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球人物采访袁纯清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环球人物采访袁纯清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环球人物采访袁纯清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正是受到上任伊始调研的启发,袁纯清提议确定了19个关乎山西“十二五”发展的重点课题,由省委书记、省长和所有省委常委、副省长每人领衔一个,进行专题研究。
他领题调研山西城镇化发展战略,完成了40万字的调研报告,提出“一核一圈三群”的城镇化发展思路,促进了山西这个老工业基地城镇化与工业化的协调发展。
其中,“一核”是指太原都市区,“一圈”是指太原、晋中、吕梁等30个县(市、区),“三群”是指晋北中部城镇群、晋南中部城镇群和晋东南中部城镇群。
调研结束,他们专门拿出3天时间,对这些课题进行集中交流研讨,形成共识和集体决策。
2010年7月29日,山西省委召开全省领导干部大会,袁纯清发表了题为《以转型发展为主线,为实现山西经济社会跨越发展努力奋斗》的讲话。
该讲话近3万字,提出了山西发展的总体目标:
“把山西建成全国重要的现代制造业基地、中西部现代物流中心和生产性服务业大省、中部地区经济强省和文化强省,再造一个新山西。
”袁纯清讲得质朴深刻、激情昂扬,干部们听得耳目一新、精神大振。
这就是后来被山西干部群众经常挂在嘴上并落实到发展中的“7?
29”讲话,袁纯清为3500万山西人民提出了“再造一个新山西”的战略构想。
什么是“新山西”
山西省委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当初袁书记提出“再造一个新山西”的目标,引起了全省人民的共鸣,振奋了全省人民的精神,但也有人提出:
什么叫“再造一个新山西”,把原来的山西放在哪里?
袁纯清说,通过调研和一段时间对山西的进一步了解,给他带来的是信心。
“我们不能做井底之蛙,只看到头顶的一片天。
外面的世界很精彩,关键是要有新理念。
转型跨越就是山西发展的新理念,就是要有决战决胜的信念,通过经济总量、城乡居民收入翻番及其他方面的新变化再造一个新山西,要干前人没有干过的事情。
”山西老省委书记李立功鲜明指出:
“质疑‘再造一个新山西’是形而上学思维,新山西就是有新内涵、新变化、新面貌。
“我说的‘新山西’是建立在转型基础上的,就是在发展理念上,由传统增长方式向以人为本、转型发展和科学发展转变;
在发展模式上,由主要依靠资源开采、初步加工向资源深度开发、深度加工转变;
在产业结构上,由资源型产业一支独大向以煤为基、多元发展转变……‘新山西’最根本的内涵是有效破解资源型地区发展瓶颈,实现又‘好’又‘快’发展,让人民群众过上更美好的生活。
”袁纯清充满信心地说。
后来,袁纯清将“新山西”概括为五个“新”:
一是绿色的新环境,把建设绿化山西、气化山西、净化山西、健康山西作为最重要、最基础的民生工程加以推进实施,让绿色成为山西的主色调,切实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之路;
二是转型的新业态,全面推广安全发展、清洁发展、绿色发展、低碳发展的发展方式,走出资源型经济全面转型的新路子;
三是宜居的新生活,着力保障改善民生,不断提高群众的社会保障水平、收入水平、健康水平、科技教育水平,努力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指数,使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
四是平安的新形象,杜绝重特大事故发生,实现安全生产形势持续好转、稳定好转、根本好转,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五是自信的新风貌,山西人民在转型跨越中展现出良好精神风貌,开放、诚信、勤奋、创新,生活得更有尊严、更幸福、更自信。
2011年10月,袁纯清在山西省第十次党代表大会上描绘出山西今后五年发展的宏伟蓝图:
经济总量有新提升、产业发展有新体系、区域发展有新格局、民生福祉有新水准、社会管理有新作为、生态环保有新局面、发展环境有新气象,其中还包括10个具体的指标值,使老百姓感到“新山西”与他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两个“转变”最重要
现在,如何实现山西发展的总体目标,怎样才能“再造一个新山西”,是袁纯清最为倾心的问题。
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袁纯清重点提到了两个“转变”:
首先是转变观念,其次是转变作风。
这二者的主体都是人,尤其是各级干部。
说到转变观念,袁纯清告诉记者:
“我国东部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新阶段,很多省份的工业化已经完成,它们的问题主要是提高质量。
而像山西这样的中西部地区,既有质量问题,又有速度问题,有双重压力。
对山西来说,应该从采掘文明向制造文明发展。
这就是转型,山西要向更高一级的文明转型。
这在山西具有历史意义,在全国具有示范意义。
所以,我们的压力很大。
实际上,我认为这种压力并不在于形态的表面,而在于人的思想观念本身。
过去山西靠资源,认为‘资源为王’,现在要进入新的领域,不少人从思想上会有一种排斥。
这就需要首先在思想上进行革命,改变观念。
同时,我们也缺乏进军新领域的知识。
我认为,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前提是要讲科学,要有专业的知识,掌握专业的本领,也就是我们说的能力。
现在我们的发展能力还不够。
山西要更新观念,煤炭自然是避不开的话题。
“山西的优势在煤,山西的潜力和希望也在煤。
煤炭不仅是能源资源,也是碳材料资源,更是发展新兴产业的重要资本,山西的工业新型化在一定程度上讲要围绕煤来展开和推进。
”袁纯清说,他将煤炭行业乃至整个山西经济的未来发展提炼为“以煤为基、以煤兴产、以煤兴业、多元发展”。
饱受诟病的山西煤矿安全形势,近两年有了重大改变。
据袁纯清介绍,“去年,山西煤炭百万吨死亡率为0.085,比国内百万吨死亡率0.564的平均数低了很多,居国内领先水平”。
分析其原因,袁纯清说:
“第一,得益于煤炭资源整合,现在年产30万吨以下的煤矿全部关闭,原来的2000多个煤矿已整合为1053个,几千个‘煤老板’变成130个矿业主体,好管了。
第二,加强了两个责任,一个是政府安全监管的主体责任,一个是煤矿企业安全生产的主体责任,使安全生产的工作和制度都落到了实处。
第三,严格管理和监督,使出了一些‘杀手锏’,如实行全员培训,凡是下矿职工,须接受安全培训,‘三项岗位人员’(煤矿主要负责人、安全生产管理人员、特种作业人员)须持证上岗;
实行领导干部带班下井制度;
煤矿通风区长兼任矿长助理,加强煤矿‘一通三防’(通风、防尘、防瓦斯、防火)管理工作,着力解决煤矿瓦斯事故这个‘第一杀手’等,共制定了包括煤矿在内的12个行业和领域的118条安全生产管理和监督的规定,很管用。
第四,全面推进新工艺、新设备,所有的煤矿都要实行机械化开采,信息化管理。
谈到转变作风,袁纯清告诉记者:
“政治路线确定之后,干部就是决定因素,也是执行力的具体体现。
所以,山西要下大力气加强干部作风和本领建设。
”这是两年来山西大力推行一系列正风肃纪举措的初衷所在。
袁纯清常告诫干部们说:
“风正才能气顺,气顺才能业兴。
从干部下乡延伸到“下乡住村”,再进一步到“干部包村”,这种具有山西特色的“干部包村制”,创新了新形势下的干部下乡制度,被外界视为转变干部作风、密切干群关系、带领农民尽快改变农村落后面貌的创举。
“在农村调研的过程中,我发现一个问题:
每个村几乎都有包点干部和大学生村官,为什么很难改变那里的面貌?
仔细研究,得出一个结论——很多干部只能当‘看门’的,调动不了资源。
能调动资源的起码要是乡镇长以上的实职领导干部。
”他找到省委组织部一了解,全省乡镇书记1190余人,乡镇长1060余人,县级党政班子成员1700余人,市级党政班子近200人,市里正县级领导干部1800余人,加上省级党政班子成员、省直厅局长,共6000余人。
而全省有6000多个人均年收入在2500元以下的贫困村,两个数字正好吻合。
于是,袁纯清提议,让这6000多名“能调动资源”的干部每人包一个贫困村,他自己带头。
给农民讲科学种苹果
2012年1月7日,即采访袁纯清的第二天,记者来到了位于太行山腹地的山西武乡县砖壁村。
这是袁纯清包扶的贫困村,2010年该村人均纯收入只有2500余元。
“看!
