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部编人教版化学《中考模拟检测试题》含答案解析.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20554508 上传时间:2023-04-25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238.9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新部编人教版化学《中考模拟检测试题》含答案解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最新部编人教版化学《中考模拟检测试题》含答案解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最新部编人教版化学《中考模拟检测试题》含答案解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最新部编人教版化学《中考模拟检测试题》含答案解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最新部编人教版化学《中考模拟检测试题》含答案解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最新部编人教版化学《中考模拟检测试题》含答案解析.docx

《最新部编人教版化学《中考模拟检测试题》含答案解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部编人教版化学《中考模拟检测试题》含答案解析.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最新部编人教版化学《中考模拟检测试题》含答案解析.docx

最新部编人教版化学《中考模拟检测试题》含答案解析

化学中考模拟测试题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0小题,共23.0分)

1.下列有关食品和调味品制作过程中没有发生化学变化的是(  )

A.葡萄酿成红酒B.水果榨成果汁C.粮食酿成陈醋D.鲜奶制成酸奶

2.“珍惜地球资源,改变发展方式”是当今世界的共识.针对这一主题下列表达正确的是(  )

A.地球上水含量非常丰富,无需节约,可以任意使用

B.世界上没有真正的垃圾,只有放错地方的资源

C.煤、石油、天然气属于可再生资源,取之不尽、用之不竭

D.“西气东输”输送的是CO,它是一种清洁能源

3.如图所示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A.

称量固体氢氧化钠B.

测溶液pH

C.

过滤D.

稀释浓硫酸

4.

碘是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之一,有“智力元素”之称,如图为碘在元素周期表中的相关信息及原子结构示意图,据此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碘是一种金属元素B.碘原子的核外有7个电子层

C.碘原子的核电荷数为53D.碘的相对原子质量为

5.正确使用化学用语是重要的化学学科素养。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中均含有氢分子

B.KCl、KClO、中氯元素的化合价相同

C.

表示的粒子都是阳离子

D.CO、、都是含碳元素的化合物

6.柠檬酸(C6H8O7)是一种较强的有机酸,在水溶液中可以解离出来H+,从而呈现酸性,主要用于香料或作为饮料的酸化剂.下列物质不能与柠檬酸反应的是(  )

A.MgB.C.D.NaOH

7.下列各组物质中,不能发生复分解反应的是(  )

A.HCl和B.和

C. 和 D.KCl和

8.向含AgNO3、Cu(NO3)2、Mg(NO3)2混合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锌粒,充分反应后过滤,向滤出的固体中滴加稀硫酸,有气体生成,则滤出的固体中一定有(  )

A.Ag、Cu、MgB.Cu、Mg、ZnC.Ag、Cu、ZnD.Ag、Mg、Zn

9.下表列出了除去物质中所含少量杂质的方法,其中错误的是(  )

物质

所含杂质

除去杂质的方法

A

CO

CO2

通过足量氢氧化钠溶液,干燥

B

NaCl

泥沙

溶解、过滤、蒸发

C

NaOH溶液

Na2CO3

加入足量稀盐酸至不再产生气泡

D

Cu(NO3)2溶液

AgNO3

加入过量的铜粉,过滤

A.AB.BC.CD.D

10.如图为KNO3、NaNO2(亚硝酸钠)、NaCl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和的溶解度相等

B.时,NaCl的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

C.将接近饱和的溶液变为饱和溶液,可采用降温的方法

D.除去NaCl中少量,可在较高温度下制得浓溶液再冷却结晶、过滤、干燥

二、计算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10.0分)

11.

在一定温度下,向20gNa2CO3和NaCl的固体混合物中加入101g水,溶解后,再向其中加入100gCaCl2溶液恰好完全反应,过滤,所得滤液的质量为211g,将滤渣洗涤、干燥,称其质量为m,试计算:

(1)m=______g。

(2)求加入的CaCl2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多少?

(3)当恰好完全反应时,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多少?

