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上之文章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0536012 上传时间:2023-01-23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30.4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地上之文章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地上之文章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地上之文章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地上之文章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地上之文章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地上之文章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地上之文章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地上之文章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地上之文章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1.回归江湖

网师园——追渔父而同嬉

网师即渔翁,渔翁是隐栖江湖的高士的代称。

那潇洒的钓翁,“摇首出红尘”,“洗尽凡心,相忘尘世”,“恶风浪不怕”,可以“任船儿尖耍”。

这位高雅飘逸的“渔父”,追慕的是自足适意、洒脱不羁的人生态度和随缘任运、清净淡泊的所谓“渔钓精神”,并将其所含蕴的楚骚的神韵、禅宗的趣味和得意的玄学,写入园中山水风月,融进以琴书自娱的闲适生活之中。

清园主宋宗元,承南宋史正志的“渔隐”之意,“有隐居自晦之志”。

欣羡三闾大夫屈原所遇到的渔父超然志远的风神:

予曾泛舟五湖之滨,见彼为网师者,终其身出没于风涛

倾侧中而不知止,徒志在得鱼而已矣。

乃如古三闾大夫之所

遇者,又何其超然志远也!

(彭启丰《网师园记》)

清文学家洪亮吉写诗道:

太湖三万六千顷,我与此君同枕波。

却羡水西湾子里,输君先已挂渔蓑。

城南那复有闲廛,生翠丛中筑楼椽。

他日买鱼双艇子,定应先诣网师园。

(洪亮吉《网师园》)

山水园以彩霞池踞中,池北一区是书房,池南为燕居轩馆。

山水建筑、文学品题,都是“渔父”们的“心灵陈辞”。

2.回归田园

拙政园——拙者之为政

弘治进士王献臣初建,王官至御史,因弹劾失职武官,被东厂所诬而被降职,正德四年(1509)失意回乡。

有感于西晋潘岳《闲居赋·

序》中所说的“拙政”与“巧宦”,视筑室种树、灌园鬻蔬为“拙者之为政”,遂以识园。

陶渊明以“归田园”为“守拙”之举,白居易《咏拙》,周敦颐《拙赋》,黄庭坚写《拙轩颂》,盱江曾节夫有“拙斋”,陈继儒希望普天下皆躬行“拙”道。

拙乃儒家道德评判标准。

明大画家文征明写《王氏拙政园记》,并亲绘31景,有《拙政园图咏》存世,明时园景风貌可概见:

园以水为主,水景缅邈,狭长的曲岸深处出岛,浅水藏矶,高者为山,低者拓池,花木繁茂,疏置茅亭台榭,清旷如郊野,“流水断桥春草色,槿篱茆屋午鸡声。

绝怜人境无车马,信有山林在市城。

”(明文征明《拙政园若墅堂》)今拙政园中部尚存若干明构遗意。

“归田园居”——守拙归园田

拙政园东部明末为王心一所构“归田园居”,取陶渊明告别官场后所写《归园田居》诗意:

“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

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

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

……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极写回归自然之后、身心俱适。

耦耕——桃花源里住佳耦

清末园主沈秉成、严永华夫妇为表达俩人双双归隐并耕,兼采宋诗人戴复古的“东园载酒西园醉”的诗意名“耦园”,两人协同并耕叫“耦耕”,故“耦”字富有浓厚的隐逸色彩。

沈秉成诗称:

“何当偕隐凉山麓,握月担风好耦耕。

严永华诗曰:

“为问他年偕隐地,风光得似此间无?