八路军的‘哨兵’,还有沙袋掩体、碉堡!
”还没进村,记者就被这里特殊的“风景”吸引住了。
原来,砖壁村曾是抗战期间八路军总部所在地,朱德、彭德怀等人在这里战斗生活达14个月之久,并在这里指挥了百团大战。
如今,这里也搞起了红色旅游。
农民李克斌的家,位于村中心,与八路军游击战体验园仅仅一墙之隔。
李克斌就是袁纯清的“房东”。
2011年5月30日,袁纯清第一次来到砖壁村,在李克斌家住了3天。
李克斌至今清晰记得,那次,袁书记在他家院里的苹果树下,详细讲过如何科学种植苹果的问题。
“这棵树长势不错啊,但你应该给它疏一下花,一个枝头上不能让它结太多果,否则长不好。
还要剪枝,树枝太密果子也长不大。
”袁纯清在陕西任职期间,认真研究过苹果的栽培和管理技术。
李克斌连连点头:
“这不是长得多能多卖点钱嘛。
“哎呀,错了,可不是这么个道理。
一个枝上结5个果,可能一个只能卖5毛钱,5个也就2块5毛钱。
但要是只结一个果的话,这么大,可以卖5块钱,你说哪个合算?
”袁纯清用手比划了一个大圆苹果的样子,引得大家哈哈大笑。
袁纯清告诉随行干部:
“我们常讲科学发展观,它的前提是科学,首先我们得掌握知识,有专业的本领。
拿种苹果来说,我工作过的陕西实施了‘强拉枝、大改型、巧施肥、无公害’四大关键技术,后来又把‘巧施肥’改成‘有机肥’,把‘无公害’改成‘减密度’,为什么?
疏树、疏枝才能提高优果率,有优果率才有商品率,有商品率才能有好的价格。
过去老百姓认为树越密枝越密越好,果子越多越好,其实不科学。
这里面不光有优果率的问题,还有可持续发展的问题。
一亩地种44棵树,盛果期只有15年;
而一亩地如果种28棵树,盛果期可达到25年。
这样一比,收益结果不就很明显了吗?
一周后,袁纯清根据在砖壁村的体会写了一封给山西省各级领导干部的信,发表在6月8日的《山西日报》上,题目叫《在武乡县砖壁村住村的调查与思考》。
袁纯清向全省领导干部倡议:
“我们应全面扎实搞好这次下乡住村活动,并且把住村变为包村,作为领导干部的一项经常性的联系群众、解决实际问题的工作,更加鲜明地突出帮助农民收入翻番这个农村工作主题。
“我不是来给你们送钱的”
在砖壁村的3天里,袁纯清先后走访了10余家农户,分别召开了党员代表、村民代表、包村干部等五六个座谈会,从村前到村后,从农家到村活动室、便民店、卫生所,都实地进行了考察,还和群众一道下地栽红薯苗,参加劳动。
在分析砖壁村落后的原因时,袁纯清认为:
一个原因是自然条件较差,没有矿产资源、缺水,全村没有一亩水浇地;
另一个原因是村干部、党员和群众的眼界不开阔,思想不开放,小富即乐,不富也安,宁肯慢半拍,也不敢往前闯一步。
袁纯清曾告诉记者:
“我一到砖壁村,就对乡亲们讲,我不是来送钱的。
即使给你们1000万,全村有400多人,一个人能分多少?
又能撑几年?
我主要是来帮助你们解放思想,共同探讨致富的门路。
在住村期间,袁纯清发现,虽然砖壁村人均年收入只有2000多元,但他们活得“很安逸,很满足”。
于是,他就对村民们说,“假如咱们人均收入达到5000元甚至再高一些,生活不是更好吗?
