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政学》作业Word下载.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0533598 上传时间:2023-01-23 格式:DOCX 页数:34 大小:70.1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财政学》作业Word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4页
《财政学》作业Word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4页
《财政学》作业Word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4页
《财政学》作业Word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4页
《财政学》作业Word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财政学》作业Word下载.docx

《《财政学》作业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财政学》作业Word下载.docx(3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财政学》作业Word下载.docx

C.目的是满足社会公共需要D.分配具有历史性

6.财政分配的目的是(D)

A.为了建设社会主义强大国家B.为了合理配置资源,提高经济效益

C.为了实现国家政治经济职能D.为了满足社会公共需要

7.下列哪种观点主张“财政活动体现的是以国家(或政府)为主体的分配关系”(A)

A.国家分配B.价值分配论C.国家资金运动论D.社会共同需要论

8.财政是一个A,是以国家为主体的分配活动。

A.经济范畴B.政治范畴C.社会范畴D.法律范畴

9.运用有限的资源能形成最佳的资产结构、产业结构、技术结构和地区结构,达到优化资源结构的目的,属于财政职能中的(B)

A.收入分配B.资源配置C.物价稳定D.经济稳定和发展

10.以下属于财政资源配置功能的是(C)

A.征收个人所得税B.建立社会保障制度

C.消除外部性D.控制货币供应量

(三)判断题

1.完整的市场体系是由家庭、企业和政府三个相对独立的主体组成的,政府可以通过法律、行政和经济等手段,“凌驾”于市场之上介入和干预市场。

(T)

2.一般认为,基尼系数处于0.4~0.5之间被视为合理区间,基尼系数越小越趋于公平。

(F)

3.由于市场失灵的存在,政府对经济的干预越多越好。

4.收入分配的核心问题是实现公平分配,因而财政的收入分配职能所要研究的问题,主要是确定显示公平分配的标准和财政调节收入分配的特殊机制和手段。

5.发展一定是增长,但增长不一定是发展。

6.财政是一种经济行为或经济现象,这种经济行为和经济现象的主体是企业。

7.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其资源配置主导作用的仍然是计划方式。

8.充分就业是指全社会所有成年人百分之百就业。

9.财政部门作为政府的一个经济部门,直接执行政府的政治职能、社会职能和经济职能。

10.单靠市场机制不可能解决收入分配的公平问题。

(四)简答题

1.什么是市场失灵?

答:

2.垄断导致的效率损失表现在哪些方面?

1、产量受限制,消费者福利受到额外损失;

2、垄断行业由于追求并事实存在垄断利润,缺乏尽可能降低成本的竞争压力;

3、垄断阻碍技术进步;

4、垄断者追求超额收入的寻租活动本身会照成资源浪费。

3.简述效率和公平的关系。

总的说来,公平与效率是一致的,公平促进效率,不公平导致低效率。

两者关系是:

制度、政策公平促进效率。

政策、制度属于上层建筑领域,它的公平与否直接影响到效率。

政策制度的公平有利于效率的提高,最典型的莫过于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对生产效率的促进。

政策的公平合理促进效率的提高,反之,政策制度的不公平,不合理则导致低效率。

效率与公平的关系是辩证统一的。

一个有效率的社会,其资源配置、管理体制、运作机制应该是合理的、公正的;

同样,一个公正的社会,其资源一定能得到合理的配置,人的积极性、创造性才能得到最大限度地发挥。

效率的提高有助于公平的实现,社会的公平也有助于效率的提高。

但是,在现实生活中,效率与公平没有能够很好地协调起来,相反,矛盾突出。

追求公平,效率就打折扣;

追求效率,公平便有失公允。

其结果,必将影响经济的发展,社会的稳定。

因此,强调坚持注重效率与维护社会公平相协调显得非常重要。

4.简述财政的基本特征。

1、财政分配的主体是国家或政府;

2、财政分配的对象是部分社会产品和服务;

3、财政分配的目的是满足社会公共需要。

5.为什么政府必须介入公共产品供给领域?

由于公共产品的消费具有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市场供给公共产品存在“免费搭车”问题,因此,政府必须介入公共产品供给领域。

6.资源配置职能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调节社会资源在不同地区间的配置;

调节社会资源在各行业、各部门之间的配置,形成合理的产业结构;

调节社会资源在政府部门和非政府部门之间的配置。

7.资源配置职能的机制和手段是什么?

