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导学案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20454114 上传时间:2023-01-23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26.6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导学案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新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导学案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新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导学案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新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导学案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新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导学案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新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导学案文档格式.docx

《新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导学案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导学案文档格式.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新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导学案文档格式.docx

 

五、课后作业

1、练习一1、2、3、4、5题

2、拓展提高:

课时二:

时间的计算

1、使学生会根据1时=60分,1分=60秒进行简单的换算。

2、使学生学会一些有关时间的简单计算。

3、使学生学会科学合理地安排时间、养成珍惜时间的好品质。

学习重点难点:

1、掌握时间单位之间的简单换算。

2、求经过的时间的方法。

1、学习例1.

看主题图2时等于分。

你的想法是;

因为1时是分,所以2时是,也就是分.所以2时=分.

2、学习例2.

观察主题图钟表上所表示的时间,小明离家,到校。

小明从家到学校用了。

你是怎样算的?

1、小明从家到学校用了多少时间可以这样算:

分针从走到走了大格,每大格是分,所以一共是分;

也可以这样想:

减,也就是分。

2、用拨钟表的方法来验证你的想法是不是正确的。

3、新闻联播开始结束。

计算出播放的时间。

三、达标检测

1、3时=(  )分4分=( )秒4时=( )分 

3分=( )秒5时=( )分    8分=()秒

2、小红来到商店门前,商店还没有开门,她看到营业时间牌上写着早9:

00开门,晚8:

00开门,她又看看自己的手表,心想:

“现在才8:

40,到开门的时间我还要等多久呢?

1、练习一8、9、、10、11题

*1、体育课上跑400米,小强用了1分48秒,小力用了1分54秒。

小力比小强多用了多少秒?

*2、小明从家到学校要走15分。

他每天早晨要在7:

35分到学校,应该在几时几分前从家出发?

第二单元:

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

(一)

两位数加两位数的口算

1、使学生掌握两位数加两位数的口算方法。

2、在计算的过程中体会算法的多样性。

学生自己探索计算方法,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看第9、10页主题图,思考下面的问题:

1、由图可知,一年级一班有()人,一年级二班有()人,求一共买多少张票用()法

列式为:

35+34的口算方法

方法一:

方法二:

2、二年级一班有()人,二年级二班有(),求一共买多少张车票用()法。

39+44的口算方法

二、合作探究、归纳展示

(一)、小组讨论

1、这两道题在计算时有什么相同,有什么不同?

相同点:

—————————

不同点:

2、买一双鞋64元,一双袜子17元,买一双鞋和一双袜子一共需要多少元?

(二)、汇报交流

两位数加两位数的口算方法:

把其中一个两位数拆成()和(),再用另一个两位数先加(),最后加()。

先把其中一个两位数拆成()和(),再把另一个两面三刀位数拆成()和(),先算()加(),再算()加(),最后把两次所得的和()

1、完成课本10页做一做

2、口算下列各题

26+39 

 

52+1826+43 

52+18 

26+63 

52+38

1、完成练习二1—4题

2、猜猜:

43+2□的得数可能是几十多?

课时二:

两位数减两位数的口算

1、使学生掌握两位数减两位数的口算方法。

自学第11页例题2

1、普通快客的票价是()元,动车的票价是()元,乘坐世博专线大巴最便宜,票价是()元。

普通快客的票价比动车贵多少元用()法计算

65—54的口算方法

2、求大巴的票价比普通快客便宜多少元用()法。

列式:

65—48的口算方法

2、买一双鞋64元,一双袜子17元,买一双鞋比一双袜子贵多少元?

(二)、交流展示

两位数减两位数的口算方法:

把两位数拆成()和(),()减(),()减()(够减时),再把两个差()。

方法二、把减数拆成()和(),先用被减数减(),再用所得的差减()。

1、完成课本第11页做一做

2、口算下面各题

85—43=71—28=35—17=55—28=

四、反思总结

1、完成练习二5、6、7、8题

2、拓展提高

小刚在做减法练习题时,把被减数个位上的0错写成了6,把被减数十位上的8错写成了3,这样得的差是61,正确的差是多少?