贫穷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把贫穷当成一种习惯”。
依托“八路军总部旧址”这个独特红色旅游资源,砖壁村原来有十来户“农家乐”,如今在袁纯清的推动下已增加到了30多户。
在“武余秀农家乐”院中的餐厅里,袁纯清与手工艺品合作社工作人员的大幅合影格外引人瞩目。
武余秀告诉记者:
“袁书记那次来,看了看我们的菜谱说,‘菜价不敢高了,高了客人就不来了’。
还笑着对我说,你把我们的合影放大点,挂在墙上,我给你们做做广告。
武余秀一家人个个手巧,他们不仅开着“农家乐”,还经营了一个手工艺品合作社,出售一些获得专利的民间手工艺品,有空心枕头、手工布鞋、绣品等等。
武余秀的大女儿说:
“看见空心枕头,袁书记高兴地拿起来放在头边试了试,还拿起顾客意见簿一页一页地看,对我们说‘扩大规模,加大产量,你们家的收入会很快翻番,到时别忘了带领更多的乡亲致富啊’。
村主任李跃军告诉记者:
“袁书记用3天时间就给我们村的发展理清了‘战略’思路。
他要求我们:
挖掘当地资源,以八路军文化为主题发展文化旅游产业,并以此带动特色农业,大力调整产业结构,使农民增收致富水平有一个大的跨越,力争到‘十二五’末,使全村人均纯收入达到1万元。
“袁书记还给我们指明了致富‘战术’。
一、抓好特色农业:
种植500亩核桃,发展农业观光采摘园300亩,可人均增收5000元。
二、完善红色旅游景区建设:
恢复老村面貌,把八路军总部旧址作为一个稀缺资源来整体打造,形成红色旅游格局,可人均增收4000元。
三、完善相关配套设施:
改造县城到村的公路,扩大交通运力;
建设发展观光农业的水利工程;
推进便于适度规模经营的土地流转,建立相关的农业专业合作社。
”
一笔笔账,袁纯清算得精细,村民们也听得提气。
李跃军又带记者来到村西看他们的新村址。
这里,挖掘机、推土机的轰鸣声打破了山村的宁静。
“这是袁书记亲自找来帮助开发红色旅游资源的潞宝集团,正在给我们建新村。
他们计划恢复古村落开发旅游,把村民迁到新村,新旧宅地1米换1米,产权不变,公司经营20年后再把旧宅无偿还给原主人。
李跃军指着前方一大块地说,“根据袁书记的建议,我们又引进了当地的振东集团,在这里建200亩蔬菜大棚,开春后就要动工。
”他又指着远处山顶上一个大圆柱体说:
“那是我们新建的2万立方米的蓄水池,不仅可以满足我们村的需要,还可以供给周围16个村。
袁纯清曾信心满怀地说:
“我估计,两三年后砖壁村人均年收入就能达到七八千元。
“杀手锏”发挥威力
在推进领导干部包村的过程中,袁纯清发现,要使这种做法常态化,尤其是要行之有效,必须建章立制。
在对干部下乡蹲点住村的摸底中,群众最不满意的有三种人:
一是不懂技术,二是不会经营,三是出不来力气。
他们下乡来,只能当当看客,散散闲心,遛遛腰腿,说说虚话,不仅帮不了多少忙,甚至还会给农民加重负担。
针对这种情况,在袁纯清的主导下,山西给干部下乡这个“老汤”加了几味猛药。
2011年6月19日,山西省委办公厅印发《关于深入推进全省干部下乡住村开展领导干部包村增收活动的通知》,明确要求各级领导干部,把发展“一村一品(致富品牌)”作为开展包村增收活动的核心任务,确保到“十二五”末,帮助所包村农民人均纯收入实现翻番。
山西省建立了干部下乡住村活动联席会议制度,由省委常委、组织部长和分管农业的副省长任召集人。
联席会议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省委干部下乡办公室,各级也成立了相应机构。
