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殖技术规范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20459628 上传时间:2023-01-23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35.8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养殖技术规范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养殖技术规范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养殖技术规范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养殖技术规范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养殖技术规范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养殖技术规范文档格式.docx

《养殖技术规范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养殖技术规范文档格式.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养殖技术规范文档格式.docx

3 环境要求

3.1 水源

要求水质清新,水量充足,周围没有污染源。

水源水质应符合GB11607的规定。

3.2 养殖池水质

应符合NY5051的规定。

4 苗种培育

4.1 鱼苗培育

4.1.1 鱼苗池

选择光照条件好、水源充足、进排水方便的地方建土池或水泥池。

池底平坦,出水口处略深。

鱼苗池面积667㎡~1334㎡,池深1m~1.5m。

若是土池,池壁宜用水泥砖或水泥板进行护坡,底质应符合GB/T18407.4的规定。

4.1.2 清塘消毒

按本标准第1部分的6.1执行。

4.1.3 池水育肥

鱼苗下塘前7d,每667㎡池塘施用经过发酵的禽畜粪肥200kg~300kg进行池水育肥,养殖期间视水质的肥瘦适当追施腐熟的粪肥,使池水透明度保持25cm~35cm。

池水的深度保持50cm~70cm。

4.1.4 鱼苗放养

鱼苗的常规放养密度为每667㎡放养15万尾~20万尾。

鱼苗质量要求和下塘时注意事项分别按NY/T5281-2004的4.1.2和4.1.3执行。

4.1.5 饲养管理

4.1.5.1 投饵

夏花培育宜采用豆浆培育法。

具体方法是:

先将黄豆加水浸泡至两豆瓣的间隙涨满为止,然后磨成浆(1.0kg黄豆磨成15kg豆浆),再将豆浆及时均匀地泼入池中。

每天上午和下午各投一次,开始每天每667㎡用黄豆2kg~3kg,7d后增加到每天每667㎡用黄豆4kg~5kg,同时加投部分粉状配合饲料。

以后,随着鱼个体的不断长大,豆浆用量逐渐减少,而粉状配合饲料用量逐渐增加。

粉状配合饲料安全限量应符合NY5072的规定,粗蛋白含量为35%~37%。

4.1.5.2 加水

  鱼苗入池时池塘的水深为50cm~70cm,以后每隔5d~7d加水一次,每次加水使池水深度增加10cm~15cm。

加水时,注水口要用目大0.335mm的密网过滤野鱼、野鱼卵及敌害生物,同时要避免水流直接冲入池底把池水搅混。

4.1.5.3 日常管理

  每天的黎明、中午和傍晚各巡塘一次,观察池中鱼的活动、摄食情况和水色、水质变化情况确定投饵、施肥方案,发现问题及时采取措施。

巡塘时要随时清除敌害生物和杂物等。

4.1.6 夏花出池

夏花全长达2.5cm~3.5cm时,即可用夏花鱼网捕出,进行分塘养殖。

在捕出前要进行拉网锻炼,隔天一次,锻炼2次~3次。

4.2 鱼种培育

4.2.1 鱼种池

  鱼种池面积667㎡~3335㎡,池深1.5m~2m。

其它条件按4.1.1执行。

4.2.2 清塘消毒

  按4.1.2执行。

4.2.3 池水育肥

  按4.1.3执行。

4.2.4 放养

  放养密度可根据对出池鱼种的规格要求灵活掌握,一般为每667㎡放养0.8万尾~1.2万尾。

在总放养量中可以混养10%~20%的鲢、鳙鱼夏花。

鱼种质量按NY/T5281-2004的4.2.2执行。

4.2.5 饲养管理

4.2.5.1 投饲

夏花入池以后,先投喂粉状的鲤鱼配合饲料,至鱼体全长达5cm~6cm以后改投鲤鱼颗粒配合饲料。

采用“四定”法投饲:

——定时:

水温16℃~33℃,每天投二次,具体时间为8:

00~9:

00、16:

00;

,水温10℃~15℃,每天投一次,时间为9:

00。

——定位:

每口池塘选择1处~2处底质相对较硬的位置为投饲点。

每次投饲均在投饲点上进行。

——定质:

所投饲料必须新鲜,粗蛋白含量为31%~35%,饲料安全限量应符合NY5072的规定。

——定量:

