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材料二夫严刑者民之所畏也重刑者Word下载.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20525657 上传时间:2023-01-23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29.9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论语》材料二夫严刑者民之所畏也重刑者Word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论语》材料二夫严刑者民之所畏也重刑者Word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论语》材料二夫严刑者民之所畏也重刑者Word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论语》材料二夫严刑者民之所畏也重刑者Word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论语》材料二夫严刑者民之所畏也重刑者Word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论语》材料二夫严刑者民之所畏也重刑者Word下载.docx

《《论语》材料二夫严刑者民之所畏也重刑者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论语》材料二夫严刑者民之所畏也重刑者Word下载.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论语》材料二夫严刑者民之所畏也重刑者Word下载.docx

c李贽《续焚书》D王夫之《船山遗书》

7.下列有关我国古代科学技术的说法,正确的是()

A雕版印刷术和活字印刷术产生于北宋b火药最早用于军事始于唐朝末年

c我国发明的最早的纸是“蔡侯纸”D殷商时期出现了最初的指南仪器“司

南”

8.中国古代生产和科技在不断进步中,中外交流也十分频繁。

下列说法中错误的

是()

A耕作技术大体经历了从“刀耕火种”到耦犁、一牛挽犁的发展过程

b纺织原料使用的先后顺序是麻和葛、家蚕丝、棉花

c指南针在明清时期经由海路传入阿拉伯D印刷术经由波斯传到西方

9.京剧是在吸收下列哪些唱腔的基础上形成的()

①水磨调②皮黄调③梆子

腔④诸宫调

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②③

④D①②④

10.《诗经》包括风、雅、颂三部分,其中对研究西周社会状况最具史料价值的部分是()

A风b雅c

颂D风雅

11.在明清小说中揭示封建社会的各种矛盾和必然衰亡历史趋势的是()

A《水浒传》b《三国演义》c《红楼梦》D

《西游记》

12.荀子是战国时期儒家思想的主要代表人物,其思想与法家共通的是()

A天行有常b人性本恶c礼法并

用D民水君舟

13.秦朝“焚书坑儒”与西汉“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根本着眼点是()

A压制知识分子b加强君主专制统治c完善法律机制D

区别对待古代文化

14.程朱理学最终被统治者确定为官学的根本原因是()

A符合社会发展规律b有利于维护封建道德规范和等

级秩序

c有利于中国文化的发展D理学大师的积极宣传

和推动

15.李贽赞扬自由恋爱,提倡寡妇再嫁;

称赞武则天是杰出的女政治家;

肯定揭竿而起的

农民起义军;

赞扬商鞅、吴起等改革家。

这些材料反映了李贽()

A反对道貌岸然的“道学”先生b主张男女平等

c对以三纲五常为核心的封建礼教予以否定D同情农民起义军

16.商鞅主张重农抑商,黄宗羲主张工商皆本。

形成这两种不同观点的根源在于()

A两者的阶级立场不同b政治主张上

的分歧

c社会经济结构的变化D社会性质

的差异

17.中国古代虽是建筑、水利、机械、纺织大国,然而物理成就不多;

作为发明造纸术、

火药的国家,化学并不突出;

农业科技高度发达,而生物学理论却相当薄弱。

这说明中国古

代科技发展的特点是()

①取得了较高成就②重视对自然的探求和技术的总结③重实

践,轻理论④忽视实用技术,重视抽象科学

A①④b①③c③

④D②③

18.《诗经》是我国古典文学辉煌的开端,同时,它的广泛而丰富的内容,又是我国古文

明的载体,是古代社会的一部形象化的历史。

下列关于《诗经》说法有误的是()

A是我国历史上最古老的一部诗歌总集b收集了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的诗歌

c人文精神和浪漫主义手法影响深远D与《书》《礼》《易》《春秋》合称

“五经”

19.明清小说成为文学的主流形式,其原因是()

①商品经济发展②市民阶层扩大③印刷术的完

善④小说表现手法丰富⑤社会民众文化水平提高

A①②③④⑤b③④⑤c①②

⑤D①②③④

20.“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以其无以易之。

弱之胜强,柔之胜刚,

天下莫不知,莫能行。

”这体现了()

A.荀子的“人定胜天”思想b.老子的朴素辩证法思想

c.墨子的“兼爱、非攻”思想D.韩非子的严刑峻法思想

21.春秋战国时期一思想家认为:

“今夫天下之人牧,未有不嗜杀人者也。

如有不嗜杀

人者,则天下之民皆引领而望之矣!

