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工作实务笔1Word格式.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0529741 上传时间:2023-01-23 格式:DOCX 页数:35 大小:98.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社会工作实务笔1Word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5页
社会工作实务笔1Word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5页
社会工作实务笔1Word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5页
社会工作实务笔1Word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5页
社会工作实务笔1Word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社会工作实务笔1Word格式.docx

《社会工作实务笔1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社会工作实务笔1Word格式.docx(3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社会工作实务笔1Word格式.docx

(4)角色。

指角色表现是一种互惠性期待的社会层面角色,而不是个人的角色期待,是个人内在历程及社会参入的桥梁,受到个人感受、情感、知觉和信念的影响。

(5)地位与栖息地。

栖息地指个人所在文化脉络中的物理及社会环境,地位指个人在其所在的环境或社区中所拥有的成员地位。

(6)适应力。

在人与环境的交流过程中,人与环境间相互影响和反应以达到最佳的调和度。

10、生态系统理论的工作切入点:

生态系统论认为,个人所在的各个系统是一个层层相扣的巢状结构,大致分为四个层次,三个系统:

(1)微观系统。

这个系统是指个人在亲密情境下的人际关系活动形态与角色扮演,它包括了影响个人的生物、心理和社会系统。

(2)中观系统。

这个系统是指对个人有影响的小郡体和社会群体。

(3)宏观系统。

这一系统是指比家庭等等中观系统更大的群体和系统。

影响个人的四个重要宏观系统是组织、机构、社区和文化。

11、社会工作焦点:

一是促进人们的成长与发展;

二是增强人们适应环境的能力;

三是移除环境对人和群体的阻碍;

四是增加社会和物理环境对人们需求的响应和营养成争的提供。

12、生态系统下社会工作实务的任务:

(1)人与环境的调和度。

(2)环境的品质。

(3)生活中的问题。

社会工作实务应聚焦于服务对象与环境交流时环境是不符合其生命任务和成熟发展的需要。

13、生态系统理论下的整合社会工作实务:

依据生态系统理论,社会工作实务不仅要驿服务对象进行直接的服务工作,也要对服务对象问题进行生理、心理、社会、经济、政治动力的全人系统分析与评估,同时进行个案倡导、社会政策及公共计划等宏观的间接工作,以有效地协助服务对象改善其与环境间的“调和度”。

14、优势视角和增能理论:

认为,每个人、群体、组织和社会都是其在的能力,包括天赋、知识、社会支持和资源只要存在适当的条件,就可以建设性地发挥自身功能。

优势视角的社会工作实务强调:

(1)每个人、小组、家庭和社区都有优点,都有他们的内在和外在资源

(2)创伤、虐待、疾病和挣扎可能是伤害,但它们也可能成为挑战和机遇。

(3)假定你不知道成长和转变能力的上限,认真地对待个人、群体、和社区的抱负。

(4)社会工作者只有通过与服务对象的协作才能最好地为他们服务。

(5)每一种环境都充满源。

15、内外影响力范式:

是系统理论和生态系统理论的“人与环境”相互作用的观点的一种具体操作化。

“内部”是指来自于个人内在的动机下产生的行为,而“外部”则是所有对个人行为施加了影响的因素。

内外影响力理论的基本假设是,人自身及其环境中的各种力量促进了他用某种方式行事,正是这些力量的相互作产生了特定的行为。

16、社会功能发挥:

社会工作者关心的核心的问题是对发挥角色功能的威胁,分析社会关系,与服务对象一道寻方法,消除干扰功能发挥的因素,使他们之间的各种联系变得丰富起来,更加理想。

17、生命周期理论:

人的发展都是要经过几个普遍的阶段,每个阶段都是逐渐攀升、是成长的。

从生命周期理论出发,通用过程模式的社会工作实务要求有系统地,全面地思考个人或者群体在成长与发展过程中产生的问题,找出影响个人或群体的内外因素,进而给予协助、消除影响人们成长和发展的那些个人和社会因素。

