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现人生的价值教案Word下载.docx
《实现人生的价值教案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实现人生的价值教案Word下载.docx(2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3
.能力目标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具有自觉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观点和方法正确分析和看待社会、人生的能力,树立起崇高的理想和信念,初步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通过价值和价值观的学习,使学生初步具有认识和分析事物价值的能力,正确认识和评价人的价值的能力。
深刻理解正确的价值观是我们拥有美好生活的指路航标,拥有正确的价值观才能找到人生的真谛,初步具有认识和选择正确价值观的能力。
通过学习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的原理,要求学生深刻领会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的社会历史性和主体性特征,做到自觉遵循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自觉站在广大人民的立场上,走历史发展的必由之路,初步具有进行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的能力。
通过学习价值的创造与实现,使学生领悟和认识实现人的价值的正确途径,认识到劳动和奉献不仅是人的存在方式,也是人的本质和价值的实现方式,形成劳动和奉献的意识,具有自觉创造和实现人生价值的能力。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人和物的价值之不同,就在于人能够创造价值,而且只有创造价值,只有在劳动和奉献中才能够实现自我,满足自我需求,劳动构成了人的存在方式。
认同劳动的观念,承认奉献的价值,是学习这一课后应有的重大收获。
劳动和奉献着的人是幸福的,劳动和奉献着的人生才是有意义、有价值的人生。
人的一生不能只是索取,只是满足自己的小利,走不出自我的人生是狭隘的,走不出自我天地的人永远找不到人生幸福的真谛。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我们生活在社会中,总是需要依靠人民群众创造的财富来满足自己的各种需要,因此,我们必须牢固树立群众观念,坚持群众路线,对社会对群众永远怀有感激之情,努力用自己的劳动创造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回报社会,回报他人。
人的生存和发展所需要的一切条件都是由社会提供的,人一生下来,就具有社会性,就离不开社会,离不开他人,抛开社会和他人的纯粹的个人的奋斗是不可能的。
人的价值只能在社会中实现,因此,把自己放在社会中,放在集体中,放在和他人交往的社会环境中,正确处理好个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是我们成功的起点。
砥砺自我是实现人生价值的主观条件。
与其诅咒黑暗,不如燃起蜡烛。
别总是抱怨自己没有条件,别总在黑暗中孤影自怜,唉声叹气,走出自我,勇敢地站出来,敢于对命运说不,勇于向命运挑战,奋起冲击生命的制高点,同样能够与那些有条件的人一起搏击长空,铸就人生辉煌。
课程标准的基本要求
内容目标:
识别事实判断与价值判断的表现,说明价值判断的意义,理解价值观对人们行为的导向作用。
剖析生活实例,说明人们的社会地位不同、认识事物的角度不同,时间、地点、条件不同,会形成不同的价值判断。
剖析价值冲突的实例;
体验价值比较、鉴别、选择的过程;
认同人民的利益为最高价值标准,树立为人民服务的思想。
提示与建议:
事实判断与价值判断是人们行为选择的前提和基础。
以校训、班徽的制
4
定为例,可说明价值判断在人们的行为选择中的作用。
讨论:
报刊媒体中关于事实陈述和观点陈述的内容。
社会调查:
了解不同的人对某项改革措施的不同反应,用哲学观点探讨其原因。
从不同历史时期人物的言论中,探究影响其价值判断的因素。
例如,竞争与友情,关爱与惩罚,传统与时尚等。
选择解决某项公共问题的不同方案,应遵循的价值准则,可采取的策略与方法。
讲评:
一个自尊自信、自立自强的劳动者的生活轨迹。
讲演:
面对人生旅途中挫折与成功、曲折与前进、机遇与挑战的选择。
人生理想的实现与社会的发展密切相关,实现人生价值的条件需要每个人去创造。
撰写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小论文。
二、教学内容分析
教学提纲
框题一:
价值与价值观
.人的价值
价值的基本含义。
人的价值就在于创造价值。
对人的价值评价。
.价值观的导向作用
价值观的基本含义。
价值观的导向作用。
〇价值观对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具有导向作用。
〇价值观对人生道路的选择具有导向作用。
框题二:
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
.自觉遵循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
价值判断的基本含义。
