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发达国家文化产业发展对中国文化产业的影响Word格式.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20498096 上传时间:2023-01-23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21.0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浅谈发达国家文化产业发展对中国文化产业的影响Word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浅谈发达国家文化产业发展对中国文化产业的影响Word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浅谈发达国家文化产业发展对中国文化产业的影响Word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浅谈发达国家文化产业发展对中国文化产业的影响Word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浅谈发达国家文化产业发展对中国文化产业的影响Word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浅谈发达国家文化产业发展对中国文化产业的影响Word格式.docx

《浅谈发达国家文化产业发展对中国文化产业的影响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谈发达国家文化产业发展对中国文化产业的影响Word格式.docx(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浅谈发达国家文化产业发展对中国文化产业的影响Word格式.docx

而随着其资本主义的正式确立和不断发展,人们逐渐意识到发展文化产业的重要性。

未来学家阿尔温.托夫勒在20年前曾预言:

“一个高技术的社会,必然也是一个高文化的社会,以此来保持整体的平衡。

”印证这一预言的正是世界经济和文化产业的迅速发展。

据报道,英国文化产业2007年的年产值将近600亿英镑,从业人员约占全国总人数的5%。

日本娱乐业的年产值更是早在1993就已超过了汽车工业的年产值。

美国的文化产业更加发达,近年来的数据显示,美国文化产业年产值已占到国内GDP的1/4,其出口额超过了传统的航空航天业,成为美国重要的支柱产业。

“美国拥有全世界75%的广播和有线电视的输入,85%的收费电视输入,55%的电影票房收入,55%的家庭录像销售额。

美国还拥有全球一半以上的唱片收入以及35%的图书销售收入。

”①在许多发达国际和地区,居民文化消费已占据总共消费额的30%以上。

和此同时,中国的市场经济体制尚未成熟,市场经济尚未完全建立,人们对文化产业发展的重要性还没有深入全面地认识。

当发达国家已经对文化产业有了系统的了解和稳定的发展时,中国的文化产业仍属于萌芽阶段,和发达国家相比,在总体实力、创新能力、市场竞争力等许多方面还有较大的差距。

据统计,2009年我国文化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49.6%,这一数据和发达国家的60%—80%有着很大差距。

美国的文化产品占据了国际文化贸易市场42.6%的份额,而中国只占1.5%。

于是,在文化产业的发展和发达国家之间的差距越来越大的情况下,中国开始对文化产业重新定位,并制定新的发展战略。

可以说,发达国家文化产业的发展一定程度上推动了中国文化产业的发展。

・发达国家文化产业对中国文化产业的影响

・正面影响

在当今世界全球化、一体化的快速发展进程中,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扮演着不同性质的角色—施压者和受压者。

“落后就要挨打”的局面虽然暂时不会再在中国上演,但不可否认的是,发达国家的文化正在以一种不可抵抗的、强制性的方式“侵占”中国。

纵观中国文化产业市场,“洋文化”的影子随处可见:

快餐、动漫、服饰、车子……可以说,人们的生活中处处存在着“洋味”。

当然这里的“洋文化”并不是说完完全全的“洋”,只是从某些方面来说,中国的文化产业发展上有着外来文化的影子。

举例来说:

国外的KFC,麦当劳等快餐文化进入中国市场后引起了国内大众的强烈喜欢,其卫生安全、种类繁多、方便快捷的特色吸引了年轻一代的强烈追捧。

据悉,肯德基、必胜客2011年第三季度总收入为32.74亿美元(合人民币207.87亿),其中在中国的收入为16亿美元(合人民币101.58亿)。

国内商家受到发达国家快餐文化的启发,在国外快餐产业的基础上加以利用和创新,开拓出了中国快餐产业的道路。

受发达国家文化产业的影响,中国的文化产业开始慢慢发展起来。

在国外文化产业进入中国并占据了中国大半市场后,中国终于开拓出了自己的品牌和之抗衡。

快餐文化对于文化产业的发展来说只是其中一小部分,和快餐产业一起进入中国市场的还有传媒产业,动漫产业,电子产业,娱乐产业等等产业。

在发达国家文化产业的冲击下,中国文化产业市场迅速做出调整,制定出切实可行的计划,发展适合中国的,具有中国特色的文化产业,并取得了骄人的成绩。

据《人民日报》报道:

2009年,中国电影市场空前火爆,年产量继美国、印度之后位居世界第三,票房收入超过62亿元,比2008年增长42%;

新闻出版业总产值突破万亿元大关,同比增长20%;

