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年江苏高考作文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07年江苏高考作文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07年江苏高考作文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2004江苏高考作文题
(60分)
水有水的性格--灵动,山有山的性情--沉稳。
水的灵动给人以聪慧,山的沉稳给人以敦厚。
然而,灵动的海水却常年保持着一色的蔚蓝,沉稳的大山却在四季中变化出不同的色彩。
请以“水的灵动,山的沉稳”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1
[注意]①话题包括两个方面,可以只写一个方面,也可以兼写两个方面。
②立意自定。
③文体自选。
④题目自拟。
⑤不得抄袭。
2005江苏高考作文题
我们常常用古人所说的“凤头、猪肚、豹尾”六字来谈写作,意思是开头要精彩亮丽,中间要充实丰富,结尾要响亮有力。
写作固然如此,仔细想想,小到生活、学习,大到事业、人生,又何尝不该这样呢?
?
请以“凤头、猪肚、豹尾”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注意:
①话题包括三个方面,也可以选取其中一个或两个方面展开。
②自定立意。
③自拟标题。
④自选文体,但不要写成诗歌或剧本。
2006年江苏语文高考作文:
有人说:
世界上本无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有了路。
世界上本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没了路。
还有人说:
请以“人与路”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
1.自定立意。
2.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3.不少于800字。
2007年江苏语文高考作文:
人人头顶一方天,每个人的生活都与天空相连。
每个人的心中都有一片天空。
明净的天空,辽阔的天空,深邃的天空,引人遐思,令人神往。
请以“怀想天空”为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立意自定,诗歌除外,文体不限。
08年江苏语文高考作文:
有些人只是在童年有过好奇心,有些人一生都能保持好奇心。
质疑、发现、智慧、高尚、惊喜、快乐、烦恼、平庸?
这中间的每个词都有可能像影子一样跟在好奇心的后面。
请以“好奇心”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宇的文章。
①角度自选;
②立意自定;
③除诗歌外,文体自选。
2009年江苏语文高考作文
时尚表现为语言、服装、文艺等新奇事物在一定时期内的摩仿与流传。
各种时尚层出不穷。
其间好与坏,雅与俗,美与丑,各种观点交错杂陈。
创新与摩仿永不2
停息地互动。
有的如过眼云烟,有的能积淀为经典。
请以“品味时尚”为题目,写一篇文章。
①自选角度,自行立意。
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③不少于800字。
2010年江苏语文高考作文:
绿色,生机勃勃,赏心悦目。
绿色,与生命、生态紧密相连。
今天,绿色成为崭新的理念,与每个人的生活息息相关。
请以“绿色生活”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2011拒绝平庸
不避平凡,不可平庸。
为人不可平庸,平庸则无创造,无发展,无上进;
处世不可平庸,因此要有原则,有鉴识,要坚守。
请以“拒绝平庸”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1、立意自定;
2、角度自选;
3、不必面面俱到;
4、除诗歌外,文体自选。
3
【篇二:
2006—2015年江苏历年高考作文题目及要求】
提示语
人与路
……
怀想天空
2008年江苏语文高考作文:
好奇心
质疑、发现、智慧、高尚、惊喜、快乐、烦恼、平庸……这中间的每个词都有可能像影子一样跟在好奇心的后面。
2009年江苏语文高考作文:
品味时尚
创新与摩仿永不停息地互动。
绿色生活
2011年江苏语文高考作文:
拒绝平庸
2012年江苏语文高考作文:
忧与爱
阅读下面的材料,按照要求作文。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孟郊)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
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艾青)
在这些神圣的心灵中,有一股清明的力量和强烈的爱,像激流一般飞涌出来。
甚至无须倾听他们的声音,就在他们的眼里,他们的事迹里,就可看到生命从没像处于忧患时的那么伟大,那么丰满,那么幸福。
(罗曼?