定期召开联席会议,每两个月听取一次干部下乡住村活动情况汇报,总结经验、查找不足、提出对策。
山西省扶贫办副主任、省干部下乡住村活动联席会议办公室主任张晓红在接受采访时说,省干部下乡住村活动联席会议制定出干部下乡住村、领导干部包村增收管理考核办法,严格实行省、市、县、乡权责对应的年度目标责任制,严格监督检查,分阶段汇总进展情况,报省委主要领导审定后进行通报,严格执行分阶段“对账”、年底“交账”制度,做到季度一报表、半年一小结、年度一总结,促使干部真下乡、真住村,真正解决问题。
山西省委还使出一个“杀手锏”:
把包村纳入政绩考核,不是一年两年,每个省委常委都从自己做起,农民收入不翻番,包村任务就没完成。
长治市等一些地方制定的“五不准”,对遏制下乡干部中的一些不良风气也起到了“杀手锏”作用:
不准欠房东一分钱;
不准带走所住乡村一点土特产;
不准在所住乡村报销应由个人或帮扶单位负担的各种费用;
不准收受所住乡村发放的各种补贴;
不准参与有损于党员干部形象的各种活动。
据记者了解,截至目前,全省共有7万多名干部下乡住村包村,制定农村发展规划23089个,新上项目19454个,帮助农村群众解决实际问题66152个,形成调研报告23557份。
下乡住村干部共投入帮扶资金26.6亿元,其中对各级领导干部包扶的6426个贫困村共投入包扶资金13亿元,2011年计划实施项目12315个,已开工8360个,竣工4925个。
采访中,山西省扶贫办主任刘昆明说:
“着眼于经济发展的短板,着力于改变贫困农村面貌,‘包村’使干部下乡住村这一活动,具有了新的活力、新的动力、新的功力,必将在新的时期发挥新的威力!
如履薄冰,勤勉工作——这是山西不少官员的最新状态,也是袁纯清发起的正风肃纪行动的最直接成效。
在接受环球人物杂志记者采访时,袁纯清坦承:
“山西过去经常发生矿难事故,政府效率不高,发展转型也较慢,这一系列现象,都是和干部作风紧密相关的——一是闲话生非的不良之风,二是拉拉扯扯的庸俗之风,三是吃拿卡要的恶劣之风。
这三种风气,浸淫了干部,也毒害了社会的风气,影响了一个地方的发展、稳定。
所以我认为,抓干部作风就抓住了问题的关键。
袁纯清治晋方略的一个重点,就是要打破沉积已久的官场陋习,重塑形象,开启新风,并借此为“再造一个新山西”提供干部保证。
上任百日抓“正风”
袁纯清上任不久,就在一次会议上表示:
“全省干部队伍整体上是好的,但是在作风上还存在不少问题,尤其是在个别干部身上比较突出,必须引起足够的警惕和重视,必须旗帜鲜明地予以反对。
但这番话,当时并没引起所有人的高度重视和警觉。
直至2010年8月下旬,在上任百余日后,袁纯清高调掀起全省规模的“整顿干部作风”行动,不少官员才回过神。
在这次被称为“查岗风暴”的整肃工作中,山西省纪委对全省党政机关工作人员提出“五个不准”:
不准上班时间未履行请假手续擅自离岗;
不准上班时间打牌、下棋、打麻将和玩电脑游戏等;
不准上班时间到茶社、歌厅、洗浴场所等休闲娱乐场所活动;
不准利用工作之便吃拿卡要;
不准参与赌博。
2010年8月20日,纪检监察部门联合公安部门和媒体,组成七八个行动小组,同一时间对太原的茶楼、洗浴中心等多家娱乐休闲场所进行突击检查。
大多数检查组的工作人员,都是刚接到通知便投入行动,先由暗访开始,掌握了不少公职人员上班时间在这些场所活动的证据,之后才有了接下来的这一幕幕“现场直播”:
下午2点多,一辆警车停在太原市一家茶馆门前,车上下来一个身穿白色T恤、40岁左右的男子。
“王哥,您来了!