诚如是也,民归之,由水之就下,沛然谁能御之?

”该

思想家的核心观点应是()

A.清净无为b.兼爱非攻c.仁政治国D.以德治民

22.董仲舒说:

“(人)性比于禾,善比于米,米出禾中而禾未可全为米也;

善出性中,

而性未可全为善也。

天生民性,有善质而未能善,于是为之立王以善之,此天意也”。

下面说法中,最符合材料本意的是()

A.在孔子“仁”的思想基础上提出了“天人感应”

b.在孟子人性论的基础上提出了“君权神授”

c.在荀子人性论的基础上创立“天人合一”思想

D.主张“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23.“天子受命于天,诸侯受命于天子,子受命于父,臣受命于君,妻受命于夫,诸所受命者,其尊皆天也,虽谓受命于天亦可。

”董仲舒的这一思想主张()

A.意在规劝皇帝实行仁政b.希望恢复西周的礼乐制度

c.认为天理是万物的本原D.适应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

24.“国家将有失道之败,而天乃先出灾害以谴告之,不知自省,又出怪异以警惧之,

尚不知变,而伤败乃至”。

这一学说()

A.反映了国家衰败在所难免b.成为皇权神化的理论依据c.对君权有一定的限制作用D.有利于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25.马克思之所以说火药、指南针和印刷术是预兆资产阶级社会到来的三大发明,是因

为三大发明()

①把骑士阶层炸得粉碎②打开了世界市场并建立了殖民地③替宗教改革开了先路

④是英国君主立宪制政体确立的标志

A.①③b.②④[c.①③④D.①②③

26.鲁迅在《门外文谈》中指出:

“在社会里,仓颉也不止一个,有的在刀柄上刻一点图,

有的在门户上画一些画,心心相印,口口相传,文字就多起来,史官一采集,便可敷衍记事

了。

中国文字的由来,恐怕也逃不出这个例子。

”这里鲁迅告诉我们()

A.汉字是史官或巫创造的b.汉字是口口相传的文字

c.汉字是仓颉创造的D.汉字是劳动人民集体创造的

27.“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

一般滋味在心头。

”这种文学艺术的特点是()

A.辞藻华丽,手法夸张b.长短不齐,便于抒发感情

c.可雅可俗,抒情叙事兼长D.题材多样,表现手法丰富

28.欧阳修《盘车图》诗云:

“古画画意不画形,梅诗咏物无隐情。

忘形得意知者寡,不

若见诗如见画。

”该诗描写的绘画及其风格是()

A.文人画,重视写意b.山水画,重视写实

c.花鸟画,浓墨重彩D.人物画,形神俱备

29.我国古代科学技术是在封建社会初创的秦汉时期形成的,从建立与巩固新的封建秩

序出发,科学技术直接为发展生产服务就成为必然的事,因此它更多地具有?

的色彩。

料省略处应该是()

A.经验性b.描述性c.实用性D.本土化

30.有人说:

“文字的发明是人类发展史上石破天惊的大事。

”对“石破天惊”的准确解

读是()

A.有了文字人类才得以交流b.文字是传播和传承文化的唯一载体

c.文字是人类进入文明时代的重要标志之一D.文字最能体现人类的创造力

Ⅱ卷(非选择题共40分)

31.阅读下列材料(13分)

材料一为政以德,譬如备臣,居其所而众星拱之。

子为政,焉用杀?

