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权劝学》教学设计Word文档格式.docx
《《孙权劝学》教学设计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孙权劝学》教学设计Word文档格式.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鲁肃:
学识渊博,孙权的谋士。
三、朗读课文
1、听范读课文,注意注音和句读。
2、读准字音卿岂邪孰遂
3、学生朗读课文。
四、反复朗读,看书下注释,翻译,了解全文大意
1、积累词语:
谓,对……说卿,君对臣的称呼,你当涂,当道,当权掌事:
掌管国家大事。
辞,推托以,拿多务:
事情多岂,难道治经,研究儒家经典博士,学官但:
只不过涉猎,粗略地阅读见,了解往事,历史耳,罢了。
孰若孤?
谁比得上我(事务多)呢乃,于是,就就,从事及,到了……的时候
过,到论议,谈论议事才略,才干、谋略吴下阿蒙,今义:
泛指缺少学识文才的人,学识大进,或地位从低下而攀高了,以及穷困而至富有了。
更,重新刮目相待,指别人已有进步,不能再用老眼光去看他。
何,怎么
2、译文:
当初,孙权对吕蒙说:
"
你现在当权掌管国家大事,不能不学习!
吕蒙以军中事多推辞。
孙权说:
我难道是要你攻读经书成为博士吗?
只应当粗略地阅读,了解过去的历史罢了。
你说事务多,谁比得上我(事务多)呢?
我经常读书,自以为大有益处。
吕蒙于是开始学习。
到了鲁肃来到寻阳的时候,跟吕蒙议论事情,十分惊奇地说:
以你现在的才干、谋略来看,不再是原来那个吴下阿蒙了!
吕蒙说:
士别三日,就应当重新另眼看待,长兄知道这件事太晚了!
鲁肃于是拜见了吕蒙的母亲,与吕蒙结成朋友,然后分别了。
五、概括课文情节,初步感知内容(显示问题,允许讨论)
1、孙权与吕蒙对话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劝学)
2、吕蒙接受了孙权的建议吗?
(辞学——就学)
3、课文是怎样表现目蒙学习的效果的?
(通过吕蒙与鲁肃的“议论”来表现)
4、鲁肃与吕蒙一番交谈后,有何举动?
(大惊——结友)
六、作业:
注音5个,解释词语10个
板书设计:
孙权劝学
司马光,北宋政治家、史学家,著有《司马文正公集》》。
《资治通鉴》》是司马光主持编纂的一部编年体通史
情节:
孙权——劝学
吕蒙——辞学就学
——议论
鲁肃——大惊结友
第2课时目标:
整体把握课文,认识到读书学习的重要性理解本文开卷有益的主旨,养成勤学的观念和习惯,体会人物语言的情味,学习运用“吴下阿蒙”“刮目相待”等成语。
一、复习情节导入新课。
二、研讨课文:
1、思考:
课文在情节的处理上有什么特点?
理解:
①详写“劝学”、“议论”,尤以“议论”为甚;
“就学”、“结友”则一笔带过。
②正面写“劝学”经过,通过“议论”之后用鲁肃的惊叹,从侧面写吕蒙学业的长进。
③情节以人物对话为主。
2、分析人物对话,讨论人物形象
(1)请一位同学朗读孙权的话,进行分析。
思考讨论:
①“不可不学!
”写出了怎样的口气?
表现了怎样的心理?
用双重否定的形式,语气坚决,不可置否,表现了孙权对吕蒙严格要求,同时严厉中又可见殷切希望。
语重心长,谆谆告诫。
②“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表达了怎样的心态?
“邪”表示反问语气,译为“吗”,联系句意,隐隐可见孙权对吕蒙不听劝诫的不悦神情和责备的意味。
强调并不是要目蒙研究儒家经典,当专享经学传授的学官,而是有别的目的。
③“卿言多劳,孰若孤?
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这样说有何作用?
反问句,否定吕蒙辞以多条的理由。
现身说法,鼓励吕蒙求学,可谓语重心长,言辞恳切。
说明:
这番劝言,表现出孙权的善劝。
既有严格的要求,又有殷切的期望,既责备吕蒙的不争、无志,又透出关怀爱护之心,那种庄重而语重心长的神态斑然可见。
(2)找出吕蒙的前后态度变化,说说他是怎样的人。
知错就改虚心好学
(3)请两位同学分角色朗读蒙、肃对话,要求尽量读难说话时的语气语调。
①“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
”一句可见鲁肃当时怎样的神情和心理?