”在门口恭候多时的茶馆老板一见到此人,立刻笑脸相迎。
这些开着公车的“王哥”、“李哥”们,是茶馆的常客,来这里“比上班还准时”,有时一玩就是一整天。
与往常不同的是,该男子刚进屋没多久,茶馆老板就嚷嚷起来:
“王哥,不好了,有人拖您的车!
“他妈的,哪个不长眼的,敢拖老子的车。
“我们是省纪委检查组的,你说我们为什么拖你的车?
”指挥拖车的人回答。
这位“王哥”最终因为上班时间外出休闲享乐受到单位查处。
“查岗”行动并不局限于太原。
同一天,忻州市纪委检查小组共拍下了停放在市区茶社、洗浴中心、歌厅等休闲娱乐场所门前的22辆公车;
在临县,检查组成员暗访一个宾馆时,听到一个房间传来“哗啦哗啦”的麻将声,推门一看,4个人正在热火朝天地赌博,经过身份甄别,其中有当地的一名乡长……
检查组的一位工作人员告诉记者:
“对上班期间正在进行娱乐活动的公职人员,检查人员会勒令他们交出身份证或驾驶证。
没带证件的,就报姓名和身份证号,随行的户籍工作人员会随报随查,让他们没有作弊空间。
”据山西省纪委公布的数据,在此次正风肃纪行动中,全省共查处了421名违纪人员,其中一些官衔还分量不轻,如太原市行政执法局第五执法大队大队长王某、山西大医院筹备处副处长赵某、交城县公安局党委委员王某……
此次整风之“狠”,让太原等地一些工作时间红红火火的茶楼生意遭遇重挫,原来“高峰期”的车位一位难寻,如今停车收费人员大多坐在椅子上翻看报纸打发时间。
此后,围绕“狠刹机关干部玩乐享受之风”,山西省纪检监察部门又组织进行了4次专项行动,查处了一批公职人员,其中县处级干部6名,乡科级干部42名。
在处理当事人的同时,省纪委严厉申明:
凡连续3次被查实有公职人员、机关干部利用上班时间到休闲娱乐场所享乐的单位,要按照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的有关规定,严格追究单位领导的责任。
一年之后“回头看”
2010年8月开始“正风”行动后,山西官场的作风有了明显转变:
同年9月28日,当记者再访太原时,发现一些机关的办公室桌上,原本常见的印有酒楼、歌厅、洗浴中心名称的打火机等物品已经悄然消失。
一位事业单位的工作人员说:
“8点上班,我们7点半就来了。
以前上班混日子,现在不敢了。
因为不务正业,处理了这么多干部,对我们触动太大了。
袁纯清看到了这把“火”的震慑作用,广大山西百姓也拍手叫好:
“在其位谋其政,是起码的工作要求和道德底线,何况是拿着纳税人钱的公务员。
”2011年3月,为了方便群众举报,山西省委省政府又在当地媒体的配合下,公布了山西各市、县纪委书记和组织部长的热线电话和电子信箱。
但也有人担心,政府会不会只管一阵子就不管了,难以从根本上扭转干部的作风。
这种担忧是有道理的。
2011年8月,为了让农村贫困者过一个温暖的冬天,山西省委省政府决定,从2011年年底开始,连续5年为广大农村低收入家庭每户免费发放1吨过冬煤炭。
让袁纯清没想到的是,这些“爱心煤”在一些地方成了“堵心煤”。
11月27日,有人在网上发图片和帖子,反映“爱心煤”的各种问题:
临汾市贾得乡庄里村的150多户人家,每家分到的煤只有不足900公斤,且几乎一半是矸(音同“甘”)石,根本就不能烧;
贾得乡小苏村每户要交10元钱运费,此外“还要交钱给乡里的干部发工资,因为人家看煤场,很辛苦”;
省政府要求这些煤的发热量不得低于5000大卡,但河津市上寨村村民分到的煤只有2671大卡,没法烧……消息传到袁纯清耳朵里,他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