罗兰)
请以“忧与爱”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文章。
要求:
①立意自定;
②角度自选;
2013年江苏语文高考作文:
探险者与蝴蝶
一群探险者去山洞探险,进入后点燃蜡烛,发现有一群蝴蝶,于是退出去了。
过了一段时间,探险者们再次进入,却发现蝴蝶飞到山洞深处了。
作文要求考生根据一点点细微的变化,材料作文,自定主题。
2014年江苏高考作文题目为:
不朽的青春
阅读下面的材料:
有人说,没有什么是不朽的,只有青春是不朽的;
也有人说,年轻人不相信有朝一日会老去。
这种想法是天真的,我们自欺欺人地认为会有像自然一样不朽的信念。
1、自选角度,确定文意,自拟标题,文体不限(不要写成诗歌)。
2、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义的范围
3、不少于800字
4、不得套作,不得抄袭
2015年江苏高考作文题目为:
智慧长什么样子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智慧是一种经验,一种能力,一种境界。
和大自然一样,智慧也有他自己的样子。
请以此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题目自拟,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2011年江苏语文高考作文:
【篇三:
2007年全国高考作文汇编】
2007年全国高考作文汇编
福鼎三中周恒荣
一、2007年福建省高考作文答题情况分析
2007年福建省高考优秀作文点评
二、2007年陕西省高考满分作文:
风筝
三、甘肃省2007年高考满分作文集锦
四、2007江西高考语文优秀作文选登——想说爱你不容易
五、2007海南高考满分作文
六、2007年湖北省高考满分作文
七、2007年天津高考优秀作文
八、2007广东高考优秀作文
九、2007年浙江省高考话题作文
十、山东07高考满分作文
十一、2007年湖南高考优秀作文
十二、2007年上海高考优秀作文
十三、2007年重庆高考优秀作文
十四、2007年北京高考优秀作文选
十五、2007年安徽高考优秀作文选
十六、2007年高考江苏优秀作文选
十七、2007年高考四川优秀作文选
十八、最新2007年高考零分作文片断节选
简单之后的不简单
——2007年福建省高考作文答题情况分析
俞发亮钟斌
题目:
季节要求:
除诗歌外,文体不限,不少于800字
命题者有意去繁就简返璞归真
遗憾的是,去年我省高考作文试题“三选一”的做法中断了
福建省从2004年高考语文自行命题以来,前三年的作文试题均别出心裁,从形式到题意与众不同,每年都给全国语文界、作文界制造出不小的“地震”。
可能是出于一种“逆反”的心里,或者是为了规避考生及教师“押题”,今年的命题者有意去繁就简,返璞归真,回到命题作文的传统道路上。
难怪许多人第一眼看到这道作文题,不禁发出“这么简单”的惊讶。
首先,题面直白、平实,文字少,这使作文试题的考查目标单一、集中,不在题意的阅读理解上难为考生,“检测考生的写作水平。
其次,题目“季节”为考生明示了写作的对象、范围,但立意没有限制,且“季节”的本义、比喻义、引申义所涉及的范围非常宽泛,或实或虚,写作的角度非常自由。
一年四季,花开花落,暑去寒来,各有鲜明的特点;
又周而复始,具有轮回、更替、变化的特性,具有不可抗拒的发展趋势,蕴含了大自然的规律与奥秘。
显然,这是一道开放性作文题,诱导学生写出对“季节”的感悟或体验。
但是,难的是在有限的时间、字数里选择合适的角度立意谋篇,将自己对“季节”的感性体验上升为理性认识,表达得深刻、新颖。
由于文化背景和个人角度的差异,对各个季节特性的理解可以有所不同,不必说套话,鼓励写出个性化的体验、感悟。
“季节”的含义、比照、暗喻是否成立,关键在于行文是否恰当,是否自然,是否到位。
例如,“人生四季”、“母亲的爱不分四季”、“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中日关系的‘季节’变化”、“城市高楼里四季不分的缺憾”?
