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美术教案.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2047004 上传时间:2022-10-26 格式:DOCX 页数:30 大小:43.4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美术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0页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美术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0页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美术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0页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美术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0页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美术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美术教案.docx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美术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美术教案.docx(3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美术教案.docx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美术教案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美术教案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美术教案

  第一单元形象直观的表现与交流语言

  课时安排二课时

  第一课时

  课题绘画的语言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欣赏和认识中外不同的美术作品,了解绘画造型的语言和表现方法,培养初步的审美经验。

  2学会从造型的角度评述美术作品,获得初步的鉴赏能力。

  教学重点

  对美术作品的造型要素及造型艺术表现方法的了解。

  教学难点

  运用艺术语言知识评述自己喜欢的中外绘画作品。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教师提问达芬奇创作的作品有哪些?

  学生回答

  教师展示《蒙娜丽莎》《最后的晚餐》等作品。

  你如何理解这幅作品?

  学生回答。

  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如何解读一幅绘画作品。

  二、讲新课

  出示两幅作品

  教师提问抛开画面的内容,找这两幅绘画作品的共同之处。

  教师总结绘画创作都要运用一定的物质材料和造型艺术手段,即线条、形状、明暗和色彩等造型要素进行表现。

  这些美术作品的造型要素及运用方式便成为作者进行艺术表现或与他人交流的艺术语言。

  1绘画的造型要素

  1线条造型要素介绍几幅以线条为主的绘画作品,同学感受并评价这些作品给自己的感受。

  教师总结线条既可以具体地描绘审美对象的生动形象,也可以表现主观的审美感受和思想感情。

  2色彩造型要素介绍色彩的四种分类再现性色彩和表现性色彩的不同。

  了解印象派、立体派、表现派、抽象派画家及作品,如何用不同的色彩表达情感的。

  3明暗造型要素介绍几幅以明暗为主的绘画作品,同学感受并评价这些作品给自己的感受。

  教师总结以明暗为主的绘画既可以具体地描绘审美对象的生动形象,也可以表现主观的审美感受和思想感情。

  2了解绘画的三种不同的表现方法

  1写实性绘画分别介绍画家及作品

  2表现性绘画分别介绍画家及作品

  3抽象性绘画分别介绍画家及作品

  3欣赏优秀作品

  三、教师总结

  了解了绘画的造型因素,我们在分析欣赏绘画和创造绘画作品时就要运用这些造型因素。

  它能帮助我们更好地与人交流,表达自己的情感。

  第二课时

  课题绘画作品中的形式美

  教学目标

  1通过本单元的学习,让学生了解什么是形式美以及掌握形式美的基本法则。

  2通过对绘画作品的赏析,能够正确地运用形式美的相关知识评析绘画作品。

  3通过本课的学习,让学生体验与感受绘画作品的形式美的同时,培养学生的审美素养,促进学生审美观的发展。

  教学重点

  绘画作品中形式美规律的认识与运用。

  教学难点

  运用艺术美与形式美的相关知识,对美术作品进行描述与分析。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说明

  一、导入说明辩论的主题以及辩论的方法。

  分好辩论组,推举主辩同学。

  在课堂学习过程中可根据需要加入适当的音频与视频,帮助学生更好地解决教学中的难、重点,并可更好地达到调动学生积极性的作用。

  二、新授出示作品,提出问题。

  针对所出示的作品,引导学生展开辩论。

  根据学生辩论的结果得出结论,引出形式美的法则。

  学生以组为单位讨论。

  正反方发言。

  三、总结对课堂辩论中各组的发言及学习的成果进行总结。

  第二单元丰富多彩的现实多种多样的表现

  课时安排四课时

  第一课时

  课题美术可以再现生活的真实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了解再现性美术作品的造型要素、表现手段及艺术效果上所体现的主要特征,认识再现性美术作品来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的特征。

  2方法与过程通过分析、评述,从不同画种欣赏再现性美术作品,把握美术作品形象与现实生活形象的区别和联系。

  2通过师生互相讨论研究,认识再现性美术作品与表现性美术作品的区别和联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活动,提高对再现性美术作品的欣赏能力,引发学生对美术的兴趣,学会从平常的生活中发现美和创造美。