子欲善而民善也。

──《论语》

材料二夫严刑者,民之所畏也;

重刑者,民之所恶也,帮圣人陈其所畏以禁其邪,设

其所恶以防其奸,是以国安而暴乱不起。

──《韩非子》

材料三在中国的王道,看上去虽然好像是和霸道相对立的东西,其实却是兄弟。

──鲁迅《关于中国的二三事》

材料四至论天下之理,则要妙精微,各有攸当(得当之处);

亘古亘今,不可移意,唯

古之圣人为能尽之;

而其所行所言,无不可为天下后世不易之大法。

──朱熹《行宫便殿奏札》

材料五前三代,吾无论矣,后三代汉、唐、宋是也,中间千百余年而独无是非者,岂

其人无是非哉?

咸以孔子之是非为是非,固未尝有是非耳。

──李贽《藏书》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和材料二,指出其不同的政治主张和相同的目的。

(6分)

(2)依据材料三,鲁迅指出了怎样的实质问题?

(2分)

(3)依据材料四和材料五指出朱熹和李贽的观点有什么不同,这种不同说明了什么问

题?

(3分)

(4)今天对待儒家思想的基本态度是什么?

32.阅读下列材料:

(10分)

材料一

材料二欧洲文艺复兴初期四种发明的传入流播,对现代世界的形成,曾起重要的作

用.造纸术和印刷术,替宗教改革开了先路,并使推广民众教育成为可能.火药的发明,消除了

封建制度,创立了民国军制.指南针的发明导致发现美洲,因而使全世界,而不再是欧洲成为历

史的舞台。

材料三鲁迅在《电的利弊》一文中说:

“外国用火药制造子弹御敌,中国却用它

来做爆竹敬神;

外国用罗盘针航海,中国却用它来看风水”。

(1)从材料一种你能得到哪些信息?

(2)依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四大发明在推动欧洲向近代社会转变过程中的作用

(不得摘抄原文)(6分)

(3)材料三反映了什么问题?

(1分)

(4)四大发明在西欧和中国的不同用途说明了什么?

33.阅读下列材料:

(17分)

材料一唐朝的中国文化由于印度文化的输入,获得了飞跃的发展。

不但在中国文化史

上已达到了登峰造极之境,在世界文化史上也罕与伦比。

最近有位美国外交官员参观了武后

陵墓,看到峙立在两旁的各国使节的石像时,感慨地说:

“当时我们美国在哪里?

”千余年前中国国际交往已如此频繁,难怪后人要叹为观止了。

——《文化冲突与时代选择》

材料二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之境界:

“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此第一境也。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此第二境也。

“众

里寻他千XX,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此第三境也。

——王国维《人间词话》

材料三从思想内涵和题材表现上来说,明清小说最大限度地包容了传统文化的精华,

而且经过世俗化的图解后,传统文化竟以可感的形象和动人的故事而走进了千家万户。

传统

文化给明清小说提供了丰富的养料,而明清小说又将传统文化空前地发扬和丰富,在艺术形

象和艺术细节的演绎中予以创造性的阐说。

——《明清小说》

(1)唐代文化“在世界文化史上也罕与伦比”形成的原因是什么?

(5分)

(2)指出王国维评价使用的文学形式,分析其繁荣的原因。

(7分)

(3)根据材料三分析明清小说的特点。

以上三则材料说明什么问题?

河北邢台外国语学校

20XX-20XX学年度第一学期9月月考试题

参考答案

答案:

ADbbDbbcbAcAbbccbccbcbDcDDbAcc

31.

(1)不同点:

孔子重“德”,反对苛政和任意刑杀;

韩非子重刑,强调用重刑治世。

都为统治者提供治国方案。

(2)鲁迅认为无论儒家思想还是法家思想都是维护统治阶级利益的政治思想,两者在实

质上是一致的。

篇二:

试卷

安溪一中20XX年高二年理科历史期中考试卷(必修三)

(考试时间:

60分钟;

满分100分;

出卷者:

周淑玲;

审题者:

林英)

第Ⅰ卷(60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1.“知足常乐”源于古代“无为而治”思想,提出这一思想的学派是