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必须遵循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
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的社会历史性。
.自觉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
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的主体性。
〇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具有阶级性。
〇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因人而已。
人民群众的利益是最高价值标准。
〇人民,只有人民,才是我们工作价值的最高裁决者。
〇必须首先考虑并满足最大多数人的利益要求。
〇理解和尊重他人的正当选择。
〇把个人、集体、社会三者的统一作为自己选择的标准。
5
框题三:
价值的创造与实现
.在劳动和奉献中创造价值
在劳动和奉献中创造和体现自己的价值。
在劳动和奉献中实现和证明自己的价值。
劳动是人的存在方式,是实现人生价值的必由之路。
.在个人与社会的统一中实现价值
社会提供的客观条件是实现人生价值的基础。
〇人的生存条件由社会提供。
〇人的发展条件由社会提供。
〇人的享受条件由社会提供。
〇人的工作条件由社会提供。
〇人创造价值的条件由社会提供。
个性发展与社会发展的统一。
.在砥砺自我中走向成功
发挥主观能动性,顽强拼搏、自强不息。
发展自己的才能,全面提高个人素质。
坚定理想信念,坚持正确价值观的指引。
结构分析及探究活动设计意图
.本课的逻辑结构
根据课程标准,第十二课的内容设计为三个框。
框,价值与价值观。
这一框设计了两个目。
目,人的价值。
这一目的逻辑顺序是:
价值的基本含义——人是社会一切财富的创造者——人的价值在于创造价值和对社会的贡献——对一个人的评价主要看他的贡献。
第二目,价值观的导向作用。
价值观的基本含义——价值观对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具有导向作用——价值观影响人们对事物的认识和评价——价值观影响人们改造世界的活动——价值观对人生道路的选择具有导向作用——寻找正确的价值观就是寻找人生的真谛。
这一框的重点是让学生理解什么是价值,人的价值就在于人能够创造价值以及如何评价一个人的价值;
什么是价值观,价值观对人的活动的重要作用,最终了解价值观是人生的重要向导。
在理解了价值与价值观的基本含义后,本课将进一步分析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
第二框,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
目,自觉遵循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
这一目的逻辑结构是:
价值判断的基本含义——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的社会实践基础——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的社会历史性特征。
第二目,自觉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
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具有阶级性——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因人而异——把人民群众的利益作为最高价值标
准自觉站在人民群众的立场上进行选择。
本目的重点是让学生懂得要自觉站在人民的立场上,把人民群众的利益当作最高的价值标准。
第三框,价值的创造与实现。
这一框设计了三个目。
目,在劳动和奉献中创造价值。
劳动着的人是幸福的——人在奉献社会的实践活动中创造价值——人在劳动中才能实现和证明自己的价值——努力奉献实现人生价值,拥有幸福人生。
第二目,在个人与社会的统一中实现价值。
社会提供的客观条件是实现人生价值的基础——在与社会的统一中实现个人的价值。
第三目,在砥砺自我中走向成功。
发挥主观能动性——发挥才能,提高个人素质——坚定理想信念,沿着正确的人生道路前进。
在本课中,框分析什么是价值和价值观,人是价值的创造者,价值观对于人具有导向作用。
第二框分析论证什么是价值判断,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是在社会实践的基础上形成的,因此,必须遵循社会发展规律,把握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的社会历史性,才能做出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
第三框论证了人只有在劳动和奉献中才能创造和实现价值,这是拥有幸福人生的根本途径。
这三框的逻辑清晰,内容紧密联系,从剖析不同的概念到实际运用,最后落实到人的具体活动,环环相扣,层层递进。
.本课探究活动的设计意图
这一目设计了一个探究活动。
共有两问。
问要求学生思考,物的价值不同于人的价值,对一般的事物而言,其价值就在于它所具有的能够满足主体需要的功能和属性,人则不同。
人既是价值的创造者,又是价值的享受者。
也就是说,人能够创造出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来满足社会和他人,并且能够从创造价值的过程中,实现对自我的满足。
第二问让学生思考人的价值是什么?
