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天一大联考学年高一阶段性测试四生物试题含答案解析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20424956 上传时间:2023-01-22 格式:DOCX 页数:24 大小:612.5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河南省天一大联考学年高一阶段性测试四生物试题含答案解析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河南省天一大联考学年高一阶段性测试四生物试题含答案解析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河南省天一大联考学年高一阶段性测试四生物试题含答案解析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河南省天一大联考学年高一阶段性测试四生物试题含答案解析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河南省天一大联考学年高一阶段性测试四生物试题含答案解析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河南省天一大联考学年高一阶段性测试四生物试题含答案解析文档格式.docx

《河南省天一大联考学年高一阶段性测试四生物试题含答案解析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河南省天一大联考学年高一阶段性测试四生物试题含答案解析文档格式.docx(2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河南省天一大联考学年高一阶段性测试四生物试题含答案解析文档格式.docx

A.父母均为A型血,子女不可能是B型血

B.父母均为B型血,子女不可能是A型血

C.父母均为AB型血,子女不可能是O型血

D.父母均为O型血,子女不可能是AB型血

3.已知果蝇种群中红眼(B)对白眼(b)为显性。

一只基因型为XBXb的红眼雌果蝇(甲)与一只基因型为XBY的红眼雄果蝇(乙)交配,子代中偶尔出现一只基因型为XbXbY的白眼雌果蝇(丙)。

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含有Y染色体的果蝇体内不都含有精原细胞

B.自然种群中,白眼雄果蝇数多于白眼雌果蝇数

C.丙的出现与甲的减数第二次分裂出现差错有关

D.丙的体细胞中的染色体数都是12条

4.染色体是真核细胞内基因的主要载体。

下列关于基因和染色体关系的叙述,正确的是()

A.萨顿利用假说–演绎法提出“基因在染色体上”的假说

B.摩尔根等人通过灰身与黑身果蝇杂交实验证明基因在染色体上

C.线粒体和叶绿体内有的基因位于染色体上,有的位于环状DNA上

D.人类的X染色体上有控制血友病和红绿色盲的相关基因

5.下图1表示某哺乳动物体内连续发生的细胞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数目变化曲线,图2、图3为该过程中一个细胞内部分染色体的行为变化的示意图。

图2和图3所示细胞与图1所示过程对应关系正确的是()

A.图2、图3所示分裂时期分别位于图1的过程I、II

B.图2、图3所示分裂时期分别位于图1的过程II、III

C.图2、图3所示分裂时期分别位于图1的过程I、III

D.图2、图3所示分裂时期分别位于图1的过程III、II

6.亚洲飞蝗雌性(XX)的染色体数目为2N=24,雄性(XO)的染色体数目为23,雄性亚洲飞蝗只有一条性染色体。

如图表示某亚洲飞蝗的精原细胞在进行减数分裂过程中核DNA/染色体数的值随时间的变化。

下列有关该图的说法,正确的是()

A.处于DE段的细胞最多含有24条染色体

B.处于BC段的细胞均含有23条染色体

C.BC段同源染色体联会后能形成12个四分体

D.CD段发生的原因是同源染色体分离

7.如图所示为用32P标记的T2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的过程。

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过程①可以用含32P的普通培养基培养T2噬菌体并对其标记

B.将过程②的大肠杆菌换成乳酸菌,过程④所得结果没有影响

C.过程③的搅拌不充分可能会导致过程④所得上清液的放射性增强

D.根据过程④的检测结果不能判断T2噬菌体的繁殖离不开DNA

8.如图为某种核酸分子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A.该类型的核酸分子通常为双链B.图中含三种脱氧核糖核苷酸