  教学重点

  了解再现性美术作品的造型要素、表现方法及艺术效果上所体现的主要特征。

  教学难点

  再现性美术作品与现实生活的区别和联系,再现性美术作品与表现性美术作品的区别和联系。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说明

  一、组织教学稳定学生情绪,集中注意力。

  二、导入新课1教师向学生讲述本课的目的是为了欣赏和了解再现性美术作品。

  2老师通过课件,向学生展示不同画种的再现性美术作品并出示课题。

  3请学生谈谈感受。

  欣赏再现性美术作品,并发表意见。

  三、知识要点讲解1再现性美术作品来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

  美术形象并不等同于世界存在的一切自然物象,它是经过艺术家对现实生活的选择、提炼、概括、改造等艺术加工。

  2优秀的再现性美术作品要形神兼备。

  再现性美术作品不仅要真实生动地表现外部特征,还要表现对象的精神、性格和气质。

  3再现性美术作品强调"情"的感受和"美"的体现。

  任何艺术作品都要以情动人,再现性美术作品也是如此。

  4老师讲述并板书1来源于生活高于生活2形神兼备3"情"的感受"美"的体现欣赏并谈感受,使学生主动了解再现性美术作品的表现方法和特征,并在一开始就通过讨论营造出一种氛围。

  四、分析和讨论再现性美术作品的表现特征及艺术效果1老师引导学生重点分析蒋兆和的《流民图》和董希文的《开国大典》。

  《流民图》是中国画,是以线条、墨色来再现形体、质感,达到"形神兼备"、"气韵生动"的效果。

  该作品创作于1942年到1943年,当时日本侵略者已经践踏了我国的半壁河山,中国人民正处于水深火热之中,民族的苦难激发了画家创作这幅中国画长卷。

  《开国大典》是油画,以丰富的色彩层次,绘声绘色地表现人物形象。

  作品是一幅深为群众欢迎的革命历史画。

  它表现了新中国开国大典的宏伟壮阔的场面,再现了"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这一划时代的一刻。

  2通过课件展示中国花鸟画和油画静物,让学生来谈体会。

  学生可以就课件上的作品发表自己的观点,与老师共同探讨再现性美术作品的表现方法及艺术效果上所体现的特征。

  引导学生观察、比较、分析,从而获得新知识。

  五、学生讨论研究要求学生把握再现性美术作品和表现性美术作品的区别和联系及再现性美术作品和现实生活的区别和联系。

  通过重点分析讲解使学生加深对再现性美术作品来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的理解。

  六、小结通过本课的学习和讨论,同学们了解再现性美术作品来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是艺术家通过对生活素材进行艺术的提炼加工并融入艺术家对事物的认识和评价、思想感情和时代的审美理想创造而成。

  说一说自己的观点。

  谈一谈优秀的再现性美术作品应具备哪些要素。

  自主探索再现性美术作品与现实生活之间关系,再现性美术作品与表现性美术作品之间的关系。

  七、课后拓展请同学们搜集美术作品图片,注意区别哪些属于再现性的美术作品,并与同学交流和评述,在教室里开辟作品专栏进行展示。

  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形式讨论研究再现性美术作品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和区别及再现性美术作品与表现性美术作品的区别和联系。

  这一活动的目的是通过欣赏、理解和讨论提高学生对再现性美术作品的审美能力。

  第二课时

  课题静物写生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学生初步了解静物写生的基础知识,掌握色彩的明暗、冷暖的表现方法,提高欣赏和分析再现性美术作品的能力。

  2方法与过程

  通过讲授、欣赏使学生了解色彩静物写生的步骤和技法。

  2运用色彩造型的基本知识,尝试进行静物色彩写生。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践能力并加深对再现性美术作品的理解。

