建,充分利用了地域优势和低廉地价,取得了工业城市难得的良好环境条件。

3、清末民初,北京旧城格局开始突变,主要表现在:

1皇城禁地开放②拆除瓮城,打开豁口③形成新商业街④形成教会建筑小区⑤宫苑辟为公共场所⑥开发外城“新市区”⑦市政设施的推进。

4、近代北京的建筑风貌,大体上呈现以下的演进过程:

①中西混合式样(北京瑞蚨祥绸布店;

1907年沈琪设计的陆军部)②西方法折中主义式样(建于1911年的清华大学校门;

1917年的北京饭店新楼)③中国传统复兴式(1920~1926年美国建筑师墨菲规划设计的燕京大学校园和建筑群)④装饰艺术样式(杨廷宝1930年设计的北京交通银行;

梁思成、林徽因1931年设计的北京仁立地毯公司铺面)⑤现代式(梁思成1931--1932年设计北京大学女生宿舍)

5、我国近代建筑的主体结构,大体上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

1砖(石)木混合结构②砖(石)钢筋混凝土混合结构③钢和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

第十三章

1、中国近代建筑教育,由两个渠道组成:

一是国内兴办建筑科、建筑系;

二是到欧美和日本留学建筑。

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建筑系影响最大,杨廷宝、梁思成、陈植、哈雄文、童寯等都先后毕业于该系。

2、1923年,江苏公立苏州工业专门学校设立建筑科,翻开了中国人创办建筑学科的第一页。

3、梁思成1947年担任联合国大厦设计顾问,期间,他接触和访问了柯布西埃、尼迈亚、赖特、格罗皮乌斯、小沙里宁等建筑大师。

4、中国营造学社是近代中国最重要的建筑学术研究团体。

5、建于1877年的上海汇丰银行(早期)的建筑式样为文艺复兴式;

建于1893年的上海江海关为哥特式;

建于1907年的天津德国领事馆为日耳曼民居式;

建于1901年的上海华俄道胜银行为法国古典主义式;

建于1923年的上海汇丰银行(后期)为新古典主义式。

6、西方折中主义在中国流行了很长时间,成为近代中国洋式建筑的风格基调。

7、以1925年,南京中山陵设计竞赛为标志,中国建筑师开始了传统复兴的建筑设计活动。

8、在一批设计“中国式”建筑的外国建筑师中,美国建筑师墨菲的影响最大。

第三篇现代中国建筑

第十六章

1、城市规划的“苏联模式”:

即城市规划是国民经济计划的具体化和延续:

国民经济计划~区域规划~城市规划。

2、1980年,我国提出“控制大城市规模、合理发展中等城市,积极发展小城市。

”的城市发展方针。

3、北京城市规划的最初构想:

11949年5月,成立北京都市计划委员会,着手研究首都的城市规划。

②9月,邀请苏联

专家协助研究。

③在首都规划的核心问题上,即对行政中心区的位置,中外专家产生严重分歧,形成“城内派”和“城外派”两种意见。

④“城内派”主要以苏联专家为代表,主张设于旧城内。

⑤“城外派”主要以部分中国专家为代表,主张离开旧城新建行政中心,做到新旧两全,既表现中国传统的民族特征,又创造满足现代需要的时代精神。

这就是中国现代城市规划史上的著名的“梁陈方案”。

4、我国旧城改造的方式,一般有:

①全部拆除,重新建设;

②局部修复、改建与添建,改善环境;

③做地区的保护规划,保护历史文化。

5、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框架的构成包括:

文物古迹~历史文化保护区~历史文化名城。

6、我国历史文化名城的类型包括:

①古都类②风景名胜类③民族及地方特色类④近代史迹类⑤特殊类⑥传统城市风貌类等。

7、中国历史文化名城的特点:

1国外没有与中国的历史文化名城相对等的概念。

中国历史文化名城的数量之多、范围之广、内涵之深是独一无二的。

2在保护内容上,除保护文物古迹、历史街区外,还强调城市历史文化的物质层面和非物质层面。

3注意从整体上全面保护的方法,并通过政府行为控制实施,具有一定的优越性。

4中国的历史文化名城是一个与行政范围有关的政策概念,它既赋予名城荣誉,也赋予保护名城的责任。

5我国的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还存在着不少问题,任重而道远。

8、由美国建筑师贝聿铭设计的北京香山饭店是一处新古典主义的作品。

9、上海金贸大厦由美国SOM事物所设计。

附录:

中国古建筑名词解释

1、丁头拱:

位于梁下的半截拱。

原由串枋出头部分做成,后成为梁头下的装饰。

2、九脊屋顶:

即歇山顶。

用于殿阁则称九脊殿。

3、叉手:

从平梁的梁头至脊槫(脊檩)间斜置的木件,叫叉手,是用来扶持脊槫的斜撑。

4、上昂:

用于室内支撑天花或用于平坐下,因昂首向上而得名。

5、下昂:

用于外檐承挑檐,因昂尖向下而得名。

6、门屋:

指宫殿、庙宇、邸宅中单独成栋的屋宇。

7、月牙城:

明清帝陵宝城与方城之间有一小院称月牙城,俗称“哑巴院”。

8、方城明楼:

明清帝陵坟丘前的城楼建筑,下为方形城台,上为明楼,楼中立庙谥碑。

9、勾阑:

即木制、石制的栏杆,宋称勾阑。

10、平坐:

高台或楼层用斗拱、枋子、铺板等挑出,以利于登临眺望。

11、生起:

屋宇檐柱的角柱比当心间的两柱高2~12寸,其余檐柱也依势逐柱升高。

12、间:

中国古代木架建筑把相邻两榀屋架之间的空间称为间。

13、两厦:

即两坡的悬山顶,宋时称两厦或“两下”。

14、刹:

佛塔顶上所立之柱及相轮、宝盖等附属物,统称为刹。

15、卷杀:

宋代拱、梁、柱等构件端部作弧形,形成柔美而有弹性的外观。

16、明堂:

古代帝王所建最隆重的建筑物,用作朝会诸侯、发布政令、秋季大享祭天等。

17、抱厦:

即在主建筑之一侧突出1间或3间。

18、栌斗:

一组斗拱最下面的构件,或称大斗、坐斗。

19、黄肠题凑:

汉代帝王墓用短方木叠成椁墙,墙内置棺椁,短方木端部均指向棺椁。

20、铺作:

狭义指斗拱;

广义指斗拱所在的结构层。

21、阙:

宫殿、陵墓、官衙大门两侧各立一座建筑,形如门楼而中缺门扇,故成阙(缺)。

22、叠涩:

以砖石层层向外出跳之法,用于砖石建筑的出檐,或须弥座束腰上下枋的出跳。

23、槽:

宋代殿阁类建筑的术语,指殿身内用一系列柱子与斗拱划分空间的方式。

24、中国境内的世界自然遗产:

五陵源、九寨沟、黄龙;

文化遗产:

万里长城、北京故宫、

拉萨布达拉宫、丽江古城;

自然与文化遗产:

泰山、黄山、峨眉山~乐山大佛。

25、中国历史文化名城:

第一批:

北京、大同、西安。

第二批:

上海、保定、敦煌。

第三批:

邯郸、青岛、哈尔滨。

外国建筑史(19世纪末叶以前)

第一章

1、埃及是世界上最古老的国家之一,在这里产生了人类第一批巨大的纪念性建筑物。

2、古埃及建筑史有四个主要时期:

①古王国时期(金字塔产生时期);

②中王国时期;

③新王国时期(产生太阳神庙);

④后期、希腊化时期和罗马时期。

3、古埃及金字塔发展演变的过程。

①玛斯塔巴:

在公元前四千纪的古埃及,陵墓除了宽大的地下墓室之外,还在地上用砖造了祭祀的厅堂,仿照上埃及比较流行的住宅,像略有收分的长方形台子,在一端入口,这种墓叫玛斯塔巴。

②后来,皇帝的陵墓渐渐改变了形制。

因为原始的宗教不能满足皇帝专制的需要,必须把他们的陵墓发展为纪念性的建筑物,于是在祭祀厅堂之下造了9层砖砌的台基。

向高处发展的集中式纪念性构图萌芽了。

③多层金字塔:

第一座石头的金字塔是萨卡拉的昭赛尔金字塔。

它把祭祀厅堂从高台基顶上移到塔前,而把多层的台基向上耸起,成为陵墓外观形象的主体,发展为形体单纯的纪念碑。

④昭赛尔金字塔之后,金字塔的形制还在探索,有过3层的,还有过分两段而上下坡度不同的等等。

⑤古埃及金字塔最成熟的代表是吉萨的大金字塔群,它们都是精确的正四方锥体,形式极其单纯。

塔很高大,脚下的祭祀厅堂和其他附属建筑物相对很小,塔的形体不受障碍地表现出来。

4、当古埃及的太阳神成为主神后,在太阳神庙的门前增加了作为太阳神的标志—方尖碑。

第二章

1、山岳台:

是一种用土批坯砌筑或夯土的高台,自下而上逐层缩小,有坡道或者阶梯逐层通达台顶,顶上有一间不大的神堂。

2、两河流域下游古代建筑对以后建筑影响最大的是饰面技术。

第三章:

1、欧洲“古典时代”留下的《建筑十书》提出了建筑的三原则:

①适用②安全③美观

2、爱琴文化的代表建筑有:

①克诺索斯宫殿②费斯特宫殿③迈锡尼卫城④泰仑卫城

克诺索斯宫殿柱子的最大特点是上粗下细。

第四章

1、古希腊建筑是西欧建筑的开拓者。

2、古希腊的建筑史分为:

①荷马时期②古风时期③古典时期④希腊化时期

3、古希腊神庙艺术的最高代表是雅典卫城的帕提农神庙。

4、柱式:

由横梁与立柱组合成的一种建筑结构形式。

它由柱子和檐部两大部分组成,并可找出两者和其他细部之间的比例关系,从而形成一种建筑制度或法式。

5、古希腊产生的柱式包括:

①陶立克柱②爱奥尼克柱③科林斯柱

6、雅典卫城的主要建筑包括:

①卫城山门②胜利神庙③帕提农神庙④伊瑞克提翁神庙⑤雅典娜铜像等。

7、卫城建筑群建设的总负责人是雕刻家费地。

卫城山门的设计是由建筑师穆尼西克里完成。

建筑师卡里克拉特设计了胜利神庙。

帕提农神庙的主要设计人是伊克底努。

伊瑞克提翁神庙的设计者是皮忒欧。

8、古希腊集中式建筑的代表是雅典的奖杯亭。

第五章

1、古罗马建筑繁荣的原因:

⑴、①古罗马统一了地中海沿岸最先进、富饶的地区。

②这个广大地区统一于罗马后,它们的文化和建筑交流融合,促进了建筑的发展

⑵、①从公元前2世纪到公元2世纪,是这个区域奴隶制度的极盛时期,生产力达到了古代世界的最高水平,经济发达,技术空前进步。

②古罗马建筑凭借着古代世界最光辉的建筑技术,券拱结构达到空前繁荣。

⑶、古罗马建筑,包括公共建筑都是为现实的世俗生活服务的,因此古罗马建筑创作领域广阔,建筑的功能性强。

2、券拱技术是古罗马建筑最大的特色,最大的成就,是它对欧洲建筑最大的贡献。

3、大大促进古罗马券拱结构发展的是良好的天然混凝土。

4、古罗马混凝土迅速发展的条件是:

①它的原料的开采和运输都比石材廉价、方便,②它可以用碎石作骨料,节约石材。

③除了少数熟练工匠外,它可以大量使用没有技术的奴隶。

5、古罗马为了突破承重墙的限制,采用的最有效的方案是十字拱。

6、古罗马的匠师们发展了柱式,为了解决柱式与罗马建筑的矛盾:

①要解决柱式与券拱结构的矛盾。

②解决柱式与多层建筑的矛盾。

③解决柱式和罗马建筑巨大体积之间的矛盾。

7、《建筑十书》的内容、成就及缺陷。

①维特鲁威编写的建筑十书。

②主要内容有:

建筑师的修养和教育;

建筑构图的一般法则;

柱式;

城市规划;

市政设施;

建筑设计原理;

建筑材料、施工等方面。

主要成就:

③建筑十书奠定了欧洲建筑科学基本体系。

④它十分系统地总结了希腊和罗马建筑的实践经验。

⑤相当全面地建立了城市规划和建筑设计的基本原理,以及各类建筑物的设计原理。

⑥维特鲁威按照古希腊的传统,把理性原则和直观感受结合起来,论述了一些基本的建筑艺术原理。

主要缺陷:

⑦有意忽视券拱技术和天然火山灰混凝土的成就。

⑧对柱式和一般的比例规则作了过于苛细的规定。

⑨文字有点晦涩。

8、古罗马万神庙是罗马穹顶技术的最高代表。

3世纪,十字拱和券拱平衡体系成熟的代表作是卡拉卡拉浴场。

9、古罗马公共浴场的主要成就是:

①结构十分出色。

②功能很完善。

③内部空间组织简洁、多变。

④开创内部空间序列的艺术手法。

第六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哲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