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醋发酵工艺学控制 微生物工艺学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0586984 上传时间:2023-01-24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29.3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食醋发酵工艺学控制 微生物工艺学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食醋发酵工艺学控制 微生物工艺学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食醋发酵工艺学控制 微生物工艺学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食醋发酵工艺学控制 微生物工艺学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食醋发酵工艺学控制 微生物工艺学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食醋发酵工艺学控制 微生物工艺学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食醋发酵工艺学控制 微生物工艺学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食醋发酵工艺学控制 微生物工艺学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食醋发酵工艺学控制 微生物工艺学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另一个是以白酒、米酒醪为原料,采用分次添加,平面静止发酵生产的白米醋。

此外,多数酿造厂用酒醪经其他醋酸工艺发酵成醋酸后,再用活性炭脱色,经过滤后配兑成不同规格的白醋,这些白醋多少存在着酸度低,色泽不稳,易返黄,沉淀的缺陷。

一、食醋发酵工艺类型

⑴固态发酵法

固态发酵法指发酵时物料呈固态的一种酿醋工艺。

工艺特点:

原料——粮食;

辅料——麸皮;

填充料——谷糠、稻壳;

糖化发酵剂——麸曲、大曲、小曲;

生产周期——1个月以上。

我国的传统食醋多数采用固态发酵法,产品风味优美,品质优良,色香俱佳。

缺点:

成本高,生产周期长,劳动强度大,卫生条件差。

⑵液态发酵法

液态发酵法指发酵时物料呈液态的一种酿醋工艺,即酒醪或淡酒液接入醋酸菌后,以深层通气或表面静止发酵法酿醋。

特点:

不用辅料、劳动强度低;

可减少杂菌污染机会,并有利于实现管道输送;

机械化强度高;

生产周期短;

食醋风味较固态法的醋差一些。

二、食醋发酵的生化过程

1、酿造微生物

食醋的酿造过程以及风味的形成是由于各种微生物所产生的酶引起的生物化学作用。

参与糖化发酵作用的主要微生物:

霉菌、酵母菌和醋酸菌。

传统酿醋是利用自然界中的野生菌制曲、发酵,因此涉及的微生物种类繁多。

新法制醋均采用人工选育的纯培养菌株进行制曲、酒精发酵和醋酸发酵,因而发酵周期短、原料利用率高。

(1)淀粉液化、糖化微生物

适合于酿醋的淀粉液化、糖化的微生物主要是曲霉菌。

常用的曲霉菌种有:

甘薯曲霉AS3.324:

该菌生长适应性好、易培养、有强单宁酶活力,适合于甘薯及野生植物等酿醋;

东酒一号它是AS3.758的变异株:

培养时要求较高的湿度和较低的温度,上海地区应用此菌制醋较多;

黑曲霉AS3.4309(UV-11):

该菌糖化能力强、酶系纯,最适培养温度为32℃。

制曲时,前期菌丝生长缓慢,当出现分生孢子时,菌丝迅速蔓延;

宇佐美曲霉AS3.758:

是日本在数千种黑曲霉中选育出来的其糖化力极强、耐酸性较高的糖化型淀粉酶菌种。

菌丝黑色至黑褐色。

孢子成熟时呈黑褐色。

能同化硝酸盐,其生酸能力很强。

对制曲原料适宜性也比较强。

此外还有米曲霉菌株:

沪酿3.040、沪酿3.042(AS3.951)、AS3.863等。

黄曲霉菌株:

AS3.800,AS3.384等。

(2)酒精发酵微生物

生产上一般采用子囊菌亚门酵母属中的酵母,但不同的酵母菌株,其发酵能力不同,产生的滋味和香气也不同。

北方地区常用1300酵母

上海香醋选用工农501黄酒酵母

K字酵母适用于以高梁、大米、甘薯等为原料而酿制普通食醋

AS2.109、AS2.399适用于淀粉质原料

AS2.1189、AS2.1190适用于糖蜜原料。

(3)醋酸发酵微生物

①醋酸菌的选择

醋酸菌是醋酸发酵的主要菌种。

醋酸菌具有氧化酒精生成醋酸的能力,其形态为长杆状或短杆状细胞,单独、成对或排列成链状。

不形成芽孢,革兰氏染色幼龄菌阴性,老龄菌不稳定,好氧,喜欢在含糖和酵母膏的培养基上生长。

其生长最适温度为28~32℃,最适pH值为3.5~6.5。

醋厂选用的醋酸菌的标准为:

氧化酒精速度快、耐酸性强、不再分解醋酸制品、风味良好的菌种。

目前国内外在生产上常用的醋酸菌有:

奥尔兰醋杆菌(A.orleanense):

法国奥尔兰地区用葡萄酒生产醋的主要菌种。

生长最适温度为30℃。

该菌能产生少量的酯,产酸能力较弱,但耐酸能力较强。

许氏醋杆菌(A.schutzenbachii):

国外有名的速酿醋菌种,制醋工业较重要的菌种之一。

在液体中生长的最适温度为25~27.5℃,固体培养的最适温度为28~30℃,最高生长温度37℃。

该菌产酸高达11.5%。

对醋酸没有氧化作用。

恶臭醋杆菌(A.rancens):

我国酿醋常用菌株之一。

该菌在液面处形成菌膜,并沿容器壁上升,菌膜下液体不浑浊。

一般能产酸6~8%,有的菌株副产2%的葡萄糖酸,并能把醋酸进一步氧化成二氧化碳和水。

AS1.41醋酸菌,属于恶臭醋酸杆菌:

酿醋常用菌株。

细胞呈杆状,常呈链状排列,单个细胞大小为(0.3~0.4)μm×

(1~2)μm,无运动性、无芽孢。

在不良的环境条件下,细胞会伸长变成线形、棒形或管状膨大。

平板培养时菌落隆起,表面平滑,菌落呈灰白色,液体培养时则形成菌膜。

该菌生长的适宜温度为28~30℃,生成醋酸的最适宜的温度为28~33℃,最适PH3.5~6.0,耐受酒精浓度为8%(体积分数)。

最高产醋酸为7~9%,产葡萄糖酸力弱。

能氧化分解醋酸为二氧化碳和水。

沪酿1.01醋酸菌:

丹东速酿醋中分离得到,食醋工厂常用的菌种。

细胞呈杆形,常呈链状排列,菌体无运动性,不形成芽孢。

在含酒精的培养液中,常在表面生长,形成淡青灰色薄层菌膜。

在不良的条件下,细胞会伸长,变成线状或棒状,有的呈膨大状、分支状。

该菌由酒精生成醋酸的转化率平均高达93~95%。

2、食醋生产的三个主要过程

一是原料中淀粉的分解,即糖化作用(水解);

二是酒精发酵,即酵母菌将可发酵性的糖转化成乙醇(发酵);

三是醋酸发酵,即醋酸菌将乙醇转化成乙酸(氧化)。

(1)淀粉水解

将大米等淀粉质原料经过粉碎使细胞膜破裂,再经蒸煮糊化,加入一定量的淀粉酶,使糊化后的淀粉变成酵母能够发酵的糖类。

由淀粉转化为可发酵性糖的过程称为糖化。

在糖化发酵时所用的霉菌中的酶包括α-淀粉酶、糖化酶、转移葡萄糖苷酶、果胶酶、纤维素酶等,由于这些酶的协同作用,使淀粉分解生成葡萄糖、麦芽糖,再由酵母生成酒精。

还有少部分非发酵性糖变成残糖而存在醋中,使食醋带有甜味。

这一过程分为糊化、液化和糖化三个阶段。

1、糊化作用

原料蒸煮时,淀粉吸水膨胀,细胞间的物质和细胞内的物质开始溶解,植物组织细胞壁遭到破坏。

淀粉颗粒的体积膨胀增大,粘度增加,呈溶胶状态,这一过程称为淀粉的糊化作用。

淀粉来源不同或颗粒大小不同,其糊化温度不一样,见下表所示:

不同原料淀粉的颗粒大小及糊化温度

淀粉名称

淀粉颗粒大小(μm)

糊化温度(℃)

山芋淀粉

35~50

53~64

大米淀粉

5

82~83

玉米淀粉

15

65~73

小麦淀粉

20~22

64~71

2、液化作用

在α-淀粉酶的作用下,使原来浆糊状的淀粉溶胶变为溶液状态,粘度急速降低,流动性增大的过程叫淀粉的液化。

在正常生产中,一般液化液的D.E值可高达15%~21%。

3、糖化

其反应式为(C6H10O5)n+nH2O—→n(C6H12O6)

食醋生产中常用的糖化剂有:

糖化酶制剂、根霉曲、黑曲霉麸曲、白曲霉麸曲等。

(2)酒精发酵

淀粉水解后生成的大部分葡萄糖被酵母菌在厌氧条件下经细胞内一系列酶的作用下,完成糖代谢过程,生成乙醇和二氧化碳。

根据计算,1分子的葡萄糖生成2分子的酒精和2分子的二氧化碳。

具体来说,100份葡萄糖生成51.11份酒精及48.89份二氧化碳,但其中5.17%的葡萄糖被用于酵母的增殖和生成副产品,所以实际所得的酒精量为理论数的94.83%。

这些副产物是甘油和琥珀酸、醋酸、乳酸等,是食醋香味的来源。

其反应式为:

C6H12O6→2C2H5OH+2CO2

酒精发酵不需要氧气,所以要求发酵在密闭条件下进行。

如有空气存在,酵母不仅进行酒精发酵,而且部分进行呼吸作用,而使酒精产量降低,糖的消耗速率也减慢。

酒精发酵要求酵母菌具有以下性能:

①繁殖速度快,具有较强的增殖能力;

②含有较强的酒化酶,发酵力强而迅速;

③耐酒精力强;

④耐高温、耐高酸;

⑤生产性能稳定。

(3)醋酸发酵

醋酸菌为好氧菌,必须供给充足的氧气才能正常生长繁殖。

生长繁殖的适宜温度为28~33℃,最适pH值为3.5~6.5,醋酸菌最适宜的碳源是葡萄糖、果糖等六碳糖,其次是蔗糖和麦芽糖等。

醋酸发酵是依靠醋酸菌氧化酶的作用,将酒精氧化生成醋酸,其反应式为:

C2H5OH十O2→CH3COOH十H2O十485.6KJ

乙醇脱氢酶C2H5OH————→CH3CHO

乙醛脱氢酶CH3CHO————→CH3COOH

整个反应放热485.6kJ,发酵时不需供热。

理论上,1份酒精能生成1.304份醋酸,实际生产中,由于醋酸的挥发、氧化分解、酯类的形成、醋酸被醋酸菌作为碳源消耗等原因,一般1kg酒精只能生成1kg醋酸,也就是1L酒精可以生成20升醋酸含量为5%的食醋(一般只能达到理论值的85%左右)。

(4)蛋白质水解

制醋原料中的蛋白质在微生物蛋白酶的催化下,逐步分解形成低分子含氮化合物,如胨、肽和氨基酸。

若食醋中含有多种氨基酸,口味就浓厚,因为有的氨基酸具有甜味如甘氨酸,有的具有鲜味如谷氨酸。

氨基酸与醇作用可生成酯。

这些物质都能赋予食醋特有的风味。

(5)酯化反应

食醋在酿造过程中除生成醋酸外,原料中少量的脂肪成分经霉菌中解脂酶作用还生成羟基乙酸、β-羟基丙二酸、酒石酸、草酸、琥珀酸、己二酸、庚酸、甘露糖酸和葡萄糖酸等。

醋酸中的乙醇又与这些物质发生酯化反应生成不同的酯类,构成了食醋中的香气成分,所以有机酸种类越多,其酯香的味道就越浓郁。

三、食醋酿造的原料及处理

1、酿醋原料

(1)主料

主料是指能被微生物发酵而生成醋酸的主要原料,它包括含淀粉、含糖或含酒精的物质,如谷物(玉米、大米等,粮食加工下脚料碎米、麸皮、谷糠等)、薯类(甘薯、马铃薯等)、果蔬(黑醋栗、葡萄、胡萝卜等)、糖蜜、酒类(酸果酒、酸啤酒)及野生植物(橡子、菊芋等)等。