人的价值就是人所具有的能够满足主体需要的功能和属性,人的价值就在于创造价值,就在于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即个人的活动对自己所属的社会以及他人、自己的需要的满足。
这一目设计了三个探究活动。
个探究活动列举出了人们在经济、政治、道德、科学等不同的活动中形成的不同认识。
要求学生明确,人们的价值观不同,对具体事物的看法就会不同。
价值观作为一种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重大的反作用,对人们的认识和行为具有重要的驱动、制约和导向作用。
第二个探究活动是关于某制药企业的营销理念的问题。
该企业经理正是本着为患者、为人而生产药品,而不是为利润这样一种坚定的信念,才使该企业生产的药物受消费者欢迎。
可以看出,正确的价值观对企业的经营产生了积极的、正面的引导作用。
正如朱熹所说:
“正其义则利自在,明其道则功自在。
专去计较厉害,定未必有利,未必有功。
”现实生活中这方面例子还有很多,当然也有很多反面的事例,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讨论这一问题。
第三个探究活动旨在让学生了解,正确的、积极的、进取的、崇高的价值观能够引领人迈向光明而美好的人生路途;
而错误的、消极的、自私自利的、贪图享乐的价值观则容易让人滑向个人主义的泥潭。
一个人在选择自己的人生道路,选择自己的生活方式时要受到自己价值观的支配和影响。
如果你觉得人生在世就应该多为社会、为他人做点事情,那么你就会选择正确的、积极的生活方式;
如果你对这个世界充满了失望,总觉得世界、社会或他人都对不住你,觉得人生在世,今朝有酒今朝醉,人不为己天诛地灭,那么你可能就会选择悲观失望、贪图享受的、消极的生活方式。
通过这一探究活动,教师应告诉学生,选择正确的价值观才能寻找到人生的真谛,才能度过一个有意义的人生。
这一框中设计了两个目。
这一目中设计了两个探究活动。
个探究活动引入元代大学者许衡的故事。
问让学生思考“梨虽无主,我心有主”这句话的含义。
第二问是在问的基础上,让学生通过思考认识到每个人的行为选择都是受其特有价值观支配的,同样,饥渴难忍的许衡之所以不去摘梨的选择,也是在其价值观念的支配下作出的选择。
第二个探究活动旨在告诉学生,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具有社会历史性。
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是客观存在的反映,是社会实践的产物,是合规律、合目的的统一,而不是哪一个人的凭空设想。
我党建党八十多年来所走的每一步,所制定的每一个政策都是源于对当时的具体情况和条件的深刻研究,都是随着时空条件的变化而变化,都是自觉遵循了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
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的社会历史性,决定了我党在不同的历史阶段所制定出不同的任务和目标。
这一框设计了三个探究活动。
个探究活动要求学生思考这首诗中农民的价值选择是什么,地主的价值选择是什么。
要求教师告诉学生,在阶级社会里,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具有阶级性。
不同的阶级,价值观就会不同。
第二个探究活动要求学生对所列的几种行为选择进行分析,并要求学生讨论,如果看见一个人落水,你会选择如何去做。
在这里,教师应该引导学生探讨,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因人而异。
人们对事物认识角度不同,对事物的评价就会不同。
要求学生自觉分辨哪一种选择是正确的,哪一种是错误的。
第三个探究活动旨在说明,人们的立场不同,价值观就会不同,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就会不同。
几代中国国家领导人在不同的时期,都把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作为最高的价值标准,这说明中国共产党人的言行一直以来都有一个最根本的衡量尺度,这就是把献身人民的事业,维护人民的利益作为自己最高的价值追求,从而保证了共产党人的先进性。
这一探究活动要求学生理解,只有始终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把人民群众的利益当作最高的价值标准,才能保证我们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的正确性。