内外影响范式可以作为通用社会工作过程模式的辅助性分析框架,帮助社会工作者理解人、群体及社区问题产生的原因,以便制定有针对性的干预措施。

18、社会工作实务通用过程模式中的基本要素:

(1)完成生命任务的条件与资源;

(2)人与资源系统互动;

(3)个人问题与社会问题的关系。

19、通用过程模式的特点:

一是强调助人是一个过程度;

二运用综合方法;

三工作过程阶段化工;

四工作任务阶段化;

五是整合的价值观。

20、运用通用过程模式应考虑的因素:

一是助人过程各阶段的先后次序是有弹性的;

二是工作过程可能是螺旋式的话

21、通用过程模式的四个基本系统:

一是由社会工作者(改变系统);

二是服务对象(服务对象系统)可以是个人,家庭、团体、组织或社区;

三改变的目标(目标系统);

四是为达到改变目标而采取的行动(行动系统)

22、四个基本系统对社会工作实务的意义:

社会工作实务通用过程的“四个基本系统”为社会工作者提供了一个实务工作的基本参考架构和助人活动的介入蓝图在社会工作的助人过程中四个基本系统不断互动,从而过到助人的目标。

四个系统为社会工作者开展实务工作提供了分析工具,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1)四个基本系统帮助社会工作者识别出改变服务对象系统所必须完成的一般任务。

(2)四个系统使社会工作者懂得,需要改变的不只是服务对象系统。

(3)行动系统的规模或助成只有确立了改变的目村系统之后才能确定。

(4)由于社会工作者必须与不同的系统建立关系,所以与一个系统工作所需要的知识和技巧,不一定适用其他系统。

(5)组织也是一个系统。

(6)因为行动系统在整个改变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作用,所以社会工作者也需要不断诊断行动系统的情况。

23、社会工作的通用过程接案、预估、计划、介入、评估和结案六个阶段或称步骤,每个阶段或步骤都有不同的工作任务,内容和方法与技巧。

24、接案阶段社会工作者的主要任务:

了解服务对象的求助过程,初步评估服务对象的问题,建立专业关系,决定是否服务,订立初步合约。

一是了解服务对象来源。

二是认定服务对象的类型。

三是了解服务对象的求助过程。

四使“潜在服务对象”成为“现有服务对象”。

25、接案的步骤及核心技巧:

接案是一个有结构的操作过程,它要求社会工作者遵循一定的步骤并使用专业的方法技巧,主要包括准备、面谈、收集资料和记录四项内容。

(一)做好面谈的准备并拟定初次面谈提刚。

(二)面谈1、面谈的目的---是否建立专业协助关系。

2、面谈的主要任务。

一是界定服务对象的需要和问题。

二澄清角色期望和责任。

三是激励并帮助服务对象进入受助角色。

四是促进和引导服务对象态度和行为的改变。

3、面谈的技巧。

主动介绍自己,沟通,倾听。

4、面谈中回应服务对象的方法。

(1)对服务对象的想法与反应有透彻的了解。

(2)将自己与服务对象融合。

(3)敏锐地感觉服务对象的各种情绪态度及反应。

(4)向服务对象表达愿意协助的态度。

(三)收集资料。

1、资料收集的范围和内容。

(1)个人资料。

(2)身体情况。

(3)服务对象的特点与能力。

(4)服务对象所处的社会环境。

2、收集资料的主要方法。

向服务对象进行询问;

向服务对象相关人员询问;

查阅服务对象的档案记录;

进行家访。

(四)初步预估。

在接案阶段,社会工作者必须要确定所能提供的服够满足服务对象的需要,解决他们的问题,这是此时做预估的最主要原因。

(五)建立专业关系。

1.什么是社会工作的专业关系。

是社会工作者与服务对象之间态度与情感的互动,目的在于帮助服务对象与环境之间达到更适应的合作关系。

2.社会工作专业关系的功能:

社会工作与服务对象之间专业关系的本质是,它提供了服务对象与社会工作得之间一种有意义的联结,激发了服务对象的学习动力,使得服务对象愿意利用社会工作者的协助,自觉接受社会工作者的影响。

因此,专业关系能够使工作过程有计划,有目标、有亲切感,成为促进服务对象改变的动力。

3.社会专业关系的特点。

(1)有一个双方共识的目标。

(2)有一个特定的时间架构,即有时间的限制。

(3)在此关系中,社会工作者不以自己的利益为取向,而以服务对象的利益为中心。

(4)在这个关系中,社会工作者是握有专门知识,具有专业伦理和专门技巧的权威。

(5)这种关系是“控制“的,社会工作者要掌握工作的大方向,并控制自己的感情投入和采取的行动。

4、建立专业关系的技巧。

同感、诚恳、温暧与尊重、积极主动。

(六)决定工作进程。

1、终结服务2转介其他服务3进入下一个助人阶段(七)签订初步的服务协议。

服务协议内容量:

(1)对服务对象问题的初步界定。

(2)机构和社会工作者可以提供的服务。

(3)相互的角色期望及暂定的工作时间长度。

服务协议的形式可以是书面的,也可以是口头的,主要目睥在于双方有一个目标与约束,以便使后续工作富有成效。

26、影响接案成功的因素:

一是社会工作者和服务对象的期望不一致。

二、社会工作者的能力不足以提供帮助。

三是临时事件和外部障碍。

四是服务对象不愿接受帮助。

五社会文化因素。

六是不同专业间的配合出现问题。

27、接案应注意的事项:

一是决定是否需要紧急介入。

二是权衡是否有能力处理问题。

三是决定解决问题的先后次序。

工作原则是第一尊重服务对象意向,第二先易后难。

四保证服务对象所要求的服务符合机构的工作范围内。

28、预估的含义:

收集与服务对象有关的详细资料、了解服务对象问题形成的过程,是依据既情境中的事实与特点推论出有关服务对象问题含义的暂时性结论的逻辑过程。

预估就是收集资料和认定问题的过程,是把所有有关服对象的资料组织起来并使其具有意义的专业实践活动。

29、预估的目的:

1、识别服务对象问题的客观因素。

2、识别服务对象问题的主观因素。

3、识别服务对象问题的成因与使问题廷续的因素4、识别服务对象及环境中的积极因素。

5、决定提供服务的方式和内容。

30预估的任务:

(1)了解服务对象存在问题,问题的性质、成因、程度及对服务对象的影响。

(2)了解服务对象个人生活经历及行为特征,包括服务对象的人格特征、能力、优势和弱势。

(3)了解服务对象与环境的互动状况,及其对身问题的认识和改变的动力和能力。

(4)了解服务对象所处环境系统的状况,包括家庭和、朋友、工作单位、邻里及社区的情况,从中找出有利于和不利于服务对象改变的因素。

31预估的特点:

1、持续性。

2、社会工作者和服务对象共同参与。

3、行动取向。

4、有可识别的步骤。

5、渗透了专业判断。

6有局限

32、预估的原则:

1个别化原则。

2合作原则。

3避免片面。

4避免简单归因。

5兼顾服务对象的弱点与长处。

33、预估的基本步骤:

(一)收集资料。

1.个人资料的收集。

2.环境资料的收集。

服务对象环境资料包括家庭状况、亲属、邻居、学校、工作单位,以及可以得到的其他资料的系统。

3.交互作用。

4.收集资料的方法。

询问、咨询、观察、家访、利用已有资料。

(二)分析和解释服务对象的资料与问题。

1.排列次序。

2.发现。

即识别资料间的关系或形态,发现资料各部分间的逻辑关系,将零散的资料组织成为一个完整的整体,从而对服务对象的需要和问题有完整的了解。

3.识别。

是指将那些形成问题或者可以缓解问题的因素找出来,进而确定事件各因素间的关系和形态,确定导问题的原因。

4.对服务对象的问题与需要作出解释。

(三)认定问题。

(1)描述服对象的问题与需要

(2)描述问题是如何发生,问题发生的原因。

(3)描述服务对象的处境及社会系统的情况。

(4)探究服务对象问题得不到解决的原因。

(5)描述服务对象系统的发展阶段。

(6)描述并鉴定服务对象系统的资源状况。

(四)撰写预估报告。

1.撰写预估报告应注意的事项。

(1)确定报告的目的和读者:

报告给谁看的?