一般选用淀粉含量高的原料。

长江以南——糯米和大米;

长江以北——高粱、甘薯、小米及玉米;

东北地区——酒精、白酒。

(2)辅料

作用:

提供微生物活动所需要的营养物质;

增加食醋中糖分和氨基酸的含量;

有助于形成食醋的色、香、味;

辅料还起着吸收水分、疏松醋醅及贮藏空气的作用。

常用的辅料:

细谷糠(也叫统糠)、麸皮或豆粕。

(3)填充料

疏松材料,使发酵料通透性好,好氧微生物能良好生长。

疏松醋醅,使空气流通,利于醋酸菌进行好氧发酵。

要求:

接触面积大,其纤维质具有适当的硬度和惰性。

常用的填充料:

谷壳、稻壳(砻糠)、高粱壳、玉米秸、玉米芯、高粱秸、刨花、浮石以及多空玻璃纤维等。

(4)添加剂

食盐:

以抑制醋酸菌活动,防止其对醋酸的进一步分解;

食盐还能起调和食醋风味的作用。

砂糖:

增加甜味。

芝麻、茴香、生姜等:

赋予食醋特殊的风味。

炒米色:

增加色泽和香气。

2、原料处理

(1)目的与方法

目的:

避免磨损机械设备,堵塞管路、阀门和泵等;

剔除霉变的原料,以免降低食醋的产量和质量;

方法:

谷物原料多采用分选机将原料中的尘土和轻的夹杂物吹出,并经过几层筛子把谷粒筛选出来。

鲜薯类,一般采取洗涤的方法,以除去附着于薯类表皮上的砂土。

在洗涤薯类时,多采取搅拌棒式洗涤机。

(2)粉碎与水磨

原料粉碎常用的设备:

①刀片轧碎机;

②锤击式粉碎机;

③钢磨。

一般使用锤击式粉碎机,粉碎度越细越好。

水磨原料时采用的钢磨可根据处理量来选择。

(3)蒸煮

使淀粉吸水膨胀,由颗粒状态转变为溶胶状态;

使原料组织和细胞彻底破裂;

使原料中的某些有害物质也会在高温下遭到破坏;

对原料进行了杀菌。

操作:

生产上一般不用很高的温度和压力蒸煮,如:

采用蒸料发酵法酿醋,使用高梁粗粉为主料,蒸煮时的蒸汽压力为5.06×

104Pa,蒸料时间仅为40min,也可常压蒸煮1h,再焖1h。

(三)固态发酵法生产食醋

1、固态酿醋生产类型与特点

固态发酵制醋是我国食醋的传统生产方法。

类型:

大曲醋、小曲醋、麸曲醋。

其特点是采用低温糖化和酒精发酵;

应用多种微生物协调发酵;

配用多量的辅料和填充料;

用浸提法提取食醋。

固态法食醋的优点是香气浓郁,口味醇厚,色深质浓。

缺点是生产周期长,劳动强度大,出醋率低。

大曲,又称块曲或砖曲,以大麦、小麦、豌豆等为原料,经过粉碎,加水混捏,压成曲醅,形似砖块,大小不等,让自然界各种微生物在上面生长而制成,呈大砖状,因其体积大故得名“大曲”。

