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年度苏锡常镇四市高三教学情况调研语文试Word文件下载.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20469833 上传时间:2023-01-23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36.5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年度苏锡常镇四市高三教学情况调研语文试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学年度苏锡常镇四市高三教学情况调研语文试Word文件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学年度苏锡常镇四市高三教学情况调研语文试Word文件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学年度苏锡常镇四市高三教学情况调研语文试Word文件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学年度苏锡常镇四市高三教学情况调研语文试Word文件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学年度苏锡常镇四市高三教学情况调研语文试Word文件下载.docx

《学年度苏锡常镇四市高三教学情况调研语文试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年度苏锡常镇四市高三教学情况调研语文试Word文件下载.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学年度苏锡常镇四市高三教学情况调研语文试Word文件下载.docx

古典小说是先哲留给我们的精神财富,我们应当很好地去学习和应用。

既然是古典小说,是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

如果善于学习,善者固然可以育人,其不善者经过批判分析,也可能发挥其反面教材的作用。

①就不免带有历史性的局限

②即使优秀的作品也难免有不纯之处

③择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去之

④有精华也会有糟粕

⑤需要有分析、有批判地进行学习

A.①④②⑤③B.①②③④⑤

C.①④②③⑤D.⑤③④①②

【答案】A(根据整体语境可知。

5.下列对北京2022年冬奥会会徽“冬梦”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A.以汉字“冬”为灵感来源,借用书法元素,

彰显了中国传统文化底蕴。

B.用汉字笔画的变形展现冰雪运动员的英姿,

体现了冬奥会运动项目的特征。

C.其中充满韵律感的线条,寓意要顽强拼搏、

历经坎坷才能获得圆满成功。

D.赋予汉字“冬”以动感和力度,代表了奥林

匹克运动的激情、青春与活力。

【答案】C(寓意牵强附会,没有“历经坎坷”之意。

二、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9题。

徐锴,会稽人。

锴四岁而孤,母方教兄铉就学,未暇及锴。

锴自能知书。

稍长,文词与铉齐名。

元中,议者以文人浮薄,多用经义法律取士,锴耻之,杜门不求仕进。

铉与常梦锡同直门下省,出锴文示之,梦锡赏爱不已,荐于烈祖,未及用,而烈祖殂。

元宗嗣位,起家秘书郎,齐王景遂奏授记室。

时殷崇义为学士,草军书,用事谬误,锴窃议之。

崇义方得君,诬奏锴泄禁省语,贬乌江尉。

岁余召还,授右拾遗、集贤殿直学士。

论冯延鲁人望至浅,不当为巡抚使。

重忤权要,以秘书郎分司东都。

然元宗爱其才,复召为虞部员外郎。

后主立,迁屯田郎中、知制诰。

拜右内史舍人,赐金紫,宿直光政殿,兼兵、吏部选事,与兄铉俱在近侍,号“二徐”。

【徐锴是会稽人。

四岁丧父,母亲正教他的兄长徐铉学习,没有时间照顾徐锴。

徐锴自己能读懂书籍。

等到他稍微长大,文章与徐铉齐名。

昇元年间,议论的人以文人浅薄的原因,多凭经书和法律获取功名,但是徐锴耻于这样做,闭门不求做官。

徐铉与常梦锡一同当值门下省,拿出徐锴的文章给他看,常梦锡欣赏不停,于是向烈祖推荐,还没得到被任用,烈祖就驾崩了。

元宗继承皇位,刚出仕时担任秘书郎,齐王景遂上奏授予他记室之职。

当时殷崇义担任学士,草拟军书,用典有错误,徐锴私下议论这件事。

殷崇义正被君主宠信,就上奏诬蔑徐锴泄露禁内机密,于是被贬乌江太尉。

一年后被召回,被授予右拾遗、集贤殿直学士。

议论冯延鲁为人名望浅薄,不应当做巡抚使。

又违逆权要,凭秘书郎的身份掌管东都。

但是元宗很怜爱他的才能,又召他做虞部员外郎。

后主即位,徐锴又担任屯田郎中、知制诰(起草诏令)。

后被授予右内史舍人,被赐予高官显爵,夜间值班光政殿,兼兵、吏部选事,与兄长徐铉一同在皇帝身边侍奉,号称“二徐”。

初,锴久次当迁中书舍人,游简言当国,每抑之。

锴乃诣简言,简言从容曰:

“以君才地,何止一中书舍人?

然伯仲并居清要,亦物忌太盛,不若少迟之。

”锴颇怏怏。

简言徐出伎佐酒,所歌词皆锴所为,锴大喜,乃起谢曰:

“丞相所言,乃锴意也。

”归以告铉,铉叹息曰:

“汝痴绝,乃为数阕歌换中书舍人乎?

