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二轮复习专题21中外历史人物评说教学案.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050393 上传时间:2022-10-26 格式:DOCX 页数:38 大小:349.0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历史二轮复习专题21中外历史人物评说教学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8页
高考历史二轮复习专题21中外历史人物评说教学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8页
高考历史二轮复习专题21中外历史人物评说教学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8页
高考历史二轮复习专题21中外历史人物评说教学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8页
高考历史二轮复习专题21中外历史人物评说教学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考历史二轮复习专题21中外历史人物评说教学案.docx

《高考历史二轮复习专题21中外历史人物评说教学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历史二轮复习专题21中外历史人物评说教学案.docx(3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考历史二轮复习专题21中外历史人物评说教学案.docx

高考历史二轮复习专题21中外历史人物评说教学案

专题21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1.从题型上看,多数新课标省份高考以非选择题为唯一命题形式,且不与必修模块链接考查;但个别省份偶有选择题形式考查,凸现出自主命题的特点。

2.从内容上看,古代杰出的政治家、思想家;欧美资产阶级革命家;亚洲资产阶级革命中的杰出革命领袖等是本专题命题的重点。

3.从命题角度看,近年高考特别重视运用评价历史人物的标准、方法、角度等方面,选取教材没有讲述过的历史人物进行命题。

4.从热点考查看,通过中外杰出历史人物言行、活动,隐性考查社会现实热点.如考查古代政治家对国家和民族发展贡献的命题,隐性考查国家统一、民族团结的热点;从对东西方先哲的命题考查,折射出当今以人为本、构建和谐社会的热点等;从中外科学家的贡献命题,隐性考查当前走科学发展观之路的改革等。

统一中国的第一个皇帝秦始皇

一、秦始皇能够统一六国的原因①根本原因:

统一是历史必然趋势;②国力因素:

商鞅变法奠定经济和军事基础;③民心因素:

人民渴望统一;④个人因素:

嬴政具有雄才大略。

二、秦始皇巩固统一采取的具体措施

①政治上:

建立皇帝制,推行郡县制和三公九卿制,建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②经济上:

统一货币、度量衡,促进经济发展;③军事上:

修筑长城,北击匈奴,南征百越,增设闽中、南海、桂林、象郡,奠定了中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基本疆域;④文化上:

统一文字(小篆),有利于国家的统一和国内经济文化的交流;⑤交通上:

建立起以咸阳为中心的水陆交通网,有利于各地经济的发展和交流。

三、秦始皇的暴政的表现和暴政的影响

⑴表现:

①焚书坑儒,钳制了思想,摧残了文化;②大兴土木,劳民伤财。

③徭役繁重。

④刑法严酷。

⑵影响:

激化阶级矛盾,加速秦的灭亡。

四、评价秦始皇

①秦始皇统一中国,结束诸侯割据的政治局面,建立大一统的中央集权王朝,开创了中华民族历史发展的新纪元;另一方面他的暴政又导致秦朝很快灭亡;②秦始皇是封建社会初期地主阶级杰出政治家,但是他又是统治残暴的封建皇帝。

大唐盛世的奠基人唐太宗

一、“贞观之治”出现的原因和表现

⑴原因:

①客观上:

吸取隋朝灭亡的教训,总结历代兴衰的经验。

②主观上:

唐太宗心存百姓,选贤与能,励精图治,善于用人与纳谏,社会稳定,经济恢复和发展。

⑵主要表现:

①政治上:

虚心纳谏,选贤与能,加强中央集权,使唐朝政治清明,社会安定;②经济上:

强调存百姓思想,实行休养生息政策,使社会经济迅速恢复和发展;③法律上:

慎用刑法,使社会风气得到了很大改观;④思想上:

文德治国,崇儒尊孔,有利于提高官员素质,扩大统治基础;⑤民族关系上:

采取民族平等政策,加强与边疆少数民族的往来或控制,促进民族关系发展;⑥对外关系上:

采取积极友好态度和开放政策,促进中外经济文化交流。

二、唐太宗在中国封建社会历史发展中的作用

①唐太宗励精图治,使唐朝社会稳定,经济发展,阶级矛盾缓和,开创了“贞观之治”的局面,这就为“开元盛世”的出现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②唐太宗采取开明的民族政策,加强了同周边各族之间的联系,加强了民族团结,促进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使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过入了鼎盛时期。

③唐太宗实行开放的对外政策,对外来文化采取兼收并蓄的方针,这使中国文化呈现出多元化的色彩;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捍卫者康熙帝

一、康熙帝初年面临问题

①郑成功收复台湾后,坚持抗清;②沙俄势力正在东来;③游牧于漠西和漠北的蒙古各部需要加强管理;④地方割据实力的威胁尚未清除⑤满汉矛盾尚未平复。

二、康熙帝巩固中国统一的举措

①平定三藩,有利于安定统一;②收复台湾:

启用郑氏降将施琅。

收复后台湾设一府三县,隶属福建省。

加强了台湾和大陆联系,促进了台湾开发,巩固了海防。

台湾正式隶属于清朝中央政权的行政管辖之下;③三征噶尔丹,打击了新疆蒙古分裂力量。

④册封五世班禅,加强对西藏的管理。

⑤尊重中国各民族的文化传统,崇尚儒家文化,恢复开科取士,延揽汉族文士,缓和了阶级、民族矛盾,加快了满族文化的发展步伐。

三、康熙帝维护国家主权表现和历史影响

①表现:

抗击沙俄入侵,组织两次雅克萨之战,签订《尼布楚条约》确定中俄东段边界,从法律肯定黑龙江和乌苏里江流域,包括库页岛在内的广大地区,都是中国领土。

②历史影响:

扫除了地方割据势力,抗击了外来侵略,基本奠定了中国版图,维护了多民族国家统一和安宁。

四、评价康熙帝

①功绩:

康熙扫除了地方割据势力,抗击了外来侵略,基本奠定了中国版图,维护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和安宁,为康乾盛世的到来奠定基础。

②消极:

大兴文字狱;实行闭关政策。

东西方的先哲

【儒家文化创始人】

一、孔子的生平

①自学礼乐:

15岁时立志学习礼乐,后成为儒士,苦研《诗》《书》《礼》《乐》,在礼崩乐坏的情况下,以传承礼乐文化为已任。

②从政失败:

50岁时第一次获得施展政治抱负的机会,官至司寇,试图实现恢复后因和鲁国执政大夫的矛盾激化而下野。

③周游列国:

55岁时,孔子周游列国,宣传自己的政治主张,没被采纳。

④献身文教:

68岁时回到重国,整理编订《六经》,专门从事教育。

二、孔子开创的儒家学派的核心思想

①“礼”:

即周礼,要求人们能够以礼来规范自己的行为,把礼作为立国立身的基础。

主张“克已复礼”,匡正社会秩序。

主张恢复周朝的等级名分制度,实质上是力图维护奴隶制度。

体现了孔子思想保守的一面。

②核心:

仁。

是处理人际关系的最高准则。

“仁者爱人”、“克己复礼为仁”是孔子给“仁”下的两个最重要的定义。

主张以爱人之心和谐社会人际关系,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对人的重视,具有进步意义。

③中庸:

把伦理范畴的“仁”和政治范畴的“礼”结合在一起,主张处理任何事情都不偏不倚,恰到好处,将各种思想、原则加以调和,使之互相补充,互相限制。

三、孔子的教育思想主要内容

①教育对象:

“有教无类”,打破了奴隶主贵族垄断教育的局面;②教育目标:

不仅把学生培养“成人”,而且要培养成“君子”。

③教学方法:

因材施教,注重言传身教。

④教学内容:

孔子晚年整理编撰出“六经”:

《诗》《书》《礼》《乐》《易》《春秋》,是我国第一套完整教科书,五经在我国两千多年封建社会里一直是官学和私学最基本教材。

四、评价孔子

⑴对中国:

①大思想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儒家学说成为几千年中国传统社会的主流思想,影响深远;②大教育家:

改变了以往贵族垄断文化的局面,为教育的推广创造了条件。

私学的形式保证了中国文化免受朝代变迁的影响,连续不断的发展下来;③“六经”是留给中国最宝贵的遗产,其中五经奠定了中国封建社会传统政治的理论基础,成为中国古代传统文化的核心内容;⑵对亚洲:

儒家思想成为亚洲许多国家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⑶对欧洲:

欧洲启蒙思想家受到儒家思想的启发

古希腊文化的集大成者亚里士多德

一、亚里士多德的主要生平事迹

①17岁时在雅典阿卡德米学园学习,师从柏拉图,对柏拉图思想既有继承又有突破,被称“学园的灵魂”②前343年,亚里士多德成为马其顿王子亚历山大之师。

为师期间,利用优越条件,继续研究各类科学,学术思想进一步发展。

被称为“百科全书式的学者”③亚历山大征服希腊后,亚里士多德回到雅典创办吕克昂学园,被称“逍遥学派”。

提出“中庸之道”。

二、简述亚里士多德的思想和科学成就及对人类的贡献

①哲学:

I继承又突破了柏拉图的思想。

肯定客观世界是真实的存在,是人类认识的

来源,产生于对外界事物的感觉。

这一观点使他“接近了唯物主义”,但不彻底,常动摇

于唯物和唯心主义之间。

II确立了哲学研究的对象,在《形而上学》中,提出哲学所必须

研究和解决的十三个问题,其中一些问题,一直是后来西方哲学争论的中心;②逻辑学:

出三段论:

大前提、小前提和结论。

至今仍被学术界尊为权威③伦理学:

提出“中庸之道”。

三、评价亚里士多德

①是古代最伟大的思想家,他一方面总结了古希腊文化的最高成就,另一方面又建立了一些规范性的理论,在西方文化界产生了长久深刻的影响。

②“他是第一个像教授一样著书立说的人”,他系统的论著,分门别类的讨论,被称为“百科全书式的学者”。

③他的作品是批判和发展的。

“吾爱吾师,吾更爱真理”,使他继承了前人的思想,超越了前人的成就。

④他是一个职业教师,使古希腊教育理论发展到一个更高的水平。

局限:

①基本哲学观是徘徊在唯心主义与唯物主义之间。

②体现出奴隶主阶级思想局限性。

四、关于中西方思想中“中庸”的比较:

相同:

都强调“恰到好处”,反对两极。

不同:

①亚里士多德的“中庸”有哲学思考,而孔子的“中庸”是出于礼法,没有更多的哲学思考。

②亚里士多德认为“中庸之道”是相对的,孔子从圣人的角度出发,强调要有度,“过犹不及”。

③亚里士多德主张舍两端而取其中,孔子没有否认两端是不好的。

欧美资产阶级革命时代的杰出人物

【美国国父华盛顿】

一、叙述华盛顿担任大陆军总司令时期的主要军事活动

①1773年参加反英斗争,当选第一届大陆会议代表;②战争开始后,在第二届大陆会议上被推选为大陆军总司令;③整顿和训练大陆军,正规军与民兵相结合,对保证战争胜利起了重要作用;④1776年解放波士顿,北美人民首次取得重大胜利;⑤解放波士顿后一度受挫,但特伦顿和普林斯顿战役的胜利,鼓舞了士气;⑥1777年萨拉托加大捷,成为北美独立战争的转折点;此后得到法、西、荷等国家的支持,英国完全陷于孤立;⑦1781年约克镇战役,英军投降,标志着北美战场上战争结束,北美人民取得最后胜利;⑧1783年美英签订《巴黎和约》,英国承认美国独立。

二、华盛顿担任总统时期在内外外交上采取的措施

⒈第一任期(1789—1793)

⑴措施:

①政治:

以周全的考虑网罗人才,组成内阁;创立总统否决制;②经济:

建立国家银行以巩固国家信用,稳定货币,活跃国民经济;③外交:

改善同英国的关系,与印第安人签订条约,保证国家和平。

---------作用:

维护国家民主制度,完善总统制

⒉第二任期(1793—1797)

⑵政绩:

①巩固第一任期内的成果;②外交:

宣布“严守中立”政策—使美国避免介入欧洲战争;③经济:

展开西进运动——推动美国西部开发和经济发展

三、总评华盛顿:

①具有高尚品格:

英勇顽强的斗争毅力;将国家、民族利益置于个人之上;不恋官位,不慕权势,坚持民主,警惕专制(提倡);②功:

领导北美独立战争——为美国建立资本主义国家作出杰出贡献;拒绝王位,主持制宪,建立联邦制共和制政治,不当终身总统,建立和维护美国民主政治③局限:

宪法歧视黑人,保留了严重的种族歧视;④总评:

为美国的建立和国家的民主建设作出了卓越的贡献,无愧于“国父”的称号;是美国建国时期也是资产阶级革命时期杰出的资产阶级军事家、政治家。

一代雄狮拿破仑

一、拿破仑崛起的原因

①时势:

法国大革命爆发,逐渐达到高潮.法国面临内忧外患的局面;②国外:

英国及欧陆封建王朝联合干涉法国革命;③国内:

督政府软弱无能,无力来维护革命成果。

→大资产阶级倾向于建立一个强有力的政府;④主观:

拿破仑的军事才能与条件

二、拿破仑改造法国的措施的作用及性质

①措施:

涉及到政治.经济.军事及法制等方面,对法国社会进行全方面改造,尤其以颁布的民法典即《拿破仑法典》影响最深远②作用:

巩固了法国大革命的成果,有利于法国社会的稳定与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③性质:

资产阶级军事独裁

三、拿破仑对外战争的性质与作用

前期:

①1796年远征意大利;1798年远征埃及;1805年三皇会战②目的:

反对干涉,防止复辟,捍卫成果和国家主权③性质:

革命.正义战争④作用:

捍卫了法国革命成果和国家主权;在欧洲大陆上传播了资产阶级革命思想,动摇欧洲封建统治秩序;唤醒了民族意识.

后期:

①1812年进攻俄国;1813年莱比锡会战;1815年滑铁卢战役②目的:

扩大统治范围,扩张领土③性质:

非正义侵略战争④作用:

奴役侵略他国,引起反抗,导致帝国解体

四、拿破仑失败的原因

①法国:

政治上的军事独裁引起不满;长期战争使法国经济困难,人民厌战;因战争而实施的封锁政策,损害了资产阶级利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英语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