沈氏聘请著名画家顾沄一起设计,园林将“耦”(偶)的抒情主题即夫妇双双隐归的情趣巧妙地融进建筑布局之中:

中部为住宅,住宅东西建两花园,花园成“双”。

“耦园住佳耦,城曲筑诗城”,女主人严用华的对联成为该园主题的最好注解。

3.陶融自然

游目骋怀,醉心风月,寄情松竹,取乐花鸟,随性适情,追求的是白居易所说的“外适内和,体宁心恬”,俯仰于茂木美荫之间,以“天人合一”、“返朴归真”为最高审美境界。

留园(寒碧山庄)——但留风月伴烟萝

留园始建于明万历年间,初为太仆寺卿徐泰时之东园,彼时“宏丽轩举,前楼后厅,皆可醉客”。

石屏为周生时臣所堆,高三丈、阔可二十丈,玲珑峭削,如一幅山水横披画。

清代干嘉时期,园归东山人刘恕,以“竹色清寒,波光澄碧”,且多植白皮松,有苍凛之感,因名“寒碧山庄”,又因地处花步里,又称“花步小筑”。

同光际园归湖北布政使盛康,时庚申变后,金阊门“环数十里高台广厦尽为煨烬,惟刘氏一园岿然独存。

天若留此名胜之地,为中兴润气也……仿‘随园’之例,即以‘留园’名。

俞樾《留园记》也说:

“此园乃幸而无恙,岂非造物者留此园以待贤者乎?

是故泉石之胜,留以待君之登临也,华木之美,留以待君之攀玩也,亭台之幽深,留以待君之游息也。

其所留多矣!

岂止如唐人诗所云:

‘但留风月伴烟萝’者乎?

留园因阜垒山,因洼疏地。

集宾有堂,眺望有楼,有阁读书,有斋燕寝,有馆有房,循行往还,登降上下,有廊榭树亭台、碕沜村柴之属。

居住、读书、作画、抚琴、弈棋、品茶、宴饮、憩游、修禅、祭祀,无所不备,自足、内向,生理需要和精神享受兼备。

4.知足常乐

表达知足常乐、谦抑中和、随遇而安的隐逸心态。

具有隐逸文化心态的苏州园林主人,推崇淡泊、平和,不求奢华,容膝自安,家无长物,琴书自乐,恬和养神。

一丘一壑之中寄寓了广阔的心灵世界。

宋程俱的“蜗庐”、清尤侗的“亦园”、俞樾的曲园、民国吴待秋的“残粒园”、半园、“○园”等,皆为容膝自安之意。

还有表达退思补过的退思园,怡亲、娱老的怡老园、怡园等,有抒发方外之情的壶园、太仓弇州园等。

但无论是直抒胸臆的、还是委婉陈情的,都无一例外地吐出了文人们胸中“远俗”的隐逸之情。

二、诗文意境

苏州园林象一首首抒情诗,吟咏情性者也,寓情于景,托物言志,情在词外,状溢目前,具有田园诗、山水画的意境之美,浪漫、飘逸,恬静、雅逸。

凡园中建筑、动植物莫不经人文之品定,园林营造的“静、远、曲、深”之景,也是文人追求的澹泊宁静心态的物化,能让人感受到“风生林樾,境入羲皇。

幽人即韵于松寮,逸士弹琴于篁里”(计成《园冶·

借景》)的园林逸韵雅趣。

逐步达到“悦志悦神”的审美层次,接近或进入某种宗教境界或宗教体验,它以“天人交会”、“天人合一”为皈依或指归(李泽厚《美学四讲》)。

园林审美重人品陶冶,“窥情风景之上,钻貌草木之中”(刘勰《文心雕龙·

物色》),品味蕴涵在园景中的“韵外之致”、“味外之旨”(司空图《诗品》),犹如咀嚼品赏优美的诗文作品,“其妙谛微言,与世尊拈花,迦叶微笑,等无差别,通其解者,乃为上乘”(清王士祯《带经堂诗话》卷3)。

1.仙境神域

海中神山和壶天仙境,自秦汉至今,始终是园林模仿的永恒主题:

大海中有三座神山,蓬莱、方丈、瀛洲,高下周旋三万里,顶平旷可九千里,洪波万丈的黑色圆海成为天然的护山屏障,山上既有可供人类居住的金玉琉璃之宫阙台观,赏玩的苑囿,那里有晶莹的玉石、纯洁的珍禽异兽,又有食之可以令人长生不死之神芝仙草、醴泉和美味的珠树华食。

