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外汉语教学法期末复习资料Word下载.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0535579 上传时间:2023-01-23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26.2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对外汉语教学法期末复习资料Word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对外汉语教学法期末复习资料Word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对外汉语教学法期末复习资料Word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对外汉语教学法期末复习资料Word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对外汉语教学法期末复习资料Word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对外汉语教学法期末复习资料Word下载.docx

《对外汉语教学法期末复习资料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对外汉语教学法期末复习资料Word下载.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对外汉语教学法期末复习资料Word下载.docx

结构主义语言学

(2)心理学基础:

行为主义心理学

4.基本原则:

(1)听说领先。

(2)反复实践,形成习惯。

(3)以句型为中心。

(4)排斥或限制母语。

(5)对比语言结构,确定教学难点。

(6)及时纠错,培养正确语言习惯。

(四)认知法:

按照认知规律,调动学习者的智力潜能,努力去发现和掌握语言规则,创造性地活用语言的一种外语教学法体系,又叫认知—符号学习理论。

转换生成语言学、认知心理学。

(1)以学习者为中心,以自学为主

(2)在理解规则的基础上进行有意义的学习和操练:

演绎法

(3)听说读写全面训练

(4)利用母语

(5)对错误进行有分析的指导:

反对有错必纠

(6)运用电化手段,营造教学情景

(5)功能法:

以语言功能和意念项目为纲,培养交际能力的一种教学方法,又称意念法。

社会语言学。

更注重语言的社会、交际功能

(2)心理学基础:

人本主义心理学、心理语言学。

强调以学生为中心,通过“需要分析”选择应学习的语言功能和语言形式。

(1)以单元—学分体系组织语言教学

(2)以功能意念为纲,考虑交际要素:

根据教学需要选取真实而实用的语言材料。

(3)教学过程交际化:

创造接近真实交际的语言环境,教学方法多样化,多是实用的交际活动。

(4)基本目的语和专业目的语兼顾。

(六)交际法

*教学法流派按语言教学特征分为哪四大派*

(1)强调自觉掌握的认知派,如语法翻译法、自觉对比法和认知法等;

(2)强调习惯养成的经验派,如直接法、情景法、听说法、视听法等;

(3)强调情感因素的人本派,如团体语言学习法、暗示法、默读法等;

(4)强调交际运用的功能派,如交际法等

第三章课堂教学的过程与原则

1.课堂教学涵义:

课堂教学是教师与学习者为了达到某种教学目的而进行的一种认知活动过程。

2.地位:

课堂教学是对外汉语教学四大环节的中心环节和基本方式,是语言教师的根本任务。

3.课堂教学基本要素:

教学单位、教学环节、教学步骤和教学行为。

4.教学环节(5个):

组织教学,复习检查,讲解新课(导入新课—讲解新知—操练新知),巩固新课,布置作业。

5.教学的一般过程包括:

分析阶段、实施阶段、反馈阶段。

*其中教学过程中的实施阶段包括以下内容:

(1)设计有效的教学技术;

(2)适应个别差异和民族差异的教学;

(3)激发与维持学习动机;

(4)教学方案的实施

*设计有效的教学技术:

对外汉语教学设计有效的教学技术要从课程类型、课文内容、教学目标三个方面出发,从方法、教具、活动三方面来设计。

6.课堂教学的基本原则:

(1)精讲多练原则

(2)讲练结合原则

(3)突出语言教学特点的原则

(4)以学习者为中心的原则

#问:

在对外汉语教学的过程中如何做到以学习者为中心

答:

要以学习者为中心,以教师为主导,具体体现在:

①想方设法调动学习者的感觉器官,使之最大限度的接受和加工心的语言信息;

②顾及学习者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通过各种练习形式再现心的语言信息,使之消化、巩固,输入长时记忆;

