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分考点练习题及答案二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0493921 上传时间:2023-01-23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426.9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历史分考点练习题及答案二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高考历史分考点练习题及答案二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高考历史分考点练习题及答案二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高考历史分考点练习题及答案二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高考历史分考点练习题及答案二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考历史分考点练习题及答案二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高考历史分考点练习题及答案二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历史分考点练习题及答案二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考历史分考点练习题及答案二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1926

14600

3459

194

3764

172

922

①汽车制造业有所发展②交通工具的种类增加

③交通工具日益近代化④传统的交通工具仍占有重要的地位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

7.(2011年1月龙岩市高三质检19题)美国经济学家弗理德曼访问中国后写道:

“1988年,街道上的色彩与服装明显多元化,与此伴随的,则是经济增长与发展的明显迹象。

农业改革效果十分明显……私营企业有所发展……得到允许的、有限的经济自由已经在改变中国的面貌。

”这主要反映当时中国()

A.私有经济主体地位上升B.农民获得了土地所有权

C.市场经济体制逐步确立D.改革开放改变着社会面貌

8.(2011年5月莆田市质检17题)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女性“足的革命”推动了“鞋的革命”,妇女不再以穿自己纳的鞋为满足,喜欢穿花样繁多、美观大方的欧式鞋。

下图是民国时期非常流行的一款国产欧式女鞋广告。

以下对民国时期国产“欧式”女鞋流行原因的分析,不正确的是

A.西方文明的冲击B.辛亥革命后社会习俗的变化

C.西方生活观念在国人中普遍确立D.“抵制洋货、倡用国货”运动的推动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7小题,共0分)

9.(2011年1月龙岩市高三质检35题)(30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明代)连江县的杨崇家庭,六世同居,男女老幼有70口人,饮食一道,财产共有。

南平廖氏,五代同居,也同耕共食。

大田县吴氏六世同居,男耕女织,不分彼此。

福清县王荣也是六世同居,大小家人七百余口,不曾折箸争吵过,而且这个家庭一直发展到清代,是福建历史上受明清两代封建王朝表彰而名扬一时的大家庭。

——彭文宇《历史上闽台家庭与家族交往》

材料二20世纪初,一个引人瞩目的现象是,家庭制度在中国受到空前激烈的批判:

一个将家庭作为组织、管理社会基础的传统社会,在现代化进程中,为了从传统之茧中蝶化,对家庭制度进行批判是必然的。

——据孟宪范《家庭:

百年来的三次冲击及我们的选择》

材料三通过把工作转移到家庭之外,工厂也从不同的方向吸引父亲、母亲、孩子远离家庭,从而改变了传统的家庭生活模式。

——E美)杰里·

本特利《新全球史》。

材料四这一运动的收获是空前的……这种社会细胞——家庭改革,对于提高人民的政治热情,挖掘潜力建设我们的祖国,是会起着重大推动作用。

——《华北区贯彻婚姻法运动总结》(1953年)。

(1)据材料一,概括明清时期福建地区大家庭的基本特征。

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明清统治者表彰这类大家庭的主要目的。

(8分)

(2)材料二是否表明20世纪初中国传统家庭制度发生了变化?

结合政治、经济和思想文化的相关知识证明你的判断。

(3)从现代化的角度分析,为什么材料二所述20世纪初的中国“对家庭制度进行批判是必然的”?

(6分)

(4)你认为材料四中家庭改革后的中国家庭伦理关系有什么新变化?

(2分)概括上述材料信息和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推动家庭变革的基本因素有哪些。

10.(2011年5月宁德市质检38题)(37分)阅读下列中外交通史的材料,探究相关问题。

板块一古代城市交通管理

引文

出处

城内街巷及人众中,无故走车马者,笞五十。

若有公私要速而走者,不坐。

《唐律疏议》

犯夜(在闭门鼓后、开门鼓前通行)者,笞二十,有故者不坐。

《宋刑统》

京城内外街道,若有作践,掘成坑坎,淤塞沟渠,盖房侵占……俱问罪枷

号一个月发落。

《明律》

(1)据上表内容,概括中国古代中后期城市交通管理的特点。

(4分)

板块二近代城市交通与公共秩序

《上海洋场竹枝词》:

“往来如织密如麻,满眼汽车与电车;

谁说中华生命重,噬人虎口日增加。

”“欲保安全维秩序,认明红绿两边灯。

《工部局董事会会议录》载:

“过往车轿必须靠马路左侧通行;

独轮车必须在马路左侧紧靠人行道通行,不准乱窜。

(2)以上竹枝词反映了当时中国城市交通出现什么问题?