说明了什么?
感叹句,惊讶不解的语气,十分惊奇的神态,吕蒙的变化判若两人,使鲁肃既吃惊,又不自禁地发出赞叹。
这句话从侧面反映目蒙因“学”而使才略有了令人难以置信的长进。
②“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这句话表现了吕蒙当时怎样的心情?
反问句,为自己的进步深感自豪,并不是埋怨鲁肃,“乎”表感叹语气,相当于“啊”。
(4)鲁肃为什么要与吕蒙结友?
本文主要采用了什么描写方法?
鲁肃敬才、爱才。
侧面表现吕蒙才略进步惊人。
语言(人物对话)
(5)齐读全文,思考:
孙、蒙对话与蒙、肃对话在情调上有区别吗?
请说明。
孙权的话是认真相劝,显得郑重亲切,表明了君臣的关系;
蒙、肃皆为同僚,对话则有一种调侃的趣味蕴含其中。
3、对照板书小结,归纳中心
本文通过孙权劝告吕蒙读书,吕蒙读书后大有长进的故事,告诉我们“开卷有益”的道理。
本文以对话为主,用不多几句话,就使人感受到人物说话时的口吻、神态和心理。
三、扩展训练
在课堂练习本上解释“吴下阿蒙”“刮目相待”并造句。
“吴下阿蒙”原指三国时期吴国大将吕蒙。
意思是说人没有学问的意思。
现在多用在他人有了转变方面,凡学识大进,或地位从低下而攀高了,以及穷困而至富有了,都可以用此语。
(例句)你还不知道吗?
小黄已贵为经理,可不再是吴下阿蒙了。
“刮目相待”意思是用新的眼光来看待。
表示不要用老眼光看待别人,要估计到别人的进步。
(例句)听了少管所的"
现身说法"
报告后,小明像变了一个人似的,你对他可要刮目相待
四、拓展延伸
1、学习,使吕蒙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我们今天学习了《孙权劝学》后,你从中得到了什么启示呢?
一个人即使基础再差,只要努力学习一定能够学有所成.
2、积累有关读书的名言。
修身莫如寡欲,至乐无如读书.
书到用时方恨少,是非经过不知难。
立品定须成白壁,读书何止到青云
鸟要高飞先振翅,人要成才早读书。
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
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
老而好学如炳烛之明。
五、布置作业(二选一)
假设你也有个朋友象吕蒙一样不爱学习,你要劝你的朋友学习,你会怎么说呢?
写写看。
根据下面情境写一段文字
有一位同学,学习非常刻苦,成绩也很优异,但她不爱体育锻炼,身体状况不好;
身为同学的你为她感到着急。
今天,你准备用你的语言艺术来规劝她。
联系你从《孙权劝学》中学到的规劝技巧,写一段文字。
(300字以上)
孙权善劝:
语重心长言辞恳切
不可不学(必要性——严格要求,殷切希望。
)
劝学涉猎、见往事(方法,目的)
孤常读书(以身作则,现身说法)
辞学——就学知错就改虚心好学,豪爽的武将风度。
才略大有长进。
论议轻松调侃
大惊——结友鲁肃敬才、爱才。
课后反思:
【教学目标的确立】
1、
(1)积累文言词语,疏通文意,背诵课文,领会文章给人的启示。
(2)了解作者、作品及相关资料。
(3)通过学生自编自演课本剧,揣摩文中言简意丰、生动传神的对话描写,品味文章用对话来刻画人物、剪裁内容的表达效果。
(4)对比阅读,比较《孙权劝学》和《伤仲永》的异同,逐步提高阅读能力。
2、过程和方法:
自主、参与、合作、探究。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理解刻苦治学、不断提高自己的学识修养,于国于己都意义重大的道理,从而勉励同学们重视学习,养成爱读书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
(1)学习一些文言实词和虚词的用法。
(2)学习运用"
吴下阿蒙"
刮目相待"
等成语。
(3)理解文章的内容和主旨。
【教学难点】
1、美读课文,力求声情并茂,读出人物个性,读出文章特有的意味。
2、理解鲁肃与吕蒙的对话,体味这段话的情味。
【教学设想】
1、朗读法。
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如教师范读、学生练读、分角色朗读等。
在反复的朗读过程中,理解文意,体味对话,最终实现美读课文的目的。
2、表演法。
学生自编课本剧,进行表演。
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表现能力。
3、比较阅读法。
延伸拓展,通过比较《孙权劝学》和《伤仲永》,深化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4、
作探究针对学习过程中的疑难,师与生、生与生之间可通过合作,共同探讨解答。
5、
参与教学,合作学习”课堂教学模式。
【教学资源的开发】
1、发动学生课前收集与本文有关的资料及图片。
2、鼓励学生对课本进行重新加工,改编成课本剧,并进行表演。
3、创设开心的学习氛围:
以比赛的方式进行文言知识的学习和记忆。
4、教师运用多媒体手段创设有利于学生轻松学习的环境。
【教学过程】
一、
导入
我有个学生,他总是不肯下功夫学习,我劝他应该好好学习,他说自己的事很多,况且又不想当学者,不学也罢。
我很想好好跟他讲讲道理,可又不知该怎么说,大家看看我应对他说些什么呢?