【当初徐锴任职已久应当担任中书舍人,游简言掌管国事,每每压抑徐锴。

徐锴于是拜访游简言,游简言镇定地说:

“凭借你的才能见地,何止一个中书舍人呢?

但是你兄弟俩一同位居要职,同时众人妒忌太多,不如稍微暂缓(此事)。

”徐锴很不高兴。

游简言慢慢让艺伎助酒,艺伎所唱的歌词都是徐锴写的,徐锴很高兴,就起来拜谢说:

“丞相所说的,正是我的意思啊。

”回来后告诉徐铉,徐铉叹息说:

“你太痴了,竟然因为几支歌曲换了一个中书舍人?

”】

锴凡四知贡举,号得人。

后主裒所制文,命为之序,士以为荣。

锴酷嗜读书,隆寒烈暑,未尝少辍。

后主尝得周载《齐职仪》,江东初无此书,人无知者,以访锴,一一条对,无所遗忘。

既久处集贤,朱黄不去手,非暮不出。

少精小学,故所雠书尤审谛。

后主尝叹曰:

“群臣劝其官,皆如徐锴在集贤,吾何忧哉?

”李穆来使,见锴及铉,叹曰:

“二陆之流也。

【徐锴总共四次担任选拔人才的官职,号称得人。

后主聚集所写的文章,让他作序,士人以之为荣。

徐锴酷爱读书,隆冬严寒和烈日酷暑,都不曾停止。

后主曾得到周载的《齐职仪》,江东当初没有这部书,也没有人懂,(后主)因而拜访徐锴,徐锴一一逐条应对,没有一点遗忘。

久在集贤殿以后,黄笔红笔不离手,不到傍晚不出门。

年轻时候就精通小学,所以所校对书籍尤其精当。

后主曾经感慨地说:

“群臣努力尽官员的职分,(如果)都能像徐锴在集贤殿那样的话,我还有什么好担忧的呢?

”李穆派来的使者,见到徐锴和徐铉,感叹说:

“这是二陆一类的人才啊。

尝夜直,召对,论天下事,因及用人,才行孰先,后主曰:

“多难当先才。

”锴曰:

“有人才如韩、彭而无行,陛下敢以兵十万付之乎?

”后主称善。

时国势日削,锴忧愤郁郁,得疾,谓家人曰:

“吾今乃免为俘虏矣。

”开宝七年七月卒,年五十五,赠礼部侍郎。

谥曰文。

锴卒逾年,江南见讨,比国破,其遗文多散逸者。

【徐锴曾经夜间值班,后主召见他回答问题,谈论天下大事,以及用人,才能和德行哪个为先,后主说:

“国家多难关头应当以才能为先。

”徐锴说:

“有人才能像韩信、彭越那样却没有德行,陛下敢把十万兵权交付给他们吗?

”后主称好。

当时国势一天天衰落,徐锴忧愁愤懑、郁郁不乐,生了病,对家人说:

“我现在免于做俘虏了。

”开宝七年七月病逝,终年五十五岁,被追封礼部侍郎,谥号文。

徐锴病逝一年后,江南被讨伐,等到国家破败,他的文章也大多散失了。

(节选自《南唐书》,有删节)

6.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铉与常梦锡同直门下省直:

当值

B.重忤权要,以秘书郎分司东都忤:

违逆

C.故所雠书尤审谛雠:

校对

D.比国破,其遗文多散逸者比:

近来

【答案】6.D(必:

等到)

7.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贡举是当时朝廷用经义法律取士代替科举考试的人才选拔方式。

B.朱黄是指朱、黄两种颜色的笔墨,古人校点书籍时用它以示区别。

C.小学是中国古代经学中研究文字训诂音韵等方面的学问。

D.陛下原指站在台阶下的侍者,常借用陛下为对帝王的敬称。

【答案】7.A(选拔人才不只贡举制。

8.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9分)

(1)然伯仲并居清要,亦物忌太盛,不若少迟之。

(5分)

【答案】8.

(1)但是你兄弟俩一同位居要职,同时众人妒忌太多,不如稍微暂缓(此事)。

(伯仲、清要、若、少、语意通顺各1分,共5分)

(2)群臣劝其官,皆如徐锴在集贤,吾何忧哉?

(4分)

(2)群臣努力尽官员的职分,(如果)都能像徐锴在集贤殿那样的话,我还有什么好担忧的呢?

(劝、如、句式、语意通顺各1分,共4分)

9.徐锴以才学自居,体现在哪些方面?