③刺激和激励学习者应用心的语言知识,积极的进行匹配和提取,及时转化为技能、技巧。

学习者还要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

在对外汉语教学的过程中如何做到突出语言教学特点的原则

所谓突出语言教学的原则,体现在四个方面:

①听说读写全面发展。

听说和读写的关系极为密切,听读是语言信息的输入,说写是语言信息的输出,相互练习,相互作用,汉语水平和技能就能共同得到提高。

②由中介语向目的语靠近。

教师应该鼓励学习者,积极引导他们向正确的语言方向迈步。

③结构、功能、文化的结合。

语言学习是离不开语法结构的,因为这是产生句子程序的基础;

它也离不开功能表达,因为它是建构话语的条件;

它也离不开文化,因为述说的话语必然蕴含着一定的文化习惯、文化背景和文化内容。

④强化学习环境。

语言学习活动依赖于环境,并在一定的环境中进行。

而目的语环境,对学习语言的作用尤为明显。

第四章课堂教学的内容和对象

(一)课堂教学的内容——教材的选择和处理

教材是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的依据,它与教学计划、教学大纲共同构成学校教学内容的主体。

2.教学大纲的作用:

对教材编写、课堂教学、教学管理和评估具有指导作用。

3.教材选择的原则:

科学性、实用性、针对性、趣味性。

*按照语言结构的难易程度来编排教学内容及其顺序,同时又考虑到结构所表达的功能,这类教材属于结构——功能型的教材。

4.教材选择的依据:

(1)学习者特点

(2)课程体系和实际教学环境

(3)教师个人的教学理念倾向

5.教材的选择(原则):

(1)学习者的基本条件和特点:

有无汉字背景、有无学习外语的经验、有无接触过汉语、

长期还是短期、学习者的汉语水平。

(2)课型与各门课程之间的关系:

零起点一般先上综合课

(3)选择适合班级学习者实际需求的教材:

系列性教材,从零起点一直到中级或高级;

阶段性的,针对不同阶段辨析

6.教材内容调整的方式:

(1)强化和淡化

(2)删减和补充

(3)修改和替换

(4)改变呈现方式和顺序

7.教材处理:

P58调整和增减教材内容

(1)调整教材内容的前后次序:

各课同步的需要,急用先学的需要。

(2)增减教学内容:

词语增减、语言点增减、课文增减、练习增减。

(防止教材跟学习者的实际脱节以及避免不必要的重复)

(二)课堂教学的对象

1、汉语作为外语学习的学习者的一般分类:

国别、年龄、身份、文化程度。

2、认知风格的差异:

(1)*场依存性(偏重于形象思维,学习上要求教师组织结构严密、提供条理清晰地讲授提纲,进行系统明确的讲解。

*场独立性(逻辑倾向较突出,学习上不很关注教学结构的严密性,自己能独立队教学材料进行整理和结构化。

(2)*沉思型(善于思考,致学细致,对问题多做权衡和评判,成绩优良。

*冲动型(急于求成,治学粗枝大叶,对问题很少思考和评价,学习成绩差。

(3)*容忍倾向(能包容不熟悉的、甚至有些矛盾的内容,对于现阶段难以理解或接受的语言材料也能容纳。

*排他倾向(其母语结构根深蒂固,新的语言男人很难迅速为母语所同化,需要很长时间才能被接受。

3、学习的情感因素:

*影响第二语言学习的情感因素主要是动机、态度和性格。

*学习动机:

是推动学习者学习并达到掌握第二语言目的的一种强烈愿望,包括目的、要达到目的的愿望、对学习的态度和努力行动的四个方面。

第五章课堂教学的基本方法

一、课堂教学的准备:

(一)对学习材料的分解:

(P74)

1.学习材料的结构。

2.学习材料的重点(*)

3.学习材料的难点(*) 

二、教案构成要素(P77)

(1)课文的教学目的和要求

(2)课时的分配及分课时教学目的、要求

(3)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4)课堂运用的教学方法(归纳、演绎、串讲、讲练、练讲、听说等)

