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炉炼钢工艺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20525064 上传时间:2023-01-23 格式:DOCX 页数:44 大小:294.3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转炉炼钢工艺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4页
转炉炼钢工艺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4页
转炉炼钢工艺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4页
转炉炼钢工艺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4页
转炉炼钢工艺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转炉炼钢工艺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转炉炼钢工艺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转炉炼钢工艺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4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转炉炼钢工艺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出钢

倒渣完

毕)加

废钢,

兑铁水

下氧

枪,

点火

吹炼

从高位

料仓加

熔剂

(造渣料)

吹炼过

程加熔

剂、调

整枪位

控制炉渣

副枪

测量

或倒

炉取

样测温

氧枪

停止

供 

(拉

碳)

终点副

枪测量

或倒炉

测温取样

(出尽

钢水)

溅渣

供氧

时间

1~3

20~70

~80

~l00

吹炼时间%

图10—1 

转炉吹炼一炉钢过程中金属和炉渣成分的变化

第二节 

装入制度与装入操作

一、装入量

装入量指炼一炉钢时铁水和废钢的装入数量,它是决定转炉产量、炉龄及其他技术经济指标的重要因素之一。

在转炉炉役期的不同时期,有不同的合理装入量。

对于公称容量一定的转炉,金属装入量在一定范围内变化。

转炉公称容量有三种表示方法:

平均炉金属料(铁水和废钢)装入量,平均炉产良锭(坯)量,平均炉产钢水量。

这三种表示方法因出发点不同而各有特点,均被采用,其中以炉产钢水量使用较多。

用铁水和废钢的平均炉装入量表示公称容量,便于做物料平衡与热平衡计算。

装入量中铁水和废钢配比是根据热平衡计算确定的。

通常,铁水配比为70%~90%,其值取决于铁水温度和成分、炉容量、冶炼钢种、原材料质量和操作水平等。

在确定装入量时,必须考虑以下因素:

1.要保证合适的炉容比。

炉容比是指转炉内自由空间的容积(V)与金属装入量(t)之比(V/t,m3/t)。

它通常波动在0.7~1.0。

我国转炉炉容比一般不小于0.5。

合适的炉容比是从实践中总结出来的,它与铁水成分、冷却剂类型、氧枪喷头结构和供氧强度等因素有关,应视具体条件加以确定。

表10—2列出了我国一些钢厂转炉的炉容比。

表10-2 

一些钢厂转炉的炉容比

厂名

宝钢

一炼钢

武钢

三炼钢

鞍钢

攀钢

二炼钢

太钢

天钢

吨位

300

250

150

120

80

50

20

炉容比m3/t

0.88

0.87

0.86

0.90

0.71

0.97

0.85

2.要有合适的熔池深度。

合适的熔池深度应大于顶枪氧气射流对熔池的最大穿透深度的一定尺寸,以保证生产安全、炉底寿命和冶炼效果。

表10—3为一些大、中型氧气顶吹转炉的熔池深度。

表10—3 

一些大、中型转炉的熔池深度

装入量(t)

100

200

熔池深度

(mm)

1050

1190

1250

1650

1900

3.应与钢包容量、浇铸吊车起重能力、转炉倾动力矩大小、铸机拉速及模铸锭重等相适应。

二、装入制度

装入制度是指一个炉役期中装入量的安排。

装入制度有三种:

定量装入、定深装入和分阶段定量装入法。

1.定量装入 

定量装入是指在整个炉役期间,保持每炉的金属装入量不变。

优点是生产组织简便,操作稳定,有利于实现过程自动控制,多为大型钢厂采用。

缺点是容易造成炉役前期装入量偏大而熔池偏深,炉役后期装入量偏小而熔池偏浅。

2.定深装入 

定深装入是:

指在整个炉役期间,保持每炉的金属熔池深度不变。

优点是氧枪操作稳定,有利于提高供氧强度和减少喷溅,不必当心氧气射流冲击炉底,可以充分发挥转炉的生产能力。

但它使装人量和出钢量变化较频繁,给组织生产带来困难。

3.分阶段定量装入 

分阶段定量装入是指在一个炉役期中,按炉膛扩大的程度划分为若干阶段,每个阶段实行定量装入。

它兼有前两者的优点,是生产中最常见的装入制度。

三、装入操作

上炉出钢完毕,溅渣护炉后,炼钢工检查炉衬情况,若各部位完好,便可以组织装料,继续炼钢。

装料的程序一般是先加废钢,后兑铁水。

1.加废钢

由于顶吹转炉主要靠铁水的物理热和化学热来炼钢,为了合适地掌握冶炼过程和终点温度,根据铁水条件需配加一定数量的废钢作为冷却剂。

加废钢一般由炉前摇炉工指挥,转炉向前倾30°

至45°

指挥天车对正转炉,将废钢料槽的前沿落在转炉的炉口上。

然后指挥天车起付钩将废钢倒入转炉。

2.兑铁水

混铁炉工将本炉所要铁水跟随天车送至炉前,为了节约时间,应在上一炉出钢前就把铁水准备好。

炉前工指挥天车的位置应转炉的侧面,在天车工和摇炉工都能看见的地方,哨音和手势要清楚。

向转炉兑铁前应指挥天车对正转炉。

转炉应向前倾+30°

左右,指挥天车高度适宜后,缓慢向炉内兑铁水。

随着天车小钩的上升,缓慢向下摇炉至+60°

左右结束。

在兑铁水时要防止洒铁。

3.废钢比

废钢装入量和总装入量之比称为废钢比。

增加废钢比可以降低铁水消耗,降低转炉生产成本,还可以降低散状料的加入量,减少渣量,从而降低炉渣对炉衬的机械冲刷。

转炉炼钢厂根据各自的铁水条件和冶炼品种来确定废钢比,一般在10%-15%。

第三节供氧制度与供氧操作

氧气顶吹转炉在一炉钢的吹炼过程中,元素的氧化,造渣去除磷硫,熔池升温等主要任务都是通过氧气流股与金属熔池的作用——供氧来完成的。

通过供氧制度可以控制熔池元素氧化速度,控制造渣和炉渣的氧化性,所以供氧制度对造渣去除硫磷,喷溅量、以及炉衬寿命等均有直接影响。

供氧制度的主要内容包括合理确定喷头结构、供氧压力、供氧强度、喷枪高度以及在吹炼中如何调节枪位。

一、氧射流及其与熔池的相互作用

1.氧气射流无论对哪一种转炉,顶部氧流都是最重要的供氧渠道。

顶氧射流是从出口马赫数远大于l的喷头中喷出的超音速射流。

它由超音速段、音速段和亚音速段组成,其射程随出口气流马赫数增大而延长。

除超音速段外,射流断面不断扩大。

与自由射流相比,喷入炉膛的氧射流与炉内介质存在温度差、浓度差和密度差,此外还存在反向流动介质和化学反应。

炉膛内的氧射流实质上是一种复杂的扩张流,是具有化学反应的逆向流中的非等温超音速湍流射流。

氧射流的能量主要用于搅动熔池,克服阻力及能量损失。

研究表明,用于搅动熔池的能量约占射流初始能量的20%,克服浮力的能量约占5%~l0%,非弹性碰撞的能量损失约占70%~80%。

多孔喷头的设计是基于分散氧流,增加它与熔池的接触面积,使吹炼更趋平稳;

它对熔池搅拌力减小,但使成渣速度加快。

2.氧射流与熔池的相互作用。

氧射流与熔池接触时在液面上形成冲击区——凹坑,凹坑实际上是高温反应区。

热模拟实验表明,高温反应区呈火焰状,亦称火点。

它由光亮较强的中心(一次反应区)和光亮软弱的狭窄的外围(二次反应区)所构成。

据测定,反应区的温度在2000~27000C之间。

通常,一次反应区直接氧化反应优先得到发展,二次反应区间接氧化反应得到发展。

穿透深度和冲击面积是凹坑特征的主要标志,弗林等人在0.05~90t转炉上得出了确定穿透深度的公式。

实验条件下发现,驱动压力对冲击面积的影响不明显。

当冲击速度增加到一定值后,冲击面积随驱动压力的升高而增加,但在高于设计压力的附近变化平缓;

无论是多孔喷头还是单孔喷头,枪位对冲击面积的影响规律相同。

冲击面积随枪位的变化,对应于不同的冲击速度存在一个最佳位置,对应于最大冲击面积下的枪位可由公式来确定。

熔池的搅拌程度与氧射流的冲击强度密切相关。

氧射流冲击力大(硬吹),则射流的穿透深度大,冲击面积小,对熔池的搅拌强烈;

反之(软吹),则射流的穿透深度小,冲击面积大,对熔池搅拌弱。

在氧射流的作用下,熔池将受到搅拌,产生环流、喷溅、振荡等复杂运动

在不同的吹炼方式下,熔池的化学反应形式也不同。

硬吹时,载氧射流大量进入钢中,碳的氧化反应激烈,而熔渣氧化性弱;

反之,则进入钢中氧少,熔渣氧化性提高。

定性得到证实的元素氧化机理为:

第一,当C,Mn,Si,P等元素含量大于0.1%—0.3%时,它们优先在金属—气体界面上氧化,此时氧由气相内部向金属表面的传质是反应过程的限制环节。

第二,在上述条件下可以进行下述一系列反应:

铁的氧化反应的发展程度取决于C,Mn,Si的浓度。

第三,当这些元素的含量高时,其氧化速度很少与温度有关。

碳和锰的反应主要受氧的传质控制,其活化能为16.8~18.9kJ/mol。

硅的氧化则可能不仅如此,它的活化能为25.0~33.5kJ/mol,这说明硅的氧化不是在纯外部扩散状态下进行,而是在外部和内部扩散之间的某种过渡状态下进行。

这是由于在金属表面上形成的硅质炉渣、对氧向液体金属界面的扩散造成附加阻力所致。

第四,元素的氧化次序取决于化学反应自由能变化的比值,还与该元素在钢中的浓度及其氧化物在渣中或气相中浓度有关,而与元素的表面活性关系不大。

研究表明,氧射流能量如果全部用于搅拌熔池,仅仅是C0搅拌能量的10%~20%。

因此,顶吹转炉的缺点之一就是吹炼前、末期搅拌不足,因为此时产生C0气泡数量有限。

3.乳化和泡沫现象。

由于氧射流对熔池的强烈冲击和C0气泡的沸腾作用,使熔池上部金属、熔渣和气体三相剧烈混合,形成了转炉内发达的乳化和泡沫状态。

冶金中准确的乳化概念是金属液滴或气泡弥散在炉渣中,若液滴或气泡量较小而且在炉渣中可以自由运动,则该现象叫渣钢或渣气乳化;