第四个探究活动旨在告诉学生,当个人利益或局部利益与人民群众利益、国家利益发生冲突时,我们都应该始终坚定不移地站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立场上进行选择,把个人、集体、社会三者利益的统一当作自己行为选择的标准。
个探究活动有两问,问要求学生思考,劳动是人的存在方式,人只有在劳动中才能创造价值,才能实现和证明自己的价值。
劳动使人品尝幸福,奉献使人生获得快乐,真正有意义的人生就应该是奉献着的人生,是以劳动为荣的人生。
因此,把奋不顾身工作着的人生看成是真正的有意义的人生,为我们选择什么样的人生道路指明了方向。
第二问可以让学生探讨一下,应该怎样看待人生,应该以怎样的态度度过自己的一生。
第二个探究活动主要是要求学生通过思考认识到,努力奉献的人是幸福的。
问旨在告诉学生雷锋之所以把为人民服务看作是他最大的快乐和幸福,就在于他愿意把自己的生命奉献给人民,愿意做一个对人民有用的人,他把自己的生活的目的看作是让他人生活得更好,这种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应该是我们每一个人学习的榜样。
第二问是让学生通过思考认识到,一个整天想着自己、斤斤计较蝇头功利的人,一个心里没有他人,没有大众,总是走不出自我狭隘天地的人,是不可能有真正幸福可言的。
这一探究活动引了科学家马祖光的一段话,主要是让学生通过思考认识到人的价值的实现离不开社会。
问是让学生回答“没有大家的努力,什么事也做不成”这句话所包含的哲学道理。
教师可以告诉学生,社会提供的客观条件是一个人实现自己人生价值的基础和前提,人在创造价值时必定离不开他人和社会,个人所作的一切总是构成他人和社会成果的一部分,没有谁能够真正脱离社会,脱离他人,“个人奋斗”,“自我实现”。
第二问是让学生从自己对马祖光是如何处理自己与他人关系的思考中,引出自己所受到的启发。
这就是:
在马祖光的思想中,没有大家的努力,就没有他个人的成功,他把个人的成功看作是大家努力的结果,看作是党的给予的结果.马祖光的价值观就是要做一个高尚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因此,他就会毫无保留地为社会服务,为他人谋利益,而不去斤斤计较个人的利益得失,价值观正确了,他所选择的人生道路就是光明的,他的人生就是有意义的。
个探究活动告诉学生一个真实而感人的故事,一个从未上过学的残疾女孩,凭借着自己不懈的努力,走上了北京大学的讲台,向这些健康的、学业优异的学子们讲述自己如何顽强地与病魔斗争的经历,她就是黑龙江省政协委员、省十大杰出青年,齐齐哈尔市福源心理咨询所所长司晶。
司晶是不幸的,出生仅九个月就得了小儿麻痹症。
为了活下去,她接受了大大小小30多次手术,现在是靠着固定在体内脊柱上的三根钢棍支撑着身躯,可以说,每时每刻司晶都在忍受着肉体痛苦的煎熬。
因为身体的原因,司晶从来没有进过学校的大门,17岁才开始从糊在墙上的旧报纸学习认字,当她次读懂墙上的一小段文字时,竟激动得流下了眼泪。
为了提高自己,她强迫自己每天写日记,为了握住那支份量小小的笔,她用脸贴在手上,给写字的手一些力量,硬是练得双手都能握笔写字了。
就是凭着这种砥砺自我的精神,司晶走出家门自谋生路,开办了一家心理咨询所。
有人问她:
“你那么不幸,那么痛苦,却躺在那里帮助那些实际上命运很好的人,你心理平衡吗?
”司晶的回答是:
“因为我的生命中遗憾的东西太多了,所以我要用我的聪明才智使那些有条件享受生活的人生活得更幸福、更美好,最终成为社会中的良性细胞,这是我目前所做的工作,也是我终身为之奋斗的目标”。
人生的价值并不是用时间,而是用深度去衡量。
正是怀着一种极强的自我完善的意识和对实现人生价值的渴望,才使司晶选择了这种方式度过自己生命的每一天。
结合这个故事,让学生谈谈自己的体会,从中感悟一种顽强拼搏、自强不息的砥砺自我的生命精神。
第二个探究活动可以让学生结合自己的实际,谈谈如何提高自身素质,并说明提高个人素质与实现人生价值的关系。
要求学生了解,全面提高自己的素质,充分发挥自己的才能,有助于在生命旅途上创造奇迹,实现人生的辉煌。
第三个探究活动是让学生通过《光的赞歌》这首诗的思考,感悟彭湃的生命激情和崇高的生命情怀:
即使在生命的最后一刻也要为社会、为他人燃烧自己、照亮别人。
只有具有坚定的理想和信念,在正确价值观的指引,才会选择如歌的生命。
让学生结合实际,畅想自己的理想和信念,让学生懂得,人的生命是有限的,但通往成功与幸福的人生道路对每一个人都是公平的,只有心怀坚定正确的理想信念,在正确的价值观的指引下,懂得运用自己的智慧和双手,才能展开自己有力的翅膀,遨游在人生广阔的天空中,才能在人生旅途中既能做一个对人类、对社会、对他人有用之人,又能够从中获得最大限度的自我实现与满足。