网络游戏市场规模258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39.5%。

在发达国家文化产业的冲击和带动下,中国政府意识到发展文化产业的重要性,并把发展文化产业提升到文化战略的高度。

文化产业开始和政治、经济、人们的生活挂钩,成为提高国民经济,推动国家发展必不可少的一环。

・反面制约

老子曾说过:

“祸兮,福之所倚;

福兮,祸之所伏。

”当一件事物正以一种极快的速度朝人们所预想的方向发展时,不要过早的高兴,因为此时,必定已经有隐患在前方埋伏。

中国的文化产业发展正好应了老子的话,物极必反,极大的繁荣和发展过后是极平庸的过渡阶段。

俗话说,早起的鸟儿有虫吃。

那么文化产业早发展起来的国家就有了较深厚的文化产业基础,较多的文化产业发展方向。

而中国作为一个后发展的国家,难免会走入一个死角——受发达国家文化产业的影响过深,难以再发掘出新兴的具有中国特色的文化产业。

前段时间电视上炙手可热的《中国好声音》节目赢得了广大民众的追捧,也为其播出的电视台赚取了大量人气和收视率。

但是鲜为人知的是,这么一档引起人们极大反响的节目竟然是从国外引进的!

据报道,该节目是浙江卫视从荷兰引进的,其原型是《荷兰之声》选秀节目。

这档节目在荷兰播出后收视率直线上升,相继被美国、英国等国家引进,后又被中国浙江卫视引进,改名为“中国好声音”后播放。

而在世界各国文化产业飞速发展的今天,当人们提起电影想到美国,提起艺术想到法国,提起动漫想到日本的时候,中国竟然没有能被世界记住的文化产业品牌。

放眼国内文化产业市场,飞速的发展是大家有目共睹的,但受发达国家文化产业先入为主的影响,中国的文化产业发展始终难以摆脱跟风模仿的“嫌疑”。

“一组调查数据显示,全球100个最有价值的品牌,美国有68个,欧盟有25个,日本有6个,中国没有。

尽管我们国家有46个产品占世界同类产品销售的首位,但是还没有一个产品具有世界影响力,像美国的好莱坞、迪斯尼、百老汇、时代华纳,德国的贝泰斯迈,日本的索尼等世界一流的文化产品,我们仍然难以望其项背。

‘这是我们必须正视的现实。

没有品牌,就难以在市场上居于高位,也就得不到应有的经济回报’。

文化部副部长欧阳坚如是说。

”②

对于中国来说,如何跳出外来文化产业的制约,打破固有模式的僵局,发展具有本国特色的文化产业成为政府亟待解决的问题。

・国内文化产业发展和发达国家间的差距

在今天,国内文化产业虽然有了长足的发展,但不得不承认的是,我们和发达国家文化产业的发展依然有着较大的差距。

无论是宏观的的资金投入、政策保护等方面,还是从微观的技术人才、新型创意等方面,中国的文化产业始终无法和发达国家并驾齐驱。

我们只有认识到差距,从而想办法缩小差距才能在以后的发展道路上一路高歌。

那么,我们和发达国家的差距究竟在哪里呢?

・文化产业总量和质量无法和发达国家相比

客观来说,在当今国际,中国作为一个文化产业发展的后起之秀,这些年来取得的成绩是比较优秀的。

但若想以文化产业大国的身份立足于世界,仅仅是“优秀”是绝对不够的,我们需要向完美的程度发展。

数据显示,是美国的文化产业占到整个GDP的25%,日本达到20%,而我国只占到2.6%。

我国的文化产业发展总值为国民经济所作的贡献还只是九牛一毛。

同时,无法向国际输出高质量的文化产品也是值得我们深思的。

国内文化产业发展日新月异的同时,市场上也出现了许多良莠不齐的文化产品。

电影的产量逐年增长,但可以和好莱坞大片媲美的几乎没有;

电视选秀节目越来越多,但多多少少有着外来文化的影子;

歌手越来越多,但像迈克•杰克逊、麦当娜那样的被国际认可的却没有几个……在文化产业的竞争中,中国处于贸易的逆差,国外强势的文化产业必然对中国文化产业产生一定的影响和冲击。

这些现象都在都在警示我们,要开发新兴的、具有中国特色的文化产业,这样才能在国际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缺乏知名文化产业品牌

由于文化产业起步较晚,加上文化领域条块分割和市场壁垒严重,我国文化产业始终以小规模的发展模式前进,从而造成了规模化、集约化程度较低的市场现象,这也导致了中国在世界上没有能够被人熟知的文化产业品牌。