若炉渣中仅有气泡,而且数量多或气泡大,气泡无法自由运动,则该现象叫炉渣泡沫化。

可见,炉渣泡沫化是渣气乳化体系的一种特例。

由于渣滴或气泡也能进入到金属熔体中,因此转炉中还存在金属熔体中的乳化体系。

渣钢乳化是冲击坑上沿流动的钢液被射流撕裂成金属滴所造成的。

如图10—2所示,液滴形成由下述关系所决定:

图10—2 

液滴生成示意图

第一,如果在相界面上液滴的惯性力大于表面力和浮力的总和时,在金属液层上缘形成滴。

第二,形成液滴所需要的力是由流动钢液的动能转化而来。

吹炼时金属和炉渣紧密相混,仅把冲击坑表面看成氧气—金属接触面是不适宜的。

通过估算,lOOt转炉吹炼时的凹坑体积约10L,表面积约为0.1m2,而反应区内液滴的总表面积却超过lm2,至少比凹坑表面积大一个数量级。

巴普基兹曼斯基曾用不同方法对金属与炉渣的总接触面积进行估算,有意义的是估算结果相差不大,即金属和炉渣的接触面积约为30~60m2/t金属。

显然,它为熔池内各界面反应的快速进行创造了有利条件。

二、氧枪和喷头特点

1.氧枪结构

氧枪又称吹氧管或喷枪,它是氧气顶吹转炉炼钢过程中向熔池供氧的主要设备。

氧枪是由喷头,枪身和枪尾三部分组成。

枪身由直径不同的三根无缝的钢管同心套装在一起,内层管又叫中心氧管,是氧气的通道,中层管和外层管分别叫中层套管和外层套管,中心氧管和中套管之间形成的环缝为冷却水通道,中层套管和外层套管之间形成的环缝为冷却水的回水通道、喷头用紫铜锻造后切削加工而成或铸造成型。

枪尾结构由包括氧气及冷却水的进出水管接头、吊环、法兰盘和高压软管组成。

喷枪结构如图10—3所示。

2.喷头类型及特点

喷头又称枪头或喷嘴。

高压氧气在输氧管道中的流动速度较低,一般在60m/s下。

氧气流通过喷头后,形成超音速的氧射流,流速为500—600m/s,为音速二倍左右。

喷头能最大限度地将氧气的压力能转化为动能获得超音速流股,借此向熔池供氧并搅动金属熔池以达到吹炼目的,采用合理的喷头结构是氧气顶吹转炉炼钢的关键问题之一。

            

图10—3直型氧枪示意图

目前国内外氧气顶吹转炉所采用的喷头类型是多种多样的。

按喷头形状和特点可分为拉瓦尔型、直简型、及螺芯型等。

按喷头孔数可分为单孔及多孔喷头;

按吹入物质可分为氧气喷头、氧—燃喷头及喷粉料的喷头。

各种喷头结构如图10—4、10—5、10—6、10—7、10—8、10—9、10—10所示。

拉瓦尔型喷头由收缩段,喉口和扩张段三部分组成,如图10—5所示。

喉口位于收缩段和扩张段的交界处。

喉口截面积最小,通常称为临界截面,而喉口直径又称临界直径。

一般喉口长度为直径的1/2—1/3。

           

图10—4拉瓦尔喷头结构         图10—5三孔拉瓦尔型喷头示意图

        

图10—6 

单三式喷头结构示意图     

 图10—7 

三喉式喷头结构示

单孔拉瓦尔型喷头是氧气顶吹转炉早期使用的一种喷头,现在小炉子仍然使用。

大中型氧气顶吹转炉一般采用多孔喷头。

氧、油、燃喷头适用于废钢比大的转炉。

        

   

      

图10—8 

三孔直筒型喷头示意图

       

          

图10—9 

长喉氧—石灰喷头

       

 

     

 图10—10 

氧、油、燃喷头示意图

三、枪位对吹炼过程的影响

生产中通过变化氧枪高度,即改变喷头与熔池液面间的距离,或者调节供氧压力大小的方式来改变氧气、炉渣、金属液三者的相对运动状态,以达到控制炉内反应的目的。

1.枪位与熔池搅拌的关系

从氧气流股与金属熔池的相互作用可知,在氧气顶吹转炉中熔池搅拌的推动力来自于两个方面,一是氧枪吹入的氧气流股穿入金属溶池内,使炉渣、金属液被击碎并搅动熔池,另一个是由于炉内碳的氧化所产生的C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小学作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