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两国具有的不同的文化背景Word格式.docx
《中美两国具有的不同的文化背景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美两国具有的不同的文化背景Word格式.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但反之如果比较
学生的实际能力特别是实践动手能力和创
新能力,美国的基础教育则一定超过中国。
中美基础教育为什么存在着这种差异呢?
首先,中美两国有着极为不同的教育传统,
中国基础教育注重知识的积累和灌输,注重培养
学生对知识的本身的掌握,注重培养学生求
同思维。
而美国则注重培养学生运用知识进
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注重培养学生对知
识的拓展和创新,注重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
和发散性思维。
我们可以看出,中国教育侧重于
知识的静态接受,而美国教育则侧重于知识
的动态掌握;
中国是一种模式化教育,而美
国则是一种精英式的教育。
正如诺贝尔获奖
者杨振宁教授所说的,中国和美国教育哲学
是相当不一样的,美国教育哲学对前30%-40%的
学生有好处,因为他们不需要按部就班的学
习,可以跳跃式学习,这种学生通过训练可
以很快取得成功。
而中国教育哲学对后
30%-40%的学生有好处,因为这些学生通过
按部就班,有了扎扎实实的打基础的过程,
有成才的机会。
其次,不同的国家对基础教育阶段的基础有
不同的理解。
以数学为例,我国教育界历来
认为,基本概念和基本运算是数学的基础,
因此我们中小学阶段需要去记大量的公式
和定理。
而美国则认为知道去哪里去寻找这
些定理和公式更为重要,他们认为可以查到
这些公式和定理,就无需伤神费力的去记
忆,人脑完全可以省下来去思考其他得东
西,比如这个定理有应用价值吗?
我是否有
必要去学?
等等。
我国教育的基础是指,大脑在独立于计算机
的前提下,尽可能多地储备知识,尽可能快地提
取知识,因而中国学生的大脑在这两方面是
得到了充分的训练。
美国教育的基础是指,
大脑在充分利用计算机的前
提下,放弃发展那些属于计算机的工作领域
所需的能力,只发展那些属于计算机无法工
作的领域所需的能力因此,
当凭借课堂成绩拿奖学金的时候,美国学生
往往比不上中国学生,但在可以充分利用信
息工具,在具体的实践领域,搞一些具体的
研究性工作时,中国学生往往就比不过美国
学生。
因此可见,在开发大脑的内在功能上,
中国的教育更胜一筹,但在利用各种信息工
具解决问题和进行创新,美国的教育的优势
是不言而喻的。
再者,从价值取向上看,美国的基础教育是从
个人主义本位出发,个人至上是其传统的价值
追求,美国基础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个性和创
造性。
中国的基础教育则是从社会本位出发,
集体主义和爱国主义的价值观念是其传统上
的价值追求,这就决定了中国基础教育所进行
的个人能力和创造能力的培养也都是和价值
观念相关的。
这与美国的个人主义至上的教育
有着根本的区别的。
比如说,具体的教学活动中,美国鼓励学生有
自己的见解,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学生独立
的进行个性化思维活动习惯的培养,注重学生
的发散性思维和批判性思维的培养,政治、宗
教、历史等很多方面的很多问题都禁止教师提
供唯一正确的答案,鼓励多种不同见解的存
在,反对教师代替学生思维。
而中国教育侧重
于求同思维的培养,在考试的时候,考核的重
点常常是学生的知识储备,客观试题几乎充斥
于各科学科,考察学生的答案是否和考试标准
答案一致,侧面的引导了学生要和教师规定的
唯一答案要一致,这样得结果是使得绝大多数
学生依赖教师的思维和教学。
这和美国禁止提
供唯一答案是绝然不同的。
美国教育强调个人,中国教育则强调尊爱他
人。
古人云,尊爱自己本为天性,毋须后天培
养。
所以我们认为,中国基础教育相对于美国
的个人主义化的教育来说,优越的多。
中国基
础教育应该在保证社会本位的大前提下追求
学生个性化和创新能力的最大化的发展。
最后,中国的基础教育重视扎实性,而美国
教育重视多元性;
中国的教育注重纵向的深
度,而美国的教育则注重广度;
美国的教育
注意培养学生的自信和自立的精神,中国的
教育注意培养学生严格和严谨的治学态度。
相应的,美国有宽松、自由的氛围,能够充
分照顾每个学生的兴趣和爱好;
而中国基础
教育则沉闷的多了。
中国基础教育的特点是
进度快、难度高、知识点多、抽象度高,常
常美国一周讲的内容,中国十分钟就可以讲
完,加上学生有高考的压力,相对国外来说,
学生所受的压力较大,引用杨振宁教授的话
来说中国教育窄而僵。
由上面,我们可以看出,中美在教育观念、
教育模式和方法上存在着巨大的差异。
中国
的教育更多的是一种模式教育;
,强调个人主义,是一种精英式的教育。
从
本质上讲,侧重于创新还是侧重于打基础是
美国基础教育和中国基础教育的根本区别。
正如诺贝尔获奖者杨振宁教授所说,中国与
美国的基础教育,不能讲哪一个好,哪一个
不好,要因人而异。
在教学过程中,对于中国学
生,应该让他们多创新,对于美国学生,应
该让他们打好基础,这样互相弥补,是最恰当的。
三思考
美国的教育界正在向东方国家学习,开始抓
基础。
2001年6月,美国总统布什提出一
项教育改革法案,拨款240亿美元加强中小
学教育的投入与管理,要求所有中小学必须
举行阅读考试(近似我国的语文考试)与数
学考试,学生必须考试合格方能毕业,只有
学生成绩达到合格要求,学校才能得到联邦政府
的额外拨款。
如果连续3年不合格,校长和
教师就要走人。
该项法案以绝对优势得到通过。
只有比较,才能借鉴;
只有借鉴,才能提高。
美国已经行动起来,我们也应该赶紧行动起
来。