师:
东汉时,吴国的国君孙权也遇到这种情况,大家想不想知道他是怎么做的?
学生回答引入正课。
二、展示与交流。
文学常识专家组展示自己在课前收集到的与本文有关的文学知识。
三、感知与理解
1、朗读课文,准确认读。
配乐朗诵;
学生有感情集体朗诵。
读准字音、读出感情。
2、译读课文,整体把握文意。
(1)
字词专家组讲解重点词语、句子并板书。
其他学生结成四人小组,参照注释,借助工具书,理解字词,翻译课文。
(2)
竞赛:
让学生快乐学习、享受学习。
规则:
全班分为男生组和女生组,底分各为100分,竞赛分为三轮进行。
第一轮:
翻译课文。
男生组和女生组各选一名代表,口头翻译课文。
把课文分为两层,从开头到“蒙乃使就学”为一层,剩下的为第二层。
男女生代表各翻译一层,错一处扣5
分,师生共同评议。
第二轮:
认读课文。
教师多媒体显示去掉标点符号的课文,由女生组和男生组各读一层,错一处扣10分,师生共同评议。
第三轮:
文言知识大会战。
多媒体显示题目,由各组指定对方的同学来回答。
答对得10分,答错扣10分。
(题目见课件)
1、解释加点的词语
卿今当涂掌事
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
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
蒙辞以军务
及鲁肃过寻阳
蒙乃始就学
见往事耳
2、辨析古今异义
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3、辨析一词多义
但当涉猎
指物作诗立就
4、翻译下列句子
a、
蒙辞以军中多务
b、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c、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d、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
e、士别三日,
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f、卿言多务,孰若孤?
3、思读课文,请质疑专家组同学提出问题,全班讨论解决。
学生自由发言。
教师准备好以下问题:
1)
提问:
孙权如何以现身说法,劝吕蒙学习?
讨论并归纳:
2)
吕蒙读后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
通过谁的所见所语来写?
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
通过鲁肃所见所语来写。
3)
为什么"
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
因为情况是在不断变化,人也在不断变化,不能拿老眼光看待人。
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人和事。
4)
5)
6)
演读课文。
学生演出课本剧,同学们共同评议。
2)欣赏动画短片,体会人物的对话的语气和心理。
3)揣摩说话者的语气,体会人物的心理。
四、反思与探究:
1、学与不学,使吕蒙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我们今天学习《孙权劝学》是为了什么呢?
难道说只是为了知道古人的言行吗?
知道了这个故事,作为跨世纪的一代人,你从中得到什么启示呢?
可不可以跟大家说说?
2、很多同学都谈到了学习的重要性,那么古人在学习上还有哪些说法值得借鉴?
1、三国故事中有“刘备借荆州,一借永不还”的故事,想来大家都很熟悉。
后来,孙权、鲁肃都想要回荆州,终不能如愿。
最终,吕蒙巧计从蜀汉夺回了荆州,还致使关云长败走麦城,抱憾而逝;
蜀汉由盛而衰。
————可见“学”的重要性。
2、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
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
老而好学,如炳烛之明。
————《师旷论学》
3、车胤家贫不能常得油,则夏日练囊盛数十萤火以照书,以夜继日焉。
及章……甚有乡曲之誉。
……时唯胤与吴隐之以寒素博学知名于世。
————夜以继日,囊萤积雪(集萤映雪)
4、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聪慧,演算使人精密,哲理使人深刻,道德使人高尚,逻辑修辞使人善辩。
————培根
5、一日之计在于晨,一年之计在于春,一生之计在于勤。
学业渐积而有成,获其益不觉其劳也;
事业积渐而有功,蒙其福而不觉其苦也。
—————褚虎忱《论人格修养》
总之:
知识能够改变人,知识能够塑造人
五、拓展与延伸:
1、有两则成语出自本文,你能找出来,并造句吗?
