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课程论0001.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2043894 上传时间:2022-10-26 格式:DOCX 页数:41 大小:60.3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幼儿园课程论0001.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1页
幼儿园课程论0001.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1页
幼儿园课程论0001.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1页
幼儿园课程论0001.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1页
幼儿园课程论0001.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幼儿园课程论0001.docx

《幼儿园课程论0001.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幼儿园课程论0001.docx(4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幼儿园课程论0001.docx

幼儿园课程论0001

00400幼儿园课程论 

单项选择题:

1.1张宗麟认为,“幼稚园课程者,由广义的说之,乃幼稚生在幼稚园一切之活动也。

”他对幼儿园课程的定义是从课程即经验的维度来下的。

1.2按照课程的表现形态划分,课程可以划分为显性课程与隐性课程这两种在性质和功能上都不同的课程类型。

1.3蒙台梭利课程的教育内容由日常生活练习、感官训练、肌肉训练和初步知识的学习这4个方面组成。

1.4在蒙台梭利课程中,自由、作业和秩序是蒙台梭利为儿童营造的三根主要支柱。

1.5幼儿园课程最为核心的方面是课程的教育理念。

1.6幼儿园课程编制是包括幼儿园课程目标的制定、课程内容的选择、教育活动的组织以及课程评价的实施在内的整个过程。

1.7游戏和教案可以以分离式、插入式和整合式等各种方式进行结合。

1.8我国教育家陈鹤琴提出的活教育的三大目标,其中“做中学、做中教、做中求进步;大自然、大社会都是活教材”,反映了课程内容即学习活动的价值取向。

1.9“世界上不存在一种最好的适应不同社会文化背景中所有儿童的教育方案”——如果用勃朗芬布伦纳的人类发展生态学理论来解释这句话,说明了大系统在发挥作用。

1.10光谱方案的理论依据是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

1.11.“儿童能够说出其周围环境中东西的颜色、形状、大小和样式。

”这个课程目标是行为目标、以儿童具体的、可被观察的行为表述的目标。

1.12.在斑克街早期教育方案中,主题网和课程轮是课程设计和实施中常运用的工具。

1.13.综合性课程的长处有:

是由关联的课程,能对儿童各方面的学习进行有意义的联系;能使儿童发展与知识结合成一体;能促进儿童主动的学习。

1.14.一般认为,幼儿园课程的基础是心理学、哲学与社会学。

1.15.幼儿园课程内容的组织原则有逻辑顺序与心理顺序,纵向组织与横向组织,直线式组织与螺旋式组织。

1.16直接教案模式的理论基础是斯金纳的操作性条件发射理论(或行为主义理论)。

1.17幼儿园课程评价的两种常见取向是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

1.18虽然“课程”的定义存在诸多分歧,但是将其归类,仍然大致可以归纳出四种具有代表性的定义:

课程即科目、课程即经验、课程即目标和课程即计划。

1.19幼儿园课程的特点是:

更充分考虑每个幼儿的发展水平,较多地采用活动的形式。

具有源于内在动机、自由选择、过程导向特征的幼儿活动通常可以被认定为游戏。

1.20.课程的综合化可以通过各种方式,其中最为常见的方式是通过主题的综合。

2.1各种幼儿园课程之间的差异首先也主要反映在所依据的教育哲学和所确定的教育目标的不同上,主要表现为相对更强调儿童的自然发展和一般能力,还是相对更强调教师教案的学业知识、技能,以及强调的程度如何等方面。

2.2在幼儿园课程中,常见的课程内容组织方式有以学科为中心和以儿童为中心。

2.3海伊斯科普课程的设计者认定,主动学习_是儿童发展过程的核心。

2.4.幼儿园课程评价的具体内容包括对课程方案的评价,对_课程实施过程_的评价以及对课程效果的评价。

2.5.以适合儿童心理特点的方式组织幼儿园课程内容的原则是心理顺序。

2.6海伊斯科普课程的实施主要是由“计划-做-回忆”三个环节以及其他一些活动组成的。

2.7如果需用一个词来概括斑克街早期儿童教育方案的特点以及它与其他教育方案的区别,那么这个词就是发展-互动。

2.8按教育活动的途径来划分,幼儿园课程中的教育活动主要包括日常生活活动、游戏活动和教案活动。

2.9幼儿园学科(领域)课程中教育活动设计的两种倾向是:

教师计划为主的学科(领域)教育活动和教师和儿童共同计划的学科(领域)教育活动。

2.10.幼儿园教育面对一个两难问题:

既要顺应幼儿的自然发展,又要将幼儿的发展纳入合乎社会要求的轨道。

在幼儿园课程中,处理好游戏活动和教案活动之间的关系,是解决幼儿园教育中这一两难问题的关键。

3.1课程编制的过程模式是由英国课程理论家斯坦豪斯提出的。

3.2我国80年代以来进行了幼儿园课程改革,这场改革最具影响力的举措是国家教委1989年颁布的《幼儿园工作规程》和2.001年国家教育部颁布的《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

3.3依据泰勒的直线型目标模式而展开课程编制的整个过程分别是:

确定目标,选择内容,组织实施和课程评价。

3.4.认为教师应该耐心地等待儿童的成熟,重视儿童学习的“准备状态”的心理学家是格塞尔。

3.5.皮亚杰对教师提出了三条建议:

为儿童提供实物、让儿童自己动手去操作;帮助儿童发展提出问题的技能与应该懂得为什么运算对于儿童来说是困难的。

3.6幼儿园课程的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的区别有:

形成性评价关注课程问题的起因,总结性评价关注课程问题的程度;形成性评价的结果主要是为课程编制者改进课程所用,总结性评价的结果主要是为课程决策者提供制定政策的依据;形成性评价关注的是课程计划的改进,总结性评价关注的是评定课程计划的整体效果。

3.7幼儿园课程内容存在着三种不同的价值取向,它们是:

课程内容即教材、课程内容即学习活动以及课程内容即学习经验。

3.8课程编制过程模式的特点有:

关注具有内在价值的课程内容和活动,反对用目标预先指定所希望达到的结果;强调“教师即研究者”所应发挥的作用;提倡儿童主动的学习和建构,淡化教师在教育活动组织中的控制性。

3.9以皮亚杰理论为理论基础的幼儿园课程方案有斑克街早期教育方案、瑞吉欧教育体系的课程、海伊斯科普课程

3.10.较多地被运用在艺术领域的课程目标是表现性目标。

4.1.教育活动的目标比较特化,教育活动的内容主要根据教师预定,选择和组织内容的主要依据是知识本身的逻辑顺序,对教育活动评价的标准是预定的目标是否达成。

它体现了教师计划为主的学科(领域)教育活动的教育活动设计倾向。

4.2幼儿园综合性课程中教育活动设计的原则有:

应与儿童的个体差异相适应;应与群体儿童相适合;应与文化差异相适合;应将发展与学习连结一体。

4.3蒙台梭利设计的课程反映了强烈的经验主义的色彩;强调儿童的感官训练。

*蒙台梭利课程中,教师的作用是指导者、观察者、儿童的榜样。

4.4.幼儿园课程的心理学基础在更大程度上解决幼儿园课程中的如何教问题。

4.5.幼儿园课程的哲学基础在更大程度上解决幼儿园课程中的教什么问题。

4.6“ECCD”(EarlyChildhoodCareandEducation)词汇的出现说明了国外(尤其是西方)幼儿园课程保育与教育相整合的趋势。

4.7在幼儿园课程中运用精神分析理论,会强调早期儿童人格的培养、强调学龄前儿童心理健康的重要性。

4.8瑞吉欧教育体系的课程具有相当大的弹性和生成性,因而它的教育活动设计者们认为,他们“与幼儿在一起,三分之一是确定的,三分之二是不确定的或新的事物。

4.9凯兹等人按活动目的将方案活动中的幼儿活动分为建构活动、调查活动、戏剧扮演活动。

4.10较多地体现儿童的兴趣和需要,游戏在活动中占有很大的比重;更多地以活动区的形式安排教育活动,儿童有较多地选择和参与机会,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活动;教师通过观察、参与、引导和指导等方式影响或指导儿童的活动。

它体现了儿童生成为主的综合教育活动的教育活动设计倾向。

5.1.如果课程编制者认为课程内容是儿童的学习经验,那么他们在选择课程内容时,必然会关注幼儿园环境的创设;注重使课程内容与儿童发展特征相符合。

5.2受唯理派哲学思想影响的是福禄贝尔设计的恩物。

5.3根据人类发展生态学的观点,家园合作的关系对发展中的幼儿来说,是一个中间系统。

5.4.以儿童的兴趣、需要和能力为出发点、通过儿童自己组织的活动而实施的课程,是经验课程、活动课程、儿童中心课程。

5.5.方案教案与单元教案相比较,方案教案的结构化程度更低;在方案教案实施过程中,教师和儿童始终处于多种形式的积极互动中;家长的参与和社区资源的充分利用在方案教案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方案教案强调孩子要主动参与他们的研究方案。