可以看出,美国的基础教育的改革重点
是在创新的基础上弥补基础。
中国的基础教
育传统上过于注重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爱
国主义和求同思维,而没有充分重视培养学
生的个性和创造性,所以我国的教育应该是
在基础的基础上加大创新。
(一)课程设置和课程要求
我们应充分考虑到儿童青少年学生的身体、
智力和心理发育的阶段性、渐进性。
不同时期的
学生应该具有不同的学习任务,不能片面的
追求知识而过多的设置课程,要知道知识的
掌握是无止境的,知识的来源也是十分丰富
的,不能把眼球只锁定在教材上,应该给学
生留下足够的发展空间,给那些有特长的学
生提供足够的个性化发展的自由,为他们提
供足够优越的学习条件和必要的学习指导,
让更多得钱钟书诞生。
美国没有全国性的课程标准,但各州、郡甚
至学区都可以自行编订课程标准。
从总体上
看,美国的课程设置相当灵活,主要包括必
修课和选修课两大类。
必修课所占的学分较
多,内容广但不深,强调学生的实践能力、
思维能力及认识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选
修课种类众多,主要是依据学生升学、就业
和社会生活的实际需要而定,学生可以根据
自己的兴趣自由的去选择,取得规定的学分
即可。
因此我们认为,我国在设置课程的时候完全
应该借鉴美国的经验,强调生活的基础,关
注生活经验,引导多元发展,更多的从社会需求
和学生生存需要的考虑,设置符合我国国情
的课程标准来。
(二)教材
我国的教材相对于美国来说,就枯燥的多
了。
拿美国的《文献》来说,文章的内容有
小说、短篇小说、散文等各类题材,而且,
每一题材也都由若干篇不同时代、不同类型
风格的不同的文章组成。
文章之外,还配有
背景报道、作者介绍等相关内容。
此外,每
一课还专门列有相关文章的文献网址,从而
方便学生的课外阅读。
国外体裁之多、内容
之广,这都是国内语文课本无法比拟的。
因此,我们可以借鉴美国教材注重知识面上
的拓宽,轻视对知识深度的过分挖掘;
重视
对学生的实践能力、动手能力的训练,轻视
对知识的死记硬背;
重视学生学习自主性、
独立性和创造性等培养,轻视求同思维的过
分培养,从而对我国教材内容、编排等进行改革。
同时,美国的教材图文并茂,生动形象,我
国在教材排版上也可以吸收它这方面的经验的。
(三)课堂教学
我们的课堂教学,课堂容量大、要求高,课
堂氛围比较严肃。
这样虽然给学生打下了系
统扎实的基础,但同时也带来了课堂不活
跃,老师讲得多,学生思考得少的弊端,典
型的以教师为主的教学模式,而美国课堂氛
围自由、宽松,上课期间学生可以随意走动,
自由辩论,表达自己的观点,是典型的以学
生为主的教学模式。
因此,我们可以借鉴的吸收美国教育的模
式,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教育模式,即何克
抗教授提出的主导--主体教育模式,改进传
统的课堂教学,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
性,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发散性思维。
具体措施有:
首先,优化教学目标。
根据社会发展的需要,
制定出适应社会发展需求、符合将来就业需
求的具体的教学目标,并制定出相应的评价
方案,保证教学目标的落实。
其次,调整课堂结构。
突出学生为主体,自
主学习、自由发展的思想,克服学生等着教
师“喂”着吃的教学现象。
然后,加强教学方法。
要循循诱导、正确引
导,提高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实际能
力,教师应转变角色,由传统的传道授业解
惑者转变成组织者、促进者,由管理者转换
为引导者,师生之间的关系也应该转换为合
作者。
同时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注重使用适
合该课程的各种教学模式的应用,比如探究
式学习、BlendedLearning等。
最后,创造一个良好的教学环境。
要建立融
洽的师生关系,给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融
洽的、自由的学习氛围。
鼓励教师学习和运
用现代信息技术,研究和制作计算机教学辅
助课件,提高教学质量,同时充分利用学校
提供的数字化学习环境,在教学过程中能实
现信息化和课程的整合。
(四)其他方面
在加强以上方面的同时,还要提高教师待
遇,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加大对教育的投入,
改善办学条件;
同时定期对教师进行培训,提高
教学质量。
四总结
通过上面对中美两国的基础教育进行比较后,我们可以看出,其实最理想的教育是将中美
两种教育模式的优势相融合,这样将即有扎
实深厚的基础又有创新。
但是由于这两种教
育模式是基于不同的文化传统和社会背景,所以
融合起来有着相当大的难度。
育和高等教育目前确实都存在着一些问题
和弊端,美国的教育确存在着许多优点和先
进之处,值得中国教育借鉴和学习。
但这并不意
味着中国的教育改革就要完全以美国教育
为榜样,全盘吸收,要知道中美两国的教育
体制是根植于两国的文化传统、历史背景以
及价值取向的,无论谁都不可能完全吸收对
方的精华。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看到,不同的教育反映
的是不同的社会文化内涵,适宜美国现在的
教育方法并不一定就完全的适合中国的教
育。
因此,中国的教育必须是建立在适合中
国的国情基础上的,它反映的是中国的社会
文化内涵。
那么,如何探索出具有中国特色
的、符合中国国情的教育方法和教育体制,
是我们今后教育研究的重心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