从这些角度立意,都可以写出好文章。
再如,秋天的色彩,是灰色的,还是黄色、红色的?
完全由个人的生活体验、主观感受所致,只要能够表达充分、自圆其说就行;
对于同一个季节,个人的感悟也可以是多角度、多方面、多层次的。
遗憾的是,2006年福建省高考作文试题“三选一”的做法中断了。
作文试题“三选一”(或“二选一”),让考生选择适合自己的一题来写,这与正在推进的高中新课程理念相吻合,体现了一种人文关怀;
而且,从更加深远的意义来观照,人生就是选择的历程,让学生在考场上选择作文题,这本身对他们来说无疑就是人生的一次经历、锻炼。
高考三天后,6月10日的厦门某报,以《12岁小学生写高考作文》为题发表了某小学六年级学生的作文《收获四季的轮回》。
几位参加今年我省高考作文评卷的老师读了,都觉得可以给60多分。
这虽然是一个特殊的例子,但是,确实“季节”这道作文题,初中生、小学生也能写。
这就引出一个问题:
高考作文的写作主体是高中毕业生,是年满18岁的青年,作文题是否应该摈弃低龄化、幼稚化?
是否应该指向理性的思辨、逻辑的推演?
我们应当如何借鉴法国高考的哲理性作文题?
这些问题以前有人谈过,笔者亦思考不够成熟,仅把它作为高考作文命题的一个“问题”再一次提起。
倘若武则天是春天的代表夏天则属花木兰
优秀作文往往具有独特的见解,并能一线贯穿全文
对于“季节”一词,考生就其本义、比喻义、引申义可引发丰富的联想。
由于每位考生对季节的感悟和体验是不同的,加之季节在不同语境中存在着殊异的内涵,因此,我们高兴地看到了一道道独特靓丽“季节”景致。
生活与人生的“季节”契合
除对“季节”本义——春、夏、秋、冬的景物描述和情感体悟外,相当数量考生把“季节”特点与人生特点结合起来,演绎了一个个内容丰富多彩的“季节”人生。
如:
文章分四个部分,分别以小标题(春天—年轻的季节,夏天—多梦的季节,秋天—收获的季节,冬天—童话的季节)连缀成篇。
人物性格的“季节”联想
不少考生根据四季不同特征,把季节特点与人的性格特点结合起来,如写春之“多情、开朗、生机勃勃”,夏之“奔放、热烈、多变”,秋之“萧瑟、平和、成熟”,冬之“冷静、洁净、寂寥”等等。
由于个人的感悟、体验不同,各个季节的特性,如“夏”,考生既有抒发“热情、欢快”的,也有表达“忧郁、沉闷”的,言之成理都被视为符合题意。
人物形象的“季节”隐喻
一些考生则拓宽思路,调动知识积累联想到与“季节”特征相似的历史人物或文学形象,并以此为切入点,写出了一篇篇颇有见解的“文化”散文。
比如:
中国女性的性格有着季节的色彩,有春日里生机盎然的“绿草”;
有夏日里热情似火的“骄阳”;
有秋日里散发阵阵凉意的“秋风”,有冬日里幽香阵阵的“梅花”?
倘若武则天是春天的代表,那么夏天则属于代父从军、巾帼不让须眉的花木兰?
夏日的阳光照耀着沙场,用搏击黄沙的勇气与胆识铸就了一朵骁勇善战的沙漠奇葩?
人类社会的“季节”类比
某考生别具一格地从“季节”的发展中窥探到人类社会发展的“秘史”:
人类历史的童年,是萧索的冬天,在茹毛饮血的荒蛮年代,笼罩大地的永远是那未知的黑暗和寒冷?
构思的新颖彰显文章的大气脱俗,令人赞叹。
中国文化的“季节”忧思
文化不可避免地带着鲜明的地域性和历史性,一名考生从对中华文化的反思中,感悟出华夏季节中“夏季”——热烈、自由的缺失,以深邃的思考予人强烈的思想震撼。
华夏的初夏,究竟是缺失的季节,还是迟到了呢?
