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新高考历史素养突破总复习岳麓版鲁京用讲义第8单元+各国经济体制的创新和调整+第24讲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0443114 上传时间:2023-01-23 格式:DOCX 页数:25 大小:339.6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版新高考历史素养突破总复习岳麓版鲁京用讲义第8单元+各国经济体制的创新和调整+第24讲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版新高考历史素养突破总复习岳麓版鲁京用讲义第8单元+各国经济体制的创新和调整+第24讲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版新高考历史素养突破总复习岳麓版鲁京用讲义第8单元+各国经济体制的创新和调整+第24讲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版新高考历史素养突破总复习岳麓版鲁京用讲义第8单元+各国经济体制的创新和调整+第24讲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版新高考历史素养突破总复习岳麓版鲁京用讲义第8单元+各国经济体制的创新和调整+第24讲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版新高考历史素养突破总复习岳麓版鲁京用讲义第8单元+各国经济体制的创新和调整+第24讲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版新高考历史素养突破总复习岳麓版鲁京用讲义第8单元+各国经济体制的创新和调整+第24讲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版新高考历史素养突破总复习岳麓版鲁京用讲义第8单元+各国经济体制的创新和调整+第24讲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2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版新高考历史素养突破总复习岳麓版鲁京用讲义第8单元+各国经济体制的创新和调整+第24讲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1929~1933年的经济危机迫使美国政府放弃了传统的自由放任政策,开启了政府对经济的全面干预。

(2)经济大危机改变了美国人的观念,强化了家庭意识,使美国向着福利国家迈进。

(3)20世纪30年代的经济危机,导致资本主义国家经济衰退,平民大量失业,造成人们的消费、购买能力下降,但却促进了文化产业的发展,推动了诸如美国电影业、广播业、图书报刊等文化产业的发展。

2.经济大危机的教训

(1)各国在发展经济时,不仅要关注当前的直接效益,更要着眼于未来,要确保经济的持续发展,要清醒地看到经济发展中可能存在的潜在危机,防患于未然。

(2)政府要居安思危,要适时调整内部机制和政策。

(3)各国要注意协调国际经济关系,削减贸易壁垒,实现贸易自由化。

在经济区域化和经济全球化趋势加强的当今世界,国际合作尤其重要。

(2018·

课标全国Ⅲ,34)据下表可知,当时美国(  )

1929~1931年美国部分行业工人周工资变化表

(单位:

%)

  时间

类别  

1929~1930年

1930~1931年

烟煤业

-12.3

-19.1

金属矿业

-6.6

-18.3

制造业

-7.2

-11.3

A.最低工资标准失效B.产业结构迅速调整

C.经济危机不断加深D.政府财政支出锐减

解析 根据表格数据可知,三个行业工人的周工资在这两个时段都在下降,说明美国经济状况持续恶化,C与此相符。

规定工人工资最低标准的是1933年的《全国工业复兴法》,排除A;

产业结构调整是罗斯福新政的举措,排除B;

付给工人工资的是资本家,不是政府,材料所述现象与政府财政支出无关,排除D。

答案 C

探究2 从“史料实证”角度解读经济危机爆发的原因及应对

1.20世纪30年代大危机爆发的原因

1929~1933年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究其根源,这是因为工业革命完成之后创造出了前所未有的巨大的生产力,……但走上现代化道路的国家没有适应这一重大变化,采取措施在其他领域进行相应的调整,解决消费不足的问题,而是延续“无为而治”的经济政策。

——杨宁一《历史学习新视野新知识》

核心论点:

资本主义民主政治制度不适应工业化后迅速发展的生产力;

政府奉行“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

2.胡佛总统对经济危机的认识

“经济萧条不可能因立法或政府的声明而恢复。

经济创伤必须要依靠经济肌体本身细胞即生产者和消费者自己的活动治愈。

合作行动将加快恢复的进程,萧条的破坏会减轻。

……政府最大的贡献在于鼓励社会中的这种自愿合作。

——胡佛的演讲(1930年12月)