C.图中①为核苷酸之间的化学键D.图中②为核苷酸内部的化学键

9.某双链DNA分子含有1500个碱基对,其中一条链上(A+T)占该链碱基的比例为40%。

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该DNA分子第三次复制时消耗的胞嘧啶数为6300个

B.互补的碱基之间通过氢键相连,排列在DNA分子的内侧

C.该DNA分子中有2998个磷酸基团同时与两个脱氧核糖相连

D.该DNA分子转录形成的mRNA中(C+G)所占的比例为60%

10.信鸽有着惊人的远距离辨别方向的能力,科学家发现磁受体基因普遍存在于动物细胞中,该基因编码的磁受体蛋白能识别外界磁场并顺应磁场方向排列,有助于动物辨别方向。

A.磁受体基因含有的化学元素是C、H、O、N、P

B.磁受体基因的转录和翻译过程都需要酶的催化

C.磁受体基因是一种只存在于信鸽细胞内的核基因

D.磁受体基因能直接控制信鸽辨别方向这一性状

11.如图是较为完善的中心法则图解。

下列所述情况在图中①~⑤过程均会发生的是()

A.都需要模板和消耗能量B.腺嘌呤与胸腺嘧啶之间互补配对

C.解旋酶和聚合酶催化相应生化反应D.都消耗4种脱氧核苷酸或核糖核苷酸

12.着色性干皮症是一种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

下列有关该遗传病的叙述,正确的是()

A.该遗传病具有隔代遗传和交叉遗传等特点

B.该遗传病患者的肌细胞内无相关致病基因

C.在自然人群中男性和女性患该遗传病的概率相等

D.患该遗传病男性的相关致病基因来自其父母一方

13.用赤霉素喷施某种矮化水稻幼苗,幼苗株高会恢复正常,但恢复正常高度的水稻自交,子代中矮化植株占3/4。

该矮化水稻是Tb基因突变成TB基因,使编码的蛋白质内第90位色氨酸替换为亮氨酸所致。

A.Tb基因的这种突变源于碱基对的缺失B.赤霉素会改变矮化水稻的遗传物质

C.Tb基因与TB基因不属于等位基因D.TB基因编码的蛋白质中含有亮氨酸

14.如图为利用普通小麦和黑麦培育小黑麦的流程图,其中每个字母代表一个染色体组,数字表示染色体数。

据图分析,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图中①②过程会出现同源染色体分离的现象

B.图中③过程涉及精子和卵细胞的相互识别

C.杂种四倍体具有茎秆粗壮、籽粒饱满等特点

D.图中④过程所用秋水仙素能抑制纺锤体形成

15.某种经济作物有高秆抗病(DDTT)和矮秆易感病(ddtt)两个品种,控制两对性状的基因的遗传遵循自由组合定律。

某科研小组利用不同的方法进行了如下三组实验。

A.甲组的F2中矮秆抗病I有大部分不能稳定遗传

B.乙组经花药离体培养所得矮秆抗病II可直接用于生产

C.丙组的物理诱变因素(γ射线)能诱导基因定向突变

D.三组方法中,最不容易获得矮秆抗病新品种的方法是乙组

16.某科研人员探究了农药对不同程度抗药性甲虫种群存活的影响,结果如图所示。

A.该实验的农药种类属于无关变量

B.农药引起甲虫产生抗药性变异

C.中、强抗药性甲虫种群发生了进化

D.农药对甲虫的抗药性状进行了选择

17.如图表示某种小鼠的进化过程,其中甲、乙、丙表示小鼠新种产生的基本环节。

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甲环节涉及的变异类型有突变和基因重组

B.乙环节会导致小鼠种群的基因库发生改变

C.丙环节涉及的地理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必经过程

D.丙环节产生的小鼠新种与小鼠原种属于不同物种

18.某岛上有个蜥蜴种群,该蜥蜴的脚趾有两种性状。

有的个体脚趾是分趾性状(游泳能力弱),由显性基因T控制;

有的个体脚趾是联趾性状(游泳能力强),由隐性基因t控制。

科研人员对该蜥蜴种群的基因频率进行三次调查,发现T基因的频率由50%降低至30%,又降低至10%。

下列相关叙述或推理不合理的是()