饲料的投喂量要根据鱼的不同生长阶段、季节和水温、水质、天气及鱼类吃食情况来确定,每次投饲要均匀、适量。

水温20℃~33℃时,投粉状饲料阶段以每万尾鱼日投饲2kg~3kg为度,投鲤鱼配合饲料阶段的日投饲量以鱼总重量的5%~6%为宜;

水温达33℃~36℃时,日投饲量为鱼总重量的2%~4%;

水温下降到10℃~20℃时,日投饲量为鱼总重量的1%~3%。

4.2.5.2 日常管理

坚持每天早晚两次巡塘,观察水质和鱼的动态。

平时要特别注意防止泛塘。

对食场要经常进行清理消毒。

适时注水,改善水质。

要做好防洪、防逃及防敌害工作。

4.2.6 鱼种出池

  翌年的1月~2月,鱼种个体体重达到10g~50g左右时,用鱼种拉网分次捕出,用鱼筛对不同规格的鱼种进行分档出池。

5 成鱼养殖

5.1 池塘养殖

5.1.1 成鱼池

  成鱼池面积667㎡~6670㎡,池深1.5m~2.5m。

5.1.2 清塘消毒

5.1.3 放养

5.1.3.1 鱼种质量

放养的鱼种要求规格整齐、肥满度好、游动活泼、无明显伤残病灶。

5.1.3.2 鱼种消毒

鱼种入池前,要对鱼体进行消毒,消毒操作时水温温差应控制在2℃以内。

常用消毒方法有:

——1%食盐加1%小苏打水溶液或3%食盐水溶液,浸浴5min~8min;

——20mg/L~30mg/L聚维酮碘(含有效碘1%)溶液,浸浴10min~20min;

——5mg/L~10mg/L高锰酸钾溶液,浸浴5min~10min。

5.1.3.3 放养时间

  选择在1月~2月。

5.1.3.4 放养密度与混养搭配

  鱼种的放养密度要根据池塘条件、养殖水平、鱼种的规格、混养搭配比例、养殖周期安排及成鱼的

出池规格要求等因素来确定。

常用密度为每667㎡放养体重在20g左右的鱼种1000尾~1500尾,其中可混养15%~20%的鲢、鳙、草、鳊鱼等鱼种。

5.1.4 饲养管理

5.1.4.1 投饲管理

  选用鲤鱼配合饲料,采用“四定”法投喂。

饲料安全限量应符合NY5072的规定,粗蛋白含量为27%~32%。

在水温16℃~33℃时,日投饲量为鱼总重量的3%~6%,在水质过肥、天气不正常、鱼发病的情况下及水温低于16℃或高于33℃时,要减少投饲乃至不投饲。

5.1.4.2 水质管理

  成鱼池的水深要求达到1m~2m,养殖过程中不需施肥。

根据水质和天气情况适时加注新水。

5.1.4.3 日常管理

  按4.2.5.2执行

5.1.5 成鱼出池

  养殖鱼类达到商品规格后,即可用成鱼拉网分批分次捕出上市。

5.2 网箱养殖

5.2.1 网箱要求

制作网箱的材料宜选择聚乙烯线或锦纶线制成的有结网片,网线的规格一般为3×

3或3×

4。

常见网箱可分为两类:

一类是面积1㎡~4㎡的小网箱,深度为1.5m~2m;

另一类是面积4㎡以上的网箱,深度为2.5m~3m。

网目大小以不逃鱼为原则。

5.2.2 养殖水体要求

  从事网箱养殖的水体要求水面宽阔,水体交换良好,水位相对稳定,水体流速在0.2m/s以下;

水体透明度1m以上,溶解氧5mg/L以上,PH值6.5~7.5;

其它水质要求应符合NY5051的规定。

5.2.3 鱼种放养

5.2.3.1 鱼种质量与规格

鱼种质量按5.1.3.1执行,规格要求每尾体重为20g~50g。

5.2.3.2 放养时间

  宜选择在1月~3月放养。

5.2.3.3 放养密度

  网箱养殖宜采用单养模式。

面积1㎡~4㎡的网箱,放养密度可为250尾/㎡~350尾/㎡,面积4㎡以上的网箱,放养密度可为150尾/㎡~200尾/㎡。

5.2.4 饲养管理

5.2.4.1 饲料选用

  饲料应选用鲤鱼配合饲料,饲料安全限量应符合NY5072的规定,粗蛋白含量为27%~32%。

5.2.4.2 投喂

5.2.4.2.1 投喂次数

要根据养殖鱼类对水温的适应情况来确定。

水温10℃以上时开始投喂饲料。

水温10℃~15℃时,每天投喂一次;