胡佛在经济危机面前,继续奉行自由放任政策,反对政府干预经济,认为能通过经济系统自我恢复的途径走出经济萧条。

1.(2014·

海南单科,20)1923~1929年,美国的企业普遍使用流水线等先进生产管理方式,提高了劳动生产率,同时在少数企业中工人可以领取养老金,享受带薪休假。

这反映出当时在美国(  )

A.工人分享的经济发展成果有限

B.科技未对经济发展发挥重大作用

C.供给与需求保持基本平衡

D.国家干预促进了经济发展

解析 题干材料中“少数企业中工人可以领取养老金,享受带薪休假”说明工人从经济发展成果中获取很少,故A正确;

依据题干中“美国的企业普遍使用流水线等先进生产管理方式,提高了劳动生产率”说明科技对经济发展的作用,故B错误;

依据所学,1929年以前,供给与需求已经出现了矛盾,故C错误;

“国家干预促进了经济发展”是在罗斯福新政时才开始实施,故D错误。

答案 A

2.(2018·

天津文综,8)1930年,美国通过了极端贸易保护主义的“斯穆特—霍利关税法案”。

该法案提高了890种商品的进口税率,一经实施即有33个国家提出抗议,随后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大幅度增加关税,引发了全面的贸易战。

当时这种措施(  )

①体现了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特征 ②加剧了世界经济的下滑 ③诱发了国际自由贸易体系的崩溃 ④推动了本国经济的恢复

A.①②B.①③C.②③D.③④

解析 1929年经济危机爆发后美国采取提高关税的政策时,美国还处于私人垄断资本主义阶段,①错误,排除A、B两项;

美国在经济危机到来之际,单方面提高关税导致各国之间进行贸易大战,这属于损人不利己的行为,④错误,排除D项。

故答案为C项。

考法1 1929~1933年资本主义经济大危机的影响

【考题1】(2014·

课标全国Ⅱ,34)20世纪30年代,美国每周有成千上万的人去电影院,轻歌曼舞的幻想型影片备受欢迎,当红童星秀兰·

邓波儿通常在电影中扮演孤儿去感化富人。

这一现象(  )

A.表明了新政已使全国重现繁荣的景象

B.体现了民众身陷危机淡定应对的精神

C.反映了民众逃避现实希求慰藉的心态

D.说明了现代主义艺术得到社会的认可

★明立意 从影视传媒的角度考查时空观念和历史解释。

★抓关键 “幻想型”“扮演孤儿去感化富人”。

★清误区 本题为文字信息推理类选择题,难度适中。

解答该题时,由于未能准确把握题干信息“20世纪30年代”“美国”的时空限制而极易错选成D项。

考法2 经济大危机由美国波及全世界的原因及教训

【考题2】(2019·

山东济宁模拟)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史料一 同1929年相比,1932年整个资本主义世界的工业生产下降了44%。

其中美国下降55.5%,德国下降52.2%,法国下降36.1%,英国下降32%。

美、德、法、英四国共有29万家企业破产。

各国的工业生产倒退到20世纪初和19世纪末的水平。

——《经济大萧条研究》

史料二 经济不景气的问题绝不能用立法的行动或行政的声明来解决的。

经济的创伤只能由经济实体的细胞——生产者和消费者——来自我治疗的。

——胡佛的第二个年度国情咨文

史料三 1930年5月,胡佛批准了《霍利—斯穆特关税法》,大幅度提高890种商品的关税,1931年底25个国家采取报复性措施。

——《新美国经济史:

从殖民地时期到1940年》

(1)根据史料一,经济大危机源于美国并在短时间内波及世界并造成巨大破坏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2)结合上述史料和所学知识,面临这场前所未有的经济大危机,世界各国在初期采取了哪些应对措施?

结果如何?