这些问题主要集中于哪一类城市?

据上述两则材料,指出采取的解决办法。

(10分)

板块三近现代铁路建设与发展嬗变

19世纪后期四国铁路里程统计表(单位:

千米)

国别

德国

美国

英国

中国

时间

1875年

1890年

1894年

里程

27960

26900

32000

483

一一摘编自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

近代史编》等

(3)据以上统计表,比较19世纪后期中外铁路建设的差异。

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造成这一差异的主要原因。

据图14与《南昌铁路局史志》材料,概述福建铁路建设的发展变化。

(14分)

板块四综合探究交通发展的轨迹

(4)综合以上材料,简要总结我国交通管理与建设的发展史,并说明交通在国家与社会发展中的地位。

(9分)

11.(2011年5月龙岩市质检38题)(37分)铁路对一个国家的国计民生有着重要意义。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851年伦效世博会上,工程师们指着火车不无炫耀地说:

“这是我们的钢铁奴隶,我们喂他煤,他千百倍回报我们,以老鹰的速度从一个城市到另一个城市,从一个国家到另一个国家.创造这样神奇的机器,还有什么能阻档人类的进步?

一一摘引自《塔里斯水晶宫史话》

材抖二1880年刘铭传上《筹造铁路以图自强折》:

“铁路之利于漕务,赈商务、矿物、厘梢、行旅者,不可肆述。

而于用兵尤不可缓。

中国幅员辽阔,北边绵亘万里,毗连俄界,通商各海口有与各国共之,划疆而守则防不胜防……若铁路告成,则声势联络,血脉贯通,裁兵节饷,并成劲旅。

防边防海,转运枪炮,朝发夕至。

……十八省合为一气,一兵可抵十数兵之用。

将来兵权、饷权俱在朝廷,内重外轻,不为疆臣所牵制矣。

一一摘编自《清史稿·

交通志》

内阁学士张家骧(光绪帝的师傅)上奏反对修建铁路,他列举三大弊端:

一是若铁路造成,商旅辐揍,洋人觊觎,何以应之?

二是铁路沿线遇到田亩、屋庐等,必至贻害民间;

三是建设铁路会影响招商局(注:

清廷官营企业)海运收入。

一一摘编自姜鸣《起草修建铁路的幕后人物》

材抖三甲午战争后,帝国主义将投资的重点集中到修筑铁路和开采矿山方面来,并以此作为其巩固“势力范围”和伸展侵略势力的手段。

湖南、湖北、广东三省绅商要求收回粤汉铁路主权的斗争,是全国收回路权斗争的发端,1910年斗争达到高潮。

1911年清政府以“国有”为名,企图再将川汉、粤汉铁路主权出卖给帝国主义,终于激起声势浩大的保路运动,成为辛亥革命的导火线。

——摘自章开沅《辛亥革命与近代社会》

材抖四中国铁路营业里程变化图

(1)材料一中的火车“千百倍回报我们”指的是什么?

(4分)联系工业革命的相关知识分析火车发明与使用的相关历史因素有哪些?

(4分)

(2)材料二中刘铭传主张兴建铁路的理由有哪些?

(8分)结合材料一指出材料二中关于铁路兴建争论的实质。

(2分)

(3)从材料二到材料三,中国铁路命运发生了什么变化?

(3分)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收回路权斗争的原因及其影响。

(8分)

(4)你从材料四的两幅图表中能得出哪些历史信息?

(4分)综合以上材料你可得出哪些历史认识?

12.(2011年1月三明市期末质检26题)(10分)妇女地位的变化折射出一个时期的政治、经济和社会风气。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男子是家长,掌握着家政大权,不允许妇女分割。

统治者极力提倡所谓“别内外”、“勿听妇言”,来实现他们的目的。

“别内外”,是保守妇女“贞操”的手段和伦理。

……康熙时即墨杨姓家族《家法》规定:

“异姓卑幼,妇人不许辄见。

小姑之夫不见,侄婿非大事不见,趟侄婿大事亦不见”。

——摘自冯尔康《清代的婚姻制度与妇女的社会地位论述》

材料二神州女界共和协济社上书孙中山……她们说:

“某等窃思共和国既建设矣,国内必无不平等之人,男女平权,无俟辞费。

此番改革,女子幸能克尽天职。

或奔走呼号,捐募饷粮;

或冒枪烟弹雨,救护军士;

或创立报章,发挥共和,鼓吹民气;

或投笔从戎,慷慨杀敌。

莫不血诚奋涌,视死如归,侠肠毅力,奚让须眉?