A.儒家b.法家c.道家D.墨家

2.孟子继承和发展了孔子的学说,后世尊他为“亚圣”。

下列儒家思想观点中,属于孟子提出的闪耀着“民本”思想光芒的是

A.“天行有常”b.“有教无类”c.“独尊儒术”D.“民贵君轻”

3.董仲舒说:

“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意不同,是以上亡以持一统。

”为此,他向汉武帝提出

A.天人感应学说b.君权神授思想

c.独尊儒术建议D.崇尚法治主张

4.儒家思想能够长期成为中国传统社会的统治思想,主要是由于

A.董仲舒对儒家学说作了发挥b.儒家思想代表了劳动人民的利益

c.儒家思想适应君主专制统治的需要D.汉武帝任用信奉儒家思想的人做大官

5.他是一代理学大师,认为“理在先,气在后”提出“存天理,灭人欲”,他是

A.朱熹b.陆九渊c.王阳明D.张载

6.中国古代有两个思想文化非常活跃的时期,他们是

A.春秋战国时期和秦汉时期b.秦汉时期和隋唐时期

c.隋唐时期和明末清初时期D.春秋战国时期和明末清初时期

7.“易姓改号谓之亡国,仁义充塞而至于率兽食人,谓之亡天下!

保天下者,匹夫之贱。

与有责焉耳矣。

”这段话出自

A.顾炎武b.黄宗羲c.王夫之D.李贽

8.中国古代四大发明对人类文明影响巨大。

其中,蔡伦最大的贡献是

A.发明指南针b.发明活字印刷术

c.改进造纸术D.发明火药

9.汉字构型独特,数量繁多,是一种形、义、音紧密结合的单体文字,记录着世界上最大一支人群的“母语”。

其演变的脉络是

A.甲骨文——金文——篆书——隶书b.甲骨文——金文——隶书——篆书

c.金文——甲骨文——篆书——隶书D.甲骨文——隶书——篆书——金文

10.一个电视剧摄制组布置三国初年曹植的书房。

为再现真实的历史场景,其道具可选用:

①毛笔、纸张②一叠印刷的书籍③一本《论语》④王羲之的《兰亭序》

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

11.现存最著名的北宋市井风俗画作品的作者是()

A.顾恺之b.吴道子c.张择端D.郑板桥

12.“世上疮痍,诗中圣哲;

民间疾苦,笔底波澜。

”这副对联称颂的是

A.屈原b.李白c.杜甫D.孟浩然

13.“写鬼写妖高人一等,刺贪刺虐入木三分。

”郭沫若把这份恰如其分的评价给予了

A.《水浒传》b.《西游记》c.《聊斋志异》D.《儒林外史》

14.提出“认识你自己”名言,是哲学真正成为一门研究“人”的学问的人是

A.普罗塔戈拉b.苏格拉底c.柏拉图D.亚里士多德

15.歌颂人文主义思想的名言“人是一件多么了不起的杰作?

在行为上多么像一个天使!

在智慧上多么像一个天神!

宇宙的精华!

万物的灵长!

”出自

A.薄伽丘的《十日谈》b.孟德斯鸠的《论法的精神》

c.但丁的《神曲》D.莎士比亚的《哈姆雷特》

16.马丁路德认为:

人人可以直接与上帝交流;

个人的自由与权利是不能被任何人剥夺的,因为这是上帝赐予每一个人的。

这反映了马丁路德的思想主张是

A.提倡“信仰即可得救”b.极力反对教会神学

c.国家权力高于教会D.简化宗教仪式

17.启蒙运动的斗争矛头主要指向

A.神学世界观b.封建专制制度c.封建等级制度D.天主教会

18.孟德斯鸠认为:

“要防止滥用权力,就必须以权力约束权力。

”此话反映他的主张是

A.人民主权说b.开明君主制c.社会契约论D.权力的制约与平衡

19.实现了自然科学第一次理论性大综合的是

A.哈维的血液循环学说b.法拉第的电磁感应理论

c.牛顿的经典力学体系D.爱因斯坦的相对论

20.“一个苹果让牛顿吸引了世界,一壶沸水让瓦特转动了世界,一个元素让爱迪生点燃了世界?