报道显示:

在400家最富有的美国公司中,有72家是文化企业;

在400家最富有的日本公司中,有81家是文化企业。

但遗憾的是,中国企业500强中,至今尚无一家是文化企业。

・国家政策不够完善

纵观发达国家文化产业的发展历程,不同的国家间有着不同的侧重点。

但无一例外的是:

政府大力支持,并采取法律保护。

在英国,文化产业的管理实行从中央到地方的三级管理体制,政府秉承“一臂间隔”(Arm’slength)原则,以一种分权的管理体制对不同的文化加以不同形式的管理;

在法国,政府出台相应的《法国文化政策》,通过“契约式”管理模式,政府和文化部门和和文化单位签订合同,利用合同形式对这些部门和单位进行监管,确保经费之使用效果,实现政府的管理目标③;

而中国,政府虽然大力支持文化产业的发展,但相关法律法规并不完善,这需要政府加大对文化产业的投入力度,并加以政策鼓励和保护。

・其他方面

当然,我国文化产业发展和发达国家之间的差距并不是只有表面的这些。

人才、资源、投入力度等等方面的薄弱提醒着我们:

在文化产业发展的道路上,中国仍旧“任重而道远”。

・中国文化产业发展的优势

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我们在意识到和发达国家间文化产业差距的同时也应该看到自身的长处。

中国虽然较晚发展文化产业,但起步晚不代表就没有优势。

毋庸置疑的是:

和发达国家相比,中国文化产业发展优势在于厚重丰富的文化资源和广大的消费群体。

文化的发展和传承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它是经过一代代人在生活中的积累沉淀,形成了具有中华民族特色的文化和文明底蕴,这些宝贵的文化资源对于今天发展文化产业有着功不可没的作用。

第一:

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经过长期的发展和积累,已经摸索出了一种不同于西方的意向性思维,这种思维包含了中华民族特有的创造力和无和伦比的想像;

第二:

中华民族上下五千年的文明史上,留下了大量的典籍和人物事迹,这些都是发达国家所不具有的,具有中国特色的文化;

第三:

中华民族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各个民族文化的交融,构成了传统文化所具有的包容性和开放性,这成为将中国的文化产业推送到世界眼前的特有资源。

如果说,中华民族的文化历史是中国特有的资源优势的话,那么庞大的受众群体则是我们的市场优势。

中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中国对文化产业的消费即使在世界文化产业消费中所占的比重也是不容小觑的,如果我们能够将这种优势加以利用,那么中国的文化产业发展将进入一个新的前景。

・中国应该怎样如何发展自己的文化产业

文化软实力是衡量一个国家的综合国力的重要的组成部分。

在我国,文化产业的产值占国内GDP的比重正在逐渐上升。

文化产业的发展方向也势必需要很好的规划,我们在面对西方文化的冲击时,也不能完全的拒绝所有的西方文化,应该博采众长,中学西用,学习和提炼西方文化中的精华为己所用。

而对于我国传统的文化则应继承优良传统,弘扬民族精神,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努力自主创新,不断发展和丰富我国的文化,借鉴发达国家的发展经验,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系为根本,传承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始终保持中华文化的民族性、包容性、时代性,不断增强中华文化的活力、魅力和生命力。

从而将中国的文化产业发展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使中国在国际竞争中占优势地位。

简单来说,发展中国文化产业应注意以下几点:

1.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2.继承中华传统文化。

3.借鉴世界文明成果

4.加快文化产业发展

5.提高文化创新能力。

当然,就中国文化产业的现状来说,以上几点仅仅是我们发展规划的一小部分。

要想更好的发展中国的文化产业,我们要做的还有很多。

总而言之,发达国家文化产业进入中国后,给中国文化产业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机会和借鉴,但同时也制约着我们的产业方向和创意。

我们不能只看到事物的一面,在看到发达国家文化产业对我国的制约时,我们也应该意识到自己的优势,以优势补劣势,我们才能在发达国家文化产业的影响和制约下,以文化产业大国的身份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注释:

①陈韬文.不开放不足以成文化——关于全球化中媒体保护和媒体开放的分析[A].金冠军、郑涵主编.全球化视野:

传媒产业经济比较研究[C].上海:

学林出版社,2003:

533

②材料摘自《人民日报》

③材料参考《经济师》2009年第11期,胡青丹《发达国家文化产业发展战略探析》。

中图分类号:

G114.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04—4914(2009)11—073—0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