……际兹宪法将定,国会未集,敢代表全国女界,专诚请愿,气赐赞成,于参议院存案,俾国会决议时,为女界预留旁听及参政一席。

数载后女子之政治知识既具,资格已备,乃可实行。

——摘自1912年3月4日《时报》

材料三《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第六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废除束缚妇女的封建制度。

妇女在政治的、经济的、文化教育的、社会的生活各方面,均有与男子平等的权利。

实行男女婚姻自由。

材料四《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

地区

北京代表团

天津代表团

河北代表团

福建代表团

妇女代表(人)

15

10

27

实有代表(人)

61

45

120

60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概括清代妇女的地位,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主要原因。

(3分)

(2)概括材料二中“神州女界共和协济社”的政治要求及其理由。

(3)据材料三、四,指出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妇女地位发生的变化。

(2分)

(4)综合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妇女地位的变化折射了怎样的历史发展趋势?

13.(2011届福建名校样本分析38题)(37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蒸汽机及机车的发明大事记

国家

人物

发明

1705年

纽科门

大气式蒸汽机,在英国及欧洲大陆得到迅速推广

1765年

瓦特

开始改良纽科门蒸汽机,后来制成“万能蒸汽机”

1767年

铁轨出现,车辆是靠人力或畜力推动的

1769年

法国

库纳

蒸汽机车,以每小时4.5公里的速度在大街上行驶

1801年

特里堆克

蒸汽机车拖着5节车厢的煤,在煤矿的铁路上缓慢行驶

1825年

斯蒂芬森

蒸汽机拖着32节客、货运车厢,以每小时24公里的速度在斯托克顿——达林顿铁路正式投入商业运营。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分析铁路运输出现的条件。

当时欧洲报刊曾就谁是“火车之父”展开争论。

你认为谁是“火车之父”?

请说明理由。

(11分)

材料二1880年刘铭传奏请修铁路,刘锡鸿等众多官员纷纷反对,清政府遂搁置修路倡议。

1881年,李鸿章请求在唐山至胥各庄建一条运煤铁路,在答应不用机车改用骡马拖拽等条件下,清廷同意修建。

1882年,经过反复疏通才允许改用机车牵引。

早期中国铁路建设和技术发展迟缓,机车车辆和其他铁路设备多赖于进口,各种设备和器材十分杂乱,仅机车就有英、美、法、德、日、捷和比利时等国的190多种型号,机车车辆轨距达四五种之多,由此形成了世界各国机车车辆和装备器材齐聚中国的独特景观,中国铁路被讥讽为“万国铁路博览会”。

(2)根据材料二,概括中国早期修建铁路的特点。

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万国铁路博览会”的看法。

 

材料三甲午战后中国铁路事业的格局为之一变。

……至1911年,中国共建铁路8200公里,其中帝国主义直接投资修筑的铁路占46%,中国向外国贷款建筑铁路占40%,自筹资金修建的铁路仅1200公里,占总里程的14%。

一些闭塞地区的经济因铁路而活跃,一些古老的城镇因铁路而面目一新。

铁路在畅通经济、带动繁荣的同时还意味着信息的流通、知识的传播,意味着建立“铁路交通日常急需的各种生产过程”,所有这一切,无意中都有助于打破中国传统社会“自给自足的惰性”,推动现代化进程。

据袁昶估计,庚子前后,仅顺天府穷民之中,“失车船踮脚之力,而受铁路之害者”即在万余人以上。

(3)根据材料三,分析铁路建设对近代中国社会的影响。

材料四鹰厦铁路于1954年动工兴建,1957年竣工通车,曾经长期是进入福建的唯一铁路线。

鹰厦铁路初建为战备线,线路技术标准低。

2005年9月,福厦铁路开工建设,设计速度为每小时250公里。

它连接了福州和厦门,全线设14个站,全长273公里,总投资超过144亿元,于2010年建成通车。

(4)结合材料四及历史背景,分析建设鹰厦铁路、福厦铁路的不同原因。

14.(2011年5月三明市质检38题)(37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顺治二年(1645年),清廷颁布“易服令”规定“官民既已剃发,衣冠皆宜遵本朝之制。