课时三:

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的笔算

1、掌握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的笔算方法。

2、在计算过程中体验算法的多样化,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

学习重难点:

掌握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的笔算方法。

自学第14页例3

1、

(1)由题可知,上午卖出()个“海宝”,下午卖出()个“海宝”。

要示上午和下午一共卖出多少个,用()法计算。

(2)、探究380+550的计算方法

口算

笔算

2、

(1)、要求下午比上午多卖出多少个,用()法计算。

(2)探究550—380的计算方法

1、十位相加满十向()。

2、十位不够减,从()位(),在十位上加()再减。

1、几百几十加几百几十的笔算方法:

相同数位(),从()加起,每个数位上相加的结果写在相就数位的(),哪一位上的数相加满十,要向前一位()。

2、几百几十减几百几十的笔算方法:

相同数位(),从()减起,减到哪一位,就把结果写在哪一位(),哪一位不够减时,从前一位()再减。

1、完成课本14页做一做

2、完成坚式

230490390340

+540—130+260—260

1、完成练习三第1、2、3、4题

课时四:

三位数加减法的估算

1、理解估算的意义,掌握三位数加减法的估算。

2、能利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问题,培养估算意识。

理解估算的意义,掌握三位数加减法的估算。

自学第15页例4

1、一到三年级来了()人,四到六年级来了()人。

巨幕影院有()个座位。

2、要求六个年级的学生能否同时坐得下,就是把()与()进行比较。

如果大于441,就();

如果小于441,就()。

3、因为只问能否坐得下,所以不需要求出具体总人数,()即可。

4、自己尝试估算一下,能不能坐下?

1、221看作(),239看作(),221+239一定大于(),但()(能或不能)确定是否大于441。

2、将221看成220,239看成230,这样就与实际结果非常接近。

221>220,239>230,220+230=450,所以221+239一定大于450,而座位数是441,441<450,所以肯定()。

3、规范解答

4、如果两个旅行团分别有196名和226名团员,这两个旅行团同时看巨幕电影坐得下吗?

三位数加(减)三位数的估算方法:

把每个三位数看作与它接近的()或(),再进行计算,取()数还是()数,要视情况而定。

1、一台电扇145元,一口电饭锅287元,妈妈有400元钱,买这两样商品够吗?

2、幼儿园有男生286人,女生193人。

一共有500个苹果,如果每个人吃一个苹果,这些苹果够吃吗?

1、完成练习三第七、6、7、8题

妈妈用500元买了几件物品,猜一猜她买的可能是下面的哪几件?

故事丛书裙子电扇电饭锅

118元孙134元230元248元

  第三单元:

测量

单元整体目标:

  1使学生经历实际测量的过程,认识长度单位毫米、分米和千米,建立1毫米、1分米、和1千米的长度观念,认识质量单位吨,建立1吨质量观念

  2使学生知道常用长度单位间,质量单位间的关系,会进行简单的换算,恰当选择单位

  3使学生能估计一些物体长度和质量,会选择不同方式进行测量

  4增强学生合作交流意识,提高操作技能

单元教学重点

  1感受1毫米、1分米和1千米实际长度,1吨实际质量 2会用毫米、分米为单位量物体长度

单元教学难点

  1对1千米长度和1吨质量形成正确表象

  2估计时恰当选择长度和质量单位

单元教学建议

  1联系生活实际,创设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

  学习本单元之前,学生已学习了长度单位米和厘米,质量单位千克和克,并且已了解一些测量的知识和方法教师在教学中应根据学生实际情况,灵活运用教材提供的资源,结合生活创设生  动有趣的情境,组织学生测量硬币的厚度、课本、课桌的长、宽;

利用多媒体显示路标,距离是1千米的两地,质量是1吨的物体等,从而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

  2帮助学生建立长度观念和质量观念

  认知特点是对具体形象事物认识清、感受深,因此教学中,要多安排学生操作活动,让学生在活动参与中,凭借经历和体验,对1毫米、1分米、1千米、1吨建立正确表象

  3结合教学内容,培养学生估测能力

  估测在生活中用处很广,教师应结合本单元内容,培养学生自觉对物体进行估测的意识如教学中,先估测后测量,使之形成习惯,提高估测能力

  

毫米的认识

  1通过活动,使学生认识长度单位毫米,初步建立1毫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厘米=10毫米

  2培养学生的观察、实际操作能力和简单的推理能力  3结合具体内容向学生渗透长度单位来源于实践又应用于实践的观点,同时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及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使学生初步建立1毫米的长度观念

  在建立长度观念时,对毫米、厘米之间的关系易混淆,故教学时应讲清它们之间的关系,比较它们的长短,使学生能正确、深刻地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

教具、学具准备

  课件、硬币、学生尺、电话卡、曲别针

学习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师:

你们猜一猜,李老师的身高是多少?

  学生猜完后教师说明:

李老师的身高是1米75厘米

米和厘米是我们以前学过的两个长度单位,请大家用手势比划一下,1米大约有多长?

量哪些物体的长度一般用米作单位?

请大家再用手势表示一下,1厘米大约有多长?

量哪些物体的长度一般用厘米作单位?

我们每天上课都要用到数学课本,你们知道数学课本的长和宽大约是多少厘米吗?

  自己量一量

  生:

数学书的长是21厘米,数学书的宽比15厘米多,比16厘米少

数学书的宽比15厘米多,比16厘米少,那究竟有多长呢?

你们想不想知道?

想!