”,该广告词中瓦特的贡献是

A.研制彩色电视b.发明电灯c.研制内燃机D.改良蒸汽机

21.物质、能量息是人类社会生活的三个基本要素,但人类对三者的认识和应用却不同步。

下列与此相关的科技成就依次是

A.原子能利用→经典、信力学→相对论→互联网

b.相对论→原子能利用→经典力学→互联网

c.经典力学→互联网→原子能利用→相对论

D.经典力学→相对论→原子能利用→互联网

22.发誓要用笔来完成“拿破仑用剑没有办到的”事业的文学家是

A.雪莱b.雨果c.巴尔扎克D.托尔斯泰

23.下列音乐作品中,不是贝多芬创作的是

A.《英雄交响曲》b.《牧神午后·

前奏曲》

c.《田园交响曲》D.《命运交响曲》

24.下列近代西方美术作品,其作者是凡·

高的一幅是

AbcD

25.孙中山认为,西方国家贫富不均,劳资矛盾尖锐,“社会革命其将不远”,中国应防患于未然,因此他提出了

A.民族主义b.民权主义c.民生主义D.民粹主义

26.不同的时代需要不同的理论来指导,把毛泽东思想确立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的会议是

A.中共一大b.中共七大c.遵义会议D.中共八大

27.“北方吹来十月的风,警醒我们苦兄弟”与这句话直接相关的是

A.五四运动b.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c.毛泽东思想D.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28.右图为1998年长江发大水,解放军官兵为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奋力堵截九江大堤决口的情景。

这一画面反映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哪个方面的内容

A.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

B.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C.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D.代表社会主义发展方向

29.邓小平说:

“教育是一个民族最根本的事业。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政府为推进教育发展采取的最大举措和取得的成就有:

①提出“三个面向”的指导方针②国民教育体制初步形成

③颁布《义务教育法》④实行“科教兴国”发展战略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

30.“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方针是建设新中国科学文化事业的根本保证。

“百家争鸣”是指:

A.学术领域b.艺术领域c.政治领域D.经济领域

第Ⅱ卷(40分)

二、非选择题(每小题10分,4小题共40分)

31.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拱之。

…子为政焉用杀?

子欲善而民善矣。

——《论语》

重刑者,民之所恶也。

故圣人陈其所畏以禁其衰,设其所恶以防其奸,是以国安而暴乱不起。

——《韩非子》

材料三至论天下之理,则要妙精微,各有攸当;

古今,不可移意,唯古之圣人为能尽之;

——朱熹《行宫便殿奏札》

材料四李贽公开以“异端”自居,毕生以反对礼教、抨击道学为己任……反对“咸以孔子之是非为是非”,提出天理、人欲没有区别的见解……

(1)依据材料一、二指出儒、法政治主张各是什么?

两种主张在目的上有何相似?

(4分)

(2)依据材料三、四指出朱熹和李贽的观点有何不同?

(3)以上材料反映了儒家思想的演变、沉浮。

北洋军阀时期,袁世凯大搞“尊孔复古”,新文化运动中提出“打倒孔家店”,我们今天应如何对待儒家思想?

篇三:

高二历史月考试题

东苑高级中学高二历史第一次月考试题

1.本试题分第Ⅰ卷和第Ⅱ卷两部分。

第Ⅰ卷6页为选择题,60分,第Ⅱ卷2页为非选择题,40分,共100分。

考试时间为90分钟。

2.答第Ⅰ卷前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号、考试科目涂写在答题卡上。

第Ⅰ卷每小题选出答案后,都必须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AbcD)涂黑,如需改动,必须先用橡皮擦干净,再改涂其他答案。

第Ⅰ卷(选择题,共60分)

一、选择题:

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在每小题所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春秋战国时期,学术空气空前活跃,形成百家争鸣局面,下列哪一方面是这种局面形成的客观条件()

A.诸侯割据局面的影响b.封建制度已经确立

c.各国国君重视人才D.教育日益普及

2.孔子“仁”的思想在先秦时期的进步意义主要是()