所含的微生物以根霉菌、毛霉菌、曲霉和酵母菌为主。

并有大量其他野生菌混杂其中,故产品风味好。

工艺复杂、生存周期长。

小曲,也叫酒药,用小米(高粱)为原料,并酌加几种中药,呈小方块状,因其体积小故得名“小曲”。

正因为曲块小,发生热量少,故适用于中国南方气候条件。

所含的微生物主要是根霉菌和酵母菌。

对原料选择性强,适用于糯米、大米、高粱等原料。

麸曲,这是现代才发展起来的,用纯种霉菌(曲霉)接种以麸皮为原料的培养物,可用于代替部分大曲或小曲。

目前麸曲法白酒是我国白酒生产的主要操作法之一,其白酒产量占总产量的70%以上。

成本低、制曲周期短、糖化力强、对原料适应性强。

2、固态发酵酿醋工艺流程(以麸曲醋为例)

工艺操作要点

(1)酿醋过程中所需曲及菌种制备

麸曲:

国内醋厂普遍使用的糖化剂,生产同白酒。

酒母:

使糖液或糖化醪进行酒精发酵的原动力是酵母菌,含有大量强活力酵母菌的酵母培养液,在酿酒、醋中被称为“酒母”。

传统→曲、空气中落入物料;

新法→纯种培养

醋母:

醋酸菌种子。

(2)麸曲醋酿造工艺操作

需要及时多次倒醅,以达到散热和通气的目的,采用人工倒醅方法劳动强度大,效率低。

①原料处理:

粉碎、混合、润水、蒸料、冷却

甘薯或碎米、高粱等100kg,细谷糠80kg,麸皮120kg,水400kg,麸皮50kg,砻糠50kg,醋酸菌种子40kg,食盐3.75~7.5kg(夏多冬少)。

将薯干或碎米等粉碎,加麸皮和细谷糠拌合,加水润料后以常压蒸煮1h或在0.15MPa压力下蒸煮40min,出锅冷却至30~40℃。

 

②淀粉糖化、酒精发酵、醋酸发酵

原料冷却后,拌入麸曲和酒母,并适当补水,使醅料水分达60%~66%。

入缸品温以24~28℃为宜,室温在25~28℃左右。

入缸第二天后,品温升至38~40℃时,应进行第一次倒缸翻醅,然后盖严维持醅温30~34℃进行糖化和酒精发酵。

入缸后5~7d酒精发酵基本结束,醅中可含酒精7%~8%,此时拌入砻糠和醋酸菌种子,同时倒缸翻醅,此后每天翻醅一次,温度维持37~39℃。

约经12d醋酸发酵,醅温开始下降,醋酸含量达7.0%~7.5%时,醋酸发酵基本结束。

此时应在醅料表面加食盐。

一般每缸醋醅夏季加盐3kg,冬季加盐1.5kg。

拌匀后再放两天,再经2d后醋醅成熟即可淋醋。

③淋醋

三循环法(也称三次套淋法)即用二醋浸泡成熟醋醅20~40h,淋出头醋、剩下的渣子为头渣;

用三醋浸泡头渣20~24h,淋出二醋,剩下的渣子为二渣;

用清水浸泡二渣淋出三醋,三渣可作饲料。

头醋为半成品,二醋和三醋用于淋醋时浸泡之用。

熏醋,为了提高产品质量,改善风味,把发酵成熟的醋醅放置于熏醅缸内,缸口加盖,用文火加热至70~80℃,每隔24h倒缸1次,共熏5~7d,所得熏醅具有其特有的香气,色红棕且有光泽,酸味柔和,不涩不苦。

熏醅后可用淋出的醋单独对熏醅浸淋,也可对熏醅和成熟醋醅混合浸淋。

④陈酿

陈酿是醋酸发酵后为改善食醋风味进行的储存、后熟过程。

陈酿有两种方法:

一种是醋醅陈酿,即将成熟醋醅压实盖严,封存数月后直接淋醋,或用此法贮存醋醅,待销售旺季淋醋出厂;