”强迫各族人民改满服。

……清政权还严厉禁止私藏明朝衣冠,不少人因为私藏“方巾”等明代服饰而被清政府扣上大逆罪名而遇害。

……就这样,“剃发易服”政策的执行与清王朝相始相终,一直延续到1911年辛亥革命后为止。

——摘自XX百科名片之《剃发易服》

材料二太平天国鄙视清代衣冠,开始起义时穿着传统服装打仗,而将清代官服“随地抛弃”,“往来践踏”。

……当时除天王可袍上绣龙以外,其他高级官员须根据场合而定,低级官员则绝对不着龙袍,但缀有龙纹的朝帽却是大多数官员的首服。

其他规定多来自《周礼》,以五行四神来确定背心图案、服装以及缘边的颜色。

——摘自庄华峰等著《中国社会生活史》

材料三维新变法期间,康有为、宋恕等人认为:

“盖欲化除文武满汉之域,必自更官制始;

欲通君、臣、官、民之气,必自设议院始;

欲兴兵、农、礼、乐之学,必自改试令始。

三始之前,尚有一始,则曰:

欲更官制,设议院,改试令,必自易西服始。

”其原由为:

“盖耳目不新,则精神不振,主持不彰,则趋慕不一”。

康有为有鉴于“今万国交通,一切趋于尚同,而吾以一国,衣服独异,则情意不亲”,故“非易其衣服,不能易人心,成风俗,新政亦不能行。

——摘自刘力《衣冠之制的解体:

中国传统服饰的近代化》

材料四1912年1月12日,《大公报》上登文《易服以保存国货为要义》,它说:

“易服不易料。

……我国人民半恃丝绸以为生活存也,安可弃其料而不用哉?

”……临时大总统孙中山在给上海中华国货维持会的复函中说:

“礼服在所必更,常服听民自便,此为一定办法,可无疑虑。

但人民屈服于专制淫威之下,疾首痛心,故乘此时机,欲尽去其旧染之污习。

去辫之后,亟于易服,又急切不能得一适当之服式以需应之,于是争购呢绒,竟从西制,致使外货畅销,内货阻滞,极其流弊,诚有如来书所云者。

——摘自《论辛亥革命前后的服饰改革》

(1)据材料一归纳清初“剃发易服”政策的特点,并指出实施这一政策的目的。

(2)据材料二评价太平天国的服饰变化。

(3)据材料三概括康有为“改易服饰”的核心思想。

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产生的原因。

(4)据材料四和所学知识,分析民国初年的“易服”改革带来了什么影响?

(5)综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谈谈你对清初至民国初年“易服”的认识。

15.(2011年1月福州市质检27题)(17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安德森说,“……前现代的帝国与王国竞能够轻易地维系他们对极度多样而异质并且经常是居住在不相连的领土上的臣民的长期统治。

”各地人民效忠的通常不是一个现实国家,而是经由文字和经典从古代继承下来且已沉淀力集体无意识的伦常制度,它维系着一个抽象的国家观点。

……交通落后成倍放大了国土的距离。

当时中国国土面积比整个欧洲还大,路上走一年半载,未必能从京城到达最偏远的边疆,更别说全国的有效管理了。

——程巍《清末电报网与国家统一》

材料二秦王朝将中央政府统一规划的交通建设视为执政要务之一,除了“决通川防,夷去险阻”之外,还由中央直接主持,“为驰道于天下,东穷燕齐,南极昊楚,江湖之上,濒海之观毕至”(《汉书·

贾山传》)。

……政务军务紧急时,还可以通过驿传系统提高信息传递的速度。

赵充国自金城申请军事计划至汉宣帝批复后颁下,往返不过7天,驿递行速达到每天400公里以上。

——王子今《古代交通与秦汉文明》

材料三1919年5月4日的北京学生运动能立即席卷全国,……与电报快捷传递消息和社会动员的功能密不可分。

电报,其重要性在于,在交通系统远不足以把全国连为一体时,……电报系统至少可把全国连为一个时间共同体,这是后来全国同步的社会和思想运动的技术基础,而这样的全国运动训练了国民的现代国家共同体意识。

(1)根据材料一,归纳安德森认为中国是“抽象的国家”的理由。

(3分)根据材料二,概括秦汉王朝加强对“抽象的国家”控制的措施。

(2)近代中国人自办电报始于何时何地?

(2分)根据材料二、三,与古代“驿骑传递”相比,近代电信技术有哪些特点?

(3)根据以上材料,你认为交通和通讯事业的发展在我国历史上发挥了怎样的作用?