当我们年老的时候,回首往事,我们才能坦言无愧于自己的生命。
三、教学重点、难点分析
重点、难点问题分析
.人在劳动中创造价值
人和事物的价值关系问题,不仅是一个具有相当大的理论难度的问题,也是一个成长中的高中学生经常在思考的问题,因而在教育教学中必须予以高度重视。
价值是客体所具有的能够满足主体需要的功能和属性,是客体对主体的积极意义。
事物对人有价值,就是事物对人有用、有意义;
人对人有价值,就是人对人有用、有意义。
就人的价值来说,这里的主体是人,价值都是对人而言的;
这里的客体也是人,是人对人的价值。
人的价值和一般物的价值的根本不同在于,人既是世界上唯一的价值享受者,只有人才能发现价值、利用价值;
人也是世界上唯一的价值创造者,只有人才能有目的、有计划地创造对人有价值的东西,以满足人生存、发展的需要。
因此,从生成的角度看,价值的形成过程实质上是人的主体性在客体中的对象化过程。
这表明,价值的生成,一要“人的主体性”,二要“对象”,三要“化”。
所谓“化”就是主体作用于客体,就是要通过主体的活动、劳动,去发现、创造客体的价值。
因为任何事物或人只有当他与主体发生联系,成为主体活动的组成部分,才成为主体的价值对象,对主体发生有益或有害的影响。
而且,同一个人或物,与不同的主体结合,成为不同活动的成分,使形成不同的价值。
一般地说,自然界出现的事物都不能直接满足人的需要,世界上一切有益于人类生存和发展的价值成
0
果,都是体现和凝聚着人的主体性的人造物。
且不说电脑、手机及短信、飞机、火车、食物……这些对人具有价值的物,是人们遵循客观规律创造出来的,就是空气、水、阳光等自然物,在社会生产力高度发达的今天,也都打上了人类智慧、人类生产的烙印,也要通过生产劳动加工、净化,作为主体改造的对象,才能对人显示出积极的价值来。
总之,价值是人创造的,是人通过自己的劳动、自己的活动创造出来的。
.在创造和奉献中实现人生价值
人不仅改造自然物,不断地创造出新的物的价值,人还在改造人与人的关系中不断创造人生价值。
因为人是具有自觉能动性的动物,人凭借着这种主体的自觉能动性,不仅把人从自然界中提升出来,使自然界对象化,形成客体价值;
而且在劳动中,自己把自己对象化,分出主体性自我和客体性自我,产生人与自身之间的主客体关系,形成主体价值;
同时,能动的交往又产生了人与他人的关系,即人把他人对象化,产生了人与他人之间的主客体关系。
因而,在马克思的哲学中,生活在社会关系中的人,都是互为主客体的。
个人对社会的价值,就是个人作为价值客体对价值主体——社会的价值,就是个人对社会的贡献,也是通常所认为的“社会价值”。
同时,人作为社会性动物,个人在社会中生存和发展,社会对个人也是有价值的。
能否满足每一个劳动者生存、享受和发展的需要,是衡量一个社会进步程度和合理性的重要标志。
社会的价值就是社会对每一个劳动者的尊重和满足,也叫做“自我价值”。
人的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两个方面是不可分割的,它们相互依存、互为条件。
首先,自我价值是社会价值的必要基础和前提。
个人只有获得自我需要的必要的满足,他才能生存和发展,成为价值的创造者,为他人和社会做贡献;
其次,社会价值决定自我价值。
人的自我价值需要通过社会价值得以实现和表现,在为社会做贡献的过程中得到满足。
在个人对社会的贡献和社会对个人的满足这两个方面中,决定的方面是个人对社会的贡献。
要满足需要,首先需要生产出满足需要的产品,贡献是满足的前提。
社会、集体高于个人,人的社会价值大于他的自我价值,是社会进步的先决条件。
同时,个人也只有在为社会做贡献的过程中,在展现自己的社会价值中实现自我价值的,因为社会对个人的尊重、评价、满足只能通过个人的贡献才能实现。
人的劳动贡献越大,人生价值就越大,他也就越会受到他人或社会的尊重和满足。
因此,人生价值不是一个抽象的概念,而是通过人的实践过程及其结果来实现和完成的。
因为作为价值客体,人对他人、对社会的贡献必须通过劳动和实践来实现。
人在社会实践中使自身潜在的能力发挥出来,变成创造客体价值的现实力量,人也就成为现实的主体而实现了自身的价值。
所以,社会实践是实现人生价值的根本途径,它使人表现了自己的才干、能力、智慧,从而实现了自我价值,同时也使自己成为有益于他人和社会的人。
当然,人的实践活动总是具体的,在一定历史条件下进行的。
人生价值的实现无疑会受到社会历史条件的制约,社会历史条件不同,人生价值实现的方式和程度也不同。
但是我们更强调人生价值实现过程中的主观条件,即个人的主观努力。
它包括个人确立的人生价值目标,个人的思想道德、身体心理、创新能力、知识构成等综合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