另一种是醋液(半成品)陈酿,即在醋醅成熟后就淋醋,然后将醋液贮入缸或罐中,封存1~2个月,可得到香味醇厚、色泽鲜艳的陈醋。

⑤配兑及杀菌

陈酿醋或新淋出的头醋都还是半成品,头醋进入澄清池沉淀,调整其浓度、成分、使其符合质量标准。

除现销产品及高档醋外,一般要加入0.1%苯甲酸钠防腐剂后进行包装。

陈醋或新淋的醋液应于85~90℃维持50min杀菌,但灭菌后应迅速降温后方可出厂。

一般一级食醋的含酸量5.0%,二级食醋含酸量3.5%。

(四)酶法液化通风回流生产食醋

一种新型制醋工艺,60年代上海醋厂开始,是利用自然通风和醋汁回流代替倒醅的制醋新工艺。

本法的特点是:

固态发酵法制醋以人工进行倒醅,劳动强度极高,劳动条件劳动甚差,利用自然通风和醋汁回流代替倒醅,同时利用酶制剂(α-淀粉酶)把原料中的淀粉液化或利用曲制剂(麸曲)把淀粉液化和糖化以提高原料利用率;

采用液态酒精发酵、固态醋酸发酵的发酵工艺;

醋酸发酵池近底处设假底的池壁上开设通风洞,让空气自然进入,利用固态醋醅的疏松度使醋酸菌得到足够的氧,全部醋醅都能均匀发酵;

利用池底下积存的温度较低的醋汁,定时回流喷淋在醋醅上,以降低醋醅温度,调节发酵温度,保证发酵在适当的温度下进行。

优点:

出醋率比一般固态发酵法提高16%、便于机械化生产,降低了劳动强度。

工艺流程

酒母、Na2CO3、CaCl2α-淀粉酶麸曲

↓↓↓

碎米→浸泡→磨浆→调浆→加热→液化→灭菌→糖化→冷却→液态酒精发酵→拌和入罐→通风固态醋酸发酵→醋醅成熟→淋醋→调配及灭菌→包装

↑↑

麸皮、砻糠、醋酸菌种子食盐

设备

①液化及糖化罐:

用钢板材料制成,容积为2m3左右,罐内设有搅拌器、蛇形冷却管和通入蒸气管。

②酒精发酵罐:

容量为7000kg,设有冷却装置。

③通风回流醋酸发酵罐:

为水泥圆柱形结构。

高2.45m、直径4m,容积为30m3。

在距罐底高15~20cm处装有竹篾假底,上面装料,下面存留醋汁,竹篾周围对称设有直径10cm通风洞12个。

回流液体用泵打入喷淋管,利用液压旋转将液体均匀地淋浇其表层。

④制醅机:

由斗式提升及绞龙拌料兼输送两部分组成。

工艺操作

(1)原料处理

配料:

碎米1200kg、麸皮1400kg、砻糠1650kg、碳酸钠1.2kg、氯化钙2.4kg、a-淀粉酶以每克碎米130酶活力单位计3.9kg,麸曲60kg、酒母500kg、醋酸菌种子200kg、食盐100kg、水3250kg(配发酵醪用)。

水磨与调浆:

将碎米浸泡使米粒充分膨胀,将米与水1:

1.5的比例送入磨粉机,磨成70目以上的细度粉浆。

使粉浆浓度在20%~23%,用碳酸钠调至pH值6.2~6.4,加入氯化钙和α-淀粉酶后,送入糖化锅。

液化和糖化:

粉浆在液化锅内应搅拌加热,在85~92℃下维持10~15min,用碘液检测显棕黄色表示已达到液化终点,再升温至100℃维持l0min,达到灭菌和使酶失活的目的,然后送入糖化锅。

将液化醪冷至60~65℃时加入麸曲,保温糖化35min,待糖液降温至30℃左右,送入酒精发酵容器。

将糖液加水稀释至7.5~8.0′Be,调pH值至4.2~4.4接入酒母,在30~33℃下进行酒精发酵70h,得出约含酒精8.5%的酒醪,酸度在0.3~0.4左右。