答案 

(1)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

美国经济发达,处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的中心。

(2)措施:

坚持自由放任政策,提高关税,实行货币贬值。

结果:

经济形势更加恶化。

★关键信息

信息1 “资本主义世界的工业生产下降了44%”“29万家企业破产”反映出经济危机严重冲击了资本主义世界经济,造成工业生产下降幅度大。

信息2 “由经济实体……自我治疗”反映出经济危机爆发后,胡佛政府继续坚持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将会进一步加剧危机对经济的冲击。

信息3 “提高890种商品的关税”导致“25个国家采取报复性措施”反映出胡佛政府的高关税政策引发了世界范围内的关税壁垒,进一步造成了世界市场的混乱和无序。

★思路点拨

本题以1929~1933年经济危机和胡佛政府的反危机举措,考查历史解释和唯物史观的学科素养。

(1)问,结合数字变化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角度解答。

(2)问,从胡佛政府反危机的举措及影响角度解答。

考点二 罗斯福新政

知识点一 罗斯福新政

1.背景

2.内容

3.核心:

用国家力量扩大消费,调节供需矛盾。

4.评价

(1)积极

(2)局限:

不可能从根本上消除经济危机。

罗斯福新政的历史地位及性质

新政是顺应历史潮流的产物,是历史上进步主义传统的继续;

新政的改良措施具有进步意义,是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成功尝试;

新政为战后美国政府特别是民主党政府的调整和改革措施提供了一种模式;

新政和凯恩斯主义经济思想不谋而合;

新政代表整个资产阶级的利益并着重体现了垄断资产阶级民主派的利益,但也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广大人民群众的要求。

——黄安年《罗斯福新政的历史地位和阶级性质》

知识点二 凯恩斯主义

1.背景:

经济危机使自由放任经济理论受到质疑。

2.主张

3.评价

 

【深化理解】罗斯福新政“新”的特点

【漫画解史】蓝鹰计划

蓝鹰一只脚踩的是齿轮,一只脚踩的是闪电,实则代表了工业和能源,寓意罗斯福新政为振兴美国经济,让企业公平竞争,调整工业生产,改善民生等政策。

探究1 解读重要“历史概念”

1.“炉边谈话”

罗斯福担任总统后,为了让普通民众更好地了解国家经济发展实情,避免恐慌,就每周通过无线电向全国民众发表谈话,用平和的声音向他们介绍政府已经做了什么,为什么这么做,还有什么需要做。

罗斯福的谈话不仅鼓舞了美国人民,坚定了人民的信心,而且也宣传了他的货币及社会改革的基本主张,从而赢得了人们的理解和尊敬。

对美国政府渡过危机起到了较大作用。

2.国家干预经济

“国家干预经济”是指在以市场机制为基础的市场经济条件下,为了克服市场失灵,国家运用管制和宏观调控等手段规范市场主体的行为,即校正、补充市场缺陷的活动的总称。

(2017·

上海高考,17)罗斯福新政是资本主义世界的一次重大调整,它表明(  )

A.自由资本主义进入垄断阶段

B.国家调控经济模式形成

C.自由主义市场经济盛行

D.“滞胀”型危机得以缓解

解析 罗斯福新政在不触动资本主义制度的前提下,对美国经济制度进行深刻改造,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发展的新模式,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开始出现,故B项正确。

答案 B

探究2 从“唯物史观”角度认识罗斯福新政

(1)近代化史观:

罗斯福新政采取国家干预的手段,调整美国的经济模式,缓和了经济危机,探索了资本主义国家现代化的新模式。

(2)社会史观:

罗斯福通过加强救济工作、强化社会保障、加强社会立法等措施,有效解决了经济危机带来的严重社会问题(失业、贫困、流浪等),缓解了社会紧张局势。

(3)生态史观:

罗斯福减少农业耕种面积、修建田纳西水利工程等措施,保护了美国的生态环境,保证了可持续发展。

(4)整体史观:

罗斯福新政标志着资本主义告别了自由放任政策占统治地位的时代,迎来了以国家干预经济为特征的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时代。

同时,罗斯福新政、新经济政策、中国改革反映了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相互借鉴,说明市场和计划都是调节经济的手段。

(2014·

安徽文综,21)1933年,罗斯福总统签署田纳西河流域管理局法案,实施对该流域的综合治理与全面发展计划。

其“代表现代政府中一种真正新颖而富于想象力的设计。

……它将不受那些不相干的国家界限的禁制,而且将是独立经营的、政府所有的公司”。

这种经营方式(  )

A.表明国家放弃对企业干预

B.改变了田纳西河流域国有制

C.抑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

D.具有私营企业的某些灵活性

解析 依据罗斯福新政的特点,排除A项,因为当时政府加强了对经济的干预;

B项“改变国有制”的表述不符合史实,罗斯福新政中没有改变企业的国有制;

C项错在“抑制”;

依据材料中“它将不受那些不相干的国家界限的禁制,而且将是独立经营的、政府所有的公司”可知,其只是使企业具有私营企业的某些灵活性,故答案为D项。

答案 D

探究3 从“史料实证”角度解读罗斯福新政的举措及影响

1.罗斯福新政的举措

1935年6月27日……在罗斯福的坚决要求下,国会……通过了《全国劳工关系法》,规定:

工人有组织工会的权利,雇主不得干预或图谋控制劳工组织;

雇主不得拒绝与工人集体谈判合同……

——《世界史·

现代史编》

罗斯福政府为缓解社会矛盾,通过立法的形式在一定程度上维护了普通民众的权益。

2.罗斯福新政的影响

罗斯福新政固然不可能克服资本主义的固有矛盾,但是这些调整顺应了现代生产力发展的需要,在资本主义类型现代化国家中具有开创性意义,因此影响深远。

罗斯福新政是美国等发达国家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大规模推行国家干预经济政策的开端。

新政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是在维护资本主义制度的前提下作出的政策调整,并未改变资本主义制度。

福建文综,21)根据罗斯福总统的建议,国会授权政府设立了工程振兴局,并拨款用于重新造林、修建住宅和兴办教育等,到1943年该局共花费110亿美元用于种类繁多的兴建项目。

这表明罗斯福希望(  )

A.借助多渠道提供就业机会

B.采取金融手段以解决危机

C.通过制定法规来复兴经济

D.设立新的机构以控制市场

解析 材料中的关键信息“设立工程振兴局”“修建住宅和兴办教育”“种类繁多的兴建项目”表明,罗斯福借助多种渠道实现“以工代赈”,给失业者提供就业机会,故A项正确;

B项中的“金融手段”和C项中的“制定法规”在材料中没有体现;

D项设立新的机构目的是为了解决就业,不是为了控制市场,D项错误。

2.(2015·

江苏单科,18)下边是1920~1940年的美国经济数据图。

对该图解读符合实际的是(  )

预算结余或赤字在国民生产总值中所占的百分比,1920~1940

A.1921~1930年预算结余,反映经济政策顺应时代要求

B.1930~1932年预算赤字,反映政府全面加强经济干预

C.1933~1935年预算比重接连增加,表明公共开支增多

D.1936~1938年预算比重连续下降,表明经济出现复苏

解析 观察图表可知,20世纪30年代后半期,美国经济出现明显的复兴迹象,到1939年,美国的工业生产水平创历史新高,与“1936~1938年预算比重连续下降”相符,故选D项。

1929年大危机的爆发,说明资本主义“自由放任”经济政策已无法适应资本主义经济的新发展,故A项错误;

1933年罗斯福就任总统,实行“新政”,而“1930~1932年”,时任美国总统胡佛固守传统的“自由放任”政策,反对政府直接干预,故B项错误;