请简要概括。

【答案】9.不屑用经义法律求仕进;

敢于臧否权要(指出殷崇义用事谬误,冯延鲁人望至浅);

因游简言肯定自己而沾沾自喜。

(每点2分,答对2点即可,共4分)

三、古鉴赏(10分)

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完成10~11题。

殢人娇①·

后庭梅花开有感

李清照

玉瘦香浓,檀深雪散。

今年恨、探梅又晚。

江楼楚馆②,云闲水远。

清昼永,凭栏翠帘低卷。

坐上客来,尊前酒满。

歌声共、水流云断。

南枝可插,更须频剪。

莫直待西楼、数声羌管③。

[注]①殢(tì

)人娇:

词牌名。

②江楼楚馆:

泛指旅舍。

③羌管:

即羌笛,笛曲中有《梅花落》。

10.“江楼楚馆,云闲水远。

清昼永,凭栏翠帘低卷”在上阕中有什么作用?

请概括说明。

【答案】10.交代了观后庭梅花的地点和自身处境,寂寞无聊的心情。

(每点2分,共4分)

11.下阕表达了词人什么样的思想情感?

请简要分析(6分)

【答案】11.描绘了与友人品酒赏梅高歌的欢娱,表达了对大好时光易逝的惆怅,对美景乐事的珍惜。

(每点2分,共6分)

四、名句名篇默写(8分)

12.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纷吾既有此内美兮,▲。

(屈原《离骚》)

(2)君子生非异也,▲。

(荀子《劝学》)

(3)大道之行也,▲,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礼记》)

(4)人有不为也,▲。

(《孟子·

离娄下》)

(5)土地平旷,屋舍俨然,▲。

(陶渊明《桃花源记》)

(6)▲,一览众山小。

(杜甫《望岳》)

(7)▲,四弦一声如裂帛。

(白居易《琵琶行》)

(8)▲,渺沧海之一粟。

(苏轼《赤壁赋》)

【答案】

(1)又重之以修能

(2)善假于物也(3)天下为公

(4)而后可以有为(5)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6)会当凌绝顶

(7)曲终收拨当心画(8)寄蜉蝣于天地

五、现代文阅读

(一)(20分)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3~16题。

老妇与猫

[英国]多丽丝·

莱辛

①她叫赫蒂,是与二十世纪同时诞生的。

②她们全家很不舒服地挤在伦敦当局盖的一座便宜公寓里。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一个严冬,她丈夫得肺炎病逝。

她丈夫死时不过中年,现在她的四个子女都已是中年人了,只有一个女儿给她寄圣诞卡。

此外,她在他们眼里并不存在。

因为他们都是些体面的人,有家有业。

他们总算是提起她的时候,就说她有几分古怪。

她的儿女们生怕她的吉卜赛血统会以比老往火车站跑还要糟糕的方式表现出来。

③在她丈夫去世、儿女们陆续结婚离家以后,市政当局便让她搬到同一公寓里的一个小套间去住。

她放弃了体面的职业,把对火车和旅行者的热爱也抛到脑后。

她房间里总是堆满了鲜艳的旧衣裳,一件样子惹她喜欢而舍不得卖掉的连衣裙啦,一条条串珠形的花边啦,旧皮毛啦,饰带啦等等。

④当有一天她看见一只小猫在一个肮脏的角落里发抖时,就把它抱回家中。

它是只杂色猫,比起那些毛色柔和、体态优美的良种猫来,蒂贝可以说是等而下之了。

但是它很有自立精神,当它吃腻了罐头猫食或赫蒂喂它的面包的时候,便自己去捉鸽子吃。

她对着猫诉说:

“你这个讨人嫌的老畜生,你这只老脏猫,谁也不要你,是吧,蒂贝,谁也不要你。

你只不过是只没主的野猫,一只偷嘴的老猫,嗨,蒂贝,蒂贝,蒂贝。

⑤楼里面到处都是猫,市政当局终于派了个官员来,说要坚决执行有关饲养动物的规定,赫蒂也和别人一样得把猫杀掉。

就这样,她离开了住了三十年,几乎占去她生命一半时间的那条街。

她又一次在一间屋子里安下了家。

她又开始做起买卖来,那个小房间很快就像她以前住的那间一样,摊满了五颜六色的不同质地的衣物和装饰衣服的金属小圆片。

她的买卖不错。

⑥选举在即,这条街上穷人无家可归的状况成了人们注意的中心,成了整个地区,甚至是整个城市的象征。

街的一半是改建过的精美雅致的住宅,里面都是大把花钱的人,而另一半则是快要完蛋的房子,住着像赫蒂这样的人。

分配住房的官员来作最后的安排。

她和那所房子里的其余四个老太太应该搬到北郊市政当局办的一所养老院里去。

“你不能把猫带去。

”他机械地说道。

⑦这时的蒂贝看上去像在雨水和泥泞中缠结成一团的旧毛线,由于在一场恶斗中撕裂了一条肌肉,它的一只眼睛永远半闭着。

腹部一侧有一片地方一根毛也没有,上面有块厚厚的伤疤。

她想好了主意,她和蒂贝一起蜷缩着,坐在离原来住的那所房子两个门远的一所空房子的门廊里过了几夜。

⑧天气变得很冷,圣诞节来了又去了。

她看见施工人员的卡车停在了楼外,两个人往下卸他们的工具。

到了第二天,赫蒂和她的猫、她那堆满衣服的童车以及她的两条毯子早已无影无踪了。

大约两英里以外,耸立着三幢大空房子。

在一个寒冷阴暗的黄昏,她就在这个角落里安下了家。

⑨在童车上堆着的大堆衣物下窝了一路的蒂贝跳下车来蹿出房间消失在荒草堆里,捕捉野物充当晚饭去了。

它吃饱后高高兴兴地回来了,看来还挺愿意被赫蒂用硬邦邦的瘦骨嶙峋的老胳膊抱在怀里。

她感到心里很乱,提不起精神来,不过她认为这是因为在春天到来之前她还面临着一段漫长的冬天的缘故。

其实她是病了。

⑩这时赫蒂已不再去想自己是个病人、生病的程度和生命的危险——不去想她活下去的渺茫希望。

头一天她脑子还挺清楚,但是今天她的思想是模糊不清的,她高声地说话,大声笑着。

她甚至还匆匆忙忙地爬起来过一次,在破衣服堆里翻找一张四年前她那个好女儿寄给她的旧圣诞卡。

她声音严厉而刺耳地向四个子女说,她现在老了,需要有一个自己的房间,“我是你们的好妈妈,”她当着看不见的证人——老邻居、社会福利人员和一个医生的面对他们大声喊道:

“我从来没让你们缺过任何东西,从来没有!

你们小时候我总是把最好的东西给你们!

你们可以随便问任何一个人,问呀!

问他们呀!

⑪蒂贝蹲伏着望着她。

它已经陪着老妇人度过三个夜晚了。

她的头垂在胸前,密密的白发从大红色的毛线帽子下露了出来,遮住了那张由于充血而带上了具有欺骗性红晕的脸——这是冻昏过去以后的充血。

她还没有断气,但是当晚就死了。

⑫至于那只猫,后来给一位官员捉走了。

他们给它打了一针,正如我们说的那样,“让它去安睡了”。

(有删节)

13.简要概括小说中“老妇人”的形象特点。

【答案】13.善良、顽强、能干、追求独立自由、爱(体谅)子女。

(每点1分,4点即满分,共4分)

14.文章画线句表达了老妇人赫蒂怎样的心理?

请简要分析。

【答案】14.对爱孩子却得不到回报的不解委屈、抱怨。

15.小说花了许多笔墨写“猫”,这样处理有什么作用?

(6分)

【答案】15.猫是老妇人不断搬家的原因,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

二者对举来写,叙事视角富有变化;

猫与老妇人相依为命,丰富了小说的内容,强化了小说的悲剧效果。

16.结合全文,探究小说最后一段的表达效果。

【答案】16.补充交代猫的最终结局,使小说情节完整;

借猫的悲剧,烘托了老妇人的悲惨命运;

表达了作者对弱势群体的同情和对社会冷漠无情的讽刺与批判;

叙述语言克制,蕴含了强烈的感情。

(每点2分,3点即满分,共6分)

六、现代文阅读

(二)(18分)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7~19题。

中国文化如何走出去

楼宇烈

①中国与其他国家进行文化交流不一定只靠孔子学院,其实交流的途径还有很多,交流的内容也很丰富。

说到“软”实力,软在我们理不直气不壮,我们总是去迎合别国的口味。

传播中国的文化,就应该以我国文化为主。

每年都有交流团出国,但许多人的指导思想是要迎合别国,而别国却恰恰不需要迎合。

来中国交流的外国人是来看我们有什么特别的东西,可以借鉴学习。

有一些外国人看不起中国人,认为中国许多东西都是模仿、抄袭,没有自己独创、独立性的东西。

也有一些外国人对我们的传统文化很感兴趣,但是,我们对自己的传统文化却存在模糊、片面的理解,有的人甚至根本看不起自己的传统文化。

一个研究科学史的学者就曾说过:

“中医阴阳五行的那套说法,打死我也不会认同的。

”我们给外国人讲阴阳五行,有的一下子就接受了;

给中国人讲,国人反而听不懂。

我们还有什么地道的中国文化走出去了呢?