要达到什么目的?

(2)确定报告应使用的资料。

(3)将资料组织成为有意义的不同部分。

(4)将事实与判断分开。

(5)语言简洁精练。

2.预估报告的结构。

第一部分:

资料和事实。

第二部分:

专业判断。

34.预估的主要方法:

(一)社会历史报告方法及其运用。

社会历史报告是通过对服务对象社会生活历史的梳理、将各种信息进行整理分析后的综合报告。

社会历史报告的内容主要包括:

服务对象社会生活历史的资料及社会工作者对这些资料的思考和预估。

社会历史报告包括的资料有:

(1)服务对象系统的资料。

(2)服务对象关心的事项、需要、与需要相关的问题,这些事项的发展过程。

(3)服务对象现在的能力和限制。

(二)家庭结构图描述方法及运用。

家庭结构图的内容与功能:

(1)描述家庭的历史。

(2)提供有关家庭婚姻、死亡、家庭成员所处的地位向位置、家庭结构等与服务对象有关的简要信息。

(3)包含家庭几个不同世代关系的资料;

提供社会工作者有关家庭关系、资源、服务对象问题与家庭间关系等方面的资料。

(三)社会生态系统图方法。

1、生态系统图的功能。

(1)描述服务对象功能。

(2)以直观方式呈现服务对象与这些系统的关系。

(3)勾勒出系统间的交流。

(4)呈现可使用资源的相关信息。

2.生态系统图的绘制方法。

(四)社会网络分析。

社会网络分析可以评估和测量服务对象社会支持网络的种类和规模,并从服务对象主观经验的角度将其获得的支持的性质和数量呈现出来。

1.社会网络的种类。

2社会支持网络评估表。

35.什么是服务计划:

计划是一个理性思考及作决定的过程,包括制订目标及选择为了达到目标而采取行动,为下一步介入行动服务,行动的蓝图。

36.服务计划的构成:

(一)目的和目标。

目的是指介入工作总体要达到的方向和最后结果。

目标是指具体的工作指标,是为实现最终结果而做工作的过程和中间阶段要获得的具体的、近期的阶段的成果。

目的是介入的长远目标,目标则是每个阶段的近期具体计划。

1、制定目标的要求。

(1)目标陈述要明白易懂,重在促进服务对象的成长。

(2)目标要可测量。

(3)目标具有操作性和现实性。

(4)应说明完成目标的时间。

(5)目标应与机构功能保持一致。

2、目标的类型:

目标可为不连续目标和连续目标。

不连续目标是指一次性行动或改变即可解决或减轻问题。

连续目标是指通过多次的持续行动有家逐步积累而达到某种改,包括学习沟通技巧、提升个人学习技能、争取和维护权益等。

不连续和连续目标可以按内容将其归为五类:

(1)获得具体的物品、服务和资源,如经济补助、工作机会、健康照顾等。

(2)生命中重要决策的思考、解决危机、减缓困扰或去除阻碍改变的因素。

(3)通过改变沟通模式、互动行为、角色或规范修正社会系统的架构(如家庭、学校、组织和社区)。

(4)通过长期计划实现抱负。

(5)识别成长或改变的基本价值,寻求社会服务以发挥个人潜能等。

3、制定目标的意义。

制定目标的意义在于,激发服务和社会工作者投入行动,朝向共同的方向以获得改变和成长。

(二)关注的问题与对象。

所谓社会工作介入工作所关注的问题,是指介入工作要加以处理、以改善服务对象社会功能。

计划中要明确和详细写出在预估阶段社会工作者和服务对象所共同认定的问题,以便在介入阶段督促服务对象为解决问题而努力。

关注对象,是指介入行动要改变的系统即目标系统,它是整个介入工作的核心焦点。

通用过程模式的关注对象包括以下几种:

1个人。

2.家庭3.小组/群体.4.组织。

5.社区。

(三)介入策略。

是指社会工作介入服务对象需要与问题的整体方案,是改变服务对象态度和行为的一套方法。

介入的策略包括介入技巧、社会工作者的角色和所担当的任务。

一般说,根据所要处理的问题的类型,社会工作者要担当不同的角色,完成不同的任务,包括:

社会经纪人、促进者、教育者、倡导者、调解者和社会控制者。

介手分为多层介入,直接介入和间接介入。

(四)协同工作的合作者。

(五)社会工作者与服务对象各自的角色。

(六)具体工作程序及工作时间表。

37.制订服务计划的原则:

(一)要有服务对象的参与。

(二)要尊重服务对象的意愿。

(三)计划要尽可能详细和具体。

(四)要与工作的目的、宗旨相符合。

(五)要能够总结与度量,为评估打好基础。

38.制定服务计划的方法:

(一)设定目的和目标。

制定服务计划的第一步就是在社会工作者和服务对象的共同设定工作的目的和目标。

1.确定社会工作介入的目的。

服务对象总体上要达到的结果,是工作的大方向。

总目标。

2.设定工作目标。

(1)确定服务对象的需要和问题。

(2)向服务对象解释设定目标的目的。

(3)共同选择适当的目标。

(4)与服务对象计讨论目标的可行性和可能的利弊。

(5)确定目标的先后次序。

(二)构建行动计划。

1、选择介入系统。

2、选择行动内容。

行动可以分为如下不同类型:

(1)危机介入。

(2)资源整合(3)经济援助。

(4)安置服务。

(5)专业咨询。

(三)签订服务协议。

1、服务协议的含义。

服务协议具体地标明了社会工作和服务对象问题的认识与界定、工作的目标及相互责任。

2.服务协议的内容。

(1)计划的目的与目标。

(2)双方各自的角色。

(3)为达目的与目标所采的步骤、方法、与技巧。

(4)期望达到的结果,以及进行总结、测量和评估的方法。

3.社会工作服务协议的特点与制定原则。

社会工作协议的本质是一种契约,目的在于保证介入目标的实现,因此它的一个最大特点是要具有可操作性。

应该遵循的原则:

(1)明确性。

(2)得到认可。

(3)具有弹性。

(4)具有实用性。

39.服务协议的形式:

社会工作的协议可以是书面协议,也可以是口头协议。

40.服务协议的签订过程及技巧:

(一)签订协议的过程。

1.会谈协议。

2.界定服务对象。

3.协议介入目的和目标4.协议介入策略和行动。

(二)签订服务协议的技巧。

1.认定服务对象问题的看法。

2.与服务对象讨论对问题的看法。

3.描述介入工作要解决的问题。

4.确定目的和目标并说明行动的具体策略。

5.总结和强调协议的主要内容。

41.介入:

是实际执行服务计划,满足服务对象需要和实际解决问题的行动阶段。

在这个阶段中,社会工作者发掘和运用服务对象的内在动机、潜能、并与他们一道寻找资源,解决问题。

42.介入的特点:

社会工作者运用专业的知识、方法与技巧协助服务对象系统达到服务计划目标的过程。

其特点:

(一)介入是有计划、有目标的行动。

(二)干预是介入的核心。

(三)物质帮助和精神支持并重。

(四)介入有短期效果和长期效果。

43.介入的分类:

(一)直接介入。

是指以个人、家庭、群体、组织、和社区关注对象,针对他们所采取的行动,重点在于改变服务对象家庭或群体内的人际交往,或改变个人、家庭和群体与环境中的个人和社会系统的关系和互动方式。