三、推断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5.0分)

12.化学与生活密切相关,化学就在我们身边。

(1)下列食物中富含蛋白质的是______(填序号);

(2)生石灰常用作某些食品包装中的干燥剂,它的化学式为______;

(3)野炊后用沙土盖灭火种的主要灭火原理是______;

(4)用小苏打治疗胃酸过多症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四、简答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8.0分)

13.某化学兴趣小组欲除去固体氯化钠中混有少量可溶性氯化镁和难溶性泥沙,设计如图所示实验方案,请参与实验并回答问题。

(1)步骤①中玻璃棒的作用是______;

(2)步骤②、③中,操作x的名称是______;此操作用到的玻璃仪器有烧杯,玻璃棒,______。

(3)步骤③中,加入过量氢氧化钠溶液的目的是______;写出步骤③反应的方程式______。

(1)有同学认为原实验方案不完善,应该在步骤④之前向溶液B加入适量的______(填药品名称),若加入该药品过量是否影响最终氯化钠纯度?

______(填“是”或“否”)。

五、探究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32.0分)

14.图1是实验室制取气体常见的装置,据图回答有关问题。

Ⅰ.写出所指仪器名称。

a______ b______;

Ⅱ.实验室用氯酸钾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发生装置为______(填装置编号),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收集氧气的操作如下,其正确顺序为______填字母)

x.当气泡连续并比较均匀地放出时,再将导管口伸入盛满水的集气瓶

y.当气体收集满时,在水面下用玻璃瓶盖住瓶口,移出水面正放在桌面上

z.将集气瓶盛满水,用玻璃瓶盖住瓶口,倒立在盛水的水槽内

III.装置A、B都可以用来制取二氧化碳气体,写出实验室用大理石和稀盐酸制取CO2的化学方程式______,比较A、B两个装置,指出B装置的突出优点______。

若用图2装置来制取和收集二氧化碳,请补充液体反应物及导管,将下面装置图补充完整______。

15.化学家侯德榜先生发明了“侯氏制碱法”,其原理中重要的一步是向饱和食盐水中先后通入足量NH3和CO2制备NaHCO3,化学方程式:

NaCl+NH3+CO2+H2O=NaHCO3↓+NH4Cl

某兴趣小组在实验室模拟该过程,请结合具体的步骤回答下列问题:

I.气体制备

(1)二氧化碳气体制备实验室常采用石灰石与稀盐酸反应制备CO2,其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应选择的气体收集装置为______(选填装置对应的字母)。

实验室不用稀硫酸与石灰石制取二氧化碳的原因是______。

(2)氨气制备

实验室常用氢氧化钙固体与氯化铵固体加热制备NH3,反应方程式:

______。

现要制备并收集干燥的NH3,所选装置的正确连接顺序为 B→______→(选择装置对应的字母)。

实验室制备O2也可用上述制备NH3的发生装置,写出用该发生装置制备O2的化学方程式______。

II.NaHCO3制备

物质

NaHCO3

NH4Cl

溶解度/g(20℃)

9.6

37.2

(3)根据表格中的溶解度数据,解释20℃产物中NaHCO3能够先从溶液中结晶析出的原因______。

(4)该过程中另一产物NH4Cl在农业生产中常被用作______。

16.某同学查阅资料得知,实验室常用电石(主要成分CaC2)与水反应制取乙炔(C2H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CaC2+2H2O=Ca(OH)2+C2H2(电石中的杂质不溶于水且不参与反应)。

在实验室中,该同学把一定量的CaC2加入Na2CO3溶液中,充分反应后过滤,得到滤渣和滤液,并对滤液的成分进行探究。

[提出问题]:

滤液中溶质的成分是什么?