5.6在直接教案课程模式中,教师的角色是儿童行为的训练者、儿童行为的强化者。

5.7“行为主义理论对幼儿园课程的影响”:

直接教案课程模式是以行为主义理论为依据的;根据行为主义理论,在编制幼儿园课程时会强调对儿童学习任务的分析;根据行为主义理论,会强调以小步递进的方式施教幼儿园课程的教案内容;根据行为主义理论,在教案中运用训练和强化的手段是最为基本的。

名词解释

1.1五指活动课程:

是陈鹤琴创编的。

陈鹤琴打破了按学科编制幼儿园课程的方式,以大自然、大社会为中心选择和组织课程内容,形成了他所谓的五指活动:

健康活动、社会活动、科学活动、艺术活动、语文活动。

陈鹤琴以5个连为一体的手指比喻课程内容的五个方面,虽有区分,却是整体的、连通的,以此说明他所谓的五指活动课程的特征。

1.2.勃朗芬布伦纳所谓的小系统:

是指发展着的人在具有特定物理和物质特征的情景中所体验到的活动、角色和人际关系的一种样式。

1.3.活动课程:

是以儿童的兴趣、需要和能力为出发点、通过儿童自己组织的活动而实施的课程。

活动课程打破了学科本身的逻辑,注重儿童的学习过程本身。

1.4.鹰架教案:

是维果茨基理论中的一个核心概念,它是指为儿童提供教案,并逐步转化为提供外部支持的过程。

有效的“鹰架教案”必须发生在儿童的最近发展区之内,即独立行为水平和帮助行为水平之间。

1.5行为目标:

是以儿童具体的、可被观察的行为表述的课程目标,它指向的是实施课程以后在儿童身上所发生的行为变化。

行为目标具有客观性和可操作性等特点。

1.6多元文化课程:

又称反偏见课程,这种课程以让儿童参与多元文化社会为出发点,为儿童提供在多元文化社会中能有效活动的知识、技能和能力。

1.7课程编制的过程模式:

反对用预先确定的目标,尤其是行为目标来规定课程的进展和结果。

该模式把课程设计看成是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它是主张应关注具有内在价值的课程内容及儿童实际的活动过程的课程设计模式。

1.8张雪门:

依据杜威的“教育即生活”的理论和陶行知的“知行合一”思想,创编了行为课程。

行为课程密切联系幼儿生活经验,课程内容直接来源自儿童直接的活动,课程实施强调儿童通过行为进行学习,课程形式主要为儿童围绕单元主题进行的活动。

1.9总结性评价:

是一种结果评价,旨在对课程实施以后所获得的效果进行评价,以验证课程的成功程度和推广价值。

1.10课程的全纳化:

即课程服务于所有的儿童,包括一般儿童和有特殊需要的儿童,这也是西方早期儿童教育课程的一个发展趋势。

其目标是创造出一个所有儿童和成人都能够学习并体会自己价值的全纳社会,使所有儿童确信自己会获得成功。

2.1“光谱方案”:

建立于2.984.年,是哈佛大学“零点方案”的一个组成部分,是为学前和初小教育的评价和课程的改革所作的研究。

其理论依据是哈佛大学心理学家加德纳的多元智力理论。

光谱方案的研究者相信每个儿童都有其能力的长处,富有材料和活动的环境和教育机会能促进智能发展。

光谱方案在8个知识领域里为教师提供了不同类型活动的样板,使教师能够看到儿童的长处,并能够在儿童长处的基础上有所作为。

2.2一元化课程:

是一种“主流中心的课程”,是一种以占主导地位的民族的文化、历史、立场和经验为中心而设置的课程。

2.3形成性评价:

是一种过程评价,旨在通过对课程发展过程中所获得的材料的分析和判断,调整和改进课程方案,使正在形成中的课程更为完善。

2.4单元教案:

是从能引起儿童兴趣的专题或概念发展出单元,设计教育活动时将儿童发展的各个方面或者各个学科综合到单元之中,并在一段时间内围绕这个单元组织教育活动的课程形式。

2.5.外系统:

是指发展的人并没有参与的、但又影响或受其中所发生的一切所影响的一个或多个环境。

2.6DI直接教案模式:

是恩格尔门和贝克为5到8岁(幼儿园到小学三年级)儿童设计的课程方案,其主要目标是帮助儿童获得学业上的成就,并由此增强自信心和自尊心。

构成该模式的三个主要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