然后将酒醪送至醋酸发酵池。

将酒醪与砻糠、麸皮及醋酸菌种拌合,送入有假底的发酵池,扒平盖严。

进池品温35~38℃为宜,而中层醋醅温度较低,入池24h进行一次松醅,将上面和中间的醋醅尽可能疏松均匀,使温度一致。

当品温升至40℃时进行醋汁回流,即从池底放出部分醋液,再泼回醋醅表面,一般每天回流6次,发酵期间共回流120~130次,使醅温降低。

醋酸发酵温度,前期可控制在42~44℃,后期控制在36~38℃。

经20~25d醋酸发酵,醋汁含酸达6.5%~7.0%时,发酵基本结束。

醋酸发酵结束,为避免醋酸被氧化成二氧化碳和水,应及时加入食盐以抑制醋酸菌的氧化作用。

方法是将食盐置于醋醅的面层,用醋汁回流溶解食盐使其渗入到醋醅中。

淋醋仍在醋酸发酵池内进行。

再用二醋淋浇醋醅,池底继续收集醋汁,当收集到的醋汁含酸量降到5%时,停止淋醋。

此前收集到的为头醋。

然后在上面浇三醋,由池底收集二醋,最后上面加水,下面收集三醋。

二醋和三醋共淋醋循环使用。

(4)灭菌与配兑 

灭菌是通过加热的方法把陈醋或新淋醋中的微生物杀死;

破坏残存的酶;

使醋的成分基本固定下来。

同时经过加热处理,醋的香气更浓,味道更和润。

灭菌后的食醋应迅速冷却,并按照质量标准配兑。

(五)液态深层发酵生产食醋

液体深层发酵制醋是利用发酵罐通过液体深层发酵生产食醋的方法,通常是将淀粉质原料经液化、糖化后先制成酒醪或酒液,然后在发酵罐里完成醋酸发酵,70年代开始。

液体深层发酵法制醋不用谷糠、麸皮等辅助,具有机械化程度高、操作卫生条件好、原料利用率高(可达65-70%)、生产周期短、产量高、产品的质量稳定等优点,是食醋生产的发展方向。

缺点是醋的风味较差,这主要是使用纯种培养的菌种,其微生物种类少,酶系不丰富的缘故,另外与酿造周期短也有关系。

其工艺流程如下:

α-淀粉酶、CaCl2、Na2CO3醋酸菌种子

↓↓

原料→磨浆→调浆→液化→糖化—→酒精发酵→醋酸发酵—→过滤→配制→消毒

↑↑↑↓

糖化曲酒母蛋白水解液滤渣

→贮存→成品

优点

(1)出醋率明显提高。

碎米采用酶法液化通风回流制醋新工艺比一般固态发酵法制醋旧工艺出醋率提高16%。

(2)旧工艺碎米用蒸熟的方法,耗煤量大,实现酶法液化新工艺后,用煤量显著下降。

(3)采用新工艺后,目前除出渣尚用人工外,已实现管道化,机械化生产,大大降低了工人的劳动强度,还节约了劳动力。

(4)新工艺在酒精发酵完毕后,酒醪内直接拌入生麸皮进行醋酸发酵,利用生麸皮不但简化工序,节约用煤,而且还增加糖化能力,提高了产品质量和产量。

设备:

淀粉质原料液化、糖化和酒精发酵所用的设备与酶法液化回流制醋的设备相同。

醋酸发酵多采用自吸式发酵罐。

工艺:

(1)在液体深层发酵制醋过程中,到酒精发酵为止的工艺均与酶法液化通风回流制醋相同,不同的是从醋酸发酵开始,采用较大的发酵罐进行液体深层发酵,并需通气搅拌,醋酸菌种子为液态,即醋母。

(2)醋酸液体深层发酵温度为32~35℃,通风量前期为1:

0.13/min;

中期为1:

0.17/min;

后期为1:

0.13/min。

罐压维持0.03MPa。

连续进行搅拌。

醋酸发酵周期为65~7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财务管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