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当代世界经济Word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0456937 上传时间:2023-01-23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5.5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二章 当代世界经济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第二章 当代世界经济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第二章 当代世界经济Word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第二章 当代世界经济Word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第二章 当代世界经济Word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第二章 当代世界经济Word文档格式.docx

《第二章 当代世界经济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二章 当代世界经济Word文档格式.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第二章 当代世界经济Word文档格式.docx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主要解决成员国国际收支不平衡时产生的短期外汇

(IMF,www.imf.org)资金需求

世界银行(WorldBank,通过提供和组织长期贷款,解决成员国经济发展

www.worldbank.org)的长期建设资金问题,重点为发展中国家提供资金

         

世界贸易组织通过多边贸易谈判,大幅削减关税及其他贸易障碍,

(WTO,www.wto.org)促进贸易自由化

2、八国集团(G8)

是指八大工业国——美国、英国、法国、德国、意大利、加拿大、日本,加上俄罗斯。

严格地讲,它并非一个严密的国际组织,以往被称为“富国俱乐部”。

在8个国家里,除俄罗斯之外的7个国家是核心成员国,也就是以前的七国集团(G7)。

1975年7月初,法国首先倡议召开由法国、美国、日本、英国、西德和意大利六国参加的最高级首脑会议,后来,加拿大(1976年)、俄罗斯(1998年)分别加入。

八国集团成员国的国家元首每年召开一次会议,即八国集团首脑会议(简称“八国峰会”)。

3、20国集团(G-20)

八国集团成员国美国、英国、日本、法国、德国、加拿大、意大利、俄罗斯,以及澳大利亚、中国、巴西、阿根廷、墨西哥、韩国、印度尼西亚、印度、沙特阿拉伯、南非、土耳其和作为一个实体的欧盟。

 

二十国集团是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框架内非正式对话的一种新机制,旨在推动国际金融体制改革以及发达国家和新兴市场国家之间就实质性问题进行讨论和研究,以寻求合作并促进世界经济的稳定和持续增长。

二、战后世界经济的演变

(一)战后初期美国称霸世界经济领域

1、原因

战争结束时,世界形势和国际力量对比发生重大变化。

德国、意大利、日本这些战败国几乎成了一片废墟,战胜国中的英国、法国也是遍体鳞伤,实力下降,惟独美国在战争中大大膨胀起来。

这种一枝独秀的压倒性优势,为美国争夺世界经济霸权提供了物质基础,使美国得以按照自己的设想构筑战后世界经济体系。

2、步骤

美国主要通过下列步骤建立其独霸的世界经济体系:

(1)在国际金融领域,建立以美元为中心的国际货币体系。

(2)在国际贸易领域,缔结关税与贸易总协定,推动贸易自由化。

(3)对西欧和日本等资本主义国家,美国通过实施“马歇尔计划”等措施进行扶持。

对日本,1949年美国为其制定了经济复兴的“道奇路线”。

(4)对发展中地区推行“第四点计划”。

(5)对社会主义国家实行经济技术封锁。

(二)20世纪70年代世界经济向多极化方向发展

1、背景

(1)国际金融体系动荡。

美国尼克松政府于1971年12月和1973年3月,两次宣布美元贬值,各西方国家货币对美元的关系由固定汇率制转为浮动汇率制货币。

(2)能源危机。

1973年10月,在第四次中东战争期间,阿拉伯石油输出国以石油为武器,限产禁运,大幅度提高油价,打击以色列和支持以色列的国家。

(3)“滞胀危机”。

长期推行的凯恩斯主义经济政策使资本主义国家连年出现庞大的财政赤字,刺激经济增长的各种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措施开始带来日益增大的消极作用。

2、表现

(1)美国经济霸主地位丧失,西欧、日本经济崛起,西方世界形成“三足鼎立”之势。

60年代、70年代,美国的经济增长率一直慢于大多数西方国家,这些西方国家的经济实力发生了不利于美国的变化。

美国的扶植为自己造就了竞争对手,造成美日欧三方经济发展水平均衡化,一国独霸的局面开始向三足鼎立的局面过渡。

(2)发展中地区出现少数新兴工业化国家和地区。

大多数发展中国家都面临着严重的通货膨胀、沉重的债务负担和日益恶化的国际经济环境等不利条件,加之有的国家经济政策的失误,经济发展十分艰难。

只有少数成功者崛起成为引人注目的新兴工业化国家和地区。

(3)到70年代苏联经济实力增强。

(三)20世纪90年代以来世界三大区域经济集团加快发展

1、欧洲联盟:

简称欧盟(EuropeanUnion–EU,http:

//europa.eu)。

欧洲联盟(简称欧盟)是目前最有成效、一体化程度最高的一个区域性集团。

它的前身欧共体,它执行的一体化经济政策对成员国的经济以及世界经济都产生了巨大影响,是区域集团化获得显著成功的典范。

欧盟发展大事记:

1951年——欧洲煤钢共同体:

舒曼计划提出后得到欧洲六国积极响应。

1951年4月,法国、意大利、联邦德国、荷兰、比利时和卢森堡签署《欧洲煤钢联营条约》。

1957年——欧洲原子能共同体、欧洲经济共同体。

1957年3月,在意大利首都罗马欧洲六国签订《欧洲经济共同体条约》。

1967年——欧洲共同体。

1993年——欧洲统一大市场(商品、资本、劳务、人员的自由流动)。

1993年——欧盟诞生。

1991年12月,欧共体首脑在荷兰小镇马斯特里赫特聚会。

会议通过了《欧洲联盟条约》。

1993年11月1日,条约正式生效,欧洲联盟成立。

1999年——欧元启动,2002年进入流通领域

欧盟27个成员国扩大过程:

1967年法、德、意、比、荷、卢6国;

1973年英、爱尔兰、丹麦3国;

1981年希腊1国;

1986年葡萄牙、西班牙2国;

1995年奥地利、瑞典、芬兰3国;

2004年波兰、捷克、匈牙利、立陶宛、拉脱维亚、爱沙尼亚、斯洛文尼亚、斯洛伐克、马耳他、塞浦路斯10国;

2007罗马尼亚、保加利亚2国。

2、北美自由贸易区(NorthAmericanFreeTradeArea,NAFTA,http:

//www.nafta-sec-alena.org/DefaultSite/index.html)

北美自由贸易区(NAFTA)是由美国、加拿大和墨西哥三国组成的统一大市场。

其最终目的是要把北美洲和南美洲联在一起,建成一个美洲自由贸易区。

1989年美加自由贸易区:

美国、加拿大;

1994年北美自由贸易区:

美国、加拿大、墨西哥

3、亚太经济合作组织:

简称“亚太经合组织”,(Asia-PacificEconomicCooperation–APEC,http:

//www.apec.org/)

亚太经合组织起步于1989年11月在澳大利亚堪培拉举行的首次亚太经济合作部长会议,目前有21个成员,除了美国、日本、加拿大、澳大利亚、新西兰五国之外,都是发展中国家和地区。

它不是欧盟那样体制完备的经济集团,而是建立在相互尊重、平等互利、自愿、灵活、开放基础上的新型经济合作论坛。

但它对协调成员利益、促进全球和地区经济发展发挥了积极作用,自身也得到壮大,开创了区域经济合作的新模式。

成员国扩大历程:

1989年澳大利亚、文莱、加拿大、印度尼西亚、日本、韩国、马来西亚、新西兰、菲律宾、新加坡、泰国、美国等12个成员国。

1991年11月,中国以主权国家身份,中国台北和香港(1997年7月1日起改为“中国香港”)以地区经济名义加入。

1993年11月,墨西哥、巴布亚新几内亚加入。

1994年智利加入。

1998年11月,秘鲁、俄罗斯、越南加入。

(四)21世纪以来世界经济的调整与新兴国家的迅速崛起

总体上保持强劲增长。

但也经历一些挫折:

1、2001年短暂衰退。

2、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

3、新兴国家迅速崛起

金砖四国:

“金砖四国”(BRIC)引用了巴西、俄罗斯、印度和中国的英文首字母。

由于该词与英文中的砖(Brick)类似,因此被称为“金砖四国”

金砖国家:

2010年12月,中国作为“金砖国家”合作机制轮值主席国,与俄罗斯、印度、巴西一致商定,吸收南非作为正式成员加入“金砖国家”合作机制,“金砖四国”变成“金砖五国”,并更名为“金砖国家”(BRICS)。

三、当今世界经济的特点

(一)经济全球化在曲折中发展

1、经济全球化的含义

经济全球化是指在不断发展的科技革命和生产国际化的推动下,各国经济相互依赖、相互渗透日益加深,形成一个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有机整体,所有国家、地区和国家集团的所有经济部门和经济环节都成为这个有机整体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

2、经济全球化的作用与影响

(1)从全球层面来看,经济全球化能在全球范围内实现资源的有效配置,但也给世界经济的发展带来如世界发展不平衡加剧、环境问题等等许多全球性问题,以及一国经济的波动能迅速影响全球。

(2)从发达国家层面来看,由于发达国家有成熟的市场经济体制和比较完备的宏观调控体系,生产力发展水平较高,世界经济的运行规则也主要是资本主义经济历史形成的结果,这些使得发达国家成为经济全球化的最大受益者。

但发达国家也受到经济全球化的负面影响,如环境恶化等全球性问题的影响,以及社会弱势群体如产业工人在国内低端产业转移到发展中国家后就业的艰难、农产品受到外国市场的冲击,等等。

(3)从发展中国家层面来看,由于发达国家科技经济实力明显占优势,在经济全球化中起主导作用,发展中国家总体上处于弱势,全球化给发展中国家也带来了一些有利影响,如资金、技术和管理知识等,但广大发展中国家总体上处于不利地位,具体表现为:

第一、经济全球化加大了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的贫富差距。

第二、广大发展中国家的经济主权、国家安全面临严峻的挑战与威胁。

第三、广大发展中国家在国际金融、贸易领域利用机遇和防范风险的能力较弱,相对处于不利地位。

当前经济全球化浪潮势头正猛,但它必然经历一个曲折发展的过程。

3、反全球化运动(“另一种全球化”)

在经济全球化加速发展的同时,也出现了“另一种全球化”,即反全球化运动。

(1)方式

全球化尤其是经济全球化是随同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而产生的,是一种客观必然现象和趋势。

但在全球化尤其是经济全球化进程加速推进的今天,却出现了全球范围的“反全球化运动”。

反全球化运动的主要方式包括:

第一、针对西方主要发达国家、大型跨国公司及其控制的世界经济组织的大规模的游行示威。

第二、以召开社会论坛方式抨击西方主导的全球化。

第三、以黑客身份攻击西方主要发达国家的官方网站和大型跨国公司以及各种全球性经济机构和组织的网站。

(2)力量构成

第一、当前反西方主导的全球化运动的主要力量是西方发达国家中的弱势群体。

第二、一些非政府组织中的成员、环境保护主义者、无政府主义者、减免穷国债务的宣传者、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抵制者也是反全球化运动的重要力量。

第三、那些在全球化中被边缘化的发展中国家的人民也非常不满西方主导的全球化,他们自然也是反全球化运动的一支重要力量。

(3)产生根源

反全球化运动产生的根源,在于由西方主导的全球化带来了许多问题,如社会问题、世界贫富差距加大、生态环境问题等。

(4)对反全球化运动的评价

(二)区域集团化趋势迅速发展

1、区域经济集团化的含义及形式

所谓区域经济集团化,就是指地理相邻近的国家(或地区)之间,在经济联系日益密切的基础上,为了促进商品、资本、技术、劳动力、信息等在一定区域内更加自由的流动和有效配置,相互之间采取比对区域外国家更为优惠、开放、自由的政策,并在机制上结成联合体以至国家集团。

中外经济学家按水平高低将区域经济集团化分为6个阶段,即:

特惠关税区、自由贸易区、关税同盟、共同市场、经济同盟和完全的政治经济一体化,从低级阶段发展到高级阶段是一个长时间的过程。

(1)特惠关税区:

一国对来自特定国家的进口商品给予特别优惠的关税待遇,其他国家不得根据最惠国待遇要求享受这种优惠。

如洛美协定。

(2)自由贸易区:

成员国间取消贸易壁垒+对外实行不同的贸易政策。

(3)关税同盟:

成员国间取消贸易壁垒+实行共同的对外贸易政策。

(4)共同市场:

成员国间取消贸易壁垒+实行共同的对外贸易政策+商品、劳务、资金等在成员国间自由流动。

(5)经济联盟:

成员国间取消贸易壁垒+实行共同的对外贸易政策+商品、劳务、资金等在成员国间自由流动+统一货币、财政和福利等经济政策,并建立一个超国家的权力机构负责实施和监察。

(6)完全的政治经济一体化:

成员国间取消贸易壁垒+实行共同的对外贸易政策+商品、劳务、资金等在成员国间自由流动+统一货币、财政和福利等经济政策,并建立一个超国家的权力机构负责实施和监察+涉及经济生活的各个方面都实行共同的政策。

2、三大区域经济集团及其他区域集团

当前世界上最主要的区域经济集团是欧盟、北美自由贸易区和亚太经合组织,除此之外,

世界上还有几百个区域经济集团。

其中主要的还有:

(1)欧洲自由贸易联盟(EuropeanFreeTradeAssociation—EFTA)

成员:

4个(2001年底):

挪威、瑞士、冰岛、列支敦士登。

1960年建立。

宗旨:

在联盟区域内实现成员国之间工业品的自由贸易和扩大农产品贸易;

保证成员国之间的贸易在公平竞争的条件下进行;

发展和扩大世界贸易并逐步取消贸易壁垒。

(2)南方共同市场(简称“南共市”,SouthAmericanCommonMarket--ERCOSUR)

1991年3月26日,阿根廷、巴西、巴拉圭和乌拉圭4国总统在巴拉圭首都亚松森举行第一届首脑会议,签署了关于建立南共市的《亚松森条约》(条约于同年11月29日生效)。

2005年委内瑞拉加入该组织宗旨是通过有效利用资源、保护环境、协调宏观经济政策、加强经济互补,促进成员国科技进步,最终实现经济政治一体化。

(3)海湾合作委员会(CooperationCouncilfortheArabStatesoftheGulf-GCC)

加强成员国之间在一切领域内的协调、合作和一体化,以实现他们的统一;

加强和密切成员国人民间的联系、交往与合作;

推动六国发展工业、农业、科学技术、建立科学研究中心、兴建联合项目,鼓励私营企业间的经贸合作。

正式成员为阿拉伯联合酋长国、阿曼苏丹国、巴林国、卡塔尔国、科威特国、沙特阿拉伯王国。

另2001年12月召开的GCC第22届首脑会议同意也门加入GCC卫生、教育、劳工和社会事务部长理事会等机构。

1981年建立。

(4)南亚区域合作联盟(SouthAsianAssociationforRegionalCooperation--SAARC)

简称“南盟”,1985年建立。

成员包括孟加拉国、不丹、印度、马尔代夫、尼泊尔、巴基斯坦和斯里兰卡7国。

南盟是南亚国家为加强经济、社会、文化和科学技术领域内的相互合作而成立的一个非政治性集团组织。

(5)东南亚国家联盟(AssociationofSouth-EastAsiannations——ASEAN)

1967成立。

宗旨和目标:

促进本地区的经济增长、社会进步和文化发展,和平与稳定等等。

目前东盟共有10个成员国:

文莱、柬埔寨、印度尼西亚、老挝、马来西亚、缅甸、菲律宾、新加坡、泰国、越南。

(三)市场经济体制在全球范围内运行

1、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各具特色的市场经济模式日臻完善。

2、前苏东国家剧变后全部走上了市场经济模式。

3、一些以前选择“非资本主义道路”的亚洲、拉美和非洲国家也走私有化和市场经济道路。

4、中国等社会主义国家开始构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四)新科技革命产生深远影响

第一、新科技革命推动世界经济向深度(从宏观到微观)和广度(地域、商品范围)发展。

第二、至目前,发达国家在新科技革命中一直占据主导。

第三、新科技革命影响各国在世界经济中的实力和地位。

四、当今世界经济面临的焦点问题

(一)世界经济发展不平衡加剧

1、发达国家之间的经济不平衡表

2、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的经济不平衡

3、发展中国家之间的经济不平衡

(二)国际金融市场动荡频繁

1997年亚洲金融风暴:

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

这场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起源于美国次贷危机。

次贷危机(subprimemortgagecrisis)又称次级房贷危机,也译为次债危机。

它是指一场发生在美国,因次级抵押贷款机构破产、投资基金被迫关闭、股市剧烈震荡引起的风暴。

(三)可持续发展道路不平坦

1、可持续发展的含义

1987年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委员会的定义,可持续发展是指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损害子孙后代满足其自身需要的能力。

后来对于可持续发展有一些不尽相同的概念,但它们的基本内涵是基本相同的:

其一,可持续发展的目标是发展、保证人类生存。

其二,可持续发展与环境保护相互联系,寻求经济发展与环境生态间的动态平衡,以使人类的生存环境得以持续。

其三,可持续发展强调公平原则。

对自然资源的使用,既要讲求富国与穷国间的代内公平,又要讲求当代人与后代人之间的代际公平,维持全人类共同的经济福利。

可持续发展是指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损害子孙后代满足其自身需要的能力。

2、可持续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

(1)气候变暖(优酷网视频:

全球变暖)

A,含义:

全球变暖指的是在一段时间中,地球大气和海洋温度上升的现象。

近100多年来,全球平均气温经历了冷→暖→冷→暖四次波动,总的看气温为上升趋势。

进入八十年代后,全球气温明显上升。

B,表现及危害:

第一、气温升高。

第二、冰川融化、海平面上升。

第三、水域面积增大。

第四、许多小岛将会无影无踪。

第五、造成干旱、荒漠化,并给生态系统、农业生产等带来严重影响。

第六、新冰河期。

C,原因

第一、自然因素:

第二、人为因素。

D,应对措施

第一、全球或国家层面。

第二、个人层面:

衣、食、住、行。

(2)环境污染和破坏

大气污染、酸雨、臭氧层、水污染、固体废物、地面沉降、生物多样性变化、赤潮、水土流失。

(3)自然灾害

地震、火山、海啸、龙卷风、泥石流、沙漠化、干旱、洪涝。

3、有关可持续发展的国际协定

(1)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与《斯德哥尔摩宣言》

1972年6月5日,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在瑞典斯德哥尔摩举行。

会议通过了《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宣言》(简称《人类环境宣言》或《斯德哥尔摩宣言》)和扩大环境保护的《行动计划》,达成了“只有一个地球”的共识。

(2)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与《里约环境与发展宣言》、《21世纪议程》等文件

1992年6月3日至14日,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在巴西里约热内卢举行,大会树立了环境与发展相互协调的“可持续发展战略”,通过了《里约环境与发展宣言》、《21世纪议程》、《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生物多样性公约》和《森林原则声明》5个文件。

《里约环境与发展宣言》确立了可持续发展的观点;

《21世纪议程》提出了2500多条实行可持续发展的行动建议;

《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的目的是控制大气中二氧化碳、甲烷和其他造成“温室效应”的气体的排放;

《生物多样性公约》提出要保护生物物种的多样性;

《森林原则声明》确立了以更加可持续的方式管理全世界的森林的原则。

(3)《京都议定书》(具体内容见教材第70页)

为控制二氧化碳、甲烷、氮氧化物以及其他三种用于取代含氯氟烃的卤烃等六种温室气体排放量大量增加导致的全球气候急剧恶化,1997年12月,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缔约方第三次会议在日本东京召开,通过了《京都议定书》。

议定书规定,在2008年至2012年期间,发达国家的温室气体排放量要在1990年的基础上平均削减5.2%,其中美国削减7%,欧盟削减8%,日本削减6%,东欧各国削减5%~8%。

新西兰、俄罗斯和乌克兰则不必削减,可将排放量稳定在1990年水平上。

议定书同时允许爱尔兰、澳大利亚和挪威的排放量分别比1990年增加10%、8%、1%。

发展中国家没有减排义务。

这是人类历史上首次以国际公约的形式对特定国家的特点污染物排放量做出定量限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公共行政管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