明确政府的职责范围;

优化财政支出结构,提高资源配置的结构效率;

通过税收政策、政府投资、财政补贴和公债等手段,引导并促进民间投资,吸引高水平外资和强化对外贸,提高经济增长率;

提高财政资源配置本身的效率。

8.为什么财政要参与国民收入分配?

1、一些稀缺的自然资源存在着垄断性,且不同的地区的资源条件差异很大,由此形成了垄断性的级差收入;

2、市场机制为基础的分配通常表现为经济公平,但往往会损害社会公平。

9.收入分配职能的手段和机制是什么?

规范工资制度;

加强税收调节;

完善转移支付制度。

10.财政实现经济稳定和发展职能的机制和手段是什么?

社会总供给和社会总需求的大体平衡;

发挥自动稳定器的功能;

税收、投资和补贴政策的安排;

财政满足社会公共的需要。

(五)论述题

1.简述中国财政制度的发展。

1、新中国成立初的财政理论,这一时期占主导地位的是引自苏联的财政理论。

代表性的是货币关系论。

2、计划经济时期的财政理论,1956年计划经济体制确立至1978年。

代表性的是国家分配论。

3、二十世纪八十年代财政理论。

随着对计划经济体制的否定,财政学界围绕着财政本质、财政职能等问题展开了激烈的讨论。

一方面,国家分配论最终形成;

另一方面,各种新理论不断提出,其中最大的是社会共同需要论。

4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来的公共财政理论,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财政学界发生了关于财政模式问题的争论,其中影响最大的是公共财政理论。

2.如何理解政府与私人之间的资源配置?

 

由上图可表示政府产品和服务与私人产品与服务之间的平衡关系。

在图上A点,个人放弃MX1单位的私人产品和服务,那么政府可以供给OG1单位的产品和服务。

政府每年供给的产品和服务数量由OG1增至OG2,这要求减少每年生产的私人产品数量。

在图中,经济沿着生产可能性曲线由A点移至B点,每年生产的私人产品数量由OX1降至OX2。

3.试分析财政的资源配置职能。

调节社会资源在不同地区之间的配置;

调节社会资源在各行业、各部门之间的配置,形成合理的产业结构。

调节产业结构主要是通过调整存量结构和投资结构来实现;

调整社会资源在政府部门和非政府部门之间的配置。

4.试分析财政的收入分配职能。

答;

1、调节企业的利润水平。

企业是市场的主体之一,政府有责任为企业提供一个平等竞争的外部环境。

2、调节居民个人的收入水平。

由于个人的禀赋和掌握的资产存在差异,必然形成劳动收入和非劳动收入的差异,因而需要财政对其进行调节,实现社会公平。

5.试分析财政的经济稳定与发展职能。

1、社会总供给和社会总需求的大体平衡。

当总需求大于总供给时,财政可以实行紧缩政策,减少支出或增加税收或两者并举。

一旦出现总需求小于总供给的状况,财政可以实行适度放松政策,增加支出或减少税收或两者并举,由此扩大总需求。

2、发挥自动稳定器的功能。

在财政实践中,还可以通过一种制度的安排,发挥某种自动稳定器的作用。

这种自动稳定器的机制和作用效果与制度本身的科学性机器运行环境有着很大的关系。

3、税收、投资和补贴政策安排。

保证国民经济稳定与高速的最优结合。

4、财政满足社会公共的需要、满足社会公共需要是财政的重要职责之一,而且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公共需要还在不断变化之中。

(六)应用训练与测试

假设中国政府将开展一场针对艾滋病、吸毒和其它健康问题的大规模施政活动。

政府医疗支出的增长要求大规模增加税收。

假设资源和技术不变,利用生产—可能性曲线说明政府健康服务增加后的成本。

由图可知,当政府大规模增加税收时,个人的生产活动必受影响。

政府的服务增加,若由OG1增至OG2,这必然要求减少每年生产的私人产品数量。

第二章公共产品理论

1.私人需求:

是指由单个人内在产生的、不依赖他人而独立存在并得以满足的个人需要。

2.公共需求:

3.私人产品:

适用于满足私人需要的产品。

4.公共产品:

由公共部门供给的,用于满足社会公共需要,具有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的产品和服务。

5.消费的非排他性:

指产品一旦被供给,不能讲任何人排除在该产品的消费之外。

6.受益的非竞争性:

指一旦公共产品被供给,任何人都不必通过竞争出价就可以获得对产品的消费。

7.纯公共产品:

如果某种产品同时具备消费的丰排他性和受益的非竞争性,并且又是公共部门供给的,这种产品就是纯公共产品。

8.全球性公共产品:

指多国公民同时享用并从中获益的产品,其收获能外溢到其他国家。

9.全国性公共产品:

指一个国家或者地区的所有公民能不需要支付额外成本就能享用的公共产品。

10.区域性公共产品:

指某一地区的居民能够共同享用的公共产品。

11.地方性公共产品:

指某一地方(如城镇、街道)的居民可以享用的公共产品。

12.公共部门:

指国家机关、政府部门和由选举产生的以及接受选举产生的人委托而运行公共机构的私人或组织。

13.第三部门:

指国际范围内从事非盈利性的活动的政府以外的所有组织,其中包括各种慈善机构、援助机构、青少年团体、学会、合作协会、经营者协会等。

14.外部性:

无法在价格中得以反映的市场交易成本或收益。

换而言之,指某一个体的经济行为以市场价格以外的方式影响他人福利的情形。

15.科斯定理:

外部性产生的主要原因在于产权界定不明确或界定不当。

因此,在产权明晰的情况下,通过市场交易实现资源的帕累托最优配置。

16.庇古税:

征税是通过调整产品或服务的边际私人成本以实现外部性的内部化。

为达到这一目的,这种税收必须等于每单位产出的边际外部

成本。

实际上,征税就像对排污收费。

它是通过时卖者支付与每单位产出的边际外部成本相等的费用来实现负外部性的内部化。

17.政府管制:

指政府通过适当的管制机构进行直接的管理和控制,违法者要受到相关法律的制裁,其基本要义是标准必须由政府立法制定,一旦制定后企业和个人一致遵守。

1.教育需求属于一种(C)

A.私人需求B.集体需求

C.公共需求D.俱乐部需求

2.下列属于纯公共产品的是(A)

A.国防B.花园C.教育D.桥梁

3.下列那一个属于利益外溢的准公共产品(B)

A.拥挤的桥梁B.教育

C.公共草地D.公共湖泊

4.以下不属于公共需要的是(D)

A.国防B.卫生保健

C.生态环境保护D.住房

5.下列属于全球性公共产品的是(C)

A.三峡工程B.法律制度

C.大气臭氧层的保护D.街道的路灯

6.PPP模式采用“一揽子”总承包方式,在严格的投标过程中,(A)是中标的前提,它不仅对整个项目建设起到推动作用,并促进整体设计水平的提高。

A.新颖、超前的设计B.较低的供给成本

C.先进的技术设备D.高效率的供给主体

7.在可供选择的解决外部性的各种政策举措中,没有哪一种是尽善尽美的,具体结果取决于(B)

A.哪种举措成本低B.所考察的污染类型和污染场所

C.当政者的偏好D.哪种举措见效好

(三)简答题

1.公共需求和私人需求的区别是什么?

公共需求不仅是多数人的需求也是一种整体的需求。

公共需求讲求整体性、集中型和强制性。

私人需求具有分散性,而收益具有内在性。

2.简述公共产品及其特征。

公共产品是由公共部门供给的,用于满足社会公共需要,具有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的产品和服务。

具有四方面的特征:

消费的排他性、收益的非竞争性、效用的不可分割性和制度的制约性。

3.根据庇古模型,怎样供给公共产品才符合效率原则?

庇古模型假定假定;

每个人都从公共产品的消费中受益,但随着消费的增加,其效用是递减的;

同时,个人必须为享受公共产品而纳税;

纳税会给纳税人打来负效应。

庇古将税后产生的负效应用定义为放弃私人产品消费的成本机会。

他认为公共产品应该持续供给,直到最后一元钱所得到的正边际社会效用等于为最后一元公共产品而纳税的负边际效用。

4.根据鲍温模型,公共产品供给的均衡条件是什么?

私人产品和公共产品的市场需求曲线的差别主要体现在:

私人产品的市场需求曲线是个人需求曲线的横向相加,而公共产品的市场需求曲线是个人需求曲线的纵向相加。

这是由私人产品和公共产品的基本特征,即私人消费性与公共消费性决定的。

个人A和B所消费的公共产品数量之所以一样,是因为一个人对公共产品的消费不会影响其他人对该公共产品的消费。

与私人产品的需求曲线不同的是,公共产品的需求曲线是虚拟的。

消费者购买私人产品所支付的货币数量,会反映其对私人产品的实际需求,但市场无法直接供给公共产品的实际需求信息

站在不同的角度,可以得出纯公共产品有效供给必须满足以下3个条件:

①∑个人价格=边际成本;

②∑边际替代率=边际成本;

③∑边际评价=边际成本。

5.公共部门供给公共产品的动机是什么?