有人说我们的国乐走出国门了,但现在中国的乐律其实绝大部分都变成了西洋的乐律了,我们其实没有把真正体现中国文化精神的东西传到国外。

②经济全球化后,信息交流更方便快捷了,古代流行的东西可能要过几十年、几百年才能传播到另一个地方,现在只要几秒钟全世界就都传遍了。

文化会不会趋同呢?

现实生活中,的确有很多人为追求时髦,把自己的传统文化都抛弃掉了。

有些学者主张文化要寻根,不能把根丢掉。

我很赞同这个观点。

跟世界接轨不是消除自己的特点,而是要让现代人认识、接受我们的传统文化,但是也不一定要普遍接受。

我们存在很多思想误区,例如,有的东西一被评定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就想尽办法要把它变成全民文化。

我觉得越是这种文化就越是小众的,把小众的文化变成大众的,无形之中这种文化就被搞没了。

我觉得非物质文化遗产不绝如缕就可以了,把传统文化的种子一代一代传承下去,而不是一下子把它变成大众都热热闹闹搞的东西。

不求轰轰烈烈,但求不绝如缕,这是我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基本看法,这样它才能保留今人要借鉴的东西。

③在对外文化交流方面,除了艺术之外,还有中医。

中医在世界上的影响力是很大的,国外从事中医事业的人比国内的要多,其中很多人是从国内出去的,也有外国当地的。

中医现在在世界上除了中药没有被完全认同外,中医的针灸、推拿、按摩、心理治疗都被普遍接受。

有一个自然医学派,其理论都出自中医,它七条总的原则跟中医是一样的,比如说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能不用药尽量不用药;

治病要找原因,不能只找它表现的症状;

医生不应该只是开药的,而是指导人们正确地生活的老师。

有一次,我在中医会上提出,重要的不是强调中医的“技”,而是强调它的“道”,要传播中医文化,而不是只偏重中医治疗。

④中国其实有很强的文化软实力,但在文化传播的时候只是从“艺”和“术”的层次出发,没有从“道”的文化层次去全面考虑。

中医文化里面也不要只是宣传怎样治病,而是要让人不得病,中医文化的核心是养生文化。

中国文化里的儒、佛、道、医、武都有养生文化,中医的养生文化应该是融会贯通这五家文化的产物。

得了病去治好,还是不得病好呢?

当然是不得病好,所以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

(选自《中国文化的根本精神》)

17.结合第①段,简要概括中国文化“走出去”存在哪些问题。

【答案】17.交流途径单一,交流内容不丰富;

缺少文化自信;

对传统文化(软实力)理解不清。

18.简要归纳文章第②段的论述层次。

【答案】18.首先指出信息全球化后现实中存在的抛弃传统文化的现象(问题);

然后表明自己的观点(认识、部分接受传统文化);

最后以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为例,论述对待传统文化的基本看法。

19.文章③④两段以中医文化传播为例,主要论述了什么观点?

【答案】19.以中医在世界的影响大,说明我国文化软实力强;

以中医传播为例,说明我国在文化传播时有偏差。

(只重“艺”“术”不重“道”。

)(每点3分,共6分)

七、作文(70分)

20.根据下面的材料,选取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有人说,生活是一面镜子,你对它笑,它就对你笑;

你对它哭,它也对你哭。

也有人说,生活未必理会你的笑或哭。

 

017-2018学年度苏锡常镇四市高三教学情况调研

(一)

语文参考答案

一模语文试题答案

1.B(①因缘:

2.C(没有使用“夸张”手法,为比喻手法。

3.D(根据内容,适用于祠堂。

4.A(根据整体语境可知。

5.C(寓意牵强附会,没有“历经坎坷”之意。

6.D(必:

7.A(选拔人才不只贡举制。

8.

(1)但是你兄弟俩一同位居要职,同时众人妒忌太多,不如稍微暂缓(此事)。

9.不屑用经义法律求仕进;

【参考译文】

徐锴是会稽人。

当初徐锴任职已久应当担任中书舍人,游简言掌管国事,每每压抑徐锴。

徐锴总共四次担任选拔人才的官职,号称得人。

徐锴曾经夜间值班,后主召见他回答问题,谈论天下大事,以及用人,才能和德行哪个为先,后主说:

10.交代了观后庭梅花的地点和自身处境,寂寞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建筑土木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