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产20吨生态茶产业化建设项目立项申报书.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052029 上传时间:2022-10-26 格式:DOCX 页数:35 大小:102.8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年产20吨生态茶产业化建设项目立项申报书.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5页
年产20吨生态茶产业化建设项目立项申报书.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5页
年产20吨生态茶产业化建设项目立项申报书.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5页
年产20吨生态茶产业化建设项目立项申报书.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5页
年产20吨生态茶产业化建设项目立项申报书.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年产20吨生态茶产业化建设项目立项申报书.docx

《年产20吨生态茶产业化建设项目立项申报书.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年产20吨生态茶产业化建设项目立项申报书.docx(3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年产20吨生态茶产业化建设项目立项申报书.docx

年产20吨生态茶产业化建设项目立项申报书

扶持对象:

农民专业合作社

工程类别:

农产品加工工程(茶叶)

工程代码:

国家农业综合开发产业化经营财政补助工程

安徽省池州市石台县

农民专业合作社工程申报书

 

工程名称:

石台县年产20吨生态茶产业化建设工程

石台县郑村茶叶专业合作社

年产20吨生态茶产业化建设工程

一、合作社基本情况

1.1合作社简况

1.1.1工程单位名称:

石台县郑村茶叶专业合作社

1.1.2企业性质:

农民合作经济组织

1.1.3合作社理事长:

张小红

1.1.4办公地点:

安徽省石台县小河镇郑村村

1.1.5发展历程:

郑村茶叶专业合作社位于石台县小河镇,郑村村是由原郑桂村、胜利村合并成立,农业整体资源以林茶为主,全村现有410户、1478人,土地面积2010.36亩,现有茶园2000余亩,板栗4500亩,毛竹1100亩,2010年农民人均收入3000元.

2004年,由本村张小红作为发起人,按照自愿、民主、平等、互利地原则成立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综合服务、民主管理地郑村茶叶专业合作社,吸收本村社员153户,社员出资总额65300元,选举产生了理事会,监事会,制定了《合作社章程》《社员代表大会制度》《理事会工作制度》《社员管理联系制度》《资产财务管理制度》《盈余分配制度》《工程投资管理制度》《社务公开制度》《学习培训制度》《档案管理制度》等一系列规章制度,并于2008年6月进行了工商登记注册.合作社办公地点位于安徽石台县小河镇郑村村,现有办公及加工场所800平方M,合作社从事经营活动至今,产权明晰,运行机制合理,章程规范,管理制度完善,财务独立核算.

本合作社运行规范效益良好示范带动作用强,多次获得县市级表彰,合作社主导产品牯牛降野茶、佛茶、石台毛峰等多次获得石台茶叶节名优茶评比优质奖.在互惠互利,共同发展地原则下成立合作社后,严格按《农民专业合作社法》要求,建立完善地财务管理制度、财务公开制度、社务公开制度、议事决策记录制度等内部规章制度,并认真执行.

1.1.6主营业务:

红、绿茶、农副产品加工销售、农业生产资料服务.

1.1.7管理模式:

市场+合作社+农户

1.1.8人员结构:

现有社员153户,全部为农民社员,以货币出资形式入股,其中初中文化以上人员109人,中级职称以上技术人员2人,销售管理工作人员3人.

1.1.2法人代表基本情况

法人代表张小红,1972年出生,初中毕业,中共党员,现任小河镇郑村村委会委员.该同志事业心强,为人正直,诚实守信,具有现代经营理念和做大做强意识,有较强地经营管理能力和市场开拓能力,具有很强地社会关系协调能力和组织管理能力,信用良好,无破产记录,无银行欠款;无财政部门及审计机关处理处罚,无行业通报,媒体曝光等违规失信行为.2004年石台县委授予全县“双培双带”先锋称号,2006年石台县委授予全县“双培双带‘双带’”先锋称号,2006年池州市全民创业先进个人,2007年池州市农民致富创业带头人称号.

1.2运营状况

1.2.1.主业发展情况

合作社所在地石台县属国家生态经济示范区,全国无公害茶叶生产示范基地县、全国绿色食品原料(茶叶)基地县.拥有得天独厚地生态环境,现已建立高效生态茶园11万亩,全县茶园整体通过无公害认证,石台县是全国贫困县,农业劳动力价格低廉,因而生产成本较小,成为市场竞争地重要砝码.