[猜想与假设]:

猜想一:

NaOH、Na2CO3

猜想二:

NaOH

猜想三:

NaOH、______(将猜想三补充完整)

[分析与推理]:

反应后滤液中一定存在的溶质是______(填化学式,下同),可能存在的溶质是______和______。

对可能存在的溶质,需进一步实验验证。

[设计并实验]:

 实验序号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实验一

取少量滤液于试管中,向其中加入过量稀盐酸 

 无气泡产生

 猜想______不成立

 实验二

 另取少量滤液于试管中,向其中滴入适量碳酸钠溶液

______

 猜想三成立,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

[拓展延伸]:

若向CuCl2溶液中加入少量CaC2,充分反应,可观察到有气泡产生,同时出现蓝色的______沉淀。

写出产生蓝色沉淀的这一步反应方程式______。

实验室保存电石应注意防潮。

答案详解

1.【答案】B

【详解】

解:

A、葡萄酿成红酒过程中有新物质酒精生成,属于化学变化,不符合题意。

B、水果榨果汁的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没有发生化学变化,符合题意;

C、粮食酿成陈醋过程中有新物质醋酸生成,属于化学变化,不符合题意;

D、鲜奶制酸奶的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不符合题意;

故选:

B。

化学变化是指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物理变化是指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是否有新物质生成.

解答本题要分析变化过程中是否有新物质生成,如果没有新物质生成就属于物理变化.

2.【答案】B

【详解】

解:

A、虽然地球表面积的75%是水,但是淡水资源却比较少,并且分布不均匀,所以要节约用水、保护水资源,故错;

B、垃圾分类放置可以节约资源,保护环境,从而说世界上没有真正的垃圾,只有放错地方的资源,故对;

C、煤、石油、天然气属于不可再生资源,不是可再生资源,故错;

D、“西气东输”输送的是甲烷,不是CO,故错。

故选:

B。

A、根据水资源的现状解答;

B、根据垃圾分类放置可以节约资源,保护环境解答;

C、根据煤、石油、天然气属于不可再生资源解答;

D、根据“西气东输”输送的是甲烷解答.

环境污染也是中考的一个热点内容,主要考查水污染、空气污染等的形成原因与治理措施;有时还会结合时事新闻或政策法规进行考查.

3.【答案】D

【详解】

解:

A、托盘天平的使用要遵循“左物右码”的原则,且氢氧化钠具有腐蚀性,应放在玻璃器皿中称量,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B、用pH试纸测定未知溶液的pH时,正确的操作方法为用玻璃棒蘸取少量待测液滴在干燥的pH试纸上,与标准比色卡对比来确定pH.不能将pH试纸伸入待测液中,以免污染待测液,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C、过滤液体时,要注意“一贴、二低、三靠”的原则,图中缺少玻璃棒引流、漏斗下端没有紧靠在烧杯内壁上,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D、稀释浓硫酸时,要把浓硫酸缓缓地沿器壁注入水中,同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以使热量及时地扩散;一定不能把水注入浓硫酸中;图中所示操作正确。

故选:

D。

A、根据托盘天平的使用要遵循“左物右码”的原则、氢氧化钠具有腐蚀性,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用pH试纸测定未知溶液的pH的方法进行分析判断。

C、过滤液体时,注意“一贴、二低、三靠”的原则。

D、根据浓硫酸的稀释方法(酸入水,沿器壁,慢慢倒,不断搅)进行分析判断。

本题难度不大,熟悉各种仪器的用途及使用注意事项、常见化学实验基本操作的注意事项是解答此类试题的关键。

4.【答案】C

【详解】

解:

A.碘的汉字名称偏旁是“石”字,所以碘元素属于非金属元素,故错误;

B.由碘原子结构示意图可知,碘原子的核外有5个电子层,故错误;

C.由元素周期表的信息可知,碘元素的原子序数为53,原子序数=核电荷数,所以碘原子的核电荷数为53,故正确;

D.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知,汉字下面的数字表示相对原子质量,碘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26.9,相对原子质量单位是“1”,不是“克”,故错误。

故选:

C。

根据图中元素周期表可以获得的信息:

左上角的数字表示原子序数;字母表示该元素的元素符号;中间的汉字表示元素名称;汉字下面的数字表示相对原子质量;若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为8,则为稀有气体元素,属于相对稳定结构;若最外层电子数≥4,则一般为非金属元素,在化学反应中易得电子,若最外层电子数<4,则一般为金属元素,在化学反应中易失去电子;进行分析判断即可.