A.第一次调查时,该蜥蜴种群中t基因的频率应为50%

B.第三次调查之后,该蜥蜴种群中t基因的频率可能会升高

C.该蜥蜴种群中T基因和t基因共同构成了蜥蜴种群的基因库

D.该岛上蜥蜴的食物来源相对匮乏时蜥蜴可能向海里寻找食物

19.某植物的花色受三对独立遗传的等位基因控制,三对等位基因均为隐性纯合时才开白花,其余均表现为开红花。

现有基因型不同的纯合的红花植株甲和乙,甲和乙分别与白花植株杂交后再自交,F2白花植株所占的比例均为1/4。

若让甲和乙杂交后再自交,F2中出现了白花植株,则白花植株所占的比例是()

A.1B.1/4C.1/16D.1/64

20.如图为某家系中有关甲、乙两种单基因遗传病的遗传系谱图,其中甲病的致病基因用A或a表示,乙病的致病基因用B或b表示,6号不携带致病基因。

据此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B和b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B.5号个体的基因型为BbXAXa

C.10号个体是纯合子的概率是1/6D.8号和9号婚配生一个正常孩子的概率是9/16

二、综合题

21.南瓜是二倍体植物,其瓜形有扁盘形、圆球形和长形三种,受两对等位基因(A/a和B/b)控制。

扁盘形南瓜甲与长形南瓜乙杂交,F1均表现为扁盘形,F1自交,所得F2的表现型及比例为扁盘形:

圆球形:

长形=9:

6:

1。

请回答下列问题:

(1)控制南瓜瓜形的两对等位基因(A/a和B/b)位于__________(填“一”或“两”)对同源染色体上。

南瓜体内处于有丝分裂后期的细胞内有__________个染色体组。

(2)扁盘形南瓜甲与长形南瓜乙的基因型分别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若圆球形南瓜丙与圆球形南瓜丁杂交,F1均表现为扁盘形,则丙与丁的基因型分别为________________;

F1与长形南瓜杂交,所得子代的表现型及比例为________。

22.如图所示为某果蝇的染色体组成及甲、乙染色体的放大图。

(1)该果蝇为__________(填“雄性”或“雌性”),理由是___________。

(2)已知该果蝇的染色体甲的I区上有B基因,II区上有A基因,而染色体乙的I区上有b基因,III区上有D基因。

①该果蝇产生的配子中有的含有A基因和b基因,若产生配子的过程中未发生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则出现该配子的最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

②在果蝇种群中,A基因控制的性状的遗传具有哪些特点?

_______(答出2点即可)。

(3)若要探究果蝇眼色的R和r这对等位基因(完全显隐性)是仅位于X染色体上,还是位于X和Y染色体的同源区段上,则可以选择多组具有相应显性性状的______(填“雄”或“雌”)果蝇与________交配,然后根据子代的表现型及比例进行判断。

23.双链DNA在复制过程中,其中一条子链是连续合成的,另一条子链是不连续合成的(即先形成短链片段再相互连接),这种复制方式称为半不连续复制,如图1所示。

(1)据图分析,DNA子链的合成方向是____________(填“3ˊ→5ˊ”或“5ˊ→3ˊ”)。

(2)双链DNA在复制过程中,DNA聚合酶能将游离的脱氧核苷酸与DNA链相连,但不能将不连续复制所形成的短片段之间的缺口“缝合”,由此说明酶具有__________特点。

(3)被15N标记的某双链DNA分子在含14N的培养液中连续复制4次,然后将亲代DNA以及每代子DNA进行梯度离心,结果如图2所示。

请在图2中画出第4代的实验结果。

____________

①细胞内DNA复制时需要具备哪些基本条件?