水温为16℃~25℃或33℃以上时,每天投喂二次,具体时间为9:

水温26℃~33℃时,每天投喂三次,具体时间为8:

00、11:

5.2.4.2.2 投喂量

应根据天气、水温、水质及养殖鱼类的摄食情况来确定。

水温10℃~15℃时,日投喂量为养殖鱼类总重量的1%~3%;

水温16℃~33℃时,日投喂量为养殖鱼类总重量的5%~6%;

水温33℃以上时,日投喂量为养殖鱼类总重量的3%~5%。

当遇天气阴雨闷热、水体混浊或鱼发病时,当天应少投或不投饲料。

5.2.4.2.3 投喂方式

面积1㎡~4㎡的小网箱底部应安装食台,可用饲料管投饲。

其它网箱不需设食台,饲料可直接投入,所投位置应靠近箱内水面中部。

所投饲料不能一次性倒入,应少量多次地慢慢加入。

当鱼抢食程度已明显减弱时,即可停止投喂。

5.2.4.3 日常管理

要坚持日常巡查制度,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网箱要经常清洗,要密切注意防汛。

5.3 稻田养殖

5.3.1 养鱼稻田的要求

要求是光照条件好、水源充足、进排水方便、不会渗漏水的旱涝保收田。

最好相对集中连片。

5.3.2 养鱼稻田的结构

主要为沟坑式。

沟坑式的结构由鱼沟(分主沟和次沟)和鱼坑组成。

田埂边和进排水口连线上的鱼沟作为主沟,其它为次沟。

主沟的宽和深分别为1m和0.8m,次沟的宽和深分别为0.8m和0.6m。

鱼坑的位置一般选在进水口边或田中央,直接与主沟相连。

鱼坑的深度为1m,面积10m2以上。

沟坑面积一般要求占稻田面积的10%~20%。

进排水口一般设置在稻田的相对位置上。

鱼沟宜在早稻秧苗入田并生出新根后挖制,鱼坑可在秧苗入田前挖好。

如果使用永久性沟坑,则可先行制作。

5.3.3 防逃设施

  把田埂加宽至30cm~50cm,加高至离田面40cm~60cm,并夯实。

在进排水口处应安装拦鱼栅。

拦鱼栅的材料可选择聚乙烯网片或铁丝网,网目大小以鱼种不会逃逸为前提。

5.3.4 稻田消毒

  在放养前7d进行。

可用漂白粉(含有效氯30%)消毒,每667㎡用量为7.5kg,溶解后全田泼洒。

5.3.5 鱼种放养

5.3.5.1 鱼种质量

  按5.1.3.1执行。

5.3.5.2 鱼种消毒

  按5.1.3.2执行

5.3.5.3 放养密度

根据稻田条件、养殖水平、鱼种的规格及成鱼的出池规格要求等因素来确定,常规密度为每667㎡放养尾重为10g~20g的鱼种150尾~300尾。

5.3.5.4 放养时间

  在早稻秧苗入田并生出新根,且挖好鱼沟后放养。

也可以在前一年的12月至当年的2月,将鱼种先行放入已经预先挖好的鱼坑中。

5.3.6 饲养管理

5.3.6.1 投饲

考虑到稻田中有一部分天然饵料存在,人工饲料的日投喂量掌握在鱼类总重量的3%即可。

人工饲料可用鲤鱼配合饲料,饲料安全限量应符合NY5072的规定,粗蛋白含量为27%~32%。

也可投喂一些米糠、大麦、小麦及切碎的瓜果疏菜等。

饲料投放点主要是鱼坑和鱼沟。

5.3.6.2 稻田施肥

养鱼稻田的施肥原则是以基肥为主,追肥为辅;

以有机肥为主,化肥为辅。

基肥可选用粪肥或厩肥,用量为每667㎡水田每季稻用200kg~300kg。

施追肥要少量多次,用量掌握在总施肥量的30%。

在稻田田面水深6cm以上,水温28℃以下时,几种常用化肥每667㎡的单一施用安全用量为:

硫铵10kg~20kg,尿素6kg~8kg,硝酸钾4kg~6kg,过磷酸钙5kg~10kg。

5.3.6.3 稻田用药

稻田水稻治病要大力推广使用生态、生物防治方法,若需用药,应选择高效低毒、残留期短的农药,不得使用禁用药物或对鱼类毒性较大的农药。

施药前,先疏通鱼沟、鱼坑,加深田水至10cm以上,粉剂趁早晨稻禾沾有露水时用喷料器喷,水剂宜在晴天露水干后用喷雾器以雾状喷出,应把药喷洒在稻禾上。

施药时间应掌握在阴天或下午5时后。

主要药物及使用方法见表1。

表1 养鱼稻田农药使用要求

农药品种   

剂 型

施用量

使用次数

休药期

d

有效成份

g/(次·

ha)

商品药量 

参水量

kg

扑虱灵

(噻嗪酮)

25%

可湿性

粉剂

90~112.5

(360~450)

600~750

≤2

≥14

稻瘟灵

(杂环类)

30%

乳油

360~450

(1200~1500)

mL/(次·

900~1125

≥30

叶枯灵

1125~1500

(4500~6000)

多菌灵

(苯并咪唑类)

50%

562.5~750

(1500~2250)

1500

井岗霉素

(生物制剂)

水剂

75~112.5

2

不限

5.3.6.4 日常管理

在水稻生长期间,稻田水位应保持在5cm~10cm;

随水稻长高,鱼体长大,水位可加深至15cm左右,水稻收割后,水位可加深至30cm以上。

在高温季节要加强换水,防止田水温度过高。

平时巡田要做到认真仔细,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下雨天要增加巡查次数,防止溢水逃鱼。

养鱼稻田不宜让鸭子进入,如发现敌害生物,要及时除掉。

5.3.7 成鱼起捕

采取捕大留小、分批上市的方法起捕。

起捕前先放水,慢慢地把鱼集中到鱼沟和鱼坑中,再进行捕捞操作。

6 病害防治

6.1 预防措施

  坚持“以防为主、有病早治、全面预防、积极治疗”的原则。

池塘、稻田、网箱在使用前后及鱼种放养时按要求进行消毒以外,常用工具也要经常用网箱消毒的方法浸泡消毒。

鱼种在捕捞、运输和放养过程中要尽量避免受伤。

要注意及时换水,确保水质鲜、活、嫩、爽,且每隔10d~15d泼洒一次20mg/L~30mg/L的生石灰水或0.8mg/L~1mg/L的漂白粉溶液进行水体杀菌消毒。

6.2 常见鱼病的治疗

常见鱼病有水霉病、细菌性烂鳃病、细菌性肠炎病等,治疗用药及休药期应符合NY5071的规定。

推荐使用中草药或生物防治方法。

常用治疗方法见表2。

表2 常见鱼病的治疗方法

流行

情况

 

主要病原及症状

治疗方法

水霉病

易流行于早春季节。

主要由水霉或绵霉等真菌附生于体表引起。

疾病早期,肉眼看不出症状。

严重时,在鱼的体表覆盖一层灰白色棉毛状物。

1、用400mg/L食盐水和400mg/L小苏打溶液的合剂全水面泼洒,每3d一次,直至治愈;

2、每亩(水深1m)用菖蒲叶2.5kg~5kg和食盐0.5kg~1kg,全池泼洒。

细菌性烂鳃病

水温15℃~30℃内,水温越高越容易暴发。

主要病原是柱状嗜纤维菌。

病鱼体色发黑,尤以头部为甚;

鳃上粘液增多,鳃丝肿胀,严重时鳃丝末端缺损,软骨外露,鳃盖“开天窗”。

1、用0.2mg/L~0.5mg/L的三氯异氰脲酸全水面泼洒,连用3d~4d,或用挂袋治疗;

2、全池泼洒大黄液或五倍子药液,用量为2.5mg/L~4mg/L。

细菌性肠炎病

流行季节主要是在4月~11月。

主要病原是肠型点状气单胞菌和豚鼠气单胞菌等。

病鱼肠壁充血发炎且弹性较差,肛门红肿。

轻按腹部,有脓状液体流出。

1、内服磺胺嘧啶,1kg鱼用100g,拌饲料投喂,连用5d;

2、用0.2mg/L~0.5mg/L的三氯异氰脲酸全池泼洒,每天1次,连用3d~4d,或挂袋治疗;

3、内服大蒜,每100kg鱼用1kg~3kg。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城乡园林规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