2、《孙权劝学》和《伤仲永》在内容和写法上有何异同?
明确:
从内容上看,两篇文章都与学习有关,但正好一正一反,从不同方面说明了学习的重要性。
吕蒙是中年好学,学有所成;
仲永是少年不学,一事无成。
从写法上看,《孙权劝学》以对话为主,加以侧面描写,来表现吕蒙的长进;
而《伤仲永》则借事说理,先叙后议,来说明学习的重要性。
六、总结与作业:
课后大家熟读课文,让它成为自己的知识储备。
另外,我们学过《方仲永》,大家一定还记得那个天才少年,那么,请以《方仲永巧遇吕蒙》为题,展开想象,写篇作文,文体、字数不限,只要你觉得表达出你的意思就行。
备课资料
7、有关读书的名言。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书到用时方恨少。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
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
行万里路,读万卷书。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知识就是力量。
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
书,是全世界的营养品。
教学目标:
1.了解有关文学常识
2.掌握文言字词
3.通过理解文意,体会对话中的不同语气,揣摩想象人物的神态、心理活动,进而分析人物形象及其性格特征。
4.物塑造,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及对比手法的运用。
5.学无止境,开卷有益,学有益于人的完善和发展。
(与《伤仲永》比较)
重点:
1.字词。
(本文是略读课文,字词部分以课外准备、课内教授相结合)
2.品读对话,分析人物形象。
难点:
联系课文、生活,让学生真正真正领悟到读书有益于人的发展的道理。
教学设想:
1.学生在课下借助工具书自渎课文,对字词自读质疑。
2.朗读课文,体会人物的神态、心理。
3.品读对话,分析人物形象。
课时:
1课时
预习:
熟读课文,利用课下注释和工具书翻译课文,并记下疑点。
教学过程:
一 导入。
以关羽导入,引出吕蒙。
多媒体展示关羽图片,以“败走麦城”的故事,引出吕蒙。
二 介绍《资治通鉴》和司马光。
通过预习《孙权劝学》,你们觉得《资治通鉴》应该是一本什么样的书?
了解文学常识的目的是:
丰富我们的文学知识和修养,并给我们提供进一步学习、看书的基础。
三 全班朗读全文。
用幻灯片打出几个应该注意的读音。
四 字词过关。
昨天已经让同学们利用课下注释和工具书预习课文了。
下面,以小组为单位,交流一下大家的重点字词和字词疑点。
1.每个小组至少提出3个重点字词,并解释词义。
2.提出在翻译过程中遇到的字词疑难点。
──给学生2分钟的交流时间,然后,以小组为单位回答。
五 翻译全文。
请一个同学翻译全文。
其他同学认真听。
注出翻译不恰当的地方和翻译得精彩的地方。
(教师总的指导)
六 分析人物形象。
了解了课文之后,我们回过头来想一想。
吕蒙为什么能够打败关羽呢?
──学习。
在这个过程中,谁起了重要作用呢?
──孙权。
请大家再次深入地阅读课文,想一想孙权、吕蒙是什么样的人(分析人物形象)?
从哪里可以看出来?
(以小组为单位讨论孙权、吕蒙)
我们在《最后一课》中学了很多描写人物的方法(外貌、语言、动作、神态)。
那么,在这篇课文中,主要采取了什么描写方法呢?
──对话。
我们知道对话是人讲的话,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语气、不同的语言、不同的神态。
请我们同学以四人小组为单位朗读,一个人扮演一个角色。
试着把握课文中人物的感情、语调。
请几个小组来读一读,互相交流。
七 总结。
这是的一篇关于劝学和学习的文章。
我想我们大家要反问一下自己:
我是一个好学的人吗?
我正在用学习完善、发展自己吗?
如果学了这篇课文,同学们能够认识到学习的重要性,那么我们最重要的目的也就达到了,司马光也可以含笑九泉了!
八 作业。
1.小练笔(任选一题):
(1)仔细阅读课文,想想吕蒙变化对你有什么启示?
(2)小作文《当吕蒙碰到方仲永》
2.新学案第15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