A.满足新兴地主阶级的政治需要b.抑制统治者的暴政

c.成为各国变法的理论依据D.奠定“非攻”主张的思想基础

3.今天我党大力倡导“以德治国”,对此,我们可以继承发扬儒家学说中的()

A.“和为贵”和“仁”的思想b.农本思想

c.有教无类思想D.民为贵,君为轻思想

4.“奉法者强,则国强;

”持这一观点的人应是()

A.墨翟b.孟轲c.荀况D.韩非

5.“父前行,子踵后。

路遇长者,敛足拱手。

尊长在前,不可口唾。

”这是在敦煌发现的唐宋时期少儿启蒙读物中的句子,它反映当时的教育()

A.鼓励儿童活泼机智b.突出地方教育特色

c.提倡父子教学相长D.注重儒家伦理道德

1

6.下列关于“百家争鸣”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百家争鸣”是当时社会大变革的产物

b.百家学派相互诘难批驳,彼此水火不容

c.“百家争鸣”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

D.“百家争鸣”对社会发展的影响重大而深远

7.孔子和苏格拉底是公元前5世纪的东西方思想巨人,两者思想的不同之处是()

A.重视道德的意义b.肯定人的价值

c.强调知识的作用D.推崇君主权威

8.“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直接服务于()

A.封建经济的分散性b.封建国家的中央集权c.“百家争鸣”D.分裂割据

9.隋唐时期,我国儒学发展进入一个更辉煌时期,其原因不包括()

A.儒学家提出“三教合归儒”b.唐太宗尊孔倡儒学

c.佛教、道教被禁止传播D.出现儒家经典标准读本

10.清风吹动旗幡,一人说是风动,一人说是幡动。

禅宗六祖慧能说,不是风动,不是幡动,而是两位心动。

在世界的本原问题上,与慧能的观点有相似之处的思想家是()

A.孔子b.程颢c.朱熹D.王阳明

11.王阳明和二程、朱熹学说的共同之处不包括()

A.仁是与万物俱生的b.“天理”是万物的本原

c.把天理和伦理道德相联系D.宇宙便是吾心

12.明清之际,下列哪些因素为早期民主思想的产生奠定基础()

①封建制度的衰落②封建专制的加强③商品经济发展④封建制度的完善

A.①②b.②④c.①③D.③

2

13.《四库全书总目提要》称某人的著述“狂悖乖谬,非圣无法”,“排击孔子,别立褒贬”。

这里的“某人”是指()

A.李贽b.黄宗羲c.顾炎武D.王夫之

14.某思想家说:

“我之出而仕也,为天下,?

为万民,非为一姓也?

”他所反对的是()

A.民主共和制b.中央集权制

c.专制主义制度D.君主立宪制

15.“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思想,源于下列哪位思想家的哪部著作()

A.黄宗羲《明夷待访录》b.顾炎武《日知录》

c.李贽《续焚书》D.王夫之《船山遗书》

16.传统文化强调人要奋发有为,勇于担当。

下列名句中体现出强烈的社会责任感的有()①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②鞠躬尽瘁,死而后巳③位卑未敢忘忧国④天下兴亡,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耳⑤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A.①②③④b.①②③⑤c.②③④⑤D.①②④⑤

17.在西方,火药、指南针和印刷术对于推翻封建统治、开拓世界市场、推动科学革命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它们在明清时期的中国却未能推进社会革命。

其重要原因之一在与当时的中国()

A.固守农耕自然经济生产方式b.受到西方殖民者侵扰

c.国家分裂、国力衰弱D.经济停滞倒退

18.鲁迅说:

“外国用罗盘针航海,中国却用它看风水。

”这句话说明的实质问题是()

3

A.中国封建迷信思想盛行b.中国自然经济发展不需要科技

c.外国资本主义迅速发展D.社会环境决定科技作用的发挥

19.关于中国古代数学成就的描述,正确的是()

A.《九章算术》大约成书于西汉b.中国是世界上最早使用十进位制计数法的国家

c.中国古代的计算工具,最早使用的是算盘D.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英语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