___________________。

②若DNA进行全保留复制,则图2中不应有_____________带。

24.miRNA是一类具有负调控功能的非编码微小RNA,约含20~25个核苷酸,主要通过与靶mRNA的结合,或促使mRNA降解,或阻碍其翻译,从而抑制目的基因的表达。

如图所示为miRNA在细胞中产生及发挥调控功能的过程。

(1)图中①过程需要__________酶的催化,该过程形成的miRNA分子前体中含有氢键,参与翻译过程的__________(填“mRNA”或“tRNA”)上也有氢键。

(2)在翻译过程中往往一条mRNA上会结合多个核糖体,该现象的意义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3)据图分析RISC中的miRNA能与靶mRNA碱基配对,若两者之间完全配对,则会导致______________;

若两者之间只有部分区域发生了匹配,则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5.豌豆(2N=14)的籽粒甜味(A)对非甜味(a)为显性,普通叶(F)对半无叶(f)为显性,半无叶豌豆羽状复叶卷须,具有抗倒伏的作用。

育种工作人员让选育的若干株甜味半无叶豌豆自然繁殖一代,F1中有5%的豌豆为非甜昧半无叶豌豆,请回答下列问题:

(1)豌豆作为遗传学实验材料的优点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至少答两点)。

欲测定豌豆的基因组序列,需对___________条染色体的DNA进行测序。

(2)该育种工作者选育的若干株甜味半无叶豌豆中,不能稳定遗传的植株占______;

若该育种工作者淘汰了F1的非甜味半无叶豌豆,对其他豌豆继续进行自交并选种,以获得稳定遗传的甜味半无叶豌豆,这种育种方法称为____________________,其原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3)现有基因型为AaFf的豌豆,请你为该育种工作者选择恰当的育种方法在最短时间内培育出甜味半无叶纯种豌豆___________(用遗传图解和文字形式表示育种过程)。

参考答案

1.A

【分析】

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

在杂合子的细胞中,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具有一定的独立性;

生物体在进行减数分裂形成配子时,等位基因会随着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分别进入到两个配子中,独立地随配子遗传给后代。

【详解】

A、子一代产生不同类型配子的比例为1:

1是分离定律的实质,A正确;

B、子二代产生不同类型配子的比例也为1:

1,但不是分离定律的实质,B错误;

C、子二代的表现型比例为3:

1,是分离定律的表现,但不是实质的体现,C错误;

D、子一代测交后代的表现型比例为1:

1是对基因分离定律的验证,但不是实质的体现,D错误。

故选A。

【点睛】

2.C

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是:

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的分离或自由组合是互不干扰的;

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彼此分离的同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

A、父母均为A型血,子女不可能是B型血,因为双亲的配子中不会含有IB基因,A正确;

B、父母均为B型血,子女不可能是A型血,因为双亲的配子中不会含有IB基因,B正确;

C、父母均为AB型血,子女可能是O型血,如双亲的基因型为HhIAIB,HhIAIB,二者婚配可生出基因组成为hhIAIB、hhIAIA、hhIBIB的个体,均表现为O型,C错误;

D、父母均为O型血,子女不可能是AB型血,因为含有基因IA或IB的O型,另一对基因均为隐性纯合(hh);

且表现为O型血的个体基因型中含有H基因均不含IA或IB基因,D正确。

故选C。

3.D

在白眼雌果蝇与红眼雄果蝇杂交所得的F1中,出现了一只染色体组成为XXY的白眼雌果蝇,则染色体组成为XXY的白眼雌果蝇肯定不含有父方所遗传的带有红眼基因的X染色体。

A、含有Y染色体的果蝇体内不都含有精原细胞,如染色体组成为XXY的个体表现为雌性,A正确;

B、控制果蝇白眼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其性状表现与性别有关,因此,自然种群中,白眼雄果蝇数多于白眼雌果蝇数,B正确;

C、基因型为XbXbY的白眼雌果蝇(丙)的亲本为基因型为XBXb的红眼雌果蝇(甲)和基因型为XBY的红眼雄果蝇,可见Xb基因只存在雌性果蝇中,因此该白眼雌果蝇丙的出现是异常的卵细胞XbXb和正常的精子Y结合形成的,异常卵细胞的出现是由于亲本雌性果蝇在减数第二次分裂时,姐妹染色单体分开后没有正常分离进入同一个卵细胞中导致的,C正确;