合作社成立以来,合作社实行“市场+合作社+农户”地模式;逐步建立和完善各项规章制度,并根据会员地建议和广大茶农地要求以及自身发展地需要,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以订单形式签订种植、收购保护价、茶叶加工等各项合作协议,与农民建立紧密地利益联结体;建立了财务管理和收益分配制度,对入社社员地户产值、产量和产品购销量及股金进行了二次分配,对合作时间长、信誉度高地农户,采取了加大投入、提高收购价格等方式建立了紧密地利益联结机制;建立信息服务系统,进行农资配送、统一技术指导、统一服务等;加强培训和指导工作,开办田间学校,结合农时和生产关节点做好新技术引进和推广,购置茶园修剪采收机,组建服务队,向社员提供技术及设施服务、上门服务.

合作社和农户收益分成各按40%、60%结算,同时对合作时间长、信誉度高地农户,采取加大投入、提高收购价格等措施紧密关系,让更多地茶农获得产业化经营地效益.逐步形成“专业合作社+农户”地现代新型农村合作经济模式,增加茶农收入、壮大合作社地实力,从而实现合作社与农户双赢.

1.2.2主导产品生产及销售、盈利情况

本合作社以生产“牯牛降”牌香芽、毛峰及佛茶系列产品20余个,所有原料均来自于基地及合作社茶农,生产过程精益求精,所产茶叶具有独特地地域香和野花香,内含物质丰富、耐冲泡,其色泽萃润,肉质高香持久,滋味鲜爽,汤色明亮,叶底绿明,以其形而诱人、以其香引人,产品投放市场以来,供不应求,急需扩大生产.

目前,合作社购置了茶叶初制机械、机剪机采设备10台套,已发展茶园基地1000亩,直接带动合作社员153户.合作社通过提高收购价格、合作社茶农人均收入增加社员收益,2010年合作社年终返利29.81万元,比2009年14.93万元增加14.88万元,合作社社员年人均收入由2009年不到3100元,发展到2010年地4500元,辐射带动丁香、小河等乡镇茶农2000余户、年增收100万元以上.

2005、2006、2008年多次被评为池州市供销合作社联社“先进专业合作社”.

1.2.3合作社地财务及分配情况

2010年末,合作社总资产209.39万元,销售收入为220.85万元;截止2011年9月30日,合作社总资产233.32万元,实现销售收入176.50万元.

合作社地财务及分配情况具体情况,详见下表1-2:

表1-2工程单位2009、2010年度主要财务指标一览表

单位:

万元

年度

指标名称

2009

2010

资产总额(万元)

177.48

209.39

固定资产(万元)

126.98

145.01

流动资产(万元)

50.50

64.38

负债总额(万元)

101.74

105.01

所有者权益(万元)

75.74

104.38

实收资本(万元)

6.53

6.53

营业收入(万元)

185.47

220.85

净利润(万元)

24.93

49.69

净资产收益率(%)

32.92

47.60

社员分配收益(万元)

14.93

29.81

1.3以前年度各类财政资金对合作社地扶持情况

2008、2009、2010年以来,先后获得各级财政发展专项扶持资金总计6.5万元.

 

二、工程立项背景

2.1必要性分析

茶叶是我国重要地传统优势农产品,绿茶是国内生产地主要茶类之一,早在一千多年以前地唐代,国内就采用蒸青方法加工绿茶;我国绿茶产区分布广,凡有茶叶栽培、有茶叶生产地地方,几乎都有绿茶生产.近年来,国际、国内茶叶市场发展迅速,尤以“有机茶”为代表地纯天然、高品质、安全地绿色饮料市场上深受消费者青睐,供不应求.茶业已成为丘陵、山区地支柱产业,是我国农民脱贫致富地重要途径.

工程区池州市石台县地处长江中下游皖南山区,生态环境优越,是国家生态经济示范区、特色农业示范县和国家扶贫工作重点县.境内自然条件优越,空气和土壤质量较好,适宜发展无公害、生态茶、有机茶,所产茶叶不仅品质好,而且无污染.历史上是全省重要地产茶区,如“九华佛茶”、“石台香芽”、“雾里青”、“仙寓香芽”曾一度享誉省内外.

改革开放以来,受国家产业政策地影响,山区投入相对较少,加之受交通等客观条件地限制,丧失了许多发展机遇,经济受到很大地制约,发展缓慢,财政困难,经济落后.池州被列为国家生态经济示范区之后,为维护生态平衡做出了巨大地牺牲.同时山区缺乏必要地脱贫技能和手段,农业生产比较效益差,农民守着丰富资源过着艰苦日子,生态环境持续破坏地可能性依然存在,极大地影响了当地经济可持续发展.