本题难度不大,灵活运用原子结构示意图的含义、元素周期表中元素的信息(原子序数、元素符号、元素名称、相对原子质量)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5.【答案】D

【详解】

解:

A、H2O、H2O2、H2SO4中中均含有氢元素,不是氢分子,故错误;

B、钾元素显+1价,设KCl中氯元素的化合价是x,根据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可得:

(+1)+x=0,则x=-1价,

钾元素显+1价,氧元素显-2价,设KClO中氯元素的化合价是y,根据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可得:

(+1)+y+(-2)=0,则y=+1价,

钾元素显+1价,氧元素显-2价,设KClO3中氯元素的化合价是a,根据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可得:

(+1)+a+(-2)×3=0,则a=+5价。

KCl、KClO、KClO3中氯元素的化合价不相同,故错误;

C、由粒子的结构示意图可知,第一个结构示意图中质子数=核外电子数,为原子,后两个结构示意图中质子数>核外电子数,为阳离子,故错误;

D、物质是由元素组成的,CO、CO2、H2CO3都是含碳元素的化合物,故正确。

故选:

D。

A、根据H2O、H2O2、H2SO4中均含有氢元素解答;

B、根据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解答;

C、根据当质子数=核外电子数,为原子;当质子数≠核外电子数,为离子分析;

D、根据物质是由元素组成的解答。

了解原子结构示意图与离子结构示意图的区别和联系;掌握核外电子在化学变化中的作用和得失电子的规律特点是解题的关键。

6.【答案】C

【详解】

解:

A、镁为排在氢前的金属,可以与酸反应;

B、氧化铁为金属氧化物,可以与酸反应;

C、二氧化碳不与酸反应;

D、氢氧化钠为碱,能与酸反应。

故选:

C。

根据酸的化学性质:

能与活泼金属反应生成盐和氢气;能与金属氧化物反应生成盐和水;能与碱反应生成盐和水;能与某些盐反应.

本题难度不大,掌握酸的化学性质并能灵活运用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7.【答案】D

【详解】

解:

A、盐酸和氢氧化钙能反应生成氯化钙和水,能发生复分解反应;

B、碳酸钠能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钠、水和二氧化碳,能发生复分解反应;

C、氢氧化钙和碳酸钠能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氢氧化钠,能发生复分解反应;

D、氯化钾和硫酸铜相互交换成分不能达到气体、水或沉淀,不能发生复分解反应;

故选:

D。

根据已有的知识进行分析解答,酸碱盐的水溶液中若两两交换成分能生成气体、水或沉淀,则反应能够进行,据此解答.

本题考查了复分解反应的条件,完成此题,可以依据已有的知识进行.

8.【答案】C

【详解】

解:

由于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金属锌在镁后面,因此滤出的固体中一定没有金属镁;而向滤出的固体中滴加稀硫酸时,由气体生成,说明固体中一定有金属锌,而

Zn+Cu(NO3)2═Cu+Zn(NO3)2,Zn+2AgNO3═2Ag+Zn(NO3)2,从而说明硝酸铜和硝酸银都被金属锌所消耗生成了金属铜和银,

故选:

C。

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只有排在氢前的金属才可以和稀酸溶液(除稀硝酸)反应生成氢气,只有前面的金属才可以和排在它后面的金属从盐溶液中置换出来,可以根据这一规律判断反应的发生或物质的存在.

本题难度不是很大,主要考查了根据金属活动性顺序判断反应的发生,从而确定物质的存在,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和理解能力.

9.【答案】C

【详解】

解:

 A.CO含有CO2,选用试剂为氢氧化钠,利用的是物质的酸性,CO2是酸性气体,而CO不是酸性气体,所以CO2被吸收,反应的方程式为CO2+2NaOH═Na2CO3+H2O,能够达到除杂的目的,正确;

B.NaCl含有泥沙,溶解过滤的方法是用来除去不溶性杂质的,而泥沙不溶于水,NaCl能够溶解于水,所以能够将杂质去掉,正确;

C.NaOH溶液中含有Na2CO3用稀盐酸,这是利用酸碱盐之间的反应,由于NaOH和Na2CO3都能够和盐酸反应:

NaOH+HCl═NaCl+H2O,Na2CO3+2HCl═2NaCl+H2O+CO2↑,所以不能用稀盐酸来去除Na2CO3,错误;

D.Cu(NO3)2含有AgNO3,加入过量铜粉,是利用铜的活动性比银强,所以能够将AgNO3转化为Cu(NO3)2,Cu+2AgNO3═2Ag+Cu(NO3)2,正确;

故选:

C。

题目针对每一情况都给出了一个解决的方法,要求评价是否能够达到去除杂质的目的;这样题目需要根据给定的试剂和方法来分析实验利用的物质的性质,之后结合主要成分和杂质来考虑是否能够达到目的。

对于给定试剂和方法的除杂题,要针对选项内容和试剂操作来思考,而不要从题目来推测,至于给定试剂和操作不能满足要求时怎么样解决,不属于考虑的内容,我们只需要过问现有给定办法试剂是否合理即可。

10.【答案】C

【详解】

解:

A、在比较物质的溶解度时,需要指明温度,故A错误;

B、60℃时,氯化钠的溶解度是37g,所以NaCl的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

×100%=27%,故B错误;

C、亚硝酸钠的溶解度随温度的降低而减小,所以将接近饱和的NaNO2溶液变为饱和溶液,可采用降温的方法,故C正确;

D、氯化钠的溶解度受温度变化影响较小,所以除去NaCl中少量KNO3,可将溶液蒸发结晶、过滤、干燥,故D错误。

故选:

C。

根据固体的溶解度曲线可以:

①查出某物质在一定温度下的溶解度,从而确定物质的溶解性,②比较不同物质在同一温度下的溶解度大小,从而判断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的大小,③判断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变化情况,从而判断通过降温结晶还是蒸发结晶的方法达到提纯物质的目的。

本体难度不是很大,主要考查了固体的溶解度曲线所表示的意义,及根据固体的溶解度曲线来解决相关的问题,从而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11.【答案】10

【详解】

解:

(1)由质量守恒定律可知,m=20g+101g+100g-211g=10g。

故填:

10。

(2)设碳酸钠质量为x,反应生成氯化钠质量为y,参加反应的氯化钙质量为z。

Na2CO3+CaCl2═CaCO3↓+2NaCl,

106         111      100        117

x             z       10g          y

x=10.6g,y=11.7g,z=11.1g

加入的CaCl2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100%=11.1%

(3)当恰好完全反应时,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100%=10%,

答:

(2)求加入的CaCl2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11.1%;

(3)当恰好完全反应时,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10%。

碳酸钠和氯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氯化钠,反应前后的质量差即为反应生成碳酸钙质量,根据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及其提供的数据可以进行相关方面的计算。

差量法在计算中的应用很广泛,解答的关键是要分析出物质的质量差与要求的未知数之间的关系,再根据具体的数据求解。

12.【答案】A CaO 隔绝氧气 NaHCO3+HCl=NaCl+H2O+CO2↑

【详解】

解:

(1)牛肉中富含蛋白质,植物中富含油脂,米饭中富含糖类,蔬菜中富含维生素,故选:

A;

(2)生石灰是氧化钙,它的化学式为CaO,故填:

CaO;

(3)用沙土盖灭火种的原理是让燃烧物与氧气隔绝,故填:

隔绝氧气;

(4)小苏打与胃液中的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NaHCO3+HCl═NaCl+H2O+CO2↑.故填:

NaHCO3+HCl═NaCl+H2O+CO2↑。

(1)根据食物中含有的营养素分析;

(2)根据生石灰是氧化钙分析;

(3)根据灭火原理分析;

(4)根据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方法分析;

本题难度不大,考查食物中的营养素,物质的性质与用途,化学方程式的书写等。

13.【答案】搅拌,加速溶解 过滤 漏斗 将杂质氯化镁完全除去 2NaOH+MgCl2=Mg(OH)2↓+2NaCl 稀盐酸 否

【详解】

解:

(1)步骤①是溶解,玻璃棒的作用是:

搅拌,加速溶解;