D、丙的基因型为XbXbY,即体细胞中多了一条性染色体,则其体细胞中的染色体数是9条,D错误。

故选D。

4.D

染色体的主要成分是DNA和蛋白质,染色体是DNA的主要载体;

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是控制生物性状的遗传物质的功能单位和结构单位,DNA和基因的基本组成单位都是脱氧核苷酸;

基因在染色体上,且一条染色体含有多个基因,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

A、摩尔根利用假说–演绎法证明了萨顿提出的“基因在染色体上”的假说,A错误;

B、摩尔根等人通过红眼和白眼果蝇杂交实验利用假说演绎法证明基因在染色体上,B错误;

C、线粒体和叶绿体内含有DNA,不含有染色体,其基因位于环状DNA上,C错误;

D、血友病和红绿色盲均为伴性遗传病,据此可推测人类的X染色体上有控制血友病和红绿色盲的相关基因,D正确。

5.A

题图分析,图1表示某二倍体哺乳动物某器官内连续发生的细胞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数目变化曲线,其中Ⅰ表示有丝分裂过程,Ⅱ表示减数第一次分裂过程,Ⅲ表示减数第二次分裂过程;

图2细胞含有同源染色体,处于有丝分裂后期;

图3细胞含有同源染色体,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

结合分析可知,图2为有丝分裂后期,位于图1中的过程I中;

图3为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位于图1的过程II中,A正确。

6.A

题图分析,图示为亚洲飞蝗的精原细胞在进行减数分裂过程中核DNA/染色体数的值随时间的变化。

AB段表示DNA复制,即为减数第一次分裂前的间期;

BC为减数第一次分裂和减数第二次分裂的前、中期;

CE段为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末期。

A、DE段的细胞可表示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为次级精母细胞,此时最多含有24条染色体(即含有22条常染色体和2条X染色体),A正确;

B、处于BC段的细胞中每条染色体均含有两个染色单体,可表示减数第一次分裂和减数第二次分裂的前,中期,因此细胞中可能含有23条染色体、12条或11条染色体,B错误;

C、BC段可表示精子形成过程的减数第一次分裂,其中同源染色体联会后能形成11个四分体,C错误;

D、CD段发生的原因是着丝点分裂,染色体数目暂时加倍,该过程发生在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D错误。

7.D

T2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

①研究着:

1952年,赫尔希和蔡斯。

②实验材料:

T2噬菌体和大肠杆菌等。

③实验方法:

放射性同位素标记法;

实验思路:

S是蛋白质的特有元素,DNA分子中含有P,蛋白质中几乎不含有,用放射性同位素32P和放射性同位素35S分别标记DNA和蛋白质,直接单独去观察它们的作用;

实验过程:

吸附→注入(注入噬菌体的DNA)→合成(控制者:

噬菌体的DNA;

原料:

细菌的化学成分)→组装→释放;

实验结论:

DNA是遗传物质。

A、T2噬菌体没有细胞结构,不能独立生存,因此过程①不可以用含32P的普通培养基培养T2噬菌体并对其标记,A错误;

B、T2噬菌体是专性寄生到大肠杆菌的病毒,因此若将过程②的大肠杆菌换成乳酸菌,则过程④所得结果不能出现,B错误;

C、过程③的搅拌不充分可能会导致过程噬菌体颗粒进入沉淀物中,不会导致④所得上清液的放射性增强,C错误;

D、根据过程④的检测结果能判断T2噬菌体DNA进入细菌中,而不能判断T2噬菌体的繁殖离不开DNA,D正确。

8.B

题图分析,图示为某种核酸分子的部分结构示意图,图中含有碱基T,说明图示为DNA分子部分结构,其中①是脱氧核苷酸之间的键,②是脱氧核苷酸中磷酸和脱氧核糖之间的化学键。

A、T为胸腺嘧啶,是DNA特有的碱基,该类型的核酸分子(DNA)通常为双链,A正确;

B、图中含两种脱氧核糖核苷酸,分别为胸腺嘧啶脱氧核苷酸和胞嘧啶脱氧核苷酸,B错误;