“五四”以后又是一番肃杀,是又一个秋。
鲁迅先生笑或暗笑,竹枝式的指节轻敲,道出的仍是:
“若要官,杀人放火受招安。
”但审视当今,当年的博斯年、罗家伦、段朋锡的书生意气,竟是亘久难见了吗?
他们老去,留下的仅是那些苍老保守的青年﹖中华的季节中,难道夏真正极短极少又极无可寻吗?
艺术形式的“季节”审视
书法、绘画、电影等艺术形式也成为关注的视点,考生巧妙地找到艺术形式的“季节”特点,自圆其说,令人耳目一新。
?
婉约的江南,瞎子阿炳静坐在泉水畔,让那份春的绿意汩汩地从琴弦上流出,让那份春曰久违了气息从那把拉瘦了岁月的二胡上缓缓淌出。
当秋风吹落了浔阳江头的荻花,当那轮江心秋月映着无语的船舶,当一声裂帛响起的,诗人于是遥远的秋季回忆中走来?
该文从《二泉映月》、《琵琶行》等作品中找到与“季节”相关的因子,情感浓郁,文笔优美,谱写出一曲文艺作品的“四季歌”。
国家、人物关系的“季节”感悟
有的考生把“季节”喻为国与国(或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精辟独到地论述了国事、人事的“冷暖”变迁。
30年代,中日兵戎相见,关系进入严冬;
72年中日建交,打开了坚冰,尤在改革开放后,经济文化的交流,使两国关系进入夏季;
小泉执政时期,中日关系进入政冷经冷的秋季;
现在安倍上台,改变了对慰安妇和靖国神社的态度,尊重了中国与亚洲人民的情感,两国实现了安倍与温总理的互访,中日关系进入温暖的春季。
故事的“季节”演绎
作文命题为“季节”,虽然有“除诗歌外文体不限”的明确要求,但不可否认,命题暗含散文类文体的倾向,所以叙事类的文章在今年比重不高,佳作甚少。
大多数考生以各种季节作为事件发生的背景;
只有少数考生能将季节特点隐喻主人公的性格、情绪特征,编述故事。
国家、民族命运的“季节”剖析
有的考生,以某一个朝代、国家或民族为切入点,或分析其某一时期的时代特点,或叙述其发展演变的历史,在众多试卷中脱颖而出。
如“唐朝的春天”,“刺桐城的春天”,“古希腊的四季”等,可读性强,耐人回味。
“季节”的反向思考
在大多考生都在围绕“季节”作正面阐释或拓展之时,一些考生反弹琵琶,出奇制胜,以逆向思维论及“季节”的消失或“季节”的反常,将批判的矛头指向城市文明、工业文明等现代社会人们极为关注的生存问题,指向“季节”的诗意栖息,表现出了强烈的责任感和反省意识。
一考生在用极富诗意的语言追忆了江南故乡的美好“季节”后,指出“文明的发展不应该以季节——自然的本性的消亡为代价。
我们不希望下一代城里人只能从教科书或画册上意识‘季节’的存在”,这着实让人叹服。
总体说来,优秀作文往往具有独特的见解,并且能将某种思绪、细节、情境或哲理形成一条线索贯穿全文。
众声喧哗:
苍白肤浅的泛泛而谈
一些考生把报刊上的文章稍作修改,照搬不误,被重扣分数
牵强附会,生搬硬套
某考生套用去年上海卷“我想握住你的手”一题,文章中穿插四个小标题:
“我想握住春姑娘的手”,“我想握住夏哥哥的手”,“我想握住秋叔叔的手”,“我想握住冬爷爷的手”,实际是写个人意志,“季节”处于“孤悬”状态。