2011年福建省各地市质检历史试题分专题汇编:

必修二专题4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B 

2.B 

解析:

本题考查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根据题干信息“中华民国十年纪念”分析,应为1922年,中华书局创办于1912年,B项中民族工业发展的春天是从1912年至1919年,不符合题干。

图上有“阴历”“阳历”字样,因此C项正确。

从图上“大赠品”字样分析,有吸引顾客的目的,因此具有广告性质。

3.D 

4.B 

5.B 

“西域移来不夜城,自来火较月光明”反映的是电灯的使用,故B正确。

6.B 

7.D 

8.C 

二、非选择题

9.

(1)特征:

以血缘为基础,累世同居;

共同生产,财产共有共享;

家庭关系和谐。

(答出其中两点即可得4分)

目的:

宣扬儒家伦理道德,维护社会稳定,巩固封建统治。

(2)是(2分)。

理由:

政治运动(如戊戌变法、辛亥革命等)对封建专制的冲击;

自然经济的进一步解体(或商品经济的发展),动摇了传统大家庭制度经济基础;

思想解放运动改变了人们的传统家庭观念。

(符合题意即可得6分)

(3)政治上,传统的封建家长制不利于中国政治民主化的进程;

经济上,以小农经济为基础的传统家庭不利于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思想文化上,传统的封建家庭伦理观念阻碍了西方民主思想的传播,不利于人们的思想解放。

(6分,政治、经济、思想各2分,其他表述,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4)新变化:

婚姻自主,男女平等,家庭民主。

基本因素:

社会经济的发展(或社会化大生产);

国家的政治变革(或政府政策推动);

思想观念的转变。

(6分,答案若只表达为“政治因素、经济、文化因素”,只可给2分)

10.

(1)立法管理;

惩罚严厉;

方式简单。

(4分.只要答对符合题意的两点即可)

(2)问题:

车辆增多、交通混乱、威胁安全。

(4分.只要答出其中两点即可)

类别:

通商口岸。

(2分。

只要答对符合题意的类别即可)

办法:

设立红绿灯;

靠左行驶;

各行其道。

(4分。

只要答出其中两点即可)

(3)差异:

中国铁路里程明显少于德美英三国。

原因:

中国经济落后;

观念保守。

(4分)西方受工业革命推动;

经济发达;

制度先进。

(4分,只要能答出其中两点即可)

变化:

“一五”计划期间,福建建成鹰厦铁路。

(2分)改革开放后,福建铁路建设技术不断提高,进入高速时代,运营里程增加。

(2分.答对其中两点即可)。

(4)发展:

我国交通管理与建设历史悠久。

(2分)到近现代,交通管理渐趋规范,建设速度加快、水平提高。

地位:

交通关系到国家经济建设和社会进步;

关系到保障人民生命与财产的安全;

关系到国防安全。

只要能答对符合题意的两点即可)

11.

(1)“回报”:

火车加强了地区(城市)间、国家间的联系;

推动了人类文明的进步。

(4分)因素:

市场的扩大对交通工具革新的要求;

蒸汽机的发明与应用;

知识的进步和技术人员的探索。

(回答其中两点即给4分)

(2)理由:

有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

有利于加强国防;

有利于减少军费的开支:

有利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

(8分)实质:

近(现)代化问题上的观念冲突。

(2分,若回答新旧观念冲突给l分)

(3)变化:

从兴建铁路遭遇极大阻力(2分),到甲午战争后成为各方势力争夺的焦点。

(1分)原因:

帝国主义争夺路权;

清政府出卖路权;

爱国势力(人民和绅商)维护路权。

(6分)影响:

维护了民族的利益;

推动了革命形势的发展。

(2)

(4)信息:

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后,铁路建设迅速发展;

火车机车制造从修复组装、技术改进、自主创新到世界领先。

(4分)认识:

火车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推动力;

中国近(现)代化进程艰难曲折;

民族独立是实现现代化的前提;

自主创新是民族进步的不竭动力。

12.

(1)地位:

地位低下。

(1分)

主要原因:

统治者为了维护封建统治,强化男权;

中国传统自然经济,妇女在经济上没有主导地位;

封建理学的影响。

(2)要求:

女子有参政权。

中华民国成立,推翻了清朝封建统治;

女子在革命中做出了重大贡献。

(3)妇女地位大大提高;

男女平等;

参政议政。

(答出其中两点即可得2分)

(4)人性解放;

政治民主;

社会开放。

13.

(1)条件:

蒸汽机的发明和改进;

铁轨道路的出现;

蒸汽机车的发明和改进;

工业革命促进工业生产的飞速发展,对运输需求的增长。

①库纳:

最早发明蒸汽机车,并成功行驶。

②特里维克:

铁路与蒸汽机车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外语学习 > 法语学习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