要想比较准确地量出数学课本的宽,就要用一个比厘米小的长度单位——毫米来量这

  节课我们就来学习毫米的认识(板书课题)

  二、探究体验,获取新知

  1认识毫米

  

(1)师:

实际上,毫米就藏在你们的尺子上,请同学们拿出直尺认真观察:

直尺上除了厘米刻度线以外,还有刻度线吗?

  (还有一些小刻度线,这些小刻度线把1厘米又分成一些小格)教师指出:

直尺上1厘米中间每一个小格的长度就是1毫米 2学习厘米和毫米之间的关系

你们猜一猜是厘米这个长度单位大呢?

还是毫米大呢?

 生:

厘米这个长度单位大,因为我发现1厘米里有许多表示毫米的短线

同学们讲的都有道理,下面我们来探索一下他们之间的关系

  同桌交流自己的发现,再向全班汇报

  生1:

我从刻度0数到刻度1,他们中间有10小格,所以1厘米=10毫米

  生2:

我也认为1厘米=10毫米,因为我从刻度1数到刻度2,发现他们之间也是10小格

  课件演示:

在刻度尺上数出1厘米之间有10毫米的过程

  小结:

1厘米=10毫米

  3感受毫米

  

(1)找尺子上的1毫米

你们真了不起,通过观察发现了厘米和毫米之间的关系,你们能在尺子上找出1毫米吗?

我发现了1小格之间的长度是1毫米

我发现了两条短线之间的距离是1毫米

  

(2)找身边的1毫米

你们已知道了1毫米的长度,找一找生活中有哪些物体的长度大约是1毫米?

  (四人小组合作找身边的1毫米)

我的电话卡的厚度大约是1毫米

我发现1分硬币的厚度大约是1毫米

  生3:

我发现20页纸的厚度大约是1毫米

真不错,如果用手来比一比1毫米的长度,会吗?

  师生共同用手势来表示1毫米:

先用右手的拇指和食指轻轻地夹住1分硬币,再用左手慢慢地

  把硬币抽出来,在右手的拇指和食指之间有一条小缝,它的长度大约就是1毫米

  4认识几毫米

我们已经知道了1毫米的长度,那3毫米有多长呢?

  看大屏幕上放大的直尺图

  演示尺子上3小格之间的距离就是3毫米

你能找到5毫米的长度吗?

从0数5小格就是5毫米

尺子上刻度1到刻度2之间比毫米刻度线较长的那一条线之间的长度就是5毫米

6毫米呢?

8毫米呢?

  三、巩固与练习

  1量一量:

量一根10毫米的纸条剪下来;

量5分硬币的厚度是()毫米;

量数学书的厚度

  是()毫米

  2电脑显示:

在括号里填上米、分米、厘米或毫米(或用投影、卡片出示均可)

  钢笔长14()楼房高20()粉笔长75()

  电脑键盘长约5()图钉长10()教室宽6()

  蜡笔长6()跳绳长2()

  课桌高7()小明的身高是140()

  3做书第69页第1、2题

  4请学生带上直尺和卷尺自由测量教室里各种物体的长度 教师口述要求:

  ①测量时可以与你的好朋友一起进行,并作好记录

  ②爱护公物,注意清洁卫生

  ③当音乐响起就开始去测量,当音乐停止就回到自己的座位 请几个同学汇报测量的结果

  四、布置作业

  1量出数学作业本的长约是多少分米,厚是多少毫米?

2在作业本上画出1毫米、1厘米、1分米长的线段

教学反思:

  课时二千米的认识

  

  学习目标

  1使学生认识长度单位千米(公里),初步建立1千米的概念,知道1千米=1000米

  2使学生通过观察,明确米与千米的关系,会进行单位之间的换算

  3通过教学,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初步建立1千米的长度概念

  学习重点:

  认识长度单位千米,并能进行简单的化聚

  学习难点:

  建立1千米的概念

  教学准备:

  投影仪、投影片

  教学过程

  1提出问题,导入新课

  

(1)请学生说说已经学过哪些计量长度的单位,并按从大到小的顺序进行排列

  

(2)同桌同学互相比划一下1米的长度、1分米的长度、1厘米的长度、1毫米的长度

  (3)说出测量下列物体用什么长度单位比较合适

  铅笔的长度旗杆的高度硬币的厚度课桌的高度

  (4)导入课题:

如果要表示巩义到郑州的距离,选用哪个单位比较合适?

(出示主题图)请同学

  们说一说,你看到了什么?

通过画面,我们看到里程碑上标有50千米、100千米、可以发现汽车所行的路程是用千米做单位所以在计量比较长的路程的时候,通常用千米做单位,千米也叫做公里,这一节我们就来学习“千米的认识”

  2认识“千米”,熟记进率

  

(1)联系实际初步认识“千米”

  ①知道了1米的长度,你能想像出1000米有多长吗?