公共部门供给公共产品是出于宏观资源配置效率较优的角度,即解决市场失效问题。

6.私人供给公共产品需要哪些条件?

一是产品的准公共性;

二是具备完善的排斥技术,即将不付费者排斥在消费者之外,提供选择性消费的产品;

三是政府提供交易性的制度保障。

7.简述第三部门供给公共产品方式。

独立体公共产品;

与公共部门合作提供公共产品;

与市场合作提供公共产品。

8.PPP供给模式有何特点?

双主体、多主题供给;

政企分开,提高管理效率;

代理运行机制;

效率与公平兼顾。

9.什么是庇古税?

10.排污权交易制度有何优缺点

优点:

在该制度下,政府实际创造了一种新的市场;

排污权交易市场。

该市场受供求因素支配,价格这只手将确保起有效的配置排污权——那些只有以高成本才能减少污染的企业,原意为污染许可证支持最高的价格;

而那些低成本可以减少污染的企业,也愿意出卖他们所拥有的许可证。

缺点:

为了阻止其他企业进入市场,现有企业可能会购买超过其实现成本最小化要求的污染许可证。

(四)论述题

1.简述公共产品的供给方式。

由公共部门供给;

私人部门供给;

第三部门供给;

公私伙伴关系供给。

2.你如何理解威克塞尔-林达尔模型?

与庇古模型和鲍温模型不同的是,该模型引入了政治因素,即更多地考虑了政治过程对公共产品供给的影响。

他试图找出民主社会中公共产品的合理水平,以及在不同的人之间如何分摊公共产品的成本。

威克塞尔和林达尔注意到预算过程分为两步。

第一步是根据特定的社会公平标准,对全社会的福利分配进行调节。

在形成了公正的福利分配之后,下一步再找出合理的公共支出和税收份额。

3.按照科斯定理,外部效应可如何纠正,你认为这种方法有用吗?

为什么?

答:

政府没必要干预,只要产权明晰,市场交易自动形成均衡。

但是这必须在交易成本为零,且资源所有者能够分清楚对其财产损害的来源且能合法地阻止损害。

可见,科斯定理只适用在外部交易成本为零的情况下的少数外部性。

所以,这个办法并不太可行。

4.在科斯定理、征税、补贴、排污权交易制度和政府管制这些措施中,你认为那种措施解决外部效应最有效?

庇古税或出售污染许可证更可能实现经济效率。

实践与理论证明,在各种场合中,经济激励措施的成本更低,效率更高。

(五)应用训练与测试

教育作为公共产品,政府投资是其不可避免的责任。

然而,世界许多国家,即使是基础教育,同样也大量存在私立教育。

私立教育为不同的个人及其家庭提供了个性化教育服务,同时它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公共教育投入不足的问题。

各国政府分别在税收和公共支出等方面给予私立教育以支持。

请就政府对低收入家庭提供补助和对私立学校补助两种情况下,利用预算线和无差异曲线分析个人教育消费的变化。

第三章公共选择与政治过程

1.公共选择:

指人们通过政治过程来决定公共产品的需求、供给和产量,从而把个人偏好转化为集体决策的一种机制或过程,它是对资源配置的非市场决策机制。

2.一致同意规则:

指的是一项决策或预案,须经全体投票人一致赞同才能通过的一项投票原则,是事实上的一票否决制。

3.多数同意规则:

是指一项决策须经半数以上人赞成,才能通过的一项投票规则。

4.投票悖论:

虽然单个个人的偏好是一致的,但在多数票规则下却得不出一致的集体偏好。

5.阿罗不可能定理:

如果我们排除效用人际比较的可能性,各种各样的个人偏好次序都有定义,那么把个人偏好合成为表社会偏好的最理想办法,要么是加强的,要么是独裁的。

6.单峰偏好:

是指个人在按某种标准排列的备选议案中,对其中的一个议案偏好程度最高,对其他议案的偏好程度都低于对这个议案的偏好程度,即离开这个议案后,无论朝哪个方向运动,其偏好程度都是递减的。

7.多峰偏好:

指的是当个人偏好力离其最偏好的议案后,开始其偏好程度会下降,但当沿着同一方向持续移动下去时,其偏好程度会逐渐上升。

8.中间投票人定理:

只要投票者的偏好是单峰的,那么在多数票规则下就必定会出现唯一的均衡结果,而且这个均衡结果与中间投票人的第一偏好正好相等。

9.利益集团:

具有共同利益目标而组织起来的,并试图对公共政策施加影响的团体。

10.寻租:

人们对政府管制下而人为产生的租金的追求。

1.尽管一致同意规则具有帕累托效率,并且具有参与者权利平等、避免“免费搭车”等优点,但在现实运用中,难以成为财政决策的普遍规则,其原因是(A)

A.决策交易成本太高B.难以得出大家都满意的结果

C.会造成投票悖论D.易被利用“一票否决”

2.在实践中最为普遍运用的投票规则是(B)

A.一致同意规则B.多数同意规则

C.一票否决原则D.多数反对原则

3.多数同意规则最大的缺陷是(C)

A.交易成本高B.操作程序繁琐

C.易造成投票悖论D.埋没了少数人的权利

4.不论选民选择投票与否以及为谁投票,都取决于他投票的期望收益与潜在成本间的比较,并追求(D)

A.经济利益最大化B.偏好的政治家当选

C.自己的期望得到满足D.期望效用的最大化。

1.经济人假设现实中的人都是利己的,是理性地追求自身效用或利益最大化的。

但个人在政治过程中不是经济人。

2.政治活动和经济市场活动一样,本质上也是个人出于自利动机而进行的交易活动。

3.投票悖论表明,在多数票规则下,操纵投票程序可以控制最终投票结果。

这也是多数票规则的最大缺陷。

4.只要投票者的偏好是多峰的,那么在多数票规则下就必定会出现唯一的均衡结果。

5.“寻租”与“寻利”都是为获得经济利益,因此性质是一样的。

1.简述公共选择研究方法论的三要素。

个人主义、经济人假设和交易政治构成了公共选择研究方法论的三要素。

2.公共选择理论是如何看待政治市场的?

在政治市场中,选民、利益集团相当于经济市场中的消费者,政治家和官僚相当于经济市场中的生产者,人们通过相当于货币的选票来交易,并选择能给他们带来最大利益的政治家、政策法律等公共产品。

3.何谓中间投票人定理?

它与单峰偏好有关吗?

4.你如何理解“阿罗不可能定理”?

如果我们排除效用人际比较的可能性,各种各样的个人偏好次序都有定义,那么把个人偏好合成为表社会偏好的最理想办法,要么是

加强的,要么是独裁的。

阿罗认为在民主社会中,一个集体决策规则一个满足如下条件:

1、自由三选择条件;

2、社会选择与个人价值条件

正相关;

3、彼此不相关的选择对象具有独立性;

4、公民主权条件;

5、非独裁条件。

5.“寻租”与“寻利”有何区别?

寻利是生产性活动,是正常的市场竞争机制的反应,它有利于降低成本并鼓励开发与创新,结果会导致社会福利增加;

寻租是一种非生产性活动,租金来源于政府干预和管制的创造。

1.现实生活中通常都是少数服从多数,你认为少数服从是否总是有效、公平?

一般情况下,实施少数服从多数是必然的,也是相对有效的,但是,有很多不足:

1、存在多数人强制现象;

2、与一致同意规则相比,单个参与者的选择行为不再具有决定作用,因此影响个人参与投票的积极性,最终影响真实的偏好显示;

3、存在多种结果的可能;

4、无法表达偏好程度。

2.如何理解“选民理性无知”和“投票冷漠症”?

选民理性无知--在现实生活中,许多选民往往也会出于搭便车心理而寄希望别人去投票以使自己坐享其成;

投票冷漠症——民主幻灭感与政治冷漠症,选民投票率持续下降以及数量相当多的选民对于政党政治的冷漠。

3.公共选择理论对我国改革和完善财政决策机制有什么借鉴意义?

1、健全监督制度,从制度上约束政治过程中的“经济人”趋势;

2、引入市场力量,把握好政府干预的尺度;

3、完善科层制度建设,加大政府机制改革。

4.请说明选民、政治家和官僚在间接民主决策机制中的行为目标和特点。

选民的目标主要在于能够给他带来最大利益的政治家,特点是作为一个理性的经纪人;

政治家的目标是追求政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学科竞赛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