(2)步骤②、③中,操作x可以将不溶性固体从溶液中分离出来,所以名称是过滤,此操作用到的玻璃仪器有烧杯、玻璃棒、漏斗;

(3)氢氧化你和氯化镁反应生成氢氧化镁沉淀和氯化钠,所以步骤③中,加入过量氢氧化钠溶液的目的是:

将杂质氯化镁完全除去,步骤③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2NaOH+MgCl2=Mg(OH)2↓+2NaCl;

(4)有同学认为原实验方案不完善,应该在步骤④之前向溶液B加入适量的稀盐酸,加热蒸发的过程中,稀盐酸就挥发掉了,所以若加入该药品过量不影响最终氯化钠纯度。

故答案为:

(1)搅拌,加速溶解;

(2)过滤,漏斗;

(3)将杂质氯化镁完全除去,2NaOH+MgCl2=Mg(OH)2↓+2NaCl;

(4)稀盐酸,否。

根据本题属于流程图型除杂质题,还包含了混合物分离中常用的方法,如过滤、蒸发等。

一般的除杂质题必须同时满足两个条件:

①加入的试剂只能与杂质反应,不能与原物质反应②反应时不能加入新的杂质。

在本题中,加入的氢氧化钠溶液会与杂质氯化镁反应生成白色沉淀氢氧化镁。

固体与液体分离要用过滤,要得到可溶性固体需要蒸发。

由于加入的氢氧化钠溶液是过量的,因此又加入了新的杂质,设计实验方案时,要用适量的稀盐酸溶液进行分析。

本考点属于物质的分离和提纯,还考查了混合物的分离方法,是中考的重点也是一个难点。

本题利用流程图中的现象和实验方案的设计,考查同学们的判断能力,同学们只要认真分析,根据条件综合把握,问题就会迎刃而解。

14.【答案】分液漏斗 铁架台 C 2KClO32KCl+3O2↑ zxy CaCO3+2HCl=CaCl2+H2O+CO2↑ 可以控制反应的发生和停止 

【详解】

解:

Ⅰ.a是分液漏斗;b是铁架台

Ⅱ.反应物是固体,反应条件需要加热,所以发生装置选择C;反应物是氯酸钾,生成物是氯化钾和氧气,反应条件是二氧化锰做催化剂加热,所以方程式是:

2KClO3

2KCl+3O2↑,收集气体时,先将集气瓶装满水,将导管放入水中,当导管口气泡连续均匀冒出,再将导管口伸入集气瓶内收集,收集完毕,在水下将集气瓶口用玻璃片盖好,拿出水面正放在桌面上;

III.反应物是碳酸钙和盐酸,生成物是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所以方程式是:

CaCO3+2HCl=CaCl2+H2O+CO2↑;B装置的优点是可以控制反应的发生和停止;收集二氧化碳只能用向上排空气法,导管要伸到接近集气瓶底部。

故答案为:

Ⅰ.分液漏斗;铁架台;Ⅱ.C;2KClO3

2KCl+3O2↑;zxy;III.CaCO3+2HCl=CaCl2+H2O+CO2↑;可以控制反应的发生和停止

Ⅰ.熟记常见仪器的名称;Ⅱ.发生装置的选择与反应物的状态和反应条件有关,根据方程式的书写方法写出化学方程式,根据制取氧气的步骤回答最后的问题;III.根据方程式的书写方法写出化学方程式,根据B装置的特点来找出优点;收集二氧化碳只能用向上排空气法。

本考点主要考查了仪器的名称、气体的制取装置和收集装置的选择,同时也考查了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和注意事项等,综合性比较强。

气体的制取装置的选择与反应物的状态和反应的条件有关;气体的收集装置的选择与气体的密度和溶解性有关。

本考点是中考的重要考点之一,主要出现在实验题中。

15.【答案】CaCO3+2HCl=CaCl2+H2O+CO2↑ C 硫酸和碳酸钙反应生成的硫酸钙微溶,附着在碳酸钙的表面,从而阻止了进一步反应 Ca(OH)2+2NH4Cl2NH3↑+CaCl2+2H2O FD 2KClO32KCl+3O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商务科技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