有考生套用“我忧我思”、“在没有你的日子里”等省市质检题目,只在行文的开头、结尾出现形容某一季节的“关键词”,但文章内容主体却是“感恩”、“道德”、“忠诚”、“执著”等等。
语言幼稚,内容肤浅
一些考生的作文语言极为幼稚,内容单薄肤浅,乍看像小学生之作。
“春夏秋冬这四个季节里,我最喜欢的夏天,最讨厌的也是夏天。
”喜欢的理由一是可以游泳,二是可以吃西瓜,三是打球有意思,讨厌夏天的理由一是蚊子多,二是游泳会淹死人。
结论是“夏天,我真不知道是喜欢多点,还是厌倦多点”。
幼稚小气,缺乏审美价值。
陈词滥调,抄袭拼凑
今年的作文,最让命题者始料不及、大跌眼镜的是现代文阅读文本对作文的“干扰”。
《落叶是疲倦的蝴蝶》(朱成玉)一文,以秋景入题,涉及母爱和思乡两大母题,对作文试题“季节”具有启发、暗示作用,有些考生竟然照抄或稍作修改搬进文中,结果当然被重扣分。
还有考生把《读者》、《小小说选刊》等报刊上的文章稍作修改,如换人物姓名、换时间地点后照搬不误。
这类行为令人担忧,此风不可长!
内容空洞,说理乏力
议论类文章整体水平不高,是今年考场作文的一大缺憾。
不少文章内容空洞,说理乏力,甚至材料无法支撑论点。
一些考生说理,或在同一层面上绕来绕去,缺少层次;
或用主观感受、古人诗句来代替论证;
或举例后缺少分析、说理。
这与考生平时缺乏逻辑思维训练和思辨、分析能力欠缺有关。
“命题”“话题”不分曲解“季节”
部分考生对命题作文与话题作文的区别不明白,甚至对“季节”一词的含义的理解也相当模糊。
“季节是一个忧郁的心”、“季节是一种美德”、“季节是一种安逸诱惑”、“人生是一锅水,季节是一堆柴”、“季节走过某老人家中,目睹了成群记者争先恐后的情景”、“季节的使者愤愤不平”等等。
这些考生把“季节”当作“话题”来写,篇首以“季节”引入后,就信马由缰了。
“季节”在文中只是情感故事可有可无的背景,或者只是一个引子,没有成为思考的中心。
这显然混淆了命题作文与话题作文的区别。
一、2007年福建省高考优秀作文点评
季节
怀念从前,季节总如歌般行吟。
当春来到时,就有“桃之夭夭”的景致;
当夏来到时,就有“小荷才露尖尖角”的生机;
当秋走近时,会有“晴空一鹤排云上”的诗情;
当冬走近时,会有“窗含西岭千秋雪”的韵致。
那该是怎样的乐趣,怎样的生活?
有四季伴你前行,生活的路如何多姿多彩,一路蜂忙蝶舞,一路花香弥漫。
而如今?
一幢幢高楼拔地而起,于是春天的草没有了立足之地;
土地水泥化了,夏天的溪流没有了流淌的床;
清洁工扫得勤快,秋天的落叶没有了归根之所;
扫雪车多了,冬天的雪没有了消融之家。
工厂的烟囱多了,挺拔的大树多了,宽阔的大道有了,山间宁静的小路没了。
哎,我们多么可怜啊,这个时代的人。
办公室一族无论严寒或酷暑,总有空调机调节室内温度。
办公室似乎可以称得上“四季如春”,可君不见吗?
那里面的空气如何的污浊!
一名演员,必须在酷夏,顶着大太阳穿冬天的棉袄,还要对着摄影机微笑,显得“很温暖”。
外面,明明大雪飘飘,她还要穿着清凉的夏装在台上演出,演出夏天的味道。
可怜的人哪!
季节,如此与他们格格不入。
季节很艰难地想走近他们,他们有些人却用手一挥,摆开了四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