1935年预算比重低于1934年,没有“接连增加”,故C项错误。

考法1 罗斯福新政的内容和特点

【考题1】(2015·

课标全国Ⅰ,34)1935年8月,美国国会通过法案,其中规定凡年满65岁的退休人员,根据原工资水平每月可获得一定数额的养老金。

与该规定属于同一法案的是(  )

A.制定公平经营章程B.建立失业保险制度

C.提供农副产品补贴D.规定最低工资水平

★明立意 从社会保障的角度考查唯物史观和历史解释。

★抓关键 调动知识:

1935年,颁布《社会保险法》,建立职工养老金制度。

★清误区 本题为概念推理类选择题,难度相对较小。

解答该题时可采用排除法。

考法2 罗斯福新政的影响

【考题2】(2018·

河南高考诊断卷)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目前世界上流行着两种不同的统制经济,即社会主义的统制经济和法西斯主义的统制经济。

“美国的复兴运动(罗斯福新政),是介于这两者中间的统制经济,讲到它的经济方面,它是取法于俄国的‘大实验’;

讲到它的政治方面,它是模仿意大利的独裁。

不过在实质上它完全是资本主义的。

”有意思的是,程锡庚在预测1934年世界发展趋势时甚至说,资本主义与共产主义将“渐次融合”,“在资本主义之国家,均已盛行社会主义”,“美国以资本主义立国,但经济复兴计划中所采用之方法,如统制生产,强迫做工等,实与共产主义之苏俄相似”。

——摘编自杨玉圣《大洋彼岸改革潮的东方效应》

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概括并评述材料中任一有关罗斯福新政的观点。

(要求:

观点明确,言之成理。

答案 观点:

罗斯福新政是资本主义经济体制与苏联社会主义经济体制融合的结果。

评述:

此观点正确。

罗斯福新政是在资本主义经济遭受大危机,资本主义自由放任政策完全失效的情况下进行的改革;

当时苏联计划经济体制在促进经济发展方面取得了巨大成效;

罗斯福新政采取国家干预经济的政策,在一定程度上借鉴了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体制的某些做法,因而具有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融合”的特点。

(言之成理即可)

信息1 罗斯福新政是介于“社会主义的统制经济和法西斯主义的统制经济”“两者中间的统制经济”折射出罗斯福新政运用行政手段干预经济的特点。

信息2 “罗斯福新政……的经济方面,它是取法于俄国的‘大实验’”“与共产主义将‘渐次融合’”反映了罗斯福新政对苏俄经济体制的学习与借鉴。

首先,提取材料观点,一是罗斯福新政是介于社会主义统制经济和法西斯统制经济中间的统制经济;

二是罗斯福新政是资本主义与共产主义“渐次融合”的结果;

然后,根据罗斯福新政的相关内容进行论证即可。

考点三 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知识点一 国家对经济的大力干预

(1)20世纪30年代经济大危机的惨痛教训。

(2)发达国家接受凯恩斯主义,利用国家权力对经济大力干预。

2.方式

(1)实行国有化,建立国营企业。

(2)制定经济计划,指导经济发展。

(3)利用财政政策,调节社会生产。

3.特点:

在不同的国家,政府对经济干预的重点不同。

(1)积极:

一定程度上避免了私人资本生产的盲目性,保证了生产的社会性。

国有企业普遍存在经营不善、效益低下的弊端。

知识点二 “人民资本主义”和“经营者革命”

1.“人民资本主义”

(1)背景: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和企业规模的扩大,股份公司成为发达国家经济的主体。

(2)含义:

股票呈现出分散化的趋势,企业普通职工也拥有股票,资本家已无法拥有企业全部的所有权。

(3)评价

2.“经营者革命”

企业生产科技含量的增加和生产过程的日益复杂。

企业由专门的管理人员和科技人员从事经营。

(3)影响:

提高了企业的经营管理水平,同时经营管理人员不断增加,成为“新中间阶层”的重要组成部分。

知识点三 福利国家的出现与20世纪70年代的新变化

1.福利国家的出现

(1)条件:

生产力发展,劳动生产率不断提高,社会财富巨大增长。

(2)特点

(3)实质:

国家干预对社会财富的分配,反映分配领域社会化的趋势。

(4)影响

2.20世纪70年代的新变化

(1)原因:

1973年,“黄金时代”结束,发达国家出现经济“滞胀”现象。

(2)表现:

减少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出售部分国有企业,削减社会福利开支。

社会福利制度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欧洲各国的社会福利制度迅速发展。

一般来说,现代欧洲各国的福利国家制度主要包括医疗、疾病、养老、事故、失业、住房、教育等方面。

其失业保险规定:

凡出于年老、残废、疾病、分娩、工伤、失业等原因而全部或部分丧失或暂时丧失劳动能力者,国家将提供一定的社会津贴。

除此以外,国家对因公死亡或者伤残的人给予补偿,对有各种困难的人和群体给予补助,同时国家还实行社会救济制度,以保障每个人的最低生活水平。

——刘玉安《北欧福利国家剖析》

【图示解史】当代资本主义新变化的原因

20世纪30年代大危机的教训、罗斯福新政的推动、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出现、因“滞胀”而产生的社会矛盾激化,都促使二战后的西方主要资本主义国家调整经济政策,以适应生产力发展的需要。

【误区警示】经济计划不等同于计划经济

(1)经济计划只是发展经济的手段,侧重对经济发展的规划与引导,是指导性的,是对市场经济的补充。

(2)计划经济是一种经济体制,历史上出现于社会主义国家中,是指令性的,完全排斥市场经济。

【漫画说史】社会福利政策的消极作用

“福利国家”完善的社会保障制度降低了人们的工作积极性,有“养懒人”的消极作用。

探究1 重要“历史概念”解读

1.国家垄断资本主义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是国家政权与垄断资本融为一体的垄断资本主义,它是从一般垄断资本主义转化而来的,是资本主义基本矛盾不断发展的必然结果。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形式包括国家所有并直接经营的企业;

国家与私人共有、合营企业;

国家通过多种形式参与私人垄断资本的再生过程;

宏观调节和微观规制。

2.“福利国家”

西方欧美国家在二战时期为缩小贫富差距、减少因贫困引发的社会问题而采取的部分社会保障措施。

“福利国家”一定程度上保障了人民的利益,对社会稳定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

实质是国家运用社会保障政策和社会服务开支,保障个人和家庭的最低收入,保障其经济安全。

1.(2019·

山东兖州模拟)有学者认为:

“西方现代化经过几百年的发展,其优势与弊端都已经十分清楚。

二战后,人们企图修补这个社会,修补在两个方向上进行,一是修补资本主义,二是修正民族国家。

修正的方向是企图‘超越’民族国家,但并不是消灭民族国家。

”下列不符合第一个“修补”方向的是(  )

A.实行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

B.缩小贫富差距,建立“福利国家”

C.大力调整产业结构,发展第三产业

D.大力推行指令性计划管理模式

湖北华中师大新高考联盟测评)下图是一幅《欧盟福利》的漫画。

该漫画的寓意是(  )

A.建立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

B.福利国家使欧盟每况愈下

C.发挥福利制度的正面效用

D.福利国家使欧盟不堪重负

解析 从漫画中可以看出,欧洲在1945~1975年进入了福利国家的“黄金时代”,接着出现了“白银时代”、“青铜时代”,说明欧盟福利国家在不断走下坡路,福利国家使欧盟不堪重负,故D项正确。

探究2 从“历史解释”角度认识二战后资本主义运行机制的调整

1.二战后资本主义经济运行机制调整的表现

(1)二战后~20世纪70年代:

二战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纷纷效仿罗斯福政府实施了国家对经济的全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纺织轻工业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