石台县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气候温和,四季分明,山清水秀,生态环境优美,森林覆盖率81%,是国家级生态经济示范区、中国21世纪议程试点地区,特色农业示范县和国家扶贫工作重点县,有“九山半水半分田”之称,是典型山区县.石台是我国著名地茶叶之乡,产茶历史悠久,是历史名茶主产地,是全国无公害茶叶标准化生产基地和全国绿色食品(茶叶)原料标准化生产基地县.

进入新世纪以来,石台县委、县政府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尊重石台实际,因地制宜提出“绿色石台、皖南茶乡”发展战略,抓住国家发展“三农”地机遇,出台多项扶持政策,大力推动茶产业化进程,实施名优茶振兴工程,建成生态茶园11.2万亩,茶业生产和加工茶叶总量4500吨,产值2.16亿元,茶叶生产规模逐步扩大,加工能力不断增强,茶叶品质逐年提高,产业化经营格局初步形成.全县90%农户做茶叶事、吃茶叶饭,农民人均收入50%来自茶叶,石台人均茶园面积、茶叶产量、茶叶收入均居全省前列,成为石台经济地支柱产业,农民增收致富地最主要地途径.

随着化肥、农药等现代技术地应用与推广,茶叶生产得到了很大发展.但是由于在生产上投入了大量地高能物质,也带来了一系列地问题,如,农业耕作制度不合理,农用化学品投入依赖性强,农业面源污染时有发生,引起水土流失,土壤肥力下降,农业生产条件日益恶化,使土地和农产品受到污染;一方面冲击了茶园生态系统,破坏了这个系统中地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另一方面是促进了茶园生态环境地污染和浪费,产品质量下降.加之石台山区茶农多数依赖于传统技术和加工方式,茶园较分散,良种茶园不多,管理不够精细,茶业产业化程度低,茶叶利用仍以初级产品为主,缺乏深度开发,名优茶加工设备较少,加工技术及品位较低,产量未成规模,导致在价格上不能体现了产品本身地“价值”,在市场竞争中不足,茶产业整体科技含量不高,产品附加值低,茶农环保意识有待提高等,制约了当地茶产业比较优势地发挥,直接影响到产业发展和茶农增收.所以我们茶叶行业应该抓住机遇,积极发展农业循环经济,扩大有机茶生产、努力拓宽国内外市场,实现茶业增效、茶农增收.

近年来,郑村茶叶专业合作社围绕石台县委县政府打造“中国原生态最美山乡”总体目标,遵循生态学原理和市场经济规律,运用循环经济和可持续发展理论,利用所在地地自然环境,旅游资源和生态优势,按照特色、休闲、观光农业地发展思路,以市场需求为导向,通过“合作社+基地+农户”模式大力发展生态农业,积极推广猪-沼-茶(林果)生态种养模式和高效生态农业生产技术,按照标准化、特色化、科技化建立高效茶园示范基地,提高茶园单位面积地效益、带动茶农增收;引进相关设备、先进生产线和加工工艺,不断扩大生产加工能力.依靠科技进步和科技创新,发展绿色农业和特色农业,促进生态系统与经济系统地良性循环,走生态农业产业化之路.

2.1.1工程建设是完善产业链、促进茶产业化发展地需要

本工程地实施后,以发展优质茶原料基地为支撑,将分散地茶农组织起来,做好茶产业链地产前、产中、产后各环节地联结,按照现代农业产业经营模式,通过合作社地纽带作用,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形成了产业从基地种植到加工地良性循环、发展.

一是按照“生产、加工、销售”产业链和“合作社+基地+农户”地经营机制,组建茶叶合作社,实行“统一生产,统一管理,统一收购,统一加工、统一销售”,实行订单生产,以共同利益为纽带,将农民连接起来,有利于形成茶叶种植规模化、加工专业化、经营一体化,实现农户与合作社利益“双赢”;

二是及时按市场价收购收购鲜叶加工,不仅彻底解决茶农卖茶难,而且解放了农村劳动力,使农民从繁杂地制茶劳作中解脱出来,建立优质原料基地;

三是通过引进地先进实用技术地推广和新技术地应用,引导农民发展现代农业生产,用科学技术提高农户地种茶效益.增强茶农科技创新和应用能力,把科技进步贯穿于农业生产地全过程,提高茶农地科技文化水平和职业技能,引导农户逐步摆脱传统地种模式,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学科竞赛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