  ②回顾体育课的100米短跑的路长及时间,思考并想像1000米有几条这样的路长?

算一算,跑完1000米你大约需要几分钟?

 ③出示运动场跑道示意图(多媒体)引导学生观察并想像,标准运动场的跑道,1圈通常是400米,跑两圈半大约就是1000米

  ④请学生走一走,说一说距离学校门口大约1000米处的位置

  

(2)推出“千米”概念,揭示进率

  ①1000米用较大的单位表示就是1千米即1千米=1000米,千米有时也叫公里

  ②引导学生对上面式题等号两端进行比较:

用等号连结,说明它们表示的长度怎么样?

等号两端的数字和单位相同吗?

要表示一个距离的长短能不能只看数字,还要看什么?

  ③熟记进率

  想一想:

“千米”中的“千”相当于1000的几个“0”?

1000中的几个“0”相当于一个“千”?

  3“千米”与“米”之间的换算

  

(1)教学例4

  出示例题:

  ①3千米=()米

  学生先说出括号里应填几?

你是怎么想的?

然后教师总结算法:

我们知道1千米就是1000米,

  那么3千米里有3个1000米,就是3千米

  ②同桌出题尝试练习并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④试一试:

8千米=()米()米=5千米

  4000米=()千米9000米=()米

  6千米=()米()米=7千米

  4350米=()千米()米2千米500米=()米

  6千米720米=()千米

  (3)比较以上练习

  ①思考:

长度不变,单位由高(低)变低(高),数的大小怎样变化?

你能用这个规律检查自己的计算结果吗?

  ②根据前面“千”和0的个数之间的关系,你还有没有更简单的办法?

(4)小结:

表示同一物体的长度,使用的单位可以不一样;

把高级单位化成低级单位,或者把低级单位变成高级单位,同样是要根据两个单位之间的进率来进行推算

4应用新知巩固练习

  

(1)选择合适的长度单位填在括号里(投影显示)

  ①小明从家里到学校要走520()

  ②两个县城间的公路长80()

  ③一本日记本长110()

  ④排球队队员的平均身高为2()

  ⑤一根旗杆高8()

  

(2)课本第9页的第2、第3两题

  (3)“米”和“千米”单位间的化聚(课本第10页的第45两题)

  (4)①汽车每小时行45千米,摩托车每小时行56千米,汽车每小时比摩托车慢多少千米?

  ②要筑1千米长的公路,已经筑了650米,还要再筑多少米?

5课堂总结

   课时三吨的认识

  学习内容:

 教科书11—13页例6、例7

  学习目的:

  1使学生认识质量单位吨,知道吨在实际中的应用,初步建立1吨重的观念,知道1吨=1000千克

  2能进行质量单位间的简单换算

  3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质量的估测能力和推理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教具、学具准备

  课件、卡片若干张

  学习过程

  一、情景导入,激发兴趣

  1观看投影:

《恐龙》

  2谈话:

这是什么动物?

你熟悉他们吗?

你能跟大家简单介绍一种你熟悉的恐龙吗?

  3显示恐龙资料

  4师:

这只恐龙的体重是多少?

(1吨)

  5师:

①对1吨你想了解什么(1吨有多少千克)

②对1吨你还想了解些什么?

(1吨是不是很轻?

师:

也就是1吨有多重1吨是不是1000千克?

也就是吨与千克的关系)

  6整理本课目标:

  ①吨有什么作用;

②哪些物体重1吨;

③吨和千克的关系

  二、感受体验——吨

  

(一)了解1吨的物体有多重

吨非常想和同学们交朋友,你们呢?

那就听听吨的自我介绍吧谁听的认真,吨就会把他的相片送给谁

  1听听“吨”的自我介绍

  小朋友好,我是“吨”,平时你们常用千克来计量物体的重量,在计量比较重的或大宗物品的重量时我就派上大用场了,比如大象的体重是4吨、一卡车的稻谷约3吨等要说1吨有多  重,三言两语说不清,就让我来展示一下吧(出示:

50千克的一袋大米,接着出示20袋大米)

  小朋友,你对我了解些了吗?

如果还不够的话,没关系,认真听课,对我还会加深印象的

听了“吨”的自我介绍,你获得了那些信息?

计量较重的或大件物品的质量用吨做单位1吨=1000千克

  2体验“吨”

原来1吨=1000千克,1吨有多重,你想感受一下吗?

  请1个同学搬50千克的大米,说说你的感受换一个同学来试试请4个同学来帮忙如果1吨的大米全班同学要几次搬完?

  

(二)吨和千克的换算

  1让学生尝试练习,并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3吨=()千克6000千克=()吨

  2练习:

  7吨=()千克

  9000千克=()吨

  1800千克800千克=()吨

  1吨60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教育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