(5)复习旧课(提问、检查等)

(6)导入新课(以旧引新、文化背景介绍等)

(7)讲解新课(朗读—词语解释—分段—难句解释—提问和问答——归纳段落大意和中心思想—语法点的讲授、操练和小结—解释有关的文化内容)

(8)巩固新课(课堂练习、复述或小结)

(9)布置作业

三、课堂内容的导入、展开、转换和结束:

【区分】

教师备课是对教材内容如何落实到学习者的思索和考虑;

教案是教师根据教学任务和教学目标拟定的具体执教计划。

教案撰写是把头脑里酝酿的东西行之于书面;

组织教学是把业已确定的教案付诸实施。

选择最佳教学方案是总体设计的根本任务。

1.导入:

文化导入的意义包括理解课文、理解思维、了解民俗三方面

文化导入的原则是什么

1.文化导入必须与课文内容密切相关;

 

2.摆正主次位置;

3.文化导入应该是有机的而不是外加的;

4.文化导入的内容比较丰富,不宜过分集中,可以分散进行。

2.教学内容的展开和转换的具体做法是:

(1)理解类的材料,一般通过提问、回答、复述等方式由浅入深、由表及里、有层次地学习理解课文内容。

(2)记忆类的材料,一般通过讲——练、练——讲、边讲边练等教学模式消化并巩固学习内容。

(3)应用类的材料,一般通过练习和应用的方式化知识为能力

3.教学内容的结束形式有哪些

(1)小结形式:

小结和强调所学知识和内容

(2)思考形式:

提出或留下问题启发思考和回忆

(3)归纳形式:

概括全篇课文中心意思

(4)复述形式:

复述课文的内容或情节

(5)朗读形式:

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6)讨论形式:

联系社会和本国展开讨论

4.在对外汉语教学中,教师如何纠错

总说要区分对待:

(1)大错必究,大错指不合乎汉语语法规则

(2)小错适当提醒,小错指用词不当。

(3)一时失误,可让学习者自行修正。

第六章阅读课型的教学实施

【区分】阅读课分为精读课和泛读课。

精读课侧重提高学习者的阅读能力和阅读技巧、知识的传授和接收;

泛读课重视阅读能力和阅读技巧的提高。

(一)精读课:

我国传统的汉语“精读课”是属于听说读写全面训练的综合性类型的课程。

*言语技能——语言交际能力是由言语技能和言语交际技能构成的。

言语技能就是听、说、读、写的技能,听、说用于口头交际,读、写用于书面交际。

*“听、说、读、写”既是课堂语言教学的手段,也是第二语言教学的内容之一。

*听说读写四种课程,读最具综合性,其他三项偏重于一种应用技能的训练。

*语言能力和语言交际能力一般分为理解和表达两种,表达能力指的是说、写的能力。

*把汉语课分为会话课、阅读课、听力课,是根据语言技能来划分的。

2.教学内容:

(1)语音教学:

它是汉语学习的入门课程,一般附在精读课的初始阶段。

(2)词汇教学:

对外汉语教学中,最重要的选词标准是常用的,构词能力强的词语。

词汇教学的方法基本有下列几种:

1.直观法 

2.定义法 

3.关联法 

4.联想法 

5.对比法 

6.比较法

(3)语法教学:

①图示法:

是利用表格、示意图、符号等辅助手段来教学语法的一种方法。

②直观法:

是以图片实物、表情体态或影视录像来解释词语的方法。

③关联法:

是置对象于相应的事物中,通过归纳、概括,从而认识新事物的方法。

④对比法;

⑤归纳法;

⑥演绎法。

(4)篇章教学:

目的就是要对学习者进行阅读理解的训练和生词、语法点的传授、消化和巩固。

3.教学方法:

提示法:

就课文的情节和内容的线索提示学习者思考或讨论的一种提问方式。

连环问:

预先设计好一系列相互联系的问题,一个接一个的问随着这些问题的一一解答和揭晓,新知识和新内容面目就越加分明。

随机法:

随着教学的开展,教师觉得某个问题有提出来的必要临时发问的方法。

讨论:

一种集体互动,急问、听、说、思于一体的教学方式,有分析性讨论、归纳性讨论等。

(二)泛读课

1.泛读的本质特点:

快速浏览、猜测和跳跃。

2.泛读课教学的原则:

(1)材料的合适性。

①控制篇幅长短 

*处于初级阶段的学习者,泛读水平较低,篇幅不宜过长,以300字为度。

*处于高年级已有相当基础,以800-1500字为度。

②控制内容深浅 

③控制新词语和新句式的数量 

(2)时间的限定性。

(3)教学的节奏性。

泛读一二篇后,要有点间歇开展别的教学活动,然后再进行泛读

3.问题设计的技巧:

(1)以选择单项答案为主,不采取选择多项答案的形式。

(2)选择单项答案的被选项至少要有3-4个,这些答案互相之间应该不能是包含的。

(3)答案最好是跟语料上的语句有关系的。

(4)提出问题的时间。

泛读提问有读前提问和读后提问两种。

第七章口语课型的教学实施

一、理论基础:

话语产生包括:

话语计划、话语建构、话语计划的执行三个阶段。

二、教学要点:

*口语教学的内容和重心应放在话语对子的搭配和叙述性话语的插入上。

*会话表述的三种话语:

功能性话语、承接性话语、叙述性话语。

1.承接性话语:

如“行、可不、可不是、真是的、是啊”。

2.功能性话语:

说话人传递自己话语行为的期望和意图的话语。

3.介绍性扩展:

围绕某个话题进行顺序或重点介绍诸种情况以加深听话人印象的一种话语方式。

4.列举性扩展:

是列出某种实物或事例以展开话题的一种说法方式。

5.转换性结束:

是结束老话题而开启新话题的一种话语方式。

6.谈效果结束:

是在谈论或推行某种措施或方法最后以效果作结的一种话语方式。

第八章听力课型的教学实施

一、作用:

听力是学习者吸收知识、保证成功的重要因素。

二、听力技能训练的基本原则

1.多听;

2.听练结合;

3.重点突出的阶段训练4.控制课堂节奏和容量

三、影响听力理解的因素

1.客观上的因素有听力材料、声音条件和任务特征;

2.主观上有学习者其他感官与听觉的关系、学习者的动机、态度、心理焦虑和反应快捷程度。

第九章写作课型的教学实施

写作教学的步骤:

A.阅读范文B.布置作业C.批改D.评讲

写作教学的要点和重点是什么见附件二。

(一)写作要点

1.明确写作教学的目的任务

(1)提高语篇的写作能力;

(2)提高翻译和用目的语思维的能里;

(3)扩大和充实目的语文化知识

2.遵循写作教学的基本原则

(1)循序渐进与急用先学结合;

(2)群体性与个体性结合;

1)要顾及大多数;

2)要明确写作要求;

3)要组织阅读和讨论;

4)在班级里进行评讲。

(3)习作性与交际性结合;

(4)容错度与规范化结合。

(二)教学重点

1.遣词造句  

2.思维和句式  

3.句群、语段的连贯和衔接

(1)句群的连贯和衔接

(2)语段的连贯和衔接 

4.各种文体的习作

5.写作的借鉴与监控

(1)写作的借鉴。

借鉴是提高和加快写作进程的一种手段,其最终目的还是要化为学习者的写作方法与技巧,因而借鉴可有移用、模仿和活用三个台阶。

a. 

移用是学习写作最初级的方法,它主要是按照有关范文的语句和格式。

b. 

模仿比移用提高一步,它不是照搬范围的语句和格式,而是参照和学习范文的写法。

c. 