  教学重点

  写生色彩的一般规律,单件物体的明暗、冷暖色彩的表现方法,静物画中的色调。

  教学难点

  色彩写生中环境色、光源色和固有色的认识。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说明

  一、组织教学准备教学用具和检查学生的学习用具。

  二、导入新课向学生讲述本课的目的是为了进行静物色彩写生练习。

  三、讲述色彩知识1色彩的三原色和三间色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2色彩的三要素

  色相——指色彩的相貌。

  明度——指色彩的明暗程度或深浅程度。

  纯度——指色彩的鲜艳程度,也就是色彩的含灰程度或饱和程度。

  3色彩的对比明度对比、纯度对比、色相对比、补色对比、同类色对比、面积对比等。

  见课件中图

  4色彩写生中影响色彩关系的几个因素固有色、环境色、光源色。

  通过课件图片展示,学生可以提出问题,在师生讨论中加深对色彩知识的理解。

  通过提问思考,增强学生的认知能力。

  四、教师展示写生步骤或演示写生步骤见课件图分五步进行

  1用铅笔画出大形体,注意构图和空间关系。

  2用较薄的单色画出大的明暗关系。

  3从画面暗部入手,把握整个色调,这一步使画面色彩冷暖、明暗及前后关系更加明确。

  4进一步用较饱和的颜色把上述关系表现得更准确些,注意边缘线的虚实变化。

  5最后刻画亮灰面,点上物体高光,勾出梨的果蒂,调整色彩整体关系。

  学生观看教师演示通过色彩写生练习,进一步加深对色彩的理解和运用。

  同时体会到再现性美术作品不仅需要熟练地掌握绘画技能,还要有敏锐的观察力。

  五、课堂练习请同学们观看课件中的作品并根据老师摆设的静物,进行写生练习。

  写生要求如下

  1构图完整2造型准确3色调和谐统一学生各自准备好工具,进行色彩写生练习。

  六、学生优秀作品展示学生欣赏优秀作品,并分组讨论,谈谈认识和体会。

  七、小结通过本课的学习和实践,我们能更加深刻地体会到,要再现现实生活中生动、自然的形象,不仅要掌握一定的绘画技巧,还要善于观察和把握表现对象的形象特征。

  八、课后拓展请同学们尝试用写实的手法进行美术创作,作品要融入自己对生活的感受和审美情趣。

  主题自拟

  知识资料

  色相也是产生色与色之间关系的主要因素,正是有了各种不同的色彩相貌特征,我们的世界才那么五彩缤纷,在诸多色相中,红、橙、黄、绿、蓝、紫是最基本的色相,以它们为基础依圆周等色相差环列,可得高纯度的色相环,在此基础上增加过渡可得十二色、二十四色等。

  明度色彩的层次感、空间感都是依靠明度来表现的。

  明度在三要素中具有较强的独立性,它可以不带任何色相特征,仅通过黑、白、灰的关系表现出来。

  任何色彩都可以还原为明度关系来思考。

  无彩色中,白色明度最高,黑色明度最低。

  色彩明度的表现见课件中图

  1黑、白、灰无彩色。

  2同一色相加白产生由深到浅的不同明度的差别。

  如蓝、浅蓝、白。

  3同一色相加黑产生由浅到深的明度变化。

  如绿、深绿、黑。

  4不同色相由于反射光线的强弱产生明度的差别。

  如黄、橙、红、紫、蓝、绿等依次从高到低变化。

  纯度色彩的色相感越明确,其纯度也越高。

  黑、白、灰没有色相倾向的无彩色的纯度为零。

  不同彩色所能达到的纯度是不同的,其中红色纯度最高,绿色纯度最低,其余色相居中。

  见课件中纯度的表现图

  1固有色——物体本身的颜色。

  展示静物白色花瓶、红色玫瑰等

  2环境色——不同环境影响下呈现的色彩。

  如白色衬布对静物固有色彩的影响

  3光源色——不同的光源照射对物体固有色的影响。

  第三课时

  课题美术可以表现主观情感1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引导学生欣赏表现主观情感的美术作品,体验其视觉感受,了解其外在的形式。

  掌握有关主观情感表现的知识,使学生对在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