(二)间接介入。

是指以个人、家庭、小组、组织、和社区以至更大的社会系统为关注对象。

由社会工作者代表对象采取的行动,。

通过介入服务对象以外的其他系统间接帮助他们的行动。

间接系统的介入通常也称为改变环境的工作,或中观和宠观社会工作实务。

44.选择介入行动的原则:

(一)以人为本、服务对自决。

(二)个别化。

(三)考虑服务对象的发展阶段和他们的特点。

(四)与服务对象相互依赖。

(五)瞄准服务目标。

(六)考虑经济效益

45.直接介入的行动及策略:

直接介入行动和策略与服务对象系统一起行动,帮助他们更好地应对人生任务和环境的需要,减少由社会功能问题而带赤地不利影响。

直接介入策略可以有不同的介入行动,包括促使服务对象运用现有资源、危机介入、运用活动和调解服务等。

(一)促使服务对象运用现有资源

(二)进行危机介入。

(三)运用活动作为介入的策略。

(四)调解行动。

(五)运用影响力。

46.间接介入的行动及策略:

(一)运用和发掘社区人力资源。

(二)协调和边接各种服务资源与系统。

协调服务时,社会工作者要掌握下列原则:

(三)制定计划创新资源(四)改变环境。

(五)改变组织或机构的政策、工作程序、工作方式。

47.评估—是指运用简直学的研究方法和技术,系统地评价社会工作的介入结果,总结整个介入过程,考查社会工作的介入是否有效、是否过到了预期目的与目标的过程。

社会评估“是一种认知过程,一种逻辑判断”,具有持续性、互动性、逐步深入、知识指引怕生等等特点。

是整个社会工作实务中的一个重要环节。

48.评估的目的:

1考查社会工作介入效果、服务对象进步情况及介入目标的实同程度。

2.总结工作经验,改善工作技巧民,提升服务水平。

3、验证社会工作方法的有效性。

4.进行社会工作研究。

49.评估的作用:

(一)监督介入工作进度。

(二)发展本土社会工作知识和方法,促进专业成长。

(三)巩固改变成果。

(四)社会工作问责。

50.评估的方法与技巧:

(一)基线测量方法与技巧。

(二)任务完成情况的测量方法与技巧。

(三)目标实现程度的测量方法与技巧。

(四)介入影响的测量方法与技巧。

51.结案的含义:

介入计划己经实现,服务对象的问题己经得到解决,或者服务对象己有能力自己应付和解决问题,即在没有社会工作者协助下可以自己开始新生活时,社会工作者和服务对象双方根据工作协议逐步结束工作关系所采取的行动。

52.结案阶段的主要任务:

(一)总结工作。

(二)巩固已改变。

(三)解除工作关系。

(四)做好结案记录。

53.结案时服务对象的反应及其处理方法:

(一)服务对象的正面反应。

(二)服务对象的负面反应。

(三)结案反应的处理的方法。

54.儿童社会工作概述:

(一)儿童的概念:

未成年人18周岁。

(二)儿童的界定。

(三)儿童的特点。

1.生理特点。

2.心理特点。

3.行为特点。

55.儿童的需要:

(一)生存的需要

(二)爱的需要。

(三)学习的需要。

(四)游戏的需要。

(五)社会化的需要。

(六)被保护的需要。

56.儿童的成长、面临问题、及资源。

(一)婴儿期(0-1岁)。

(1)特征。

(2)任务。

(3)面临问题。

如何避免疾病困扰以及保障生命安全等,主要是生理层的。

(4)资源。

(二)幼儿期(1-5岁)。

面临问题,行为及心理偏差。

(三)学龄期(6-14岁)学习问题、行为及心理偏差。

56.儿童社会工作的定义和特点:

(一)儿童社会工作是在现有的社会经济基础上,在当前的法律、文化背景下,根据儿童生理、心理特点和成长、发现的需要,以社会工作专业的价值为指导和科学的理论为基础,充分运用社会工作的专业方法的技巧对儿童开展的助人及自助服务活动。

(二)特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电力水利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