这种山水结合的仙境灵域,对地处水乡的苏州私家园林无疑具有极大的诱惑力,于是,也在有限的空间凿池筑山,以象蓬莱仙境。

拙政园中部水中,自西至东安置了三岛:

荷风四面亭、雪香云蔚亭和待霜亭,留园水池中小岛径名“小蓬莱”,园主颇为自得地说:

“园西小筑成山,层垒而上,仿佛蓬莱烟景,宛然在目。

2.诗经风雅

网师园“盘涧”

取《诗经·

卫风·

考盘》中“考盘在涧,硕人之宽”之诗意。

毛传曰:

“考,成,盘,乐也。

山夹水曰涧。

”咏隐居的贤人退处深藏山水间,赞美隐居之得其所,“读之觉山月窥人,涧芳袭袂”。

宋朱熹《诗集传》曰:

“诗人美贤者隐处涧谷之间,而硕大宽广,无戚戚之意。

”后因以“盘涧”指山林隐居之地。

“可以栖迟”:

出自《诗经·

陈风·

衡门》:

“衡门之下,可以栖迟。

泌之洋洋,可以乐(疗)饥。

岂其食鱼,必河之鲂!

岂其取妻,必齐之姜!

岂其食鱼,必河之鲤!

岂其取妻,必宋之子!

”衡门,横木为门,指简陋的房屋,此说居处、饮食不嫌简陋,取妻也不必名族大家,表现了安贫寡欲的思想。

栖迟,有淹留、隐遁、游息之意。

”此隐居自乐而无求者之词。

言衡门虽浅陋,然亦可以游息。

3.楚骚深蕴

拙政园“香洲”

唐徐坚诗:

“香飘杜若洲。

”徐诗典出《楚辞·

九歌·

湘君》:

“采芳洲兮杜若,将以遗兮下女。

《楚辞》式的比兴,它使比兴成为能直接诉之于感官的一系列美的形象,屈原用”善鸟香草以配忠贞”,把内在的诉之于理智的善的内容化为外在的诉之于感觉的美的形象来感染读者,把善提升到了鲜明强烈、色彩缤纷的美的境界。

文征明铭曰:

“撷彼芳草,生洲之汀,采而为佩,爱人

骚经,偕芝与兰,移植中庭,取以名室,惟德之馨。

4.庄生超逸

《庄子》一书“极天之荒,穷人之伪”的想象和“汪洋恣肆,仪态万方”的行文,使人读其文,如坐春风,如饮醇醪。

庄周派的思想是古代士大夫思想建构的重要精神支柱,并深刻地影响着中国园林的思想和艺术意境。

撷自《庄子》文中语言及意境为园林景点题名的俯拾皆是。

庄子理想人格的根本是保持精神超然、心志高远,强调独立人格,渴望人生的自由。

中国园林中的观鱼台、钓鱼台的意境,都源出《庄子·

秋水》篇中“濠梁观鱼”庄惠问答。

庄惠对答,极富理趣,反映了他观赏事物的艺术心态。

心与物通过情感而消除了距离,物我同一、人鱼同乐的情感境界的产生,只有在挣脱了世俗尘累之后方能出现。

所以,临流观鱼,知鱼之乐,也就为士大夫所竞相标榜的了。

私家园林的观鱼台或称“鱼乐国”、“安知我不知鱼之乐”、“濠上观”。

观鱼台,也都叫钓鱼台。

文人自比钓翁、钓公、钓叟、烟波钓徒等,成为“隐士”的符号。

这也得溯源于庄子。

《庄子·

秋水》篇里有一则庄子濮水钓鱼的故事,这则钓鱼故事反映了庄子远避尘嚣、追求身心自由、悠然自怡的人生理想。

这正和封建士大夫们兴适情偏、怡情丘壑的审美趣味相契合,并用来标榜恬淡寡欲、闲雅超脱之情。

庄子濠梁观鱼和濮水钓鱼的深邃思想内涵,成为历代文人笔下的“濠濮”之情。

《世说新语·

言语》篇载:

“简文入华林园,顾谓左右曰:

‘会心处不必在远,翳然林木,便自有濠、濮间想也。

觉鸟兽自来亲人。

’”

苏州园林中的“濠濮”亭、观鱼处、北海的“濠濮间想”都为个中之意。

5.陶诗悠然

陶渊明是中国文化史上的一个奇特现象,他的审美理想、超功利的人生风范以及审美的心理特征等,深刻地契合了中国农业文化的深层底蕴、美学基本特征以及文人士大夫的内心情结,“为后世士大夫筑了一个‘巢’,一个精神家园”,文人士大夫们还把这个积淀在心理深层的精神堡垒“物化”,融入可居、可游、可观的山水园林,稳稳地、惬意地逍遥在陶渊明创设的桃源仙境之中。

拙政园、狮子林的“见山楼”(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的留园“舒啸亭”(登东皋以舒啸)、留园“还我读书斋”(既耕且已种,时还读我书);

耦园“吾爱亭”(吾亦爱吾庐)、“无俗韵轩”(少无适俗韵)等等。

6.辋川禅境

曲园有小竹里馆,取意“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诗的意境。

沧浪亭“明道堂”前东西围廊上有砖额,东曰“东菑”,取王维《积雨辋川作》诗中“积雨空林烟火迟,蒸藜炊黍饷东菑”意。

因东侧围廊外是竹丛掩映、菜畦成行、花木扶疏,颇富田园气息。

西边廊额“西爽”,取王维《送李太守赴上洛》诗句“若见西山爽,应知黄绮心”,暗示廊西有美丽的山野之气,可以在那里呼吸山中冷气,享受隐逸乐趣。

拙政园“梧竹幽居”,植有慈孝竹、梧桐、枫树。

秋天,桐花乱洒,翠叶萋萋,枫叶吐红。

微风拂动竹梧,如细雨沙沙轻落,婆娑月光掠过,疏影斜洒,如烟似雾,多么美丽怡人之境。

“家有梧桐树,何愁凤不至”,竹向有刚柔忠义之称,居必有竹,以陶情励志,爽清气息。

王维诗意神行而迹不露。

7.宋词落花

姜白石《念奴娇·

闹红一舸》上阕:

闹红一舸,记来时,尝与鸳鸯为侣。

三十六陂人未到,水佩风裳无数。

翠叶吹凉,玉容销酒,更洒菰蒲雨。

嫣然摇动,冷香飞上诗句。

在荷花盛开之时,几只鸳鸯在荷叶间嬉戏,无数的荷花荷叶,似玉佩,似罗衣,在清风绿水间摇曳,碧绿的叶子散发着凉爽的气息,美玉般的花朵,带着酒意消退时的微红。

如果有一阵密雨从丛生的菰蒲中飘洒过来,荷花优美地舞动着腰肢。

诗人则薄荷而饮,诗兴勃发,诗句上顿时染上了一股迷人的冷香。

退思园水园流溢着白石词的轻岚:

旱船“闹红一舸”,船身系湖石所托,半浸碧波,水流旋越湖石孔窍,水声潺潺不断。

静观舷侧水面,白云蓝天,倒映水中,游鱼如悬浮在碧空之中,深得幽隐之乐。

甚合姜词意境。

“水香榭”悬挑水面,既可俯视水中倒影,又可下看游鱼。

特别是在夏日,绿荫荷香,“嫣然摇动,冷香飞上诗句”,令人尘襟一洗,邈然有遗世之想。

“菰雨生凉”轩,从词中“翠叶吹凉,玉容消酒,更洒菰蒲雨”拈出。

此轩背临荷池,原轩周植荷花菰蒲,芦苇摇曳,轩南植芭蕉棕榈,夏秋季节,轩内凉风习习,荷香阵阵,这时已经有“冷香飞上诗句”的妙趣了,更何况阵雨突至或者细雨淅淅之时,那荷叶、菰蒲、芦苇、芭蕉、棕榈都成了奏乐的琴键,充满了天籁之音。

8.文心画境

苏州园林讲究举目入画,加上文学品题的点缀,成一幅幅立体的中国画,意境尤为隽永:

拙政园“与谁同坐”轩,出苏轼《点绛唇·

闲倚胡床》:

“闲倚胡床,庾公楼外峰千朵,与谁同坐?