C、图中①为核苷酸之间的化学键,可在DNA聚合酶的催化下形成,C正确;

D、图中②为核苷酸内部的化学键,该键用于形成完整的脱氧核苷酸,D正确。

故选B。

9.A

1.碱基互补配对原则的规律:

(1)在双链DNA分子中,互补碱基两两相等,A=T,C=G,A+G=C+T,即嘌呤碱基总数等于嘧啶碱基总数。

(2)DNA分子的一条单链中(A+T)与(G+C)的比值等于其互补链和整个DNA分子中该种比例的比值;

(3)DNA分子一条链中(A+G)与(T+C)的比值与互补链中的该种碱基的比值互为倒数,在整个双链中该比值为1;

(4)双链DNA分子中,A=(A1+A2)÷

2,其他碱基同理。

2.DNA分子双螺旋结构的主要特点:

DNA分子是由两条链组成的,这两条链按反向平行方式盘旋成双螺旋结构。

DNA分子中的脱氧核糖和磷酸交替连接,排列在外侧,构成基本骨架;

碱基排列在内侧。

两条链上的碱基通过氢键连接成碱基对,并且碱基配对有一定的规律:

A(腺嘌呤)一定与T(胸腺嘧啶)配对;

G(鸟嘌呤)一定与C(胞嘧啶)配对。

碱基之间的这种一一对应的关系,叫做碱基互补配对原则。

A、双链DNA分子含有1500个碱基对,其中一条链上(A+T)占该链碱基的比例为40%,则双链中(A+T)占该DNA分子的比例为40%,即A=T=3000×

20%=600个,G=C=3000×

30%=900个,该DNA分子第三次复制时,相当于新合成4个DNA分子,则该DNA分子第三次复制时消耗的胞嘧啶数为900×

4=3600个,A错误;

B、根据DNA的结构特点可知,互补的碱基之间通过氢键相连,排列在DNA分子的内侧,B正确;

C、DNA分子中除了两个游离的磷酸基团外,其他的磷酸基团均同时与两个脱氧核糖相连,因此,该DNA分子中有3000-2=2998个磷酸基团同时与两个脱氧核糖相连,C正确;

D、该DNA分子转录形成的mRNA中(C+G)所占的比例等于该DNA分子中(G+C)的比例,即为1-40%=为60%,D正确。

10.C

基因是具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DNA分子是由C、H、O、N、P五种元素组成的双螺旋结构,其表达包括转录和翻译两个过程,转录:

在细胞核内,RNA聚合酶以DNA一条链为模板,按照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合成RNA的过程。

翻译:

在核糖体中以mRNA为模板,按照碱基互补配对原则,以tRNA为转运工具、以细胞质里游离的氨基酸为原料在酶的催化作用下合成蛋白质的过程。

基因对性状的控制途径有两个,一是基因通过控制蛋白质分子的结构来直接影响性状。

还有一些基因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来控制代谢过程,从而间接控制生物性状。

A、基因的本质是有遗传效应的DNA,DNA是由C、H、O、N、P组成的,A正确;

B、磁受体基因的转录需要RNA聚合酶的催化,翻译过程需要酶催化氨基酸脱水缩合,两个过程都需要消耗ATP,需要ATP水解酶,B正确;

C、根据题意磁受体基因普遍存在于动物细胞中,C错误;

D、磁受体基因编码的磁受体蛋白能识别外界磁场并顺应磁场方向排列,是直接控制信鸽辨别方向这一性状的,D正确。

11.A

分析图示中心法则,①表示DNA的转录,②表示逆转录过程,③表示DNA的复制,④表示RNA的自我复制,⑤表示翻译过程。

A、图示DNA和RNA的复制,DNA的转录、翻译和RNA的逆转录过程都需要模板,并消耗能量,A正确;

B、在④RNA的复制和⑤翻译过程不会发生腺嘌呤与胸腺嘧啶之间互补配对,而是腺嘌呤与尿嘧啶互补配对,B错误;

C、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其它课程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