活用是综合学过的写作方法与技巧进行创造性作文。

(2)写作的监控,除了语言上要选准词语、造对句子、明确句子之间的句群之间的关系外,还要重视文体方面谋篇布局的监控。

文体监控,是指学习者严格按照问题特点来写作,避免把说理文写成记叙文,把记叙文写成说明文;

构思监控,是指学习者善于按照生活图式或逻辑思维来构思和安排文章的结构,避免在习作中产生不合情理货道理含混的状况;

剪裁监控,是指学习者为了突出文章的中心意义或主题,对材料进行删减或充实,力求做到详略有据,前后有序,避免内容的重复和杂乱;

d. 

衔接过渡监控,是指学习者善于按照文章的内容进行语句的关联和段落的过渡呼应,避免出现段落之间前后矛盾错杂的情况;

e. 

篇幅监控,是指学习者根据作文的篇幅长短来决定文章的规模和内容的取舍,避免内容和形式上的失调。

第十章语言测试

1.测试作用:

测试是对教育进行评估的一种手段,是教学活动的组成部分。

2.日常教学的测评要注意以下几点:

目的、时间、形式、项目

3.测试分类:

(1)成绩测试:

如教学过程中进行的期中考试和期末考试。

(2)水平测试:

如HSK考试。

(3)主观性试题:

从评分角度来看,如作文。

4.区分度:

指的是试卷能否客观地反映测试对象的水平差异。

5.教学评估:

是对教学过程中所有因素进行的评价。

评估分两种:

一种是教学过程中的评估;

一种是总体性评估。

6.HSK:

是“汉语水平考试”的简称,是专门测试外国人和非汉族人的汉语水平而设计的一种考试,由基础、初中等、高等三个平行的考试组成,(初中等)考试内容分为听力理解、语法结构、阅读理解、综合填空四部分,主要形式是多选题,设计依据是《汉语水平等级标准和考试大纲》。

第11章词汇教学

(1)词汇教学的原则:

1.系统性原则2.阶段性原则3.交际性原则4.文化性原则

(2)生词展示的方法:

(1)领读

(2)认读(3)猜词(4)听写(5)填空

(三)词语释义的方法:

1、实物法2、演示法3、场景法4、对译法5、翻译法

6、定义解释法7、同义、反义解释法8、列举解释法9、扩展法

10、类推法11、诱导法

(四)词语的练习与巩固:

1.记忆练习2.辨别练习3.理解练习4.表达练习

第12章语法教学

(1)描写语法与教学语法

描写语法——了解通则,即明理;

教学语法——学会技能,即致用。

关系:

理论语法是教学语法的来源和依据;

教学语法可以不依附于任何一种理论语法,只是从理论语法中找到有利于解决教学中具体问题的理论依据、方法与途径。

(二)对外汉语教学语法的界定:

来自理论语法研究,主要侧重对语言现象的描写和对规律、用法的说明,以方便于教学,具有规范性,是一种学校语法。

(三)语法教学的原则:

1.实践性原则2.针对性原则3.简化原则4.对比原则

5.偏误分析原则6.阶段性原则7.句法、语义、语用相结合的原则

(四)语法教学的方法:

1、图示法

2、演绎法

重要概念:

正面同化、反面同化、类比同化

3、归纳法

典型例句归纳、非典型例句归纳、扩展式归纳

4、对比法

外部对比、内部对比

5、归类法

结构归类、功能归类

一.选择填空

1.对外汉语教学法性质:

实现对外汉语教学总目标和任务、落实教学基本原则的方法

2.教学法的理论支柱:

A.语言学原理(机械语言学、结构主义语言学、转换生成语言)B.心理学原理C.教育学原理及教育心理学原理

3.无汉字背景的学习者任职汉语的特点和教学:

A.听说比读写容易B.书写和识记汉字难C.利用母语识记汉语词语D.句式的掌握和应用以简单为主

4.语法翻译法的代表人物:

德国语言学家奥伦多夫

5.课堂教学的基本要素:

教学单位、教学环节、教学步骤、教学行为

6.讲练新内容:

A.导入新课B.讲解新知C.操练新知

7.对外汉语教学的一般过程:

A.分析阶段B.实施阶段C.反馈阶段

8.突出语言教学特点的原则:

A.听说读写全面发展。

B.由中介语向目的语靠近C.结构、功能文化的结合D.强化学习环境

9.汉语作为外语学习的学习者的一般分类:

A.国别。

B.年龄。

C.身份。

D.文化程度

10.文化导入的意义:

A.理解课文。

B.理解思维。

C.了解民俗

11.跨文化意识培养的方法:

A.课堂与课外结合 B.知识与应用结合

12.阅读课型分精读课和泛读课,两者的区别是:

精度课侧重于知识,即重视知识的传授和接收;

泛读课侧重于能力,即重视阅读能力和阅读技巧的提高

13.词汇教学:

A.母语词汇习得和外语词汇习得的特点,a自然环境与人为环境 b长期与速成 c概念与词语的对应和两个第二信号系统之间的转换

B.词汇教学的方法,a直观法 b定义法 c关联法 d联想法 e对比法 f比较法

C.词语的练习

14.口语课有独白和会话两类。

15.会话表述的三种话语:

A.功能性话语B.承接性话语C.叙述性话语

16.话题是口语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说实话语的核心内容。

它是由:

话语提出、话语扩展、话语结束三个要素组合而成

17.列举性扩展就是列出集中事物或事例以展示话题的一种说话方式。

例如罗列时令水果的品种、数量和价格来展示水果丰盛这个话题。

18.话题结束的方式:

A.下结论结束B.溯原因结束C.谈效果结束D.转换性结束

19.会话教学中可利用的语境主要有:

材料语境和即时语境

20.听力课程的形式有:

回听、视听、默听。

比较起来,默听最难,但它是对外汉语听力教学的最终目的

21.听力课的整个教学进程可以分三段:

课前准备、课堂教学、课后总结

22.写作教学的步骤:

23.从试题的题型角度分类:

测试可分为A.分立式测试B.综合性测试

24.从考试成绩判别的标准角度分类:

测试可分为A.标准参考型测试B.常模参考型测试

25.对外汉语教学测试的基本步骤为:

A.确定测试的目的要求B.确定测试范围和内容C.试卷设计D.测试的实施E.评分与评估

26.教学单位指教学活动相对集中的某个教学时段,它分为:

教学课时、教学单位、教学阶段

27.教学要点:

1)教学内容及其应用2)话题的展示、扩展与结束3)适应交际语境

28.承接性话语是说话人依据对方的话题作出原则性反应的话语,意在初步表个态,把对方的话题接过来,然后述说自己的想法。

二.简答

1.简述学习者有无汉字背景的教学特点

学习者无汉字背景的教学特点:

1.听说比读写容易 

2.书写和识记汉字难 

3.利用母语识记汉语词语 

4.句式的掌握和应用以简单为主

学习者有汉字背景的教学特点:

1.阅读比听说进展快2.利用汉字来识记和积累词语3.受本国汉字(词)意义和用法的干扰

2.对外汉语课堂教学的五个教学环节

1.组织教学 

2.复习检查 

3.讲练新内容 

4.巩固新内容 

 

5.布置课外作业

3.语法教学的方法

1.图示法 

2.归纳法 

3.演绎法 

4.对比法 

5.归类法

4.词汇教学的方法

1.直观法 

6.比较法 

5.泛读课教学的原则

1.材料的合适性。

1控制篇幅长短 

2控制内容深浅 

3控制新词语和新句式的数量 

2.时间的限定性。

500—800的短文,要求5分钟左右,800—1500要求10—12分钟,具体时间斟酌材料内容的深浅和新语句的难度而定

3.教学的节奏性。

泛读一二篇后,要有点间歇开展别的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其它课程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