明月清风我。

苏轼优游林泉,流连山水,希求超脱,他孤芳自赏,只与明月清风为伍,表现出孤高的气质。

“与谁同坐”,一句反问,拨动了人的心琴,使之与山水共响。

人们要去捕捉,去聆听清风明月下的天籁之音,去咀嚼醇美的诗意,去眺望举目入画的景色,真是美不胜收。

对联“江山如有待,花柳更无私”,江山、花柳,含情脉脉,期待着人们尽情观赏,此联集自唐杜甫《后游》诗。

作者用拟人化的手法,赋予江山、花柳等自然景物以人的思想情感,极富人情味。

拥翠山庄“月驾轩”:

取《水经注》中“峰驻月驾”之意,即在月光朗照下驾驶着小艇穿行于峰峦中。

此轩南北都接以小轩,形同船艇,轩东的湖石假山,峰石起伏,山上白皮松、紫薇、黄杨、石榴,葱葱笼笼,小艇犹如穿行于山峦丛中。

匾额“不波小艇”,隐喻“没有政治恶风浪”,对联:

“在山泉清,出山泉浊,陆居非屋,水居非舟。

”上联源出杜甫《佳人》诗,明显具有双关含义:

山中泉水清澈,如果流向山下人烟杂沓之处,就变浑浊了,这是表层意义,深层含义是以“在山”比喻隐逸,“出山”比喻出仕。

排调》篇中,赫隆解释一物而有二名的药草为“处则为远志,出则为小草”,语意双关地讥刺出仕后的谢安,异曲同工。

下联化用晋张融典故:

“张融假东出,世祖问融住在何处?

融答曰:

‘臣陆处无屋,舟居非水。

’后日上以问融从兄绪,绪曰:

‘融近东山,未有居止,权牵小船于岸上住。

’”表示清贫寡欲,不尚荣利。

拙政园嘉实亭

取黄庭坚《古风》“江梅有嘉实”意。

对联曰:

“春秋多佳日,山水有清音。

”上联取东晋陶渊明《移居》诗其二:

“春秋多佳日,登高赋新诗。

”原指归隐田园后的闲适情趣,此处在召唤人们,趁着春秋良辰美景,到大自然中去登高赏游,赋写新诗,雅情逸兴,自是醉人。

下联取自晋左思《招隐》二首之一:

“非必丝与竹,山水有清音。

”自然之音包含着特定的节奏和韵律,人同此心,心同此理,人之心与自然之音同其节奏,体现了主体生命节奏与外在旋律的有机协调。

即使是大理石挂屏,往往亦诗画俱佳,如拙政园“静深亭”大理石挂屏,屏上有峰峦迭嶂,镌对联:

“相与观所尚,时还读我书。

”为苏州明代书法大师祝枝山所书。

出句出晋左思《招隐》诗:

“相与观所尚,逍遥撰良辰。

”对句出陶渊明《读山海经》诗:

“既耕亦己种,时还读我书。

”高情远韵,令人回味。

三、历代高人雅事、文学典故

1.兰亭修禊

晋王羲之、谢安、许询、支遁等四十一人于会稽山阴之兰亭,流觞曲水,觞咏其间,又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的自然胜景,王羲之写下千古传诵的《兰亭集序》,成为中国古典园林中建园置景的蓝本。

隋炀帝曾建“流杯殿”、圆明园有“坐石临流”、中南海有“流水音”、故宫乾隆花园有“禊赏亭”、潭柘寺的“猗玕亭”、恭王府的“流杯亭”等。

苏州东山的“曲溪园”、留园的“曲溪”楼、曲园的“曲池”、“曲水亭”、“回峰阁”等均取”曲水流觞”之意。

顾诒禄《三月三日归田园修禊序》写了当年文人在拙政园王心一的“归田园居”中行文酒之会的盛况:

维时春风方和,百物呈祥,绿草夹径,紫藤挂空,新荷舒钱,幽篁拂粉。

坐危石,荫乔柯,涉前贤之故墅,逢佳日以娱宾,致足乐焉。

于是解衣磅礴,散发咏歌,谈仙释之玄理,征古今之逸闻。

林鸟来窥,渊鱼聚听,锋铦尽泯,俯仰皆宽,寄躯寰中,结想天外矣。

迨主客既醉,少长忘年,手掬悬溜,身卧落花。

慨彼桎梏轩冕,驰驱市朝,明月碧云,失之当境。

曷若抗迹巢由,追踪支、许,鸿飞鹄举,离尘避戈之适乎。

未知右军兰亭,视此何如也……

修禊之举,与兰亭之会并无二致。

2.陶公雅尚

梁朝丹阳陶弘景,人称“玄中之董狐,道家之尼父”,具“张华之博物、马钧之巧思、刘向之知微、葛洪之养性,兼此数贤,一人而已”。

他栖隐山林,然梁武帝时时以国事诏问,时称“山中宰相”。

《南史》本传说他“特爱松风,庭院皆植松,每闻其响,欣然为乐。

有时独游泉石,望见者以为是仙人”。

既似仙气十足的隐士,又是不上朝的公卿大员,很为后之士大夫所折服。

苏州园林中有以他的爱好所置的景,即怡园“松籁阁”、拙政园“听松风处”。

3.谢安风流

东晋谢安这位“江左风流宰相”,自幼风神秀彻,爱散发岩阿,陶情丝竹,欣然自乐。

寓居会稽时,与王羲之、许询、支遁等人游,出则渔弋山水,入则言咏属文,无处世意,性好音乐,于土山营墅,楼馆林竹甚盛,每携中外子侄往来游集,肴馔亦屡费百金。

东山丝竹。

留园原主人在“林泉耆硕之馆”南筑戏台,家畜声伎,备丝竹之乐。

他追慕谢安之风流,故在今南门门楼上砖刻“东山丝竹”,使人联想到谢安当年闲居会稽东山时的风流逸韵。

4.米颠拜石

宋书画艺术家米芾,爱石成癖、被人视为“米颠”,据《宋史·

米芾传》载:

“无为州治有巨石,状奇丑,芾见大喜曰‘此足当吾拜。

’具衣冠拜之,呼之为兄。

”士大夫对此举却津津乐道,认为“唤钱作兄真可怜,唤石作兄无乃贤。

望尘雅拜良可笑,米公拜石不同调。

”膜拜孔方兄、对权贵拜路尘,才是可笑庸俗之人,米芾既贤且雅,连文天祥都要“袍笏横斜学米颠”。

苏州怡园的“拜石轩”、留园揖峰轩、洞天一碧亭等、留园三峰、十二峰等均承此雅意。

5.濂溪乐处

宋理学家周敦颐隐居濂溪,植荷花,并写出了脍炙人口的《爱莲说》一文,成为圆明园“濂溪乐处”、“映水兰香”、避暑山庄“香远益清”、拙政园“远香堂”等景点的依据。

6.邵雍安乐

苏州耦园的“安乐国”是以宋哲学家邵雍隐居之所命名的。

邵雍居处有两处,一在河南辉县苏门山百源上,一在河南洛阳县天津桥南,均名“安乐窝”。

《宋史·

邵雍传》载:

“雍岁时耕稼,仅给衣食,名其居曰安乐窝。

”乾隆诗称“两字题楣慕古修,仁者安仁智者智,百源仿佛昔曾游。

7.东坡仙风

怡园“坡仙琴馆”,因园主珍藏了北宋大文学家苏东坡的玉涧流泉古琴而置的景。

为了突出“琴”,这里还同时构筑“石听琴室”,琴室北窗下置二峰石,似在俯首听琴,北置玉虹亭,取宋陆游诗句“落涧奔泉舞玉虹”意。

这样整个景区为:

室内主人弹琴,室外二石听琴,内外呼应,面对落涧奔泉,烘托出高山流水得知音的意境。

四、禅门公案

人们习惯以“据于仁,由于义,逃于禅”指称中国文人的人生轨迹,杜甫“醉巾往往爱逃禅”(杜甫《饮中八仙歌》),本意应指“醉酒而悖其教”(王嗣奭注),非学佛,但宋后多将“逃禅”理解为“禅悦”,指入于禅定、沉湎于禅趣法味之中轻安豫悦的心境。

维摩诘以在家修出家行,为士大夫耽味“禅悦”提供了经典性的范例,同时也造成了入世和出世并重、儒佛合流的局面,促进了士大夫的禅僧化。

唐宋以来,禅悦之风盛行,丛林之清幽、禅僧之超逸、公案之玄奥……士大夫趋之若鹜,士大夫藉此在宦海沉浮、世态炎凉中得到安慰。

苏州古典园林中不乏专为体悟、享受“禅悦”的景点和物质构件如精美的小石幢、贝也门、蓍草门等,但大多数还是通过耐人玩味的禅宗公案来表示。

禅宗是引导人们发现本心自性。

本心圆满,不劳外求。

本心寸丝不挂,连悟的意念都不能存有。

纵是不悟本心,本心也未曾遗失。

一草一木,一粒沙尘,都体现着真如,具备觉悟的潜能。

性灵之源虽然常常因境风的吹拂而生起波浪,以致于丧失了澄明的观照,但它澄明的本性,却从来没有失去。

苏州沧浪亭西南角有禅宗一区。

印心石屋。

为一石洞,一丈见方,取意“方丈室”,源于《维摩诘所说经》,传说“大乘居士”维摩诘的居处,室方一丈,但能容无量大众,听其讲经说法。

印心,取佛家著作《景德传灯录》“衣以表信,法乃印心”之意。

取释迦牟尼佛灵山会上“拈花示众”,大众不解其意,唯摩诃迦叶“破颜微笑”之公案。

指月。

假山石壁上林则徐草书“圆灵证盟”四字。

圆灵,指天上之月。

取自谢庄《月赋》:

“柔祇雪凝,圆灵水镜。

”证盟,佛教徒对佛理之印证。

“指月”是禅宗著名的公案,指,比喻经教中的一切语言文字,月喻佛法的真实义谛,“见月休观指”(《大慧语录》卷20),经教中的万言千语,要人悟道见性,而非执著名相,纠缠字句。

但悟道也要借助“指”的方便,这就是禅宗“不即文字,不离文字”的旨趣。

看山楼。

取“日里看山”、“看山是山”的禅宗公案。

出于宋代吉州(江西)青山惟政禅师的《上堂法语》。

他说:

“老僧三十年前,未参禅时,见山是山、见水是水,乃至后来,亲见知识,有个入处,见山不是山、见水不是水,而今得个休歇处,见山只是山、见水只是水。

”后来人们以为,青山惟政禅师的话说的是悟道的三种境界:

未入禅门、刚入禅门、彻悟禅理。

看山楼周围的竹子,强化着这一宗教氛围:

“竹心空,空以体道,君子见其心,则忠应用虚受者”(白居易《养竹记》),竹子腹中之空,亦表示了必须不断地汲取营养,才能充实无物之腹。

只有获得无上的般若正智,才能显证世间事物的空相,而要获得如此出世间智慧,就必须先获得现世间智慧,充实空空之腹。

苏州狮子林是建于元代的禅院,现在虽然已经禅、儒参融,但仍存以禅宗公案或禅宗故事立意的景点:

“揖峰指柏轩”据“庭前柏树子”公案立意。

一僧问赵州从稔禅师:

“‘如何是祖师西来意?

’师曰:

‘庭前柏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外语学习 > 法语学习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